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进出口贸易业务

进出口贸易业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23

进出口贸易业务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1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 厦门 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 F1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6-0102-04

[基金项目]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政府经济外交研究”(16BGJ020);2016年厦门市社科院科研项目“厦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报告”(2016B23);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战略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厦门市‘一带一路’贸易与投资合作:基础、方向与对策”。

[作者简介] 何军明(1974 ― ),河南武陟人,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一、“一带一路”建设

与厦门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

1. 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世界经济已经逐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由以货物贸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新阶段。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1.44万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9.8万亿美元,不到14年的时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了7倍多。2014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全球服务贸易仍然逆势增长6个百分点,而同期货物贸易增长只有0.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已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为20.6%,而中国仅为12.3%。从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发,估计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也将从2014年的6.2%左右提升到10%左右。所以,“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既是优化贸易结构的关键,又是加大有效供给的重点之一。

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服务进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逐年提高。

2015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30%。

2016年9月,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工作措施》,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厦门市服务贸易重点发展领域进出口额超过170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2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市对外贸易的比重显著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一带一路”为厦门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5年3月,中央出台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于2015年11月出台了《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支持厦门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2016年3月,厦门市印发了《建设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城市2016年工作方案》,提出厦门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合作、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枢纽,做大进出口。

厦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具有相互贸易的悠久传统,近年来与东盟货物贸易增长较快。“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各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拓展服务贸易的领域、构建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营造更友好的营商环境。厦门市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额还比较小,但是互补性强、潜力巨大。2015年以来,厦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呈高速增长态势,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培育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二、厦门服务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2015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转型时期,面临各种不利因素,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并持续实现贸易顺差,在旅行、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维护与维修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2015年,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克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各种困难,进出口额达101.19亿美元,占福建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38.1%,同比增长17.4%(同期厦门货物贸易进出口下降0.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6.66亿美元,占福建全省的47.3%,同比增长21.0%(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长0.6%),服务贸易进口44.53亿美元,占福建全省的30.5%,同比增长12.7%(同期货物贸易进口下降1.1%)。2016年1~6月,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24.86亿美元,进口金额25.78亿美元。同期厦门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73.40亿美元,同比下降5.5%,

1. 近年来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服务贸易顺差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以来,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2015年,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增速约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0%,高于全国增速约11.8个百分点;进口4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低于全国增速约6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2015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9.2%,进口增长18.6%,进口增速约为出口增速的两倍,而厦门出口增速则超过进口增速4.8个百分点,从而实现服务贸易顺差12.14亿美元。

2. 旅游出口增长迅速,其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平稳增长

近年来,厦门旅游行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很快。2015年,厦门旅游服务进出口达5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3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运输和建筑等其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实现了平稳增长,运输服务进出口达30.47亿美元,同比微降了1.8%,其中出口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15.46亿美元,同比下降1.8%;建筑行业服务进出口达5205万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4793万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413万美元,同比增长158.1%。

3. 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快速增长

近年来,厦门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一直保持了较快增长。2015年,厦门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以外的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会计服务出口187.9万美元,同比增长496.5%;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实现出口3820.3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展会服务出口9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8.3%;计算机服务出口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信息服务出口310.7万美元,同比增长378.3%;技术服务出口2150.3万美元,同比增长32.9%;知识产权使用费543.8万美元,同比增长87.7%;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344.6万美元,同比增长1790.6%;维护和维修服务出口1525.8万美元,同比增长631.5%。

4. 旅游与运输两大传统行业约占厦门市服务贸易八成比重

从结构上看,厦门国际服务贸易仍然一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较低。2015年,厦门市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51.13亿美元,运输服务进出口30.47亿美元,旅游和运输两个行业合计占厦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0.6%;从出口方面看,旅游服务出口32.21亿美元,运输服务出口15.01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厦门市服务贸易出口的83.3%;从进口方面看,旅游服务进口18.92亿美元,运输服务进口15.46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厦门服务贸易进口的77.2%。

三、存在问题

1. 服务贸易规模偏小,近年来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总量看,与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厦门服务贸易规模偏小,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总额为101.2亿美元,而同期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为1338.8亿美元,北京为1302.8亿美元,深圳为571.4亿美元,青岛为114.6亿美元。从增长速度看,2011~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约为13.2%,而全国同期平均增速约为14.0%。尽管存在统计不完全等偏差,也反映了厦门服务贸易在全国面临各个城市竞争的问题。

2. 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

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0.83%,低于全国水平约4.5个百分点;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9.58%,低于全国水平约1.6个百分点;服务进口占对外贸易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13.00%,低于全国水平约7.2个百分点。

3. 新兴行业占厦门服务贸易比重偏低

与全国水平相比,厦门服务贸易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新兴高技术服务行业比重偏低。2015年,全国三大传统行业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9%,比2014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占服务出口总额比重为53.2%,占进口比重为79.2%。而同期2015年旅游、运输、建筑这三大传统行业在厦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据了81.1%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29.2个百分点;出口占比84.2%,高于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进口占比为77.3%。

新兴产业方面,厦门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行业占比偏低。2015年全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4%,而厦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仅占2.0%;全国专业管理和咨询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0.1%,厦门为1.6%;全国技术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3%,厦门为0.4%;全国文化和娱乐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9%,厦门为0.1%;全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0.4%,厦门为0.1%。

厦门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进口城市,同时又是东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进出口在厦门服务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厦门市服务贸易总量,2015年厦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占GDP总量的18.4%,远高于全国水平(6.9%),这也是造成厦门传统行业占服务贸易比重偏高,新兴行业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总体来看,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增速放缓,在价值链上趋于下行,厦门亟待提升和改善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比重。

4. 服务外包工作亟需提升

2010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厦门市成为第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随后厦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在十个省市和五个部级新区设立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当前全国各个城市都已经意识到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许多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很快,全国上下已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厦门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亟需优化和提升现有的服务外包工作,进一步从多方面加强对服务外包发展的支持。

四、对策建议

1. 进一步明确服务贸易的重要地位

2016年9月,厦门出台了《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工作措施》,可借此机会,在市政府相关工作和文件中进一步提升和明确服务贸易的重要地位,将服务贸易作为厦门经济的新增长点来培育。同时,由于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干部以及企业对服务贸易知识了解较少,对一些基本概念还比较模糊,可以组织各类服务贸易知识和统计的相关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服务贸易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2. 仿照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重点企业培育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二是重点扶持一批服务特色出口基地,包括邮轮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飞机及其零部件维修服务、文化服务出口(油画、动漫网游、文物拍卖、影视制作等)教育服务出口以及跨境电商、供应链等,培育厦门外贸出口的新的竞争优势;三是重点扶持新兴行业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如重点扶持比重偏低但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贸易、飞机及零部件维修等新兴行业。

3. 完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共创的工作机制

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工作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与就业、财税金融政策和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建议将现有服务外包领导小组进行整合,成立服务贸易的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领导牵头,各区、各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区、各开发区要相应成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局面。

4. 提升“厦门服务”品牌影响力

以支持厦门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基础,推动厦门企业踊跃参加相关国际展会、赴境外参加重点展会,争取在98投洽会上增设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展区,在重要展会上争取设立专门的厦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展区,展示厦门服务企业形象。

5. 加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引进对具有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利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优势,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国内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落户厦门,重点包括软件、动漫、医药研发、试剂检测、物流供应链、电商平台设计运维等行业。

6. 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贸易的统计和研究工作

厦门的服务外包统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目前,厦门的服务贸易统计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厦门服务贸易进行的专门研究也还十分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市级财政可每年从预算中安排相应资金支持服务贸易统计和研究工作。可依托厦门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力量,开展贸易统计和研究工作。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2篇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实证研究表明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韩振国,王玲利2009;蒋昭乙2008等)。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贸易竞争力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陈宪和殷凤(2008)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利用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了我国服务贸易与其他国家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并探讨了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货物进出口额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殷凤和陈宪(2009)比较了世界主要服务贸易经济体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发现GDP、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和服务业开放度对我国服务贸易有正向影响。庄惠明等(2009)详细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并以“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发现人口素质、货物出口额、第一产业劳动生率、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服务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黄庐进和王晶晶(2010)比较分析了我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从现有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文献中最为常用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而在检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时,大都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变量,文献识别的影响因素包括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进出口额、GDP、人均国民收入、服务业开放度、人口素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等,但结论并不统一。

目前国内对具体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非常少。孙江明和苏琴(2006)对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国别比较分析,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周经和吕计跃(2008)研究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旅游产业组织、人力资本和旅游交通对旅游服务出口竞争力有显著影响。正如庄惠明等(2009)所指出相关文献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多停留在一般定性判断与初步统计比较上,缺少对影响其贸易竞争力深层原因的深入分析。目前还没有研究深入探讨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深层原因。而且相关分析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文献多以贸易出口额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然而贸易出口额并不能准确代表贸易出口竞争力。为探索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不强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运输服务出口竞争力指标(即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因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输服务能力日益增加。随着我国运输服务业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也飞速发展。从图1可见,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14年中(1995-2008年)增长了近10倍左右,进口也翻了两翻。但在1995-2001年间运输服务贸易变化不大,而加入WTO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增速大幅提高,2002-2008年间运输服务贸易总额翻了两翻,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滞后影响略有下降。尽管如此,这些年来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仍一直存在高额逆差(仅2006年逆差较小)。这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能力较弱。

本文采用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刻画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即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净出口占该国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该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与世界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贸易所占比重的比例(孙江明和苏琴,2006)。这3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竞争力越强。表1给出2008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主要经济体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是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在16个主要运输服务贸易经济体中排名第4,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和出口市场占有率仅排名第7,且与排在第1位的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尽管运输服务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一直是我国一项主要传统服务出口项目,但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排名第12)和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排名第7)来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并不强,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表2给出了2008年度我国各服务行业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情况。我国各服务产业的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弱,仅有建筑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2.068,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相对于其他服务贸易而言,运输服务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较低,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仅比建筑服务业低),这是因为运输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度较高,从而有相对比较优势。

总之,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纵向发展历程和竞争力的横向比较中可知: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份额较小,竞争力较弱;而相对于国内其他服务行业,运输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较弱,但比较优势相对较强。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我国1982-2008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用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MS)、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A)和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测量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因此它们在不同的模型中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确立为上述五方面因素的8个变量:人均GDP(GDP)、货物出口额(EXP)、货物进口额(IMP)、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SER)、服务业劳动生产率(PRO)、城市化水平(URB)(即城市人口比例)、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P)和我国加入WTO虚拟变量(WTO)。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数据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年鉴2009》和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的数据计算而得。人均GDP、服务业(用第三产业替代)劳动生产率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货物出口额和货物进口额资料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年鉴200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则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数据计算而得。所有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82-2008年。

2.实证模型

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对模型准确度的影响,故利用SPSS18软件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然后对主成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3给出了对五方面因素的回归结果。其中需求因素由人均GDP、货物出口额和货物进口额3个变量组成的主成分代表;相关产业支持因素由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组成的主成分代表;生产因素由城市化水平代表;政府因素由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代表;机会因素由我国加入WTO虚拟变量代表。为明确各解释变量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将表3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即主成分的构成)换算成对8个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得到最终回归模型:(略)。3个模型的R2分别等于0.989、0.875和0.838,说明五方面因素的8个变量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而且它们的Dubin-watson统计量分别为1.965、1.665和1.251,说明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此外,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伪回归,利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了Phil-lips-Perron平稳性检验。其结果显示残差序列不存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3.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表3和最终回归模型的结果,需求因素、相关产业支持因素、政府因素和机会因素都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有正向的影响。但生产因素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却为负,这并不是说生产因素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起负向作用,与波特竞争力理论背道而驰。而是由于本文中仅用城市化水平来衡量生产因素,模型结果的负号,仅说明现阶段城市人口比例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呈现负向关系。

(1)需求因素(特别是货物贸易)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货物贸易对我国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对运输服务贸易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货物贸易是运输服务贸易最主要的需求因素,任何货物贸易的完成都离不开运输服务。因此发展货物贸易并充分利用货物贸易的拉动作用是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相关产业支持因素的表现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事实上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就是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外向化过程,这需要我国运输服务的发展作为支持。我国运输服务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运输服务的出口竞争力。

(3)城市化水平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增多,对服务业的需求增大。这就使得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服务业的增长被国内需求消化,甚至这种增长的国内需求还会促进服务进口、减少出口。而对运输服务业而言,由于我国运输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供给能力有限,由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国内运输需求的增长,有可能减少了运输服务的出口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服务需求相差巨大,所以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国内运输服务需求的增长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供给力不能有效分配。所以城市化水平与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间的负向关系不能说明我国应该放缓城市化进程,而是说明我国需要调整运输服务业结构,合理分配其供给力等。

(4)政府因素即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促进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加大我国运输产业的开放程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运输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另一面随着国际运输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加大了我国运输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我国运输产业的发展和运输企业能力的提高,因而促进了我国运输服务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5)加入WTO促进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加速提高。加入WTO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包括进、出口)的发展明显提速。一方面,运输业的进一步开放促进了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货物贸易的加速增长都为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结论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3篇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而产生的,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今后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服务贸易竞争的成败将决定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服务业跨国转移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世界来看,服务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大发展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产业链拉长,各个生产环节独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成整个产业链。根据资源的配置,服务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业,将为各国提供市场空间,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转移和全球服务业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中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了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巨大的对外货物贸易量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全球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增长空间很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中国服务领域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国服务”逐渐增多。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全球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为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 转贴于

完善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争取出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丰富各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加强重点行业境内外调研,完善专项统计。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各地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发挥中国的文化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落实八部委《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06]13号),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扩大出口;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政府部门政策,企业直接洽谈交易,搭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要利用好大连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商机。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近年份(2007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升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回落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顺差规模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119.5亿美元、97.6亿美元和78.5亿美元。

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项目。运输和旅游出,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5.7%和30.6%:进口分別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5%和23%。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6.4%,所占份额较上一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4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21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进步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各经济体联系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也呈几何倍数扩大。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化,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量指标再创新高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到90258亿美元,比2012年的85709亿美元增长了5.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4644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6%;服务贸易进口额4381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

2000年至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9550亿美元增加到90258亿美元,平均增速达9%;出口额从14913亿美元增加到4644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9.1%;进口额从14637亿美元增加到438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8%。服务贸易占世界对外贸易的比例也在提升,从2000年的18.3%提升到2013年的19.3%。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出现了的降幅,但2010年就出现强劲复苏;除此之外,其余各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迅速。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服务贸易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2 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且稳定性好于货物贸易

进入21世纪,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至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为9%,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8%一个百分点。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均出现了下降,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下降了22.6%,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下降了9.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更好地抵御了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危机后,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2年增长了2.6%,在2013年增长了5.3%,分别超过了货物贸易2012年的0.5%和2013年的1.9%。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增长点,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有更大的潜力,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3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增长迅速,其他地区增长乏力

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服务贸易的核心区域。2013年三个区域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86.1%,占世界服务出口的89.8%,占世界服务进口的82.2%。从2013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前30位国家(地区)大洲分布看,欧洲占16席,居第一位,亚洲占11席,北美占2席,大洋洲占1席,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国家(地区)上榜。

2013年,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的服务出口增速均高于进口增速,拉丁美洲服务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而非洲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均出现了下降。与世界水平比较,欧洲地区是唯一出口增速超过世界平均增速的地区,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均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从长期来看,2000年至2013年间,欧洲出口平均增速为8.9%,进口平均增速为8.0%;北美出口平均增速为6.5%,进口平均增速为6.0%;亚洲出口平均增速为11.2%,进口平均增速为9.7%;非洲出口平均降幅为0.5%,进口平均增速为11.4%;拉丁美洲出口平均增速为9.0%,进口平均增速为10.3%。欧洲、北美和亚洲出口增速均大于进口增速,服务贸易趋势向好;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正好相反,服务贸易竞争力堪忧。

欧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3年达到3993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44.2%;其中出口21937亿美元,占世界的47.2%;进口17995亿美元,占世界的41.1%。以上各项指标均居世界主要地区的首位。2013年欧洲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出口增长了6.5%,进口增长了5.4%,也是唯一出口增速超过世界平均出口增速的地区。从长期来看,欧洲一直是服务贸易净输出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顺差为3942亿美元,增幅达11.9%。欧洲主要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很早便已经成为服务型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2013年欧洲主要国家均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十位的国家(地区)之列,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更占据前十位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五个国家也一直占欧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欧盟经济的一体化保证了服务业的充分竞争,促进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主要国家在运输、保险和金融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这使该区域国家在各服务部门均具有国际竞争力。

北美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1327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14.7%;其中出口7611亿美元,占世界的16.4%;进口5662亿美元,占世界的12.9%。北美地区是服务贸易净输出地区,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顺差状态。从增速来看,201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出口增长了4.8%,进口增长了3%。美国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长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方面均居于世界第一位,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的12.1%,甚至远超非洲和拉丁美洲占比之和。同时,美国也是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2013年顺差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305亿美元,增长率达8%。美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且结构均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创造80%以上的就业。美国不仅在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等部门占有很大比例,在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均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也为美国未来继续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打下基础。

亚洲也是服务贸易比较活跃的区域,2013年亚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2451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7.2%,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占世界的26.2%;进口12347亿美元,占世界的28.2%。亚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182亿美元,中国是主要的服务贸易逆差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印度是主要的服务贸易顺差国(或地区)。从增长速度来看,201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8%,出口增长了5.5%,进口增长了4.1%。中国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方面均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是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很大一部分,整体竞争力较弱。同中国不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服务贸易顺差国,自2004年首次由逆差转为顺差后,顺差不断增大,2013年更达到26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顺差国。2013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第六位,上升了四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2%;服务贸易进口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2.8%。

2013年拉丁美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40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3.8%,其中出口1443亿美元,占世界的3.1%;进口1962亿美元,占世界的4.5%。拉丁美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518亿美元。进出口额增长了4.3%,出口增长了3.1%,进口增长了6.3%。巴西在拉丁美洲地区占重要地位,2013年巴西服务贸易出口占拉丁美洲的26.0%,进口占拉丁美洲的42.5%。但是,巴西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并不具有优势,其出口尚未在前三十位,而且是世界上第四大服务贸易逆差国。

同拉丁美洲一样,非洲也是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地区。2013年非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49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8%,其中出口898亿美元,占世界的1.9%;进口1598亿美元,占世界的3.6%。非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701亿美元。2008年之前非洲服务贸易还曾经多年快速增长,但是全球经济危机使其服务贸易增速趋缓,2013年更是各指标均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1%,出口下降了3.4%,进口下降了1.3%。非洲在服务贸易领域已经有衰退的趋势。

4 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依然占绝对优势,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速加快

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体现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排名上均居于前列,占有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发达国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一般为全球或区域的服务贸易中心,所以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很大。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有八个是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优势,实行“服务立国”,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创造了70%以上的经济价值。通过大规模的科研创新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业的生产率。同时,金融、保险和专有权利及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强大的服务业进而使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占有了极大优势。再之,由于发达国家控制世界主要经济组织,自然制定出了有利于其自身的服务贸易国际规则。而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业跨国公司,它们利用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优势,通过控制流通渠道推动服务产品的输出。

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底子差,起点低,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有22个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印度、波兰等少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且除中国、印度排名靠前以外,其余几个均位于后几位。但是2000年后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服务贸易出口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进口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引起的,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乏力,且部分国家贸易额还在下降。

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与“入世”承诺减让的实证研究[J].北京:管理世界,2003,(7):29.37.

[2]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6,(8):85.88.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5篇

一、现有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已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使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4万亿美元,增长了近105倍,从位居世界第32位跃居世界第2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从初级资源性产品转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机电产品(主要是处于低端的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品种)已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1994年的21.61%增加到2006年的49.82%(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产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升级,这是我国发挥比较优势,逐步提升资源禀赋结构的绩效。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从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国情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我国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难以持续,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商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若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则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即该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换取同等数量的进口商品。

从表一可看出,自1980年到2005年,我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即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8%(以1980年为基期)。由于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的比重在90%以上,所以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导致我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出现了一部分出口产品贸易量增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二)贸易摩擦增多

至2007年,我国仍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图一可看出,自2001年起,世界反倾销立案数呈基本呈下降趋势,但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数却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我国遭受了61起反倾销立案,占全球反倾销立案总量的40.67%。此外,贸易摩擦产品所属领域不断扩大,遭到调查的产品从农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到机电产品、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品,涉案产品数量多达4000多种;贸易摩擦的形式增多,除了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外,入世以来,其他国家利用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市场经济地位”、反补贴等手段频繁发起贸易摩擦。因此,如果继续进行数量扩张和低价竞销,只会招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三)低成本优势适步减弱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沿海地区,近年由于劳动力短缺,这些地区的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工资才能留得住工人,而随着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大幅度上升,工资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通过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最低工资实际水平不因当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而降低,并随经济增长逐步提高。比如广州市连续三年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008年3月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80元/月,达到860元/月。

另外我国出口产品中没有完全反映土地的真实成本,没有真正形成“要素价格”,过去地方政府通常把土地很便宜的出让出去以吸引投资。目前,征地补偿已经写入宪法,而且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成本上升的势头在沿海地区已经非常明显,对企业经营构成巨大的压力。

(四)高能源、高资源消耗难以持续

2001年,中国的实际GDP突破人民币10万亿元,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重工业比重出现了增大趋势,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迅速扩张,由此导致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加,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2001-2005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分别为3.5%、9.9%、15.3%、15.1%和10.6%,(根据各期《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得出),而我国同一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7.5%、8.3%、9.5%、10.1%、10.4%。在这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供煤紧张问题。在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了216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在当年达到了24.6亿万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从一定程度上讲,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产出率较低,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这种高消耗必然难以维持。

二、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攫取了极大的利益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服务贸易,以少消耗和占用资源能源却能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的服务品,并且利用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边、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推动了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2000年至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为12%,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速为11%,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320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7%。其中,出口32600亿美元,增长18%:进口30600亿美元,增长16%,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从1982年不足20%提高到2007年的近24.02%。

欧洲在世界各大区域中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最大。2007年,欧洲服务贸易出口16620亿美元,进口14340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17%,均高于前几年增长水平。按国家进行考察,2007年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前四位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其出口额分别为4540亿美元、2630亿美元、1970亿美元和13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依次为13.9%、8.1%、6.1%和4.2%。2007年服务贸易进口世界排名前四位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其进口额分别为3360亿美元、2450亿美元、1930亿美元和157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依次为11%、8%、6.3%和5.1%。这预示着在全球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既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

持续性,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表现。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1917.5亿美元,24年间增幅近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上升至3.6%。商务部2008年6月6日的数据显示,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0.9%,增幅提升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1%;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8.8%;逆差7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比逆差最大的2004年下降20.3%,逆差规模显著下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要达到20%以上,届时服务贸易规模将比2006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我国将努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带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发展不协调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球商品贸易情况排名,中国的商品贸易出口总额高达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的8.8%,较上一年增长了26%,位列世界第二;而在2007年全球商品贸易进口国排名中,中国依然以956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进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三,较上年增长了21%,占到了世界商品贸易进口额6.7%的份额。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分别位居第七位和第五位,服务出口贸易占世界服务出口贸易的比重仅为3.73%,而美国的比重为13.93%,刚及美国的1/4。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是不相适应的,也与我国的商品贸易额不相匹配。

(二)进出口以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服务和其它商业服务,2007年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9.56%、26.56%和17.90%,三项共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4.02%。旅游服务的竞争力主要源于资源禀赋、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通讯、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均低于5%。(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得出)

(三)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

直至2004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不断扩大趋势。1997年为92.9亿美元,1998年下降到19.63亿美元,但2004年又回升到97亿美元,按照经济学原理,贸易逆差大竞争力就弱。此外,国内一些学者将某一产业的净出口或净进口与总额之比称为比较优势指数。按照这一公式推算1997-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比较优势指数为-0.09,这也说明目前我国服务竞争力较弱。

四、利用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这与对服务贸易的定位和认识偏差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植都不到位,虽然在“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到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更多地是停留在口号上,而近几年所倡导的“走出去”战略,更多地侧重于货物贸易。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成为新的增长点,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因此,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培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服务贸易对贸易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带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二)要努力增加新型出口业务

作为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旅游、运输服务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要努力保持其优势。同时,要挖掘潜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法律咨询、通讯等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业务,以取代靠低成本优势竞争的货物出口。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所以应当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各类服务标准和条件,同时要把有关政策、配套措施落实到位。

(三)扩大对外贸易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转口服务贸易,使我国成为周边国家的转口服务贸易中心、国际货物调配中心,使集约利用和节约资源的贸易方式更多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6篇

关键词:生产贸易;货物贸易;相关性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生产作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粘合剂,其地位越发突出。关于生产贸易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贸易的重要性研究。Francois(1990)建立了一个生产部门外部专业化的贸易模型,提出各国积极参与生产贸易,有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国内的专业化水平和融入国际专业化进程。VanMarrewijk(1997)在传统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服务技术差异和服务密集度差异,研究了生产贸易对最终产品贸易的作用,指出一国生产业发展缓慢或减退最终也会使该国的产品贸易失去优势。Markusen等(2005)则从更加微观的层面研究了一国进行生产贸易的必要性,并指出当一国生产缺乏时可引进国外较先进的服务要素,以弥补国内最终产品由于缺乏相关服务投入所导致的比较劣势。

2.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依存关系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大都认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作用。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贸易的发展源于随着货物贸易扩张所引起的服务需求,是货物贸易核心效用的派生效用(陈宪等,2000)。更多的学者(Robinsonetal.,2002;李静萍,2003;郑吉昌,2003;夏晴,2005;曲风杰,2007)则从服务贸易整体论述两者间的依存关系,指出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的升级和转型创造条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胡景岩(2008)则从总量关系上指出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呈正相关,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附加值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3.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额替代研究。JamesR.Melvin(1989)从服务贸易整体角度上分析,指出服务贸易顺差的国家必然在货物贸易上存在逆差,这反映了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Jones和Ruane(1990)采用竞争模型考察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关系,认为服务贸易出口增加会减少货物贸易出口。Marrewijk等(1996)则从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两者的关联性,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存在生产市场的国家将出口生产而进口货物商品。Hoekman和Braga(1997)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国内学者谢康、李赞(2000)根据WTO和IMF的两套1995年前的数据,分别计算出两者间相关系数以及两个定序变项的相关测量法Gamma系数,也得出当时世界贸易中确实存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互补性的实证结果,但同时也指出,这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补关系尤其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但在发展中国家并不显著。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都从国家及以上层面考察货物贸易与生产贸易的关系,而从国内某区域角度来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上海经济到了迫切转型的关头,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基础是否牢靠,将直接影响上海经济转型的成败。为此本文选择上海生产贸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上海货物贸易之间的相关性。

二、生产贸易的分类及数据说明

生产业(ProducerService)是指那些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一般包括对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关于生产贸易的分类,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生产所包括的服务种类的界定十分模糊。中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关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服务贸易统计的要求,将服务贸易分为运输、旅游、通讯服务等12大类。研究者依据研究的出发点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对生产贸易界定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本文根据生产贸易的定义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将运输、金融、保险、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作为生产贸易的内容,虽然其中的通讯和保险兼有消费服务的功能,但由于在服务出口中,其消费的数额较少,因此,不对这两项的消费作细分,直接将其与另外6项作为生产业的典型代表,来反映生产贸易的问题。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的数据、以及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

三、上海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检验

1.上海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额替代”关系分析。根据2000年~2008年上海生产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数据,笔者绘制出两者进出口差额变化的趋势图。见图1。

从图1上看,在2003年前上海货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2003年以后,逆差不断缩小,2007年和2008年货物贸易出现了顺差。与此同时,上海生产贸易逆差也经历了从不断扩大到逐渐缩小的趋势,比货物贸易的变化约滞后两年。总体来看,两者间并没有表现出差额替代关系,而是呈现出趋同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以及上海在全国的水平,笔者分别求出全国和上海货物贸易与生产贸易进出口差额及变动率的相关系数,见表1。

从表1看,全国货物贸易与生产贸易差额和变动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大,生产贸易逆差将增大,反映出中国生产贸易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明显滞后于制造业。

对上海地区而言,上海货物贸易与生产贸易则是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上海的生产贸易业的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全国水平,随着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大,上海生产贸易会逐步有所提高。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上海生产贸易水平仍待提高。

2.上海生产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依存关系分析。

(1)变量的解释及理论依据。根据数据的可获性,将数据的时间序列长度定为2000年~2008年,因为涉及到不同年份的数据,在数据分析前已经用价格指数对各类贸易额都进行了处理,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以2000年为基数)。令SPE、SPI、GE、GI分别代表上海生产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货物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考虑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后容易得到平稳序列,而且不改变序列数据的特征,对变量作对数化处理,故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分别表示为lnSPE、lnSPI、lnGE、lnGI。

货物贸易进出口,需要部分国内外服务企业的生产。如果国内生产体系具有较强竞争力则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出口,反之,则需要依赖于进口,即货物贸易的出口既有可能推动国内生产贸易出口,也有可能促进进口,加剧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们分别选择上海生产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上海货物贸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作为解释变量,来考察其对生产贸易的影响。

(2)建立模型。通过分别建立散点图,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建立以下待检验的回归方程:

其中?茁11、?茁12、?茁13、?茁14为待沽参数,考察每个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大小,其中下标1代表待估参数序号,上标代表来自不同的方程。对模型进行OLS分析,结果如表2。

根据同样的方法,笔者还就上海生产贸易出口的内部结构分别与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进行OLS分析。这里选取生产贸易的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是考虑到一国的服务出口对象不是单一的,受到国家贸易政策干预和管制的程度相对较轻,而一国的进口状况易受国家的干预和管制的影响较大,完全取决该国的服务贸易政策的自由化程度,扭曲程度高于出口。

lnSPEi=?茁0i+?茁1ilnGE+?着ilnSPEI=?茁0i+?茁1ilnGI+?着i

其中SPEi、SPIi分别代表上海生产某项出口和进口,i=1、2、3、…、8分别代表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各数据皆以2000年价格为基数)分别进行OLS分析,最后得到的有效结果如表3。

(3)结果分析。首先,上海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对上海生产贸易出口促进作用大于对生产贸易的进口。生产贸易的出口弹性之和2.3925大于进口弹性之和2.2481。因此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增长将有利于上海缩小生产贸易的逆差。

其次,上海货物贸易的进口对上海生产贸易的贡献大于出口。货物贸易进口对上海生产贸易进出口的弹性之和为2.499,大于货物贸易出口的弹性之和2.140。这其中上海货物进口对上海生产贸易的出口拉动最大,其弹性达到1.2867。

再次,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对生产贸易中的金融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的出口影响较大,对通讯服务和保险服务的出口拉动最小。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出口与上海货物进出口关系不明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主要的结论如下:

1.上海生产贸易在与上海货物贸易的关系上存在着依存关系。上海货物贸易的进出口会拉动生产贸易的发展。近几年,上海货物贸易的总额对生产贸易的出口的拉动大于进口,这其中货物贸易的进口对生产贸易出口的贡献要大于货物贸易出口的贡献。

2.上海生产贸易与上海货物贸易之间未出现差额替代关系。全国货物贸易与生产贸易差额和变动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货物贸易顺差越大,生产贸易逆差越大。上海地区并未出现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上海生产贸易水平仍待提高。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7篇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

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减小外贸依存度,必须要在对外投资以及扩大内需,扩展国内市场上下功夫。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来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系数会下降;同样,也不能说明国家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规避外部风险的机制。

二、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由下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速%金额增速%金额增速%

服务贸易总额1345.6731.88624.3433.60721.3330.42-96.99

1.运输366.1140.06120.6752.63245.4434.61-124.76

2.旅游448.8837.72257.3947.87191.4926.0965.90

3.通讯服务9.13-14.374.40-31.014.7210.49-0.32

4.建筑服务65.0433.373.8121.7461.2434.16-57.43

5.保险服务28.9035.173.8121.7461.2434.16-57.43

6.金融服务2.32-39.650.94-38.181.38-40.61-0.44

7.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28.9035.1716.3748.5412.5320.943.84

8.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47.3329.492.36120.9444.9726.73-42.60

9.咨询78.8747.8531.5367.2547.3437.24-15.82

10.广告、宣传15.4763.858.4974.626.9852.511.50

11.电影、音像2.17110.550.4122.571.76152.

87-1.35

12.其它商业服务244.2913.52159.515.9484.7831.1674.73

13.别处未提及的

政府服务9.0911.893.785.505.3116.94-1.52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

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进出口贸易业务第8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我国现如今已经进入旅游服务贸易大国的行列,但在迈向旅游服务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笔者从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旅游服务贸易的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得出促进经济增长发展首先要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结论。其次分析了旅游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效应,得出人力资本效应可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对旅游服务方面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方面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然后是实证分析,笔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实证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其次实证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最后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后对于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

改革开放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国民经济体系开始迈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可贸易性,让全世界经济体系有效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我国服务贸易由于基础差和起步晚等因素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其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更为突出,调整我国旅游相关产业结构使其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服务贸易的物质资本积累效应

长期稳定存在的物资形势即是物质资本,在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快慢与否,其主要因素取决于我国物质资本形成快慢和物质资本存量多少所决定。无论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经济增长积累的前提是资本积累。要积聚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依靠于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即是笔者所阐述的旅游服务贸易物资资本的积累效应。

积聚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是依靠于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在:一是动态效应,我国全部国民经济效应被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所影响就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动态效应。例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我国生产者总量市场正在随着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的扩大而扩大,且资本积累也由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规模扩大,对物质资本积累造成了影响。促进资本积累首要前提是旅游服务贸易需求扩大化。一般是指,促进资本积累,在生产报酬上增加,就是从根本上扩大了旅游服务贸易的规模。因此,资本积累的动态效应离不开旅游服务贸易。二是静态效应,我国旅游业投资增加脱离不了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因为资源配置的导向是进出口,所以,无论是迎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来我国旅游,还是我国旅游者出国旅游,都会促进对旅游产业投资力度的扩大,而投资力度的扩大会加快资本的生产。

影响物质资本积累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被外在因素影响,例如:2006年印尼海啸、2008年金融危机,都导致了全球经济形势相对疲软,进而影响了我国国内及国外的旅游,这就是资本积累被旅游服务贸易所影响的原因之一;二是对外开放我国旅游服务业,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逐渐向经济发达国家及旅游强国靠拢,逐渐达到中等偏上地位,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深远意义。

旅游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效应

人们在医疗卫生保健、食品营养、工作地点迁移、信息传递、学校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我国现阶段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本,想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大量投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旅游服务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愈发需要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旅游服务贸易:

一是旅游服务业是包括饮食、观光、住宿、娱乐、纪念品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因为旅游服务业涉及面广、交流性强,所以就要加强旅游服务方面专业人才的基础培训。因此人力资本的积累想要推动经济增长就离不开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我国2001年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拓宽了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道路,更多的旅游服务外企更乐于在我国发展旅游服务业,使国外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相互促进、融合和学习。不断的汲取国外先进旅游服务业的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促使我国旅游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能力、素质上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发挥人才积累作用,以FDI为载体。我国实施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放资金明显增多,多数归功于我国旅游服务业强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国外旅游服务业均在我国各地设立了分公司。因此国外旅游服务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旅游服务人才。但由于我国旅游服务方面专业人才众多,导致了人才不受国外企业重视,且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少相关系统的培训,因此整体素质不高。国外旅游服务业为在我国取得一席之地,达到长远且稳定的效益,对我国旅游服务专业人才进行了投资,培训从业人员。如在复旦、清华、北大这些著名院校中设立奖学金,因此,目前国外旅游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已占到我国总投资力度的一半左右。同时亦会刺激我国旅游服务业对旅游服务方面专业人才的投资,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的积累效应。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相关分析

旅游服务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就是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有效反应了我国GDP对旅游服务贸易的依赖程度。主要衡量方式以三个指标为依据,包括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依赖度、我国GDP总额、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赖度、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依存度,推算公式为:一是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GDP总额=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二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总额/GDP总额=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三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GDP总额=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依存度。

由以上三个指标为依据,结合我国2001-2010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得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由表1可以看出,2001-2010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从长期来分析,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服务贸易,而这种依赖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依赖程度也在加大,2001-2008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始终低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2009 -2010年由于我国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存终于超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依存度。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数据选取我国2001-2010年中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和2001-2010年中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经济增长与旅游服务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证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服务贸易的帮助。所有数据位消除异方差性都选取用自然对数,分别用LN(GDP)、LN(EX)、LN(IM)表示。笔者使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7.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具体数据见表2。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笔者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数据仍选取2001-2010年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和2001-2010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滞后期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选择3,详细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GDP增长不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的原因,但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却是GDP增长的原因。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原因,但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却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口的原因。GDP不是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的原因,但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却是GDP增长的原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发展首先要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仅增加了我国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总的来说,人才资本积累得益于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依赖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开始转变为依赖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近两年来我国的旅游服务发展终于结束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顺差。

(二)建议

外汇增收,出国旅游者在外国旅游期间的消费过程中所花费的外币款项就是国际旅游服务收入。从本质上可以理解成国有财富的一种转移,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与本国之间的一种转移,这种转移直接促进了旅游接待国财富的增多,收取现汇的旅游服务业,迅速的周转、增值资金。平衡国际收支、弥补服务贸易逆差、创造巨额外汇是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作用。

旅游服务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和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作用,是旅游服务业以适应市场状况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来调整产业结构前提下完成的。所以调整带动产业布局及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都是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不断发展的旅游服务贸易,可以促进社会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无论是本国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能够促使旅游者与当地文化和当地民众的接触,改变民众的固有观念,这些对改革现有制度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玉军.国际服务贸易[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毛传新.国际服务贸易[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霜华.国际服务贸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邱询 .可持续竞争力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杜江.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张广瑞.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陈宪.国际服务贸易[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