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小课堂

音乐小课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47

音乐小课堂

音乐小课堂第1篇

[关键字]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少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情况下,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按时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课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高效课堂是音乐教学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积极推进被动式的“牵引”教学向有效的引导式、开放式教学转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以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力争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情感价值,决定了其在陶冶学生情操、涵养、美感及人格方面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小学生处于6一12岁之间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日益丰富,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他们的情感、思维、个性、自我意识等都逐渐丰富。而在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通过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情感价值,诱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消极情感得到宣泄与寄托,以达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媒体情景,提高学生音乐美感鉴赏能力信息技术的深人推进,为小学音乐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增强音乐美感和培养鉴赏能力。以六年级上册的《大中国》一课为例进行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地知道《大中国》是一首爱国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跟唱,而对于曲目自身所蕴含的情感,却缺乏了深人层次的感悟和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曲目自身的文化基础,在强调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引人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画面中,萌发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秧歌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跟随视频画面进行秧歌表演,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歌曲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2一创设游戏情景、发展学生的美感想象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变迁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尝试,去体验。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利用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情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学生能力,培养美感素养。以《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为例进行分析,倘若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唱、学生跟唱”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也不会持久。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而游戏场景可以是学生表演在小舟中荡双桨。这样一来,每个小朋友都会积极参与,而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动作,课堂气氛随之也会活跃起来,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无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性。这一客观差异性同时也使得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行为习惯、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区别与不同。如果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忽略了学生这一客观差异,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为此,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对所教班级学生开展学情调查活动,并根据所调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融人到音乐学习活动之中,尽最大程度满足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譬如说:部分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较早,他们在尚未进人小学前,就已经学习了乐谱,对“d0:em广或者旋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知识,自身的音乐素质薄弱,对音乐乐符缺乏一定的认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与对对帮”的学习形式,鼓励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把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讲解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以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评价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了有效反映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每一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爱学、乐学。教师应采用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掌握度,还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实施评价。以《歌唱祖国》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积极性等层面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表现不足的地方,委婉提出,督促改进。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评。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学校音乐教学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基础学科,其所具备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应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参考文献

〔1〕马娟;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执着追求和梦想叶文教资料;2010年36期.

音乐小课堂第2篇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1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2 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肥侨死嗟牡诙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 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学生自学音乐背景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根本,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音乐的背景,这样在自我空间范围可以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欢腾的边寨》时,这是一首民族风情的歌曲,学生对音乐背景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欢腾的边寨》的创作背景、民族特点,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进行分工整理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力量。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对于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还会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了解音乐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鼓乐传情》时,为了让学生体验鼓乐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现场以敲打大鼓、小鼓的方式了解鼓乐器,更加全面地掌握音乐。

5 结合学生特长教学

音乐课堂不同于文化课,相对来说是一个轻松的课堂,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来充实音乐教学。如今,很多学生都拥有特长,比如,舞蹈、书法、绘画等,所以,教师不妨将学生的特长与音乐完美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动感拉丁舞》时,教师就可以将舞蹈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形式之间的互通性。教师可以根据拉丁美洲的特点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学生面对这种异国风情的艺术形式会极具兴趣。在音乐、舞蹈的双重熏陶下,会快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比如,在学年级下册的《找春天》时,这是一首极具春天特色的歌曲,且歌曲风格较为欢快,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绘画以及器乐特长的学生对春天进行描绘,运用自己的技能表现春回大地的感觉,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小课堂第3篇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生如果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就如同虚设,如学生所说的是浪费时间。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对流行歌曲怀着极大的热诚,在调查中,当问及要不要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99%的学生都回答:“要!”某些学生还高嚷道:“我爱流行音乐!”面对学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怎能不把它利用起来?事实上,如果教师将课本上的歌曲稍加改动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流行音乐充斥了整个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歌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音乐。现在的时代强调人的个性,而流行音乐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三、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翻开音乐教材发现,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要求上都有一些专业化倾向。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连节拍也分不出,稍好点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识简谱。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曲式分析未免强人所难。而且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歌曲这单一的方面,对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知之甚少,唱的歌曲又主要是流行音乐。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音乐知识和能力出发,把它作为资源引入课堂中。

音乐小课堂第4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 生活化活动 情感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

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所以,我们必须用良好的行为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能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1]。如:学生自由选择座位,采用朋友式的交谈组织形式以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使学生为走进音乐课堂而欢欣雀跃,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又如:在进行律动游戏时,让学生离开座位,与同伴自由交流;离开教室,到操场尽情发挥,使他们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二、给予学生更多放飞自我的自由时空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学生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2]。要让学生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我们必须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请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遇上喜欢唱的歌,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我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对歌声好听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响亮,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改变与适应。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做是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三、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

活动化的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开放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在“动中学,动中乐”。教师“动”(谈话、范唱、跳舞、弹琴等),学生“动”(听赏,学唱,跳舞、弹琴等)、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练习、问答等)教学不离开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作意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就能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有灵活性,组织形式多样化,从而达到学生思维上的活跃性,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创新。

四、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为歌曲创编动作。

如果说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则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人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听到暴风雨来的时候表现出骑马飞速奔跑时的样子。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被学生掌握。

2.为歌曲改编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为歌曲创编伴奏。

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三角铁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挖掘音乐课的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激情

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因素。音乐教育中倘若没有了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就会丧失震撼力。小学音乐教育如何突出其情感性,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塑造和改造学生的人格,这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问题。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以情激情。

小学音乐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本身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提炼、展示教材内在的情感内容,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3]。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故事,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表现歌曲中体验情感。

2.关注学生主体性体验,以情育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处理问题都以“我”的角度来进行,不会从“你”或“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主体性体验时,教师可采用“角色表演法”与“换位思考法”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角色情感和情境情感,又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极为有利。其次,要重视和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因为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情感形成的方式与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唤起,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启发和诱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

3.加强学生过程性体验,以情冶情。

任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全部展现与揭示,使学生之间感知和参与体验,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情感的教学,都习惯于在学完歌曲之后,让学生总结并说说“这首歌曲教会了你什么”,就像习惯于歌曲学成之后再来处理歌曲一样,而没有重视学习歌曲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学生在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性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情感从而陶冶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自由地发展。

总之,通过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13-215.

音乐小课堂第5篇

1、立足点必须落实在培养学生积极性上,只有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2、学生需要掌握对基本乐器的认知能力,最好能够做到用简单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做到基本声域的了解并运用4、做到识谱,许多音乐老师忽略教育学生识谱的运用,认为小学生认知五线谱是不必要的,但是却忽略了识谱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学生的音乐创作的能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生只有掌握了创造的基本条件后产生创作兴趣,存在创作能力后才具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6、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该能力作用于任何社会环境。7、感情感受音乐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通过领唱等方式让学生接受音乐教学,以情动人,达到人文素质教学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健全,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健全。同时,阅历增加,与之改变的是老师需要向学生教导更加丰富的音乐,甚至于是将音乐贯注于表演等更加新颖的形式。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采取正确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与有效而运用于大众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这些符号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与记忆,学习时犹如咀嚼鸡肋,此时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各科学习在教育中其实有极大的想通性,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失一种好方法,例如引入语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如语文中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透彻感情。而后让学生分析出相似句中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等,如数学教学中举一反三教育。最后,在歌曲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特殊点进行特殊教育,这样下去,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更新观念,换位思考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为”,同理,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先确认的前提就是要以受教育人群为中心,教育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抛弃过去的蜡烛理念,要做到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平等交流,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不是独裁者。音乐更是如此,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沟通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做朋友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把握课堂节奏,提高组织能力课堂

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在有限时间内好笑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这点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老师要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分类标记,彻底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对音乐课堂是否有兴趣进行充分了解;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做到有预见性的教学。同时,音乐课堂通常面对各类学生,在教育曲目的选择上,老师更需要综合各方因素,选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演唱曲目,制定合适合理的教育计划;最后,虽然倡导以友为师的教育理念,但却不能忽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我们所谓的课堂纪律,并不是生硬死板的纪律感,音乐课堂追求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要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制定课堂纪律守则,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等方式做到防范于未然。

4、掌握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

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而未来世界的信息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这也向音乐老师提供了许多发展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其实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利用先进设备,给学生播放配上需要教育音乐的动画片段,真正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果条件支持的话,也有许多关于音乐教学的APP可以投入到教学中。

5、注重教学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小课堂第6篇

流行音乐进课堂,社会各界曾发生过很多争论,流行音乐能不能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5彩斑斓引入到更高雅的音乐殿堂?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呢?如何在音乐课中趋利避害,利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某些相应的社会现象提出了1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音乐课堂;思考

ABSTRACT

Pop music into the classroom, the community had been many arguments, pop music can enter the classroom?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aesthetic vision from the surface into a more fantastic colorful variety, more elegant music palaces? Is the love of pop music students in their normal psychological, is understandable and how to make use of this for the love songs psychological active guide? This was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 and some corresponding social phenomenon made some views and perspectives.

音乐小课堂第7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98-02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发性情感策略能唤醒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让音乐之花在学生心间美丽绽放。

1 用声情并茂的范唱、语言叩开学生情感心扉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情真意切、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信息、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状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熟练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同样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也能做到范唱表演优美动人,通过深情演唱使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浸润学生的心田,叩开学生情感的门扉,带领他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六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姑苏风光》,是来自江南水乡苏州的民歌。学唱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苏南民歌柔美、抒情的风格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对江南民歌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准确、优美的示范演唱,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渴望,激荡起他们心中的涟漪,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执教这首歌曲时,就抓住自己是苏州人的有利因素,紧紧围绕歌曲是苏州民歌这一题材,设计了以学习苏州方言演唱为重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自己柔美、抒情的范唱,以及一口地道的吴侬软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苏州民歌柔美、委婉的风格特点,学生内心对歌曲的喜爱之情、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乐于接受、主动接受,并产生一种学好、唱好这首苏州民歌的意愿。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仅在苏州地区教学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不同方言区的苏北地区进行教学时,同样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当地的学生对笔者深情的吴方言演唱非但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而是瞬间被老师的优美演唱打动了心扉,教学现场学生中充盈着惊讶、惊喜、赞叹之景。这一节课也在江苏省第七届音乐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二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歌曲欣赏《游击队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抗争经历是非常陌生的,没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在欣赏歌曲之前,笔者准备了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资料,并配以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来吸引、感染全体学生:“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老百姓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难道我们就等着被日本侵略者杀死吗?难道我们中国就这样要灭亡了吗?不,我们要反抗、要斗争、要和鬼子拼到底!”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顿使学生的情感瞬间被调动起来,内心充满了愤怒的激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歌曲中的老百姓是怎么和日本侵略者反抗的,因此,整节课学生怀着激愤的心情欣赏了歌曲,并较好地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涵义。

2 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创设美的情境,运用生动的形式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去感受美、理解美,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视听、运用语言艺术描绘、师生实践活动创设、课堂中问题的情境等,只要符合音乐作品的意境,学生便会在情境的引导中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体验情感,从而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如五年级教材中的《彩云追月》这一课,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等效果,为学生精心创设、营造出一个皎洁夜空、月色迷人的情境,从而更恰切地来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3 用活泼有趣的游戏竞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充分采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动力。特别是在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学习方面,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来点燃学生情感动力的火花,从内心深处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上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学生只有掌握有关的识谱和音乐知识,才能真正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但识谱学习往往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心不在焉视唱歌谱的场面。究其原因,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不无关系。因此,与其让学生跟着琴声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歌谱,还不如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自身的情感动力,主动参与到识谱演唱中来。

在教学三年级艺术教材《门前有条小溪流》这首歌曲时,由于教材选材的歌曲难度大,且又具有少数民族苗族音乐的特点,学习歌曲时如果仅仅让学生跟琴声学唱歌谱,学生势必会觉得难度大,并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唱这首歌曲时,笔者就根据歌曲中苗族人民居住地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山谷回声的游戏:通过笔者的喊声,请学生用回声来表现。这样就在游戏中把歌谱慢慢地渗透给了学生,学生也觉得饶有兴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演唱歌谱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音乐小课堂第8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情境音乐是快乐的最好表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使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快乐和欢笑。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就应该改变过去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运用快乐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快乐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地、积极地、快乐地进行音乐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要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效率,就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优美的教学情境和创新的教学过程。下面就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效率进行论述。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降低教师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堆,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友好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处于一种心里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完全放开,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没有束缚,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敢想、敢做、敢唱、敢演,这不仅对学习音乐知识有好的帮助,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因为学习音乐不是仅仅学会音符,写好谱。更重要的是把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用于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友好,可以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有很好的平台,为学生以后走上舞台、走向观众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情境

创设优美的教学课堂情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优美的环境创建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情趣,增加学生的音乐细胞,这对音乐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关键。教学课堂的优美化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应在教室合理的位置摆放鲜花,在墙壁上挂放精美的艺术作品,在音乐器件上安放多彩的音符卡片。使学生走进教室就像走进童话里一样,身处一种较为惬意的环境之中,心情一好,兴趣就来。课堂情境的美化,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心情调理,以愉快的心情面对音乐学习,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的过程

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些较为枯燥无聊的练习,如对节奏的学习和把握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反感。为了练好一个音符,打好一个节拍,哪怕是半拍,学生都会进行多次的重复训练,这使得学生在长时间枯燥无味的练习中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一些形象化、趣味化和简单化的练习进行音乐学习。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自己无法突破的难关,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的方式,不是去责备学生,怪罪学生,而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从心理上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从行动上感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要让学生都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音乐,就得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好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把内心深处的那份快乐展现出来。总之,小学音乐课堂的快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能活泼快乐地学习,能轻松愉快地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用优美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去谱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