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经验论文

护理经验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7:31

护理经验论文

护理经验论文第1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在50年代停办后,护理人才培养经历了近40年的中专护理教育的漫长阶段,尽管80年代中后期恢复大专、本科高等护理教育,但全日制高等护理教育为数甚少,致使护理队伍总体学历水平仍然偏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不能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不能适应医学高科技自动化、信息化、高“物化”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文明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对心理、生理等健康方面的需求。随之产生了全日制高等护理教育和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双轨道人才培养体制,且初具规模,发展速度也呈现出良好态势。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迫于工作的压力和需要,大量低学历护理人员接受成人继续教育,以此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达到顺应社会发展的目的。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同等重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1当前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和监管不力问题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人员求学意识的不断增强,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和全日制高等护理教育相比没有得到同等重视,多数学校将成人教育作为一项创收的手段,按“短、快”办学思想培养人才[1],减少或忽略实践教学,以减少学校管理成本和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活动等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也没有严格的监控标准和评价体系,致使人才培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

1.2缺乏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其对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大纲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2部分组成。目前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缺乏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基本由各学校自行制订,使得实验教学计划差异较大,培养出的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加之教学大纲由各学校自行执行,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院校以削减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和减少实验学时等途径,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并没有达到与学历相当的水平。

1.3缺乏研究和开发具有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模块层次不清,无成人教育特色,无新技术项目研发,无原技能结构模块中缺少部分的补充,无综合性、设计性内容等。(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单一,无针对性。(3)实验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1.4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评价体系成教护生均为在职护士,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加上医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引进以及护理理念、范围与标准的变化,在职护士原有的实践技能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另外,多数院校仅建立理论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也影响了教师对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

1.5缺乏自成体系、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实验教材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原有中专或大专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其课程设置要求专业知识应避免重复,减少陈旧内容,重点讲授护理新理论和新技术,增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这就需要加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建设,要将急救护理、肿瘤护理、手术室护理、器官移植等专科护理新技术和护理人文技能、社区护理技能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实践技能纳入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材中,使之达到课程设置要求。而目前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缺乏专门的实验教材,即使有一些实验项目内容依附在理论教材中,也不系统、全面,没有前瞻性,不足以自成体系,导致实验教学活动顺应性差,技能传授缺乏系统性,严重制约了学生护理技能水平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6硬件难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经费的短缺,目前多数院校的校内实验教学场所和教学仪器等硬件已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尤其不能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新技术开设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1.7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扩招导致实验教师数量不足;加上校内教师因教学任务重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致使校内教师实验教学水平不能满足护理新技术实验项目开设的需求。

2成教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1对学习认识模糊和教学管理的缺陷,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资料显示,45.2%的学生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获取文凭以提高职务或职称[3],40岁以上学生学习动机为拿到文凭(达72.0%)[1]。上述数据反映有些成教学生对继续学习目的的认识停留在应付用人单位对职员的学历要求和职称晋升需要上,从而忽略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护理水平、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一核心目的。加之现行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践课学时很少或无,且只有理论考核而无实践技能考核,造成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必要性产生质疑或认识模糊[4]。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动机、兴趣和动力,而且导致学生主动放弃护理技能的学习,只为应付理论考试而学习。

2.2工作、家庭、经济等多重压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美国着名成人教育学家达肯沃德和梅里安指出:“成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已经离开了全日制学生的责任(童年和青年的主要社会责任),而承担了劳动者、配偶或父母的责任[5]。成人护理教育是业余教育,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同时进行学习,护理专业成教学生也是如此。由于护理专业成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女性,其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加上工作的连续性、排班的不固定性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等,给成教学生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诸多不便,并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这使学生很难保证出勤率,势必影响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讨论

成人高等护理教育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高等院校顺应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要求逐步开展起来的。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学历水平及完善其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低学历护生通过成人高等护理教育,达到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新型护理模式下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但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至今,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因此,对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认识应与全日制护理教育同等重视,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硬件的建设等方面应与全日制护理教育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全日制护理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在管理规范性上应等同于全日制护理教育。

4建议和设想

4.1转变观念,重视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的重要教育形式,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应与正规的全日制护理教育一样得到充分的重视,其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一样也应得到同等重视,尤其要重视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硬件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学历水平相当的要求。

4.2构建具有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要求学生对护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重点学习护理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6]。因此,应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形式、评价体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具有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

(1)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对护理实践技能,尤其是新技术进行学习,使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规格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标。(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护理基本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应区别于统招本科生,使其重点学习护理新技术、人文技能和社区护理技能等,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操作能力。(3)多种实验教学形式、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举,重点采用网络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采用恰当、合理的护理技能考核方法,既使学生重视技能的学习,又能检验实验教学效果。(5)围绕学科前沿性新技术、人文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等内容,组织编写层次分明且具成人教育特色的实验教材,体现整体护理内涵。新晨

4.3建立三维立体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4.3.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各医院定期为护士提供学习和进修机会,以缓解成教学生学习、工作、家庭3方面的矛盾,使学生安心学习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同时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4.3.2医院支持医院制订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逐年按计划进行人才培养,提高护理人才岗位能力,解决医院护士学历、职称结构问题。同时,积极为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设施等。

4.3.3学校扶持学校在努力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与医院的联合机制,即利用医院先进的医疗仪器、丰富临床经验的师资等弥补校内实验教学硬件与实验教师数量的不足,缓解当前办学经费短缺的压力,从而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庄金颜.对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思考[J].当代护士,2007,9:109~110.

[2]高翔.护理成人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研究,2006,24(4):39.

[3]刘桂萍.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8):1995~1996.

[4]陈颖.提高成人护理班教学质量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3):27~28.

护理经验论文第2篇

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文博系统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它可分技术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藏品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及虚拟博物馆等五个层次。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文博系统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整个社会共同成长,如何让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文博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在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中,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这不仅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基层工作人员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文物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文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的过程,通过文物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为文博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3、促进文博行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文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摸清文物家底,使文博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为文物的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我们文博行业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宏观决策工作上更趋科学、合理。同时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的科学性大为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文博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直接带动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了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空间。 4、促进文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来讲,除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外,大部分资源价值未得到利用;作为馆藏文物来讲,除部分通过博物馆展示以外,大部分尘封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契机。

5、促进先进文化的大众化。通过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借助虚拟展示和交互技术,建立基于祖国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子游戏、网上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知识库。通过校园、家庭、网上等多种途径,把优秀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用健康、益智、有趣的游戏和传统文化知识吸引青少年,使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也能得到身心放松、知识积累和情操陶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扩大、延伸文物展览的空间和时间,改善展示手段,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主欣赏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物和文化知识、充分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 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田[J].宁波大学学报,2003,(3):29-32

[3]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连为民,李寅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5]苏国彬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基础培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护理经验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儿科临床带教;护生;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71-03

在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如何把先进的护理观念融入到带教中,让护生养成根据实证,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思想是循证证据护理思想,即审慎地应用当代的真实证据,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个体患儿医学治疗,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行为[1]。传统的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为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意义,本院将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条件下培养的护生,进行成绩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9参加本院儿科临床带教培训的护生58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名,实验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培训儿科临床带教,两组护生的年龄都在20~2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1.4±1.8)岁,实验组平均年龄(21.7±2.0)岁,所有参加儿科临床带教的护生均为大专生,两组学生学历、经验均无差异。所有大专班实习护生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无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统一进行科室的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介绍,再选择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师进行带教,在带教中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按照每日学习内容教授护生相应的儿科临床带教护理知识,监督检查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完成情况,无需过多的理论讲解和系统的知识培训,只注重传统的操作技能培训,护生往往只专注基础操作能力,理论原理掌握不理想,遇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及解决。

1.2.2 实验组

1.2.2.1 制订循证护理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目标,制订详细的带教计划,做好带教记录,组织新实习的护生先进行科室工作环境介绍,仪器设备介绍,学校制订的岗位目标和儿科临床带教中使用到的各类器械的操作要领和方法讲解,此外,对此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也对护生进行演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意义。待护生熟悉科室情况后,安排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向他们讲解专科护理知识,针对儿科科室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科室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儿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师亲自示范护理查房内容,并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和护理文件的填写。

1.2.2.2 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严格进行循证护理培训 选择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师担任新护生的培训工作,带教培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同时科室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对带教老师的工作和护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循证护理的方法主要分为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护生查询护理文献,检索证据,最后根据所查得的实证与临床经验,结合患儿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儿科穿刺中,如果患儿年龄太小,可能不会正确运用吸气加屏气的呼吸方法来配合穿刺,那么在对这些年龄偏小的患儿进行穿刺时,如何进行呼吸配合。这样我们就启发护生选定了思考问题,接下来引导护生查询护理文献并思考,然后讨论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查阅文献发现,文献中称不能配合吸气加屏气动作训练的儿童改成用“捂口捏鼻法”[2],最后循证发现“捂口捏鼻法”用于实际操作会存在一定阻碍,需要在实际操作前的一段时间持续对患儿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有目的地增加患儿吸气和呼气的深度,同时在操作前对患儿进行缺氧程度的评估,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按平时的训练来引导患儿尽量先深吸一口气,另一方面,根据患儿个体的缺氧程度评估来掌控进程,尽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避免患儿产生强烈反应,导致操作失败。

(1)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带教质量:一名优秀的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直接与患儿接触,是病情的观察者,同时还要了解患儿的需求,解答家属的疑问,作为儿科的护士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对患儿进行更加仔细的护理,患儿可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应对患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思考可能的原因,应用循证护理来解决问题。在对护生的培训中,老师不但要求护生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正规的操作方法和严格的无菌规范操作,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要熟练和规范,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要熟练掌握。从细节处严格要求,避免不规范操作。

(2)拓展教育范围,丰富教学形式:除了掌握适应本科室的循证护理任务,还要对护生进行医德、护士职业教育、护士道德教育等相关方面的介绍,宣讲医院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相应的医疗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和自己职业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提供安全保障。科室还根据每期护生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针对性的教材,对如何使用冰箱保存药物、特别是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等方面进行教育。

(3)重视信息反馈,做好循证护理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医院定期举行护生感悟座谈会,填写教学质量回馈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护生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带教老师,督促激励循证护理工作的学习和应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以及查阅文献能力,并观察两组学生成绩[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生出科室成绩的考察比较

在培训结束时,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一次测试,检验这两种护理方法的结果,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具体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组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为(86.32±12.55)分,操作成绩为(85.22±14.21)分,考核优秀人数为28名,考核优秀率为96.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生出科室成绩的考察比较

注:与实验组相比,*P < 0.05

2.2 两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比较

从创新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观察问题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比较,实验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综合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它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愿望、价值,找寻事实依据来总体制订出的一套护理方法。循证护理为我国的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3-4]。一直以来,我们临床带教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以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由此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为扎实,基本训练较好,但是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即使能够接受到循证护理知识,但在实际中,面对复杂的临床病情,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随着对循证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临床护理人员已经可以将循证护理的临床方法融合到临床护理的实践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培训护生,也得到了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好的结果,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比传统护理方法得到更高的评价。

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问诊一直是护生的一个难题,许多护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问,问些什么,因此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5-6]。同时也存在有些患儿的家长心理上排斥护生,不愿意与护生交流的情况。经常有许多患儿因为害怕打针、吃药而说假话,使得收集的病例不准确,因此,必须要与患儿和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他们能放心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你[1,7]。这个过程是护生需要学习的,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向护生传授问诊技巧,通过言传身教让护生体会到如何以诚待人,慢慢与家属接近,取得他们的信任,以获取详细的病例资料。为了避免护生在进行问诊时遗漏了一些项目,要求护生在进行问诊前先列出问诊项目,再进行询问[8-9]。

此外,在儿科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实际临床病情变化有充分的了解,一般儿童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不够明显,不具有典型性,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病情发展非常迅速,遇到的疑难问题较多,同时因为患儿较小,无法诉说病情,因此对于儿科的护理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带教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临床的应用,提高提出问题和查阅文献的能力,通过采取循证护理,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更好地利用评判思维去面对现实中的实践,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临床运用能力,同时在儿科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护理,还可以将个人的临床学习经验与一些研究证据相结合,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总之,循证护理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研究证明,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有利于护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儿科临床带教中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红艳,李晖,童庆,等. 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6(11):100-101.

[2] 付建秋,陈晓旋.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10-211.

[3] Meeker MA,Jones JM,Flanagan NA. Teachi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research from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perspective[J]. J Nurs Educ,2008,47(8):376-379.

[4] Jonsdottir SS, Lewis JA. Toward evidence-based practice[J]. 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10,35(4):240-242.

[5] 艾方,张会敏.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10-11.

[6] 付建秋,陈晓旋. 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10-211.

[7] 叶华,姜宪辉,李筠波.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08,14(24):15-16.

[8] Duong DN.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cept: engaging interest and articipation[J]. Nurs Res,2010,59(1 Suppl):S7-10.

护理经验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 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 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 

4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 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护理经验论文第5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学;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中医的整体护理实践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2]。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3]。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4],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护理经验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口高职;护理

课题项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2]。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普专对口高职学生可通过自己已经学到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对护理学专科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进行意义构建,并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中得到完善与提升;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及查阅最新的临床进展和研究文献,帮助学生完成每个知识板块的意义构建,成为促进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对口高职学生,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将2014级两个对口高职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与普专护理相似的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传统基础护理教学法,而将2015级四个对口高职班作为试验组,采取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

1.2 研究方法

在新型教学法中要求教师事先将所涉及班级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小组长,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将下一次上课学习单元任务进行概括介绍,并辐射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分配给每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要完成该知识版块的理论课上的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课中的实验讲演。在每个主题的汇报讲演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课堂主题汇报理论框架或者必要知识点由教学大纲控制,实验讲演汇报由教学视频控制,每位学生在汇报前需要准备自己试讲的资料,如果在准备中有所困难,应该由团队协作和老师指导完成。

1.3 考核方法

1.3.1 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比例共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

(1)采用考勤和对课堂情况观察的方式考核学生上课出勤率、上课纪律、布置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情况,成绩比例分配为10%。

(2)采用观察与记录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为10%。

1.3.2 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讲演训练两大方面。

1.3.3 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笔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采用纸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后,试验组《基础护理》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并且在假定对照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度、上课的兴趣性、学生自我感觉综合素质提升度均为2.5分情况下,请试验组同学对新型教学教学方法进行评分,评分控制在0-5分,以对照组教学法为对比基准,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对四个维度的评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法评分,表示学生高度认可这一教学法,并且在综合素质提升度这一栏尤其明显。

3 讨论

3.1 新型教学法有利于对口高职护理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回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知识,并结合自身实习或临床工作对基础护理操作的领悟,查阅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课堂讲授、沟通协作以及动手能力。并且,此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使基础护理学课堂讲授训练、实验技能讲演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3.2 新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

该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护理课程内容有总体认识与熟悉,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知识及内、外、妇、儿专科护理知识,并对临床护理基础操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具有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和对本课程有兴趣、有学习的意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夯实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人际沟通等能力,为学生再次实习或就业夯实基础。

在研究中,也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知识探索范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然而,过分关注,会使这种理论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之中[4],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引导其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同时,因学生毕竟是大专在读,无论是学习自觉性及文献查新能力上都有限,因此,在同学试讲过程中,其余同学容易走神,在后续的调查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对于学生试讲,其余听课的同学因为其是学生,容易开小差,因此,如何在试讲中提高学生整体听课效率是此种方法中一个重要难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护理经验论文第7篇

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循证护理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护理。循证护理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研究与理性的传统,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病人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以及相关数据库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

1 循证护理起源与内容

循证护理(EBN)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BM),是1991年加拿大Mc Master 大学ALBA DICENSO教授提出的。护理专家为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病人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实践是审慎、翔实地运用各种原理、研究资料来为个体或群体病人做出的护理诊断。简单地说,循证护理是对病人实施的每一项护理措施都应有科学证据,是最恰当的。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理决策均应以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护理依据,其最好的护理研究证据不仅可以否定已被接受的临床护理措施,还将随时被更准确、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新证据所取代,是一种自我否定、不断完善、努力使研究证据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科学护理观。循证护理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有:需求证据理论,三者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缺一不可。需求是循证护理实践不竭的源泉,是发展护理科学、验证护理模式的前提。EBN 从临床护理问题出发,经过科学研究方法论证,提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并运用临床实践满足需求,从而形成护理专业独立的科学体系。

2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证护理中的实践应用

实证护理即为基础护理,是护士在基础护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各种原因导致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时,常需留置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病人,一般临床更换导尿管常规是每2周1次,某些医院每周更换1次。更换导尿管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增加了发生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的护理问题是: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多少?通过系统的文献查寻发现,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3~4周后才可能出现硬化现象,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因为频繁更换导尿管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浪费卫生资源,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往科研的实证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病人尿液的pH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pH值大于6.8者发生堵塞的概率比尿液pH值小于6.7者高10倍。随机控制设计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可根据尿液pH值分为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

传统护理对人类健康贡献不容置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制约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从其护理哲学方面看,主要是经验主义自然观;就其科学而言,有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观点和方法。传统护理解决问题方法是:①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物学知识;②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③请教专家;④从有关文献中寻找答案。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一些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不为大家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应用;而另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由于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被广泛使用;某些医学问题已有答案,但仍在进行研究,造成有限的卫生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与当今科学发展不合拍,制约着护理科学的发展。

护理经验论文第8篇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 护理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61-01

一、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1.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的发展

体验式学习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41年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科翰在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开创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他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为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学中也得到了众多教育者越来越多的青睐,医学领域的护理教学中的案例式教学、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等形式都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

1.David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David用四个元素来描述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模型: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抽象概念的形成,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这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2.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由既独特又联系紧密的六个环节组成。感知作为开始,进入体验,然后分享和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得应用于实践。这也是一个循环模式。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杜威主张教育基于行动,教学不应该是直截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5.体验式教学的类型。(1)直观感受型:观看音像、倾听诗歌、欣赏小品等;(2)动手操作型:课件制作、搜集资料等;(3)社会调查型:社会实践等;(4)师生置换型:情感体验等;(5)角色模拟型:模拟采访、招聘等。

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体验式护理教学的实施

1.1创造情境。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巧妙地设计病例情景,使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利用实验室、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制造临床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

1.2探索研究,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精心编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医患沟通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也是首先使学生在内心层次产生体验,树立正确的医患沟通理念。在舒适护理教学中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将其分为设想体验、情景体验、反思体验和升华体验,从不同层面使护生的认识在体验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在体验中得到提高。

1.3交流心得,总结内化。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采取小组合作、分享体验、交流探讨,使所产生的体验沉淀、浓缩、进化,凝聚为大脑无意识记忆。教师的主要责任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互相交流,及时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拓宽思路,将讨论引向深入,并鼓励创新精神。

1.4运用迁移。知识的最终价值是要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护理教学中运用角色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书写病历、医患和医护沟通、教学查房、大课教学等,帮助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伍彩红等运用角色扮演培养护生的关爱能力,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推广到新的情境中去,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护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动力和信心。

2.体验式护理教学的特点

(1)亲历性它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组织护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医务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实践观摩,增加学生多方位医患接触的机会;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包括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与反思。比如采用情感体验式让护生扮演病人,从行为和感情上亲历的教学活动。(2)个体差异性。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护生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3) 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护生从体验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护生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4)寓教于乐。一方面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护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另一方面指护生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5)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而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达成的“我-你”关系。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投入学习的过程。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在许多学科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体验式护理教学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陶冶和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使护生在游戏般的场景中身心愉悦地学到了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