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2 09:32:15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1篇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民财富的增加,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危重疾病有更先进的治疗措施、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也使满足这一需求有了可能。重症医学既然涉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绝不是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各科知识的简单综合。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1]。目前,许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基本都是心内、呼吸、麻醉等专业医师经过短期进修或不系统的学习,甚至直接改行而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而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传统临床教学环境和水平无法满足这些培养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各医疗机构、还是医疗管理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各种医院评级、评审也对重症医学的人才配备、设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配置,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有了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才能为提高重症医学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平台。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好,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合格人才。

2.1设疑启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2.2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临床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作出正确诊断。

2.3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掌握实现由懂而熟、由熟而化的逐级升华,才能自如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创新精神和独创性劳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均给予积极引导,回答正确者说明道理,错误者解释原因,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3]。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建设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备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第一线,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及深厚良好的人文修养。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胸怀,要耐得寂寞,严谨治学。教师应该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教师要时刻勤勉自励,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科知识刻苦钻研,努力在学科建设中有所建树。教师有了丰富的科研经历便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之能够在教学改革中正确地提出问题,找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教师要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学养深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质量上乘的学生。教师的学术造诣高才能够高瞻远瞩地审视学科的最新动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出“精品”课程,育精英人才。教师要有职业的敏感性。身处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教师要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课内外的教学与指导,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引领他们逐步迈向科学的殿堂。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宽容的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的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辨的理性优势与人文教养的情感、意志、直觉和综合的非理性优势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在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等方面整体和谐发展的素质,最终使学生成为既会做学问,又会做事、做人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4.1医学模拟教学的优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技术创造出高仿真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4]。它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特点。模拟教学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尽管临床模拟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尚有差距,但医学模拟教学具有可重复性、训练相对真实性、训练内容规范性、手段的丰富性、成本低耗性等优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并能够弥补缺少教学病种、缺少诊疗操作例数等诸多不足,从而以较低成本,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保证临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院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诊断、急救、内外科基本操作、微创技能、野战救护等10个训练模块,是目前国内设备先进、培训科目齐全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机构之一。该中心2008年被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军医学模拟训练中心”,每年约培训2000余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承担了军队在职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先后开展了生命支持、腰椎穿刺、胸腔穿刺、微创手术等100多个项目的模拟训练。本院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已培训各类医疗服务人员2万余名,成为医护人员掌握和提高医护技能的重要平台。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2篇

通讯作者:白志仙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十三个专科重症监护室实地察看环境和护士值班工作状态;询问科室相关管理者护士排班和培训情况;询问相关护士工作感受;调查某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情况,并对重症监护室管理要求作了进一步探讨。结果 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在规模、布局、基本设施、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专科重症监护室是为适应重症治疗建立的特殊护理单元,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相关科室及护士要共同努力,改善专科重症监护室软硬件,加强管理,才能为重症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安全隐患; 对策

三甲综合医院许多科室设置了专科重症监护室,以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事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实地察看环境和护士值班工作状态;询问科室相关管理者护士排班和培训情况;询问相关护士工作感受;调查某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情况,发现专科重症监护室存在较多护理安全问题,值得医院及科室管理者深思。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规模 一个专科重症监护室单元最小的设置了4张床,最多的设置了16张床,一个护士站照应不过来;所有科室都未设单人间,传染性疾病未做到隔离。

1.2 布局 布局的选择以便于监护抢救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原则。普遍存在每床面积过小,床间距过小;床之间大多无隔帘;未设处置室、家属等候室等辅助用房;通仓式大房间内未单独设卫生间;甚至有一12床的科室连治疗室都没有,只放一治疗盘备用。

1.3 基本设施 重症监护室的基本设施包括供水、空调等,都是必需齐备的。大部分无空调设备;监护仪为床旁式,无中心监护仪;少部分无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一个12床的科室连洗手池也没有,只配备了快速手消毒液。

1.4 人力资源

1.4.1 护士缺编 监护室护理人员配置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床位与护士的比例:1∶2.5~3;有的科室只设了4张床位,为避免资源浪费,白天专人管理,晚上由病房夜班护士代管,未起到真正重症监护的作用;有的科室超过15张床,白班2名护士值班,晚上均只有1名护士值班,有限的护士在班期间为完成各项繁重的治疗护理任务,私自减少观察病情的次数,简化一些生活护理。

1.4.2 护士素质 所有的科室都是病房护士每三个月或半年轮流到监护室,90%以上的护士未经过重症监护专科培训或进修,技术薄弱,部分年轻护士对重要设备不能正确调节,如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中心静脉压监测仪等。

2 原因分析

2.1 医院原因

2.1.1 医院管理部门对专科重症监护室监管力度不够;在其申请设立时未对软硬件进行评估。运营中缺乏督查与动态考核。

2.1.2 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不能满足全院各科的需求,但医院对专科重症监护室在资金、房屋和人力上扶持力度不够。

2.2 各专科受经济利益及专科发展要求的驱使,不管条件具不具备都设立监护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容易出现现实与初衷相背的风险。

2.3 科室护理管理者的原因 部分科室护理管理者未能正确定位监护室,只把监护室看作把重患者集中起来,方便护理,忽略了监护室的主要功能,平时对护士不注重专科知识的培训,排班时不注意护士资历和能力的搭配。

2.4 护士自身原因 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认为监护室重患者多,工作苦,轮到时应付一下,不注重专科知识的积累;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工作较忙时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护理质量较低。

3 对策

3.1 医院在新住院综合大楼启用时让设置了监护室的专科优先搬入,各科监护室在规模、布局、基础设施方面都由医院专家组论证,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中心等参与,规范化布局。

3.2 加强科学管理

3.2.1 人力支持 增加这些科室的护士编制。护理部每年留少量机动护士,作为全院护理人力的调配和补充,解决护士人力急需问题。

3.2.2 建立后勤支持系统 患者检查、标本转运等工作由专业公司承担,洗衣房、营养部、消毒供应中心、库房、药房等做到上门服务。

3.2.3 改革排班模式 监护室护士相对固定,在现实的配置与理想比值尚有很大差距情况下,改革排班模式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弹性排班、改变以患者数量核定护士排班的方法等。要求护士长注意能力高低搭配。

3.2.4 加强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控制 护理部改进对监护室的质量控制方法,加大质量监控力度,监控重点环节,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要求各科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工作中自觉按照工作程序执行治疗护理工作;建立监护室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3.3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要求各科选拔优秀护士进人重症监护室工作,在全院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对监护室护士进行专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对高年资的护士进行短期专科进修。同时引导护士学会适应压力、减轻压力、缓解和释放压力[1]。

4 小结

重症监护室是为适应重症治疗建立的特殊护理单元,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具有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的特点[2]。只有医院、科室、护士共同努力,才能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赖瑞南,姚晓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及对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3-274.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3篇

*,男,汉族,中共党员,*年2月出生,*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4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这也意味着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也必须随之调整。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心脏重症疾病诊疗的整体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学科扶持。”在首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新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海涛教授呼吁说。6月2日上午,本刊记者就我国心脏重症学科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张海涛教授。

“心脏重症”促进心脏病学宽度更广、

危重医学深度更深

据了解,重症医学为2008年7月国家批准的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作出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另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位列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而且重症医学科(ICU)已成为一所医院综合医疗整体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标志——截至2011年,在省级医疗机构注册登记的重症医学科就有900余家,而且这一数字几乎每个月都有增加。据卫生部的官方统计结果显示,重症医学科是近三年来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临床科室。“然而,透过这个快速成长的数字,也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学科的建立和壮大固然起源于临床需求,但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科组织才是学科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席修明教授在这次大会上说。

张海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数字显示,在ICU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是60%,而老年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是62%。这意味着ICU将面临50%左右的心血管病患者。因此,ICU必须根据这一庞大人群的医学特殊性进行调整和完善——心脏重症医学是研究心血管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以及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学科。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约占据人类疾病谱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这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没有过的。因此,无论是心脏专科医生还是普通ICU的医生,都会更多地面对处于危重状态下的心脏问题。‘心脏重症’的出现,将使心脏专科的面更宽广,同时也促进危重症医学深度更深。”

张海涛教授还认为,心脏重症理念的提出,开辟了心脏内外科及重症医学交叉的新空间。重症医学的各种资源使得心脏内科操作及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有所拓宽。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重症医学作保障的情况下完成了心导管检查、冠脉支架置入甚至心脏外科手术,并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而在重症医学科内,越来越多合并心脏问题的患者也是重症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时心脏专科医生对于心脏的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重症医生的思路。

学术组织凝聚心脏重症

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长期以来,从事心脏重症的医务人员,处于心脏和危重病‘两不靠’的尴尬境界,游离在重症医学和心脏学的边缘,不知道我们的归属感。”张海涛教授在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说。

据介绍,在欧美等医学发达国家,心脏重症医学的诞生起源于心肺复苏术的开始,要早于真正的综合性ICU的建立。上世纪70年代,在综合性ICU开始迅速崛起之后,心脏重症医学绝大部分被纳入该体系,少部分属于心脏学领域。早期,由于欧美心脏重症医学兴起于较大的心脏中心,在这里所有心脏重症患者包括冠心病、心脏外科、心力衰竭患者都并入了统一的ICU病房。然而,在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CCU的兴起使得心脏重症开始细分。最近几年,心脏重症医学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指南推荐上都有合并趋势,这正是心脏重症医学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起伏,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据相关数据显示,为顺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我国各级医院成立的心脏内科ICU约810家。目前,我国每年心脏外科手术量在8万例左右,心外科ICU数量也近200家,床位数500余张,从业人员高达5万余人,接待诊治患者超过50余万人次。这表明心脏重症医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关心脏重症方面每年举办的学习班(含省级及以上)百余个,举行会议200余场,发表的科研课题数以千计;尤其近几年,一大批高质量的文献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科研成果中多数源于心内科,也有部分心脏外科,但极少属于重症医学科。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专门成立了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呼吁所有从事重症医学心脏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优势、大量诊疗经验,从外科心脏围术期、冠心病重症、肺血管重症、心衰重症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将最新的研究进展、诊疗经验通过组织和平台加以传播推广,组织业内医生培训;努力实现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据悉,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经民主推选出委员70人,青年委员15人,组成了第一届委员会,并在第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上,民主选举产生了25名常务委员,同时推选出吴永健、许卫江、虞敏担任副主任委员,张健为秘书长,叶明为副秘书长。

对此,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海涛教授欣慰地说:“在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交流平台——‘心脏重症’这一新的交叉学科。这表明,自有史以来,心脏专科及危重病医学这两个专业最大限度地被结合了起来。这两个专业将取长补短、充分交流、分享国际前沿资讯。”

对于新成立的这一学术组织,张海涛教授认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将团结每一个心脏重症医学人才及单位,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队伍;推动心脏重症专科建设。让所有相关的医务人员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及组织归属感,将是我们最为迫切而又艰巨的的重要使命。”

谈到同时举行的“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时,担任着本次大会主席的张海涛教授介绍说:“本次大会将全面剖析中国心脏重症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从外科心脏围术期、冠心病重症、肺血管重症、心衰重症等多角度阐述重症与心脏的关系,就心脏重症监护技术等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为心脏重症、ICU及心脏专科的医师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饕餮大餐。”

心脏重症学科的现状亟需改变

针对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策略,张海涛教授强调:“心脏重症学科目前的现状是,趋于独立的心内科ICU、CCU、心外科ICU的医务人员,处于心脏科和重症医学科‘两不靠’的尴尬境界,游离在重症医学和心脏学的边缘,缺乏相应的培训与管理,如不能迅速改变这个局面,或许存在蜕化为‘院内临终关怀科’的趋势。”

谈到这里,张海涛教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与此同时,从优化并节约卫生资源的角度,也对心脏重症医学的发展提出了非常现实的需求——面对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的ICU科室建立,如何才能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如何才能既满足患者的需求,又减少医院对于ICU建设中不断重复投入?对于心脏支持与监测方面的相关技术,诸如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D(心室机械辅助)技术、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等,以及包括血液净化技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在内的其他脏器支持技术,如何才能更广泛地得到规范化应用,让更多的心血管患者真正从重症医学的发展中获益?

针对张海涛教授提出的这一连串关于学科发展的问题,来自阜外医院的吴永健教授、协和医院的杜斌教授等专家综合给出了关于心脏重症学科发展的如下建议——

首先是病理生理学层面。ICU要解决的本质问题绝大多数是血流动力学层面的,但合并心血管疾患时,却不能应用对待心功能正常时的血流动力学原理。例如当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容量的管理理念将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需要从理论体系上建立一整套符合其病理生理学的架构,并不断完善,逐步探究此类患者ICU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其次是临床诊疗层面,这也必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的病情转归。在现阶段,综合性ICU内对于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疾病的管理和认识是粗线条的,例如心功能不全在左心与右心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更细致的划分;再如一些先进心肺机械辅助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左心辅助技术在综合性ICU的应用仍有待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需要ICU业界人员在专科水平上的提升。在这一层面上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有组织地、系统地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心脏病重症、或者其他合并心脏问题重症患者的认识。

然而,张海涛教授则认为:“心脏重症医学是涉及重症医学、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营养科、神经科、精神心理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综合体,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如何针对心血管原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的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心脏重症医学学科的同仁们,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去逐步解决这一学科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思考、探索:ICU医生的基本素质

据记者了解,张海涛教授供职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部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是全世界最大的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和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部级临床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该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部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科学研究的部级基地,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人才部级培养基地;享有心血管领域“黄埔军校”的美誉,积极发挥着心血管防治领域“国家队”作用。2010年8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落户该院。

另据张海涛教授介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成人外科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以外科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开展了国内外众多的心脏手术“第一”,如全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CABG、胸腔镜辅助下CABG、杂交技术等一系列新术式,大大提升了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外科治疗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年均40余例,是我国单中心年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院,患者中长期存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儿外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开展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右室双出口、复杂先心病 “无异体血输注” 心内直视手术、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半心室矫治术、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位替换术(ROSS II手术)、双向Glenn术等各种手术,婴幼儿复杂畸形手术比例、成功率、手术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DRT手术)、Hybrid技术等最新手术技术和术式应用的成功率均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血管外科中心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以及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站式复合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球扩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病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而作为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外科成人中心恢复室(ICU),早在2003年就是北京市首批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同时还是我院最大、接收术后病人最多的重症部门。每年配合外科完成心脏术后病人监护3000余例,其中包括:冠心病、瓣膜病、7岁以上所有成人先心病、终晚期危重症病人心脏移植、肺栓塞后肺动脉内膜剥脱、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心脏肿瘤等外科手术。”张海涛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医院ICU具有良好的监护治疗设施,对心脏手术后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及时、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有许多有效的监测指标和对重要脏器功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或辅助措施;同时为术后患者提供适宜的康复与宣教工作,是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监护和康复的重要保证部门。我们监护团队的每一位护士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监护经验、掌握了较强的监护技能,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抢救工作,是技术过硬的监护团队;同时我们还是一支管理有素、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强大的责任心的团队。这一切体现在卫生部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安全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的理念当中……”

张海涛教授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ICU医生,更多的需要是思考、是孜孜不倦的探索。因为ICU是一门极富有哲理的学科,在资源利用、脏器相互支持制约、整体防御、过敏反应、应激反应、能量利用和分配、各种体内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等诸多方面,和现行的社会科学有非常惊人的一致。由此,张海涛教授提出了危重病治疗的关键是整体治疗观念——即在各个受累脏器之间寻找对整体利益最大的平衡点、中庸是其中的灵魂;重视小概率事件、最大限度地尽早进行内外屏障的保护。其中胃肠道是人体内屏障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内屏障是医源性获得性感染的根源,内屏障的稳定是危重病治疗的核心。

张海涛教授还解释说,ICU对于其他高危(只是发生致死、致残的机率明显增高)患者监护治疗核心理念是:假定每一位进入ICU的患者均是所有并发症的潜在发生者,ICU就是通过广泛的、实时的对生命体征、内环境的连续观察(而不是像普通科室因为某些征象而去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某一种疾病),从中发现致死、致残的萌芽,并把它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患者损伤减低到最小的过程。因此,规范的ICU工作规章和流程是保障患者更多受益的关键。作为心血管外科ICU医生,要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融入整体治疗的概念: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要采取完全相反的治疗思维。慢性心功能不全,采用所谓的“养马原则”,即减少心脏做功(即牺牲生活质量换取生存数量)的治疗原则,方可获得最大收益的治疗理念。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则采用“打马综合治疗”理念:包括传统意义打马(应用血管活性药,让功能不全的心脏再更多工作以度过面前的难关);推车(各种心脏辅助、ECMO、IABP帮助功能不全的心脏度过难关);卸载(心脏休息、即最大限定的减少心脏做功)的综合治疗原则,而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药物治疗,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终度过难关。

采访中张海涛教授最后说:“我们部门始终贯彻‘护理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并时刻遵循‘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医疗服务理念,严守患者生命的最后关口,还心脏病人一颗健康的心……”

专家简介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促进医疗机构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

三、活动原则

(一)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与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相结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二)医院自查与卫生行政部门督查相结合。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及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自查医疗安全薄弱环节和有关要求落实情况。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医院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卫生部适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活动内容

(一)总体要求。

1.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2.落实医疗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3.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5.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6.医院有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专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并能够落实;有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与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

7.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明确,有具体政策出台,并有措施及督导落实的内容。

(二)检点。

1.急诊科。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新生儿病房。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净化室。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5.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6篇

二、质量指标

三、业务发展指标

1、在原有重点专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不孕症科、妇科腔镜科、乳腺病科的正常运行。

2、产科开展无痛分娩及实行一对一服务。

3、妇科重点是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

4、新生儿科要完成呼吸管理及进一步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5、儿保科、群保科进一步开展和扩大儿童心理门诊,儿童康复科、宫颈疾病门诊及涉外婚检工作。根据医院“大保健、精临床”的精神,进一步扩大社区保健服务面。

6、保障儿科胃肠腔镜室的正常运行及进一步扩大业务量。

7、根据医院“大保健、精临床”的精神,在本年度内逐步完善儿内科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四、措施:

一开展医学继续再教育和发展重点专科

1、每年开展全院性业务讲座十次。科室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两次。为加强科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将儿保科与儿科专业组为一学习组;妇保科与产科、新生儿科为一学习组;群保科、妇门、妇科、腔镜科为一学习组;其他各科室以科室单元为一学习组。每组选一组长组织学习。医务科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测试。结果通报全院。

2、为进一步扩大妇产科的业务知识面,提高处理危重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及临场处理应急能力,组织妇产科医师参加内科业务知识学习。

4、重点专科要完成以下业务项目:

积极引进和推广科技新项目、新技术,增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能力。发挥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作用,使我院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妇科腔镜科:全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摘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宫外孕手术输卵管切除术、取胎术宫腔镜检查术;购置宫腔镜,开展宫腔镜检查和宫腔镜手术。

新生儿科:对新生儿窒息及呼吸衰竭的患儿进一步提高呼吸机使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早产儿的成活率。

乳腺科:开乳腺病病房,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开展乳腺癌的根治术,同期开展化疗并建档统计治疗率及存活率。

产科:开展无痛分娩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式服务;建立妊高症临床实验室,,派出部分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脐血流分析及产科急救知识,通过临床对妊高症脐血流波形的检测,来了解胎盘循环与围生儿愈后的关系,降低围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

妇科:规范恶性肿瘤的治疗,并统计各类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存活率。

宫颈疾病门诊:开展宫颈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建档统计各类治愈率,逐步开展宫颈电切术。

儿内科:逐步完成儿内科重点专科病房建设,按专业分组收治病人。每专业组均由专科负责人负责;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首都儿研所,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儿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及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儿内科的医疗诊疗水平及知名度。

儿科胃肠腔镜科:开展小儿胃炎及腹痛与幽门螺旋体相关感染的诊断及儿童肠镜的检查项目。

儿保科: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定期坐诊,扩大保健业务层面;开展新生儿筛查工作(苯丙酮尿症、甲低、、听力筛查);设立0~3岁早期儿童教育室,将0~3岁早期教育更深入细致地开展,并开展“0~3岁早期教育"门诊,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系统地管理起来;规范儿童康复的诊疗、操作、管理工作,引进康复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加强康复科的力量;开设青春期门诊、矮身材门诊等保健特色门诊。

群保科: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院站、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婴幼儿智能发育、九江市男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研究等科研工作。

对重点专科取得两个效益显著者医院给予一定奖励。

二以加强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控制病例单元质量为重点,以终未质量信息反馈为导向,继续推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按照妇幼保健院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三级考核制度。即科室-医务科-医院。医务科将业务指标及医疗质量指标下达到各科室。各科室成立考核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每月考核一次。要求各科室每月底将考核结果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每月完成全院28个单元考核及时上报医院行管科。对无故不及时完成考核科室或考核不到位的科室,扣发科主任当月津贴。四医务科组织院学术委员会或请专家对重点专科每季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并将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以便及时调整专科的发展。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规范化质控;重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6-01

1 引言

重症护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想要做好重症护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难得,需要医院在硬件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医护人员的细致服务,并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加强重症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本文对如何提升重症护理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2 提高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2.1 要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

现代有着医学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危重患者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重症护理工作,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因此,要不断的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只有具备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才可以更好地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够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医院要不断的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更强。医院想要使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ICU轮转培训来实现,这样还可以实现与ICU护士的互教互帮,促使所有护理人员可以共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带教责任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特点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实现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这样才可以确保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2.2 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

重症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出现非本专科并发症的时候要进行护理会诊。还有就是在出现应用非专科药物、开展新的手术、新疗法的时候,护理人员的经验、水平可能会对护理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负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特别是在进行重大抢救工作的时候,治疗的介入是非常多其复杂的,这会大大提升护理工作的难度,护理人员受到专科的制约与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使得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低。因此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要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症病人的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达到更好地护理效果。

2.3 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

要对重症患者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监护室制度管理,落实床头交接班及监护室管理制度,建立了查房制度,健全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对病人用物及空气消毒管理相应的制度;通过专科重症监护技术的管理及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人员的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了,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能够使病人达到最佳监护和康复状态使得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 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

在现代医学上,新的技术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使得医院加大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今的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时发展的需求。如果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等情况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院要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这样可以使得专科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还可以促进科室间重症护理的技术交流以及优势互补,使得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这对于提升医院重症护理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3.1 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

家属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亲人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还会使得家庭内部角色的结果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医护人员提高的干预的类型的影响,因此,医院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这对于提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意义的。

3.2 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学会使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来干预重症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重症病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陌生的仪器设备、同室病友的痛苦、频繁治疗的干扰、抢救场面等,这样会使重症患者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所以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流谈心,并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这对于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3.3 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个重症病人,要认真的调查每一位病人的具体病情,并进行合理的计算,还要实施细致的监测,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得医护人员的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得重症病人获得最佳的效益。护理人员要对重症病人实行营养治疗个体化,把握好护理的总的原则,包括各个疾病系统的指南,甚至具体到一个疾病的应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4 总结

现代医学不断的发展,对于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做好规范化质控工作来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做好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等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第8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重症医学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26-02

人性化管理指得就是以人为核心,构建文化管理运作的新模式。在医疗市场进行不断地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加强,因此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一高要求在重症学科表现得尤为明显。重症医学科不仅面临危重患者数量大、病情严重,还面临检查、护理项目繁多的特点。因此,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这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将人性化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即以本院的25名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性化管理在重症学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以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将本院的25名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25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跨度为25-39岁,平均年龄为33.25岁。

1.2人性化管理方法

1.2.1两班运行制

由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多为重大、紧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因此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急救知识,还应当具备全面了解、判定病情的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具备分析监护数据、图像的基本能力。这些技能都要求重症监护科的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年轻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求重症监护科采取两班运行制,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担任二线人员,每天定时进入病房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护理状况,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并予以排除。二线班的工作人员还应当在有大型抢救任务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是及时赶到科室,参与抢救工作。

1.2.2组长负责制

护士长应当将25名护士进行分级排列,根据其能力的大小分出一级、二级、三级护士。一级护士是业务熟练、具备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其主要负责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与监督,并在大型急救工作中负责协调等工作。二级护士需要具备2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监控。三级护士是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护士,其主要负责配合一级、二级护士的工作,并接受专项的培训和教育。组长应当对本组的工作负责,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安排本组人员工作,做到人员的合理调配。

1.2.3弹性排班制

由于重症医学科需要更替班次,还要安排护士进行听班,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因此,科室内部应当建立弹性排班制度,护士将本周的休息时间、休息理由写在排休本上,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安排协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需要对事件进行合理安排,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理人员和管理者的协调会改善科室内部的工作状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1.2.4加强科室内部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轮班,因此科室内部人员的沟通并不充分,长时间累计就会导致科室内部人员产生生疏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因此,重症医学科为了加强科室内部的沟通,建立了科室内部的QQ群,在群里分享科室内部的最新状态,并共享护理的经验与教训。这样不仅能够方便科室内部沟通,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同时,重症医学科还建立了飞信群,便于管理者将最新的工作安排及时、准确的发送给每一位成员,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意见的反馈,便于科室工作的开展。科室每年分批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拔河、羽毛球比赛,小游戏等,设立小奖项,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增进科室人员感情。此外,管理者还能够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资料,通过网络为成员送上生日祝福、节假日祝福等,使护理人员感受到管理者的关爱,提升其归属感,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1.2.5建立休息室

由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多为危急患者,因此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状态。为了帮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本科特意建立了一个休息室,在其中布置了沙发、饮水机、报刊杂志台、盆景植物等,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用来帮助护理人员缓解紧张的身心,提高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这一做法还能够使护理人员感受到科室的人性化管理,大大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1.3统计方法

使护理人员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其工作状态的改变。由患者对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护理人员自我评价

通过护理人员的自我评价,发现其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24位护士表明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所占比例为96%。

2.2患者的评价

通过对重症医学科35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其中21位患者表示对护理十分满意,13位患者表示对护理比较满意,1位患者表示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高大97.14%。

3.分析与讨论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指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人性化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就是指在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护理管理者通过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童飞跃,对护理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6),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