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播音主持稿件

播音主持稿件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7 02:03:28

播音主持稿件

播音主持稿件第1篇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风格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99-01

无论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备稿。传统的播音理论中有狭义备稿和广义备稿的概念。狭义备稿是指对某一次新闻稿件做播出前的准备,包括理解稿件、解决稿件中遇到的生字词、做好停连、轻重、换气标记等,以便播音时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和传递新闻信息。广义备稿是指平时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以便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稿件。我认为这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广义备稿是狭义备稿的基础,狭义备稿是广义备稿的具体体现。没有良好的广义备稿就不能快速地完成狭义备稿。

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备稿,稿件拿来以后,只是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朗读,生怕在播音时出现差错,结果事倍功半。主持人在刚进入工作岗位时因为不自信、不熟悉环境等原因,通常会出现紧张怯阵的现象。即使平时基本功很扎实、知识积淀也很充足,可是遇到实质性工作就会打退堂鼓,表现出无所适从。而直播对于一些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远远大于兴奋。直播前各种各样的紧张工作氛围,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总害怕自己在突况下不知所措、张口结舌,大脑一片空白。

无论是有稿还是无稿,我们的播音创作的最终目的是由己达人,不是对空发音,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备稿不仅是把握和驾驭稿件所必需,而且是形成良好的话筒前状态的条件之一,认真准备,心中有底,在播出的时候才充满信心,从容不迫。否则,很容易造成信心不足,紧张慌乱。认真备稿,可以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把差错消灭在播出之前,可见,备稿是影响播音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在直播节目中,如果开场比较顺利地话,或者在别人的关心鼓励下,则会在直播中越来越好,直至播出结束。如果开场都不是很顺利地情况下,心理包袱会一直背负,整个节目只能形容成语无伦次了。

播音员跟不上新闻的发展变化,陷入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主要还是和我们以前挑选、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标准、模式以及节目制作方式有关。一直以来,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多是年轻、漂亮的,从广播学院一毕业就直接走上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岗位,受到的主要是一些播音技巧性的训练,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播音员在新闻节目的采编制作过程中只管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没有采编锻炼的机会。而国外很多的资深主持人都年龄很大,例如在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般是从记者、编辑、社会的有名人士中选取出来的,能熬到做主持人的时候都已经有了一把年纪了,但却真正有了驾驭新闻节目的能力。而我国主持人却缺乏这种类型。新闻播音改革只在腔调上打转转没用,必须使播音员转型,重新定位,从新闻播音员向新闻主播或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展。

面对富有挑战的工作环境,新手们容易忽略不同栏目的播音主持方式,“模仿主持”是新手们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在“模仿”一个阶段,适应了节目之后,还继续停留到模仿的地步,那么是很难以提高的。同样,在改变节目样式、形态,还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也是不能够深入到节目的核心,会游离于节目之外,让受众感觉到对于节目你只能疲于应付而不能使节目具有自己的视角、观点。

崔永元以自己的机智、幽默而长久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赞誉。他对《实话实说》节目现场的节奏、说话的分寸,什么时候向人提问,什么时候找一个话茬继续节目等等,都把握得很好。现在不少广播电台也开办了类似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也就在自觉不自觉中模仿崔永元,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样在节目现场讲些俏皮话,或者来点即兴发挥,满足于在形式上“克隆”,而不愿创新探索。其实,“信手拈来”的背后是经年累月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积累,只有这种理性的认知积蓄得比较丰厚时,你才可能有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而并非像有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所想象的那样,你想“表现”出很有学识、很有个性就能表现出来的。

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方法 ,强化基本功、增加知识储备,在学习当中注意字的发音、词的轻重格式等基本功的训练。对于主持人来说,要使自己的节目有看点、有观点,就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有利于自己掌握稿件实质内容,并且依据自己的特点对稿件加以润色,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 作为一名播音员,决不只是会念字就可以了,他要用有声语言表现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广博的知识将决定播音员表露作品内涵的程度,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要较好地掌握新闻学、逻辑学、语音学、语言学、播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播音员如果文学修养差、社会阅历浅,自然会影响对稿件的深刻理解,如果语言功力差,自然要影响表达的深度和感彩的浓度。知识的取得是长期学习、勤奋积累的结果,对播音员来说,也是广义备稿。

最后一点就是要建立自信心。自信心,对播音员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出现在节目中时,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铿锵有力、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范莉.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细节挖掘[J].新闻前哨.2010.1

[2]恽甫铭.为历史留下珍贵文化记忆 《可凡倾听》主持艺术研讨会侧记[J];新闻记者.2010.1

[3]陆明.上海人民音乐广播的回溯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0.1

[4]吴雄伟.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J].新闻前哨.2010.2

[5]郝斌生.邓拓与《老百姓》的启示[J].中国记者.2010.1

[6]倪慧慧.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艺海.2010.1

[7]刘淑霞.电视传媒话语引导职责的缺失与重建[J].新闻爱好者.2010.1

[8]新民网全新改版:力推视频直播、滚动快报[J].青年记者.2010.2

播音主持稿件第2篇

电视新闻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新闻资讯,发挥引导舆论、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作用,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播音水平、播音技巧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新闻的判断,因此需要主持人掌握一定的电视新闻播音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播音效果。详细来说,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规范化口语,因为电视新闻是以普通话的形式播音的,所以主持人的自身语言水平会直接影响电视台的素质,这样就需要主持人用规范化语言来播报新闻内容,不能出现方言、错字等现象,让人们在观看新闻的同时能够与视觉感受一致。电视新闻语言属于加工后的口语,与人们平时的听觉习惯保持一致,那么就需要主持人在播音的过程中不随意使用色彩强烈的词语,避免影响新闻内容,也不要说一些单音节词语、人称代词、关联词等,而是将语言更为口语化,从而方便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第二,正确的播音状态,主持人具备良好的播音状态是确保新闻播音质量的关键,也是充分表达新闻稿件内容的前提,这样才能使观众从中得到收视效果。因此,主持人需要在播音之前认真备稿,减少播音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对稿件的理解力。具体来说,主持人需要在拿到稿件后进去全文分析,掌握脉络层次,确定稿件的主题、新闻的背景,从而确定自己的播音基调,这样就能够确保正确的播音状态。电视新闻播音具有事实性的特点,也就是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这样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在播音过程中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而良好的播音状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外部表现就是外貌礼仪和用声技巧,要求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思想方式、精神集中、态度积极,不能刻意去模仿他人,利用规范、严谨的语言传导新闻内容,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另外,播音主持人为了提高播音状态,可以在播报过程中具有相应情境,眼中有观众,并能够用真诚的目光与观众交流,将新闻信息真实传递给观众。

第三,掌握适当的播音节奏和语速,播音节奏和语速是不同播音风格的体现,也会影响到收视效果,一般播音主持人应该掌握一分钟三百字左右的语速,这样会让观众听起来比较舒服,但是具体播音节奏和语速还需要根据整个节目的新闻内容、节目风格相联系,选择和谐一致的节奏和语速,从而确定节目的风格。比如在新闻节目中,信息量比较大,这样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较快的播音语速,而在谈话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就可以放慢节奏,利用比较随和、自由的语气即可。在播音节奏放慢,需要和播音语速相一致,根据不同的新闻稿件做到有张有弛,对重要的语句进行节奏上的强调,这样可以调动观众的兴趣,快速进入新闻稿件主题。

第四,注重语气和重音的处理。新闻稿件一般逻辑性比较强、篇幅比较短,所以重音和语气处理显得特别重要。有些新闻稿件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播音主持人进行适当处理,这样才能传达新闻内容的真正意义。准确的重音在新闻稿件内容中起到统领作用,能够让观众了解新闻的重点,但是重音并不是单纯放大音量,而是体现出虚实、轻重和长短的变化、对比,只有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好重音的处理。语气是播音技巧中的核心,正确的语气能够给新闻信息带来感染力和说服力,再创作诗播音语气别重要的环节,这样就需要播音主持人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克服紧张心态,根据新闻内容使用恰当的播音语气,播音状态也要保持淡定、松弛,利用多样化的腔调,力求做到亲切、自然和流畅。

2掌控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办法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成为一名优秀播音主持人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视新闻播音技巧,包括规范化口语、正确的播音状态、掌握适当的播音节奏和语速、注重语气和重音的处理等方面,而播音主持人如何才能掌控这些电视新闻播音技巧呢?本文认为主要策略包括:

第一,播音主持人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上文中的规范化口语播音技巧的养成就必须从掌握扎实语言文字功底入手,这样才能吐字清晰、表意明确,能够将包含高信息量的语言准确传递到受众中。通过对一些著名播音主持人的调查可以发现,每一位主持人都会在各种场合携带、翻看《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并且《新华字典》还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必备工具,这些优秀播音主持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说明扎实语言文字功底在电视新闻播音方面的重要性。另外,在国家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中,我国所有的主持人都需要接受这一考试,而考试内容多为语言文字功底方面,这也说明了语言文字功底的重要性,是掌握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重要途径。

第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播音状态、掌握适当的播音节奏和语速、注重语气和重音的处理等电视新闻播音技巧都需要播音主持人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播音主持人是与观众打交道的职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摄像机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新闻节目的重要性等客观压力对播音主持人比较大,所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掌控播音技巧的前提条件。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曾在《非常静距离》中谈起自己刚开始在央视工作时,非常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和嘉宾谈话时会忘词,例如现场编导、摄像的一丝叹息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常常大脑会空白。但慢慢的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专心致志于工作,抛开一切杂念,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和专业的知识服务于栏目和观众。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就是自信心和控制能力方面,自信心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出色完成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具备自信的理念,才能平静心情、清晰思维,从而运用自己的播音技巧;而播音主持人一旦产生畏惧心理,就会陷入失败的困境。播音主持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平时的积累,需要经历一定的播音次数,并掌握扎实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播音主持稿件第3篇

播音员要努力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些播音员,特别是新同志常常谈道,自己心里有想法、有态度,也积蓄起了表达的欲望,可就是播不出来,或者播出来后跟理想的效果相差很大。是的,该铿锵有力时却力不从心,该无比喜悦时却控制不好声音,该意味深长时又沉不下来……这些都是基本功的问题。播音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扩大和美化,要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声语言是播音员创作的唯一手段,稿件内容多种多样,需要用不同的声音色彩来处理,嗓音必须有一定的可塑性,字音要规范,清晰流畅,声音要质朴大方,变化自如,这是新闻播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播音员在气息控制、共鸣控制、口腔控制的基础上,达到宽厚、圆润、响亮的用声目的。因此,播音员,特别是新同志应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不能三分钟热血,不能嫌枯燥无味,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就扎实的语言功底,做到语音规整,吐字干净利落,气息平稳持久,声音圆润饱满、响亮有力。播新闻,要求播音员运用本人的声音色彩,也就是本色的声音来播送,如政府公告的播音,播音员就是以政府发言人的身份出现,声音就要有力度,语言流畅,风格朴实大方。总之,播音员只有科学地练就了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各类稿件,高质量地完成播音任务。

二、工作态度正,播得更精准

播音员要认真备稿。稿件是播音创作的依据,也是播音员了解社会、丰富知识的“窗口”。只有理清稿件的来龙去脉,吃透稿件的精神实质,明确稿件的内容、结构、主题“是什么”,才能知道“为什么播”、“对谁播”,声音里才能传递出正确的态度来。长期养成良好备稿习惯的播音员,在遇到突况时,依然能从容、稳健、自如地表达。罗京同志曾经镇静地把陆续送到直播间的17页半的传真急稿一字不差地读完。而我们有些没有养成良好备稿习惯的播音员,即便有很充足的备稿时间,也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播,或者播前不看,一边播一边看(两人对播时),久而久之就播“油”了,形成了固定腔儿。其实,我们每位播音员入门时都学过备稿六步,即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如果一组稿子每一条都用一个调式往下“淌”,那么就会刻板、冷漠,声音里自然没有态度。当下,新理论、新概念、新词汇及网络语言等不断涌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又大都直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播音员平日不加强学习,播前又不认真备稿,不仅态度出不来,还极易出现差错。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播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在十闭幕后,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播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播音员,就是吃了这个亏。

播音主持稿件第4篇

播音本身是一种再创作。作为一名播音员,不仅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而且,在播音实践中还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其一,就是播音员与稿件的关系。作为一名播音员,决不是会念字就可以了,他要用有声语言表现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无疑,广博的知识将决定播音员表露作品内涵的程度,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较好地掌握新闻学、逻辑学、语音学、语言学、播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播音员如果文学修养差、社会阅历浅,自然会影响对稿件的深刻理解,如果语言功力差,自然要影响表达的深度和感彩的浓度。知识的取得是长期学习、勤奋积累的结果,对播音员来说,也是广义备稿。一般情况下,播音员所播稿件不是自己写的,而在播音中则要求播音员在短时间内掌握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变成自己想说的话。这就要求播音员根据现实政策、法规和精神去认真备稿,领会作者和编辑的意图,理解稿件对现实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准确传达稿件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播音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扎实的业务功底,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这样才能缩短与稿件的距离,真正做到从理解、感受到表达一气呵成,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稿件所要表达的主题溶为一体,收到较好的播音效果。

其二,播音员与编辑的关系。随着我国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今电视已逐渐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这些因素必然导致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及幕后的工作者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每一期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播音员不仅要体会主编的思路,完成主编的设想,与主编积极配合,完整和完善的通过节目传播,本着对媒体、对大众“全责”的心态,完成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目标。播音员是一档节目成形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把全体幕后采编人员的集体劳动成果传递给观众的关键人物。要使节目最终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在播出过程中播音员必须是一个能够承上启下、衔接各方,有能力应对突况和紧急事件的重要角色。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播音员、主持人镜头前的良好表现是建立在日常的、不断积累以及播出前精心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播音员语言简洁明了,既是提高传播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大众接受方式的外在要求。在未来的电视事业发展中,播音员与编辑必须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充分发挥出自我创造力传递节目,并在遵循节目宗旨、升华节目主题的前提下,主动把握自我,提升节目质量,共同创造优秀的媒体品牌。

县级电视台的制度比较健全,稿件编好后由台长或主编审稿后交给播音员备稿,尔后由编辑监听节目的录制,这样不但使差错消灭在播出之前,而且在录制过程中播音员对编辑所编稿件不妥之处当面提出并做以修改,而编辑对播音员表达不准确之处也能提出意见。有位老部长曾说过:“播音员不一定比编辑懂得多,但一定不能比编辑懂得少!”这说明播与编同等重要,不但要掌握播音技巧,还要勤奋学习,积极参与稿件的采访、编写,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

其三,播音员与受众的关系。受众是我们播音工作者的上帝,播音员应以受众喜爱不喜爱、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在播音过程中把对象感贯穿始终,做到“目中无人,胸中有人”。时时与受众进行心灵的呼应和感情的交流。从特殊意义上来说,播音员就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方式进行传播的人,是对受众更具亲和力的传播者。我深深感到,没有情感的播音员、主持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会说普通话的躯壳。

播音是二度创作,是在文章作者创作的基础上的声音再创作,于处理三种关系的同时,要加强播音技巧的训练。播音是为文章“做嫁衣”,一切都必须围绕文章的语意表达来时行,不能脱离作者本意而另起炉灶。驾驭情感就是创造播音特色。以新闻播音为例,有些播音员片面认为,抑扬顿挫的语调听起来好听,就运用到任何文体的播音上。消息是客观的,必须以客观的语调去把握,这类稿件,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教体育,各个领域无所不及,所报道的事实都有典型意义。播音员要认真备稿,掌握其精神实质,抓住主题,有针对性的播出,用恰如其分的口气、语调和感情来表达。还要求播音员从这条消息马上转移到那条消息上,其间要有不同的处理,需要不同的语气、节奏。还要有鲜明的态度、清楚的叙述及适度的“分寸”,使播音如“行云流水”,自然通畅。谈到“分寸”,就自然想起通讯的播音。通讯带有一定的感彩,就要按照文章感情的起伏进行加工,最大化地还原作者的主观色彩。播好通讯有但要有娴熟的播音技巧,还要有灵感。这就要求播音员平时多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向先进人物靠近,力争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同稿件人物缩小距离。通讯的表现手法比较丰富,既有叙述、描写,又有议论、抒情。在播音时往往出现“分寸”掌握不适的现象。如有的通讯写得比较出色,播音员会比较重视,由于受稿件主题思想的感染,播音会不自觉有“过”的现象,或有“扮演”的痕迹。播音员不要认为有激情就是理解了稿件,“扮演”了稿件中的角色就是有播音技巧,而应从主题出发,使语言技巧为稿件的思想内容服务。让声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和稿件内容的波澜起伏完全吻合。在情感的把握上,播音员可以依靠重音、断句等手段为文章划清层次,该边连的时候连,该停的时候停;在语音节奏上要均匀,不可时紧时松,时快时慢。

播音员应该通过语调的轻微变化体现舆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引导听众思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新闻》节目的女播音员宁辛就很好的把握了内在形象的“度”,在播音中,她能充分地从体育项目“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特点出发,以一名体坛之友的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准确、迅速、清晰地将每一条体坛动态报告给观众。与节目浑然一体,深受观众好评。不同的节目有它特定的服务方针和对象,节目中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出现要人情人理,融于节目之中。

播音主持稿件第5篇

关键词 播音语言 本质 形态

播音语言创作是唤醒、激活文字生命力的过程,只有将所理解的一定的语言意义、传播视角、见解态度融于言语形态,才能真正让受众有所感悟。

播音语言的质:质地。本质

首先,播音语言的质是对传播要义的挖掘。播音基础理论提出“备稿六步”,其中的播出背景和播讲目的。正是对传播要义挖掘的有效途径。背景包括文字成稿背景和播出当下背景。文字成稿是单篇的、个体的,播出当下却是几篇、成组的。在这里,播音员、主持人有一个比较、分析、融合、再现的思维表达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对播出对象的梳理和集中。它使播讲者对所传内容和形式更具针对性,从而促使播讲的欲望更真切、更具内在动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就稿论稿倾向一直束缚着我们的努力。所谓就稿论稿,即稿件提供什么,我就表达什么。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正确和合理的。但问题是,文字一经转化为有声语言就不再是文字,有声语言传播的进行时态要求它必须是活性的,必须把文字转化成有思想感情、有节奏韵律的东西。才可能与受众交流得起来。才可能感动和感染受众。否则,所谓“传声筒”那种播稿的“机械运动状态”就始终改变不了面貌。要改变面貌,就不能局限于稿件本身,而应从稿件出发去联想、想象。有画面的配音,由于事实的具象化,更要求有声语言的贴近性、得体性。从稿件出发又不囿于稿件。是播音创作的特色要求。不囿于稿件,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联系跟稿件内容相关的经验阅历,更深刻地认识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促进表达的生动性。像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的《世界周刊》,康辉的语言运用就非常自如。康辉没有把自己的再创作仅仅局限于稿件本身,而是对其进行了内化的再创造,使我们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可爱的、积极的主持人在向我们讲述故事性极强的世界大事。

其次,播音语言的质是对传播角度的追寻。如果说播出背景和播讲目的构成传播要义的灵魂,那么,传播角度则是体现灵魂的不同方位和方法。同一要义可以通过不同题材和体裁反映和表达,同一题材可以因为体裁和接受对象的不同使要义的阐发呈现不同的色彩,更可以因为传达视角的不同使要义的阐释产生深浅不一的感受。在这里,文稿作者源于其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对同一事件能够展示其独特的视角。主持人、播音员现场无文稿表达类似于此。但一般来说,这类表达、斟酌、过滤过程远不如文稿形成时间那么宽裕,日常积累和临场发挥若与所涉范围相吻合效果就佳,反之则差。而有文稿表达,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文稿作者本人,都与无文稿表达有另一种难度。它是传播者依据稿件提供的题材、体裁,对传播意义和接受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的。现在很多节目的主持人都参与到了节目的编排和稿件的修改中,有的更是直接介入前期采访制作,所以可以更好地体现节目思想。达到与受众沟通交流的目的。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主持人元元的语言就很有特点,而且结合了前后期创作人员的集体思路。以准确的切入角度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第三,播音语言的质,必须通过一定的形才能得以体现。播音语言的形随不同节目、不同题材与体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态之核心是语气、节奏。语气是传者对所表达内容情思、趣味在内心引起波澜后的自然流露,节奏则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反映。停连、重音是语气节奏变化进程中的休止、继续和强调。有声语言的训练基础是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个训练过程十分艰苦,从句、段、篇到节目整体。或许是分段操作、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往往以为这些技巧把握纯熟就学会了播音,其实,这只是有声语言训练的一项基本功。在整个语言表达中,这只是一个元素,它必须负载一定的内容,贯穿一定的语言目的,才能让表面呈现的形焕发生机。有的同志没有深刻意识到思想载体的重要性,以为只要自己有想法,而且切入口找得好,就可以不顾及外化时的表现方式。殊不知,好马还需配好鞍。只有完美的结合才有理想的效果。在播音语言的形态学习和形态表现中,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这便是浅尝辄止或仅仅在形态表达上“钻牛角尖”。语言表达本是一种精神创造,形态只是精神的自然流露,一旦为形而形,形就枯萎死去。只有注入精气,才能起死回生。这是有声语言生命力的辩证统一。同样之理,播音语言的质,所谓要义,所谓角度,都还只是头脑中、视线上对内容形式的认识和把握,如果没有表达者自身在咀嚼、消化后将其附着于一定的形态,受传者就永远不可能感受到,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传者想要表达的心理活动。因为受传者只有通过一定的语言形态,当然是负载着一定的思想感情运动的语音形态,才有可能促使他(她)内心对此产生一定的共鸣而激起感情的波澜,从而在他(她)心灵中爆发出另一种力量。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不断要求自己,真正达到情、声、气三位一体的效果。当然,我们对质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形的探索的否定。

播音语言的形:形态。形式

首先,播音语言的形根源于质,是质的流露和反映。应当指出,这种流露和反映,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叔本华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用语言表达,思想就‘死亡’了。”雪莱也说过:“当写作开始时,灵感就已衰退。”然而,创作者思想的死亡、灵感的衰退,却因为有了语言和写作之形。才有可能碰撞出接受者思想和情感的火花。语言作为传播媒介,也有同样的道理。播音语言质之高尚、纯洁,无一不在形之晶莹、剔透中展露。不反映质,没有文化内涵的形态、声线是苍白的;有文化内涵的质,若得不到恰当的形态、声线的表达,也是无力的。形对质的反作用、反弹力,总是制约着质与受众交流和感染的程度和力度。播音员和主持人声音的形,除了先天的成分。更大的在于后天的塑造。通过对声音的塑造从而更好地表现质的内涵,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是业界的表率,《实话实说》的崔永元,《社会记录》的阿丘,湖北《经视直播》的江涛,我觉得他们都是通过积极主动的语言形式而达到了节目最根本的目的。

第二,语势和节奏是构成播音语言的形的重要内容。所谓语势,“是指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和态势”。所谓节奏,是指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回还往复。有声语言传播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词语的轻重格式,句子的停与连。篇重点和句重音。静态分析时似乎有些机械,实际使用中,依托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由语气把它们贯穿起

来,形成一定的声音走势。一般说来,声音走势反映并实现着传播目的。有声语言的传播语势是在不断变化中推进的。无论小溪流水还是大海奔腾,不同的流向和势头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节奏,形成一定的风格。有声语言的节奏和速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节的疏与密和速度的快与慢关系更为直接。比如新闻需要有密集的信息,语节密、速度快,给人一种流畅感。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速度就是节奏。其实,节奏有一定的速度做基础,语节密、速度快,语节疏、速度慢,这只是形成节奏的一个元素。节奏要求还有更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一定的速度必须有一定的抑扬顿挫和回环往复做前提。抑扬顿挫是作者意图和文章(节目)脉络的直接体现。意思的主与次、音调的重与轻、声音的虚与实、明与暗等等方面元素,都使最后形成的节奏有了不同于看文章时产生的感觉。因为这些元素饱含着传播者极其细腻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分寸。这也就是外在节奏的内在含金量所在。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做得最好的当属王刚老师,他对于语势和节奏的控制在他的节目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朋友》、《东芝动物乐园》,绝对的特色,区别于大多数主持人,这样的功力的彰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播音主持稿件第6篇

广播电台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电台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 政治 、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一、选稿审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 发展 ;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 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具有突出广播特点的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节目设置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二、改稿的能力

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 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

2.1 多用双音节词和通俗易懂口语。方便听众收听。

双音节的词有两个音节组成,读起来节奏感强,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词的不易搭配,多数会影响声音的协调和可听性。此外,一些书面语,如“日益”,为了让听众听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来越”,使人一听就清楚。

2.2 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词改成白话。

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2.3 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 现代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成语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

2.4 尽量不用简称。

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混。

2.5 要少用代词。

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2.6 注意文字的简练。

空话、套话。不合时宣的抒情,多余的解释,都要毫不吝惜地删掉。

总结 :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上术编辑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 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更要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也才能为广大听众所认可。

参考 文献 :

[1]廖宏成,《试论编辑新闻策划的几个问题》[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播音主持稿件第7篇

【关键词】电视专题 纪录片 配音技巧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现为主的节目形式,其配音尤其“纪录片”题材的播音类型,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加灵活、更赋予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强,表达的语态形式更加的多样丰富。那么在从事电视播音的工作中,面对经常要碰到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播音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把控从新闻播音向纪录片播音转变的技巧和方式呢?笔者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来谈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一、用画面承托情感

电视与广播的语言工作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其运用语言时的自我位置的差异。相较于电视而言,广播类的有声演播叫做播音,而电视的纪录片等专题片叫配音解说,因其更多的受制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人物的情感状态,所以服务于画面为其第一要务。但是,对于媒体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单一从事某一样播音形式,甚至有时跨界于广播和电视两个岗位工作,往往很难转换调整。

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问题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见字发声。二是情感主观的判断错位,导致浓情满溢却脱离于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见字发声,虽能完整的播完整个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为主在处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为主,来处理我的播音状态”。浓烈的情感状态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和平淡的见字发声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沉静在稿件所营造的氛围中,在近乎朗诵般的动情中感动着自己,却无法感动别人。曾经有一期节目报道的是一位单亲母亲如何做三份工,独自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在拿到稿子的时候按照往常的分析应该是一个悲苦的故事,所以一开始,配音员用了很低沉悲戚的基调处理,但片子合成后,同期声画面上这位单亲母亲却是一位开朗乐观,看不出丝毫愁容的人,结果导致配音需要重配。所以,电视片配音者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还要做到脑中有像,要根据画面和同期人物的表现,调动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体感。

二、亲近表达真情实感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表现客观事物的节目形式,节目往往是以见证者,探寻者的角度展现开来,因此,对感情、感觉、氛围等的掌握在配音解说中很重要。任何不发自内心的情绪都可能造成与观众的隔膜。在大量的配音解说中,大家一致的主张是,尽量以平民语态淡化“主观自我”的端腔拿调,换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气来“解说”内容事实,和以往相比这种风格对于画面的情节和内容叙事性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所以在实践中,某些时候需要用到采访记者自己的引述性配音,以此更好地再现记者采访当时的感受、感觉、感情,以此做到真情实感的记录。用专业的播音眼光来看,这些配音甚至语音不准,音色不美,但是在和画面配合时,它的粘合度却是那么强,与画面的情感和节奏浑然一体!

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解说的时候就要向记者学习,尽可能的贴近画面内容,将大量的图像素材闪存进自己的脑海,做到心中有像,口有其声!所以配音员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尽可能的在前期随摄像记者进入现场,获取现场刺激,最好是参与拍摄采访。第二,在无法达成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复浏览素材画面,通过画面原有的同期声了解大致的内容和人物个性化的形象。然后再通过解说的稿件,反复备稿,使心中的前期形象感受与稿件相融合,再造当时真实的情感和景象!这里要注意的是,配音员并不需要死扣配音稿件的字字句句,要懂得通过口头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现实语态。

三、二度创作不唯稿是瞻

电视较广播而言更具有集体创作的属性,一个片子,配音只是其中的一环,稿件的撰写、修改、审定都是不同的环节进行,那么是不是文字稿内容就和配音员没有关系了呢?难道配音就是完整配稿?不是的。播音员通过自己的发声器官,把文字变成声音,其中包含着播音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传声筒。配音者不但要敢于改文字,还要善于改“感情”,改文字,很好理解,就是要改一改那些文绉绉的晦涩词语,改一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改一改那些不必要的拖沓的缀词,使之更适合口语传播,更易于听者明白。如:“某某表示”可以改为“谁谁说”,用“全不同意”就不如“都不同意”听起来更加明白。“这就是莫言先生的故居”就没有“这就是莫言曾经的家”那样更能塑造一位朴质无华的文学大师的亲民形象。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在“画面配音”口语表达中不必要的文字和堆砌的辞藻。如《九华天池》电视解说词中“库区三面环山,水色翠绿,碧水蓝天,清翠山林,竹海连片,野花芬芳,空气清新,景色十分迷人。”撰稿者似乎要把所有的美丽的辞藻全部拿来堆砌,其实电视画面中已然显示了,水色,蓝天,山林,野花,然们已然感受到美丽的景色,再去配上大量的词语就显得破坏意境。倒不如改为“同期画面自然声+库区景色十分迷人”这一句话的点题扼要。文字少了,意境多了,整体感就强了。

四、运用情景再现带“我”入画图

在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在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能够正确运用,不但能使纪录片解说有声语言准确到位,还能给解说语言增添许多生气,使其变得有声有色,不再枯燥。在解说电视纪录片时,如果只注重播读的字词是否规范而忽略了感情和技巧细节的运用,就造成观众只记得播音员的声音而使播读作品变得空洞而无力量,配音的声音似乎是一个转述者、旁观者而不是在现场的声音。

旁观感的配音状态究其原因是播音员的主观自我存在感太强,不能使自己设身处地,内化进文稿的事物意境之中。要消除主观的我,就要仔细留心稿件中哪里是“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是由远及近,还是又近及远?都要胸有成竹,走向明确,主次得当。这时,文字稿件背后的客观世界正展现在我们面前,活跃的形象、发展的事件、场面的气势、景物的色彩、情绪的变化都涌现出来,可以触摸到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员心中连续的、不断的再现出来,又表露在有声语言中,这就是情景再现的“动于衷”和“形于外”的过程。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时一定要注意声画结合,在进行解说时不仅仅是进行声音上的塑造,还要和画面结合起来,声随情动,情随影动。成功的做好一部电视专题片或者纪录片的配音工作,对于每个播音原来说都是孜孜追求的目标。首先要增长知识,平时多读书看报,面对历史题材稿件的解说要增长历史方面的知识。其次丰富自身阅历也很重要,平时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一些经验,这样在应对不同的稿件时就会得心应手。还有,对于自己录制完成的作品,一定不能一丢了之,而是要拿过制作好的片子,自己看一遍,往往能发现配音的问题所在,然后按照自我新的理解,再去配一遍,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不嫌麻烦,钻研揣摩才能最终到达配音解说完美的境界。

播音主持稿件第8篇

一、广播站的制度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

1、在广播时段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学习任务、收听率以及播音节目等因素,我们将播音分为2个时间段,每次坚持播音10至15分钟。

2、为了使每个栏目感觉不一样,除了总的开播语外,我们还转为各个栏目书写了小开播语和结束语。

3、纪律监督上,采取签到、评星的形式,由站长和老师共同监督,特殊情况必须先跟老师说明。

5、面向全校征集稿件,稿件分别大队干部进行审稿,再拿给广播站,让播音员进行播音。稿件来源丰富,也减轻播音员的负担。

二、不断地了解广播情况,不断强调细节等问题

本学期,我主要是在期初就把工作安排好,然后放手给站长去“管理”,一周由两个站长负责开例会,另一周老师参与。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布置本周的主题及针对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指导,进一步地提高播音员的播音质量。

三、紧密结合学校工作,真正发挥其宣传教育的作用

本学期,广播站还根据学校工作,每周除相应的播音栏目外,还有特殊栏目与大家学习,注重宣传教育作用效果。如预防传染疾病安全报道、交通安全报道、食品安全报道、孝敬教育、红领巾进社区、学雷锋活动日等等。

四、发现存在不足,在今后加强改进

1、这学期的播音员全部换新,由唐瑶、赵诗源、林钊宇、黄传麒、陈桦担任主播,并做好编稿工作。星期二由唐瑶、赵诗源联袂播音,星期五则由林钊宇、陈桦播音。本学期红领巾广播站新增加一个独立栏目---“麒麒故事台”,星期二与星期五都由黄传麒为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如果你想让麒麒讲你喜欢故事,那么请各位同学将原创或推荐的故事(体裁不限)交到审稿员手中,进入优秀栏后再由负责人核审,核审成功将在某日播放。

3、稿件来源多了,我都会通过每周会上都会把上星期的稿件分门别类地分发给播音员进行事先的准备,大部分播音员都能及时的做好准备进行播音,但还有小部分播音员有拖拉行为,我想以后播音员的选拔不仅要考虑他音色,更重要还是要从责任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