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舞蹈教师论文

舞蹈教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0:12

舞蹈教师论文

舞蹈教师论文第1篇

(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来源于“复合,多样(Multiple)”和“媒体(Media)”的组合,是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展示性得到极大优化,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也大大提高。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非舞蹈特长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以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包括舞蹈基训,有的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舞蹈,甚至存在对舞蹈认识的偏见,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些学生与专业舞蹈学生相比,在舞蹈课程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学生基本的软开度不好,身材比例不佳,体力弱等等,这些都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顺利实施的困难所在,但同时这些学生由于没有舞蹈学习经验,思维不受固有的先验经验的限制,因此他们又具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舞蹈专业,就意味着他们将从“零”开始学习舞蹈技能。而根据舞蹈教育的规律以及人的生理特点,如果依照舞蹈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将这部分学生塑造成专业舞蹈教师几乎不大可能。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面对生源构成的多层次就必然要求教学模式上的改变。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其它课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由于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等优点,这种手段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来说,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兴趣,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舞蹈大多数是零基础,她们的舞蹈欣赏水平也是较为低下的。学生只有懂得欣赏舞蹈了才会学好、跳好舞蹈,所以在盲目地进入舞蹈动作教学之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认识舞蹈尤为重要。但如果老师单单只用口述的形式来介绍舞蹈的美,那就和纸上谈兵无异。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舞蹈种类与特点进行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在舞蹈教学中运用视频播放相关舞蹈可以给学生呈现更丰富、多样的舞蹈体态和风格,比如芭蕾基础训练视频让学生懂得开、绷、直、立的体态;中国古典舞蹈剧目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规范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而中国民族民间舞视频则让学生感受到突出的民俗特征,地域色彩分明、风味浓郁、形象生动、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去感受不同舞蹈类属的风格和美感。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让学生解更多的舞蹈赛事,如桃李杯、小荷风采、荷花杯、CCTV电视舞蹈比赛等等。让学生接触更多、更高水平的舞蹈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不光了解和掌握舞蹈技能、技巧以及国外舞蹈和中国舞蹈的各自风格和特点,而且还能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逐步提高舞蹈作品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的学习能力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如何来提高她们的舞蹈学习能力呢?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情境导入。在学习藏族舞蹈之前,先放一段介绍藏族风土人情的短片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观摩多媒体课件看到,青藏高原、喇嘛、布达拉宫、哈达等,并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懂得了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如高原缺氧、宗教朝拜、长期封建压迫等影响而形成了藏族舞蹈屈膝、前倾的基本体态以及颤动律等主体风格,而且在民族服饰等方面也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就更容易理解了,学习动作要领也会更快更容易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动作学习能力。在学习技巧性动作或快动作时,光靠老师的动作示范是很有局限性的,比如芭蕾基训中一位小跳的练习,动作要领是学生要注意在跳跃的时候先半蹲,然后双脚推地,在空中身体保持直立垂直,要求绷脚尖、膝盖伸直并且大腿肌肉夹紧,如果只是靠教师现场示范和讲解,很多同学做出来的动作效果是:在半空中的姿态撅臀、脚背松弛、膝盖弯曲。那么,要想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小跳技巧怎么办?这时,如果出示一些一位小跳关键动作的图片,比如在半空中时状态的图片,或者利用电视录像将一位小跳动作进行定格,在播放时采用慢放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动作的每个环节需要把握的要点,教师与此同时辅之以重点与难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位小跳动作的具体表象,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从而能快速地学会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凭借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的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上,很多同学想破脑袋也创编不出好的舞蹈组合或剧目,这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课堂舞蹈创编。当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或者组合时,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再反馈给学生一起观看并对学生的创编情节、内容结构、编排的队形以及动作姿态等进行分析,教师同时配以讲解,在必要时可以暂停或反复观看创编中的闪光点,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创编的作品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能不断进行修改和练习,从而能创编出较好的幼儿舞蹈组合或剧目。这样,不光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创编知识。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内容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多样、更活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或者课堂教学后要求学生观看舞蹈剧目的相关视频,欣赏一些获奖的舞蹈作品,比如小荷风采儿童舞蹈比赛中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创编思路与音乐的配合、道具选取等方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个方面可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创编舞蹈基础知识。

五、凭借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的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歌舞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歌舞恰恰能够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也能够满足他们具体要求。如何教育好幼儿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更应拥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实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兴趣性教学呢?安排教学进度应符合各年龄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1.小班应以我国汉族、北方民族舞蹈为主,且内容多是与幼儿生活情趣吻合的

以儿童民间游戏为主的舞蹈,如“跑竹马”、“花狐狸”、“霸王鞭”、“舞狮子”等;中班则以我国的汉族民间舞蹈为主,如“高跷”、“跑旱船”、“龙舞”等,但也欣赏一些江南地区的民族舞蹈,如“采茶舞”等;而大班则以我国少数民族舞为主,如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等民族舞蹈,同时还欣赏部分世界上典型的民族舞蹈,如西班牙舞、印度舞等。

2.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种树、浇水》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3.教学过程需贯穿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例如律动《小鸟儿》,我和幼儿分别扮演角色鸟妈妈和小鸟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的动作不对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手的动作不对,很快就自觉改过来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4.深入幼儿生活,了解、熟悉他们,知道他们的爱与恨、追求与希望,正确地培养他们、表现他们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幼儿才喜欢学、愿意跳,才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例如《草莓娃》就是我们根据幼儿爱吃草莓创编的一个歌舞,正因为草莓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而我们又把草莓拟人化,因此这个歌舞他们都爱唱爱跳,把草莓娃顽皮可爱的形象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充满童趣。

5.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教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幼儿与幼儿之间有着年龄的差异,而同龄之间的幼儿又有着水平的差异,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来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采茶舞》,先教采茶的手指动作,因为这是个难点,然后让幼儿坐着学习采茶舞的过程,熟悉采茶的方向及各种采茶的动作,最后教拨开树枝采茶的动作,加上脚的踏点步。这样,幼儿基本上都学会了《采茶舞》,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达到了要求,他们的兴趣也会很高的。

舞蹈教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育学原理;运用意义;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41—01

舞蹈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就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究舞蹈中蕴含的规律,然后将这些规律和动作要领以教育的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播出去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是培养舞蹈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时间环节,只有拥有了先进的舞蹈教育学原理,才能确保舞蹈教育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舞蹈教育只有在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目的。

一、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原理为舞蹈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舞蹈教育归根到底也归属于教育教学领域,要想做好舞蹈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舞蹈教师在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教育学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舞蹈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要想确保实践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就要有一定的先进理论的指导,在先进的教育原理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舞蹈教育效率。

例如:在教育学理论中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舞蹈教师要把这一先进的教育原理利用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学原则和原理的指导和带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舞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舞蹈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实践指导意义。一门技术或者艺术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持,只有拥有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才能确保做出的每一个动作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实际的动作演练。在某种意义上说,舞蹈教育理论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是再现完美艺术形式的必经阶段,舞蹈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人才,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支持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所以说舞蹈教育学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舞蹈教育中,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原理探究舞蹈的规律,再把这些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播给学生,学生在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规律的作用下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活灵活现的舞蹈艺术,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视觉盛宴,人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教育学理论发挥了在舞蹈教育中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

要想实现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指导作用,首先就要形成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学原理是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它为教育学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原理为基础,因为它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为科学的教学法的应用。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方法一:课前复习法,在一般的教育学科领域,都有课前复习的涉入,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课前复习表现为课前的热身运动,在每一节新课开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一遍课前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进入学习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带动下,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方法二:鼓励激进法。在教育领域,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步表示赞许,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朝着一个学习目标积极前进,不断发展,在舞蹈教育教学中也是一样,舞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迈向前进,对于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以达到不断的进步。

方法三:实行科学的奖惩制度。一个科学的舞蹈教育学原理离不开科学的奖惩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来约束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如: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休息的权利,对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以此刺激学生不断进步,摆脱掉懒惰的坏习惯。

三、总结

舞蹈教育是舞蹈艺术、教育学、舞蹈学的综合学科,舞蹈教育必须在教育学原理的指导下完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舞蹈教学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水平,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为舞蹈教育服务,提高舞蹈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这些都离不开舞蹈教育学原理的应用,体现出舞蹈教育中教育学原理的重要作用。

舞蹈教师论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现状,探索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体育舞蹈课程教学。

关键词 现状 体育舞蹈 教学 对策

一、前言

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的水平。本文从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舞蹈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放教师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

三、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现状的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分析

经调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体育舞蹈普修课为36学时,为2个学分。

(二)开课情况的分析

经调查,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并全部按教学计划安排上课。

(三)体育舞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根据调查5位教师的结果显示安庆师范学院理论教学内容为体育舞蹈教学法、体育舞蹈编排、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舞蹈竞赛组织与裁判,并没有完全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

(四)师资结构的分析

表1的数据显示,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5名,年龄结构多数集中在20-40岁,教师群体比较年轻;体育舞蹈教师的职称结构为讲师与助教,没有教授与副教授,充分反映出其职称水平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学占40%,本科学历的占60%。综上所述该校在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不均性。

(五)教学效果的分析

1.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60名学生中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基本达到但没有完全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实地访谈中学生主要是对在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上的不满意。

2.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效果分析

由表3可知,该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大部分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学习效果,但有的学生也并未达到自己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体育舞蹈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分析

由调查可知,安庆师范学院只有健美操训练馆,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公用舞蹈房,并没有专门的训练房,这样的场地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对该校实地考察得知,学生对该院系所订阅的体育舞蹈专业期刊、图书、本专业藏书及音像制品基本上不知,从这些可以反映出该院校影音资料的建设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对体育舞蹈了解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该校体育舞蹈开展刚刚起步,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已把体育舞蹈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达到自己的理想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引起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情绪。

2.由于该专业在该校是新兴专业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团体队伍比较年轻,甚至有的教师未参加任何培训以及外出学习。

3.体育理论课教学不够完善,教学时数偏少;主要是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论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建议

1.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体育舞蹈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以及表演活动,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进教学。

2.领导以及体育各部门应加大重视与投资力度,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舞蹈训练房,完善该校软件、硬件设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优秀人才。

3.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加大图书馆的开放力度,订阅有关于体育舞蹈方面的书籍,共同建设良好的影音资料库;优化体育舞蹈理论课,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开设理论课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舞蹈教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 教学 问题 改革

现今,高校舞蹈已经成为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践行者。不断革新的舞蹈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冲击。一些高师院校、音乐类院校都将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学校舞蹈教学实际的发展规划,使得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更加层次化、丰富化。因而,现阶段进行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我国舞蹈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舞蹈起步晚却发展快,出现遍地开花之势,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舞蹈专业课程。但受困于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舞蹈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一)薄弱的教学师资

由于现代舞蹈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从事现代舞蹈教学领域的人才也极度匮乏,同时这种舞蹈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舞蹈教学的从业者的要求也较高。以目前很多高校舞蹈专业为例,仍活跃在学校舞蹈教学一线的教授、讲师,大多是歌舞团、舞剧院调过来的,缺乏专业、系统的舞蹈理论知识。另外,这些老师舞蹈技法陈旧,而且年龄偏大,仅仅依靠个人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并不适合现代舞蹈的发展需要。所以,这类舞蹈学校和舞蹈老师要认清现实、立足当下,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今世界舞蹈发展的方向,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陈旧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呈现出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教学模式陈旧。这是由我国舞蹈教育历史悠久形成的,也就是说,舞蹈教学模式很难打破历史的束缚,这也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现代舞蹈的快速发展。“一刀切”的传统模式仍是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模式,方法极其单调,个性化教学,一对一指导这些现代教学模式很少有学校采用。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创造利差,舞蹈技巧水平落后,学习热情大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不合理的课程安排

任何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安排,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安排只看重眼前利益,给学生安排的课程基本上围绕舞蹈技术实践为主,舞蹈理论方面的课程少之又少,这种忽略学生理论文化学习而只偏重舞蹈技术训练的课程设置是不利于舞蹈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任何课程必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强行地偏重某一科目。另外,高校扩招之后,舞蹈专业的学生也渐渐增多,如果高校在学生课程设置上没有关注就业方面的舞蹈培训,学生就算学到了舞蹈技术,走出校门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舞蹈特长。

二、舞蹈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目前,我国现代舞蹈教学要积极践行整合性原则,要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贯穿其中。并且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将舞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二)基础性原则

舞蹈教学改革措施中,需重视舞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舞蹈水平,制定出一套符合大众化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舞蹈动作。当然,基础性的舞蹈动作不是一般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而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舞蹈动作,例如“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等等这些舞蹈意识的动作内容,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舞蹈技术,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舞蹈风格,接触到了新颖的舞蹈教学方式,也就不自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舞蹈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都要从学生的舞蹈中得到反馈。在培养学生舞蹈技术技巧的同时,要注重对舞蹈动作技能运用的实践,可以是训练中的实践,也可以在头脑中默默联想,将自己放入到某一舞台场景中,训练自己融入不同情景的舞蹈意识,在这种实践与联想中,培养学生的个人参与意识与主动创造力。

三、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

(一)打破传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高校舞蹈教学要联系实际,紧跟世界舞蹈发展的趋势,创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打造多元化舞蹈教学体系。例如进行民间舞学习时,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民间舞蹈团队进校园,给学生们进行现场民间舞表演;还可以通过了解民族乐器、服饰等,对民间舞蹈有深层次的认识,这样对个人的民间舞蹈表现有极大的帮助。另外,舞蹈专业就业形势严峻,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也包括向学生灌输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在舞蹈教学时,应当教授学生如何以社会需求为指导,加强自己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其他能力,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编导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合理调整,完善课程设置

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是舞蹈技术的传授,它应该包括舞蹈理论、美学欣赏、人文历史等综合性知识的学习。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调整课程偏重技术锻炼的“传统”,发展多功能型舞蹈人才,就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将舞蹈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等合理规划,平均且有侧重地调整课时。比如,在上实践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给学生播放世界上不同舞蹈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舞蹈视频集锦,使得舞蹈实践课的内容得以延伸,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同理,在上舞蹈理论课时,可以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丰富舞蹈的内涵,便于学生理解舞蹈相关理论。

(三)以老代新,强化师资力量

任何一所高校,其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是由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的。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舞蹈教学效果的好坏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舞蹈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全面考察老师的综合素质;培训老师时,要让老一辈的舞蹈去发展新的教师队伍,以老带新,新的教师队伍也可以用时尚的舞蹈思维去影响老的舞蹈教师。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属于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应当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学习设备,完善教学体系,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静. 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舞蹈教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口传身授”;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将人的动作、表情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生存、教育、娱乐等功能。舞蹈具有综合性特点,对于实践性、理论性、艺术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口传身授”是舞蹈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教学内容

(一)舞蹈教学中“口传”的教学内容

经研究舞蹈教学大纲,笔者发现舞蹈教学对舞蹈基础知识、舞蹈艺术表现力、舞蹈基本功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在教学方法部分,舞蹈教学大纲明确表明:“准确的动作示范,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达。”这些足以表明“口传身授”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1.“口传”舞蹈理论知识。舞蹈具有综合性特点,主要依靠肢体动作、表情等表现张力。此外,舞蹈与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掌握与舞蹈运动有关的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理论知识是深入学习舞蹈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精准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并创造出新颖、优美的造型。与此同时,还能保护舞者免受伤害。在学习、练习舞蹈时,“口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将教师的讲解、指示与舞蹈动作、伴奏音乐完美结合,进而完成整套舞蹈动作。如关于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口传教学”:舞蹈具有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柔情性、综合性六大艺术特征;①舞蹈划分依据体裁(情绪舞、情节舞),风格(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社交舞),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舞剧)等。2.“口传”动作技巧。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将“口传”与“身授”结合,即在讲解的同时伴以动作示范。如在开展形体训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动作。通常在训练腿部动作的时候,主要借鉴芭蕾舞“开、绷、直”的方法,“开”指的是在腿部活动过程中,依次从髋关节、膝关节再到腕关节、脚趾尖全部向外转开。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舒展人体线条,使腿部整体更显修长。在日常训练中,舞者可以采取深蹲方式。“绷”,即将脚背绷直,能够使脚的整体线条更加修长、漂亮。在日常训练中,舞者可采用划圈、小踢腿等训练方式。“直”指的是舞者在做舞蹈动作时,承担主要力量的腿部及膝盖都必须保持直立,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3.“口传”素质教育。经调查发现,学习舞蹈的学生大都处于低年龄层,在文化知识水平、艺术修养、情感体验等方面较为匮乏,自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且尚未构建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技能,还要通过“口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增强其综合素养。

(二)舞蹈教学中“身授”的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学中,“身授”由动作造型、舞者形象等部分组成。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应注重全面示范,即将动作完整、精确地示范出来,手、脚、身体、面部表情等同步进行,为学生展现完美的舞蹈动作。如在开展“脚在地面画圆”教学时,其方向为向外、向内;其范围分为大画圆、小画圆。不同的组合方式,采用的舞蹈动作不同,向外大画圆。活动脚往前,经过旁边绕到后面,再绕回第一位置。教师必须完整、准确地将动作示范给学生,同时还要结合该动作要领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地理解舞蹈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教学要求

(一)教师应加强语言组织能力,使语言更科学、生动、形象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舞蹈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忽视了对教学语言的组织和加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舞蹈教学语言来说,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舞蹈理论知识、动作技巧、艺术表现力传授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切忌使用“也许”“大概”“可能”等表义不够明确的词语,更不能随意说出毫无科学依据的话,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及应用知识时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舞蹈教学并非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将自身情感融入教学,以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情感共鸣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

(二)教师需提高动作示范能力,使动作更全面、准确、优美

在舞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极易忽视对动作原理、细节的理解与探究,导致其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整套舞蹈动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结合语言讲解,能够加大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关注和学习力度,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教师动作示范的准确性对于舞蹈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很多优秀的舞蹈技巧。纵观舞蹈发展历史,舞蹈家加工、提炼出很多优秀的舞蹈动作,如动作的高度、力度、跑跳的幅度等。教师作为学生求知路途中的向导,倘若其示范的舞蹈动作不达标,那么学生亦不会学习到准确的舞蹈动作。因此,教师动作示范是否标准直接关乎着学生舞蹈学习的质量。

三、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重要性

(一)“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舞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对于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纵观国内外舞蹈(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教学,都倾向于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口传身授”将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可见,“口传身授”对于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1.“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历史价值经研究发现,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社会,舞蹈具有娱乐、宗教、教育等功能,与当时的政治观念、礼仪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乐”的概念范围较广,包含音乐、舞蹈、诗歌三部分,凡是能够使人高兴的事物,都可以被统称为“乐”。可见,舞蹈对人具有娱乐、教化等作用。2.“口传身授”在当代舞蹈教育中的价值定位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应运而生,很多教学音像资料开始取代教师的“口传身授”,成为当代舞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手段。虽然舞蹈影像资料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导致很多舞蹈由实践性质转化为鉴赏性质,辅助教学手段也转化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长时间观看舞蹈影像资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影像资料教学方式。舞蹈对于力量、柔韧性、控制力、协调性、灵活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实训。多媒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情感释放、交流、互动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口传身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不论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如何发展、提高,“口传身授”仍旧是舞蹈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如在开展芭蕾舞教学时,仅依靠影像资料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口传身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舞蹈理论知识与动作技巧。

(二)“口传”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口传”,顾名思义,口头传播。在舞蹈教学中,“口传”指的是教师将舞蹈动作的名称、节奏、风格等教学内容口头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口传”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头言语的解说、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言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口传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准确、形象、生动、有条理性。由此可知,舞蹈教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神经活动的角度分析,语言属于高级调节活动,对人的意志行为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对于舞蹈课而言,其属于个人意识调节活动。学生汲取、理解舞蹈理论知识主要借助听觉感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本的舞蹈动作。③

(三)“身授”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身授”指的是动作示范,其充分体现了舞蹈教学的实践性。④动作示范教学方式的存在,为学生创设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其可以通过模仿,理解、掌握舞蹈动作技巧。教师通过“身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提高其学习效率颇有益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每个舞蹈动作分解示范,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不断修正学生的动作,以达到将分解动作组合成完整的舞蹈动作的目标。对于富有内涵的舞蹈,更需要教师示范。“身授”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并强化舞蹈理论知识。此外,教师的示范为学生树立了标杆,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身授”给教师的执教水平与执教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示范。结语总之,“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最核心的教学方式。“口传身授”起源于古代社会,一直被延用至今,对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口传身授”教学方式符合舞蹈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柔情性、综合性的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国舞蹈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优化“口传身授”教学方式,使舞蹈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注释:

①高瑾.浅谈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202.

②林月娴“.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艺海,2010(10):71.

③邓帧帧.浅谈“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12):253.

舞蹈教师论文第7篇

舞蹈美学;舞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特定的教育理念下,依据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对舞蹈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的过程。舞蹈教学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而以舞蹈本体为研究中心的舞蹈美学,则着力于探索舞蹈本体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审美规律和指导舞蹈学相关分支学科的实践与发展[1]。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舞蹈技法,还要将舞蹈美学融入到舞蹈教学之中,利用舞蹈美学来促进舞蹈教学,通过对学生美学理念的灌输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建立审美理念及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对教育方法和内容有所丰富。

1.舞蹈美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建立正确的的审美理念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学生是舞蹈教学的对象。张楚廷先生认为美育的使命包括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2]。这是很精辟的见解,具体而言,舞蹈美学对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舞蹈美学能够推动学生自身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教育并非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推动学生人格的形成,达到学生的自我完善,舞蹈教学也是如此。舞蹈具有形态美、力量美、神韵美的美学特征,而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和吸收并非只通过外在的推力所能达到的,而需要学生通过对舞蹈美学的知识的吸取,进而将其吸纳、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舞蹈的美的认识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推动其人格心理的塑成和自我的完善。

舞蹈美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内化”,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舞蹈,以严谨的建筑的秩序流动,以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为韵律,从而表现出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表现出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节奏表现的常状态,而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使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3]舞蹈通过将人即舞蹈主体对外在世界的理解通过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借助具体的舞蹈动作来将其动作性、节奏性和抒情性进行外在的展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主体对外在物象的“内化”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学生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并将其通过自身思考再进行外在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打破了主体和客体对立而实现了二者的融合,这对于学生心理结构的优化和心理调控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

舞蹈美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助于技能的掌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美学理论更多是的通过精神层面的理解与灌输即逻辑思维来展现的,而舞蹈动作则是通过具体的肢体动作和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即形象思维来展现的。舞蹈教学是将舞蹈美学的理论和舞蹈动作实现合一,学生通过对具体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一方面对提高了自身的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将美学的理念用到舞蹈技能的学习中,利用美来提升自己对技能的认识和掌握,达到身形协调,动作统一,充分展示舞蹈之美。

舞蹈美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与人的感知力、洞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舞蹈美学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然后再通过艺术创造将舞蹈的自然美、社会美、意识形态美展示出来。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对舞蹈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具有形态美、力量美、神韵美的舞蹈技能的掌握,对舞蹈艺术形式美和舞蹈艺术内容美的感知,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如何提升这一能力的途径上,首先要注重对审美经验的积累,注重学习中的点滴;其次要重视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刻苦学习;最后要重视对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美学侧重于对形式美的理解和展示,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将其用之于创造能力之中。

2.舞蹈美学丰富和发展了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舞蹈教学是舞蹈美学的基础和服务对象,舞蹈美学则为舞蹈教学提供艺术指导和美学参考,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舞蹈美学一方面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对舞蹈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补充和发展。

舞蹈美学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丰富。在如何定义美学的问题上,有人认为是“理念”的学问,有将其看成是研究感性的学问,有将其看作对固定领域和事物的“美”的标准研究的学问,有人将其定义为“艺术哲学”,将其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依照马克思主义“是研究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审美关系的学问”的定义标准我们认为舞蹈美学是文艺美学的一个分支。而艺术美学包含诸如美学理论、各子范畴的美学等等,涵盖范围极为宽泛,因此舞蹈美学不是单一孤立的学科,而是多种理论和学科相交叉性的学科。“舞蹈美学是从美学视角出发,探讨舞蹈的审美创造、审美表现、审美规律、审美特点、审美价值的学科。”[5]传统的舞蹈教学的内容一般只是教育的主体对教育对象进行单一的技术性的教育,而将美学的相关理论引入舞蹈教学中,可以对发展出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技术性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上丰富舞蹈教学,拓展出新的学科,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新颖性等,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舞蹈美学更新和发展了舞蹈教学方法。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技术性讲解来获取教学成果。而将美学理论引入舞蹈教学中,则可以对舞蹈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和发展。“舞蹈之美的表象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社会因素,我们不能就舞之美而论舞之美,而是应该将舞蹈之美与自然、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相连,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其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舞蹈之美的影响的原因、特点、方式与规律等问题。”[6]因而,舞蹈美学对舞蹈教学方法的更新主要基于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舞蹈美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前已论及,舞蹈美学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而舞蹈本身又是舞蹈主体将其对客体的认识进而以身体姿态的形式将自然美、社会美、意识形态美展示出来,这其中涉及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问题。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主体自身的学科构成、具体的社会状态、客体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主体对客体的看法,这势必会涉及到诸如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等诸多学科的内容,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舞蹈美学也必然导致舞蹈教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次,舞蹈美学教育方法的多元性。传统的舞蹈教育方法一般采取教师对学生单一的技能说教为主,较为简单和机械。而舞蹈美学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可以将美学教育的诸如精神分析法、解构法、历史研究法、符号文艺学等方法引入到舞蹈教学中来,通过对具体动作的全方位剖析,并进行理论的全新构建,最后依据教育主体及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舞蹈美学对舞蹈教学主体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了有综合性质的舞蹈美学,这对教学主体即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舞蹈教师要完成“精专型”向“既通又专型”的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这种要求大部分只是局限于技能一项上,即看舞蹈教师的技术能力,而对教师的其他要求相对较少,集中表现于教师技能“精专”。但不管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抑或是舞蹈美学的要求下都需要教师完成由“精专”向“既通又专”的转变,如此才能保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做到“既通又精”,就必须:首先,教师要保证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有娴熟而精细的舞蹈基础、技能及表现能力,这是作为舞蹈教育主体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要求教师精通教育方面的技巧,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学习和熟知教育方面的理论;第三,教师要掌握美学的理论并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要注重自身的美学理论积累和能力历练,教师既要阅读大量的美学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理论能力,同时又必须在自身的舞蹈学习和锻炼中将美学贯穿其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只有将这三种知识及能力完全具足,教师才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技能,在美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合理而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即学生进行指导,保证舞蹈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舞蹈美学促使教师对“主客二分”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教学理念。传统的舞蹈教学所采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教育理念,即将师生间划分出主体和客体。这种教学方式舞蹈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如教书育人、行政管理的角色、心理导向角色和自我定向角色。这种主客体泾渭分明的划分使得客体无法对主体进行促进和感染,无法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这就对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美学理念的引入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摈弃这种具有主客体二分的教育方式,而应将教育中的师生交流看作是主体间的沟通与互动。首先,我们还要改正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单极表演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舞蹈教师作为导演对舞蹈教学过程完全控制,这种单极的表演是对学生群体的漠视。在美学理念下的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建立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共同表演而共建意义的教育模式,师生在舞蹈教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而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双方都可以将对舞蹈的理解进行相互表达和阐释;其次,教师要摈弃传统舞蹈教学中师生间互为手段的模式。这种模式将对方看作是实现自身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无法摆脱控制与被控制的角色而难以形成融洽的和合关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将人看做目的而非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和理解人,才能使师生形成融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都具有个人意志,而双方也都可以去帮助别人或获得自我经验,双方通过主体间的平等交流而共同获得成长和发展,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舞蹈美学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学对象的成长和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扩展,还提升了教育主体的素质。但舞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舞蹈美学引入舞蹈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舞蹈教学中将美学和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基于学理和实践我们都有理由坚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舞蹈美学必将能促使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古丽米拉・吾尔买江.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舞蹈美学[J].北方文学,2012.02

[2]张楚廷.美学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3]黄汉华.由诗及乐由乐及美――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札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舞蹈教师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舞蹈 教学 思考

前言

体育舞蹈是集休闲娱乐、健身健美、社交礼仪于一体的体育艺术项目。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社会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在高校中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参与。正因为其涵盖了社会学、人文学、人体运动科学、心理学和美学特征,以及其所包含的舞蹈艺术、形体艺术和造型艺术等,具有多元的教育功能,现代高等教育引进了这个新兴的项目,教育部于1997年将体育舞蹈这一科目正式列为全国高校体育院系课程。然而,受师资紧缺,学生了解程度不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缓慢,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从开展的情况来看,这个项目受喜爱的程度非常高。但是,当今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学过程与手段单一,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元素的教育,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科学等。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深层文化,审美特点,学生掌握技能以及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分析,期望广大体育舞蹈工作者有所启发,以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教研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等多所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调查130名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侧面调查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为96.9%。

1.2.2专家访谈法

采访体育舞蹈资深教师。

1.2.3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评价等专著以及文献,为本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体育舞蹈水平相对有所提高,在教学手段上也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还是显得比较单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表演法,对比法。

通过走访调查武汉市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发现:目前武汉市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选修课都只停留在基础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2.2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

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深藏在舞蹈动作后面的艺术感染力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和文化底蕴的。而且国际标准舞的起源与发展各不相同,代表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别,包括音乐的节拍与风格以及舞蹈的匀律等等,这些都不是通过单一的动作教学就能让学生掌握其精髓的。而纵观武汉市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除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选理论课以外,80%的被调查学校都只是在训练课上偶有提及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论课程。

2.3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体育舞蹈项目的一个很鲜明特点就是它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包括舞蹈运动的方向、反身动作、脚法、升降和引导等技术的准确运用。每个动作移动时是滑步还是走步,旋转时是脚掌转还是脚跟转,升降时是脚跟升降还是身体的律动升降,摆动时是身体的带动还是脚的带动,引导时是肩的引导还是中段的引导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另外,体育舞蹈的规范性也体现在音乐上,每支舞蹈的音乐节拍和各组别比赛的音乐速度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在比赛或表演时,对选手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要求是丝丝入扣的。但是,通过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对动作风格、音乐和动作的规格讲解不明确。

2.4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项目,我们既不能置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教育于不顾,更不能忽略这个项目运动性的一面,因为舞蹈动作的实现最终是要以身体运动作为表现手段的。现在很多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体育舞蹈当成纯粹的艺术,而忽略了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过程中的反应和规律,以及选手在运动中、运动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特点。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中除了部分教师进行一点柔韧素质的训练外,没有体育舞蹈教师把提高学生力量、心肺功能、代谢能力作为舞蹈训练的目标之一。

3.结论

目前武汉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单一,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包括具体动作的虎规范和理论教学的不规范;教学过程中既缺乏对舞蹈艺术(如音乐理论、舞蹈历史、审美教育等)的教育,又缺乏从运动的角度去训练和教学的观念与意识。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素质,通过科学研究、情报搜集等方式,从最深层理解和掌握舞蹈的艺术情感、音乐、美学、历史文化、风格等特点。另外,对教学训练的方式和方法的掌握,也是一名优秀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要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对生理生化知识的掌握来科学地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和监控训练过程,使训练达到最科学的效果。为此,本人采访了在体育舞蹈教学方面资深教师,综合以上的陈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2)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3)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4)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3.1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对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但要对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具有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力,而且要有精辟的讲解才能和风格独特的教学技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舞蹈的兴趣。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钻研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获得。对体育舞蹈艺术的探求,对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精益求精,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精神。另外,体育舞蹈技术和风格始终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做好情报搜集工作,随时掌握国内外体育舞蹈最新的动向,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工作。

3.2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

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结合音乐、审美、舞蹈、历史文化、舞蹈技术理论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动作方位角度不明确,跟掌变化不精准,重心起伏与音乐节奏混乱,特别是对舞蹈动作表现的艺术内涵不清楚的现象。通过进行体育舞蹈理论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对舞蹈风格的深层文化理解不够的问题,让教师教起来有指向,学生学起来也有目标。

3.3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

体育舞蹈既是艺术项目,同时它又是以人体的运动为艺术表现载体的项目,因此身体的训练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候,有特定的规律,如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先要熟练掌握局部动作,才能达到全套动作运用自如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内容安排的系统有序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动作一般都是先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与他人的动作来建立自己的视觉表象,随着动作的熟练,动觉表象开始处于突出的地位。这时,教师的训练计划就应该偏向于通过适宜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来巩固视觉表象,反复巩固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达到运用自如的阶段。此时,教师就应该把训练的方向侧重于细节的感觉和个人风格的建立上。在运用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同时,也要以生理生化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的业务手段之一,因为要达到以科学的方法来训练,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必不可少。比如,在指定教学训练计划时,就可以通过预定的目标来确定应该达到的各项身体指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心率及吸氧量的测定来进行监督,合理安排训练的复核强度;也可以通过晨起心率和体温等指标的测定来监控学生的疲劳的恢复。

3.4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舞蹈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成套动作的难度、熟练程度、音乐和动作是否合拍等方面来评价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教学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能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理论,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包括教法、学法、创造法、考试法。教法、学法是教学方法的基础,创造法是教学的目标,考试法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实行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是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翟林.体育舞蹈教程[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