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30 14:58:46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9-0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都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能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就越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感,就对他所教学科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综合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各种教法的基本构成因素(如听、说、读、写等)一般都是相同的。依照现代教学论,将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基本因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组合,产生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刻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显示,在基本情况、基本条件差不多的甲乙两个班实施同一教材内容,在甲班里采用传统的四平八稳的单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在乙班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设疑辨析,将教法的各种基本构成因素,根据课的内容不同、课的要求不同,进行有意识地选择使用。实验结果证明,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就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心理学原理,即充分刺激人的多种感官,既营造了一种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目的的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融洽体现。

3.合理使用多媒体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音乐、影视、投影等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以生动、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有效地激发兴趣,强化认识。比如学习《窦娥冤》、《雷雨》等剧本,可播放戏剧片段,以营造气氛,深化理解;学习《荷塘月色》等优美散文时,利用配乐进行朗读,把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叶、月光、树木是那么诱人、那么细腻、那么含情、那么俊俏……梦幻般的意境,田园诗般的诗情深深打动学生。另外,介绍作者时,可以把作者的有关生活图片提供给学生,以增强亲近感。

二、开拓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所涵盖的知识面、生活面最开阔,见多识广是提高语文水平的特殊要求之一,我们常说教学要“举一反三”,但如果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领域非常狭窄,根本不存在“三”的条件,即使“举一”也反不了“三”。因此,我从高一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地要求学生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多读名著,每节课让一个学生介绍一首唐诗和讲一个成语小故事,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手抄报。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学生,凡是语文学得好的都是阅读面广、生活面宽的,而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人是不能学好语文的。

适时扩充信息,结合课文内容及文章的社会价值,见缝插针、适时适量扩充社会信息、知识信息和语文信息。比如科学发展与人文精神,时代特征与文学动态,文化冲击与词汇发展等,这些时代信息的介入,可增强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具活力和感染力。

三、求异

求异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大胆质疑,不断地发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并以开拓精神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鼓励学生质疑

反对照抄照搬,不求甚解,因循守旧,唯唯诺诺。鼓励学生根据事实,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迷信、不轻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答案和方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数量上的多少,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行为要有分析辨别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使学生敢于大胆想、大胆问,对学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思维要扶持和鼓励,这样学生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才能使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活起来。

2.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可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以前语文教学囿于教材和传统教法,学生主要采用顺向思维形式,如问法的单一、答案的统一等,逆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样就造成学生思维呆板、单向的定势。心理学告诉我们,逆向思维的反向性与异常性对学生作出新的发现将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并善于发现语文知识的可逆关系,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经常采用逆向设问法或辩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如“班门弄斧”这一成语,我就用辩论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甲方的观点是传统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简直是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而乙方则用逆向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班门”前“弄斧”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因为这种敢于在行家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的,只有不迷信行家,敢于比较,才能不断进步;如果做事瞻前顾后,那将会错失良机。双方经过激烈的辩论,既活跃,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3.想象力的训练

想象是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歌德说:“假设是科学的天梯。”科学上的假设和预测,其实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不仅科学,文学也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感知过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的形象,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幻想的能力。作文在这方面可起积极作用,比如利用想象写《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未来校园的网络风暴》这类的作文,就可以通过假设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这些假设条件包括假设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情节等等。这种作文题目打破了传统作文的模式,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出现了不少真正属于自己的新颖而有个性的文章。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2篇

关键词:联想思维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数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定义、定理、性质等规律,这就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战场。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联想思维法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习“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时,后面的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可让学生联系线线平行,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有哪些性质和定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心理学和教法学法的各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

例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讲清解题思路,然后条件改变,结论不变(多题一解);或条件不变,结论改变(一题多问);或条件、结论都改变(即增加原题部分条件,变换求解结论)等变化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猜测等多角度去研究、探讨,往往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创造出某些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可叫学生先做例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探求多种解法,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习惯思维是从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出发,对问题进行推理,找出结果;而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在创造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

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往往习惯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这种思维定势是一种负迁移,作用是消极的。要很多数学问题是逆用公式的问题,所以,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同时,养成经常逆向思维的习惯,破除思维定势的束缚。

如何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呢?首先,在教学中可教学生从正、逆两个方面去理解概念。其次,从正、逆两个方面去掌握公式、法则和定律。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和定律都可以用等式表示,等式具有双向性,既可以用左边的式子替换右边的式子,也可以用右边的式子替换左边的式子。最后是在解题中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能动优化身心的技能是其主要任务。“能动优化身心”本身就包含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就规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1、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观察是人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打开眼界的重要途径。如快速跑教学中,老师将腿部力量差不多的几个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组,让他们做起跑示范,其他同学观察第一步放脚的位置对跑速的影响;疾跑上体逐渐抬起与直接抬起之间的差异等。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态度科学、欣赏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好奇性。如,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肌肉结实的做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质疑是学习的起源和动力,解疑和答疑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获的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如我们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学生提出“体育锻炼损害身体”的相反意见;又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再次要针对学生质疑的缘由,既透彻阐述“动体养形”、“静体凝思养神”、动静之“阈”的科学原理,又充分讲解身体与心理的动静对生命发生作用的辨证关系,使学生从中获得正反、左右发现问题,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品质。

    3、鼓励创造性娱乐

    创造性娱乐,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已有的运动技术经验,创造新颖别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打沙袋----跑圈、击中目标、“保护环境”;跑----追逐与摆脱、绕“杆”跑、你追我赶、突破重围等等。学生创造的这些娱乐体育练习,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也增加了健身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入课堂,并对学生的创造、发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4、给予实践的机会

    创造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造的沃土和息壤。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准备部分抽出来交给学生,让他们创编教学内容、组织准备活动。同时提出,内容必须有新意;必须使基本部分参与活动的身体部位得到充分活动;教法生动有趣,白重复前面同学的内容(但可借鉴)等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丰富和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教师局限下的陈旧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加工改造经验和记忆表象,克服胆怯心理,建立自信、自强、积极进取、主动探索的自我意向、获得能动优化身心的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演练舞台。

    5、启发想象

    全人心理学指出,我们内心的感觉就是改变的力量。创造美好、积极的感觉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保持快乐、宁静、健康以及创造力的心灵“营养”。如在慢跑健身指导中运用假设----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淅沥地小雨中赤膊跑进,雨水流过自己的背,冲过自己的肩膀,同时每一次跑进地落地脚都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又如在放松练习中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整个身体向四周扩张,直至充满整个空间;再如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背一些韵律性强、意境美妙的诗文,使学生的身心全部投入和乐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而提高呼吸节律和轻松奔跑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一些探索性健身实践,让他们在享受时光、享受思想和享受欢的氛围中,收获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成果。

    6、引导学生善于协作、集智取长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组团学习;发明故事会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若是能够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教育,那么,他们所收获的知识和能力将会更多。当下,小学生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教育要做好,其会影响到小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甚至是以后的人生,因此,这个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一、抓住组团学习的好处,让学生在合作中集体创造

使用组团学习的形式更方便于科学授课和实验研究。学生可以在团队中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学会彼此尊重,一起分享成功的愉悦。像是在传授课程“水的污染”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当代社会水污染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以组团的形式搜集水污染的相关资料。搜集的内容包含了当地水污染的状况、水中的污染物从何而来、水被污染导致的后果等等。这项工作布置之后,各个团体都很努力,有的团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并做成了手抄报;有的团队从留仙湖、鲁泰公司废水排放口等地方收集到了被污染的水样本。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行沟通、阅读搜集的内容,观看小品表演,然后全体人员进行探讨,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气氛热烈,成效很好,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培养创造性思维

1.举办发明故事会

发明故事会能让学生了解发明并没有让人鞭长莫及,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像是橡皮头铅笔、插座的发明等。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某些发明是需要有夯实的科学知识基础的,让学生自发地想要学好科学,像是爱迪生的发明、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的发明等,引发学生对发明创造的兴趣。

2.具有目的性地开展发明创造比赛活动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发明创造比赛活动。在此期间,每个年级都会按照学生的状况,在科学课中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走入科学,让他们在科学世界中进行观察,带领学生进行改制、仿制等活动,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能够进行培养的,教师就要抱着高度的责任心全面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性,尽力将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融入科学课当中,努力规划,细心工作,争取培养出众多的具备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未来支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数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设法突破,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训练思维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有这种潜能吗?教育家奥托曾说过:“我们所有得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如何将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可以使我们的头脑灵活,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可以促进我们创造品格的形成,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它既是概括性、论证性、灵活性、独特性等各种数学思维相互结合与高度协调的产物,又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辨证统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在后天根据所受到教育、训练等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培养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类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积累丰富的知识。任何创新都是在已有的知识中孕育出来的。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思维力的培养、增强、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启发。因此,我们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有助于打破原有方式的局限性,使人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开阔,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素质。

2.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数学创新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养成不断的问“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习惯。创新的起点是质疑,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性理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起人们去解决问题的。牛顿正是从观察到苹果落地这个事实开始提出了疑问,并最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重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任何固定的思维模式都不利于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变通性是指善于根据题设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案。独创性强调“学习贵在创新”。数学问题浩如烟海,其中构思巧妙者比比皆是,许多问题的求解常常要解题者在荆棘丛生的山林中走出一条奇径来。

4.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独立性就是指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循环下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一般说来,有重大发明创造的科学家,他们的思维品质的突出特点是独立思考水平高。只有精心地思索,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例如在学完定积分、一重积分、二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后,可以将这几种积分进行类比,包括它们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物理意义等等,从而发现这几种积分的定义,都是按“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三个步骤引出的,而且可以归结为同一结构的和式的极限,这样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培养了我们的类比思维和思维独立性。

三、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上面我们已经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又该通过哪些具体的数学方法来培养呢?下面阐述一下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的还辅以具体实例。

1.利用归纳思维进行数学猜想。归纳猜想是科学发现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很好的创造性。在数学学习中,应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数学现象中,通过寻求共性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当然,寻求共性和作出结论,需要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然后再进行数学证明。尽管靠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归纳猜想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努力提高运用归纳思维的意识。

2.利用转化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转化思想实质上就是我们在研究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对问题进行分析、联想,把未知解法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使之达到“思维明朗化,方法简单化”的目的。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故将行列式D中的第四行中的元素分别用常数1作替换便可以求得所要结果。

解将D中第四行的元素分别换成1,则第二行与第四行的对应元素相等,于是行列式的值等于O,按第四行展开,则有A41+ A4:+A43+ A44=0。可见利用转化思想,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有助于培养数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拓广思路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数学习题课中,要全方位思考问题,拓广思路进行一题多解。正确地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进而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调动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下面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题来说明它的重要性。

通过这道例题可以看出:拓广思路进行一题多解,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在这其中锻炼了我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培养了我们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拓广思路进行一题多解,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6篇

关键词:谈 高中数学 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能力

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课前将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对重要例题自己分析、解答,并找出与老师、教科书上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迪、引导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对学生的想法中合理成分肯定,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讨论空气,并且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切忌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这样一来,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百家争鸣的氛围,而且使学生萌发独到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首先教师应创设质疑情境,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其次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并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个性的见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途径。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既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能力。所以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五、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七、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西方设计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纯粹的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并开始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在技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致力于摆脱单纯的形式模仿而导致的创造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传播和提升我国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设置、课程规划与定制化内容设计关系密切,而高校教育目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和专业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精神及实践,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主要注重于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现阶段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是顺应国家教学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政府、学校及各教育人士在认真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匮乏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回应相关生产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现阶段,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依靠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很难实现差异性生产,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盈利空间较小。长此以往,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市场及相关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可以改变我国艺术设计市场及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的窘境,用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及生产力,并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并打造知名民族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兴趣点及优势,并据此确定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偏重美术教育环节,偏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初衷,陷于一种盲目跟风和模仿西方艺术设计浪潮中,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市场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及国家、艺术设计市场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如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理念以及与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背离。比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未能突出“设计”尤其是“创造性设计”这一方面能力培养,仍将其教育内容定位在美术教育环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脱节,未能很好地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创造性人才。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师教育方法、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差距,从根本上来讲,为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单纯的美术基础教育环节之上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比如注重培养艺术设专业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及发散能力,提升应物象形的绘画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并关注其兴趣点,从而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方向重点培养等,改变过去“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论证的是其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设计出不同美感作品的过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求同思维有助于找到现存事物的共同点,尤其是现存事物和拟创新性事物互通的存在基础,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设计基础的获得;而求异思维则侧重于寻求现存事物与拟创新性事物的不同点,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设计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事物。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侧重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其一,明确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美术基础教育、模仿性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加重创新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比,加强创新性、实践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其二,侧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建立求异思维的应激第一反应,改变求同思维在其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地位,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应激训练提高其求异思维的灵敏程度。

其三,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受特定教学内容、特定教学老师的人为限制,鼓励其将零碎的观点在分享、发问、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观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框架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构思,不强制规定结果,着重评述其思维形成、内容构思的过程,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同时使其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以及改善途径。

其四,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日常的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表,并根据每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形成的途径、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三)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之上,两者互为基础,缺一不可。毫无专业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仅关注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认清以上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快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着重提升学生造型能力、思维方式的技法型课程。在过去高等艺术专业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这三方面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割的状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未能将创造性思维从一而终地进行贯彻,在教学前期已形成的思维僵化很难在后期通过寥寥数语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体系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制度是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阶段均着力灌输、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接触这一专业的伊始阶段就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从而大力推进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总结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被逐渐引入各理论学科及生产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有其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创新的普遍共同点,其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出和现存事物不同结果的过程,包括创新性观点、创新性工艺、创新性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独特价值。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和专业范围中在未来将逐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倒逼艺术设计方向需要快速改革。高校教育的目前最优效果的方式依然聚焦在课程设计板块,因此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整体考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5:12-13.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3]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造思维 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3-01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获取发散性思维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分析问具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分析,看待问题深度会更深。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态度都有所改变。在课堂上,学生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之任务,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独特个性,提升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之后,他们能够更加精准的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解析问题。在今后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沉着冷静的分析问题,使用发散性思维解答难题,使得生活和学习更加顺畅。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培养

(一)教师方面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的进行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讲解,学生一味的记下笔记。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缺少活力,学生无法展现出活力和魅力。有的课堂学习,学生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无法得到培养。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位置,将学生看成主置。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出主体作用,发扬民主精神,使得学生拥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兴趣被提高,他们参与学习,使得课堂更加活跃[1]。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问,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注重总结和提问。如果学习出现问题,学生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要将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融洽学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创新思维在轻松的课堂中较容易被培养出来。

(二)课堂方面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这个课堂创造性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有利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学习,要注重解放思想,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读身边事物,不再将教师的话语当成唯一答案。学生思想得到解放,他们身心获得自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敢想敢说。基于该基础上,学生的课堂环境充满乐趣。可以这样定义,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谈论,或者是作业互改形式,给学生创造出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使用这些形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感觉压抑,可以任意放开思维[2]。

(三)学生方面

学生想要获取相应的创造性思维,自身应该具备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是学生获取创造性最大动机之一。小学生他们都具备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般都会刨根问底。教师基于小学生这一特性,在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逐渐被培养[3]。

三、注重发散性思维培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答案。他们可以集中的看待该问题,又可以分散的看该问题。从比较中寻找最佳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简单而言,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不能否定其结果,而是应该肯定。学生一遇到学习难题不能退缩,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寻找更多解决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标新立异,只要是来自学生想法便可,学生敢于向创新方向开拓。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分析对比,在对比中寻找探索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生原有的创新潜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遇到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寻找应对方法。学生解决了问题,教师要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勇敢尝试自我方法,通过自己努力从而解决问题。该成就感是其他感觉无法替代,正是学生获取创新性思维培养最佳途径之一。教师也可以使用“合作式”或者“讨论式”的方式,动员每位学生进入讨论活动中,每个人根据活动感想发表自我意见。学生不断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知识。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新颖的课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题学习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理解,从而丰富自身情感,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获得成就,获得成功之喜悦[4]。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学生学会应变,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解答问题。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时,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性。注重综合培养,将学生发散性思维、复合思维以及求同思维进行培育,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更换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将自我定位为学生主人。不断的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才能够活跃思维,才能提升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努力推行改革,努力使用新姿态迎接社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在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符合当代教学需求,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娟.文学批评中韵语文学――萨义德与德曼语文学思想比较[J].人文杂志,2013年3期

[2]王小东.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J]. 语文建设,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