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6 10:36:26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吸入制剂;用药教育实践

吸入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气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正确的使用步骤和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吸入制剂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能让患者准确地使用这些装置,如何能让患者依从性更高,一直是临床药师群体关注的重点话题。为此,笔者对日常工作中相关用药教育的体会进行收集和总结,以供参考。

1 与临床医师事先交流,确定方案

临床治疗以临床医师为主导,在确定用药教育方案之前,应该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状况与下一步诊疗计划。只有充分了解医师的用药意图,用药教育方案才更加可靠,教育过程才能完整的实施。了解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有助于及时更改用药教育方案。而充分交流亦可避免与医师教育内容或沟通内容不一致的情况。

2 在实施方案的前与患者充分沟通

在实施用药教育方案前,应当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如下病例为例。患者,男性,8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病史,因"咳嗽咳痰加重"入院。经过前期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师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2吸,2次/d"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吸,1次/d",患者拒绝使用上述药物。临床药师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发现该患者既往曾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月,因疗效不佳且出现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而停药。反复追问使用方法,发现使用方法不当。这类患者比首次吸入治疗的患者更需要尽快建立用药信心,仅因患者拒绝而放弃吸入剂治疗,不追究原因,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临床药师通过与患者交流,能更直观的了解不同患者的需要,使用药教育能更贴切患者要求,做到个体化。

3 住院期间多次抽查,确保出院后正确使用

正确的使用步骤是所有吸入制剂达到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基本要求。有研究表明,仅教育一次的患者在用药1w后仅45%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步骤[1]。所以对使用吸入剂,特别是初次使用的患者应多次抽查患者吸入剂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效应、减少不良反应,也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信心。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直观地反映出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如果不强化记忆,人类的记忆内容逐渐下降,2d即可下降至27.8%。所以反复教育与不断抽查是迫使患者更深刻记忆的有效方式。临床药师尽量在患者拿到药的第一时间进行用药教育,最好能在用药第一次进行动作纠正,此后3d内每天对患者进行使用步骤的抽查及纠正。此外,生动形象地教育模式也是提高依从性的不二法则,最好在首次教育和纠正患者使用步骤时做出正确示范,方便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步骤。

4 坚持院外教育,及时随访

院外教育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掌握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加强哮喘症状的控制[2]。院外教育不是门诊医师的专项,临床药师参与其中具有更大意义。临床药师对患者的院外教育不仅包括纠正错误的使用步骤,还包括药物知识的进一步传播。对于出院患者,应当在使用1w、1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确认患者使用方式是否正确,解答这一阶段患者用药困惑,并可对下一步诊疗计划提出建议。经过住院期间的指导,患者已经充分理解了正确的步骤,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可放在不良反应的监控上,及时沟通处理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药物的理解。这种方式能及时发现患者使用方式不当并及时纠正,提高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心。对于门诊患者,可建立多种院外教育方式,例如药学专科门诊、药学咨询窗口、印制专业资料等等。此外,提升窗口药学服务也是有效的方法。

5 对于特殊患者,更要制定个体化用药教育

使用吸入制剂的群体有很大一部分为特殊情况的患者,如高龄、妊娠期、儿童等,对于这类患者,可制定个体化方案,在用药教育方式上叶有独特性。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应当增加教育次数,尽量要求与子女同住,并且用药教育覆盖子女或陪护人员。不识字或视力减退的老人可用清晰简单的符号或图案标注使用方法。对于老年群体,还应加强随访。

待孕或妊娠期妇女经常可见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应当尤其注意药物选择和不良反应。对于轻微间歇发作患者,可选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而轻微持续发作可选用布地奈德气雾剂[3]。但怀孕头3个月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因其有造成胎儿腭裂可能。此外,药物不良反应可通过监测孕妇血糖、B超等方式排除。对于这类患者,预防大于治疗,须多向起传递正确的医学和药学知识,避免滥用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概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通过用药教育,80.30%的儿童及家长可正确使用吸入制剂,哮喘完全控制率超过50%[4]。加强家长的用药教育效果比直接加强儿童用药教育的收益更大。针对儿童的用药教育需要更生动形象,比如采用游戏的方式或是提供奖励的形式,引导儿童自主使用吸入制剂。除了加强正确步骤的引导外,还需更加充分解释疗效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对不良反应的认知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卿, 金美玲, 叶晓芬, 等.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用药调查及药学监护[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9,7(5): 23-25.

[2] 胡群玲, 翁玉英, 何晓英. 院外强化教育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 护理杂志, 2013,30(13): 64-68.

体育教案步骤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体育教案步骤第3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52-03

Impact on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via different examples

Li R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engcheng Colleg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ase-teaching modes on students in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explore a teaching mode which suits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non-computer major, helps to raise students' ability to program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B programming.

Key words: VB program design;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现成知识传承与获得为目标,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在知识的探究、迁移、运用基础上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VB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一是案例讲解法,二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首先讲思路,再一步一步讲如何实现。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逐步渗透,给学生讲解程序结构、语法要求、对象的属性以及事件过程的代码编写思路,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完成一个比较综合的小型程序,让学生知道学习VB后可以做到什么,并提高他们学习VB的兴趣。从解答题过程的角度分析案例,使学生获得解答题的目标结构步骤。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问题表征、系统化问题和解答题步骤的知识,从而有利于案例学习的迁移。

本研究设计了演示不同实例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多种程序设计专题任务。通过实例演示的教学设计来降低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的认识上的压力,通过完成专题任务来了解学生解决程序设计问题的能力。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0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国际会计1班(共42人)采用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国际会计2班(共43人)采用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教学实验为期2周,每周4学时,共8学时。采用尚未学习的一维数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在80分及以上认为是基础好的学生,80分以下认为是基础差的学生。最后实验分组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分组情况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VB基础差\&27\&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8\&VB基础差\&25\&]]

1.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spa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的研究法,探讨不同类型的实例呈现及VB基础好坏对数组的学习效果、程序设计专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的变量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的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不同类型的实例

1.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2. 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学生VB基础的好坏

VB基础好

VB基础差\&一、程序语言学习效果

1. 语法理解能力

2. 程序逻辑理解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

二、程序设计专题解决能力

1.专题任务一

2.专题任务二

3. 专题任务三\&]]

数组单元学习实例教案的设计原则如下。

⑴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采用教材提供的实例,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目的是训练学习者思考怎样解答题,帮助学习者建立解答题的模式。实例如表3所示。

表3 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

[[问题描述:设计一程序,将3位同学的成绩存放到数组中(利用inputbox函数与for-next循环)

解题思路:

1. 需存放3位同学成绩,那么数组的类型要如何定义呢?如果要是下标为1,那要怎么编写代码呢?

2. 要输入3位同学成绩,需重复3次输入函数,我们可以使用for-next循环来实现,起始值与终值要考虑下标。

解题步骤:

1. 我们应该先定义数组。

程序代码:option Base 1 ’数组下标从1开始

Dim sa(3) as integer

2.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1位的成绩到

sa(1),sa(1)=inputbox(请输入成绩)

3.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2位的成绩到

sa(2),sa(2)=inputbox(请输入成绩)

4. 要让使用者利用inputbox函数输入成绩,输入第3位的成绩到

sa(3),sa(3)=inputbox(请输入成绩)

5. 在步骤2至步骤4中,因语法重复,可以使用循环来控制

For i=1 to 3

sa(i)=inputbox(请输入成绩)

Next i

参考解法:

option Base 1

Dim sa(3) as integer

For i=1 to 3

sa(i)=inputbox(请输入成绩)

Next i

\&]]

⑵ 只有解题步骤的实例

在表3中把解题思路删除,让学习者根据解题步骤了解程序代码的编写。

⑶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

本研究为了了解学生解答题的效果。设有一专题任务,任务目标为编写双色球简单选号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专题任务计划如表4所示。

图1 双色球选号界面

表4 专题任务计划

[[专题子任务一\&设计界面\&专题子任务二\&判断数值不能重复\&专题子任务三\&将数值从小到大排列\&]]

任务与教学目标如表5所示。

表5 任务与教学目标

[[专题任务目标\&教学目标\&电脑选号:利用电脑自动产生6个数,并显示在界面上。利用循环和随机函数产生的数必须存放在数组中\&能利用循环产生随机数并存放在数组中

应用Randomize、Rnd二函数设计随机产生1-33之间的数值

数组的输出\&判断数值不能重复\&能利用if-then来判断产生的数是否相同\&将数组中的值从小到大排列\&应用冒泡法对一维数组进行排序\&]]

⑷ 测试题分布情况

语法知识为填空题6道,5道程序调试补充题,解答题1道。

2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学习效果的分析

实验完成后对学生进行一维数组单元的测试。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6所示。

表6 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

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20.33\&2.876\&VB基础差\&27\&18.21\&3.27 \&只含解题步骤

的实例\&VB基础好\&18\&17.63\&3.552\&VB基础差\&25\&13.56\&4.021\&总和\&VB基础好\&33\&18.86\&3.245\&VB基础差\&52\&15.97\&3.631\&]]

由表6看出,在基础好坏方面,VB基础好的组的平均数高于VB基础差的;在教学策略上,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的组的平均数高于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的组。说明在教学策略上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比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好。

在学习效果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151,p=.335),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一维数组学习效果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数组学习效果经变异数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220.011\&1\&220.011\&18.453\&.000*\&VB基础好\&161.574\&1\&161.574\&13.552\&.000*\&教学策略×

VB基础好\&15.764\&1\&15.764\&1.322\&.254 \&误差\&786.914\&66\&11.923\&\&\&]][*p

从表7看出,教学策略对一维数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2.2 解答题的知识学习效果分析

解答题1道,分数为20分。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解答题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8所示。

表8 各实验组在一维数组解答题学习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解

题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8.10\&1.868\&VB基础差\&27\&6.94\&1.569\&只含解题步骤的

实例\&VB基础好\&18\&6.58\&1.676\&VB基础差\&25\&5.10\&2.234\&总和\&VB基础好\&33\&7.27\&1.763\&VB基础差\&52\&6.06\&1.889\&]]

在学习效果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085,p=.362),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解答题的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46.668\&1\&46.668\&12.970\&.001*\&VB基础好\&29.039\&1\&29.039\&8.071\&.006*\&教学策略×

VB基础好\&.453\&1\&.453\&.126\&.724 \&误差\&237.473\&66\&3.598\&\&\&]][*p

从表8可以看出,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实例的实验组的学习者解题能力好于只含解题步骤实例的实验组的学习者,基础好的实验组解题能力要好于基础差的实验组。从表9可以看出,教学策略对解题能力有显著影响。

2.3 解题效果分析

解题效果用以评价学习者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能力。本研究的专题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性子任务。

2.3.1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分析

各实验组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如表10所示。在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变异数分析前,先以Levene法进行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F(3,66)=1.220,p=.309),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经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0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

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

[[教学策略\&VB基础好差\&人数\&Mean\&Std.Deviation\&含解题思路和

步骤的实例\&VB基础好\&15\&48.12\&8.955\&VB基础差\&27\&40.81\&8.475\&只含解题步骤

的实例\&VB基础好\&18\&46.13\&7.874\&VB基础差\&25\&39.14\&10.117\&总和\&VB基础好\&33\&47.03\&8.365\&VB基础差\&52\&63.04\&14.598\&]]

表11 程序设计专题任务的解题总效果的变异数分析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策略\&55.679\&1\&55.679\&.679\&.413 \&VB基础好\&846.914\&1\&846.914\&10.331\&.002*\&教学策略×

VB基础好\&.437\&1\&.437\&.005\&.942 \&误差\&5410.524\&66\&81.978\&\&\&]][*p

从表10看出,基础好且在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上好,含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实例的实验组也好。从表11看出在教学策略方面,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示教学策略对于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基础好的实验组,结果则有显著差异,表示基础好的实验组对专题任务的解题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2.3.2 专题阶段任务的解题效果分析

在进行专题阶段任务的解题效果经变异数分析前,先以Box’s M多变量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并无显著差异。故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设。专题阶段任务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专题阶段任务解题效果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SS\&Df\&MS\&F\&Sig.\&教学

策略\&专题子任务一\&139.859\&1\&139.859\&10.832\&.002*\&专题子任务二\&18.837\&1\&18.837\&.942\&.335 \&专题子任务三\&75.768\&1\&75.768\&2.470\&.121 \&VB

基础好\&专题子任务一\&58.797\&1\&58.797\&4.554\&.037*\&专题子任务二\&116.417\&1\&116.417\&5.824\&.019*\&专题子任务三\&113.299\&1\&113.299\&3.694\&.059 \&教学策

略×VB

基础好\&专题子任务一\&27.238\&1\&27.238\&2.110\&.151 \&专题子任务二\&63.634\&1\&63.634\&3.182\&.079 \&专题子任务三\&11.688\&1\&11.688\&.381\&.539 \&误差\&专题子任务一\&852.143\&66\&12.911\&\&\&专题子任务二\&1319.393\&66\&19.991\&\&\&专题子任务三\&2024.440\&66\&30.672\&\&\&]][*p

在教学策略方面,专题子任务一有显著差异,而专题子任务二及专题子任务三没有显著差异,表示教学策略对于子任务一的解题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对于专题子任务二、三的解题效果则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专题子任务一及子任务二有显著差异。因基础好的实验组的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相关基础知识,所以解题效果要好于基础差的。

2.3.3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总结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如表13所示。

表13 程序设计解题效果

[[程序设计问题

解决效果\&教学策略

与基础\&交互

作用\&结果\&专题子任务一\&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专题子任务二\&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专题子任务三\&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程序设计专题

总效果\&教学策略

VB基础\&未显著\&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组=只含解题步骤的实例

基础好的组>基础差的组\&]]

3 结束语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①实例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对VB程序语言的理解;②含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实例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解题效果;③专题式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基础好的学习者解答题。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建议:①增加VB程序设计教材的实例;②训练学习者先考虑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以提高VB程序设计专题问题的解决效果。先了解问题,再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执行解决方案;③增加VB程序设计专题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强化对问题的思考以提高解题的效果;④教师在VB程序教学中应以解答题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 梁新,张怀强.任职教育中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J].海军院校任

职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2006.

[2] 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M].黑龙江高教出版社,

2007.

[3] 王涛.VB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及应用举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8.7(4):78~81

[4] 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

科研[J].重庆教育,2003.7:4~7

体育教案步骤第4篇

一、STEM教育的概念

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但其提出伊始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近些年来,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人才日益匮乏,这才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并由此投入大量资金发展STEM教育以培养STEM人才。2015年STEM教育法案出台,其对STEM教育设定了新的发展动向,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做出了详细规划。

二、STEM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笔者依据STEM教学具体教学目标的不同,将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划分为验证型、探究型、制造型与创造型四种不同的模式,并结合相关案例分别予以探讨。

(一)验证型应用模式

对于验证型应用模式,其教学目标是完成对定律、现象等已知结论的验证。明确问题、设计方案、评估方案、实施方案、分析数据、分享反思构成了该应用模式的基本步骤。比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的课程设计,其基本应用流程应该如下:(1)明确问题:外力的作用促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并通过亲身实验对此做出验证;(2)设计方案:利用相关工具,包括打点计时器、砝码、小车等,并分组对此做出相应的方案设计;(3)评估方案:通过老师或同学间的相互探讨,对此方案予以改进,以保证其可行性;(4)实施方案:对方案进行合理化分工,有步骤地对其做出验证;(5)分析数据:利用智能工具对数据做出处理,筛选出有效数据,并做出细致分析,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6)分享反思:对实验活动予以分享,做出互相评价,并在他人的建议下对实验步骤做出反思与改进,此外,老师对此要做出积极的点评与总结。

(二)探究型应用模式

对于探究型应用模式,其教学目标是对未知现象予以发现或做出解释。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分析数据、解释结论、分享反思构成了探究型应用模式的基本步骤。对此,笔者结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工程学院关于空气污染的STEM课程做出具体分析。其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对空气的构成、性质等知识的调查或了解,利用果拼图和饼状图对空气成分予以展示;(2)通过学习对空气质量指数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基于此创制反映空气质量指数信息的图表,对图表的应用方法做出合理化解释,并对空气污染的来源做出探究;(3)了解大气运动对污染物移动的影响;(4)制作简易模型,对厥倚вψ龀隽私馐停唬5)对地球臭氧空洞的成因及其影响做出讨论,并研究工程师所采取的弥补措施;(6)对室内污染物来源予以识别,并研究其防范或减轻措施;(7)建立、观察治理空气污染的简单模型,使学生对治理和、防止空气污染技术予以认识与体验。该STEM课程以工程学为着眼点对与我们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空气污染问题做出了探究,对学生使用该方法认识和解释问题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三)制造型应用模式

制造型应用模式以综合运用STEM知识对已有形态物品做出生产或改良为其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其基本步骤,包括情境引入、设备培训、模仿制造、知识讲解、协同改进、分享反思。对于该应用模式,笔者结合MIT动手创新课程中制作电报机的课程做出具体叙述。(1)情境引入:古今是如何进行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呢?(2)设备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学生对电报机的认识与了解;(3)模仿制造:基于相关知识的掌控,制造电报机简单模型;(4)知识讲解:老师对电报机的原理及其构成进行详细讲解;(5)协同改进:对各组所制造的发动机模型做出讨论,并分析其需要改进之处;(6)分享反思:学生对实验活动提出看法,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思考,比如保证电报机传播的有效路径等。通过制造过程,学生将知识与实践做出了融合,对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四)创造型应用模式

创造型应用模式是指通过对STEM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实现学生对创新物品的设计或创造。情境引入、创新引导、协同设计、制造验证、应用改进、分享反思构成了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对于此,笔者将结合波士顿科学博物馆EiE项目做出具体阐述。EiE项目作为STEM教学的典型,融合了工程、技术与科学学科,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情境引入:为学生讲解Emily报警器的故事,使学生对工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2)创新引导:引导学生对电的基本知识予以认识与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其对电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等予以掌握,同时要求其绘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3)协同设计:绘制报警电路系统图,并对报警电路系统做出设计,并对其设计原理做出合理化解释;(4)制造验证:通过实践检验与讨论,对报警电路系统验证,看其能否有效工作;(5)应用改进:通过讨论,发现其需要改进之处,并进行优化;(6)分享反思:对创新作品予以分享,并通过与观众的交流,反思其该如何进一步予以优化。创造型应用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头脑风暴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

三、结束语

体育教案步骤第5篇

【关键词】Maya案例教程;教材开发;框架;教材特色;实践应用;拓展训练

一、开发背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快速传递和普及的今天,广告和动画的制作采用三维效果越来越多。商家对自己开发的新产品的展示和宣传采用三维立体效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观众也对三维影片情有独钟。作为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已被众多三维爱好者、动画和广告制作人员所采用。目前大中专院校、技校、高职高专动画专业也开设了三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由于Maya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软件,而市面上关于Maya软件应用方面的教材也良莠不齐,有的理论性很强,讲软件功能多,操作实例较少;所举实例脱离生活原型,应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高职高专、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基础薄弱,认知、理解、推理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信心不足,不愿动脑,但可贵的是他们动手能力强。通过大量案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很难找到一本适合教学的好教材。加之软件更速度远远超过学校教材更换速度,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往往是疲于应付新教材大纲的编制、新教材的备课、讲解等。此外,一般学校在学习完Maya软件后会安排考证,参加三维动画师(建模方向和动画方向)考证;到目前为止,很少有针对三维动画师考证的教材。鉴于此,长期从事Maya教学和考证工作的笔者萌发了自我开发教材的设想。

为了使教材更有普遍性,通用性,笔者诚邀了兄弟学校的同仁一起参与讨论、研究、确定主题、章节、目录,交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审核、修定、定稿。于2012年成稿发行《Maya2011三维动画基础案例教程》。

二、教材开发

(一)开发思路与遵循原则

1.采用Maya软件的新版本开发新版教材,突出“高”和“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使新版教材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促进教师角色转换:由传授者转向学习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4.教材编写利于新教改的实施。

5.注重技能点、知识点的掌握与考试标准相结合,使学生既能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又能顺利通过三维动画师(高级建模师)考试。

6.案例的选择尽可能贴近实际,典型,有代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考证的要求。

7.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充分发挥多种媒介的综合作用,打造书、光盘、网络立体化教学资源。

(二)人员职责分工

前期,笔者参与了出版社组织的多家职业类院校的多次案例类教材开况调研分析会,做了大量的考察与论证,由笔者组稿,专家组进行编写前的讨论、研究、确定方案。由笔者拟定出本书的目录,并书写出一个案例模式,交由出版社审核通过。双方签定编书合同。中期,由主持人结合参与者的实际教学情况具体分工书写的章节,根据前期讨论方案组织内容。在书写中相互交流,挑选最佳案例。最后交由主持人汇稿,相互修稿,完成任务,上交出版社。由出版社安排编辑审稿,再修稿,反馈主持人,相互间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修定,最后出版发行。后期,主持人将视频部分与电子课件部分内容制模,交由参编人员照样制作,以章节汇总,收齐,上交出版社。期间也需多次修改,定稿。

(三)教材开发整体框架

本书以Maya2011软件为平台,以教材编写常规项目为基础,结合职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思路,精心挑选了36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步骤详细讲解,再通过配套的拓展训练来巩固所学内容。将学习知识点和考证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同时附有常用快捷键、工程原文件、案例配套素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ppt课件。学习者可以在做中学、学中练,在具体的操作中消化、领悟、掌握Maya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自学。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前准备、个别辅导时间,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上,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具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三、具体步骤

(一)确定教材内容构架

本书的编写体系经过精心设计,按照“案例效果案例制作流程(步骤)分析详细操作步骤拓展训练”这一思路编排,从而达到以下效果:第一,力求通过案例效果预览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通过案例画面效果及制作流程分析,使学生了解整个案例的制作流程、案例用到的知识点和制作的大致步骤;第三,通过案例实训详细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第四,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图1 教材框架图

本书的内容框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教材内容框架图

(二)案例构架

案例设计要巧妙,既兼顾教师的备课,又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每个案例都经过反复斟酌,精心挑选合适的素材,将知识点讲解更深、更透,大部分素材自己制作完成。“案例效果”的呈现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直观一个个经典的案例效果,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案例制作流程(步骤)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学有所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掌握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详细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实现目标的方法,操作技能。“拓(下转封三)(上接第93页)展训练”让学生能触类旁通,能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具体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框架图

(三)教材特色

本书吸取了同类图书的编写经验,构思独特,其主要特色如下。

1.针对性强,切合职业教育目标,侧重技能传授,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

2.适应性强,主要面向职业学校学生,三维动画师考证,也适合两年制或三年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学生,也同样适合各三维动画制好者。

3.体例新颖、实用,从人类常规的思维模式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全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大量经典的真实案例,内容具体详细,与职业市场紧密结合。

4.内容立体,以案例效果的形式呈现,将知识点贯穿到具体实例中进行教学。有案例效果,案例制作流程(步骤)分析,详细操作步骤,拓展训练等具体的多元立体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本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实训教学方法,技能知识与实训案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相配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6.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针对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考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7.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考核相结合,紧扣考证大纲要求。

8.本书教学资源全面,完全适合自学与教学。本书提供完整的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PPT课件、工程原文件、案例素材(详见网址:http://)。

四、实践应用及效果

本书初稿完成后,在本校试用1年。由学生和教师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检查、修改,对课件进行运行测试,对电子教案进行修改与调试。本教材在试用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次试用跟踪调查评价反馈收集整理调整修订完成送审。

电子课件使教师省去了大量备课时间,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讲解思路清晰,条理顺畅。案例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而真正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存在问题

理论知识点内容还需任课教师补充,对于新手教师还需辅助理论性强的相关书籍学习。对于Maya2011中新增功能的使用还没有完全涉及,一方面是考虑机房硬件的支持度,另一方面考虑到教材篇幅。

参考文献:

[1]蔡毅.Maya案例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2]徐诞蔚.MAYA特效案例训练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伍福军,男,广西桂林人,现供职于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

(上接第95页)展训练”让学生能触类旁通,能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具体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框架图

(三)教材特色

本书吸取了同类图书的编写经验,构思独特,其主要特色如下。

1.针对性强,切合职业教育目标,侧重技能传授,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容。

2.适应性强,主要面向职业学校学生,三维动画师考证,也适合两年制或三年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学生,也同样适合各三维动画制好者。

3.体例新颖、实用,从人类常规的思维模式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全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大量经典的真实案例,内容具体详细,与职业市场紧密结合。

4.内容立体,以案例效果的形式呈现,将知识点贯穿到具体实例中进行教学。有案例效果,案例制作流程(步骤)分析,详细操作步骤,拓展训练等具体的多元立体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本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实训教学方法,技能知识与实训案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相配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6.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针对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考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7.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考核相结合,紧扣考证大纲要求。

8.本书教学资源全面,完全适合自学与教学。本书提供完整的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PPT课件、工程原文件、案例素材(详见网址:http://)。

四、实践应用及效果

本书初稿完成后,在本校试用1年。由学生和教师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检查、修改,对课件进行运行测试,对电子教案进行修改与调试。本教材在试用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次试用跟踪调查评价反馈收集整理调整修订完成送审。

电子课件使教师省去了大量备课时间,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讲解思路清晰,条理顺畅。案例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而真正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存在问题

理论知识点内容还需任课教师补充,对于新手教师还需辅助理论性强的相关书籍学习。对于Maya2011中新增功能的使用还没有完全涉及,一方面是考虑机房硬件的支持度,另一方面考虑到教材篇幅。

参考文献:

[1]蔡毅.Maya案例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体育教案步骤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增强博爱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为重点,紧贴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加快实现诏安的提速晋位、突围崛起,建设又富又美的幸福诏安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原则和方法步骤

(一)目标任务。教育治理活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重点抓好同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社会关心关注度高的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三大领域的教育治理,重点解决个别干部群众存在的党风问题、作风问题、岗位职责问题和道德问题,强化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诚信责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在建设、正面引导。二是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要系统梳理工作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准道德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多措并举、集中整治。三是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属于思想认识不高、品德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严的问题,主要应当依靠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的方法,帮助人们自我提高;属于责任缺失、管理不严、行风不正的问题,主要通过严明纪律、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予以整改纠正;属于道德沦丧、违法犯罪的问题,必须依法严肃惩处、严厉打击。四是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

(三)、方法步骤。

教育治理活动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动员部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作好动员,讲清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开展教育治理,道德教育是中心环节。要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贯穿全过程,注重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增强教育效果。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向群众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使干部群众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践行者。

(2)组织自查自纠。要认真组织自查自纠,主要查找本单位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具体表现,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治理措施,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3)开展道德评议。建立由干部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的人组成道德评议会,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听取本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上的反映,进行分析评议,形成阶段性道德评估意见。

(4)整治突出问题。针对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严管重罚,并将整治成效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看到明显进展,推动行风、政风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要把教育治理活动与行风政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形成长效机制。

教育活动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逐步展开

1、6月初,按照县文明委要求,制定《诏安县经贸局关于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2、6月中旬至9月份,集中开展教育治理活动。6月下旬迎接县督查工作,6月底迎接市督查工作,7月份认真做好迎接省文明委的督查。

3、9月份,总结阶段性教育治理工作成果,扎实推进教育治理工作的不断开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

体育教案步骤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环节六步骤;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推进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三环节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真正实行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一、具体操作要求

第一环节:导课

1.导课

要求:①导入新课要自然,一般有教师完成。②要为本节课设计好导课引语(用故事、图片、复习等),既切合课题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尽量预设悬念。

时间:1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

要求:①通过集体备课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用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要读目标。②最后要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时间:1分钟

第二环节:展示

3.学生预习、讨论

要求:①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出本节课预习问题,多媒体出示或在《学案》中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学案》发至每位学生。②预习后小组讨论,根据预习的问题学生交流,差生可向优等生询问,优等生帮差等生解决问题。

(此步骤也可安排在课前进行,体现自主、合作学习。)

时间:7分钟(如果课前已经预习,时间可压缩,也可直接进入展示。)

4.学生展示要求

①通过讨论,分组展示,学生可站立口述,也可在本组小黑板上展示。②学生展示要分层,问题要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展示机会,并能获得成功感。③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实行积分鼓励,并适时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意识。④营造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有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措施,并引入竞争机制。⑤培养学生由“学会”到“会讲”到“能提出问题或会出题”是理解的升级,是能力的提升。

时间:26分钟

第三环节:反馈

5.反馈达标

要求:①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后练习或作业,分层要求,教师提示、点拨,可用“兵教兵”的办法。②该环节是教师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题一般不要在《学案》中出现,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小组代表到小黑板上做,学生反馈情况可在展台上展示。反馈题可设A、B两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体现“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

时间:8分钟

6.学生小结

要求:①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学习目标,感悟收获。②让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感悟收获――学生谈收获(小结),回归学习目标(多媒体),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当堂任务当堂清”。

时间:2分钟

二、“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的优点

1.“三环节六步骤”实质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2.利用好班干部和组长,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每组中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去影响带动小组中的其他成员。

3.树立无错的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回答,就是好样的;只要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们也要为他们大胆发言的勇气而喝彩。

三、使用“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做到“低、多、重、勤”四个字:

1.“低”,就是低起点

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介绍新的教学理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将怎样学。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再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2.“多”,即是多活动,就是突出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

活动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范围可以是小组之间,也可以是全班参与。

3.“重”,即重创新

做法是:①在“预习课上抛出探索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②在“展示课”上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变换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达到横向求新,纵向求深,逆向求异。③让学生交流课下或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尝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让学生课下继续讨论或老师适当引导,点拨。

4.“勤”,即勤反思

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

体育教案步骤第8篇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 “基础”课 “磁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to "Basic" Teaching "Magnetism"

ZOU Jie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Abstract "90s"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their thinking change to some extent promoted the reform of "basic" teaching methods.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in the background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and ide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facing college students today have a certain meeting point, seven steps in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s clarification "writing" strategy and "discussion" strategy will bring our courses to "magnetic" effect.

Key words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basic" course; "magnetism"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的大学新生主要是90后,90后的大学生相对于80后生活更为优越,在思想更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争论,经过亲身实践来考察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①他们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也知道市场经济的特点,所以价值观更为务实,他们有广阔的信息平台,对世界、国家的了解已经冲破了对教科书的认识,他们希望也尝试打破常规、张扬个性,创新思维。面对着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作为引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出了更为实际的问题。

2 寻找“价值澄清理论”在发挥“基础”课教学“磁性”作用的契合点

2.1 “基础”课面临的“磁性”不足的困境

“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的确存在“磁性”不足的劣势,一方面课程内容方向性强,理论依据充足,另一方面,信息的多样化,对方向和理论的冲击是多面体的。05方案以来,我们的课程编写人员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整合、修改、删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增添了许多能够代表道德风范或是时代要求的内容,这是都是国家对培养有“思想、道德、修养”青年的关注。在教学方法上最有效的就是教师做直接或间接的价值的判断,至于学生会不会做出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能够支持教授的观点多长时间这就不好说了,而且学生也不能予以证明。

但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即时性”的思想道德观是适应不了万变的世界的,“没有转换成价值观的知识只不过是记忆中短暂的令人不满的生活方式而已,几乎能一样被极具破坏性的和富于建设性利用(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富有知识的德国人,以及现在见诸报端的富于教养的人的社会责任感之淡漠)”。②

当前,学生正“遭受缺乏某些清晰的价值之苦,不知道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不知道何去何从及其原因……他们不清楚生活方向,缺乏决定怎样处理时间、精力及其生命的标准”③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基础”课的“磁性”影响:一种从价值选择、判断、决策以至于实施到行动中培养出来的惯性力量。整个过程就像是给思想打 “防疫针”,建 “防火墙”,无论遇上排山倒海似的负面案例或是一些严重因素(例如利、义、权、欲)的干扰,都不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正确看法,这就是惯性的力量。

2.2 寻找“价值澄清理论”在发挥“基础”课教学“磁性”效果的契合点

“价值澄清理论”的价值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澄清,这对90后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更高的匹配性,因为90后的大学生喜欢自由的选择,反感空洞的说教,他们更喜欢别人关注他们自身的价值,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正确的价值观比他人对学生本身思想的纠正或是批判效果要好得多。“价值澄清理论”有以下7个步骤“(1)自由的选择,(2)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的选择;(4)珍视与珍爱;(5)确认,(6)根据选择行动;(7)重复”。④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理论来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这种负责暂时性的是对“错误”的“承担”进而“补偿”,亦或是对“正确”的“肯定”进而“发扬”,其目的还是在于“强调人们必须学会独立彻底的全面思考价值问题”。 ⑤

3 “价值澄清理论”在发挥“基础”课教学“磁性”作用的策略分析

“价值澄清理论”的教学策略中的“方法论”是比较具体的,“书写策略”和“讨论策略”相对而言比较适用大学课堂,一方面,“书写策略”可以细致地了解学生个人价值形成趋势;另一方面,“讨论策略”能够通过“头脑风暴”厘清一些困惑、纠结和矛盾的思想。

3.1 关于“书写策略”

“价值单”比较适用于一个单元的课程结束留给学生的周末作业,学生可以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审慎地作出决定,从而形成明确的、持久的和可行的价值观。以下我们可以尝试从用舒婷的散文诗《致橡树》导入,再利用“价值澄清理论”的七个步骤进行澄清:

问题:(1)作者对于爱情的理解在哪些方面不同于你的理解?(步骤1、自由的选择)(2)如果让你写一首爱情诗,你会怎么去比喻自己?说一说比喻词的含义(步骤2、从多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3)如果你按照你写的爱情诗去对待对方,你认为会有怎样的结果?(步骤3、审慎的选择)(4)这种爱情的结果对你会带来怎样的感受,或者说将来给你带来什么益处?(步骤4、珍视与珍爱)(5)你愿意写下你对爱情态度的看法吗?(步骤5、确认)(6)你对爱情的态度是否会影响你目前的生活?你希望对方知道你的感受吗?如果对方没有意向,你会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一结果(步骤6、依据选择行动)(7)你认为爱情是否值得人们为之花费金钱和时间?你会坚持多久?(步骤7、重复)

这种价值单的设置有利于在私密和安全的场合下学生自由敞开心扉思考自己的爱情观,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进入了爱情的憧憬期,有的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爱情的蜜月期,无论是哪个阶段,仔细想想自己写的诗,仔细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爱情,没有爱情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吗?它的存在到底改善了我们什么?这些问题,随着学生安静的思考和教师给予完全放松的撰写空间,学生想的可能就不仅仅是爱情问题,还可能延伸到人际交往、奋斗、工作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可能就是一生的答案。

3.2 关于“讨论”策略

可以采用电影片段、无标题图片(ppt),诗歌、歌曲及其背景介绍引入,进行讨论策略,比如在 “基础”课的第七章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中导入国外经典微电影《黑洞》,这些带有抽象性质和联想成分的视频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而讨论理解有益于学生对事物价值的分析和认同,微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又能够寓教于乐,过目不忘;在“基础”课的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也可以通过布置研读计划,比如阅读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去讨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如何认知“自然选择”与“道德”的关系。在“基础”课的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做以下引文导入课堂并使用“讨论”策略进行澄清:

“人体由氧、氮、磷、氢、碳、和钙等组成。还有47.31升的水,足已做成1小枚小铁钉的铁、满满1盐瓶的盐以及足以制成1小块方糖的糖。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并努力把它出售,整样东西大约值7元人民币”。

问题:(1)看了这个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步骤1、自由的选择)?(2)如果让你去选择,你会觉得人的价值可以如何体现?这种价值的体现有依据吗?(步骤2、从多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3)如果人的价值有如你所说的那些体现方式,人类会有怎样的生活?(步骤3、审慎的选择)(4)你认为你的选择会给你带来什么益处,为何对你很重要?(步骤4、珍视与珍爱)?(5)你愿意公开你的选择吗?(步骤5、确认)(6)你是否根据你的选择制定相关的计划做更多的事情,这种选择是否有影响你的生活(步骤6、依据选择行动)(7)你认为你会坚持多久?(步骤7、重复)

从此材料所展现的人的物质价值是很低,人的价值在哪里?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可能会认识到人的精神价值才是价值的最大体现,讨论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这样的效果:成熟的学生想法引导了不成熟的学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学生一下子从别人的回答或讨论中唤醒。若是重复使用这样的步骤去分析问题:学生将来就可以模仿在其他领域,包括重大的问题决策,人生、事业计划,挫折、顺境等等,可以说,选择与坚持,就是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4 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性认识以及“迁移”启示

以拉斯拉为首的“价值澄清理论”之所以被我们国家德育界多数人批判为“无导向教育”是因为拉斯拉的理论一方面不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他也没有提出“价值澄清理论”“迁移”的“适应症”;虽然其理论在很多方面强调教师价值中立,但实际上是强调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不应该有“灌输”价值的倾向;离开学生,无论是从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主题,还是设置的7步骤的澄清过程等等都是一个有导向的过程,尤其是7步骤的“价值澄清”,最终的意图是循序渐进地将学生拉回到接近主流价值观层面来,“事实上,我们主张应把价值标准教授给学生,并教育他们如何使价值单富于成效” ⑥可以说这是一种隐性德育手段而不是完全“无导向”,深刻的“磁性”问题设置能够唤醒人更为理性的认知和持久的行动力。没有一种德育教学法是完美的,他自己也非常客观地提出 “价值教育――并非万应灵药”,他的理论主要是一种通过“对话、书写、讨论”等19种策略进行“价值澄清”教学方法,不属于一种价值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只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可。

注释

① 隋丽丽,张艳君“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10(5).

② (美)路易斯・拉斯拉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2.

③ (美)路易斯・拉斯拉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④ (美)路易斯・拉斯拉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