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播音学习

播音学习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6:58

播音学习

播音学习第1篇

关键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74-3

1 引 言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些事物总是带着愉悦、喜欢等肯定情感的认识倾向,它是人们积极参加对应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如果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它将促使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开展物理学习。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知识,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规律,既是深入学习后续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位和保护人们身心健康必备的知识。

2.1 利用实验,引入新课知识

[教师演示1]敲击音叉,音叉可以发声;奇怪的是――用手抓住音叉,声音立即停止。

[教师演示2] 事先准备一个真空杯子、一个单层玻璃杯子和一个小闹铃。使小闹铃发出声音,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单层玻璃杯子里,慢慢拧紧杯盖,让学生感受小闹铃发出声音(现象是当将杯盖慢慢拧上时,声音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再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真空杯子里,再慢慢拧紧杯盖,让学生再次感受小闹铃发出声音。(有趣的是:将杯盖慢慢拧上时,声音明显变弱最后消失)

利用这两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构建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

[体验活动1] 给每两个同桌的同学发一根橡皮筋,一个同学将其拉伸,另一个同学对橡皮筋进行拨动,观察橡皮筋来回振动,同时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用手握住橡皮筋,橡皮筋停止振动,它发出的声音随即停止)

[体验活动2]学生将刻度尺一端按在桌子边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伸出桌边的部分,使刻度尺发生明显的振动而发声。(刻度尺的振动停止时,发声随即消失)

[体验活动3]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触摸自己的喉头,朗诵一段课文实现发声,感受喉头发声时的状态。

设计意图:构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体验声音的来源,使学生感到新知识的亲切、有趣。

[体验活动4]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音叉可以溅起水花,感知音叉的振动;再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接触发声音叉的顶部,感受音叉的振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物体虽然都可发声,但它们的振动幅度不同,有些可以看到,有些难以察觉。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放大或者转化的方法来展示,以此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体验活动5] 取一个小孩子的玩具――“喜洋洋小鼓”,敲击鼓面发声,但看不到鼓面振动。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检验鼓面是否振动?(可取的办法至少有:方法一,用手指轻轻触摸鼓面,感受鼓面是否振动;方法二,将鼓面放置水平,在鼓面上放一些细纸屑,通过观察细纸屑是否运动来判定鼓面是否振动;方法三,将小鼓竖直放置,在鼓面上端固定一段细线,在细线的另一端吊一个乒乓球,乒乓球静止时接触鼓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可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在跳动来判定鼓面是否振动。)

设计意图:利用“检验鼓面是否振动”这一问题,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又一类有效的研究方法――放大法或者转化法,利用它可以展示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物体就不发出声音了。

[实验与讨论] 有一种烧水壶,在壶中的水被烧_时壶嘴就会发出尖叫声,以此实现报警。现用此水壶进行烧水实验,观察并讨论:该水壶为什么会在水沸腾时发出声音?(参考答案:在壶嘴上套着一个开有小缝的“帽子”。烧水时,把壶盖盖严,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只能从壶嘴的小缝喷出,气流迫使壶嘴附近的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将新知识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亲切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3 创设情境,体验声音传播

[思考和讨论]若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聆听闹钟的声音。学生思考并讨论:现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步抽掉,如果听到的铃声不变,这说明什么?如果听到的铃声变强,这说明什么?如果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弱,这又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感受和总结] 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步抽掉,感受铃声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步进入玻璃罩,感受铃声又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讨论,可以总结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我们平时能够和他人自由交谈,是由于空气帮助我们传播了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太空,航天员哪怕离得再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提问] 实验已经证明,一切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么,液体、固体是否可以传播声音呢?请设计可以用于检测的实验方法,与同学交流并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并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和总结。

设计意图:以具体问题为牵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演示实验] 用塑料袋包住正在响铃的闹钟,指导学生感受它在空气中的声音;再把它放进水中,感受是否听到声音,并与闹钟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进行对比。

指导学生分析和交流,得出结论: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学生体验]学生用笔在课桌上写字,感受是否听到写字的声音?(没有或者很弱)。再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倾听,感受是否听到写字的声音?(奇怪的是:居然清楚地听到了写字的声音)。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推广,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最远,能量损失最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受奇特的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2.4 开展自学,学习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教材:什么是声波?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何规律?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物体振动会带动其周围的介质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也就是说,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因此,声音也叫做声波。

(2)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具有确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在固体中最大,在气体中最小。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在常温的水中声速是1 500 m/s,在铁棒中声速是5 200 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讲解]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人们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当时被淹没的人们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更远(因而更容易被营救人员听到),他们就会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及时向营救人员发出求救信号,或许可以得到救助,重获新生。

设计意图:用悲壮的历史故事说明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2.5 利用问题,研讨新知

[学生讨论1]在开始上课时,我们都看到:(1)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会立即停止,为什么?(2)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真空杯子里,慢慢拧紧杯盖,会听到小闹铃发出的声音变小最后消失,为什么?[参考答案:(1)由于声音来自振动,用手抓住音叉,音叉不再振动,因而音叉不再发声。(2)这是因为小闹铃发出的声音要想被人们听到,它必须穿越杯中的真空区域,但真空不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2] 古代行军打仗晚上睡觉时,要求士兵经常将耳朵贴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军队在行进过程中,他的脚步会发出声音。如果是晚上,士兵正在熟睡,很难感觉到空气中的声音,如果将耳朵贴在地面,那么声音就会通过地面传播到耳朵,而且这种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更快,引起耳膜的振动幅度更大,因此,更容易感觉到异常情况,便于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偷袭。

[学生讨论3]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试求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声音传播过去又返回来,所以声音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只是总时间的一半,即2 s,所以海水的深度为1 500 m/s× 2 s=3 000 m。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基本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和求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引导总结,把握知识要点

[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然后板书: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物体就不发出声音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最远,能量损失最少。

(3)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也叫做声波。

(4)声速: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具有确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在固体中最大,都大于3 000 m/s;声速在液体中都大于1 000 m/s;声速在气体中最小。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在常温的水中声速是1 500 m/s,在铁棒中声速是5 200 m/s。

3 教学体会

在此“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物理知识达到同步发展。这个教学设计,我们已经在岳阳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7-30.

播音学习第2篇

一、广播新闻播音教学的现状

广播新闻播音传统的教学模式大概是本科四年共学习50多门课程。基本上是一、二年级上语音发声等专业基础课,在语言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在三、四年级时进行广播电视播音的学习。另外,还设置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课与小课相辅相成。一般一周大课2到4节,小课3节或4节。大课主要是教师面对大家讲授理论知识。同学们在接受了主要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联系理论进行实践练习。小课是教师面对10名左右的同学或一对一地教授具体的新闻播音技巧和方法,进行练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目前是各大专院校广播新闻播音教学的主要模式。

二、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一)现有模式的优点

一是继承了我国播音教学的优良传统,导向正确,拥有清晰的创作道路。尤其在语言和声音方面,注重锤炼,积累了丰富的表达技巧,继承发扬了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美感,为广播新闻播音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二是注意学科交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从播音专业诞生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吸收相邻学科的营养,注意与时代同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许多适应一线工作的优秀新闻播音员。

(二)现有模式的不足

1.传统的新闻播音有弱化的趋势。综观我国的广播电视史,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传媒业迅速发展,新闻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的主体,各台不断加强新闻节目的建设,因此,新闻播音的地位一直是稳固而重要的。可是很少有院校把新闻播音单列出来作为一门课程来教授。特别是广播新闻播音,更是没有。近些年,很多院校把教学内容倾向于娱乐节目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再加上师资及设备上的不足,广播新闻播音的内容有弱化的趋势。

2.新闻播音的教材落后。现用教材尤其是练习资料内容陈旧,不符合新闻播音的教学要求。

3.新闻播音的教学内容不够职业化。在实际教学中,过多强调声音,对新闻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不够。

4.播音员的个性特点不突出。每一档新闻节目,每一个新闻播音员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实际上,由于现有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共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走上播音岗位后个性特点并不突出。

5.思路狭窄,创作不完整。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中,大多从稿件入手,造成思路狭窄。

三、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校园广播站的作用

基本上所有的院校都建有校园广播站,条件较好的院校广播站还配备了数字化的设备,这是我们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平台。可是,我们对它的重视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广播站的播音质量较差,不能很好地实现我们的传播目标。在课堂上,我们也会播读新闻稿件,可那是模拟,在走出校园之前,唯一的“实战”机会就是去校园广播站播出新闻节目。但是,围绕校园广播站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缺乏老师指导,完全由同学们自己完成播出的全过程,水平业余。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们平时除了要完成课时任务之外,还要进行科研,工作繁忙。而广播站节目的指导工作没有算在教师的工作量之内,教师缺乏积极性。二是广播站节目的播出也没有写入教学计划当中,它似乎是计划外的内容,因此,不受重视。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将广播站的播音活动纳入广播新闻播音的教学计划当中,使它成为教学模式的一个必备环节。可以将课堂上模拟教学的方法直接针对我们广播站的项目进行教学,并在学习活动中完成传播效果的调研。将其他教学环节与广播站的新闻节目的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二)创新大课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解释、推论等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笔者认为,播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大课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实践的环节。另外,大课因为人数多,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起到带动小课练习积极性的作用。比如,大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同学们针对广播新闻作品进行赏析讨论,通过讨论,明确广播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在大课上建立一个“广播站”,模拟广播新闻播音的全过程。在大课上因为人数多,“播音员”可以直接面对几十名“听众”播出新闻,并且还是“直播”,播出之后也可以直接到“听众”中对传播效果进行调研。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模拟完成广播新闻播音从采集新闻信息到生产新闻信息到反馈的整个传播的循环过程。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实行“项目教学法”

近年来,部分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引进了“项目教学法”。过去,广播新闻播音是针对新闻稿件进行练习,现在,提倡项目化教学。针对一个项目开展教学,非常适合广播新闻播音,因为,一线电台的播音员不仅仅要面对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的直播,可能还要负责采编的任务,这在各电台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是另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创造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广播新闻播音教学中的基本步骤为:老师先提出总体目标,同学们进行咨询,提出计划、决策、实施广播新闻节目播出的过程,检查听众反馈的情况,针对反馈进行评估。然后再针对评估的情况设计策划下一期新闻节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组织和指导。

“项目化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直接与一线的实际操作挂钩,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练习的可操作性,宜大力推广。

播音学习第3篇

运用道具与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虚拟情境,操作比较简单。虽然学生不是置身于具体的“演播情境”中,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使用的道具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不真实的。例如,在传授新闻播音之时,可以运用桌子1个、话筒2个、凳子2个,并运用手机来播放栏目音乐,由此就可以成功构建一个新闻播音之情境场。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坐在下面当观众,待学生练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给予点评,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点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播音主持学习中,也可以有效调动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视听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益凸显。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各种录音、录像,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可听性比较强的播音主持节目等供学生模仿,或者播放一则新闻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作即兴评述性的播音主持练习。

三、使用学校演播室与录音间,置身仿真情境

引导学生创设仿真情境,有益于播音主持教学。演播室与录音间是创设仿真情境的最佳场所。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均会建立演播室与录音间等教学空间。因此,可以运用这样的演播环境来实施小组课的教学实训。笔者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置身在仿真情境中进行播音主持练习。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播音主持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通过参观学习,感受真实情境

参观学习是播音主持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或者省市电视台、电视传媒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播音主持真实的节目录制环境与播音主持的工作环境,进而让学生对播音主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切实体验到播音主持制作节目之感受。

五、结语

播音学习第4篇

一、情境教学法涵义

情境教学法的提出最早见于英国,其涵义即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一教学任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立一个同教学活动有关联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场景。通过具体场景的引入,可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场景中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令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集实践性与虚拟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务必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主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身份,引领学生自行融入情境中,通过对某一情景的发生、发展与结束整体过程的虚拟,使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到角色扮演中,以便更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

二、情景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作用

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融合知、情、意三个部分,使播音主持教学获得更好效果。

(一)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讲授法、案例讲解法等一般的讲解方法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情境教学法另辟蹊径,使学生融入到某一情景当中,学生成为情景中的活动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对情景的掌控来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例如,在对访谈类节目进行讲解时,可适当创设访谈节目的情境,挑选一位学生做主持人,另选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教师与其他学生作为场下观众,并用教室内的桌椅等充当道具,进行访谈节目练习。

(二)提高情感认知,加强教材理解

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常充当“观众”的角色,在面对部分诘屈聱牙的理论性知识时,难免产生困惑,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角。例如,在讲解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具体的播音主持情境,选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现场报道的记者与播音主持人,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其自行设置情境与角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激发学生角色认同感

教学情境的搭建,如多媒体展示、模具搭建、情境会话等形式,其目的都在于令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真实体验。通过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播音主持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创作热情,获得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角色认同感。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音主持情境的设置,提醒学生“现在你面对的是直播现场”或“现在你代表的是媒体的立场”,以此令学生体会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角色意识与所肩负的责任。在播音主持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还可令学生注意其精、气、神,加强其气质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状态,并将课堂讲授的播音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三、如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创设情景

(一)利用视听设备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加上视听元素。播音主持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制作视频节目的能力,通过播放示范性的录音、录像以及优秀的播音主持类节目,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视听一体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视觉与听觉的直接感受。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时,可适当结合录像中播音主持的具体场景,也可以录像场景为依据,设置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利用学校演播室,进行仿真训练

播音主持教学必然离不开仿真情境的练习,若条件允许,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演播室,进行实验教学。学校的演播室同电视台的录音间极为相似,教师可通过划分小组来进行实际操作,以方便一对一辅导。在这样的仿真演播环境中,学生可及时看到自己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形象,以便找出症候所在,及时修补自身不足。演播室的播音主持训练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在课前准备上就会更加用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角色扮演,设置虚拟情景

创设虚拟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是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演播情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例如,在进行新闻播音相关知识讲解时,可以利用课堂内的桌椅搭建一个简易的播报台,在桌子上摆放水杯充当话筒,让学生们依次上台进行演播练习,其余学生则在台下充当评委与观众。由于在场的学生所担任的角色不同,因而更易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就更高。

(四)激发想象力,创设内心情景

教师在进行播音主持教学时,还可以适当引入内心情景,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内心建立一个播音主持情境。由于心理图示作用,学生在这样一个情景中进行稿件播读,更容易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自身情感,使播报练习更加绘声绘色。例如在练习晚会主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晚会现场,舞台下是上千观众,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内心情景的建立需要教师的不断暗示与引导,让学生真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高效完成。

(五)进行实地参观,增强情感认同

播音主持教学的开展,了解节目真实的录制过程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当地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进行参观,以便令学生建立对播音主持工作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对播音主持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到当地媒体进行实习,以此提高自身播音主持能力。

播音学习第5篇

播音员的普通话不仅要发音标准,还要清晰、圆润、流畅,声音集中、饱满、有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播音员必须用心去揣摩,勤学苦练。初学者要学会否定自己,一切从头开始,彻底改变原先的呼吸发声方法,学会胸腹联合呼吸的呼吸方法,学会正确的用声和正确的吐字归音,并将其运用于训练中。

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乡音,基层播音员在字音训练中要克服已成习惯的乡音,对每一个声母、韵母都要像小学生一样反复拼读,着重纠正以往发音不到位的地方。在平时训练时,播音员要从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出发形成自己的训练方法,例如有的人声音虚弱就应从解决气息支撑入手,多练习一些数葫芦的段子,进行一些慢吸慢呼等气息控制锻炼;有的人唇舌无力,就要多练习绕口令,或进行一些口部操、双唇喷吐的训练。播音是口耳之学,需每天训练不怠,持之以恒。

内外兼修,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

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艺术为手段进行广播电视宣传的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最直接的标志,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风采等等。渊博的知识是播音员应有的修养,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当好播音员不仅要勤学苦练语言艺术,还要广泛学习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美学等各类学科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播音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稿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播音员必须对稿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感同身受”地体味到稿件中所反映的大千世界。这时,稿件就已经不是字词、语句,而是经过播音员创造性思考的形象符号。播音员只有获得了对文字的具体感受,才算跨过了文字的门槛,才算获取了语言表达的法宝。这一切,如果没有新闻敏感,没有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没有广博的知识,是难以做到的。有些播音员播出中的差错,恰恰反映了基础知识方面的浅薄和贫乏。

播音员要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不忘提高社会形象。播音员不仅代表着一个台的形象,还是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人。基层播音员经常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受众中留下好的或不好的印象。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会一身正气,有文化知识积淀的人才会温文尔雅,谦虚真诚的人才有亲和力。播音员一定要讲学习、讲修养,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以及良好修养的人,才会在自觉不自觉的言语与表情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融会贯通,提高采编播技能

由于基层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较少,播音工作量不大,播音员有时要身兼数职,既要播音,又要采访、主持节目,编写稿件等。这就要求基层播音员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多方面的业务能力,做到“以播为主,兼学其他”,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播音学习第6篇

关键词:播音发声;环境因素;唤醒;刺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3-02

众所周知,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重要语言载体。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是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及不同感彩通过普通话这个语言载体传递给受众,用有声语言去推进节目进程的人。在这个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要不断地解决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以及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播音发声是完成这一传递过程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窗口、有声语言的工作者,通过动听悦耳的声音和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给受众带来“音声”之美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日常的普通话用语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环境因素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和态度,而动机和态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知道,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离不开语言环境,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①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习发生的“地点”或“空间”。在最低程度,一个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者;学习者行动(使用工具、收集和解释信息,与他人交互作用等)的环境或空间。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性选择,因此学生在其中可以探索、确定目标和学习的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BrentG.Wilson,1995)。那么创设适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播音发声专业学习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模拟节目现场实训,以真实唤醒学生的自主反应。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播音发声是指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音在情感、气息、共鸣、咬字器官的相互作用下,使有声语言的美感质量具有一定提高的技巧性活动。在真实节目的演播空间里,面对话筒,保持良好的音声状态,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功。播音员通过话筒传达出的声音之所以悦耳动听,自身的嗓音条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元音发音的掌握程度。在普通话的声韵调中,韵母的主要音素就来源于元音。所以即便是一个“ā”音的练习,在播音发声的课堂教学中都要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节目的氛围。每次课上,教师都要设置这样的环节——请每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确定双重角色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主持人,去主持属于自己的5分钟“练习”节目。“自己练”和“当众说”对于学生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的刺激不同。在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面前,经常性地当众演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最初的“消极紧张”迅速调整到“积极紧张”,完成从紧张—怯阵到熟悉—喜爱“当众演播”的状态。例如,在掌握了元音“ā”音发音要领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自己练习的环节都要在教师和全体学生的面前,完整清晰地设定不同情境,发出具有不同感彩的“ā”音,然后请其他同学针对所学评价此学生发音的优劣,最后请教师来做总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潜能被最大化地唤醒,也使得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轻松的方式加以消化,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2.分组、分时、分量练习,以动口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口腔是制造语音的场所,舌位和唇的着力位置至关重要,到位的舌位和唇形是字音在准确的基础上达到圆润和饱满的保证。为了使气息和声音很好地建立联系,在练习过程中,要考虑腰腹肌肉是否参与到发声的过程中。气息和声音很好地建立联系,才能做到在话筒和镜头前自如地用声。要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和发声状态,课上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意义的积极建构以及课后大量的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量的积累才可能导致质的变化。在创设情境中,学生要达到无论什么心理状态下,都要具备话筒前积极的创作心态、良好的播讲状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必须迅速达到活跃状态。而这些都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巩固练习才能达到这种状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间的社会交往(对话、协商与合作)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很多研究者指出,合作学习和合作问题解决小组提高了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的机会。在合作小组中,学生有机会组成探究团体,他们在其中进行讨论和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e.g.,NCTM,1989,Palincsar &Brown,1984)。②因而,合作的环境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能够鼓励更持久的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建构。因为受出生地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语音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痕迹和特色,气息的状态也受习惯和性别的影响。即便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理论灌输和实践指导后,学生掌握了方法,但也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才能够把正确的状态稳定下来。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养成练习习惯非常重要。而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分时、分组、分量进行训练。例如,对于山西籍的学生来讲,前后鼻音不分是普遍现象,那么并不是相同问题的学生在同一组别进行练习,而是要把出现这些问题的山西学生先穿插到没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中进行刺激模仿督促练习,学生自己能够进行个体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其他学生对这一个体的表现进行理论分析,共同刺激,共同反应。实践证明,这种定期把不同问题的学生穿插起来,相互刺激、相互反应的效果很好。再比如,要加强学生的早功练习,“一日之计在于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能养成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晨,不分寒暑,都要喊嗓子、练形体。而每次早功结束后,学生都会把问题带进课堂上,请教师帮助纠偏;对于在练习中出现的学生相互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一并拿到课堂上,经过教师提炼,总结出是属于共性的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从而更为科学地进行播音发声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教师要注意,对于一个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完美解决的时候,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调整。因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那么教师就要避免学生个体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出现。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学生个体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反而导致注意力减弱,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探究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一个整合的更为高级的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信息来源应是丰富的,并允许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表征模式以适应他自己的需要。在课堂之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要求每位学生定期到学院视听部进行视听作品的欣赏;定时阅读专业期刊,例如《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月刊》以及各种专业论文,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扩充性、研究性学习;固定收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鉴赏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结合学习内容,介绍收视相应的电视栏目或节目,提高专业基础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意识。各级各类“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考核的重要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及时总结,安排参赛学生谈感受、说经验、讲挫折,与校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对于毕业实习返校的学生,安排他们进行“临行前的啰嗦”,讲述一线实习、创作过程的各种体会,与在校学生答疑互动,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意识、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奋进意识,提供最直接、最“平等”的信息,变压力为动力,由意识促行动。

综上所述,了解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因素很重要,本文针对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环境因素作了一些粗略的探讨,它可以提示我们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培养合格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期望播音主持专业界同行对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所涉及的因素作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注:

播音学习第7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问题;解决对策

1.前言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精神层面的要求服务,我国的大部分播音方面的节目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播音主持节目质量提高的过程当中,我国所采用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也是比较适用的。但是,现阶段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所采用的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此来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

2.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继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才能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最终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

2.1单一的理论培养模式

要想学好播音主持这个专业,那么除了多参加一些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实践活动之外,学生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只有当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但是现阶段,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过于单一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主要是把专业课程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

2.2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专业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体现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在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放到培养的主要目的去考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的短,所积累的相关经验还比较的少,没有认识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也是导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的一个影响因素。

2.3教学现状比较落后

教学现状的落后同样是影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培养的一个因素。教学现状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逐渐地扩大了招生规模,但是学生数量在不断地上升,而教师的数量增长的速度并没有跟随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资源的匮乏是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二,教学现状的落后还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其他发展国家。这主要是因为播音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的晚,大部分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没有充分做好与外界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3.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上述第二小节已经对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使得我们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对此本小节将提出几点优化对策。

3.1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仅仅针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适用,对于其他任何专业也是适用的,只不过在播音主持专业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我国在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运用因材施教所起到的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巨大作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这样也更加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2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学校还要将理论学习渗透到实践的过程当中,做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结合的目的。

3.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在进行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具体优化对策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同行们能够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播音主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因此在今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与改进,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为我国播音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峻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3(6):56-58

[2]薛慧敏,郭军帅.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8(9):154-156

播音学习第8篇

一、节目安排

(一)栏目设置

周一:

一周新闻回顾:

主要播报上一周的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和国际热点问题。新闻均取材于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除了重要正面的政治新闻,我们还会有选择性插播一些发生在各国的气温轶事,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放松心情。

预计时长10分钟。

音乐麦田:

周一的音乐板块主要播放一些同学点播的歌曲,同学们可通过,}为您/搜集整理,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任意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送给老师或同学们,留下真切的关心与温暖的祝福,我们会用广播的}为您/搜集整理,音乐来缓解同学们一周的紧张情绪,给大家送去动力,让大家更好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去。

预计时常20分钟

(二)播放时间

预计时长20分钟

二、成员

(一)成员设置及职责共35人

1、站长一名:总管所有事务,定期组织同学开会并记录,及时总结广播站的经验教训。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对广播站的发展大计起总策划作用。

2、副站长一名:协助站长做好广播站日常工作。

编辑三名:负责收集,审阅和编辑播出的稿件,并做好记录。

播音员五名:主要负责播音工作,也可以收集准备播出稿件。

后期制作兼录音员:负责播音时的机器操作,后期制作。

小记者:各年级23个班,一年级共五人。(除初高三同学)

观察记录校园生活,奇闻趣事,报道各大学校活动,好人好事。

(附:若广播员无法播音,可有站长、副站长代替播音。)

(二)播音员条件

1、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2、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3、形象气质好,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

(三)(副)站长条件

2、学习及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3、关心学校和集体,关注社会。

4、组织能力强,具有一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成员选拔

1、凡本校学生均可参加选拔(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一般不予考虑)。

2、采用个人申请的方式公开选拔,所有成员都需经过考核。

3、校园广播站成员在毕业离校、转学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担任职务之际,将由站长、副站长组织选拔。

三、稿件

(一)稿件来源

1、由各班同学投稿

2、由播音员,编辑和各班小记者搜集

(二)投稿要求

1、投稿用信纸,字迹工整干净,不能有涂抹。

2、在信纸第一行上写上班级姓名及投稿栏目。

3、将稿件交给编辑和站长。

(附:若对广播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登录校园广播站在新浪的博客留言,或把意见写好交给站长。这样,我们的广播站就能更好为同学们服务。)

(三)点歌注意事项;

1、歌曲内容健康向上

2、说明点歌的缘由,点歌人班级和姓名,送歌人的名字

3、最好能自己准备好歌曲。

四、纪律

各成员在工作中必须服从领导,随时向指导老师及站长汇报情况。

各成员必须保证学业正常进行。

开会时,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

五、播音注意事项

1、播音时,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仪器,不得损坏。

2、播音员固定时间,栏目播音,若无法播音,需向站长提前申请,找另一播音员代替。

3、播音稿件须在播音前一两天前交由站长或副站长审阅。

4、每天播音完毕,播音员要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