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纺织品调研报告

纺织品调研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3:36

纺织品调研报告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1篇

为期一天的大会节奏紧凑、信息量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首先做《2009/2010年中国棉纺织行业状况与展望》报告,随后,中国色织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副会长朱北娜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九次理事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并鼓掌通过。会议向会员单位通报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变更情况、增补理事、会员名单以及2009年经济效益指标排名结果,并进行了2009/10年针织用纱“用户信得过产品”、2008全国纺纱知识大奖赛颁奖活动。

工作报告彰显协会公信力

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协会与企业关系密切,举办的各种活动已经成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被采访的企业都向记者表示,“协会组织的会议每次都会来,可以了解大家的情况,还可以把企业的想法共同探讨,而且,越是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协会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已经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向政府反映行业呼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升级方向、为政府提供专业参谋重要中介。

中棉行协工作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2009年,仅就棉花市场问题,中国棉纺协会就先后四次、分别于4月、6月、10月、11月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应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建议措施,起草了“关于要求尽快投放国储棉和发放进口棉花配额意见”、“关于棉花原料供应问题”、“关于请求协调棉花原料供应的紧急报告”、等文件。多次参加发改委关于棉花宏观调控(收储和抛储)的会商会,协助对企业和纺织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并协助全国交易市场起草了“关于对已达到竞买限量的纺织企业不再参与国储棉委托购买的公告”、等,协会还就棉花滑准税、增值税问题,组织座谈会,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研讨行业发展方向,中棉行协以“落实纺织科技发展振兴纲要”、“棉纺织行业市场发展”、“金融危机下棉纺织产业的振兴――调整、升级与创新”等为主题召开大会,其中第六届(2009)小国国际棉纺织会议的成功举办更为全球棉纺织行业所瞩目。在技术服务方面,“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浆料和浆纱技术年会”、“全国棉纺织(色织)行业标准学习培训班”、“全国纺纱梳理技术应用研讨会”、“全国纺纱知识大赛”等等专业活动的举办极大推动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棉行协在为企业的长期服务中树立强大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协会自身机制也越来越完善,理事会也成为自由发言、民主集中的大会。此次大会的理事会换届思路就是在2009年11月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八次理事会”和“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四届八次理事会”上确定的

由于会员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办会发起的各种调研和问卷调查,使得协会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现状和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脉搏。2010年,中棉行协将在继续进行市场调研,召开市场分析会议、技术研讨会议、开办培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强国纲要的编写工作,并继续推动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鼓励淘汰落后。

两化融合成果引人注目

在此次理事会议程当中,特别安排了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棉纺织ERP与节能减排、棉纺厂空调节能改造等专题报告,这些主题鲜明的报告为棉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实施节能环保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装备、产品的改造升级扩大到产业信息化和环保领域。

棉纺行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第一个试点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占纺织全行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的棉纺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传统支柱产业,也是纺织行业中工业管理基础最好的子行业,对棉纺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

此次会议公布的《棉纺织行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目前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处于局部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的阶段。评估工作组组长翟燕驹主任表示,企业从信息化起步阶段向局部应用阶段发展的进程中,有几个生产流程具有相当高的信息化应用空间,其中,计算机辅助配棉和促进节能降耗仍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据无锡一棉周晔总经理介绍,无锡一棉传感网系统利用分布在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和执行装置,采集数据,发出指令,可以提量、质量、机械状态9类168个参数。在配棉环节,信息化可以完成自动监测棉花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并根据产品要求自动调配所需棉的品种。

节能环保课题浮出水面

在两化融合专题报告里也多次提到信息化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两化融合,在节能降耗方面,实施了供电系统优化节电改造,全面细致地对公司供电系统进行监测分析,调整供电电压,及时调整负荷,保证三相符合平衡,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同时选择优良的系统节电器,实时监测电器负载变化的情况,节电率达到5%左右。企业还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对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测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2篇

01.德国大客户破产“拖累”大连纺企400万美元

6月10日,德国零售巨头ARCANDOR集团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提供的信息,该集团在中国目前共有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大连有超过10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被卷入了这场破产风暴之中,出口金额累计将超过400万美元,其中出口未收回金额最多的超过100万美元,最少的也有10万美元。据了解,受ARCANDOR集团破产波及的大连纺织出口企业中,有4家出口企业约170万美元左右的出口业务已经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获得80%以上的赔偿,剩余部分若追偿成功,有望全额追回。

ARCANDOR集团,成立于1881年,雇员人数超过5.4万人,2008财年集团合计销售额204.7亿欧元。正是由于该集团悠久历史和在服装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都以能够拿到ARCANDOR集团下属的广利(OUELLE)和加斯达(KARSTADT)的订单为荣,并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该集团提出的出运后120天付款的苛刻条件。

高端

02.十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联合社会责任报告

6月2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会上铜牛、大进、华孚、红豆、经纬、乔顿、海天、如意、报喜鸟、天圣等十家纺织服装企业面向全世界首次公开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均依照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的要求编制,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验证。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三次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启动实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宣布实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目标为:至2011年底,全行业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达500家,按照CSR―GATEs《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达100家。

政策

03.9月1日将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正多实施

我国运动服装行业产品的术语、安全、试验方法等项目的标准基本空白,迫切需要一部行业标准来规范运动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据悉,已经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专家审查,并将于9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包括《鞋类术语》、《鞋类帮面试验方法可绷帮性》等。此外,由泉州各品牌鞋企参与的《篮排球专业运动鞋》、《胶鞋、运动鞋外底不留痕试验方法》、《工矿靴》、《布面童胶鞋》和《胶鞋健康安全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也进人预审阶段。

04.福建省纤检所与国际检验机构牵手检测合作

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6月16日,福建省纤检所与法国BV国际检验集团上海申美商品检测有限公司签署了检测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纺织品检测、技术提升、标准制定、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这标志着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迈出了与国际检测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第一步。双方的合作将为福建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冲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协会

05.中产协编写行业发展战略报告

近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多方专家齐聚北京,为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召开首次工作会议。为提升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层次,进一步具体落实规划要求,做大做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特委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重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方向,并在此工作会议中分为8组,重点从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概况、趋势和意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措施和建议,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洁净布,土工布、农业用纺织品、安全防护纺织品,复合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膜,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工作以及原料和装备问题和发展方向、任务等方向作专题讨论。据悉,此研究报告还将作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指导意见》的参考内容。

06.中纺协将首次承办2009ITMF年会

6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北京会见了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哈里特・那林一行,双方就2009年10月23―25日在上海举办的2009年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HF)年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磋商。

2008年7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含会,成为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在该组织的唯一正式代表,正式参与ITHF的各项活动并履行国家代表职责,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纺织业对世界的开放程度。同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参加了在毛里求斯举办的2Da8 ITHF年会,并邀请全体会议代表参加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ITMF年会,据悉,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ITMF年会。2009ITHF年会的主题被定为“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业界代表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产经

07.中国纺织品在欧召回量增多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4月,欧盟累计召回74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幅为270%。其中,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为52项,同比增幅高达64.3%。欧盟召回的产品中,有17项为婴幼儿服装及制成品,其中12项产地为中国,占70.6%。召回原因以勒颈窒息危险为主的共14项,其中产地力中国的共12项,占中国全部被通报产品的92.3%。2009年4月,欧盟共宣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19项,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7.5%。其中13项产地为中国,占全部召回纺织服装产品的68.4%。

相关部门建议,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要严格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特别是输欧儿童服装上绳带和小部件的安全项目要求,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要进行评估,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降低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及时与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联系,合力突破技术难关。

08.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有回暖迹象

虽然在今年头4个月,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但3月份纺织品出口同比降幅收窄,服装出口呈正增长。4月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比增长2.7%。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的最坏时期

已经过去,市场出现复苏回暖迹象。

美国纺织服装贸易办公室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但是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衫、化纤针织衫和内衣裤等产品,同比增长最高达两倍多,显示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强劲。

09.重庆将打造万州最大服装产业群

兰雁是全球最大的牛仔生产商,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包括为LEE和李维斯等牛仔品牌代工。金融危机后,兰雁近八成的出口订单受到波及,从而转向内需市场,将在重庆万州“特星工业园”中设立工厂。与此同时,福建道崎运动鞋厂、浙江温岭运动鞋厂、青岛制带厂等一批企业也确定落户,这将成为重庆万州最大的服装、鞋业集群。

与青岛双星彻底决裂、自立门户的运动鞋服连锁企业特星,其集团总部已正式藩户重庆万州,将牵头这些企业,建成“库区纺织产业园”、“库区鞋业产业园”,并携手一批东部沿海,以鞋服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抱团”投资三峡库区,打造集纺织、服装、制鞋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这也是重庆市最大的集服装、鞋业于一体的产业群。

调查

10.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前明未现好转

6月11日,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4%,与前4个月10%的增速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5.5%和-8.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5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21.29亿美元,同比增速-14.75岩。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1%,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产经

11.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为毛织业鼓劲

6月19日,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会,宣布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将于2009年11月1日~4日在广东东莞大朗举行。各主办、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的相关领导及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等约100人参会。本次新闻会以“展示大朗毛织业崭新形象,提振中国毛织业发展信心”为主旨,广邀行业领导、业界专家、生产企业、行业媒体参加,切实深入分析了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毛织产业发展问题,并为一年一度的毛织商贸盛会加油鼓劲。

12.温州服装发展平台7月投入使用

6月16日,温州服装发展平台推进工作恳谈会在腾旭工业园举行,该平台将从中选择优秀中小企业入驻,引领全市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率先突围。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由温州市服装商会和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目前,市经贸委已提请市政府将该平台列为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项目,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平台发展。温州服装发展平台虽然于7月中旬才投用,但签订意向协议的企业已有200多家,届时服务于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的温州服装发展大厦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13.海南省筹建服装工业园

6月17日,从海南省服装行业发展大会上获悉,海南省正在筹建海南旅游休闲服装工业园,在现有以岛服为代表的服饰基础上,该工业园将着重发展旅游休闲品牌,加快服装加工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海南省服装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1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去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省服装行业工业产值仍有14.22亿元,服装出口额达4800万美元。据透露,海南省还将建立具有海南服饰文化特色的服装展示中心和批发市场。

国际

14.耐克下半年订单减10亿美元

6月24日,耐克公布了2008/2009财年第四季度和整个财年的经营业绩报告。截至今年5月31日,耐克第四季度收入47亿美元,同比下降7%;扣除汇率因素,收入与上半年持平。整个2008/2009财年,耐克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口各增3%,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4%。欧美市场的疲软从今年下半年的订单金额变化可以看出一丝端倪。按地区分布,今年下半年美国市场订单金额减少4%,欧州、中东和非洲市场则减少24%。耐克公司表示,2009年6月到11月,该公司主打的“耐克”运动鞋、服装产品订单金额只有78亿美元,同比减少12%,约减少10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订单金额也将同比减少5%。

科技

15.英国公司研发出均匀裸晒不留“痕”的神奇泳衣

英国斯塔福德郡Kiniki公司研发出了一系列由专利材料制成的泳衣泳裤,穿上这种泳衣泳裤,不用也一样可以晒出均匀的健康肤色。Kiniki推出的泳衣系列Tan Through,其专利布料上有数千个微孔,能让80%阳光穿过泳衣照射进肌肤。物料本身是透明的,一旦Tan Through泳衣表面特别印上动物斑纹和抽象图案,制造扰乱人类视力的假象,因此旁1人只会看到实色衣料。

奖评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3篇

《2014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报告》在2月27日的全天中国运动时尚趋势论坛中。报告通过“星际航行、异国岛屿,极地露营、喧嚣都市”四个主题,用专业的角度从色彩、面料流行趋势、前沿技术与市场应用等多维角度全面解读了新一季的运动产品开发方向。同时,报告中还列举部分行业领军品牌带来的下一季主打产品,诠释“功能性”运动时尚服装的新定义。

其中,“星际航行”灵感来自于太空旅行。纯净的灰色及含灰色系营造了主题基调,浩瀚的蓝色和动感的荧光色与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其轻盈的材质和极简外观,醒目地表达这一主题的科技感。“异国海岸”主题运用暗紫、棕红、绿金色,形成极富异域情调色彩组合。产品外观上强调时尚的设计,并融入浓郁的东方韵味。“极地露营”是一个对不可触及的自然之美充满好奇的主题。通过水质的蓝色,礁石的褐色,晨光中雾霭般的粉色及灰色等富有层次感的不同色彩及材质的拼接,呈现丰富的视觉层叠效果。“喧嚣都市”主题强调有观点的将街头文化、流行元素、复古风格混搭,张弛有度地展现个性。极其醒目的亮色与都市感的保守色调相互冲撞且共存。电玩画面、互联网符号、像素效果、民俗元素被涂鸦式地应用于服装及配饰中,这一主题设计风格无疑是诸多80、90后的最爱。

同时,展会现场的2014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静态展区,则围绕流行趋势的四个主题,以国际流行资讯和运动时尚流行趋势展示为主要内容,结合生活方式、市场消费、流行色彩、典型面料以及未来可能流行的设计款式进行主题展示,展现运动界纺织服装领域创新成果及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创意灵感和最新时尚讯息。

据了解,静态展区的产品精选自东丽、福华、华懋等国内数十家行业领军品牌,的近500种面辅料产品中,无论在材质的创新,抑或时尚设计方面,与历届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区以趋势概念与面辅料实样结合的形式呈现,不仅方便专业观众了解不同品类产品的流行走向,还为专业买家提供方便快捷的适合自身需求的采购信息,为品牌商和经销商搭建最为实用的商贸服务信息平台。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4篇

在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看来,“当今世界已进入美学与视觉时代,时尚、科技、环保是未来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连续举办的“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正是孙伟挺战略构想的具体体现。2013“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以“新色纺 新时尚”为主题,除了探寻时尚本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启设计创新之旅。

双核驱动:科技时尚并行

历经三年积淀,“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走过了“色纺的时尚源动力”、“来自源头的梦幻”、“源创有型有色”的发展阶段,如今,大赛以“新色纺 新时尚”为主题,再度拉开色纺时尚的创新大幕。

孙伟挺介绍,色纺行业将由创新主导,个性色纺、平价色纺、环保色纺引领美学时尚。基于此,2013年大赛瞄准总体经济放缓后的色纺行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定调“新色纺 新时尚”。“大赛将以华孚最具设计创意的设计师产品系列为指定纱线,凸显新的规则、风格和趋势。这预示着华孚色纺从强调趋势、色彩的阶段进入到以设计创意与工艺技术创新‘双核驱动’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的步伐悄然加速,华孚基于纺织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时尚产业转变这一发展趋势,率先提出了“新色纺、新时尚”的品牌主张,通过引进纺织原料、纺织面料开发企业、知名院校等协办单位,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让创意借助技术研发从源头贯通到终端。

提及色纺纱,孙伟挺充满感情:“色纺纱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财富,还是美化生活的新时尚,更重要的是色纺产品具备节水减排优势,用三分之一色纤维可以生产百分之百的有色产品,色纺产品更具保护环境、贴近生命的含义。可以说,支持色纺产业就是支持环保事业,支持新时尚,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强国。”

“色纺纱一直是快时尚的幕后推动者。”孙伟挺说,“我们一直鼎力支持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就是要告诉业界,面料的花型不仅可以织出来,而且可以纺出来。近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线条和图案的纱线产品,将自然景象、人文物品当中的肌理要素抽象出来,艺术化地融入到色纺纱线中,产生了一种来自源头的梦幻时尚,使华孚产品在服务快时尚的同时,升级服务于高雅时尚的品质生活。”

华孚之梦:冲刺百亿蓝图

在华孚的战略规划图上,清晰地表明:2015年华孚将实现色纺营收、资产、市值超百亿元。

华孚正处在朝着大目标速跑的道路上,但现实不利的纺织环境也给华孚平添了阻力。中国纺织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人工成本上涨、外贸加工产业缩水以及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商业变革。

孙伟挺强调,“传统意义的赢利模式正在失去优势,华孚不能再重复旧有方式,必须在科技与时尚的双轮驱动下,寻找新的利润点。现在华孚更乐于将色纺行业视为时尚创意产业,将色纺纱视为时尚创意产品,这也是除环保特性以外,色纺纱产品本身与生俱来的时尚、科技特性所决定的。从时尚性看,色纺纱在同一根纱线上显现出多种颜色,色彩丰富、饱满柔和。从科技特性看,色纺纱先染后纺的生产工艺,在纤维染色、配色及多纤维混纺方面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目前,华孚在创新创意方面深度发力:公司已有45项专利申报得到受理,其中包括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

除此之外,华孚每年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达40余项,赛络纺、紧密纺、涡流纺技术被应用于色纺纱新产品;开发出彩段纱、波纹纱等外观花式新产品,PTT、纤维素类及各类功能性化学纤维被研究应用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华孚色纺紧随绿色环保、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主流,探索新的纺纱技术,改进纺纱工艺,利用再生棉、再生涤纶、再生绢丝及精梳亚麻等原料,开发了具有特殊外观的环保节能新产品。

孙伟挺说,下一步,华孚将通过建立生产基地、颠覆竞争格局、吸纳企业人才、跃上资本运作平台以及产业转移、开发新疆等五个阶段,迅速开疆扩土,今天已经形成浙江、新疆、长江、黄淮四大板块的战略格局。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5篇

本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未散、我国纺织行业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在高成本时代化纤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新领域和新标准”,旨在寻求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突破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行业在高成本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各国化纤产业共同发展和繁荣。

来自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近20个世界化纤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首脑、国内外化纤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贸易商600余位代表,会聚湘湖之畔,从不同区域和视角,共同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际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先生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先生致开幕词,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及其重要意义。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先生发来贺信。中共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俞志宏先生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杭州市副市长徐文光、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何中伟、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王素蛾、杭州市经信委主任赵纪来、杭州市萧山区委副书记、萧山区区长李玲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东华大学与萧山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王天凯会长为萧山“中国化纤新材料示范基地”授牌。

在大会发展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先生作了题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纺织全行业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基本克服了外需低迷、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稳定发展,化纤行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2012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市场的持续低速增长,国内用工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都大大增加了行业的发展压力,整个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产销减速、效益下滑的态势,行业进入了调整阶段。对此,纺织行业仍需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源上解决行业的内在矛盾,化解外在风险,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报告指明了在新形势下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即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业价值链;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人才培养,增强产业发展的智慧动力。

报告强调,化纤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制造工业和重要的国际新兴材料工业,其发展关系到我国纺织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及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大局。化纤行业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加快重点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格局,促进化纤产业区域布局合理转移;必须建立与化纤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标准体系。

报告最后再次重申,只要我们客观地认识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定有能力化解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尽快回到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报告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来自欧盟、韩国、日本、印度、泰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化纤行业领袖,分别介绍了本国和本地区化纤产业的运行现状和发展规划,共同展望了化纤产业的发展前景。

下午,大会举行互动研讨会。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贺燕丽巡视员,科技部政策法规司李新男巡视员,工信部消费品司王伟副司长,工信部规划司顾强副司长,环保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原庆丹副主任,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姚穆院士,恒逸集团邱建林董事长,荣盛集团李水荣董事长和台湾纺研所白志中所长,与参会代表围绕着在当今高成本时代背景下,化纤相关企业面临更高起点,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在科技、品牌、人才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互动在热烈的气氛中有序进行,代表积极参与,嘉宾回答精彩,大家分享着经验和感受,沟通效果良好。

9月7日,大会围绕不同热点话题分成六个分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分别是: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专题论坛、纤维新材料与新兴战略产业专题论坛、市场展望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交流专场、化纤标准国际化论坛和帝人技术交流专场。

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专题论坛主题和技术交流主题,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视角发表演讲,提出了见仁见智的建议和观点。增设的答疑环节为论坛增色不少,使问题探讨更深入透彻。通过相互交流,大家凝聚共识,努力突破高成本时代下的种种围困,共同为“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实现可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6篇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进步显著,并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但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在体现产业向高端、绿色发展的纤维材料,高品质及高技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高端纺织装备以及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等方面仍有待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大而强”转型的攻坚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说:“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转向‘大而强’,并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是今后5年 -15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

立项初衷

为对未来5年-15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进行战略布局谋划,以支撑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向大而强,中国工程院作为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的学术机构于2012年底设立“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并于2013年启动项目研究。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向《科学家》记者说:“我们在两年前针对建设纺织强国这个目标,结合国家‘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的研究计划。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纺织产业进行战略性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材料工程学部13名院士和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设计院等高校及研究单位、企业等130余名教授、专家组成。项目包括8个子课题组、1个顾问组和1个综合组。8个子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分别为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现代服装产业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技术、高端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纺织产业经贸与管理运营技术。

据蒋士成院士介绍,最终确定项目的依托方为东华大学,是因其在国内纺织行业特色高校中占有一定优势,东华大学学科相对健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染整、纺织机械、服装、纺织信息化以及纺织经贸管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历程

“该项目的研究更是为了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纺织行业管理方面提供桥梁,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等提供‘十三五’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布局的参考资料。”蒋士成院士说:“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的科技状况进行了梳理。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70多篇文献资料;对纺织企业高层技术人员开展了科技创新情况问卷调查;分4次深入浙江、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36家纺织企业及纺织集聚区进行现场考察、座谈咨询、调研代表性企业发展概况、技术创新,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瓶颈等。对比分析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来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把科技创新路线都进行了梳理。”

蒋士成院士介绍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等高层平台,了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听取了各方意见,不断地完善相关研究结果。”

如蒋士成院士所说,2014年5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8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研讨。在那次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就结合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初步成果,从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地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现状与问题、纺织产业主要领域科技发展趋势、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面向2020年和2030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发展重点、重大专项建议、政策措施建议等八个方面,作大会主题报告《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

2015年该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份约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在5月16日举办了成果会,从七个角度公布了研究成果。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7篇

产业转移已成定局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布局严重失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五省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纺织服装强省的高速发展导致当地电力紧缺、工业用地紧张、要素成本提高、环保要求提高、产业升级压力不断增大,这些因素都严重的阻碍了纺织服装强省的发展速度和空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受生产成本提高、市场需求萎缩、出口下降、环保压力倍增、融资困难等不利影响,以及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环渤海湾经济圈建设的加快,为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内地的转移创造了机遇,纺织服装产业的梯度转移已成定局。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参加2008年秋季104届广交会的企业中,约有60%选择国内市场。而在105届广交会上,至少有70%以上的出口企业将内销放在了首位。

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环渤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园数量已经超过20个,总产地面积超过15000万平米,已经人住的企业和预计吸引企业总数约为1000家左右,产值将超过500亿。通过政策的扶持,吸引大量南方企业进入,其综合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也相对完善。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南方地区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了企业停产的情况,而环渤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仍表现出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环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和河北两省有着丰富的棉纺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及优势企业。其中,山东是我国产棉大省,也是制造大省,产业工人供给能力强,劳动力资源丰富。如全国百公斤皮棉县――高青县,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山东的如意集团、魏桥纺织集团、河北的宁纺集团等龙头企业也都对当地的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纺织产品特色中,以纱、布为环渤海地区优势产品,其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河北,2008年山东纱产量为619.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布产量131.7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山东、河北两省在纱、布的产量几乎占到整个环渤海地区总产量的85%。

发展面辅料产品大有可为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联合的《环渤海地区轻纺产品需求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题座谈等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对京、津、冀、鲁、辽以及江、浙、闽、粤等地的行业机构,产业集群地,纺织服装企业,面辅料专业市场、经营商户以及采购商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环渤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品销售、流通、采购等相关产业链配套环节的情况,环渤海地区轻纺产品供求关系,及该区域对当前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流通协作能力等做了一个深度的调查与分析。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会长夏令敏强调。“在当前产业转移态势日益加快、内需消费持续上升的局面下,拥有良好的产业、流通以及对外贸易基础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拉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目前环渤海地区专业市场面辅料产品流通环节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由于环渤海地区面辅料专业市场总体规模小,影响力不强,发展起步晚,与东南沿海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相比,面辅类专业市场的供给不能满足本地的采购需求,尤其用于服装生产的多品种、多花色、多功能的面辅料等纺织品,外地采购比重占35%。因此,面辅类专业市场在规模与产品的品类上,以及硬件建设、交通物流等基础服务配套方面,都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南北差异促进新市场兴起

会上,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北方地区需要一个纺织品流通中心,来满足环渤海地区服装产业的采购需要,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北方的服装产业集群和南方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市场建设也应该区别于南方的柯桥轻纺城、广州中大等,而是针对北方产业特性来定。

例如,在环渤海地区的服装企业构成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商产品上,针织产品和西服及西服套装产量较大,产品细分程度较低生产方式上,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等占的比重都比南方要高。

尽管环渤海的服装企业面辅料种类需求较为全面,涵盖了高、中、低档等各类面辅料产品,但由于该地区的产品种类还不够丰富,专业市场还存在着诸如定位不够清晰、需求把握不准、经营创新力不够、管理水平落后及物流配送体系效率不高等缺陷,当地服装企业的采购方式主要还是以与纺织企业合作为主,而在以中、小纺织企业为主的环渤海地区,其实更需要一个富有竞争力的轻纺市场为窗口。来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纺织行业的发展。

对此,京津国际商贸港・轻纺城的负责人周会良表示,在北方建设轻纺市场必须重视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尽量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之能成为北方真正的轻纺中心;二是南北需求不一,产品种类必须符合北方服装企业的采购需要;三是针对北方来料加工比例大的特点,所以不但要引进服装企业的采购,更要主动去吸引服装品牌商、贸易商等来料加工委托方的采购。

北方有待“霸主”市场出现

针对国内主要面辅料专业市场及环渤海地区面辅料专业市场的发展情况,环渤海地区面辅料专业市场要想在区域竞争中确立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与南方市场相抗衡,环渤海地区面辅料专业市场必须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定位。在产品价格上要取得优势,争夺部分市场份额;以突出经营特色为品牌战略目标;在服务上下足功夫,争夺部分客户群。

力争产品特色突出北方需求特点;辐射范围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辐射北方区域;构筑市场交通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物流体系;积极建立采购商与经营户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本项目的特色服务模式,组织南北企业对接;采购商与供应商对接:产业用料与企业对接等;树立品牌文化,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宣传。

纺织品调研报告第8篇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功能性纺织品的种类日益增多,功能性纺织品行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高新技术产业。纺织品的功能化,适应了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满足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增值的心理预期,为人类完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纺织产品技术进步的标志,是提高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并将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予以明确。本次会议开设了“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的专题论坛,论坛主要围绕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做了一系列的主题报告。其中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的李鹂教授做主题报告《智能性纺织纤维及面料流行趋势分析》;邀请了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罗益锋主任介绍功能性纤维的新发展、新品种和新市场;还有来自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的副所长安大士为在座嘉宾介绍次微米结构超细纤维等等学者专家。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具有代表性的化纤企业负责人介绍其公司研发的新型功能性纤维及纺织品。内容丰富,立足行业最前端的趋势导向,旨在为企业提供新的研发思路和创新线索。

新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纤产业发展格局必然会出现进一步调整。近年西方主要大国纷纷提出经济刺激计划,大多均为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复苏的主要思路,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重新调整和划分国际分工体系格局。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我国作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制造业大国,应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并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化纤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话语权,更好地推动化纤工业逐步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转变。过去主要依靠数量、价格竞争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纺织化纤行业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世界贸易环境愈加严峻,化纤及其制品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关注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印度、土耳其等国频繁对我国化纤及其制品的出口采取反倾销、特保等贸易救济措施,加上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碳排放等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的运用,都将影响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在发展论坛当中邀请了来自欧盟、台湾、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六个国家的化纤协会领导人,就本国的化纤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介绍。除此之外会议还专门设而立了“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纤维年鉴咨询公司、东华大学、天祥集团以及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上台发言,为在座嘉宾提供思想火种。

新领域:纤维新材料实现产业化

从目前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来看,常规化纤品种的产能规模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量的每年也都在迅速增长。从纤维品种来看,近些年企业纷纷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各种高科技纤维层出不穷,但是这些高新技术纤维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产业化进程也很缓慢。

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是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是多领域、多学科、多类人才集成创新的重大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有关专家认为,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与化纤生产设备、工艺相对落后有关。

面对世界资源紧张、可占用土地锐减的现状,化纤机械产品研究开发正面临着如何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化纤生产工艺出现了向连续化、自动化、柔性化、短流程、节能降耗、差别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化纤纺丝、后处理等生产装备呈现向一机多用柔性化、复合差别化、数字控制智能化、设备单元结构模块化发展的动向。相信随着纺织装备及工艺流程的改进实现纤维新材料的梦想并定会成为现实。

本次会议专设了专题论坛“纤维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论坛上将针对目前关注度颇高的碳纤维的产业化、工程化模式进行探讨,以及高性能纤维在新能源领域(风能、汽车等)的应用前景,同时来自英国的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总裁Charles Fryer也将到达论坛现场,就《生物基和传统化纤原料的未来角色》做主题报告。

新标准:助力提高国际贸易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