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6 18:39:33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70

智能理论是相对常规教学理念而言的,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思维逻辑、运动智能等方面,还包括个性形成、人格成长以及个人自省、交流等思想成长要素。在具体应用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智能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智能潜力,激活学生智能内驱动力。智能理论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动态理论体系,教师运用智能理论于教学中需要注意灵活性,适时介入科学应用,发挥智能理论特殊效能,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

一、依据学生智能基础设计教学

智能理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对智慧教学意识、方法应用的总称。教师在应用智能理论时,要考虑学生的智能基础水平。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引导展示、课堂训练设计等,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依据学生智能基础展开。特别是分层教学意识介入课堂教学,这是智能理论应用的具体体现。

学生智能基础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人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对重点内容展开解读。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将学力相当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给不同小组设计不同讨论问题。学困生小组:我国的国体具有哪些显性特征?人民民主包含哪些职能?坚持人民民主有哪些重要性?进步生小组: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包含哪些内容?坚持人民民主有哪些新要求?学优生小组:举例说明人民民主和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师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出不同的讨论问题,这是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挖掘学生智能潜质实践教学

智能理论强调教育主体智能潜力的无限性,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可知,每一个正常人的智能潜力都是相当惊人的。如果能够采用适当的挖潜手段,可以深度挖掘学生智能潜质,为课堂教学探寻重要成长点。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具备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互动交流意识敏感等智能优势,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智能优势条件展开教学优化设计,用学生优势智能的快速发展,弥补弱势智能的不足和缺陷。

课堂教学智能理论应用没有固定介入方式,智能理论还需要教师能够智能应用。如在《政治生活:有序参与》学习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老人将四个儿女告上法庭,诉讼要求很简单,要求儿女交老人生活费。法庭根据调查发现,老人儿女有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条款,法庭最后作出判决,要对老人儿子实施拘留处罚。老人有些不忍心,要求法庭取消拘留审判。法庭没有答应老人请求,老人大闹法庭,结果也被行政拘留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对这个事件有什么看法?学生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相应制裁;如果司法公正被亵渎,整个社会都会陷入混乱。

学生对案例有清醒认知,说明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社会规范有了深刻理解。教师利用生活案例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成功挖掘学生智能思维,这要比背诵多少定义概念都强。

三、结合学生智能发展调整教法

政治课堂教学智能理论介入是现代教学大势,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智能情况现实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调整,特别是教法选择与优化,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特殊意义。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考量。班级学习气氛较为沉闷时,需要介入课堂演绎、课堂对话、课堂辩论等教法,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适当让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文本,调整学生认知方向,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如学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搞一次模拟投票活动,即学校校长调走了,需要民主选举一位校长,如果你具有投票权,请投出你神圣的一票。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票。选票统计结果出来了,政治教师得票最多。教师进行总结:“可以肯定地说,这次投票行为存在太多不理性。如果今天是语文老师组织投票,他的得票也会最高。这说明,投票者带有个人情感因素。如果不信,现在找同学说说投票理由,恐怕很多人说不出来。”学生都在窃笑,不敢正视教师目光。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2篇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IT项目管理课程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31-02

IT项目管理课程是项目管理在IT领域的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结合IT特点讲授项目管理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一般本科专业课程IT项目管理的教学除了讲授IT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IT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从“满堂灌”向“体验式”转变,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

1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起源于情景认知理论,即人的学习活动内在地、固有地依存于情景之中[1]。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模拟实际活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亲身体验其中的要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目前IT项目管理课程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立足于教材讲授书本上知识的讲授法和通过案例分析获取知识的案例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均“以教师为中心”,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方面明显不足。在IT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1.1 情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管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IT项目管理现有的授课模式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总体而言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教学模式时,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认识不够深刻。IT项目管理也采用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常常只是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技能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流程模拟机械式,缺乏对项目管理具体运作思考的缺陷[2]。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并与社会对IT项目管理的复合型和战略型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杜威“做中学”理论强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3],IT项目管理教学中的情景模拟秉承了这一思想。IT项目管理是从项目获取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得以完成[4]。IT项目管理某些环节和内容的教学可以由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安排,分别扮演不同的参与方角色来实施项目管理的某些活动。参与项目管理的角色主要有业主方、服务中介方、咨询顾问方、供应方等。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关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当中,增强了现场体验感,提高了管理技能。通过角色参与和情景演练,还培养了学生表达、沟通和谈判能力,最后以规范的书面总结的形式报告学习成果,又培养了规范的报告写作能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

1.2 参与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增加社会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承担不同的参与方角色,学生组成小组和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课后演练和课堂现场表演。各个环节中团队成员不仅需要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学会尊重和分享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另外,在IT项目管理活动中将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参与方,各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必然产生矛盾。各方团队都将面临进行相互磋商,解决不同利益冲突的事件,这要求团队内部成员的高度配合和协调一致。所以通过情景参与,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1.3 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主动思维

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倾向,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IT项目招投标、项目启动、项目执行和控制等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要求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处理各种不同情景中发生的事件,从中领会和掌握处理人和事的思路和方法。IT项目管理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和解决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IT项目管理课程,师生积极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的可情景化程度高。IT项目启动阶段的招投标活动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情景模拟,现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为例,阐述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实施过程。

2.1 模拟教学准备

为保证情景模拟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IT项目招投标的相关知识,例如招投标程序、IT需求说明、评标和投标方案制作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根据IT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教师选择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环节,合理创设情景。情景设计就是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供一份尽可能详细的路线指导和操作指南[1]。比如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模拟为例,教师需要制定实施路线图和角色分工,并向学生做出解释和说明。教师设定的角色有六种,它们是导演组、招标方、A和B两个竞争的投标方、专家组以及招标中介公司,学生群体规模标准为50人,根据角色分工分为6组,每组设组长1名。

2.2 学生课后演练和合作研讨

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实施路线图和角色分工,自主地进行具体的分组安排,分为6组,每组负责扮演一种角色。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并进行分析讨论。如导演组对IT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步骤进行统筹安排,并负责协调其它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督促和指导其它各个小组的工作。这个小组的成员实施任务时需要在争论和冲突中抓住主要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拓宽思路,排除困难,找到推动整个活动进行的解决办法。招标方学生负责提出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内部讨论和提炼,最后提交招标文书给招标中介公司。招标方学生和招标中介公司学生需要碰头讨论,就信息系统需求和评标标准进行沟通。两个投标方学生组不仅需要分别决定是否应标,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和上网搜集信息策划投标方案,制作投标文件,还需要与专家组学生进行讨论,预测下一环节现场招标会上专家组和招标方可能的提问并商议问题的回答。参与投标的学生需要把课堂讲授中学到的方法和知识落实到招标书的制作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根据招标方的需求恰当地展示自身的优势。专家组成员需要了解项目需求、费用控制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准备与评标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预备在招标会上向投标组发问。在这个环节中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要时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2.3 课堂展现

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两周后,进行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这是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核心环节。导演组准备教学场所、背景和道具,各组成员认真扮演各自担当的角色,力求模拟的真实性。由招标中介公司布置会场,安排灯光、座位和多媒体投影仪,颁布招标会程序,并主持招标会议;导演组负责整个过程的录像和拍照;两个投标组根据各自准备的投标方案进行讲标和竞标,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招标组和专家组进行评标,即根据事先议定的标准对两个投标公司及方案进行评定和考核,最终确定哪一组在竞标中胜出。教师要求招标组和专家组根据IT项目需求围绕投标方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让投标组解答,招标组就某些细节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强情景模拟的现场感和难度。在现场展示中,教师仍然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情景模拟的主体。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暂不发表评论,主要职责是维护课堂秩序,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偏离现实太远、模拟表演出现中断时,要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课堂秩序。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现场评议,即对各个小组的现场表演效果进行现场评价打分。评议委员会可以由系、教研室领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人员要对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有足够的了解,保证评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情景模拟活动的总结

现场模拟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要对整个情景模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的分析总结包括各个扮演小组制作PPT进行总结汇报和撰写活动述评报告。各个小组活动述评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简述,对表演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在模拟准备和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导演组还要负责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资料的整理,如招标公告、招投标会议议程、评标标准、评标表、投标方的标书等。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汇报会,在会上进行全面总结,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使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模拟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应充分肯定,表扬那些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表达沟通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和具有协作精神的学生;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今后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总结还需要结合情景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回顾,深入体会其运用,比如导演组的总体策划和协调、招标方的IT需求说明和评标标准制定、招标中介公司现场招标会的组织以及投标组的标书方案和应标技巧等内容,以巩固和内化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学生现场模拟效果评价,集中总结汇报和最终的书面总结报告评价。学生将总结报告修改完善,装订成册,招投标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文档资料也应作为附件加入总结报告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现场模拟效果和最终总结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团队的成绩,每个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参与积极性给出每个团队成员的相对成绩。最后结合二者给出每个成员的成绩,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3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问题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将现实场景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要求老师具有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3.1 情景设计应兼顾知识性和真实性

设计的情景要紧贴IT项目管理的工作实际,尽量使学生的演练比较真实,演练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情景缺乏真实性和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情景模拟教学也不是为了兴趣和气氛而情景,情景设计应符合教学目的,遵从教学大纲的要求[5]。情景模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思考、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如果设计情景与教学目的相背离,单纯为了情景模拟而创设情景,体现不了IT项目管理的实质和理论知识的运用,会使学生感觉“虚假”而无所适从。兼具知识性和真实性的情景设计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发挥解决问题的潜能,取得良好知识内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内容上必须紧跟IT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IT项目管理实践出现的新问题。

3.2 学生在现场模拟表演前应充分准备,加强研讨

现场模拟表演前应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工作量。如果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就不会理解所置情景,真正做到身临其境,情景模拟教学最终流于形式。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准备过程,加强引导并认真指导,通过导演组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研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们在准备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花费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围绕IT项目招投标管理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形成对IT项目特点和需求的初步认识,弄清招投标流程和技巧,完成招投标文档初稿。之后,学生再与教师进行反复交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导演组还会组织两个投标组各自进行内部的试讲标。在认真准备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工作,发挥聪明才智,更容易深入领会所学知识。现场模拟表演前的准备和研讨也锻炼了学生们社会工作、协作、沟通、表达、写作和策划等各项能力。

3.3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坚持引导作用

情景模拟教学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对学生不是放任自由,必要时须加以引导和指导。在情景模拟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背景资料,实施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模拟演练前知道本次模拟活动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哪些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情景模拟学生准备工作期间不仅要进行答疑解惑,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思考的深度、模拟的难度、课件的美度和招投标管理的巧度方面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模拟教学课程保持高的质量。在情景模拟之后的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启发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学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1):94-96

[2] 刘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12,31(10):433-437

[3] 刘广利,汤慧丽.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5):84-86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承揽;课程改革;实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因此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关键是特色创新。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将原来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更名为《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其目的是使面向施工第一线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的实践。

一、学习领域的定位

《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学习领域分为五个学习情境:建筑市场调查;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通过学习,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应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学习领域的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①能根据需求制定招投标书及工程承包合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员岗位操作;②掌握招投标基本概念,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与投标,会用合同管理知识进行索赔。

职业能力:①根据资讯选择不同方案;②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践编制招标书、投标书;③利用示范文本结合实践编制合同;④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工程索赔。

社会能力:①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②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③具有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领域内容设计

设计说明: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典型的工程施工案例,设计学习情境。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该课程分成五个情境来教学,每个情境的描述如下:情境一,建筑市场调查。以市场调查报告为载体,对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素质,掌握企业资质。会收集、整理、归纳各种资料,编制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情境二,研读招标文件。以研读工程招标文件为载体,了解招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招标书的基本内容,招标的基本方法。了解投标小组的组建,会申报资格预审。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前期投标决策。情境三,编制投标文件。以编制建筑工程投标书为载体,了解投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投标书的基本内容,投标报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投标书的编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招标文件具体编制投标文件。情境四,参加现场开标。以编制评标报告为载体,了解评标中标的基本概念及方法,掌握评标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定标会,会编写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情境五,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任务一:以合同示范文本为载体,了解建筑工程合同的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FIDIC合同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认知并查阅合同示范文本。任务二:以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为载体,掌握合同基本原理、建筑工程合同理论知识并能解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研读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并对合同提出异议。任务三:以编制索赔报告为载体,了解建筑施工索赔的含义,获得索赔的技巧,掌握编制索赔报告的编制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编制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

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为便于组织教学,对各学习情境进一步分析细化,可以设置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4组,每组10—15人。在每个学习情境学习完成之后,都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业,并推荐1—2名代表进行发言。发言者的材料需做成PPT,其他组员可做补充。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所述。项目一: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做市场调查报告,用调查报告的方式说服投资方对某建筑企业投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项目经理,教师作为项目投资代表,双方就建筑企业投资事宜进行洽谈。学生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交出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报告让投资代表认可出资。每位学生需做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二:研读工程招标文件。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招标工程文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具体做法可以为:教师作为建设方,学生作为施工方就给出的招标文件作出投标决策,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以小组为单位作出投标决策,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三:编制工程投标书。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招标书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建筑公司投标代表,教师作为投资方,学生上交完整的投标书(土建、水、电)。每位同学需做一份完整的投标书,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四:编制评标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和定标。具体做法可以为:(1)观看教师放映的开标会议录像。(2)教师作为出资方给出工作背景(投标文件)。(3)评标学生用理论知识评标方法进行互相评标。(4)定出中标人。(5)小组就班级同学的投标文件,进行评标,写出评标报告。(6)小组派同学代表现场答辩,教师点评。项目五:任务一,识读合同示范文本。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对合同示范文本进行阅读,教师作为用户进行提问,学生现场答辩。任务二,签订中标合同。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投标方中标与投资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与投标书相符合,每个学生在投标书后签订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任务三,编制索赔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编制一份工程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承包方项目负责人,教师给出工作背景,学生编制一份索赔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

五、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市场调研、编写调查报告、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及评标、编写索赔报告等环节,学生都亲自参与,这样就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门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愿意去学。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而且给予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参与及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如何分析问题,把握关键的点进行展开,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反映成PPT文件。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都说90后的孩子总是喜欢个性的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育者,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在进行团队分组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握自愿、均衡的原则,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协调、配合、团结、互助。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项目法教学中,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不可以面面俱到。比如,最终答辩需要做成PPT,这肯定不属于这门课教授的内容。但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己去学习相应的软件,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不断创造、创新。

六、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绝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始年级中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其强调学生自主,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其次,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并未减负。教师不仅要组织和管理好教学,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规划评价能力等。所以,起初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项目实施前要引导,实施过程中要指导

知识点的讲解要抓重点,避免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但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授人以渔”。

3.教师应及时、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

客观公正、明确及时的评价信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及表现,抑制负面行为表现,从而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师都应及时地从知识、技术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肯定成绩,纠正偏差,指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绍堂,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梅.工程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昆明冶

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4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商务英语翻译;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093-02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言经济学理论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推崇,被广泛 应用于教学研究领域。语言具有经济价值,语言学习是一种经济投资,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学习的投入多寡和学成后预期收益的大小。这 与当前教学领域推崇的有效教学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把语言经济学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语言经济学内涵解读

语言经济学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马沙克(jacob marshak)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主张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成本、收益 及其相互关系。后来的研究者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学习语言是一种智力投资,学习者可以直接利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从事与语言相关的工作,也可以把语言 作为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服务于社会,从而取得经济收益。学习语言是一种经济投资,具有投资费用和投资预期效益。投资费用(成本)表现为学习语言所 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效益则是指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效益和效用,经济效益大小取决于它在职业活动中和在市场上的 使用密度,而使用密度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度,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和制约着语言学习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他还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投资并能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者是将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从投入到产出都置于一个理想状态,即学习者也即培养的人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语言经济投资的产出有内部产出和外部产出,内部产出的关键因素是教学质量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外部产出的多寡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需求 起着决定性作用。

语言经济学映射下的有效教学

纵观中外学者对有效教学的阐释,有效教学的“效”,可以概括为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求,它所关注的是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还要求教学效果 与预设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并且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有效率”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 取得学习收益的最大化。

语言经济学映射下有效教学的焦点是教学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追求一定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或大的产出。高职教师首先要认清高 职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立高职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急需的人才,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职场,调整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着力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努力改善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费时低效”状况。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使商务英语在我国的语言经济价值日渐凸显。为此,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而商务英语翻译则是本专业的必 修课。它融合了基础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商务、专业知识及翻译技巧,实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下有效传递商务信息的目的。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沿袭本科翻译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翻译技巧和翻 译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忽略翻译实践练习。翻译素材多以文学性文本翻译为主,缺乏真实性翻译材料,无具体职业指向性。翻译练习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由于缺乏 应用文本,如广告、产品介绍、商务信函等的翻译实践,学生翻译能力低下。因此,翻译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学习者的劳动付出和收效之间的比例失衡,向社会 输出的“产品”不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语言的使用价值降低,学生难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商务英语学习也就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要解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 展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思索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着手,最大限度地 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出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学的经济效益。

提升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有效性的4a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困境,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翻译能力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定位,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多年 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经验,笔者探索出实现翻译课堂有效教学的4a,即引(alluring),议 (analyzing),做(acting),评(assessing)的教学模式。

引即以未来岗位中的真实任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堂教学目标,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 入课堂。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示范(刺激)模仿(反应)重复(强化)的教学导向上,通常是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某一翻译 理论或翻译技巧,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运用,反复操练,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通过不断重复和机械性地训练达到“刺激反应强化”的效 果,从而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过于呆板,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亦严重 不足,容易导致低效或无效教学。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图片、录像、背景材料等创设情境,以各种各样的未来职业 岗位中的真实任务驱动课堂。这些任务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练习,强调的是以意义交际为基础,以完成目标为导向,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以任务为主线 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实践翻译活动,使学生获得和积累相应翻译知识和技巧,锻炼翻译能力。例如:在讲解商标翻译章节时, 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些耳熟能详、色彩缤纷的商标,或插入真实的大公司的商标样本,例如海尔、雅戈尔、欧莱雅、王野电动车等。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学生 会觉得他们是在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与接触,感到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激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议即学生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主动学习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以及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掌握特定任务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通过对所呈现翻译任务的剖析,教师提示任务中所涉及文体的特定翻译技巧、所涉及的某些关键词的翻译等,引领学生从翻译技巧、词汇选 用、相关商务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为译文做准备。教师的提示方式根据教学实际可以是直接、明确的,也可以是间接、含蓄的。例如:“公司介绍”翻译时,呈 现工作任务“海尔集团是中国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 略和国际化战略……”之后,教师引领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了解海尔集团的背景、企业信息;分析上述公司简介在词汇、句型、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特点;查阅 有关语言辞典、翻译工具书以及网络资源,解决翻译难点(句中加波浪线部分的翻译)。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讨论,为确立译文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严谨的翻译观。

  做此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可以小组形式展开来进行翻译活动,每小组4~5人为佳。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翻译课程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组员应该 是按照英语水平和掌握商务知识的好、中、差,以合理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小组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另外,教师还应该明 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和义务,清楚每个组员的角色,如组长、汇报员、资料员和记录员等,教师对全过程实施监督,避免只有组长和记录员在忙碌的现象,确 保无“闲置”的组员。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和发言深度给予量化,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完成任务的 活动中,就相关翻译内容畅所欲言,表达观点,所有成员的观点都能被倾听,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翻译方法,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学习方向, 就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教学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的“汇报员”向全班学生呈现本组的最佳译文,这样,全班学生既可以接触到不同的 译文来进行比较评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又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表现欲,从而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 果。

评对学生完成的典型翻译任务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 察,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结性评价。传统的翻译教学强调以内容和结果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译文进行讲评,多半是对译文加以指正或修 改,最后拿出“完善”译文。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过多指责,势必影响学生对翻译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对翻译的兴趣,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并且 由于教师过多注重对译文的评议,往往会过多地采取经验主义的东西,这种做法不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翻译教学的评 价环节是教师在学生完成翻译习作后指导他们开展自我以及小组成员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教师适时做出评价 和引导;或是就学生译文中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例如:为什么这样译,有没有想到过其他译法,这种译法有无逻辑矛盾,是否与文章其他部分相连贯,等等。让学生 对自我的思维过程和产出的译文进行分析、归纳,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其中蕴含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例如:只见交易会上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译文:the commodity fair is filled with seas of people and a wide range variety of commodities satisfying various demands.结合学生译作,教师指出鉴于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为了译文通顺,可采用“省译法”,省略用来渲染气氛而语义重复的“人声鼎沸”和“琳琅满 目”。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合作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来提高翻译评价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对所学翻译知识的意义建构。

语言经济学映射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有效教学受语言经济学规律的影响,认为教学是一种经济投资,关注的是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发展,兼顾市场 经济的功利性,从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出发,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4a 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改革高职院校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服务翻译实践的传统教学框架,而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翻译实践中总结深化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学生 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活动的展开,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在“译”中学习技能、在“译”中体验规则、在“译”中积累经验、最 后在“译”中形成能力的教学理念。互动综合性评价的焦点在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翻译有效教学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思路,锻炼了学生评 析译文的能力和实际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文贤.语言的经济属性与esp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2]刘卫东.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学研究,2007,(6).

[3]曹思思,谢媛媛.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4]牟惠康.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5]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3).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5篇

关键词: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资源 开发 应用

依据隐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隐性课程资源分为三大类即物质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传媒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活动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其载体和环境可以设计和操作。这就意味着高中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是可以被开发的,在这里笔者以在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顶岗实习阶段开展的针对隐性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尝试,经过实践和总结提出几种开发和利用方法,以期对其他学者和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发应用物质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

高中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和学习在校园当中,优美的校园能够使学生赏心悦目心情愉快。学生心态好了,学习的效率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通过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其中的建筑物、街道、雕像等都包含着设计者想要传达的教育理念,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也是一部教科书,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极其重要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在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按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需要,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校物质环境之中。

笔者在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九班讲授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的“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内容时,对于如何开发和应用物资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文化长廊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将全班学生带到学校的文化长廊,借助学校文化长廊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图片展”,让学生在参观成就展的同时,一边向学生解释:“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在讲解教材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时配合成就展的图片,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是在我们伟大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带领下开展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结果,而邓小平理论就是文化,改革开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文化对于经济发展巨大的推进作用。继邓小平之后,党的总书记同志又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决策,全面改革对外开放,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并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核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经济的全面转型优化,政治更加民主,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小康。而正是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才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才会有今天文化发展的大繁荣。向学生展现了众多的感性材料,也就完成了认识的第一步,而最为重要的第二步则是把感性材料转变为理性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即政治上的改革为经济的发展清除障碍,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先进的理论的提出又反过来促进政治民主改革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得更加昌盛。”学生漫步于学校的文化长廊之中,身心放松的欣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成就图片展”。教师借助生动的图片,加上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区别于教师站在讲台讲,学生坐在课桌听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漫步于文化长廊之中,平等的交谈,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便于学生记忆。

二、开发应用传媒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时效性要求,但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往往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传媒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特别是新闻材料,以弥补教材时效性不足,优化教材内容。教师可以用时事热点去解读教材内容,使时政热点和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增加活力。思想政治教师开发利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视频、音频和图表资料,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与教材章节相结合,有选择的向学生传授。另外在选择新闻时要着重选择本地区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运用这些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来解释教材知识点。因为本地的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就发生学生的身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强化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四班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节课时,针对班级内学生大多居住在市里,吃蔬菜多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的情况,利用报纸上登载的社会热点问题“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即蔬菜收购价格过低,如大白菜直接从菜地收购的成本价才几分钱。农民辛苦一年种植白菜收获时卖不上价钱,这将大大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民来年不再种植白菜,白菜产量下降(这是价格对于生产的影响)。与此同时因为运输成本的增加,收购商从农民几分钱收购的白菜经过长途运输,高速路多个收费站收费,最后竟以高出收购成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卖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因为蔬菜价格太贵就会尽量减少购买蔬菜,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这是价格对于生活的影响)。利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来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价格变动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要远远好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牛蒡”、“狐皮”案例,因为“牛蒡”、“狐皮”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而大白菜是家常餐桌的必备,所以了解相对也会多一些。通过这种教学案例的替换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开发应用活动类的思想政治隐性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活动出发,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在现实活动中具体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课时必须要

坚持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小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或是让学生亲身实践教材中的理论,以实践来检验真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时政热点大家谈、思想政治常识知识竞赛、课前学习科学发展观、唱红歌和讲革命历史故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做活动总结,教师对活动的方向、活动的种类做大体把握,给学生以引导。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开发应用活动类隐性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笔者以在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一班讲授的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三种金融投资方式的异同,识记购买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回报和风险,了解股息的产生。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的意义。能够根据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安排一项综合家庭投资理财计划。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投资理财的能力。本节课设计开展活动课,以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四班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该班共有学生60人,全班共分四个学习小组,每组15人。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小组讨论教学和情景探究教学,教师课前给四个小组按照教学内容分别设置为——第一组证券交易所股票经纪人、第二小组证券交易所债券经纪人、第三小组太平洋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和第四组投资者。要求前三个小组组内探讨,根据本组所代表金融产品的特性制定营销方案,并向第四组和教师等投资者推销。而第四组作为投资方组内15名成员每个人手中有代表十万元的代金券,教师手中有五十万元的代金券,其他三组以竞赛的方式,哪组能得到最多金额的投资,即为获胜方。将得到课前由教师事先做好的“优秀金融产品经纪人”的证书小组内每人一份。首先,三个小组的经纪人分别到讲台上向投资者介绍自己小组所代表的金融产品,并向第四小组投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之后第四小组成员,要根据前三组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核算标准计算收益并制定投资计划,以获得最大投资回报为投资目的。最后,由教师和第四小组成员将自己手中代表资金的支票分别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投资计划,分别投给前三个小组。最后以获得最多投资的小组为获胜方。经过课上竞赛,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制作一份符合自己家庭收入现状的投资计划书,这份计划书要尽可能详细的分析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和回报率,分析在家庭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投资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将做好的金融产品计划书带回家给家长审阅修改,下次上课前上交。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训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34-07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变和城镇化改革进程之中,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为工程管理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既要求从事工程建设的人员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有解决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社会发展需要高水平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同时,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难以达到行业企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毕业生无法直接将学校所学同工程所用及社会所需有效、无缝接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践经验存在较大差距[3]。

高校中的专业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与脱节,已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自身的提升。对此,住建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近期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对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作了详细说明[4],“能力结构”中要求:学生应具备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四个主要能力。这就要求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在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体系改革指导下,教学单位和专任教师都必须及时做出角色和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强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向能培养和促进大学生达到预期能力的教学方法转变,从现有对知识转化效果的评估向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估转变,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固有模式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实践育人体系转变。

基于以上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现实不足及转型需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设计、策划及引入校内实训实操活动的实践积累,重点探讨初步构建工程管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及具体内容。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求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存在着以下几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尽管近年来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事实上部分学校或教师仍惯性地将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工作”、“小报告、大作业”。

二是当前大多数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传统、表现单一,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情绪,难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所学理论知识无法同工程实际应用有效对接。

三是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内实训顶层设计,特别是尚未基于BIM平台对课程资源及校内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校内实践育人体系亟待完善。

此外,还存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并未获得足够重视、缺乏专业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及实践教学效果评测困难等诸多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实训和实践的积极性较低,动手能力普遍不足,校内实践实训的成效与初衷背道而驰。

二、策划管理全过程校内实训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近年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致力于突破以往理论教学和设计指导环节中“教师主导、学生接受”这一传统模式,以专业教学的预期成果为导向,以实现工程全过程策划管理为目标,以全员协同、情境模拟、角色体验为手段,创新构建学生主导,基于工程策划管理全过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紧密围绕工程管理专业各核心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成果目标,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升实训教学的比重和成效,同时在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方法上大胆创新。

该校内实训教学体系主要由工程项目投融资策划全过程实训、工程项目可行性评估全过程实训、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及工程建设合同案例全情境模拟等初步构建而成,涉及知识体系和内容涵盖了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方案设计、招投标及评标组织、造价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法规及合同管理等工程管理全过程的核心课程。各类实训活动承上启下,相辅相成,运用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团队竞争、会议模拟等各类丰富形式,使学生在自主策划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在工程管理意识、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等方面均对学生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感受和体验项目策划、评估、招投标、工程概预算、施工管理等未来可能从事的工程领域,积累经验、摸索技巧、形成能力,有效弥补了校外工程实习过程中实践内容同工程进度和岗位性质关联性小,实践训练单一,学生求知热情不足等弊端,为最终顺利完成综合性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内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一)工程项目投融资策划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五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

课程基础:工程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管理概论等。

学期之初,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及学生已有专业知识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组建政府规划团队1支、项目策划团队4~5支、风险投资团队3支,在政府规划团队的全程组织推进下先后开展不同地块的拍卖出让、开发策划及融资比选等工作,通过学期中及学期末两轮评选最终选出优秀的投融资策划方案,给予表彰。该活动贯穿整个学期,与投融资课程教学进度同步(图2)。

各学生团队的主要职责任务有以下3项。

1.政府规划团队

(1)在某划定的地区范围内,依据电子地图、规划图等手段,调查选取适合开发的地块4~5块,规划土地使用用途。

(2)编制土地拍卖公告,以文字及图片等形式说明地块面积、地理位置、规划用途、起拍价格等。

(3)拍卖会现场公告,组织拍卖活动,确定各地块开发单位。

(4)组织及主持后续的方案评选活动。

2.项目策划团队

(1)根据团队人数多少,获得金额不等的法人资本金(5人团队为2 000万,每多一人增加500万)。

(2)各团队参加土地拍卖活动,通过竞拍获得某块土地的开发权。

(3)在土地规划用途范围内,设计土地开发计划,编制项目策划书(上),内容需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介绍、项目分析、市场分析、管理团队、财务计划等。

(4)第九周前后,现场展示并介绍策划方案,由政府规划团队及风投团队代表共同投票选出优秀策划方案前三名进入下一轮融资方案比选。

3.风投及融资团队

(1)每个风险投资团队拥有2 500万资金。

(2)风投团队在前三名策划项目中选择投资对象,抽签确定优先选择的顺序,先选先得。

(3)根据投资的对象项目及策划书(上),编制融资计划方案,并与策划书(上)合并为完整的项目投融资策划文件,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4)融资计划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方式、资金结构、来源及可靠性分析、融资成本分析及融资风险分析等。

(二)工程项目可行性评估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六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建设项目评估。

课程基础:工程经济学、财务原理、管理学原理等。

基于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编排顺序,在课程教学初期即设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背景,然后伴随着理论章节的讲解,逐步推进该项目各项评估内容的设计、编制、完善。每周由学生个人或2~3人的团队在上一周团队编制的评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一阶段评估工作,并在下一周课堂予以展示讨论,教师则负责引导整个实训活动进程以及每次展示成果的点评。

该全过程项目评估的实训活动共分为12期,每周依序分别进行投资者资信评估、产业背景及发展思路分析、市场调查分析、生成规模分析、场地及环保条件评估、技术条件可行性评估、建设投资费用估算、流动资金及总投资费用估算、资金筹措计划编制、营业收入及费用估算、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编制、财务分析及风险评价等评估工作,每一阶段工作既是对上一阶段的承接,又将成为下一阶段评估的论点及数据基础。整个评估实训工作完成后,该工程项目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也即编制完成,并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该实训活动贯穿学期始终,既是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步实践体验,也为学期末既有的项目评估课程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工程招投标实务。

课程基础:工程造价与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法规概论等。

在已学习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管理、建筑法规等课程知识基础上,随着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教学进度,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学期初组建5~7人的学生团队,并自愿划分成“招标团队”和“投标团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工程项目信息资料,在招标团队的全程组织及进度控制下,按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等规范程序开展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模拟,最终在学期末召开评标大会,会议全程由学生组织和主持,教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全程录像。

该实训活动全过程框架如图4所示。

1.分组准备

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组成5~7人的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各组认真做好如下准备:了解实训活动的具体程序及要求,熟悉工程项目背景及施工图,收集招标、投标相关资料及工具书,落实工作任务分工。

2.招标团队编制招标文件

通过自荐或教师优选,由其中一个小组首先根据工程项目资料设计编制规范完整的招标文件,包含招标公告、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投标文件格式、评标组织及评分细则、图纸资料、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等材料。

3.投标团队开展竞争性投标

招标文件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通过后按时,作为工程投标的基本依据,标底文件交由教师密封保存。各投标小组获取招标文件后,分工协作完成投标文件的设计编制及投标报价计算,并按时定点向招标小组提交密封的投标材料。在投标编制过程中,招标小组需向各投标小组提供服务。

4.组织开标评标会

在投标小组编制投标文件的同时,招标小组着手筹备评标会议,做好开标、评标及定标等各环节组织工作,根据招标文件规则组建评标委员会,明确评审及计分流程等。

各小组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评标会议,由招标小组代表主持会议,各投标小组派代表介绍该组投标材料并答辩。

评标会议基本流程包括:

(1)招标人、投标人、评标委员及其他会务人员按时到场签到,并按投标小组汇报顺序抽签。

(2)评委现场检查标底文件及各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3)招标小组代表介绍项目情况及招标要求等,并现场开启公布标底。

(4)各投标小组依抽签顺序汇报各自的投标设计思路、内容及投标报价等,并回答评委问题,每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5)评标委员会依据评分规则对各投标组的经济标、技术标、材料完整性及汇报情况等进行现场评审并打分。

(6)招标组会务人员现场依据评委即时打分情况统计各组综合得分,并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顺序依次确定中标候选人(评分细则以招标文件为准),由评标委员会组长现场宣布评标结果。

5.成果提交及评价评标会结束后,各投标小组需在24小时内修改完善投标文件,并向指导教师提交最终成果的纸质版及电子版,注明各组成员信息及任务分工情况。

各小组成绩=成果材料评分(60%)+实训活动评分(40%)。

个人成绩=所在小组成绩(60%)+个人分工部分成绩(40%)。

评标综合得分前三名的小组,成绩可分别乘以权重系数1.3,1.2,1.1。

6.“一票否决”情形

对出现以下情况的小组或个人,直接评定成绩为“不合格”:有确切证据证明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泄密、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小组或个人,逾期未提交相关成果或未参加模拟活动的小组,经组长及其他成员确认未参与任何工作的个人。

(四)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课程基础:建设法规概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概论等。

结合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及建筑法规等课程的学习,首先由教师展示已有的合同纠纷情境模拟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组建多人的情境模拟团队,每周由1~2个小组自行搜集选择招投标、合同管理及纠纷、工程索赔等方面的真实案例,结合PPT、音效、视频、场景等模拟手段,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展示并再现案例的真实情境,并对相关法律、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发全体师生讨论。

该实训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理分工,大胆创新,体现出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避免案例类型的重复,鼓励案例展现手段多样化、生动化。案例模拟的参考主题包括: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招投标程序方法问题、工程合同总承包及发包、建设工程BOT承包模式,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合同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违约责任、合同担保责任、工程合同争议解决、合同的解除或变更、合同谈判技巧等。

四、校内实训教学体系评价

(一)理论创新评价

教学研究及创新实践成果在理论上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创新。结合工程管理教育需求,提出以工程管理全过程理念为基础驱动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构建“4∶4∶2”新教学模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训活动与学生自学之间的时间比例,突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整合。

三是教学方法创新。以实训教学为基础框架,采用引导式自主交互教学方法,创新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各类实训模拟活动。

(二)实践创新评价

在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实施过程中,坚持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检讨、调整、完善,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训教学的形式、方法等。

一是革新实训教学同课程教学的关联机制。以往理论教学在前,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在学期中后期才下达,造成知识体系同实践环节脱节严重,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不明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后期课程设计时又常无法将前期的理论学习融会贯通。本课题构建的全过程实训教学体系,均在学期初期同理论教学同步启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实践学习,将知识点同实际应用有效关联,效果显著。

二是革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及作用。在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导,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裁量权,由学生自主组织、推进整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教师大多时间退居幕后,做好督促和指导作用。

三是革新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建立形成性考核机制,通过实训模拟活动、团队现场答辩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从事实际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动手、表达、答辩及组织活动的能力,摒弃以往仅通过期末考试或设计成果考核的局限性。

五、实践效果跟踪调查

课题组近年来积极实践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成果,并进行了同步跟踪评价调查。调查分析可见,近九成受调查学生认为该实训教学体系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其学习兴趣。80%以上的学生保持听课注意力的时间有所增长,每堂课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对其专业能力有较大促进。跟踪调查结果摘要如图6所示。

六、结语

文章重点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学生实训及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积累及成效,提出并初步构建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同校外实践环节有效衔接,并能同社会、企业工程实务合理无缝接轨。一方面,在探索设计、实践检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基于工程管理全过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推广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满足地区服务要求和社会企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杨秋波, 王雪青.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561.

[2]李志义,朱泓,,等.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9-34.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7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小组建设;讨论技巧;U形;V形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关于讨论法教学的探讨也成为教育教学中一大热门话题,更多的人关注到很多课堂讨论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笔者也根据自己十多年教学经历中的观察和实践,从自己的视角分析一下课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部分原因,并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对策,与大家探讨。

一、思想政治课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

课堂小组讨论按照其目的和形式分为学习小组讨论、活动小组讨论和专题小组讨论。我认为我们政治课堂中大多应用的更加接近于专题小组,就是针对某一主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的讨论。因此,我就先从小组成立开始分析:

(一)分组不当,互动不足

从多数老师上课情况看,大多以课堂座位组分为讨论小组,然后事先安排一个小组代表。假设以56人课堂为例,学生坐八列共七排(如图示)。两列为一个小组,每一小组就有14人。这就有可能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从学生座位来看,第一排的同学很难与第七排的同学产生互动,甚至隔一排互动的机会都比较少;二是小组代表不能代表全体小组成员的意见,“被代表”的小组成员参与程度降低。

由此可见,在小组讨论中,组的大小是讨论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影响到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如果建组不当就会使讨论流于形式。

(二)准备不当,探究缺失

课堂小组讨论与专题讨论近似,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或者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有深度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条件限制,小组讨论要求教师与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和计划。而在实际课堂中很多老师往往是“临时搭台”,课堂上抛出几个问题,就开始让学生讨论。由于时间短,讨论不充分,学生根本不可能讨论出好的结果,当然学生也知道老师最后会公布答案,或者答案已经在书中,因此,很多学生就出现“假讨论”,致使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三)关系不当,欠缺包容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进行有效课堂讨论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部分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关系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师生界限分明。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的任务就是讨论,教师的任务往往就是来回巡视,或者在讲台上扫视。让学生总感觉是“老师让我们讨论”而不是“老师和我们讨论”,这样就很难使所有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二是学生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学生缺乏课前必要的探究过程,而在课堂中教师又往往只注重小组代表的发言,致使多数学生很难确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厌倦了这种讨论方式,对老师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

当然除了以上的这些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讨论主观规定性太强,学生没有充分讨论的空间;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技巧缺乏指导,使学生手足无

措,虚于应付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怎么才能使课堂小组讨论更加有效,尽量避免流于形式呢?

二、针对思想政治课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问题的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组讨论同样如此。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就应先从小组的建设谈起:

(一)深入了解学生,规范讨论小组

教师上课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借班上课,大多是公开课。一个是平时上课,即常态课。针对不同的上课类型,小组的组建也就不同。

1.借班上课

教师借班上课进行讨论分组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条件的限制,借班上课往往是基于班级座位划分小组的方式。但是这种小组划分也要切忌座位两列为一个小组,因为这样很难使学生真正开展讨论。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呢?笔者觉得可以根据设置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设置有争议性的问题,这时分组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按照观点的不同让学生自由分组。这样最多花费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是学生自选观点,兴趣较大。

2.平时上课

因为平时上课的班级最少一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小组建设更加重要。老师对小组的建立不仅仅停留在组建层面,还应关注小组的发展。“小组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最初的活动,小组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相互产生信任。第二阶段,小组成员有真正的交往,并产生相互影响。当然影响方式是多样化的,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第三阶段,小组有了共同的目标,并开始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第四阶段,小组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小组开始审视自己的问题,有了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小组的建立应具有一个慎重的筹建过程。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掌握状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科学分组。分组确定后,只要你上课,学生就按照分组就座,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小组成员的相互了解和凝聚力,这也是小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于分组的人数可以与上述借班上课的第二种情况相同。

(二)充分准备课题,避免讨论肤浅

小组建立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确定问题—提出假设—限定期限—探究选择—发现支持性依据—得出结论。由此可见,一个切实有效的讨论不能仅仅局限在短短的课堂时间,更多的时间是花费在讨论前的准备。只有学生自己在课前充分准备,掌握一定的支持性依据,才能在课堂中真正的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否则肯定会流于形式。

1.不断推敲,科学设计论题

在高一“经济生活”中有关于债券、股票、保险这样一些内容。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论题的:先设置一个背景,老李家庭大致情况,手里有闲置资金,想投资又不知道投资什么好。然后让学生分组,请储蓄组、债券组、股票组、商业保险组对自己的投资方式进行全方位介绍。各小组推选代言人对本小组投资方式进行陈述。

老师的论题一展出,学生马上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去。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论题的设置很难形成激烈的讨论效果。因为这一论题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一个论题,而是对一个事物的说明,是去全方面介绍自己的投资方式。显然对论题的设计准备不足。对此论题笔者认为可以简单改动一下:“针对老李投资方式难以定夺的情况,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各营业单位纷纷成立专项小组争取老李这一客户。学生分成相关小组,讨论如何在向老李介绍自己投资方式的同时,争取到老李的投资。”这样改动,显然其可讨论性大大提高。

2.未雨绸缪,提前搜集资料

提前将论题设计好之后,教师在自己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应该提前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能够充分的了解论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缺乏讨论素材,更多的是摘录教材。而教材的结论又具有单一性,使学生产生讨论就是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的想法,结果使讨论变成了闲聊。因此,应该在课堂谈论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学生掌握充实的支持性依据。若再以“债券、股票、保险”一目为例。学生如何向老李全方位介绍自己的投资方式,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该投资方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好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和把握。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切实指导技巧,理顺师生关系

从以上论述中也不难看出,小组讨论不管采用任何形式,教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恰当。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主要起到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和谐关系。

1.必要的技巧指导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论题,选择讨论形式,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热情的支持和具体的指导。以教室座位的布局为例,就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适当调整。传统的座位模式(见第一部分示意图)有利于学生两人一组结成学习伙伴,必要时前排转身就可形成4人一组的讨论模式。但是这种布局局限性在于很难关注到其他组别学生的状况,阻碍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因此,根据讨论的需要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根据目前高中班级人数偏多的条件限制,主要常见的布局调整就是U形和V形。

U形的布局适用的教学目的比较广泛,学生更能容易地看到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相互之间能面对面联系。学生结对也很容易。特别是这样的布局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使教师更能接近于学生。

V形布局虽然比不上U形布局,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布局来说也能很好的拉近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更好的正面视觉效果,能更多的看到其他同学。

2.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必要的指导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而不是“老师让我们讨论”。进行有效课堂讨论的支持性条件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教师的态度和师生间的情感,是影响小组讨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就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观点相悖的说法,不要急于否定他们,应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又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呵护。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帮助。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主动去了解情况,适当提高对这类学生的期望值,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来。

总之,任何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效力的发挥都会受到应用者的影响。思想政治课中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本身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一种方法。然而部分老师运用不当,使其流于形式。而笔者以上论述试图从新的角度关注小组讨论的效力。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Martin V.Covington,Karen Manheim Teel.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M].伍新春,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陆怡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第8篇

关键词:ESA教学模式;课堂提问;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67-03

一、引言

ESA教学模式是哈默二十余年潜心研究语言教学的结晶,他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技能培养,注重语言运用,同时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当前教育中,教育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英语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因素,涉及的学生任务要容易、有趣并有意义。[1]

ESA(Engage,Study,Activate)分别代表课堂语言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投入、学习、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入要素,主要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投入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采用游戏、音乐、讨论、讲故事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在学生求知欲被调动之后,教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习这一环节是ESA教学模式的中心。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Activate)。Activate是教师通过设计活动、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学以致用,提高听说读写技能。ESA教学模式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和学习主体,变换其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而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型:直线型、反弹型和杂拼型。[1]

ESA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之中。ESA教学模式适用性广泛。本文详细讲述ESA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二、ESA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类历史中,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社会活动。阅读打破信息存储在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创造灿烂的文化遗产,推进社会有序发展。阅读本身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因而,阅读在英语教学、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对语言的基本知识(词汇、语法等)要求严格。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求了阅读者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ESA教学模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通过投入练习和活动练习,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主旨。[1]

1. Engage

在投入这一环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投入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探索在投入这一阶段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精心创造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分好小组,安排座位,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有效掌握活动进程。[2]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的座位。座位安排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常见的形式有:横竖成排;圆圈或马蹄形;以桌为单位分成小组。它们各有特色,反映教师的不同风格。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活动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1]无论如何分组,每一小组均安排一个速记员,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决定,其主要任务是以书面形式记录小组内的讨论结果。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学生运用语言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8]

在投入这一阶段,教师可运用课堂提问来进行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重视课堂提问,提高提问水平,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9]提问具有以下功能:①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启发学生思维。③帮助教师析疑。④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⑤帮助教师就某些细节性问题进行检查。⑥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5]教师自身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并根据相关的辅导资料深入探究材料内容。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提出若干个问题(最好不超过5个)。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提问内容要精益求精,提出的问题间的逻辑性非常重要。二是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提问应面向好、中、后三类学生,考虑到各类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回答的可能性。三是联想实际,注意学生的要求。提问不仅包括教师的提,也包括学生的问。[10]教师根据课时安排,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限定学生分组讨论时间。提问不仅包括教师提,也包括学生问,因此要求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小组速记员要总结小组成员对阅读材料的疑难点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各组速记员的帮助下,将每个小组的问题汇总,找出全班学生都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习这一环节对那些问题逐一解答。对于各小组非全班关注的问题可以记录在小组讨论记录本上,由教师在课下解决。

2. Study

在学习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产生的问题,对阅读材料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发挥好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2]针对在投入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一深入探讨。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信息的帮助下深挖课文疑难点。通过提问,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做。教师也可以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套用,具体情况总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只满足于教条的掌握,而需要不断深化,把握知识在具体情景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6]教师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知识,在活动中习得、运用新知识。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对在投入阶段学生对教学材料内的疑惑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感兴趣,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另一方面,教师举一反三,由浅入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养成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的学习习惯。知识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

3. Activate

在完成投入、学习两环节之后,教师应设计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活动、练习。对于活动设计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设计的内容应与所学内容相匹配。设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②设计的活动既有趣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设计各种类型活动,难度适宜,让学生能"跳跳摘桃子"。活动过易,激发不起兴趣;活动过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不了,达不到活动目的。[10]③活动要以交际为目的。语言最主要的社会用途就是人际功能,人们通过它敬爱能力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4]因此,以上三点是设计活动的考虑要领。

三、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ESA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自主性起到很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学习、掌握知识,并使其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ESA教学模式会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仅只是依靠教辅写好教案,依靠教案内容进行教学,还要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对课堂时间安排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对教师的课堂应急能力要求也会有所提高,使其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给与积极管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取适应他们的活动练习。同时,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回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会有不同的看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考虑学生需求。再者,教师在对班级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学生性格、性别等)来安排分组方式。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有夯实的语言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听说技能;学生要知道教师提问的重点;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事先查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分析;对于所学知识材料,学生要深入了解;在活动环节中,学生要有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

本文初步探讨了ESA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只是针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不过,ESA教学模式也适应于英语教学中的其它方面,例如如何教语法,如何叫写作等。尽管如此,希望ESA教学模式在阅读中的应用可以为英语阅读教学增添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2]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3]Jeremy Harmer,(田贵森导读).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陈洁倩.阅读理解的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对位于水平的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4).

[8]潘郁芬.合作学习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8).

[9]张凤云.课堂提问之管见[N].中国教师报,2004-12-22.

[10]朱留兵.浅谈课堂提问[N].黄冈日报,2010-2-7.

打破“官本位” 回归“学本位” 临沂大学八位处长辞职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