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图书馆文化论文

图书馆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6:44

图书馆文化论文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建设;时机;误区;对策

0 引言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长期维系或推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制度规范、传统习惯等因素的总和。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我国对图书馆文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的升温则缘于为惟技术论工具化倾向所导致的图书馆生存危机的反思和图书馆精神迷失后的觉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对技术的过分崇拜淡化了图书馆的人文内涵,使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受到了动摇,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图书馆的本真意义,提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1];“回归文化的图书馆才是图书馆发展的正确道路”的科学论断[2]。分析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将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研究

1.1 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图书馆文化是一个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研究主题。因此对其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特点。就概念而论包括图书馆文化、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安全文化、建筑文化等多个范畴。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研究多围绕“文化结构”而展开。在建设策略讨论上,学者们提出了价值观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图书馆文化要求与图书馆工作相结合、图书馆文化要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等建设思路,强调了馆长的能力、品质的关键性及人员素质的重要性[3-5]。另外,从研究的整体布局看,与图书馆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图书馆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的研究是该主题研究的两个热点,这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文化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图书馆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与时俱进的研究风格

图书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同时代的图书馆文化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特点和风貌[6],与时俱进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研究主题的思维模式与社会角色之间同步性的客观反映和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成为该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亮点。

2 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2.1 图书馆文化建设机制亟待健全

图书馆文化不能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图书馆文化应深埋于图书馆人内心。开展图书馆文化建设,为图书馆的发展和生存提供基本的图书馆价值观。这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加以体现,但两者之间的先后主次关系不能颠倒,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要服务前者。而在显示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图书馆通常做表面工作,口号响亮。对本职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关系较少研究。这些只做表面建设不做根本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现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越来越差,环境越来越奢华。这些问题对图书馆文化建设起着根本的阻碍作用,急需解决。

2.2 缺少图书馆文化建设氛围

现在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才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开展还缺乏必要的基础。图书馆人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员工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起着根本作用,要从思想上对员工进行根本的改变,不能让员工只做被动的接受者。只有员工认同,图书馆文化建设才能算作成功,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增强员工认同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在强力制度的督促下,逐渐超越制度,升华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这样的文化才能称其为图书馆文化。

2.3 图书馆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图书馆文化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规划,慢慢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因此在客观上要求长远规划和短期建设有机协调,并以前者为依据,以后者为基础,循序渐进,这是成功建设图书馆文化的必要条件。但时,国内图书馆尚存的一个问题是,侧重于图书馆文化的短期建设上,而忽于长远规划,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一个长远的想法和目标。

2.4 不能正确理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自身发展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文化管理模式,是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图书馆竞争力的力量。但在图书馆实践过程中,许多图书馆对图书馆文化的理解有误差。主要表现为狭义化和扩大化两种:或将图书馆文化误认为是一般文艺娱乐活动,把图书馆文化降格为开展了影评、书评或者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或者将图书馆文化等同于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文化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的成功之道,它是渗透到管理方方面面的、指导图书馆各种管理活动的理念与行为规范,它与其它的管理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更不是某个具体的专业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图书馆文化很重要,但它又不是图书馆管理的一切,它也必须与其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3 针对误区提出解决对策

3.1 推进图书馆文化实践活动

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是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的两个方面。图书馆文化是一种软管理,而图书馆管理是一种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软管理与硬管理应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

3.2 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统一性

从一般意义而言,图书馆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图书馆发展的实际,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为了促进图书馆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因此,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有统一性,要统一于图书馆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3 挖掘图书馆文化资源,整合图书馆网络体系

图书馆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合理配置,是图书馆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掌握着一定的文化人才、设施和阵地等文化资源,但基本上都局限于本系统内的使用,缺少市场运作,造成部分图书馆的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缺乏活力。建设图书馆文化,必然要求图书馆要通过盘活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利用资源,创造效益。通过挖掘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激活图书馆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内在动力,这样可以通过对图书馆文化资源的挖掘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图书馆文化的演变规律,做到领导重视,系统规划,组织、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建设力量,同时广泛吸收群众参与,选准启动时机和切入点,按照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这样才能避免进入本文所提到的四个误区,从而确保图书馆文化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图书馆文化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巩固以后,尽管其核心的和有特色的内容不会轻易改变,但随着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实践的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变,图书馆文化还是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

【参考文献】

[1]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1.10

[2]章春野.回归文化的图书馆[J].情报资料工作,2009(04):65-69.

[3]张锦周.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03):65-67.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2篇

1.1真正理解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过分强调人性化而忽视了制度化的管理是导致管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其实这是没有真正理解人性化管理的内涵,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情化管理,更不是不要制度化管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并不因为他传统而缺乏科学性,或者应当被淘汰。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自从图书馆产生那天开始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说明他在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可取性,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深深地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进步起到了决定性和历史性的作用,应当批判性地保留和取舍,扬长避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更注重制度,而对人性化重视不够,以致管理和服务不尽人意,强调人性化绝不是不要制度化。人性化强调人是第一位的,制度化是规范管理和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常常使管理者和被服务者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了管理者自身的形象,损害了被服务者的利益,这在各行各业都屡见不鲜。我们不妨从以下具体例子看看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据一则报道说,某市公交站台为防止流浪汉过夜而把站台的座椅制成弧形,一坐上去身体不由自主的往下滑,身体稍微胖一点的,坐着半个屁股都“悬”在椅子外面,椅子完全只是一个“支撑点”。群众反映,椅子的斜面太陡,屁股待不住,“椅子不留人”。设想一下,如果有关部门能把这椅子造的再宽一点,再舒适一点,再人性化一点,那些流浪汉和候车的乘客不就可以在此休息一下吗?流浪汉和公交车乘客大多是普通百姓,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但绝不能因为这些人社会地位低而无视他们的存在,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设计人员你们不妨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平民的生活,体验一下你们的“杰作”。这样的座椅不能不让亲身坐过的人和看到这则报道的广大民众心寒。这种杰作除了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缺少群众观念有关,也与制度缺少人性化,管理缺少人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与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背道而驰。

1.2人性化缺失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是制度不全?管理不到位?我们到任何一个部门,各种规章制度都会醒目地挂在单位的显著位置,无论政府也好,企事业单位也好,都是这样。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人性化的东西。

1.2.1某些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缺失

事实上,某些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已是个多年的老病。为了治理此问题,各地整治办法层出不穷,政风行风评议开展了一轮又一轮,但问题依然得不到真正地解决,有些问题媒体不曝光就没人管,有的甚至曝光,解决也是做表面文章。

1.2.2社会道德底线下降,文明程度在下滑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是所有行业的共识,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下,更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由于社会的腐败现象,吃、拿、卡、要之风猖獗,导致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1.2.3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性化的缺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一切向钱看,给好处就办,不给好处就不办的现象可以说是存在的。社会风气的变坏,人们头脑中的服务意识,尤其是人性化服务的意识就会逐渐变淡,甚至丧失殆尽。

2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2.1环境的人性化

良好的阅览环境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物质基础,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环境的人性化,宽敞明亮、开放式的阅览大厅,配上舒适的沙发座椅,冬暖夏凉的空调给读者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读书的环境,更能激发人们学习求知的欲望。盲文版读物的增设和盲道的建设,给盲人朋友到图书馆读书阅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人性化管理的良好体现,体现了人性的关怀。

2.2管理的人性化

过去图书馆的借阅方式是读者凭证在图书管理员的监督管理之下,查阅、借阅,既浪费人力,又给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带来很多不便。读者与图书管理者之间仿佛监督与被监督的敌对关系,管理者工作劳累、紧张,而读者在被监督下,在狭小的借阅空间里草草完成借阅,虽不能说紧张,但至少给人劳累和不快的感觉。现在大多数图书馆基本上采取“超级市场的管理模式”,图书馆给读者提供宽敞明亮的借阅环境,在“无人监督”环境下,充分信任读者使其自由自在的在书海里畅游,既享受文化的滋养,又能在舒适的桌椅上享受美妙的人文关怀,管理者起到的只是服务,而不是监督。这样的服务既给读者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一种双赢服务。

2.3服务的人性化

礼貌用语、微笑服务、热情周到,既提高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和谐气氛,又拉近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距离,充分尊重读者的人格,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在文化阵地上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可谓双赢战略。

2.4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3篇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功能定位显得举足轻重。正如欧洲的跨越式发展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复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进而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融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最丰富文献信息资源的保有者,将在其中承担起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其功能的定位。如何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进行正确定位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的功能定位现状。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功能的认识尚处于相对较初级的阶段,表现在重藏轻用,服务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等客上门方式,大量人力物力花在信息的载体上,缺乏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功能的转化。其次,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因为图书馆尚未摆脱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一切人、财、物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制约,事业经费增长缓慢,再加上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对读者的需求和信息反馈不敏感,束缚和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拓展的规模和范围,最终导致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脱节。面对现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要想彻底改变本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对其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大胆的开拓和创新。我们知道,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做好迎接世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的准备,这就要求每个社会公民都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广泛开展交流和合作,分享人类文明进步的各种成果。公共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更要搭建和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本区域内落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负起责任,行动起来,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以期最大限度实现其本身可以提供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定位,本文将以我所在的内蒙古图书馆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二、发展实践

内蒙图书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其发展状况和水平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大大滞后于全国大多数省级图书馆。近年来,我馆重视新馆各项功能的完善,发挥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我馆独创了服务全区读者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模式和“彩云服务平台”模式,这些新的模式都大大拓展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功能和范围,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创新,并将由此带动公共图书馆革命式的变革和发展,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模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且首先在我区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特别是数字蒙古包工程的实施,受到当地农牧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我们的数字资源,借助于数字蒙古包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地去为边远地区的读者服务,切实提高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我馆实施的数字蒙古包工程和彩云服务平台是如何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的,下面给大家做一详细介绍。“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我馆根据自治区地域宽广、人口分布不均和蒙古族游牧民的生活、生产习俗等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在现有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架构和服务模式基础上拓展的一项特色基层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具体的实施采用三级管理模式:首先,在互联网可以达到的乡镇(苏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已搭建的硬件平台,设立大型的“一级数字加油站”;然后,在离文化共享工程各级站点较远的定居点(嘎查)建立“二级数字加油站”;最后,在分散的游牧点由移动数字加油员设置移动便携式加油站。该模式利用无线WIFI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为无网络覆盖的农牧民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文化服务,努力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该工程自2012年8月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在内蒙古7个盟市、17个旗县建设了一级数字加油站23个、二级数字加油站2个、三级移动数字加油站104个,累计提供1500余小时精选视频资源、5万余册电子图书、3000余部有声电子资源,其中包括蒙文视频600小时,蒙文电子图书百余部。已累计服务农牧民60余万人。目前,我馆正在不断完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相关工作,尤其在蒙文数字资源翻译建设等方面,紧紧围绕全面提升边疆地区数字文化服务覆盖辐射能力这一中心点,开展后续的试点工作,今年计划在800个试点推行这项工程。“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的实施,让优秀的文化数字资源走进草原蒙古包和农区百姓家。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由过去的“点线服务”功能向“网面服务”功能的转变,解决了基层农牧民无法获取优秀的文化数字资源的难题,丰富了边疆偏远地区无网络覆盖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急需的实用技术信息,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彩云服务平台”是由我馆首创的又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借助于这个平台,读者借书可以直接对接市场,无论想看哪种新出版的图书,读者只要办理了内蒙古图书馆新的读者证,即可到任意一个协议书店借到新上市的图书;到了还书期限,读者将图书直接还到内蒙古图书馆即可,10秒之内还书完成。读者还书成功后,系统会自动将图书入藏流通。我馆的彩云服务平台建立了读者、书店、图书馆“借、采、藏”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平台。以往图书馆里的每本书到读者手里,要经过采、分、编、借、阅、藏等环节。现在彩云服务平台大大简化了旧的服务模式,该模式把读者前置,业务流程变为“借、采、藏”。这个变化看似一小步,实际上是彻底颠覆世界图书馆的服务流程。等于图书馆把采购图书的权力交给了读者,使读者真正有一种做图书馆主人的感觉。”而且,这种公共文化产业和事业的结合,既拉动了书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消费,也大大提升和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下一步,图书馆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合作对象,并与网上书店合作,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借书服务。2015年1月17日,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领导小组对彩云服务软件平台进行了认证,最终认为,“彩云服务”图书借阅平台为国内首创,是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里的重大创新项目,值得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三、研究结论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是该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构建和谐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辐射作用。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共同努力,把图书馆建成当地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以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早日建成。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书记对我国精神、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和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同时也为构建我国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偏远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在构建我国和谐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偏远、落后地区的文化不和谐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地区级以上的城市至少设有一所专科以上的高等学校。偏远、落后地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虽然在藏书、其他信息的拥有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方面同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的重点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具有相当距离,但是相对于偏远落后地区来说,这些院校的图书馆拥有较大的藏书量,拥有一批较为专业的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和图书信息服务人员,已成为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偏远地区专科院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为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院校办学基本条件,这些院校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大量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图书、门类齐全的各专业期刊订购,电子书库及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完善,使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地位更加巩固、更加明确。同时,这一日渐强大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同所在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不和谐。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形成恶性循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下乡”活动等来丰富农村及偏远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偏远、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文化不和谐的状况有所缓解。但这些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只是作为一个信息源而存在,其科技、文化信息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观念方面,由于分布在贫困、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因而多年积淀下来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意识并未彻底改变。特别是在这些院校的图书馆中,从领导到一般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和职责是为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的各种举措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正是这种“共识”使得大学校园的高高围墙把高校图书馆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公办的地区高等学校一般直属于省级以上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在办学中要同地方有关部门发生各种工作关系,但是由于互不隶属,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这成为高等学校及其图书馆服务地方的不利因素。

第三,偏远、落后地区的群众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如上所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建设,使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了跨越式发展,拥有大量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丰富地方人民文化生活的科技、文化信息,能够解决地区内人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对当地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宝库。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广大群众缺少利用这个身边的知识、信息宝库的意识。造成一方面,这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量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企业管理方面的疑问,法律、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惑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当地高等学校图书馆拥有的科技、信息大量长期闲置。

二、几点建议

在构建和谐文化,彻底改变偏远、贫困地区科技、文化落后状况方面,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这些图书馆坐落于当地,具有地缘优势,能够长期、持久地进行科技、文化信息辐射,这是其他文化下乡活动所做不到的。其次,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信息资源全面,同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较,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专业、更丰富,针对性更强。因此,充分发掘偏远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这些科技、文化信息源建成辐射其所在地区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对于实现我国的文化和谐,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完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还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本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文化信息服务。为了保证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信息服务的常效性,要建立合理合法的利益分配制度。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图书馆开展有偿的科技、文化信息服务。提倡高等学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信息扶贫活动。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5篇

(一)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概念

参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可理解为:图书馆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当展的前提,遵循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整体发展的长远目标,探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模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注入活力,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信息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使之能够与未来社会目标相适应并在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取、传播和应用的管理。从广义上说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一般来说,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图书馆显性知识是指已经编码好并存储于图书馆的一切知识,主要包括馆藏文献、数字化馆藏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图书馆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图书馆员工中的体验、思索、感悟、技能、诀窍和经验等。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特征

(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

信息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对象,它贯穿于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对文献信息等显性知识的收集和加工整理,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进行分类存储,建立动态的知识库体系,激活固化静态的知识,使其得到有效的流通和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馆藏的概念和质量都发生了变化,馆藏的内容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还有大量新型载体的文献,如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对数据资源进行多向连接、分类整理,建立不同主题的知识库,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体、广泛的传播渠道形成及时可用的知识流,以供读者利用。

(二)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

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是开发管理好人力资源,充分释放每个人的智能,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使人具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人作为隐性知识的主要载体,具有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能,以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挖掘人的智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将存在于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搭建不同层次的知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采取各种奖惩管理措施,推进个人和图书馆工作的共同创新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全面有效管理的实现。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信息技术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图书馆知识价值链进行管理,将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存储,加强对知识的分类、整序,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流网络环境和成熟群件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利用高效信息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方法为依托,使那些在知识获取方面受到物理限制的人能够对知识加以利用、挖掘、存储、传播和共享,从而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整体平等分配。

三、加强知识管理,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改变管理观念,进行知识创新管理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种类似于仓储式的管理是人对物即文献书籍的机械二分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人和物处于二元对立状态,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积极改变观念,改文献管理为知识管理,发挥人的能动性,进行知识创新,以通过追踪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与发展图书馆学的研阅手续和关卡,建立符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形成多元多维的知识管理体系,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管理目标,建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量。

(二)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图书馆组织模式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大多以办、部、室为主,这种组织结构使馆员的工作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也使得许多新的业务无法归口,一些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施行知识管理可以充分考虑新业务发展和信息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通过拆散、合并、更名、设立等形式,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职责明确、灵活机动的部门架构,从而实现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合理、科学发展。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图书馆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05-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现代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十分重视自身文化建设,不少体育院校目前都尝试着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校的一张名片、一个符号、一项标志。

1 文化建设的涵义

图书馆文化是在高校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逐渐认同,并自觉尊重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是整个图书馆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文化心态及行为准则的集中融合。

2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图书馆文化是体育院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体育院校图书馆作为综合文献资源,尤其是体育专业资料的载体,不仅是师生读者获取、分享信息的最好平台,还是学校教学、评估和科研的前沿,更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现了学校的体育特色文化。图书馆将这些特色文化继承下来并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整体素质,为提高学校整体形象,构建和谐校园起着重要作用。

2.2 图书馆文化是信息交汇与资源共享的成果

广大读者共享学校的一切信息资源,享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无论知识的载体形态如何变化,图书馆作为一个储存与传播的场所,将无形的知识与文明传承,引领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核心价值观念的继承发扬,其社会职能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价值,进而演化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3 文化建设的问题

3.1 对图书馆本身缺乏足够重视

受教学环境和办学理念的长期影响,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中相对模糊,文化建设比较滞后。有些体育院校过分强调比赛成绩、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忽视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认为图书馆就是单纯的教辅机构,在全校的发展中只承担辅助功能、起到次要作用,甚至可有可无,这些根深蒂固的僵化观念都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3.2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体育院校图书馆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宏观把握,简单认为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待上级评估检查时,只重视加大馆藏投入,改善自习环境,做好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忽视对馆员和读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明显不足。

4 物质文化建设的措施

4.1 馆舍文化建设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和专业资料最为集中的场所,图书馆往往被视为学校的校标,是学生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明亮的大厅、合理的布局可以改善馆员和读者的心情,拉近彼此的距离,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他们更加关注、爱护馆舍环境。此外,楼道的灯光、走廊上的壁画、桌椅板凳的摆放,这些细节都要处处体现体育文化特色。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为读者营造一个具有特色、舒适怡人的读书环境,新馆在装饰上着重文化品位和艺术品位,其在馆内开设了以体育为主题的“三味书屋”和“大益茶社”,购买了大量绿色植物,在大厅增加液晶体育信息屏,都体现出丰厚的体育文化,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4.2 馆藏文化建设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物质保障,拥有足够的文献资源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收集相关文献,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文化。通过推广读者荐购和体育相关学科老师参与现采,提高采购文献的质量,同时对体育文献进行优化整理。譬如武汉体院学院图书馆除了建有专门的体育书库外,还不断收集专业信息,先后建成了体育专家文库和体院校友文库,极大提升了学校的体育文化内涵。另外,体育院校图书馆还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不断增加和完善体育学科信息,形成资源丰富、科目齐全、查找方便,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特色数据库,树立本馆的品牌形象,在同类体育院校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实力。

5 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

5.1 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和激励馆员行为、提升各项服务工作质量的有力保障,它体现着体育院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规范性。制度文化包括图书馆的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等,它是图书馆全体职工精神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协调图书馆群体内外关系和多方关系的重要举措。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制度一旦生效,就必须人人做到、令行禁止,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局面。

5.2 完善服务文化建设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也是文化建设的直接表现,馆员的业务素质、道德风尚、价值观念都体现在读者服务之中,图书馆应贯彻执行“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改良读者服务的工作条件,方便读者。

体院图书馆同时应拓展服务功能,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情报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各种文献服务;为各类读者开设体育信息检索课程;提供网上催还通知、新书通报、参考咨询等服务;读者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文献收藏信息、光盘数据库及网上资源。

图书馆文化内涵的提升离不开馆员个人的努力。馆领导应该多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馆员和读者之间应当相互交流,学习经验;馆员之间应当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3 建立读者活动的文化

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开展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读者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在体育院校中的影响力。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月活动中采取措施,收集整理经典阅读书目向全校师生推荐;设置好书推荐表,读者现场填写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开展新书展卖活动;开展“读者之星”的评选、颁奖活动;组织社会知名作家探讨阅读心得。图书馆通过举办一系列的互动文化活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成为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6 结语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其手段和方式绝不局限于物质和精神领域,它是长期动态的变化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增强馆员素质培养,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需求,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体育文化特色突出的正能量中心。

参考文献

[1] 孙淑云.浅议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2013(8):147-148.

[2] 衡冬良.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三要素[J].文化研究,2013(25):194-195.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7篇

1 图书馆文化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从其建设到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它的存在不仅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风貌,还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内涵的提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的存在,并且对于其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内含如下。

(一)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馆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的工作或者服务形成的一种特定的风尚,并且这种精神文化和工作人员的操守、道德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形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整个图书馆都拥有了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那么在管的不论是员工还是读者,都能受到其熏陶,形成或是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精神,或是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只有图书馆拥有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才能为图书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不断推动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二)图书馆环境文化

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内涵文化,其外在的表现文化也不能缺少。其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大厅等布局具有一定的氛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环境文化。因为环境是影响人心情的主要因素,并且深厚的环境文化底蕴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更能体现出其文化内涵、精神风貌。

(三)图书馆服务文化

图书馆的服务文化主要就是指管内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方面的设施在不断服务读者中形成的一种风尚。因为图书馆的目标就是致力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读书环境,因此优质的服务必不可少,无论是查阅、借阅书籍的服务,还是咨询相关的服务都能体现出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服务文化也更好地体现了其内涵所在。

(四)图书馆制度文化

图书馆的制度对于其正常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因为相关制度不仅包含和馆规、馆纪,更是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日常规范、相关业务细则等以及图书保护制度,因此严格的图书馆制度对于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制度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要对读者负责,更是保证读者拥有优质体验的重要保障。图书馆的制度文化能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并且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整个图书馆的利益能够保持下去。

2 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给读者和工作人员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不同的读者在图书馆中都可以进行交流,图书馆的文化为读者们提供了大舞台,就像是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因此不同的人群之间都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接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者其他读者,都能在图书馆中找到一种归属感。读者在不断交流与实践中提升自我,并且可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文化在不断发展中丰富自身,同时也会向外吸收一些优质的外部文化,对自身做出及时的更新,从而形成一种更前沿的文化体系,不仅对于读者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对于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引导。?D书馆文化的作用还表现出对个体的影响,它不仅通过一定的制度文化或者是环境文化影响着人们自身,更能潜移默化读者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3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不仅是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引导页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图书馆的文化底蕴进行建设时应该主要以它的功能为导向,不断丰富自身。在建设时主要要坚持教育的原则,因为这是图书馆真正的意义所在,图书馆的优秀文化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地影响着在馆人员。其次就是要坚持自主自办,在这方面要依靠读者的能力来发展自身,主要是尊重他们的创新,同伙图书馆的文化活动来推进相关实践的开展。最后就是积极吸收优秀文化,不断壮大自身。

(一)馆风馆纪建设

一个良好的馆风馆纪不仅是保障管内工作正常实施的前提,也是向外提供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对于管内人员的培养上,首先是提高他们的严谨工作作风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对于自身的工作要抱有责任感,否则将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其次就是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因为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就是更好地服务读者,让其精神文化内涵更好地弘扬出去。良好的馆风馆纪还能为读者创造一个更加优质的读书环境,为读者学习作风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图书馆因为其自身资源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建设与推广其相关文化。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对于图书馆文化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图书馆针对这一现象更好地营造自身的文化环境,在抵御外界侵扰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建设。借助其优秀的馆藏资源可以定期开设讲座,为读者丰富一些图书馆知识,如检索技能,图书文化等。图书馆也可以和大学校园相互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文化、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并且反过来也能更好地促进自身文化的建设,为读者知识的获取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品位

更好更快地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其文化活动的品味来完成。更高的文化品味就能对读者的品味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相关层次高于读者的平均水平,才能更好地让读者在不断学习中丰富和提高自己。比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设一些学术性讲座,或者介绍一些最新的学术成果等。其次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宣传栏,对于一些优质的图书进行宣传,让读者更好地与其接触,从加速传播更加优质的文化。

图书馆文化论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产业化信息产品

1数字图书馆浪潮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关计划,如在80年代末,美国图书馆研究协会就组织研究“北美数字图书馆系统”;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三个机构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次年三方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日本在90年代初,开始分步实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开发”计划;新加坡1991年提出了旨在数字化的“图书馆2000年规划”;欧盟则正在进行一个包含70人分项研究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规划项目。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我国也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研究开发;另外,中科院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也都在逐步建立数字图书馆体系,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已初见成效。

2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势在必行

我国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上一世纪末开始起步,到2001年,已经形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技术提供商(IT企业)、高校(第一级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作为国内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者,北京超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2月就将其远程图书浏览器安装到“瑞得在线”网站上,创建了国内首家以图像存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2000年6月,超星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2000年底,又一家民营企业———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运营;2002年,本来一直在电子图书领域下功夫的方正,也突然出现在数字图书馆市场上。众多企业的进入,立刻盘活了这个市场。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因为商业化运作较早,发展迅速,但是,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还是摆在众企业及教育机构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制作成本比较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高潮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000元。如此一来,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2.2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本的提供者,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2.3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

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其中有经营成功者,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

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3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于产业化的定义为:生产连续性、生产物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集约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意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1加强统筹规划管理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它的成败对整个IT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3.2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网络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众多的数字图书馆企业树立了榜样。

3.3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大力保护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任务已成了数字图书馆界刻不容缓的责任。目前,在这方面急需做的工作,一是大力进行适应产权法的宣传与教育,结合国家普法教育,逐渐形成人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努力地、大幅度地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掌握、运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对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与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法律素质,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落实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同时,图书馆从业人员还负有向所有被服务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责任。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尊重知识产权。

3.4联合攻克技术难关

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特殊训练就能掌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并注意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3.5讲究产品开发策略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如何营销,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多方融资。

3.6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行业统一标准。在解决标准化问题上,应贯穿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应包括系统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人高兴的是,在2002年5月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数据中心的倡议,将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形成了《数字资源建设北京宣言》,为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国家标准的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永兰.走向数字化图书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