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物理口诀

初中物理口诀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5 16:11:36

初中物理口诀

初中物理口诀第1篇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上课大多能认真听讲,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预习习惯尚未养成,自主参与能力尚差,特别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其中一小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时不能积极思考问题或思考问题较慢,作业需老师叮咛才能完成。分析原因主要是上课易走神,计算不细心,不求甚解,不肯吃苦,加上缺乏自信,如果能在心理上加以转变,或能有所提高。

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 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几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本册共安排12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的内容包括: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时、分秒这六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这四个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图形的认识、测量以及图形与位置等不同方面,有利于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包括:统计与可能性这一个单元。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安排了五个实践活动:快乐的队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田园风光。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同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第二、四、八单元,难点是第三、六、七、九单元。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平面图形、线段,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会用方块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感和灵活。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能积极地参与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大纲》,专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及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改革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

实践、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独立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经验,培养和发展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关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6、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合作中学习新知。

8、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

9、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0、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学新观念,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分单元数学进度及教学要求分单元数学进度及教学要求目次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第一单元1

2认识乘法5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难点: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第

元2

~

6乘法口诀(一)

实践活动:快乐的队日活动16重点:掌握并逐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

难点:能应用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并逐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在单元结束***时能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道题左右,平均正确率在94%以上;能应用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的式题时要先算乘法,会利用乘加、乘减的算式帮助探索和记忆乘法口诀。

3、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第

元7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44重点 :知道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难点 :体会图形的变换以及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以及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元8

~

9认识除法8重点: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并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难点:能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1、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并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第

元9

~

10口诀求商(一)

6重点: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先相应的除法算式。

难点: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逐步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先相应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联系除法含义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乐趣。第

元11

~

12厘米和米

实践活动:量一量6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难点: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方式测量物体长度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

元12

~

13位置与方向5重难点: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放向,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第

元13

~

17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实践活动:算“24点”

23重点: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表内乘、除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难点: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1、使学生在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道题左右,平均正确率在94%以上;能应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第

元18时、分、秒5重点: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

难点: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

2、使学生回顾或经历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为良好习惯。

元19观察物体

3重难点: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第

元19

~

20统计与可能性

实践活动:田园风光

6

重点: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会用方块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经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第

元20

~

22期末复习

初中物理口诀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结;图表;口诀;多媒体;鼓励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5-01

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新教育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结,教师希望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小结可以发挥归纳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因此,课堂小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小结。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危害,就学校而言,学校开始要求教师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这种观念应该改变,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课堂小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变学生观念的手段。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进行小结,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学习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使生物在学生心中变得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重要。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用药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时,可用李时珍的生平事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鼓励性小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多媒体小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图表与口诀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的知识。可见,生物课堂小结的手段很多,并且每种总结方式都很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决断,采用最佳的小结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物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口诀第3篇

一、第一单元《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原来在第三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之所以把这个单元后移,主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理解起来有困难。本单元三节课的主情境图均有修改,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1.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图,正文中主情境图数学信息更加突出,版面安排更加合理。2.问题串的设计与小学生的思维同步,真正做到便教利学。3.教材中增加了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的环节,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读别人的想法。4.每节课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5.根据一线教师的建议,去掉了不必要的插图,补充了一些数学理解的题目和联系拓展的题目,使题型更加多样,素材更加丰富。

二、第二单元《购物》

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来第三版教材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教学,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兑换人民币过程中的计算有一定困难,故第四版教材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教学。二年级的小学生购物经验更丰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更加自信。

与原来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1.压缩了每节课的主情境图所占的版面,重新设计了问题串。2.在“买文具”和“买衣服”两节课中进一步落实了学生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3.适当增加了每节课的练习量,增加了如何付钱的练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适时补充了与人民币有关的数学文化内容。

三、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努力实现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把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教材真正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有效载体与工具。本单元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图,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重新设计了问题串。

与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数数活动更加充分。结合数数的活动,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感知乘法的生活原型。2.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教材在附页部分增加了点子图。还专门设计了“有多少点子”一课。在教学中通过“横着数”“竖着数”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算式,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四、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图形的运动经验而专门增加的一个单元。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是组织学生活动,定位在“初步感知”与“积累经验”,“平移”“旋转”与“对称”等概念不必告诉学生。

五、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教材将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本单元的主要变化如下:1.调整了原来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学5和2的乘法口诀,再安排一节5和2的练习课。(原来第三版教材是学完5的乘法口诀后就安排了一节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2.重新梳理了问题串,使问题更加有层次。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教材中增加了点子图和实物图,在问题串中增加了“如何记口诀”的环节。4.注意选择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对口令、数线图、圈一圈、儿歌、游戏等。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巩固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加了结合点子图“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的练习。

六、第六单元《测量》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如下:1.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度量的经验,教材增加了“教室有多长”的测量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所选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所组织的测量活动学生更加感兴趣。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测量的兴趣。3.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例如,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1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或1米;先估测再测量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者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等,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变成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

七、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了帮助学生积累除法的学习经验,教材安排了“分物游戏”“分苹果”与“分糖果”,通过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分物的经验,为进一步学法知识打基础。2. 以“平均分”为主体将两种分法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来分,有利于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的过程和结果,在正文中增加了学生作品。4.注意到数学文化的渗透。

八、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主情境图进行了修改,使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更加明显。2.增加了直观模型的运用,如点子图、数线等。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乘法口诀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3.在口诀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4.练习中增加了数学理解的题目。

九、《数学好玩》

重新设计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彼此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班级旧物市场”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加减混合运算、认识人民币、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次活动的定位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把厘米和米的认识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再与用工具测量进行对比,很容易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

十、第九单元《除法》

初中物理口诀第4篇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未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

一、创设情景,以趣生疑

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必须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配合有趣的情景,甚至可以讲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候,为了配合教学的内容,教师也要尽量缩小问题,如学习《百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老师除了问你看到了什么?还可以问你能提出怎么样的加法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也是老师努力的方向。

二、教给方法,学会提问

1.可从知识的“来龙”上提问

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时候,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认数”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为什么产生,是如何发展统一的;在“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就可提出“为什么会产生厘米和米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2.可以在对比观察中提问

低年级学生遇到客观事物和现象,很少会自己提问,认为其理所应当存在。于是教师要引导它们联系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在观察对比中提出问题。例如,一年级教学《认识物体》时,出现这样的长方体,部分学生认为它是正方体的一半,也是正方体,也有学生认为它有的面是正方形,所以是正方体。我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观察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就有学生告诉我:我发现正方体怎么看都是一样的,而那个物体横着看是扁的,竖着看就长了。学生从观察对比中发现其他学生的问题,加以纠正,通过形象地观察发现,学生更能理解物体的调整并加以辨析。

三、及时追问,刨根问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满堂都是教师在提问,也需学生提出好问题。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思维层次还处于较低阶段,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觉得教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应及时追问他是怎么想的?你们听懂了吗?使孩子自我不断提问,刨根问底地解剖知识的核心。

比如,《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认识口诀的来源及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在教学3个7相加是多少的时候,有的学生说7+7+7=21,更多的学生想口诀:三七二十一。教师是不想让学生直接说出这个口诀的,所以继续追问21是怎么出来的?或者根据学生回答问道:你怎么想到用这句口诀的?使学生明确口诀的意义:“三七二十一”就表示3个7相加。于是,老师可以感慨并追问道:“用了口诀算得真快啊!可你想过口诀中的21是如何计算得来的吗?”“是啊,这口诀中的二十一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肯定在心中问自己。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扪心自问,不仅正面回应了学生的回答,还通过教师的肯定,使学生明确口诀的优越性及口诀的来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记口诀,想追溯口诀是如何编制的。于是学生就能回答道:“我想14+7=21。”“14+7=21?你听明白了吗?他是怎么想的?”又恰恰是这样的追问,在学生脑中激起了涟漪,“14是2个7,再加1个7是3个7。”这么棒的推理,不正是教师及时追问,让学生在自我提问,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将知识内化的体现吗?

初中物理口诀第5篇

一、 在理解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因数是2、3、4……9的顺序分两段编排进行教学的。苏教版把乘法口诀分为三个单元:乘法口诀(一)、口诀求商(一)、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但要看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还应该关注整个单元的目标。“乘法口诀(一)”教学1—6的乘法口诀,教材编排结构完全相同: 创设问题情境列表计算结果明确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学习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口诀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是乘法口诀(一)、口诀求商(一)的继续,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重点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学生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时,已借助实物图形,从连加算式引出乘法算式,明确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并通过有关例题的学习,初步懂得了连加和乘法算式之间、乘法算式和口诀之间的关系,以及口诀中每个字所表示的意义。因此,在继续学习7—9的乘法口诀时,不能仅停留在借助实物图形,由连加算式导出乘法算式的口诀,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应指导学生学会推理,通过逐一添上相同加数,得到连加算式,再改写成对应的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教材对表内乘法分两部分安排,我们在考虑教学目标的阶段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例如对于“9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学生能利用前一阶段的学习经验编出乘法口诀,这是一个连续性的目标要求。本节课更应针对“9的乘法口诀”数量多、得数数字相对较大、学生快速熟记较难的特点,在“让学生参与规律探寻的过程中促进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这方面舍得花时间,抓实效。

二、 让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促进乘法口诀编制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一样,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乘法口诀课一般按照“创设情境列算式说意

义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流程教学,如果每节课都按照这样的流程,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通过乘法口诀(一)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积累了编制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中7—9乘法口诀时,要在唤起学生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后,逐步放开,让学生独立编制口诀。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先通过复习题,回顾编制口诀的一般方法,明确乘法口诀表各句口诀之间是有一定联系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需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不仅获得探索欲望的满足,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 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乘法口诀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小九九”,即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9的乘法口诀有9句。二是“大九九”,即1至9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苏教版沿用了传统的“小九九”。乘法口诀表虽然只有45句,但却是完备的,构造简单明了,也具有有序性,沿不同方向观察,呈现有趣的关系和规律。

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们要启发学生们共同参与制表活动,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并从中感受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发现关系、掌握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整理表格而发现的规律,更多的是偏重于算式之间(尤其是前后左右间)的得数关联。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即使不再规律也无大碍。可是对于口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确需要借助一个“拐杖”来突破这个“坎”,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提高熟练程度。

我们在组织学生参与整理全过程并切实感悟表格所蕴含规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体验这些规律在帮助其记忆表格或提高口算能力上的作用。否则,发现的规律会成为“鸡肋”,表格记忆会沦为一种额外负担。

例如,一旦记住“三七二十一”,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口算相近的“4×7=(),2×7=(),7×5=(),3×6=(),3×8=()”等算式,并展开“推算”过程的讨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后续练习设计中也可以多安排“你知道6×6=36,就可以马上得出()×()=()”这类题型,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表格整理的价值。

四、 在提高练习效益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例题教学后设计的“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都独具匠心,教师要仔细揣摩每道题的设计思路,把握本质,让习题成为诱发学生求知欲、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

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的“想想做做”第1题时,应将发现的“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积的十位上的数总比另一个因数小1”这些规律跟口诀识记或检验间及时建立起联系等。教材在例题或习题安排上都比较注重从“口诀的积”与“整十数”联系之间去寻求发现规律形成的原因和相关应用价值。如果我们在找出规律后停止深入探讨,没有或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比几十少几”就是“比()个10少()”的道理,进而明晰“()个9”和“()个10”之间的紧密联系等这些规律形成的本质,那么就不能使学生对发现的规律“知其所以然”,就不会对口诀的记忆有多大的帮助,也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物理口诀第6篇

***县***乡中心小学     柯昌东

【情景说明】:《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条鱼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条鱼都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鱼的条数和所用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熟记,并会运用(计算简单乘法)。

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了?

生:1—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1—5乘法口诀表格)

师:在这1—5的乘法口诀中,你能说几的乘法口诀?

生1:我能说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生2:我能说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形成如下口诀表:)

师:真能干!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你猜,今天我们会学几的乘法口诀呢?

生:6的乘法口诀。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评析:教师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从复习1—5的乘法口诀中,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既复习了旧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的。】

二、探究。

(一)猜测。

师:根据1-5的乘法口诀,请你推测一下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生:6句(课件点击,在上面口诀表下出示6个)

师:对了,你知道是哪几句吗?

生: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教师写在黑板上)

师:了不起,咱们都还没学过,你们就已经知道啦?

【评析:猜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了上面的复习铺垫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6的乘法口诀的猜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二)验证:

1.师:刚才说的这些乘法口诀的对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来研究。

(课件出示)操作验证要求:①每人任意选择一句口诀,把它写在白纸上。②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这句口诀,能画几种就画几种。③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结果正确吗?

2.学生独立画图操作,并列算式验证,教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3.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怎样理解这些口诀的。

4.小组汇报。

师:现在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研究结果,汇报得好的小组可奖励一面小旗。请下面的小朋友当一当评委,你们可要仔细听了,看看他们能不能得到。

生1(投影图画):我们组共选了四句口诀,第一句是“四六二十四”,每堆画四个,画六堆,表示6个4;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四堆,表示4个6。所以四六二十四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4=24,4×6=24(教师板书算式)。

               表示6个4            表示4个6

第二句口诀是“二六十二”,……(同上)

第三句口诀是“一六得六”,……(同上)

第四句口诀是“六六三十六”,每堆画六个,画六堆,表示6个6。所以六六三十六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6=36。(教师板书算式)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选了四句口诀来研究,小朋友说他们汇报得好吗?能不能给他们奖励?

生:能。

师:那么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师:哪一组选了和他们不一样的口诀?把不一样的口诀拿上来。

生2(投影图画):我们组研究的不一样口诀是“三六十八”。每堆画三个,画六堆,表示6个3;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三堆,表示3个6。所以三六十八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3=18,3×6=18(教师板书算式)

生3(投影图画):我们组选了“五六三十”这句口诀。每堆画五个,画六堆,表示6个5;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五堆,表示5个6。所以五六三十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5=30,5×6=30(教师板书算式)

师:刚才两位小朋友,汇报的好不好?要不要给他们小组奖励?

生(齐):要。

师:同样,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评析:对6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也是对6的乘法口诀的探究与感悟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组内交流,小组汇报等过程,使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中,教师让学生来做“小评委”,从而培养了学生仔细倾听的良好习惯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发现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用自己的图画和算式说明了各句口诀的意思。我们先来观察左边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个因数依次增加1,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依次增加6。

师:那么右边的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所以我们如果忘了后面一句口诀,只要前面一句的得数加6就可以了。

【评析:通过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

三、合作交流 创编口诀

1.同学们通过发现,知道了那么多数学秘密,可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吗?你会便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说给小组同学听,看谁说得准,说得多。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口诀,并说说编口诀的理由,老师相机板书乘法算式及口诀。

3. 师:同学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口诀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口诀,比比谁最先背熟。

四、实践运用

深化口诀

1.出示用六根小棒摆成的正六边形。

学生看,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正六边形。

2.那摆2个、4个、6个六边形各要多少根小棒?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好多这样的数学知识,大家看,生活中哪些事物的计算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来计算?

(学生观察、交流)(教室里2把吊扇6片转叶,4把呢?窗户上的玻璃,小组的同学人数……)

4.师:同学们既能发现身边的数学,口算又准确,可真了不起!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班的学生吗?解决下面的问题就有答案了。

出示: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共有多少个班?

5.游戏:摘苹果

(苹果卡片上写有乘法算式,指名学生摘,摘到卡片说得数)

6.背口诀

【评析:教师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记口诀。】

三、应用。

1.吹气球。   3×6=       1×6=        6×6=

              6×4=       4×3=        3×3=

              5×6=       6×2=        5×5=

(让学生做在草稿纸上,并反馈。)

2.摘果子。

(1)出示: 6×2+6=                  6×3=

生:第一题等于18,第二题也等于18。

师:算得可真快。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两题都是18。

生2:2个6加1个6等于3个6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所以6×2+6还可以用6×3来计算。

(2)出示:6×5+6=   

生:等于36。

师: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还可以怎么算呢?

生:5个6加1个6等于6个6,所以可以用6×6=36来计算。

(3)出示:6×3-6=   

生:是12。3个6减1个6等于2个6,所以还可以用6×2=12来计算

(4)出示:6×5-6=    。

生:是24。还可以用6×4=24来计算。

3.挑战自我,延伸课后。

出示:填空并说出口诀。

① 6 × (   )=30         ②(  )× 4 =24

③(  )×(  )=12        ④(  )×(  )=18

生1:第1题6×5=30,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2:第2题6×4=24,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3:第3题6×2=12或2×6=12,口诀是二六十二。

师:这题还可以怎么填?

生4:3×4=12或4×3=12,口诀是三四十二。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棒!

生5:第4题,3×6=18或6×3=18,口诀是三六十八。

师:谁知道这里还可以填什么?

生2:2×9=18或9×2=18。口诀是——二九十八。

师:太厉害了!“9的乘法”我们以后再来学习吧!

【评析: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通过第1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应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通过第2题的计算与推算,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情景图的编题与解答,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第3题的填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本课学习延伸课后。】

四、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6×6=36

【课后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条鱼,并问:“你从小鱼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科学地、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小鱼身上去发现,而不是从其他地方去发现什么。这样,学生的发言很准确,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偏离。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乐趣,获取了清晰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学过程中,合作交离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创编口诀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编口诀的想法和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既发挥了优生的创造力,又可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受到感染,实现了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在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在学中去发现、去表达,把听数学变成去找数学。

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节课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水中鱼儿戏水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也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又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之后,寻找生活中的事物,哪些可以用口诀来计算,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既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总评】:

  本节课教学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课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猜口诀、自己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组内交流各人的想法、集体共享研究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显得是那样的浓郁。

2.准确把握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本节课,教师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已有的“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起点,从复习1—5的乘法口诀中,让学生猜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哪几句,从而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本课中,通过对6的乘法口诀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6的乘法口诀算式的比较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

初中物理口诀第7篇

第一节 六字诀起源及发展

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配以动作导引,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传统健身功法。所谓六字即“嘘”、“呵”、“呼”、“(口四)”、“吹(腑)”、“嘻”。

六字诀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时代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已有“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的记载。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著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他所著的《刻意篇》中有“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神,为寿已矣”。东晋著名医学家、道教理论家、养生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中倡修内丹术,其所用之服气功法,将上述行气方法发展为纳气和行气六法。所谓“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口四)、嘘、嘻皆出气也”。南北朝时期著名道教学者、气功养生家、医学家陶弘景继承并发展了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他撰写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口四)以解极。”同时提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羽,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痛愁忧不乐,呵气出之。”隋代高僧、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气功养生家孙思邈继承了唐代以前气功精粹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六字诀的吐纳法增加了“大呼结合细呼”等。唐代道教学者胡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口四),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泗为肾吹,另外增胆嘻之法。直到宋、明、清等历代的医家、道家、佛家、养生家都在推荐六字诀,并且对它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上流行着不同形式的六字诀,大约有十几种之多。例如,近代中医马礼堂在研究养气功时,编创了《养生气功六字诀》。焦国瑞编著的《气功养生学入门》中对六字诀也有专门章节。六字诀用于临床治病、祛病健身,在社会上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健身气功给予极大的关怀和重视,由国家体育部门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六字诀》,为健身气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在几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将意念、观想、采光、深呼吸与动作融为一体,编著了《祛病健身六字诀》是对传统六字诀功法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六字诀脏腑归属顺序

(见下表)

第二章理论根据

第一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指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周易》等把宇宙阴阳的升降变化运动引申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化。“五”是指上述五大类物质。“行”是指运动变化,循环运行。“五行”是指五大类物质按其内部规律所做的循环运行。五类物质相互作用,则生成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相互作用,产生无穷的变化,便有无穷的作用形式。其中最基本的作用方式是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

人体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转变规律,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如肝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难经》称为顺传。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难经》称为逆传。我们明白了五行生克学的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于后面在《祛病健身六字诀》的应用就不难理解了。

《祛病健身六字诀》以周易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以中医学为依据。中医学认为,“嘘”字音与肝相应,五行属木;“呵”字音与心相应,五行属火;“呼”字音与脾相应,五行属土;“(口四)”字音与肺相应,五行属金;“吹(腑)”字音与肾相对应,五行属水;“嘻”字音与三焦相应。

《祛病健身六字诀》的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机理:利用读字音改变口型,用不同的口型呼气,产生不同的力量,影响不同的脏腑,使经络的气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鼻吸口呼,呼气时不能发出声音。初练时,为了发音准确可出声。当发音准确时,读字不要出声,但口型要正确。呼到不能再呼时,闭口,以鼻吸气。呼吸要求:细、匀、缓、柔、长。反复操作。

第二节五脏六腑学说

肝属于木,木与“嘘”相对应。故口吐“嘘”字可以调肝,增强肝脏的功能。

心属于火,火与“呵”相对应。故口吐“呵”字,可调心,增加心脏功能。

脾属于土,土与“呼”相对应,故口吐“呼”字可调脾,增加脾脏的功能。

肺属于金,金与“(口四)”相对应,故口吐“(口四)”字可调肺,增强肺的功能。

肾属于水,水与“吹(腑)”相对应,口吐“吹(腑)”字,具有排泄肾脏之病气,增强肾脏气化的功能。“吹”和“腑”字都是唇音与肾相应,我经过十多年实践体会,口吐“腑”字唇音更强些,增强肾脏的气化功能更强。

五脏的功能重要,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是很不够的,必须全面调理。《祛病健身六字诀》就是全面调理,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功能。

胆属于木,木与“嘘”相对应。故口吐“嘘”字可以调胆,增强胆的功能。

小肠属于火,火与“呵”相对应。故口吐“呵”字,可调小肠,增加小肠功能。

脾胃相表里,在五行上,都属土,土与“呼”相对应。故口吐“呼”字可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功能。

大肠属于金,金与“(口四)”相对应。故口吐“(口四)”字可调理大肠,增强大肠的功能。

膀胱属于水,水与“吹(腑)”字相对应。口吐“腑”字,具有排泄出肾脏之病气,改善膀胱气化的功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是六腑中的重要一腑。上焦是指膈膜以上部位(胸部),包括心、肺等内脏,中焦是指膈膜以下的部位(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内脏,下焦是指脐以下的腹部,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女子胞等脏腑。其中肝的部位虽然较高,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与肾关系密切,所以肝肾同属于下焦。

初中物理口诀第8篇

“乘法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正确列式解答,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一道题里两个已知条件的关系,也就是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求几个几相加。为此,我采用了充分利用小学生较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教学,并从乘法口诀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再到变式练习。让学生一步一步由感知到理解再到灵活应用掌握应用题。

一、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渗透乘法应用题的教学

从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抓好学生语言表达为乘法应用题教学打下基础,通过学生摆学具,初步认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图意,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相加。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画自已喜欢的5个相同图形,知道1个5,算式是5×1=5,口诀“一五得五”。逐步编出5的所有乘法口诀。通过训练,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其来源。学生在完整叙述口诀来源的基础上,对乘法意义有了初步认识,为乘法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通过图画应用题,进一步感知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出示:让学生用文字叙述图意,(1)每行有5个苹果,4行有几个苹果?(2)一列有4个苹果,5列有几个苹果?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学生通过语叙述对乘法应用题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达到顺利学习文字应用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乘法应用题

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用笔画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感知和图画应用题的学习之后,很快就能画出应用题的图来。通过这一系列训练之后,学生很快明白要求3个人浇多少棵树,就要算3个4棵是多少,这样学生对乘法应用题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习乘法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