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6 15:56:11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第1篇

关键词:医学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人们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这就对我国的医疗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化学作为其中的必修课程,可以为其临床实践、理论分析或者药理研究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性意见。本文从我国医学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医学护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原来的护理专业一般是五年制,主要包含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长都比较冗杂。但是现在的护理专业已经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时间上的缩短势必要相应的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在时间范围内合理分配。要想使得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更加合理和完善,一定要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让护理专业可以真正被学生们所认可和接受,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将基础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合并为医用化学一门课程,并在第一学期完成教学,这样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的医学护理专业可以接纳文科生学习该专业,但是也给医学护理专业带来一定的困扰。主要是因为文科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对于理科的知识接触太少,而医学护理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化学专业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大部分的理科生。根据调查发现,在医学护理的日常授课当中,文科生普遍跟不上老师教学的节奏,但是理科生却认为老师授课速度缓慢,这就造成了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化,不利于正常的医学护理授课的展开。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要不断调整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部分化学知识、医学知识或者部分生僻的内容进行删减。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要多开展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医学化学内容,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很多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要更加突出实践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有机化学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减少对化学合成方面的考查,更多的倾向于考核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方面。

二、优化医学护理教材及内容

上文提到,医学护理学制的改变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材在内容方面上的改变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深入地理解医疗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真谛,因此选择专业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各种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对于实验的重要性内容较多,旨在突出实验是医用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材当中要增设实验部分篇幅,强调实验对于医疗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当中的推動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另外为了配合教学的时长,教学内容应该要化繁为简,将冗杂的知识合并或者删减,特别是多次实验展示完成以后可以将实验概括总结。尤其是常规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报告是衡量实验目的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准。虽然日常的实验较少,但是教师还是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实验的侧重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三、改进医学护理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用学制改变的教学要求,需要配合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部分学制较长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要逐步养成自主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将更多的实验方法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例如血栓形成实验、溃疡发炎等形成实验、人工气胸实验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设计、查阅文献等完成整个的实验操作,利用现代新型技术和设备为理论提供必要的影像支持,例如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该系统集图像、应用软件、语音等为一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整个画面,加深对于医学护理实践的印象。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更为直观,完全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同学们的疑问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求得真知。此外借助现代的仪器设备等会有效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提问老师直接回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良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理科生还可以发挥自己在化学方面的优势为文科生解疑答惑,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医疗水平的重视,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和完善,这对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在实际的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大有发展的,要想真正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水平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切实有效地改革真正实现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席晓岚,徐红.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2]马俊凯,王华夏.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02).

护理专业探索第2篇

关键词:高素质 实用型 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44-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教育体制的调整,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技术全面的实用型人才的开发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仅凭一纸文凭必将在人才的选用上失去竞争优势。这无疑对我们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医学人才培养思路及教学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对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教学与医疗、护理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使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技能培养的模式受到制约。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其中传媒和患者的因素不容忽视,但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及医疗护理操作技能是否存在纰漏也是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进尝试,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取得了一定成绩,规范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高素质、实用型的合格医学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养

医院十分重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招聘护理人员政策。近年来招聘的护理人员要求专科以上学历,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医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临床教师进行培养,每年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本专业新知识、新理念。同时,定期举办护理专题讲座,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与临床护理的科学研究与探索,鼓励临床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请教学立项,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了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的资质进行审核,要求具有中级职称三年以上的教师带教,每年对新上岗的教师组织全院集中试讲,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不合格者继续努力,参加下次全院集中试讲。为了规范临床教师的技能操作,每月对全院护理教师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考核,提高了我院临床护理教师的基本护理操作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提升了护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加强对课间教学环节的管理

由于医科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医院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护理专业的课程和课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倍,临床教师教学任务更加艰巨,为了确保护理本科的临床教学质量,教务部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关,从理论授课到见习课,从教研室到授课教师,要求教研室安排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和医德医风评分较高的教师授课,希望他们将渊博的医学知识和高尚的品格传授给学生。我们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课的部分内容由原来的“填鸭式”课堂集中授课向多样化教学授课方式转变,比如PBL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布置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学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问题由带教教师进行答疑,此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动性,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提问题、去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

医院十分重视医学院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管理,毕业生进入临床要参加医院人事培训中心组织的集中培训,入科前还要参加科室组织的入科岗前培训,使毕业生在从事临床工作的第一天就受到专业、规范的职业教育,入科后教研室秘书编排实习轮转表,安排一些高年资优秀教师进行跟班带教。由带教教师负责所带毕业生熟悉实习环境、本科室的专业特点以及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毕业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每周还安排了小讲座,由各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较为全面的教师主讲,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授课效率,并可将部分内容留给同学自学,进一步提高了独立思维能力,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实习期间,还十分重视毕业生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改善近年来临床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低的状况,充分利用和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全天开放,使临床教师和实习学生随时可以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可以完成。学生在工作之余,弥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技能操作部分的不足,也可以减少因工作中操作不当或技术不过硬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或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通过以上改进,使毕业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迅速提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四、加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合格的学生。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除提高理论课的授课水平外,对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同样重要,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中之重。

我院教务部有计划地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组织医院教学专家督导组对护理教学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内容主要有理论课、见习课听课评教,检查临床教师书写的教案、讲稿及多媒体课件,检查教研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对期末教务工作进行监控,包括出题、监考、阅卷等工作。通过对护理专业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授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备课更加认真,授课更加规范,提高了教师带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教学效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确保了护理本科的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的完善,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我院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居自治区高校榜首,最大限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课题编号NYJGB20110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NYFYJG2014002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探索第3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药理学;精品课程;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整体进程中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1]。近几年来,我院也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护理专业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我院护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院护理专业2006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安徽省师范专业”;2013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护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我们药理教研室于2016年成功申报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精品课程―药理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我深刻体会到精品课程建设对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师资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近段时间以来课程建设的实践及探索汇报如下:

1 修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1.1 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素质实践技能型护理人才成为培养目标。依据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药理教研室在2016初年制定了高专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利用将近一年时间在临床进行了广泛调研,及时与毕业生、实习生取得联系,随时了解反馈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及实际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1.2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表现形式[2]。我们药理教研室全体老师,加强学习,深入调研,不断创新,一方面精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作为学生用书,同时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同济大学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另一方面,在广泛汲取传统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以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护理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编制了具有特色的高专护理专业药理学校本教材,突出了与临床护理岗位紧密结合的特点,同时又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

1.3 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遵照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优化了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侧重代表性药物及临床常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简化药物作用机制,并将临床护理用药案例引入教学,培养职业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减少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增加了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护理用药所需技能如正确使用药物、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职业素养。

2 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2.1 改革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开放了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不久学生也可以进入我们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同步学习。还与学生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在平时玩手机时也能想到药理学,也能得到最新的药理学信息[3]。

2.2 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药学教研室全体老师,每周二下午集体备课,开展讨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应用。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我们还灵活运用了: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与日常生活及临床用药有关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故事、录像等多种活泼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激发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职业熏陶。2)直观演示法: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药物作用机制显得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能易于理解呢?在授课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如氯丙嗪、地西泮作用机制,采用简短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帕金森病作用机制,通过天平的直观演示,学生获得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集中了学生学习注意力,引起了学习兴趣。3)实践法:如抗高血压药的学习,让学生利用周末,深入家庭、走进社区、走访高血压的病人,进行高血压用药知识问卷调查,完成问卷调查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法,加强了理论内容的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4)其他:课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提高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

精品课程是一个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管理的系统工程[4]。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有利地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练就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现有专职教师7人,均在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43%;具有高级职称者2人,占28%;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者1人,占15%;35~50岁2人,占28%;35岁以下4人,占57%;双师型/双素质型教师4人,占57%。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一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积极讨论,探讨教学方法,并制定相互听课制度,观摩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指定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年资教师带教青年教师,在工作上指导他们备课、听课、试讲、讲课、科研等,在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三组织安排老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四针对药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多内容进行研究,积极申报课题,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数十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药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护理专业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构建了比较合理科学的课程建设体系;制定了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教学计划;编制了合适的校本教材;制作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完成了课程教案、章节习题及涵盖课程内容的综合测试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认识到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行改进与探索、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现代服务理念、有护理岗位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月光,伍三妹,王玲,等.创建护理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4);60-62

[2]赵有亮,杨先振,李蓉.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23-224.

护理专业探索第4篇

关键词: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实习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是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多采用2+1的教学模式,经过前两年的理论学习后,第三年进入生产实践教学。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在大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分布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有着在外实习时间长、实习分布点散、学生相对集中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采用低年级学生党员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内容上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笔者结合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实际工作情况,总结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困难,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点提出建设性意见[1]。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存在外部因素对其的制约,同时还存在内部因素:即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仍需提高,也严重地影响到其党员在实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外部因素

1.实习单位和学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导致实习生党员管理重形式轻内涵。同时,实习生党员管理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日常实习事务繁杂,不能很及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社会对实习生党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习生党员有临时性、形式性的观念普遍存在。由于实习生党员管理缺乏正式的管理机制,存在流动大、管理难等特点。且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往往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的短期性比较明显,工作的形式性比较浓重。很多人都认为实习生党员管理是一种形式、是一个党员管理的难点。这些观念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内部因素

1.自觉性不高,党性意识不强。许多在实习岗位上的实习生党员实际上是心有旁骛,或者是一边做实习护士一边找就业机会;或者是一边做实力护士一边准备升学考试,提高学历;没有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实习工作。另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生党员缺乏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缺少乐于助人、服务他人的自觉,党性意识不强。在这样的状态下实习,很难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2.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还需提高。部分实习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宗旨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有侥幸心理,做事不够踏实,学习不够主动,服务不够积极。实习党员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实习生党员教育急需加强。

二、对实习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实习生流动党员支部活动难以开展

由于我院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多,实习生流动党员分散,加之实习生在医院的科室不一样,排班不同,流动党员很难集中,学习讨论、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难开展。

(二)实习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落实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数量多,位置分散,有的实习单位不重视党建工作,不能和学校就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进行沟通和协商,导致学院党总支对实习生流动党员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有的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其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应在所属支部,所以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有时候没及时通知实习生党员,这些都限制了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监督[2]。

(三)部分高校对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不重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从属地位。各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建设放在首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而把学生工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在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学生管理的情形之下,严重地影响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管理体制的不顺畅对实习生党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实习生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状态。“谁都管”,学校党组织和实习单位组织对实习生党员都有不同的要求,实习生党员要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谁都不管”,则是实习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加强修养,却不知该找谁解决。所以,理顺对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体制,使实习生党员职责明晰,增加其责任心,并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有规划、有安排,将个人发展与工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实习生党员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经济社会压力、学习、就业与自我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难度,需要党务工作者能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

三、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优势

我系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具有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实习生基本都在以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三级医院实习,如南京、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员相对集中,而且都居住在学校统一租住的学生公寓,便于集中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同时实习医院都为事业单位,规模较大,都有健全的党组织,都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具备接受委托管理实习生党员的一切条件。

(二)向实习单位发出实习生党员管理委托函

为了加强和改进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使学生党员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能够及时地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以一带十”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会向实习单位发出管理委托函,委托实习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实习的党员。希望医院党组织接收并组织学生党员参加该实习单位党组织生活和支部生活,对他们从严要求、从严管理。

(三)设计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评价表

首先,在学院每年组织进行的实习常规检查中,党总支将《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带给各实习医院党组织,调查了解实习期间实习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医德医风、业务能力、组织纪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实习结束后,要求交回《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实习生党员要在考察表上认真记录参加实习单位的学习和组织生活情况,并由实习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系党总支将根据单位考查意见、跟踪调查情况及平时表现对实习生党员作出实习期考查鉴定。

最后,要求每位实习生党员每季度写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可挂号邮寄至所在党支部组织委员处。对实习期考查不合格的实习生正式党员要加强教育,加强谈话制度,并在党员年度民主评议中重点评议教育,对考查不合格的预备党员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预备考查期。

(四)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点评

护理系领导和党员教师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深入开展,党总支分别发文,在学生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成立实习党小组,要求各实习医院单位(党总支)加强对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指导,要求实习生党员要自觉参加实习医院的党组织活动,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系领导还在江苏省内部分医院对实习生党员进行教育指导,要求学生党员要增强创先争优意识,要以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党员承诺,以“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团结同学,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五)强调实习生党员三重身份,注重体现三种本色

首先,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学生身份。作为学生,应该保持学生本色,做到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虚心向各位指导老师学习。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穿衣修饰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本色。

其次,强调实习生党员的护士身份。作为护士,应该体现护士角色,做到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讲究奉献精神,注重服务意识,注重体现护士角色。

最后,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党员身份。作为学生党员,一要刻苦努力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三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牢固树立党员先进性意识;四要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塑造先进性形象。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探索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医护人员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临床护理信息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医护工作者必需的基本要素[1]。然而,目前医学高职高专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和学生只注重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临床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提升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护理岗位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校进行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将学生导向医学工作体系,而不是学术体系。一门课程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要清楚它面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的一线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岗位。根据这个目标,我们确定了该课程以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为特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和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该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计算机科学的信息素养,为以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毕业以后能迅速适应护理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进行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的改革

2.1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各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医护岗位人员进行日常工作中所需的信息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网络、医学信息学等),同时兼顾河北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对护理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制定。共设计了9个学习单元,各学习单元呈并列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28个学习任务,并且体现了专业特色。

2.2 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开发团队本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理念,结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以及护理岗位的需求来制定的,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计算机的技术和方法引入专业领域,认识并处理医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

具体的组织与安排是这样设计的: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注重能力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就是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打散,然后想办法把它们巧妙的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实践过程,任务的序化是按照知识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逐步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时间逐步增多,任务难度逐步加大。

3.教材建设

按照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信息技术基础》、《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强调工作过程导向,以“任务”为基本写作单元,“任务”的编排主要依据信息收集、整理、处理、传输和表达的过程。任务实例与岗位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3]。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与评价

本门课程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综合任务是让学生设计一份个人简历,包括Word文档排版、Excel数据统计,然后用PowerPoint演示,最后将上述资料E-mail发给教师,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方面情况,占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采用如下形式考核:

(1)以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成绩作为期末实践成绩,占总成绩60%.

(2)利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考核医学信息学部分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0%。

这种考核方式既兼顾了计算机应用水平,又考查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知识,强调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

面向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医学领域的特殊需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5]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积累,护理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获得了一些经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科]

【参考文献】

[1]陈玲等.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11 Vol.22 No11A.

[2]丁玲.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3]陈涛,庞津.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护理专业探索第6篇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但从中也发现了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从课程设置内容到学时安排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在实践及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护理学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进行研究。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在护理学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只占总学时的0.5%。但由于我校是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护理课程设置过少,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没有设置中医护理的临床课程,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无法认识,更谈不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了。

调查中88.85%以上的学生反映:(1)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学时太少,不能系统了解中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学时应增加;(2)30个学时全部为授课,没有实践教学课程及讨论,不利于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感性认识的增加;(3)应在现有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中医护理临床专业必修课,让护理学专业学生都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必要的。此外,在调查中有89%以上的同学希望学习中医护理的实践操作,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基础性的中医学特色技能训练,更能突出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特色,不仅能提高护理技能,更能在人才竞争中成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具有特色性和竞争力,更有效的培养全方位的护理专业人才。

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中医院校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1)中医护理基础课程开设仅2门,学时数过少;(2)没有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中医护理基础的实践操作课程不完全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课程不完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作室和相应的教学指导;(3)没有设置中医临床护理课程,理论和实际难以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状况,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由于没有开设中医临床护理课程,实习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尤其在中医院实习更感中医临床知识匮乏。还由于我院中医护理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没有足够多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在中医护理方面知识相对薄弱。

从大环境下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国内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向护理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我们更需要正确树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正确护理教育观的指导下,综合教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因素来逐步发展。

2 目前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护理本科生的全能性较高,中医和西医的护理基础技能都应该扎实掌握的多功能性人才,因而,学习中医基础的积极越来越高,中医护理技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能进一步得到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学习和训练后能运用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独立完整中医护理操作。我们确立了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能力的、符合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方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基础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

增加《中医学基础》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学时数过少,不能系统深入学习以上课程内容,因此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基础相对薄弱,在临床应用能力也略显不足。

中医内科护理是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我们也把《中医内科护理学》课程探索式的设置为选修课。两年来,《中医内科护理学》共开设5个班级,选修人次400人之多,护理学专业学生占70%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9.2%的学生认为开设中医内科护理学非常有必要,且77.7%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医临床护理的认知度有一定提高,关键是学习了中医内科护理,具备从事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开设,弥补了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空白,对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3 对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的设想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应与西医院校课程设置有共性,更应体现护理学专业特征及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过调研和分析,并结合本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对中医课程的设置有这样的设想。

4 对目前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中医整体观念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中医护理课程的分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针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笔者有以下建议。表1 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注:学时数均为理论课+实践课

4.1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积极推进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建立医、教、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1]。根据我校本专科培养方案原则及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临床见习课程,其中包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护理基础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基础,开设中医临床护理学科课程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推拿护理。

4.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大临床见习课程力度,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病房,既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弥补因不能直接接触患者难以掌握中医临床护理要点的不足,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提高,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密切学校教育和临床教学之间的配合,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发扬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的优势[3]。

4.3 增加中医临床课程 如将中医内科护理学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设置成专业必修课,弥补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欠缺,且能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和基础技能课程,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弥补因课时不够不能接触患者,难以掌握护理要点的不足。

4.4 整合重复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如《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与《护理学基础》中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整合。在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过程中,应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整体护理实施程序。

4.5 选择或编写合适教材 现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及难度上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因此应选择内容较好,编排合理的中医护理教材。若没有合适教材,可以召集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掌握全面,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按照统编教材的编写要求,结合专业特色、相关教学、临床经验、现代护理理念及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等内容,自行编写中医护理教材。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的科学化设置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任务更高质量的完成,更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新趋势的、带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新型护理本科人才。因此,我们应在今后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5 讨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由其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在加快其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教材、师资以及国内教育、医疗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基于对护理学深层次的理解,因遵循科学的课程设置规律,体现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同时也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5]。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良好的师资作保证,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的培养,让教师教给学生最准确、最丰富、最实用的护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我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中医教育,2000,7(11):89-90.

2 雷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26-1027,1037.

3 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1-743.

护理专业探索第7篇

数学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数学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数学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数学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探索第8篇

关键词: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实习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是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多采用2+1的教学模式,经过前两年的理论学习后,第三年进入生产实践教学。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在大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分布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有着在外实习时间长、实习分布点散、学生相对集中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采用低年级学生党员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内容上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笔者结合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实际工作情况,总结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困难,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点提出建设性意见[1]。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存在外部因素对其的制约,同时还存在内部因素:即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仍需提高,也严重地影响到其党员在实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外部因素

1.实习单位和学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导致实习生党员管理重形式轻内涵。同时,实习生党员管理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日常实习事务繁杂,不能很及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社会对实习生党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习生党员有临时性、形式性的观念普遍存在。由于实习生党员管理缺乏正式的管理机制,存在流动大、管理难等特点。且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往往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的短期性比较明显,工作的形式性比较浓重。很多人都认为实习生党员管理是一种形式、是一个党员管理的难点。这些观念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实习生党员管理的内部因素

1.自觉性不高,党性意识不强。许多在实习岗位上的实习生党员实际上是心有旁骛,或者是一边做实习护士一边找就业机会;或者是一边做实力护士一边准备升学考试,提高学历;没有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实习工作。另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生党员缺乏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缺少乐于助人、服务他人的自觉,党性意识不强。在这样的状态下实习,很难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2.实习生党员自身的素质还需提高。部分实习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宗旨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有侥幸心理,做事不够踏实,学习不够主动,服务不够积极。实习党员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实习生党员教育急需加强。

二、对实习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实习生流动党员支部活动难以开展

由于我院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多,实习生流动党员分散,加之实习生在医院的科室不一样,排班不同,流动党员很难集中,学习讨论、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难开展。

(二)实习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落实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单位数量多,位置分散,有的实习单位不重视党建工作,不能和学校就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进行沟通和协商,导致学院党总支对实习生流动党员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有的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其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应在所属支部,所以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有时候没及时通知实习生党员,这些都限制了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监督[2]。

(三)部分高校对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不重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从属地位。各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专业教师、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建设放在首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而把学生工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在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学生管理的情形之下,严重地影响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管理体制的不顺畅对实习生党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实习生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状态。“谁都管”,学校党组织和实习单位组织对实习生党员都有不同的要求,实习生党员要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谁都不管”,则是实习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加强修养,却不知该找谁解决。所以,理顺对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体制,使实习生党员职责明晰,增加其责任心,并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有规划、有安排,将个人发展与工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实习生党员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经济社会压力、学习、就业与自我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实习生党员工作的难度,需要党务工作者能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 转贴于

三、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管理的优势

我系护理专业实习生党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具有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实习生基本都在以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三级医院实习,如南京、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员相对集中,而且都居住在学校统一租住的学生公寓,便于集中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同时实习医院都为事业单位,规模较大,都有健全的党组织,都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具备接受委托管理实习生党员的一切条件。

(二)向实习单位发出实习生党员管理委托函

为了加强和改进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使学生党员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能够及时地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以一带十”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会向实习单位发出管理委托函,委托实习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实习的党员。希望医院党组织接收并组织学生党员参加该实习单位党组织生活和支部生活,对他们从严要求、从严管理。

(三)设计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评价表

首先,在学院每年组织进行的实习常规检查中,党总支将《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带给各实习医院党组织,调查了解实习期间实习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医德医风、业务能力、组织纪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实习结束后,要求交回《实习生党员跟踪调查表》,实习生党员要在考察表上认真记录参加实习单位的学习和组织生活情况,并由实习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系党总支将根据单位考查意见、跟踪调查情况及平时表现对实习生党员作出实习期考查鉴定。

最后,要求每位实习生党员每季度写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可挂号邮寄至所在党支部组织委员处。对实习期考查不合格的实习生正式党员要加强教育,加强谈话制度,并在党员年度民主评议中重点评议教育,对考查不合格的预备党员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预备考查期。

(四)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点评

护理系领导和党员教师结合巡点工作,对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深入开展,党总支分别发文,在学生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成立实习党小组,要求各实习医院单位(党总支)加强对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指导,要求实习生党员要自觉参加实习医院的党组织活动,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系领导还在江苏省内部分医院对实习生党员进行教育指导,要求学生党员要增强创先争优意识,要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党员承诺,以“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团结同学,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五)强调实习生党员三重身份,注重体现三种本色

首先,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学生身份。作为学生,应该保持学生本色,做到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虚心向各位指导老师学习。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穿衣修饰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本色。

其次,强调实习生党员的护士身份。作为护士,应该体现护士角色,做到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讲究奉献精神,注重服务意识,注重体现护士角色。

最后,强调实习生党员的党员身份。作为学生党员,一要刻苦努力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三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牢固树立党员先进性意识;四要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塑造先进性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