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03 05:15:36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 高校图书馆设立硕士点是图书馆事业的一项创新,不仅开辟了图书情报专业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渠道,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教学和科研职能,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当前,图书馆硕士点的发展势头良好,展现出了新生代的活力和特点。困扰图书馆硕士点发展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在非教学部门设立教学机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各高校通行的维持措施是图书馆硕士,最“虚拟化”,认为这种“临时行为”不利于硕士点的长远发展。

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杨卫院士说过:“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把最高端做好了,我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只有成为教育强国,才能实现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增长速度很快,正是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图书馆硕士点的发展不断提升着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和业务水平,进而转变着其他单位和部门对图书馆的看法,图书馆硕士点也在不断刷新着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数据。

1 图书馆硕士点的几个典型特点

1.1 国外没有发现图书馆设立硕士点

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有关网站进行查询,没有发现国外图书馆设立硕士点和培养研究生的信息。

1.2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大都与教学院系联合

由于高校教学院系师资力量雄厚,可以对图书馆硕士点进行传帮带,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硕士点与教学院系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居多。

1.3 图书馆硕士点的申报基础大都是文献检索教研室

图书馆硕士点的导师大都是承担文献检索课多年的教师,申报硕士点的条件正是他们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1.4 图书馆硕士点都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

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都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科,其中情报学硕士点数量约是图书馆学硕士点的2倍。

2 高校图书馆设立硕士点是一种共赢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共有22个,大部分是与教学院系合办的,少数是图书馆独立办学。对于与院系合办的图书馆硕士点,一年级研究生在院系上课,二年级开题以后跟图书馆导师做研究;对于图书馆单独承办的硕士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图书馆承担,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即由图书馆管理,除了公共课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之外,一切培养程序都在图书馆内进行。

我国高校图书馆成立硕士点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我国高校图书馆成立硕士点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可喜可贺。

2.1 硕士点为图书馆安装了“学术引擎”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资源等硬件增长速度很快,已不亚于美国。从这方面来看,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不能说不重视。然而,图书馆硬件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图书馆地位提高多少,图书馆员的待遇依旧偏低,高学历人才依旧不愿到图书馆工作。

显然,图书馆的“软件”建设才是提升图书馆人气值的关键。正如美国人所说: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

调查表明:我国最好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拥有研究生学历者约占35%(现有158人,其士学历9人,硕士学历47人),其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拥有研究生学历者在10%以下(山东省13所主要高校平均为7.6%)。因高级人才缺乏,图书馆先进的设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电子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现代化服务受到制约。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的出现,不仅开辟了图情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渠道,而且提升图书馆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图书馆现代职能的开发,有利于图书馆地位的提升。

2.2 硕士点为图书馆搭建了人才平台

程焕文教授等曾对全国21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02年的研究生去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硕士毕业生51人,就业于图书馆的仅为8人;博士毕业生8人,就业于图书馆的0人。

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不好,高学历人才开始流入图书馆,年轻硕士为大学生借书已不再是新闻。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早在1982年,教育部曾经号召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并指定重点高校举办图情知识培训班。那时,的确有许多人响应号召豪情满怀的进入图书馆,但是在图书馆工作与在院系当教师相比,毕竟存在较大的反差。于是,大多数人因不甘心借借还还、开开关关,陆续离开了图书馆,只有少数人留在文献检索教研室,也有少数人以后成为图书馆领导。由于图书馆缺乏高学历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20多年来,大学毕业生很少主动到图书馆工作。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的设立,为图书馆种植了一棵“梧桐树”,会吸引许多“凤凰”的目光。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图书馆硕士点不仅会集中一批高学历人才,而且会为图书馆探索和搭建其他人才平台、开拓多种现代服务提供了创新团队。

图书馆硕士点还具有潜在的辐射效应。目前,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校内领先,如果硕士点积极开发图书馆的人才“软件”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硕士点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2.3 硕士点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研究空间

高校图书馆成立硕士点,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那么,对我国原有的教学院系硕士点和科研单位硕士点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我国的图情学科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美国为什么图书馆没有硕士点?这些也是业界关心的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图情教育是世界一流的,现有56所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院,2003年注册在校生约1.8万名,2002-2003学年共毕业硕士研究生约6000名,其中5175人通过ALA认证。美国图书馆不存在高级人才贫乏的问题,美国高校图书馆也没有必要成立硕士点培养研究生。

我国从1981年开始培养图情研究生,当时只有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两个硕士点。经过近30年的发展,2008年国内已有112个图情硕士点,虽然在数量上超出美国1倍,但招收研究生总数不足1000人。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成立硕士点,多一条研究生培养渠道,无疑有利于加速我国图情高学历人才培养。

从图情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来看,我国高校教学院系比较重视理论研究,培养的研究生并不熟悉图书馆业务,一般也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我国科研单位培养的研究生更重视科技文献研究,适合在科研单位文献部门工作;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生培养,则更重视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联系和研究,也更适合在图书馆工作。综上所述,三种渠道培养的图情研究生各有特点,应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对于整个图情学科的发展是有利的。

2.4 硕士点为学校建设增加了学术机构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大都诞生在普通高校,基本不属于综合性大学,甚至也不属于著名大学,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图书馆成立硕士点,既提升了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又开辟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学科,高校领导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原来设有图情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图书馆设立硕士点意味着专业设置重复。对于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著名高校而言,学科点已经非常丰富,学校领导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培养质量,而不是增加学科点的数量,对于图书馆设立硕士点,又是一个小学科,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如清华大学图书馆。

对于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普通高校来说,增加硕士点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因此,无论是教学院系还是图书馆申报硕士点,无论是大学科还是小学科,学校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我国现有22个高校图书馆硕士点中,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硕士点外,其他大多数硕士点都是属于普通高校图书馆。

3 高校图书馆设立硕士点需要冲破桎梏

3.1 需要冲破思想上的桎梏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指出:研究生培养工作改革的空间很大,改革的步子可以大一点,胆子也可以大一点。

3.1.1 图书馆能否培养研究生? 图书馆不属于教学部门,在缺乏办学经验的情况下,直接申报硕士点是有风险的。学校研究生处能通过吗?国务院学位办能批准吗?研究生培养质量能保证吗?

国务院学位办提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在不同教育体系、不同管理系统、不同地域、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学位类型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等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这就说明了图书馆并不是研究生培养的“禁区”,学校职能部门也不应该对图书馆申报硕士点进行干预。

3.1.2 图书馆办教育是否错位?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什么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怎样才能与高校发展建设相适应?图书馆硕士点的成立同时解答了这两个问题,因此,图书馆从事研究生教育不是“错位”。

3.1.3 图书馆办教育是否侵权?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虽然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规模都很小,2008年高校图书馆22个硕士点总共招收研究生不足100人。因此,图书馆硕士点只是为提高现代化服务职能而设,作为教学院系高学历人才培养不足的补充。不足图书馆十分之一的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能算是侵犯教学院系的“教学科研权”。

3.2 需要冲破人事制度设置的桎梏

3.2.1 图书馆硕士点的机制建设 培养研究生是图书馆教育科研职能的扩展,硕士点必须名正言顺。但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的关系,图书馆业务与研究生培养分属不同的校长分管,图书馆人员在职称上又与教师分属不同系列,因此在图书馆设立教学部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困难重重。

虚拟部门培养研究生绝非长久之计,图书馆硕士点需要及早建立研究生培养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合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等,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只有具备了高级人才培养的有效程序,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不断提高。

图书馆硕士点不仅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而且应赋予合适的级别。考虑到研究生培养的高起点性,图书馆硕士点在级别上应与图书馆等同,或相差半级,与教学院系的研究所相对应,这样有利于硕士点接受研究生处、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指导。一定要防止把硕士点放在一个馆机构(如:信息部、技术部等)内部,使研究生培养成为图书馆部门工作一部分的情况。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硕士点负责人由馆长兼任,由于馆长习惯了处理图书馆日常事务,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对硕士点投入过多,而硕士点又没有正式机构,所以其日常工作由馆内某业务机构。可以想象这种在行政和业务上都理不顺的硕士点,对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只能是维持和应付,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是难以保证的。

3.2.2 图书馆硕士点的师资待遇 图书馆人员一直属于教辅系列,与教师系列在待遇上有着一定差距。成立硕士点后,导师们的工作重点转变成以教学科研为主,在职称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以保证在待遇上与教师一致。如果图书馆的导师与教学院系的导师在待遇上长期存在差别,肯定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4 图书馆硕士点的实践

4.1 图书馆硕士点的机构设置

图书馆硕士点在业务上与图书馆其他机构联系较少,属于图书馆的特殊机构,所以非常难以定位,理论上可能需要校领导协调人事处、组织部和图书馆共同解决,实践中图书馆硕士点多与文献检索教研室混同在一起。图书馆硕士点日常工作有的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如:东南大学图书馆),有的设置硕士点秘书(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有的由图书馆办公室主任负责(如: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显然,上述硕士点管理模式都是临时性的,常常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尴尬和漏洞。如:研究生处、科研处、教务处召开有关会议要求各院(系)主管研究生、科研、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图书馆领导时常缺席,容易导致图书馆硕士点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4.2 图书馆硕士点导师的待遇问题

提高图书馆硕士点导师待遇的关键是解决职称转变问题,如何把图书情报系列转变成教师系列,需要人事处统筹解决。山东理工大学的做法是,图书馆根据硕士点的工作需要提出要求,人事处发放征求意见表,愿意由图书情报系列改教师系列的导师可更改职称系列,但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待遇和教师一致;保持图书馆系列的导师待遇上保持不变。

对于图书馆硕士点新引进的研究生,人事处统一按照教学系列安排,这就基本解决了图书馆高学历人才的待遇问题,也解决了研究生不适合图书馆工作也可调整到教学院系的后顾之忧。

4.3 硕士点对图书馆教学职能的促进

图书馆硕士点对图书馆的师资、教学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大大促进和提升图书馆的教学能力。如: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硕士点担任的文献检索课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是图书馆教学科研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研究生不仅在课程的网站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且在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和图书馆馆藏利用方面开设了大量讲座,大大减轻了教师们的教学压力。

4.4 硕士点对图书馆科研职能的开拓

随着图书馆硕士点的建立,图书馆的学术队伍逐步加强,科研竞争力也在增强,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如:山东理工大学2003年上情报学硕士点以来,已先后申报成功部级和省级课题10余项。

4.5 硕士点提升了图书馆的学术气氛

图书馆硕士点的建立,会增强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全面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技能和知识结构,实现图书馆教育和事业互促共进的双赢。

5 图书馆硕士点的发展趋势

5.1 长期在图书馆独立发展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硕士点发展正常,并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如:南航图书馆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福州大学图书馆积极对社会培养图情高级人才;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招生和分配无忧;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连续两届研究生毕业指标位于学校各硕士点前列,有两人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博士研究生。

然而,要保证图书馆硕士点的健康发展,必须成立专职教学机构,理顺研究生培养程序,使图书馆教学科研工作正规化,让更多的教师和导师把研究生培养当成本职工作,把精力集中到教学和科研中。在这一方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

5.2 逐步并入教学院系

因缺乏办学经验,有些图书馆硕士点开始阶段性地与教学院系挂钩,利用教学院系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规章制度,暂时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走弯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院系承担了研究生的主要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学院系对图书馆硕士点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重点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对于现阶段独立办学的图书馆硕士点来说,如果长期不能设立正规的教学部门,将教学院系的研究生培养程序移植到图书馆,就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图书馆硕士点就很可能被逐步并入教学院系。2008年,已经有个别图书馆硕士点因招生困难而由独立招生改为由教学院系代招,这就是一个向教学院系转移的信号。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2篇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并称赞:印中兄弟走到一起,是为改变世界秩序而迈出的第一步[1]。近年来,印度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其中服务业对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率达52.4%。同时,信息技术和软件外包服务的持续增长,使得印度被称为“世界的呼叫中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印度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然而,印度目前的劳动力储备为4.2亿,如何将这些“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如何保证这些人力资源不仅能够就业而且能够参与竞争。21世纪初,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提出的一项议案中指出:图书情报学教育是印度克服三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石和手段。中国与印度同属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第三世界大国,发展轨迹具有相似性,更具有互补性。因而,研究印度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历史与进展,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印度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阶段

1.1早期阶段(1911-1937年)

早在1901年,印度皇家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馆长约翰·麦克法兰(John Macfarlane)就组织举办过图书馆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培训。随后,该培训课程向其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开放,甚至向非图书馆工作人员开放。据文献记载,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图书馆培训班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威廉·阿兰森·博登(William Alanson Borden)于1911年在巴罗达邦(the Baroda State)开办的。这标志着印度图书馆学教育正式出现。当时该班计划招收10名学员,学期两年,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工作应用及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有:图书选择、图书订购、图书验收与登录、分类、借阅、儿童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图书馆理论前沿等。后来,培训时间改为5个月。该培训课程一直持续到1924年。

与此同时,1915年,另一位美国图书馆学家阿萨·唐·迪金森(Asa Don Dickinson)在旁遮普大学(Punjab University)开设了培训课程,这是印度历史上乃至英属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图书馆课程。该培训课程每期3个月,后增至6个月。旁遮普大学的图书馆培训学院被认为是继哥伦比亚学院之后的全世界第二所图书馆学院,并出版了《旁遮普图书馆初级课本》,这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本图书馆学教材[2]。

1920年,印度第一个图书馆协会——安得拉邦图书馆协会(Andhra Desa Library Association)也创办了类似的图书馆学校,学制仅一个月,没有任何入学限制。其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讲授,内容包括:特拉古语文献学(Telegu literature)、社会工作、安得拉历史、经济学、图书馆运动等。

1929年,在阮冈纳赞(S. R. Ranganathan)博士的建议下,马德拉斯图书馆协会(Madras Library Association,MALA)开设了图书馆学本科文凭课程班,为期3个月。课程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图书馆法、分类、编目、流通方法以及图书馆日常事务等课程。这是第一个由地方图书馆协会创办的图书馆学文凭课程班。

值得一提的是,博登和迪金森的学生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培训课程。如,迪金森的学生K. M. Asadullah Khan于1935年在皇家图书馆开设了全日制文凭课程班,并接受旁遮普图书馆学校的指导,两个单位交替办学。该课程班得到了印度政府的认可,1937年的第二期课程班学员来自印度全境。

这一阶段是印度图书馆学教育的引入和推广时期,在各学者及图书馆协会的推动下,逐渐获得认可和接受,其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还是图书馆业务培训。

1.2接受时期(1938-1959年)

1938年,由MALA主办的每期3个月的培训课程正式停办。在阮冈纳赞博士的倡导下,取而代之的是马德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Madras)创办的一年期全日制研究生文凭课程班(postgraduate diploma course)。这标志着印度的图书馆学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1946年,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图书馆学系的建立是印度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在1947年开设图书馆学研究生文凭课程,于1948年授予第一批文凭证书。同时,德里大学是第一个开设图书馆学学历课程的机构。1949年第一批完成了两年学习任务的学员被授予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就在这一年,德里大学图书馆学系将原先的本科学历教育转变为研究生学历教育,并于1951年授予毕业的学员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德里大学也是第一个构建图书馆学博士学历教育相关规定的机构,D. B. Krishna Rao在1957年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这是印度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一个博士学位。1959年,德里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成立,主要目标就是培训公共图书馆员,并制定教学目标及编制教材。至此,印度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图书馆学教育等级体系,形成了“证书——文凭——学位”三种形式的教学目标体系。

这一时期是印度图书馆教育获得普遍认可的阶段,是图书馆学正规教育体系初步确立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只有两所大学设立图书馆学专业,印度独立时有5所大学设立图书馆学专业。在1948年至1955年期间却没有一所大学新增图书馆专业。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图书馆学教育才蓬勃发展起来。

1.3发展期(1960-1989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在印度政府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后,印度图书馆学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仅在60年代就有23所大学新增了图书馆专业。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馆、教育科研机构的数量快速增多,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此外,这一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迅猛发展与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UGC)的支持是分不开的,UGC专门成立了考察委员会(Review Committee)用以构建图书馆学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及标准,这带来了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变革。1965年,该委员会规定:图书馆学教学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学士为1:10,硕士为1:5;教学人员须为全职员工,不得聘任大学图书馆员为兼职教师;取消口语及通识教育要求等。

20世纪70年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原子能信息系统(INIS)、农业信息系统(AGRIS)、世界科学信息系统(UNISIST)相继建立。这一趋势直接导致对文献工作及文献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印度国家科学文献中心(INSDOC)及国防科技文献中心(DESIDOC)等文献机构开始举办短期的文献信息服务培训。此时,图书馆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融合了信息科学成分,新增了系统分析、统计方法、信息存储及检索等课程。到了80年代,电子计算机已经开始在图书馆内应用,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提取已经开始计算机化。课程上增设了“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in Libraries)”等新科目。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是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据沙玛(J. S. Sharma)的统计,到1980年印度已有35所大学开设图书馆学学士教育,12所开设图书馆学硕士教育,1所开设图书馆学的哲学硕士教育。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据印度1988年出版的图书情报学校名录显示:66所大学授予图书情报学学士学位,38所授予图书情报学硕士学位,4所授予图书情报学的哲学硕士学位,9所大学开设图书情报学的博士课程, 3所大学开设图书情报学学士学位的函授课程,还有两所文献学校[2]。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印度的图书馆学教育也正式调整为图书情报学教育。

1.4现代化时期(1990年至今)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开始席卷全球。印度政府也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表现为软件外包服务的持续增长。21世纪初,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提出的一项议案中也指出:图书情报学教育是促进就业、保障人力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为此,大学拨款委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支持印度的图书情报教育:首先,大力支持各图书馆学校建设计算机实验室以供学生实践和研究;其次,组建图书馆学情报学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标准课程,并提出了6条课程改革意见:①图书情报硕士学制为两年;②需要完成16篇论文,其中包括毕业论文、规划设计等;③教学大纲应涵盖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④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应包括:图书情报学基础、编目、分类、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学位论文写作;⑤新增课程应包括:地方文献目录编纂、用户调查、信息分析、信息加工;⑥各图书馆学校可根据所处地域的需要,在标准课程基础上灵活安排。

2当前印度图书情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图书情报教育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和困境:①传统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增的课程几乎全部蕴含在信息科学的范畴之内,很多学者认为图书情报学教育已经名存实亡;②被授予图书情报学学位的毕业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因而,许多大学图书馆学院系纷纷更名。2004年,马德拉斯大学图书情报系率先更名为信息系。不仅如此,在学位授予上也由科学硕士替代原先的图书情报硕士。对此,印度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①无论学校的名称如何变化,只要其基本理念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及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就应该赞同;②强烈反对更名,要求恢复“图书情报专业”的名称。

正如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家黑姆(K. M. Heim)所言,“要提高课程的中心性,走出封闭与孤立,应着眼于21世纪信息社会的特点,应将图书情报学教育部分改造成未来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4]。”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也正沿着这一思路改革创新:①改变以往的招生和教育模式,以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为主体。印度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招收已获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者,一般是两年制,一年级开设图书情报本科课程,二年级开设图书情报硕士课程,融合成两年图书情报硕士课程[5]。②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将与信息科学的相关课程纳入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并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多变的环境。③过去印度的图书情报教育侧重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注重学术情报的管理,培养的人员主要从事于文献信息工作。现如今已转变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适应性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即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因而,印度图书情报的教学法以讲义为主,依次讲解原文书,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研究事例,参观、分配演习任务,工作实习,并对某些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

3启 示

从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始终能够快速地对社会情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应,并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教育理念上。它建立了层级完善、科学的教学体制,成就了世界一流的信息科研队伍,所培养的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信息需求[6],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3.1政府部门重视支持

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开始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正是在巴罗达邦大王侯(Maharaja Sayajirao III)的邀请下,博登才赴印开办图书馆培训班。印度独立解放后,各州邦纷纷制定图书馆法律,以保护和促进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并且在印度第5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76年,通过了国家图书馆法。此外,1965年,大学拨款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考察委员会(Review Committee),向印度各大学推荐了课程方案,作为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认证的标准;2001年又成立了图书情报学课程开发委员会(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mittee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致力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进研究。政府部门对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无疑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这也是印度图书情报学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政府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很有限,社会对图书情报教育的认可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3.2办学机构的多元化

印度的图书情报学办学机构呈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中央邦中心图书馆、比哈尔邦(Bihar)教育局、喀拉拉邦(Kerala)政府等;图书馆协会:马德拉斯图书馆协会、阿萨姆图书馆协会(Assam Library Association)、孟加拉图书馆协会(Bengal Library Association)、德里图书馆协会(Delhi Library Association)等;大学;大学的附属学院及研究所;其他机构。这些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为印度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巴罗达邦发起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协会和公共图书馆主要致力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学及学院致力于学历教育,而大学拨款委员则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引领方向。这种办学机构多元化、办学目标明确的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对于我国的图书情报学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3.3专家学者的推动

印度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的努力,尤其是阮冈纳赞博士,可以说他的影响力始终贯穿于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7]。阮冈纳赞在其40多年的图书馆学教育生涯中,主要从事专职和兼职的图书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重视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和智力开发,创建了多所图书馆员培训中心;他设立了图书馆学系,为印度的图书馆学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采取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印度图书馆事业培养出许多高素质的人材;他的论著丰厚硕果累累,其中《图书馆学五法则》在国际图书馆界影响深远[8]。此外,印度还拥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如Dr. S Radhakrishnan、Sir Maurice Gawyer、Prof P. C. Mahalonobis、Dr C. D. Deshmukh等。正是由于这些专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图书馆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印度图书馆学教育事业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印度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才使印度的图书馆学事业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从印度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政府所做出的对图书馆学的支持,都是以图书馆学者所做的规划报告为前提的。因而,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要有长足的发展,业内学者应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推动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Karl P. 印度中国如何改变中国[M]. 陈黎, 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4.

[2] 周向华. 印度图书情报教育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6(5):94-96.

[3] Kumar K, Sharme 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India [M]. New Delhi: Har-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9:41-62.

[4] Heim, K. M. Sources of institutional power: An analysis of faculty policy participation as argent of influence and domain [J]. The Library Quarterly, 1991(3):282-291.

[5] 杜伟.印度图书情报学数字图书馆课程设置分析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86-88.

[6] 李晶,谢阳群. 印度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21-25.

[7]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8-139.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3篇

>> 德国博士培养和学位论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硕士学位论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题研究 对美术专业学位论文的思考 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引导对中国的启示① 不应忘却的精神资源――俄苏文学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美、德、俄、印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问卷调查分析(上) 美、德、俄、印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问卷调查分析(下) 基于合作储存理念的我国学位论文资源整合探索 印俄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苏联(俄)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俄日两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微内容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启示 网络视频公开课对中国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的启示 “JALIS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实践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中的思考 学位论文的材料收集及整理 撰写学位论文的几点体会 浅析学位论文的目录系统 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贺德方,周杰. 国家学位论文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情报学报, 2006, 25(5): 531-539.

[7] 中国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DB/OL].[2015-04-27].http:///home/index.trs?channelid=3.

[8]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DB/OL].[2015-04-27].http://.cn/Thesis.aspx.

[9]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DB/OL].[2015-04-27].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DMD.

[10] 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DB/OL].[2015-04-27].http:///.

[11] Open DOAR,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2015-04-27].http://.

[12] N.K. Sheeja.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an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An Overview [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6):546 -547.

[13] shodhganga a reservoir of indian theses[DB/OL].[2015-04-27].http://shodhganga.inflibnet.ac.in/.

[14] The Russian State Library, Causes and Aims of Creation of DDL RSL[EB/OL].[2015-04-27].http://diss.rsl.ru/?menu=aboutus/48/.

[15] 贺延辉.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J]. 图书与情报,2012(4):26-32.

[16] Digital Library:Dissertations[DB/OL].[2015-04-27].http://diss.rsl.ru/.

[17] 吴开华.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学位论文描述元数据规范[R].北京:科技部,2004.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4篇

>> 中国图书馆界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认知调研报告(下) 浅议我国数字图书馆立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析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现状及意义 我国图书馆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途径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浅析 试论图书馆立法对解决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作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性改造研究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7个关键词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 中国3G产业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 中国烟草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初探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漫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任昕,黄海滨.正版软件高价原因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14):177.

[4](法)蒲吉兰.雷春娟等译.21世纪的黑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7.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Gadd, Richard Gaston. Copyright questions asked by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1,22(8/9):387-394.

[2]Laura Gasaway.Digital library projects and copyright[J]. Information Outlook,2002,6 (7):38.

[3]Howard Falk. Electronic access to libraries:Overcoming copyright barriers[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2,20(6):512-514.

[4]Mark T.Bay.Libraries and the need to educate users about copyright and fair use[J].Library Hi Tech News,2001,18(5):10-12.

[5]Lesley Ellen Harris. Organizing your library’s copyright issues[J].Information Outlook,2005,9(2):36-37.

[6]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与数字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7]庄琦,马海群.著作权适度保护与数字图书馆行为的适度扩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86-89.

[8]张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4):56-60.

[9]肖珑,姚晓霞.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31-34.

[10]李国新.国际图书馆界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立场[J].图书馆论坛,2005,(6):67-70.

[11]贺德方.国家学位论文资源共享体系研究[J].情报学报,2007,(3):435-441.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5篇

我校2015年共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140人左右,具体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二、报名条件

我校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普通招考、硕博连读两类,报名条件分别如下:

1、普通招考考生:

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初始学历须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或统招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5年6月前获得硕士学位)。

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须获得学士学位6年或6年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含两篇)以上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

(2)近三年作为主研人获得过三等奖(前五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五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前三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一项。

(3)近三年作为主持人完成验收或在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S863)一项。

报考专业原则上应与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2、硕博连读考生:

按《燕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执行。

三、报名流程

所有考生均应主动向所报导师了解所在学院导师招生排序原则(排序原则由各学院在网报前拟定,由学院通告学科所属导师,并由学院负责解释),了解清楚并经导师同意后再进行报名。报名采取提交纸质报名材料、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1、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1)普通招考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名登记表》和《报考燕山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由报考专业领域内的两位正高职专家推荐,并加盖推荐人所在单位公章),按要求填好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无硕士毕业证书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取得证书后补交)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交(寄)至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硕博连读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审批登记表》,按要求填好,经学科考核小组对硕士论文开题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交至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网上报名:

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按网站要求认真填写所有报考信息,不得有误。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不能补报,其提交纸质报名材料无效。

3、现场确认:

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来我校进行现场确认,届时将进行资格审查(查验考生居民身份证原件及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缴费(根据省财政文件规定,报名费为160元)、图像采集、领取《准考证》和体检。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其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注:报名流程的具体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招生就业处网站通知。

四、入学考试

1、普通招考考生凭《准考证》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时间拟定为2015年3月,初试科目及其参考书目参见《燕山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硕博连读考生不进行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3、硕博连读考生和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普通招考考生,按报考学院的要求参加复试,复试时间拟定为2015年5月,复试形式以综合面试为主。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学位论文;电子版;远程提交;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为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电子版作为一种“原生态”及特色馆藏数字化资源,对其收集、整理及利用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00年起各高等院校图书馆陆续开展了收集工作。近年来,科研机构图书馆也开始重视此方面的工作。

1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概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在中医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早批准的中医药专业学位教育单位之一,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2  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提交方案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提出了收集学位论文的建议,所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与科学院及研究生院有关领导多次商议此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于2007年开始收集学位论文电子版工作。由于网上提交平台未建好,收集方式采用通过e-mail发送,或研究生本人亲自到图书馆将电子版学位论文拷到图书馆电脑上,因此病毒传播不可避免,工作人员的电脑多次受到病毒侵入,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提交要求考虑得也不全面,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论文审查带来了不便。由于提交工作比较集中,论文审查也需要一些时间,致使出现让研究生等候浪费时间的情况。采取这种方式提交上来的论文不能自动形成数据库,不能供用户查询检索,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文档重新建立数据库。我们总结了2007年收集经验及出现的问题,并与研究生院商议,联合决定2008年采用远程网上提交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2.1  论文提交规定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必须向图书馆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纸本论文仍然沿用过去的提交方式。从2008年开始,电子版实行网上提交。提交论文之前需要下载并签署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论文电子版审查通过后,由图书馆指定工作人员在“回执单”上签字盖章;不合格者需要重新提交。回执单上无此项认证签字及图书馆盖章者,研究生院将不予颁发学位证书,且不予办理毕业离院手续。

2.2  提交时间

    ①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应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毕业离校前,通过网上提交。②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须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两周内通过网上提交。③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出站前两周内通过网上提交。

2.3  提交内容

    包括3个部分:个人信息、导师信息、论文信息(题录摘要与全文)。

2.4  提交要求

    ①文件格式:word或pdf文档。②提交论文的电子版在排版形式及内容上与印刷版必须保持完全一致。③要求将电子版全文合并为一个文档,word文档后缀为.doc,pdf文档后缀为.pdf。

2.5  保密论文的提交

    为了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对涉密论文我们只要求研究生在网上提交个人、导师信息及论文题要部分信息,而全文文档不采用网上提交,而是需要持盖章后的“保密申请表”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直接到图书馆找图书馆管理员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全文光盘。

3  提交情况分析

    2008年提交论文182篇,其中硕士123篇,博士59篇。要求保密的论文有7篇。保密年限有2年、3年、10年,最多要求20年。保密论文主要涉及中药材研究,创新药物研制,新发明新发现而未申请专利,内容创新、文章尚未发表,科研课题未完成、科研数据需保密,与企业合作的新药开发、合同有保密条款、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

4  建议与思考

4.1  加强学位论文的开发与利用

    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我院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价值。论文选题比较新颖,涉及的内容比较前沿,一般是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因此,学位论文是了解中医药学最新学术动态、热点及前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科研人员的选题和知识创新起着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位论文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而且是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之一,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和经济利用价值[1]。因此,对其整理开发利用是目前的主要任务。目前,我馆收藏2006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印刷本有1 000余种,这些重要文献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至今未建成书目查询系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及充分利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4个有影响的学位论文资源库: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的《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高校学位论文库》[2]。但由于4个数据库的数据库来源不一样,其收录的数量也不相同。笔者调查了4个数据库收录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cnki收录336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218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118篇(收录年限范围为2005-2007年);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年限范围为1998-2007年)、《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收录945篇(收录年限范围为1987-2007年);nstl收录共计1 005篇(收录年限范围为1987-2007年);calis未收录。4个数据库收录我院2007年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见表1。表1  4个学位论文库收录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情况(略)

 

而我馆收集了2007年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本157册,电子版154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学位论文库收录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很不齐全,也不完整。无论从我馆文献资源建设、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还是从我院机构库建设等角度来说,加强我院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4.2  加强网上提交过程的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始终是困扰计算机用户的一大问题,尤其是面对来自近200个不同作者提交的论文,病毒防治尤为重要。实际上,也确实有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含有宏病毒,处理这些文件要特别小心。因为含有宏病毒的文件一旦被打开,就会感染文档模板,之后打开的任何word文件都会感染此病毒。建议给服务器安装病毒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发现病毒,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提示是否清除。

4.3  尽快开发新的提交系统

    目前使用的提交系统功能很不完善,界面也不美观,查询检索及控制功能也不完备。目前提交过程中,研究生遇到了很多问题,文件太大无法上传全文,文本编辑器在字体、段落控制方面功能太差等。另外,此系统不具备回溯建库功能,也不具备版权保护功能。建议购置功能完备的、成熟的商业化学位论文提交及管理系统,如trs、清华同方tpi、idl、北大方正等学位论文提交与系统。

4.4  注意规避相关知识产权风险

    在学位论文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知识产权风险。学位论文属于非正式出版物,设有公开、内部、秘密和保密4个级别。对于传统的印本论文使用和服务各个图书馆采用的服务办法基本相同:公开的论文限定在馆内阅览,不提供外借,内部、秘密和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提供馆内阅览[3]。因此,印刷本在收缴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学位论文的授权许可。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电子版论文的传播方式和版权控制极为复杂,涉及到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问题,为了促进学位论文的交流和利用,电子学位论文的授权就要采取相应策略。取得学位论文的授权,明细授权方式及范围是开展论文后续服务的基础[4]。采用论文授权方式可有效的实现学位论文的使用,避免侵权纠纷。如我馆2009年规定:在电子版学位论文提交之前,要求论文作者(研究生、导师)同时签署“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协议书”,同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下述时间内以下述形式使用本学位论文电子版:在本论文提交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提供网上文摘查询浏览服务;在本论文(公开密级)提交1年以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允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同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局域网内允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5  结语

    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收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图书馆、档案馆有积极性就能做好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及研究生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性通知,需要有一个先进的网络、便捷的提交系统以及每一位研究生的理解与配合。我们2008年的初次尝试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贺德方.国家学位论文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学报.2004,26(6):697-702.

[2] 程海贇.我国四大学位论文库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25-28.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调查

 

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几所西医院校之一,创建于1921年3月,经过8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江西省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保健和情报信息的中心,是一所具备大学本专科,硕士,博士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多专业,多层次,规模大,实力强的医学高校。医学院图书馆自建校伊始设立,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至2009年3月,图书馆有正式工作人员34人,在读者服务部,信息服务部,文检教研室,办公室等部门,从事外借,阅览,期刊,电子阅览,情报,科技查新,文检教学及图书馆管理等多项工作。论文参考。结合我馆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状况,分析现有人力资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确保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调查分析

表一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第8篇

【摘要题】实践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www.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2)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数据库品种多、质量高,大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如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中国期刊网等。访问的形式主要有授权直接访问或访问镜像站上的数据库两种。中国期刊网的题录数据库免费供用户检索,可为用户提供6000多种刊物的题录信息。有的数据库服务商不定期地提供某些数据库的免费试用服务。

(3)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依托自己或协作单位的馆藏,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期刊或其他类型文献的网上检索服务,用户在有的网站检索二次文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订购原始文献,原文可通过E-mail、传真、浏览、下载和联机打印等方式获取。如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webofscience,http://)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A&HCI)的检索。

(4)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许多期刊正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便于读者上网检索或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现刊目录服务。如《中国远程教育》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文阅读、期刊订阅及检索服务;《世界华人名人录》网络版提供网络版的题录和全文;中国经济展望网提供《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论坛》等多种网络版期刊的题录和全文,等等。

1.2网上图书信息

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

(1)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设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新书推荐、教材目录以及书目查询服务等;AcademicPress提供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带有一定的销售宣传性质。

(2)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前全球至少有15000个大型图书馆的联机目录24小时对外开放。读者通过OPAC可以查询到大量的书目信息,确定某本书是否在馆,能否通过馆际互借加以利用等。有些联机目录不但提供书目及摘要,还提供其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URL地址访问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用户只需通过鼠标和键盘,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资料就会方便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5万册的PDG格式的数字图书。其会员可随时阅览到最新图书。国内可供读者阅读图书的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

(4)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古文献资料库中心”和中国台湾的“瀚典”为代表。两网站除部分内容需付费使用外,绝大部分内容可免费在线浏览。

(5)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大多数文学类网站属于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有的以链接为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眼下一些比较红火的图书,也包括一些网友自己的习作和文摘,一般为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

1.3网上报纸资源

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时事、专题、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开办电子版以来,到1999年6月,国内已有273家报纸上网提供阅览。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它从每天凌晨0时30分到5时,将每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等17种报刊的全部文字和图片上网,还分为“中国”、“国际”、“财经”等9个频道,每天滚动国内外新闻1500条,并就新闻热点制作专题。网站还设置了对报刊和频道新闻均有效的信息检索功能,读者很方便就能查到相关资料。

1.4网上学位论文资源

(1)利用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许多国家已将学位论文数字化列为重要的项目计划,其中较具规模与成效的,例如:ETDDigitalLibraryNetworkedDigitalLibraryofThesesandDissertations(NDLTD)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它是一个国际论文资源的电子图书馆计划。通过整合性检索可检索19个单位的论文;另外更列出

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博硕士论文的网址。CALIS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建库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散在各大学中各类学科的学位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库、上网,使原始的论文信息获得升值,为国内外希望获取高校学术信息的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途径,起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交流和促进发展的作用。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截止到2002年5月21日,已有97所学校申请加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学位论文数据库上网数据已达到约9.7万条。

(2)利用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有商业出版机构取得授权,通过正式的出版渠道出版学位论文;有些则是委托商接受论文订购。如1983年成立的UMI公司,是美国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出版公司,出版物包括自1861年美国的第一本论文到目前所出版的150多万本美加地区博硕士论文,1997年以后出版的已经有PDF形式的论文,可直接使用信用卡订购下载。通过Amazon网络书店订购学位论文,前25页可免费浏览。

(3)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一些知名的联机检索系统中都包含大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数据库。如Dialog系统、QuestelQrbit系统、STNFizKar/sruhe系统。我国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l)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超大型数据库建成后,又一项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CNKI信息采集范围规定的信息源,它已收录全国有博士招生点的280多家院校的1800多个博士点和3000多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5万多本。并按科学的体系进行了编辑。到2002年底,加入这一数据库的博硕士培养单位将达到80%以上,2002年6月2日的《光明日报》称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最科学、最全面的中文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

(4)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些大学或资料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之外建立本校的博硕士论文查询系统,部分学校除提供书目及摘要外,另有全文下载功能。如:MITThesesOnline麻省理工学院,收录经选择后的博硕士论文,提供论文扫描后之全文。可线上订购全文,包括:纸本、PDF档及微缩片三种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包括摘要和全文的检索能力,可以查到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博硕士论文书目资料及摘要,博士论文的全文下载仅限授权用户。

1.5网上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政府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产物,它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扩充及其职能的强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文献地位和使用价值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断上升和升值。网络政府信息的多少,已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表征之一。

在网络发达的美国,据1997年中期统计,美国联邦政府的4300个网站和215个电脑公报牌已将政府的42个部门机构拴链为一体,在2000年末已将政府3/4的议事录(transaction)电子化。通过网络,可以查找美国的总统文献,如:国情咨文、经济咨文等;可以通过美国GPOAccess主页、美国国务院网站或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网等查找美国国务院的文献资料;还可通过美国商业部的国情普查局、劳动统计局、经济分析局等查找美国的统计资料。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要求1999年底60%以上的部委和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网站,到2000年底则要实现80%以上部委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据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域名的已达5864个,“政府上网”已经成为现实。

1.6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

因特网上设有USENET及Listserv电子论坛,也称新闻讨论小组。USENET及Listserv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专题讨论小组构成。每个小组是由某一主题参与的文章所构成。USENET与Listserv类似,但是,前者范围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一般不需订购便可参与;而后者较为严肃,而且更趋学术性,通常还需订购方可参与。因特网上用户通过E-mail均可自由参与电子论坛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用任何其他手段都难获得的第一手重要专题信息与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电子论坛的另一特点是举办国际电子会议。例如,利用Listserv,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获取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

1.7网络数据库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品种多,质量高,但基本上都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访问和访问镜像上的数据库两种。目前在网络上运行的著名数据库,如:Dialog系统已拥有600多个集文献信息库、数据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全文信息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OCLCFirstsearch数据库,能为用户提供包括ArticleFirst、ContentsFirst、ERIC、FastDoc、GPO等14个基础数据库。

1.8网上其他社科信息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会议信息、政策法规、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目录、组织机构、通讯讨论组等。这些资源的实用性也很强。

2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检索

2.1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检索,要求检索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所了解,进行检索前,首先要分析所检课题的信息类型,然后找到可能包含其内容的相应网站的相应系统。比如,要了解某一新课题相关论著,首先确定需要检索书目,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也可进入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检索。如果要了解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首先确定可以检索期刊目次,外文的可以进入清华的科技新刊报导检索,中文的可以检索CNKI的期刊专题题录数据库。

2.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虽具有分类清晰、准确的优点,但却存在人工成本高、收集内容有限、难于更新的不足。后一种是以AlatVista为代表的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或表达式,搜索引擎就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由于是机器人程序自动搜索,可方便地收集更多的网站并及时更新、发现及删除已不存在的站点,从而大大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数量。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合理选用。

2.3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

搜索引擎虽然是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据NEC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网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标准和手段,搜索引擎只能覆盖网上不到1/4的信息,而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称,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覆盖网上信息内容达16%以上,并且随着站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此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面广,面向大众的信息居多,要查询业务性较强的主题,查准率较低。为了使网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通过多个搜索引擎的协同搜索,选择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得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通常先按照学科设立一级类目,在一级学科类目下设二级学科栏目,二级学科类目下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如果本学科的信息资源较少,可以不再按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使二级类目直接对应于具体的信息资源,这样更简洁明了),三级类目对应的就是具体的信息资源的网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网上专业资源指南和WWW虚拟图书馆,把读者和网上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可以节省用户网上漫游的时间。如:知识管理虚拟图书馆(http:///km/)、语言类虚拟图书馆(http:///)等。

3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网上社科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更新频繁,通过各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查找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必须关注、浏览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学会、协会、研究所的网上主页,同时加以取舍和鉴别,最终从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旨所在。同时,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功用,用户在检索时,如果选用不恰当,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实际检索中应针对不同的检索要求,加强检索策略的规划,其中包括检索标识的确定、检索人口的选择、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检索提问的表达等。正确而完善的检索策略可优化检索结果,反之会造成检索的失误或失败。

3.1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2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4司莉.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虚拟文库建设.图书情报知识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