首页 优秀范文 播音技能培训

播音技能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4 16:26:26

播音技能培训

播音技能培训第1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职业愿景;就业现状;学业规划

作者简介:姜舒文(1969-),女,吉林延吉人,南昌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喻琴(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教育;姜璐(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综合性高校演艺产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14-1-16),主持人:喻琴;江西省艺术科学课题“互联网+时代戏曲音乐的社会传播研究”(编号:YG2015027),主持人:喻琴。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32-0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媒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全国共有108所院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远远超出了戏剧影视文学(55所)、编辑出版学(66所)、传播学(35所)、数字媒体艺术(52所)、数字媒体技术(57所)等专业的设置[1],成为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骨干和生力军。但与如火如荼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不相匹配的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状况却很不景气。许多学生在公开竞聘播音员、主持人时,经常铩羽而归,入选的反而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受过科学、系统、专业训练的人[2]。残酷的竞争使得一批批怀着“播音主持梦”的学生不得不向其它职业分流,逐渐远离了广播电视领域。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在新的技术岗位上也不太受欢迎,工作得很不开心。“落选”、被“炒鱿鱼”、“下岗”所反馈的理由往往是“文化素质太差”、“缺乏人文知识的积累”、“爱出风头、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眼高手低”、“动口不动手,不会写作”、“很冷酷,没有人情味”、“爱打扮得花里胡哨,个性太强”……暴露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短板和弊端。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分别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以及目前媒体单位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把握他们的职业愿景、就业现状,寻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误区,探析改革与完善学生学业规划的对策。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愿景

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南昌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愿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充满兴趣,能够较明确地进行自我定位

学生最初选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原因大都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也有一些人出于升学压力选择这个专业,但进入大学后也能够较快地适应专业的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定位[3]。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从事新闻播音、访谈类主持、综艺娱乐类主持等等。(如图1、2、3)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不平衡

根据调查显示:65%的学生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待是一般,而对以后想要去什么单位就业,35%的学生会选择离家近的电台,35%的学生会选择在中央电视台,其他人则是无所谓。目前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43家,各省台又分经济、都市、文艺、娱乐、旅游等频道。频道分化的精细致使其对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扩充,这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增加竞争压力。(如图4、5、6)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学业规划和就业准备不够充分,针对性不强

当谈到对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及教学规划时,50%的人有了解过,还有50%则不了解,了解的同学也比较盲目。为了更好的获得就业机会,40%的学生会在大学期间辅修双学位,其中70%则是集中选择经济以及法律类专业,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好准备。(如图7、8)

综合性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打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5%的学生打算考研,40%的学生打算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还有25%的学生打算从事别的行业。而对专业类学校的学生调查,85%的学生毕业后打算从事主持类的行业,例如新闻播音主持、访谈类主持等等,这与专业类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多对这一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而对师范类的高校学生调查,90%的同学打算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7%的学生打算考研提升自己学业水平,为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如图9)。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假期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则积极性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这个专业,但是很多高校都是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成型,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学校开设的更多只是一些理论知识的课程,而没有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很多学生到单位应聘虽然有一腔理论知识,可是真正到编导、采访、编辑等等实际工作却不会或者紧张干不好,当然,这也与学生本身也有很大关系[4]。

对于高校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训基地,2/3的学生是希望在边学习中边实践,还有1/3的学生认为实习基地再好不如去电视台亲身实践的效果好。最终我们的结论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是必修的,不管是在高校设立实习基地还是定期让学生去电视台实习。(如图10、11)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本课题组利用假期和实习的机会对一些高校历届毕业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录音口述、采写记录等方式对一些电视台、报社及文化传媒公司进行了调研,了解并掌握了传媒一线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及未来趋势。

(一)各级电视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岗位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学生就业竞争激烈

电视台级别越高,饱和程度也越高,同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竞争越激烈。省一级电视台,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而饱和的程度也较高。市一级电视台的情况稍好,但工作岗位也基本饱和。而区级和县级电视台的情况则比较乐观,工作岗位没有达到饱和,但据相关部门推测在未来的三年之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岗位也将饱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般会经历一个轮流岗位的实习,时间大约在三个月,在实习期间一般安排在总编室,负责配音,出镜记者表现好的可以做小栏目的播音主持等工作。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会经历实习期、考察期。在实习阶段电视台会根据个人的特质及才能分到不同的频道和部门。步入工作岗位后一般是根据个人所接应的节目进行编辑,策划,主持人参与其中[5]。总的来说,播音主持人才在各个地方已经饱和,缺的只是创新、技术、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人才。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基本可以胜任主播和出镜记者的工作,但是编导和节目策划的能力还需提高

编导和节目策划更注重创新能力和逻辑条理能力。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刚开始做这些工作时,会出现分工不明确、工作条理不清晰、创意局限、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6]。并且各级电视台仍然希望招聘到优秀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即使在人员饱和程度很高的省一级电视台也仍然需要优秀的主持人。

(三)各级电视台认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省级电视台,还是市级电视台或者是影响力较小的区级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对学校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他们期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当然,因为各级电视台的播出平台,播出节目内容,受众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同。省级电视台希望学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时,不仅培养他们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拥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他们更需要具有这些业务能力的主持人。而市一级的电视台在希望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像英语、心理这些都是需要的。而区一级的电视台因为影响力较小,他们则更加注重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实践能力。各高校有必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在实践过程中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百万人群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业规划

学业生涯规划对一个渴望在自己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就像是一盏启明灯,始终告诉你前进的方向,让你不会迷茫徘徊[7]。鼓励学生树立高远理想,追求事业时,一定要用己之长,补己之短,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梦,让理想变为现实。根据以上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愿景、就业现状的调查了解,我们对在校学生作了相应的学业规划,并且根据综合类、师范类、专业类三种类型的高校学生做了不同的学业规划(详见表1,表2,表3)。

通过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校的职业愿景、就业现状的调查,还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它能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相关的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将“人文素养”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即“器道合一”

二者之间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人文”缺失或“技能”缺失的培养机制都不利于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调查结果表明: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媒体行业的共识,它理应成为纠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误区和老师、学生的思想误区的指导性思想。

(二)技能训练、文化知识、为人处事应该构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是境界的不同。也就是说,技能训练不能停留在“技”的传授及“技巧”的掌握,它应该向“道”的境界升华;文化知识的教授也不能停在“知识”传授的层面及广度,而应该内化于心,成为境界提升的精神资源[8]。技能训练中有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中有人文素养,技能训练体现为人处事之道,文化知识包涵为人处事之道,可见,三者是相互融通,相辅相成。这一共识构成我们对“人文审美”教育内涵的界定,体现在智育、情育、道育、美育的统一体之中,其根本还在于“处事”原则,“做人”境界之中。

(三)目前技能训练课程与人文类课程的比例不是很合理,应该适当{整为5:5,应从课程设置上来完善“器”与“道”的关系

大部分业界人士认识到人文类课程的重要性,提出增加人文类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此外,他们认为可以增强一些实战性的课程,尤其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十分重视。这给我们提供了培养方案与课程安排的许多启示。比如: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课程安排前后、比例的问题;课程类别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人文社科类课程重广博,技能培训课程重实战的问题;课程讲授与实战训练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思考与被动接受的问题。

(四)综合性高校与专业性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较,综合性高校学生的优势在“综合素养”

这一方面表明目前人文类课程的效果比技能训练类课程效果得到了媒体人员的认可,说明这种优势应该保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特色办学的根基;另一方面也应该反思现行的“技能培训”课程,建立与媒体长期合作的机制,提高学生实践性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普通话”、“播音发声”的层面。因此,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最终的目标还在于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事件理解、即兴评述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激活综合能力,也需要创设合作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9)[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9:590.

[2]罗幸.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2011(11):191.

[3]姚双喜.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34.

[4]王振宇.试析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对立[J].学习月刊,2010(12):126.

[5]陈京生.从职业能力需求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J].现代传播,2007(6):110.

[6]文.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52.

播音技能培训第2篇

关键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语言表达课程群 吐字发声 专业素养

播音与主持是一种“对有声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具备“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语言技巧”[1]P199。播音员与主持人运用语言是否准确、得体、优美,尽管与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关,更离不开“自身的语言功力”[2]P4。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艺术殿堂,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构成一个“语言表达课程群”,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吐字发声”不仅是《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更应该是贯穿于“语言表达课程群”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在大一开设,不仅是课程群其他课程的基础课、先行课,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基础专业素养的任务。该课程是本专业最具有“技术性”、“基础性”的课程,学生必须学会语音发声的“技术”,让“吐字发声”过关,再学习表达的“艺术”,让“语言表达”借助“技术”营造“态度和情感”,在“技术”、“态度和情感”双过关的前提下,再学习如何运用有声语言完成广播电视播音。所以“吐字发声”是专业基础,表达技巧是对“吐字发声”的应用。但事实上,想在大一一年内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发声习惯,将“吐字发声”学到位难以做到。实际上,多数学生带着一些遗留问题进入大二学习“语言表达”,甚至在随后的大三、大四乃至毕业工作后都无法彻底解决某些语音发声问题。“吐字发声”这个“技术性”极强的学习阶段往往草草收场,学生毕业后“带病”上路,此后没有“吐字发声”专业教师的“售后服务”,大一的遗留问题会长期持续下去而得不到解决。

目前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对《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定位不准、教学方法欠妥、实践教学设计不足等问题;《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作为后续课程,着力完成“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任务,忽略对先行课《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作为专业最基础课程的跟进照应和持续加强,未能在各门后续课程教学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学生对先行课程知识体系的运用能力,同时忽略了先行课程对后续课程必然的深刻影响。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存在明显缺陷,普遍的情况是,针对一种发音技巧,教师依照书本上的理论讲解后,以示范为主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靠模仿来学习,有时学生在个别词语的模仿中勉强记住了教师的示范发音,但不能触类旁通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发音错误后并不知道错误的原因,纠正起来十分困难,反复练习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声训练比较枯燥难学,学生的兴趣难以持续下去,克服困难的决心欠缺。这都需要教师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及其后续课程还需要完善、成熟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巩固并强化课堂学习的效果,特别是普通话语音教学的“吐字发声”,必须建立在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的基础上。就像习武者、体操运动员不坚持操练功夫就会荒废,戏剧及歌唱演员多日不练习发声唱歌就容易走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不坚持发声训练,“吐字发声”的技巧就会生疏。学生对坚持课外发声训练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因为懒惰而对晨练发声缺乏积极主动性。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言表达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很不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应整合“语言表达课程群”多门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宏观性教学研究,从“吐字发声”入手,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其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群先行课的合理定位,确认该课程的“吐字发声”教学具有显著的知识技能性、长期的实践操作性,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与“核心职业能力”的艰巨使命;明确该课程对课程群后续课程支持、支撑的课程地位,以及后续课程要承担起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和长期实践的任务。整合课程群资源,科学地规划课程群内部深层结构的序列位次,强调课程群内部课程之间内在的连续性、逻辑性,在凸显每门课程个性的同时,以切实打造“吐字发声”基本技能作为共同的教学目标,并贯通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为提高课程群的建设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而共同奋斗。

其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课程群,师生共同遵守的宏观性、综合性、可行性教学改革方案,将《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程的“吐字发声”理论教学、技术训练和操作实践作为课程群各门课程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在课程群构建的四年专业学习的时长中,始终贯穿解决“吐字发声”技术问题的教学与实践,确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普通话达到专业规定的一级甲等水平,尽量消除学生语音面貌的各种瑕疵,减少学生步入社会、在职场竞争和未来发展中在“基本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隐患”。

其三,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的研究与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吐字发声”理论与技巧应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得到运用、检验和加强。例如成立课外专业学习小组,进行“吐字发声”训练,形成互帮互学风气。“吐字发声”课外训练不因《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的结束而终止,应贯穿在后续课程的课内与课外学习中。持之以恒、不间断地进行晨练发声,通过日积月累、艰苦训练,提高学生的“吐字发声”技术能力。以“齐越朗诵艺术节”、“夏青杯朗诵大赛”等重大赛事的备赛为抓手,进行长期的节目打造与“吐字发声”训练,发挥重大赛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作用。举办“美文诵读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不定期的各种实践活动,将“吐字发声”与语言表达的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精选古今中外文学经典进行课内外朗诵和表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水平、文学审美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增进“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母语文化素养。有教师提建议应该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媒体实习,“到一线去锻炼和感受”,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P111,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广播电视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播音主持工作者是直接面向受众的最重要的角色”,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就是规范性、示范性”,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社会生活、行为规范都会产生示范引导、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4]P201。从这个意义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且应该确认,在专业教育中,“吐字发声”作为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最具有“技术性”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语言表达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欣欣.浅谈播音主持人语言技巧的培养[J].新闻传播,2012(10).

[2]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吴胜.播音主持教学中广播教学的发展与思考[J].今传媒,2011(2).

播音技能培训第3篇

关键词:艺考乱象;认识;资质;政策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4-2-0036-02

大多数艺考机构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考生和家长更是糊里糊涂,想到播音主持专业只是想到了在电视荧屏前的光鲜亮丽或者是入学高考成绩的优惠政策。实质上,不光是艺考方面,在很多高校内部,对于播音主持的学科定位都非常模糊。

一、对播音专业学科定位的认识偏差

实质上,我国的播音专业从理论上来说,主要研究三大方面,首先是广播和电视的语言传播 ,其次是播音主持理论,第三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从这个层面来说,播音主持专业实际上首先是属于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因此,播音主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属于新闻传媒类人才,而非通常意义上的艺术生。其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严格系统的教材,而对于播音专业的模糊认识使得包括大学本科在内的专业培训都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现在在授课中应用最广的应该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其实这个课程也应属于学生的练习册性质,其中理论部分并不多,而且未成系统,有的培训班还从中摘出一部分,重新制作个封皮便成为了自己培训班内部的考学秘籍,没有系统的教学,何来合格的学生?大多数的艺考培训班把基础的吐字归音、自备稿件作为授课重点,这也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认识偏差。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内容,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类考试初试为:(1)制定稿件播读,(2)考官提问;复试为:(1)制定稿件播读,(2)指定稿件播读并评述。非常明显,全程考试没有一项为自备,而制定稿件多为新闻,播音主持的学生非常清楚,所有稿件当中唯有新闻稿件最难播读,好的新闻播读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加上即兴口语表达――对所播的新闻稿件进行评论,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考试,恰恰不是让考生展示在培训班所学的种种考试技巧,考察的是学生的读书量、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新闻事件自己的观点、镜头面前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这才是播音主持专业新闻传播性质的体现,而非多么的字正腔圆或者外形多么出众。CBS的新闻部主任威廉・伦纳德曾经提出过新闻主持人的四个必备条件当中就提到了,第一点就是必须能在电视上交流,必须能广播,能撰稿,并且看上去顺眼,这也恰佐证了前面提到的新闻传播性质。

二、良莠不齐的培训班质量

陕西艺考的乱象丛生也源于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培训班质量。笔者曾经走访了西安一家较为大型的培训机构――XXX传媒教育,其校址位于西安市的热门商圈,租一间约不到200平方米的场所,隔成三间教室,牌子一挂就开始在网上招生,生源遍布陕西各地区,其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年在网上招聘老师,大多数老师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给中学生做家教尚能说通,可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发声共鸣技巧,同时更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笔者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大二大三的学生有多少相关理论的支撑。就拿即兴评述来举例,即兴评述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变体,考察学生对新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一般高校内部新闻评论开设也放在大三年级,自己一头雾水就去教授高中生,教学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包括XXX传媒教育在内的大多数艺考机构都属于非法经营,在其营业执照上,大多都注册为传媒公司,经营范围内根本不包括教育培训,教育培训需要有职称的老师和一定面积的场所,而大多数培训班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曾经有记者对这类学校进行举报投诉,先去工商局投诉,工商局表示这应该归教育局管辖,后联系教育局,教育局又表示他们未授权其经营,也因两方责任划分不明确,这一大批的培训班便林立而生,造成了培训班质量的良莠不齐,衍生了艺考乱象。

三、艺考政策不甚合理

不得不说自2012年陕西开始播音专业统考开始后,艺考的热度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学生家长也都回归了理性,而且为考生省去了很多费用和麻烦,在之前,考生如果要考省内的三所学校必须参加包括复试在内的六场考试,而统考实施之后只需要考一次。但是,2016年的艺考刚刚结束,广大学生便怨声载道。回顾2012年的陕西省第一次统考,只是有面试,包括了自备稿件、指定稿件和即兴评述三项内容;2013年开始加入笔试,实行两场考试,笔试内容同编导考试内容,为文学文艺常识+影视动态+分镜头写作+新闻评论/故事编写;随后两年同2013年一样;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艺考中,将面试取消,只是单独一项笔试,内容同编导一样,通过率仅为15%,而且除去两三所院校之外,其他学校都以笔试成绩为准来进行招生,这样的招生方式在艺考史上还属首例。在众人眼中播音主持专业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类专业门槛相对较低,好像只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以XX大学培养的播音人才为例,其标准为德才兼备、声型俱佳、一专多能,试问如何能通过笔试看出一个人才声型俱佳、一专多能。另一方面,试卷内容也不甚合理,一场考试从头至尾没有见过考试大纲,没有见过评分标准,作为播音主持类的考试,需要更多方面涉猎,然而对于一个还在高中校园内的学生而言,有些题目确实超出了所学范畴,如考察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外国影片引进率是多少,这样的一种考试方式如何能考察出学生是否具有播音的潜质。综上所述,陕西省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考试政策,让播音考生有发挥的空间,让播音专业高校能招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四、总结

中国的播音主持行业是中国特有的专业,汉语口语表达强烈的艺术特点就促使必须有一个专业进行传播。作为进入高等学府的通道,艺考的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艺考回归理性,艺考乱象不再丛生,还广大考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还需要考试部门、高校、考生、市场等多方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烨,林琳,孙泽敏.2015艺考调查―门槛提高了政策收紧了,你还想参加艺考吗[J].文汇教育,2015(3).

[2]王新宇.艺考期待理性时代来临[N].河北日报,2008-07-08(3).

[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学报,2015(3).

[4]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2011(2).

[5]吴胜.从教材出版看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建设的危机[J].出版广角,2013(3).

播音技能培训第4篇

1.1播音主持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在专业课教学上,采用了大课带小课,小课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大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践示范、观摩,布置项目作业。小课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配音室、演播室里采取小组教学,强化技能的应用,一对一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每个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纠正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广播电视节目等问题,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作业。两种授课形式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只有实行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才会培养出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2)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强调模拟教学,在教室模拟演播场景,设置的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相当于一个小型演播室,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目标,更好地与实践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后能快速适应环境。(3)多样式的实践练兵模式。学校承办了多种大中小型的节目,例如2013年的校园星光大道,从策划、组织到实践圆满成功,从导演到主持人,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教学项目,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特色。此次教学实践验证了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播音专业全面实施新教改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自身有了新的认知。

1.2播音主持的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

(1)艺术教学实践。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其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有准确无误的示范教学,并要求学生经过课后的认真练习后,在下次回课时进行现场朗诵或表演,实践的重点是语言基础训练,包括进行标准的普通话正音训练和发声训练和语言技巧训练包括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以巧求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施之以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严格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注意学生感知觉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艺术创作实践。在当前提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应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主持人,也可以说是创作型播音员和主持人,因此,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的重点是拿出作品,用作品说话,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策划不同的栏目,采访不同的对象,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形式这是学生在走向广电行业前夕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展示。

2广播电视编导摄像实践教学

电视摄像工作人员,既要掌握摄像技术,又要掌握摄像艺术。在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实验教学中,通常是按照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来开展教学的。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每一次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还要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再去认真做实验。始终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分阶段完成实验任务。学生的实验操作,其实是对平时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摄像水平的提高,就是要做到“三多”(即多看、多写、多实践)

2.2示范演示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做实训时所用的设备是SONY198P或者Z5C摄录一体机,[2]体积较小,不便于在实训演示时讲清楚。因此,借助了多媒体设备来讲解。具体做法是另外架设一台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老师操作的部位,以电视摄像理论指导学生拍摄,学生在实际拍摄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实训,主要靠老师手把手地示范教学。实训指导“老师”多了,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在实训过程中,老师仍在组织实训教学,只是此时的老师更多的是接受学生的提问,为学生排忧解难。

2.3讨论交流与合作学习

播音技能培训第5篇

1、定期培训,提高新社员的专业水平。

2、每月两次左右的例会,交流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

3、以老带新,帮助新社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采写部培训计划

1、写稿培训。由组长印发材料,讲解新闻稿的基本常识;与老社员交流,开展一系列的讲座。

2、比对已发稿件和社员所写稿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提高。

3、模拟新闻事件,练习社员的采访能力。

4、与摄影的同学交流,做到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拍照与写稿工作。与摄像的同学交流,可以配合摄像做采访,并学会写视频的广播稿。

5、培养善于撰写视频文案与策划视频专题的人员。

摄制部培训计划

1、初期培训。从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3个方面对新社员进行详细的入门培训。

2、例会交流。每2周左右将新社员的作业进行分析,交流各种不同情况的摄影与摄像技术;每期《新闻在线》及各个视频制作结束后要开交流会进行分析。

3、不定期外拍计划。不定期组织新社员进行一定主题的外拍创作活动。

4、以老带新。在初期的任务,都让老社员带2-3名新社员去完成,回来后分析作业情况。

播音部培训计划

1、播音基础技巧培训。组长印发材料,讲解,练习,下次开会检查练习结果;老社员讲解播音技巧和出镜记者知识。

2、点评近期的《新闻在线》或其他节目的配音。

播音技能培训第6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培养模式;对策

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但是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高校仅仅凭借高考的成绩就录取了学生,因为单方面知识不能够适应播音主持的需要,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不适应时展,教学手段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参考价值。

1 我国高校培养播音人才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

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而且是一个交叉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播音专业教师力量显然是不足的。而且,播音主持专业与一般专业的教育不同,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实践。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播音专业的教师来源于电视台的播音主持,虽然他们具有非常优秀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方面就显得不足。而且,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消耗的费用比一般的专业要高出很多,不仅在成本上投入较高,还要具备听、演、录等全套的设备。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而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是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2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专业的教学,而且要在职场或者播音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西方的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在人生经验还是在文化素养方面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积累,而且在实际的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我国播音主持人虽然外表比较靓丽,但是在播音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与国外的播音主持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最早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是北京广播学院,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专注于外表与声音的考察,忽视了综合素养的考察,这样,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就不能把播音主持做好。所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播音知识体系,提高播音专业人才的计划。

1.3理论研究与实践不平衡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理论建设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基础,但是实践能够促进播音主持理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先进的理论能够指导播音专业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实践也可以指导理论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获得发展,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对播音主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且时代的发展,对播音主持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使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理论研究,从而,使学校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处于这样的现实当中。

2 加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虽然我国播音主持院校比较多,但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播音主持教师的培养,从教育源头上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师资力量、专业配置等方面。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播音主持日益发展的年代,不能把声音和外表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标准,因为,当今主持人的培养已经由外表转变到对各个领域的关注,专业素质、文化内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提高对思维逻辑的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考察。

2.2加强教学模式的探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大一、大二阶段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但是,大三、大四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创新出合理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能力,锻炼个性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与主持能力。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设计,结合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方法,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场控制能力及节目创新能力。

2.3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播音人才教学模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尊重教学规律,而且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效率。而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利用课堂人少的优势,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动态,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而且,要积极加强课堂模拟教学,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4改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拥有大量的信息,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而且多媒体教学与播音主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同时,要实行模块化教学,一是要进行基础知识模块化训练,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将课程进行层层分解,加强训练,结合每个课程的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训练,明确训练要求,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二是主持技能模块化训练,主要是加强课堂之外的实践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因此,不断加强我国专业播音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播音事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要不断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要结合我国播音主持的现状进行合理的研究,不仅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合理的设置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要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都、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赛.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播音技能培训第7篇

[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Www.lw881.com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播音技能培训第8篇

1把杆理论

把杆理论最早被应用于传统舞蹈学习训练之中,要完成舞蹈基本功训练必须借助把杆,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所谓把杆理论是指存在一种能够帮助完成某一事件的虚拟标准,这个标准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前提,只有达到这个“把杆”标准,才能实现其它一切可能完成的目标。本文所述的新闻播音就以“把杆”标准形式出现在整个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之中。新闻播音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审美能力,提倡创作法则纪实化,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将规范性作为前提才能进行。加强新闻播音学习和训练能够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怎样规范吐字归因和科学勇气发声的能力,以使语言表达更具逻辑性,使有声语言传播更加精准。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学会如何俯帖受众,深入理解内容以及加速思维运作等。所以,将新闻播音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把杆”极具可行性。

2播音主持专业新闻播音学习现存问题

2.1教学内容老套

信息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的广电事业改革,“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融入”这一进程的发展便是最好体现。广大受众需求日益多样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满足广大受众需求,传媒工作者也不得不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作为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输送人才的大学也不断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但是大部分学校专业教材仍然选用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实用播音教程3》,书中内容大多以“理论+例稿”形式出现,虽然形式不错,但是例稿内容过于陈旧老套,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模式单一

“理论大课+实践小课”已经成我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在大课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老师讲并记笔记。这种“注入式”理论教学方式通常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小课教学中,通常都是老师先示范,学生再进行模仿训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性格或是处于同一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消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3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优秀的传媒工作者应当是宽口径人才,具备采、编、播全面协调发展的能力。但是我国现阶段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所开设的课程却仍旧采用以前的标准,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大多数课程设置都是以提高播音员播音能力为目标,使其能够将文字稿件巧妙地转化为有声语言。所以在教学时通常只注重培训关于有声语言的相关技能,忽略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以及培养其他能力。

3“把杆理论”在新闻播音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3.1设定“把杆”偶像

在新闻界,有很多荧幕形象非常好的播音员、主持人,播报水平极高,经常成为决定大家对一个电视台的认可度的关键性人物。这些关键性人物就相当于一个“把杆”,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把杆”偶像,以“把杆”偶像的标准要求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例如,学生将白岩松设定为自己的“把杆”偶像,通过模仿白岩松在播音过程中的吐字、发音技巧等来加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同时,也可以观看他主持的《新闻周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学习他的应变能力以及其它专业技巧,但是切莫一味照搬照抄,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这样才不会黔驴技穷。

3.2规范“把杆”标准

语言品质是衡量新闻播音员播音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对语言传播者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极高。播音者在播报过程中必须吐字清晰、发音准备、声音动听圆润并富有变化等。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却需要播音学习者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和训练,训练包括怎样吐字归因、运用气息、控制口腔等一系列繁琐又复杂的过程。当前,新闻播音学习标准五花八门,规范性不足,学生在学习是很难决定到底将哪一个标准作为“把杆”,因此,规范“把杆”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个刚开始接触新闻播音学习的学生首先想要做的就是选择学习参考标准,但是五花八门的标准很难使其做出合适的选择,于是草率做了决定。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个标准好像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又放弃了这个标准,重新选择,如此循环往复,并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效果。所以,学生在一开始不应该急于做出选择,而是应该先对自己做一个全面分析评估,选择一个最适合自身特点的“把杆”标准之后才开始学习。

3.3加强“把杆”训练

上文已经谈及了设定“把杆”偶像和规范“把杆”标准,如此一来,要取得良好学习成效,加强“把杆”训练就必不可少了。如果只是设定偶像、规范标准而没有行动,学习很难取得成功。在同样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式前提下,刻苦训练的学生一定会比一个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从不加强训练,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要强很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这个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吐字发音技巧时,教材上的理论能够让其知道具体操作流程,如果不加以训练,就很容易忘记,更不能将其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如果在学习理论之后就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就很容易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产生良好的效果。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