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产业问题

体育产业问题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3 16:08:08

体育产业问题

体育产业问题第1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资源;经营管理;中国

我国的体育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急剧增长,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从国际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区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产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的投资热点。二是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别,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较难进入市场。

2.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熟悉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来运作。然而,目前我国只是个别院校设立了体育经济的相关专业,不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量;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中,一些人的管理知识老化,急需更新或补充体育经济管理的新知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且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这些人中有的只熟悉运动过程,而对经营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想象一批没有高学历、没有经营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能经营出高效率、高产出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3.体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我国现阶段体育资产存量份额所占比例很高。但普遍的问题是已经形成的体育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闲置、低效利用进而引起流失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国有体育场馆使用中比较突出,如教育系统和企事业系统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力度不够,利用率低。此外,体育市场法律不健全,政策滞后,体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体育产业品牌意识缺乏,没有有效的营销手段,体育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扩大体育消费需求

各级政府要重视全社会的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力度,把增强全社会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倡导体育消费的观念,培育和壮大体育消费群体,大力支持社区体育服务业的建设扩大体育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扶持体育民间组织,确定他们的法律地位,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引导规范运作,发挥他们在吸纳社会资金、提高全民运动水平的作用。

2.调整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为解决地域不平衡的问题,可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启动和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和培育骨干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国家财政增投资金、体育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既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阵地。同时乘西部开发之风,发展西部体育产业,提高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加大比赛和表演的观赏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将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平衡。

3.培养现代体育产业经营队伍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大量合格的体育经营人才和一批具有良好信誉的体育中介机构,这些人才除具有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外,还需要熟悉体育行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熟悉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环境和国际惯例。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应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体育产业中,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强化指导,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通过培训、引进和聘用逐步建立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培养现代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依托现有教育体系,特别是体育院校应重视体育经营管理课 程的设置和有关的专业教育,集中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侧重从体育经营运行规律、现代管理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最终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起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热爱体育的各种人才招聘到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鲍明晓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6,(4).

[2]汪元榜 中国体育资源与体育产业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6(3).

体育产业问题第2篇

第一,我国体育行业正处于一个产业化的转型期。这个转化过程,从积极意义来看,是体育由一个公益性、事业型行业向有资本回报的营利性、产业型转变,是一个新的庞大行业向国际运作惯例转轨,促进我国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从消极意义来看,我国体育发展几十年来靠国家财政投资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发展体育产业的需要自主经营促进消费的观念,二者必定会产生诸多冲突,必然会影响阻碍产业化的进程。

第二,目前体育事业的资本配置呈现二元化特征,这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行模式。资金的一部分靠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靠企业投资,靠市场来募集资本。

体育产业主要靠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引领开发,前苏联和我国以前的体育事业一样,没有市场募,纯属事业型行业,主要是国家财政投放。我国目前国家财政仍拿出一部分资金投人体育事业,另外通过市场,由企业投资再获得一部分。这一特征导致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规律。

从国际上看,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经济成长阶段密切相连,多元化的高额消费阶段、提高生活质量阶段,当一个国家经济进人多元化的高额消费阶段时,体育产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到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时,体育产业会进入多边、多元素的发展,会关系到每一个受众体的利益。美国已达到高度增长期。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目前正处在向高额消费进军阶段,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社会,现阶段尚可支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在相当程度上是经营城市文化的,在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中,根据经济发展,扩大稳定消费群体。

市场经济时期的体育产业,背景不同,中国在步入小康社会下发展的体育产业,要在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的增长。原来的体育产业可称为部门产业,经费不足,专业队体制,提出社会化和产业化是为了解决竞技体育中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过去的体育产业是单一的作坊式,而现今的体育产业已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并努力把本土品牌国际化,它的运作模式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需要关注及解决的几个问题

1、观念和认识问题

由于大多数资本拥有者目前仍把我国的体育看作是一个事业型行业,而不是市场高成长性的产业,因此限制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即使是政府官员,对体育产业化的意义领会也是非常有限的。国家体育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谈关于职业俱乐部的收人问题,他算了一笔帐,我国甲A俱乐部球员的收人大约是他收入的上百倍。美国最著名的职业运动员的收人是美国总统的上万倍。乔丹一年的收人大约在2亿美元以上,美国总统原来是20万,现在可能要增加到40万,但差距仍在万倍左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身上体现出的资源价值,主要是由稀缺度决定的,认为体育产业是部门产业,显然是狭隘的。体育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有推动和发展市场的职能,发展体育产业可促进拉动经济的发展。政府已出资出面在成都建设了第二个体育产业基地,预计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

2、资金来源问题

优化体育产业的投资环境,体育改革要到位。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得渠道是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当发展水平较低时,主要依赖风险投资,当水平较高时,获得资本支持主体主要由证券市场来提供。欧洲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资本支持主要依赖发展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还属于风险投资,但未来几年后有望进人证券市场。

3、奥运经济问题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使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奥运有教育、社会及经济的效益,但不可把它完全按照商业模式来运作,财政不能落人陷阱。我们一定要做好基本工作。如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培养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引进优秀的赞助商等等。国家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体博会、文博会,起到了传扬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

体育产业问题第3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 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 供给优化对策

一、引言

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供需矛盾。因此,我省体育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何谓供给侧改革?这是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一条中央经济治理思路,包含三个层面:转型产业层面供给、创新要素层面供给、改革制度层面供给。对体育产业而言,就是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政府放权、社会介入等手段,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创造需求。反过来,利用需求倒逼供给,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二、我省体育产业供给主要问题分析

(一)需求侧旺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不再是一种“小众消费”,已经深入到社会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消费。从国家层面讲,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从社会大众的层面讲,体育突破了体育的范畴,社会大众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花钱买健康”这一消费观念。

(二)供给侧乏力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中心的体育资源供给模式。除了政府干预,很难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由于政府的职责定位限制,对体育的供给十分有限。此外,受各种因素影响,政府侧重于向竞技体育投放体育资源,对相关的公共体育需求重视不够。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乏力,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供需错位

我省体育资源供给“一冷一热”问题比较突出。在当前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中,政府投入修建的简易的体育场地设施被大量闲置。相反,一些相对高端的体育场馆却是一席难求。这反映了我省体育资源供给出现了错位现象。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我省的体育资源配置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配置的模式。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省体育产业供给优化对策

(一)政府放权,构建体育资源多元化供给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管办合一”的体育管理体制,几乎所有的体育资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种体制的实质是“政府垄断”。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体育管理体制有着独特的优越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体育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面向市场、社会放权”。相关部门要根据这一要求,对体育资源供给放权,鼓励新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供给,实现体育供给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效率。

(二)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近几年,“互联网+”持续升温。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促使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接轨,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有人认为传统体育产业模式弊端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成熟、不够深入。要想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应用于体育行业,必须对体育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首先,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对体育产业的供给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与公众沟通的渠道,了解公众对体育资源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提供精准坐标。

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最后,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体育管理部门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估,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金牌数量衡量政绩主要标准的做法,将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评估标准体系,促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更好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三)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公众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官本位”思想在我国政府管理中根深蒂固,体育产业也不例外。我国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采用单向的决策机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公众提供体育资源,没有考虑到公众的体育诉求,结果导致体育资源供给无效,出现“一冷一热”的尴尬局面。对此,体育管理部门应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民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根据公众的体育诉求进行资源供给,解决“供需错位”的难题,提高供给效率。

四、Y语

供给侧改革为优化我省体育产业供给指明了方向。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促进我省体育产业健康、全面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政策下的时代要求,还是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改革与创新传统体育产业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对接,促使我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更全面、更彻底。

【参考文献】

[1]郑晓燕.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保障机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2) :67-70.

[2]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体育产业问题第4篇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体育产业 融资 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金融创新将体育产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衔接,把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的切入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发展(胡永红,2008)。在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背景下,体育资产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受到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融资不仅能够缓解和解决当前体育产业化的融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融资方式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化的持续发展。体育资产证券化融资,首先就是将一些资产诸如:座位的永久性许可、停车位、广告权、门票收入、体彩收入等融合到商业行为中,使之产生经济学效能。其次就是利用社会资本对体育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推动体育产业的延伸。再次就是对目前现有的体育场馆进行股份制改造,试行“债转股”。国有体育场馆负债率高、财务成本过大,实施债转股,相当于为国有体育场馆注入一笔资金,降低了财务费用,可以有较多的资金和积累对场馆进行管理和维护等,从而有利于国有体育场馆摆脱困境(周宝龙,2010)。目前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投资建设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这种投资方式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建立多种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是当前中国体育场馆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体育场馆建设是一项资本高度集中的投资,建设成本因结构设置、规模、地点、建设质量以及所需配套基础设施而有很大差别。在国外的体育场馆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通常是私人资本和公共资本的组合,在场馆建设资金筹集过程中,采取多种融资途径,如银行贷款、资产债券化、股票等。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目前已成为全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并迅速成为全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的中国体育产业来说,在体育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法律冲突和法律缺失问题值得关注,为了体育资产证券化健康、快速的成长,应当尽快确立法律上可操作的可证券化资产的法定标准,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的证券化资产的转移模式,以及税收、监管等法律问题。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类型及特点

资产证券化融资简称ABS融资模式,而体育场馆ABS融资是指以体育场馆设施的未来收益为基础,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和买卖的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此方式中,通常由发起人将目标资产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SPV将资产重组成资产池并运作发起,并且通过证券承销商销售资产支持证券,取得发行收入后,再按照合同规定,把发行收入扣除佣金支付给体育场馆项目所有者,最后用资产池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证券的本息。

按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资产证券化主要可分为三类:通常将以抵押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等)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称为抵押支撑证券;以资产的未来收益或其他担保形式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称为资产支持证券(例如以体育场馆门票收入、电视转播、广告、冠名、高速公路收费、租金收入等)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就属于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撑商业票据,是指发行的票据或者公司债券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主要是政府为了提高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融资能力而设计的(陈海,2009)。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资产池,通过把不同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而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有价证券的行为。

资产证券化融资具有以下的特点:证券化通常是将多个原始权益人所需融资的资产集中成一个资产池,将资产重组后进行证券化,由于资产的多样性而使得融资风险小、成本低;由于真实出售,所以它是一种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融资方式,由于在不改变资本的情况下降低了资产的库存,原始权益人资产负债率得到改善;由于设立单独的专业受托机构作为特别目的信托,而信托制度的特点就会使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不再属于委托人而属于受托人,同时又与受托人的其他财产相隔离,这一机制就满足了资产证券化所要求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而高等级担保公司的介入使投资者的风险大为降低;资产证券化应用范围广,融资成本低、效率高,容易实现双赢的局面,对参与各方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一般特点与优势,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体育场馆的运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展ABS融资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同时这一融资方式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在体育场产业融资中的模式选择及建议

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未来的收益产生的现金流为发行基础,将这些现金流打包,进行信用评级、增级后,由承销机构销售给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投资者即可获得指定的未来的现金流收入。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兴的融资形式,其发行不受发行主体本身的信用水平和资产规模的限制。

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宜采用资产支持证券(ABS)模式。ABS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模式,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量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通过结构重组,转化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ABS是一种资产支持证券,具有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融通资金的重要功能。ABS的基本方式是将拟实行证券化交易的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完全剥离,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SPV),特设信托机构对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资产池,再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后,以其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通过承销商出售给相应的证券投资者,投资者购买的是证券化的资产,对被证券化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享有在规定的期限收取债券的本金和利息,最后SPV将证券销售所得按合同要求转付发起人(梁钧,2000)。

特殊目的载体(SPV)的设立建议。由于(spv)有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SPC)和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SPT)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已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成功经验。所以在体育场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别目的载体适宜采用特殊目的信托(SPT)。由于SPV的特点就会使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不再属于委托人而属于受托人,同时又与受托人的其他财产相隔离,这一机制就满足了资产证券化所要求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原始权益人破产清算时,被证券化的资产不在其破产财产范围之内,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按证券化交易契约规定支付给投资者。同时,这种信托方式一般采用发起人设立特殊目的信托,所以可以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体育场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成本。

评级和增级建议。为了获得更高的资信级别,保证投资者对本息的按时归还有充分的信心,几乎所有公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都采用某种形式的信用提高。信用增级分为外部增级和内部增级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后者是指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实现自我担保。外部信用增级是指第三方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金融担保,从而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通过信用增级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是吸引外资、改善发行条件,顺利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环节,绝大多数的证券化交易都利用了外部和内部增级相结合的方式(母小君,2010)。

资产证券化在体育场产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就是发起人将特定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载体,即在法律的视野下,发起人将合格的资产转让给 SPV,实现该资产与发起人的隔离。在发起人破产时,该资产非破产财产,不受发起人破产的影响。资产证券化通过破产风险隔离制度切断破产企业与证券化资产的联系,使得当企业破产时已经转移给SPV的资产免于列入破产财产,从而规避了破产法律对担保物权行使的障碍(王昆江,2010)。

中国证监会关注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是否已经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历史记录,对于证券化的资产要求应当有独立、真实、稳定的现金流量历史记录并经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述要求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但是体育产业中的很多要建和在建的体育场馆,其资产不可能存在稳定的现金流,而不能完全是未来债权,这就需要中国证监会考虑体育场馆建设具有公共属性的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意义,应对该规则进行相应的突破(张露,2007)。

在信用提高方面,担保作为信用提高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各国被广泛采用,以美国为例,美国三大抵押贷款证券公司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和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HLMC)在成立之初都具有政府背景或暗示,这些准政府机构为住宅消费提供抵押担保并购买住宅贷款抵押权。而从国外的经验看,各国在证卷化初期或多或少引入了政府担保。当然,为了防止滥用政府信用,还应对政府担保的范围、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信用规模。我国《担保法》所作的国家机关不能充任担保人的禁止性规定,使政府为体育场馆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支持存在实质性的障碍,因此,《担保法》的欠缺以及权威担保机构的缺位必定会制约资产证券化的开展(马金良,2004)。

权威社会中介机构存在缺位。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以及资产评估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和参与,但在我国却存在权威社会中介机构的缺位现象,致使相关工作很难开展。资产支持证券的顺利发行,关键在于信用提高技术能被投资者所认可。由于资信评级行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资信评级机构数目少,信誉及其独立性差,缺乏一套完整而严密的法律规范框架,难以制定和实行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体系,无论是评级机构的体系和组织形式,还是运作都存在很大的不规范性,并最终导致评级结果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孙奉军,2009),资信评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体育场馆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对我国体育产业证券化融资的研究[J].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2008

2.周宝龙.体育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

3.陈海.高校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梁钧.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5.母小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昆江.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0

7.张露.上海世博会资产证券化融资可行性探索[J].特区经济,2007

体育产业问题第5篇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产业 方向 对策

一、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充分,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本体产业的支柱性优势,如在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上,产业规模有限,市场运作也不太规范,体育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发展更是滞后,发展缺少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迅猛,中西部相对落后。

体育产业未建立可行的行业管理标准,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交叉管理、权责不明。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迫在眉睫。

2.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体育产业法规不够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是,如何扩大体育消费群体,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对体育产业投资者给予什么样的优惠政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部分省市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仍需要高层次的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划分、法律责任的界定等。

3.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匮乏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专业单一等极大地制约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既需要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体育人才,又需要熟悉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暴露出了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和专业单一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这些人中多数只熟悉运动过程,而对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经验知之甚少,很难经营出规模大、效益好的体育产业组织实体。

二、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建设

目前,体育产业市场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市场。首先,要建立健全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三大主体市场.它是体育产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离开它,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其次,要建立健全体育技术市场,体育器材市场、体育信息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体育产权市场,它们是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基础。再次,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娱乐业,体育广告业和体育传媒业等产业的开发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市场形成的良性产业群将有利于把我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最大化地挖掘体育资源的巨大潜力。

2.调整体育产业政策,完善体育产业法规

首先,政府要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其次,我国想要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包括:(1)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促进体制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管理制度和法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只有建立健全法制,才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营造平等、有序的市场环境;(2)制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协调各体育产业之间的发展,引入产业内部的适度竞争;(3)建立全国性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实施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4)给予体育产业投资者税收政策上的照顾,调整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如鼓励支持效益好的体育经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体育产业更快的发展,等;(5)多方面拓展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改变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等方式。如进一步发展完善体育业,使其成为体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建立和发展各种体育金融机构。在完善中国体育基金会基础上,可考虑建立各种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基金,体育银行等金融机构。

3.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因此必须彻底改革由行政干部管理的模式,应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体育部门和大专院校进行联合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体育经管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和指导,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他们去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学习和交流,促进与发达国家体育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体育产业组织竞争力,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4.培育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

近些年,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体育相关的消费在居民的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健身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体育相关消费欲望会逐步增强,体育产业市场会大有前景。我们不断要鼓励体育方面的消费,而且还要引导消费,研究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使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不断成熟。

当前,我国应抓住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机会,扩大体育影响,促进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结 语

我国体育产业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体育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体育产业走向商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按市场规律操作,不断学结经验,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斌:美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现状[N].市场报,2002~03~02(6)

体育产业问题第6篇

关键词:城市;体育产业;问题;对策;

产业化发展之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这一背景之下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所需努力的方向。体育产业作为促进当代城市人群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正在被城市中的各群体所高度关注。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以作抛砖引玉。

一、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额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但是,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依然偏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二)城市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我国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但呈现出以体育服务业为中心,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合力支撑的体育产业结构特点,而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中介活动等比例极低,因而影响到了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

(三)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平衡

因为我国当前所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而中国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东部地区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数量、经济效益等均存在显著差别,总的来说是东部优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的城市体育产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

二、发展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对策

(一)注重立法机制建设

因为城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十分活跃的市场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体育产品侵权及体育服务欺榨等负面现象,均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体育产业在区域建设之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体育无形资产就需要加以依法规范、开发与保护。目前,我国在城市体育赛事的承办权、冠名权、广告经营权及特许经营权、明星形象权等各类无形资产经营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与尝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我国在城市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中具有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就全国总体形势来说,体育无形资产运作的动作不够规范,无形资产开发尚处在初加工阶段上。所以,必须加快健全完善体育无形资产方面的法律与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 (二)积极培育体育中介组织

为了培育体育中介组织,应当着力抓好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大批不仅懂经济,而且又精通体育,能够活跃在体育产业之中的专业体育经纪人。要充分研究体育市场的需求与广大群众的体育消费心理,切实整合目前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种类繁多的活动,从而将有休闲的市民吸引到各类健身、娱乐等体育活动之中。积极鼓励各所城市建设体育健身场所,大力鼓励各家单位、各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能够免费对外开放,并给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广场增加体育健身功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充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要坚持不断拓展各项体育项目,满足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需要。要分别面向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需要,分别开设各种适合和不同需要的体育培训班,从而提升广大群众的健身技能。要高度重视提升城市中各项体育竞赛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积极鼓励有远见的企业来承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或者运用冠名、特许及专营等形式来赞助体育赛事,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地树立与宣传自身形象的新途径,进而带动传媒业、广告业及商业赞助等多个行业的新发展。

(三)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帮扶力度

鉴于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且发展不够平衡,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现了行业垄断以及项目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大量优质体育资源主要集中以政府主管部门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手中,因而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例如,要举办好一个体育赛事,就需要协调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直接造成了举办赛事的成本居高不高。可见,要想更好地发展城市体育产业,应当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帮助体育产业打破行业垄断以及项目垄断,鼓励更加多的民间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四)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消费是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广大市民的意识、行为和消费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之发展。所以,一定要深刻把握当前的市场脉络,大力挖掘发展潜力,运用合适的价格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之需求,从而开发出具有更多特色、更多项目和更多形式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三、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始终是保持城市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从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城市体育产业刚刚进入到市场化早期阶段。面对着不断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体育产业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立法保障、培育中介组织、加大帮扶力度、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等途径,不断提升城市体育产业的实力,让城市体育产业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苏 华. 奥运后江西省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14).

体育产业问题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休闲体育产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一、休闲体育产业概述

(一)休闲体育产业的涵义。与专业体育运动不同,休闲体育主要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身体锻炼活动,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预防疾病、丰富生活情趣、加强人际关系等等。

休闲体育产业是建立在休闲体育基础上的,以满足人们的休闲体育活动而提供的体育服务性的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如今,休闲体育消费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积极意义。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休闲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讲,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身娱乐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的要求愈加强烈,而休闲体育产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讲,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利于促使社会向节约型、低碳型、生态型方向发展,减少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农业和工业的状况。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北京奥运会以后,参加轮滑运动的青少年人数大幅提升,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轮滑鞋以及其他器材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经济学上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分析方法,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准确、直观、系统的分析出某一事物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Weakness)。利用SWOT分析法能够较为全面的认识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问题。

(一)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分析。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巨大的消费需求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再加上体育运动能够帮助人们暂时逃离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融入到跑步、攀岩、篮球等休闲体育运动中放松自己的身心。在我国,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消费群体,而这个消费群体的背后需要各类休闲体育产业的支撑,这是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最大优势。

当然,发展休闲体育经济还需要休闲体育场所及器材等相关服务设施的完善,而我国众多的体育类服务企业的存在也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劣势分析。尽管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比如,人们对休闲体育项目的一时热衷,如若不能长期坚持下去,也难以真正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进步。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冬奥风”,一时间参加滑雪、雪车、冰壶、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的人数突增,然而冬奥会结束后没多久,参与人数明显减少。其实,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人缺乏明确的休闲体育活动,盲目跟风只能维持一时。

此外,消费群体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消费水平较低也是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一大问题。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一些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认为休闲体育运动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如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是不合理的。因此,这部分人常常会选择一些免费的公园、广场等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而即便是进入到专业的休闲体育运动场所,也往往花费不多。

(三)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机会分析。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居民空闲时间较充裕,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增长态势,这无疑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空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意味着城镇居民可以有更多的金钱花费在休闲体育活动上,而时间充裕则为其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基础。二是我国举办的赛事活动日益增多。近年来,我国承接的各类体育赛事明显增多,这有利于激发起国内民众的体育热情,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四)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威胁分析。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方式往往是重视竞技体育,而忽视休闲体育的发展问题。其实,竞技体育只是运动员的参与,而休闲体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因此,我们的体育管理方式也应积极做出调整,走出政府包办的桎梏,融入到市场竞争中来。

三、新时期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对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休闲体育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因此,新时期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一)从政府层面分析。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政府应从以下方面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休闲体育俱乐部涉及项目及俱乐部的数量,反映了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程度,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上马一些适合当地民众健身的健身设施,可适当收取费用;二是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当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健全,这实则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置于无保护状态之下;三是积极加强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解决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匮乏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休闲体育产业企业与各大体育院校的结合,可以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建立体育产业的新的科研机构,以加快体育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从相关企业层面分析。休闲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休闲体育相关企业的努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各相关企业应根据当地及全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体育企业的发展策略,细分消费市场与消费人群,更多的开发适合多数消费人群购买的体育产品,也可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的消费特点开发不同休闲体育产品,加大加紧对大型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和运作,加强各项赛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赛事的质量,吸引更多的体育赛事消费群体。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休闲体育产业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如今已经从传统的娱乐健身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体系。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同时也存在着机会和威胁,不管怎样,作为一个重要的休闲活动,休闲体育正日益显示出其魅力。(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未.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

[2] 马越斐.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2)

体育产业问题第8篇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体育产业 发展 研究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并以年20%的速度递增。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江苏省体育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兴起,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初具一定规模。但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禁锢,使得欠发达地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的意识淡溥,与江苏省发达地区的体育经济、产业发展的程度相差甚远。因此在当今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人们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省体育产业的现状、构成

2005年江苏省运动员在世界最高水平比赛中3人次获金牌、5人次获铜牌。在亚洲最高水平比赛中,共有21人次获金牌。成功举办第十届全运会,江苏省共夺得56枚金牌、136枚奖牌,竞赛总分、金牌总数均居全国第一。随着江苏省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技术培训、体育用品、体育为主的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据江苏省体育产业调查报告统计,江苏省各种体育产业活动单位达4400多家。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73.4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9%,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的比重为0.63%。体育产业的总体构成中,体育用品业所占比重远大于体育服务业。从增加值构成看,2003年体育用品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为60.27亿元,占江苏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2.11%;体育服务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3.1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的17.89%。

二、江苏省体育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水平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这两省一市,历来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在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上,长三角地区落后于福建和广东。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体育用品业异军突起,以一种集团优势傲视群雄,并成为我国三足鼎立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之一。有专家分析,上海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正在下降,而该行业在浙江的发展较快,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正在上升,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中具有相当好的基础。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与服务中心,而浙江和江苏则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两省一市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江、浙两省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可能。

三、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体育产业虽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

1.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有待提高。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研究有体育产业的分类、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体育产业的组织和管理等;微观方面的研究有体育竞赛市场开发、运动明星效应、体育管理、运动产品市场开发管理、体育信息产业管理。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产业市场。但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的档次,还是基础理论研究水平,都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更为薄弱,不能对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地支持和实践指导作用,今后如何加快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的研究步伐,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的理论体系,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2.体育产业法制建设尚需完善。目前江苏省已出台的大多数体育产业法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等,对管理细节及各运动单项的规定不够严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管理职能的矛盾;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与体育部门之间的矛盾等等,现实中,一些体育产业经营企业不仅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而且经营活动中政府有关部门乱收费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大大加重了经营者的成本,客观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3.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一般划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从目前现状看,实物型体育消费比重还是明显偏高。据调查资料表明,江苏省的城市居民对体育消费主要以运动服装、鞋袜和运动器材等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而这占了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90%左右,意味着江苏省居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合起来也不过占10%左右,二者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百分比就更底,人们自己掏钱进行体育锻炼、观赏比赛的意识浅薄,而一些发达国家居民在体育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占体育消费部支出的比例已基本达到了54%,二者的差距很大。

4.体育产品制造业市场缺乏竞争力。体育产业具体表现为体育用品的生产与销售。资料显示,全球65%的体育用品产自我国。虽然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呈上升趋势,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产品以运动服装、鞋袜、自行车及配件运动设备等大路货为主。江苏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虽已达到44.44亿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目前还没有国内外的品牌,大多数企业仍是来料加工,这不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急需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5.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不够。目前,江苏省发展体育产业比较注重有形资产的利用,而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微、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运动队队名的价值等,重视和开发不够,突出反映在媒体、载体、新闻广告运作中未能通过有效包装、宣传和市场竞价,使其市场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做的就更不够了。体育产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以上形态的无形资产,要把体育的无形资产通过包装和整合,同相关产业进行嫁接,以期通过优势互补开辟新的市场,这也是体育产业内部进行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建议

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要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位置,要明确政府在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职责。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消费发展战略,立足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重点加强体育服务消费品市场的开发,特别是要加大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市场和运动竞赛、体育表演市场的开发力度,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注重开发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坚定走引进与独创相结合的道路,从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出发,适当引进一些体育消费项目,以苏北的实际为立足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资源,挖掘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体育消费项目;依据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体育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以确保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市场及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完善。

五、结束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对于拉动体育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进步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机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定和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科学有效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时制定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战略规划,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改革步伐,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以及江苏省的体育产业向着科学、有效、迅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丛湖平:试论体育产业结构及产业化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2000,30(4)

[3]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N].中国体育报,2000-12-19

[4]于军等:山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5]余继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