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5:12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1篇

调查对象:对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均为工作在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涉及医疗、护理和检验等专业。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经历、对培训的评价、对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及培训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31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一级及以下医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一级及以下医院有44人,占35.48%。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作者及其团队采取不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某部级贫困县的二级甲等县医院进行,目的是方便基层医师就近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减少培训隐形支出,使授课内容更容易为基层医生掌握,增大辐射效应,从而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容易直接应用于广大山区群众。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二级医院中仅有56.25%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率为18.18%,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的人员组成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较多,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在校培训时间较短,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对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统治疗,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因而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今后重点培训的人群。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基于申请人所在工作区域,相应培训课程的承办单位一般不会继续医学教育的场所安排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工作冲突、经费限制、领导不重视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无法充分享有与高级别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已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受益。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前期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成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既往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县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②转变培训理念。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地点一般选择在省级或地级的中心城市,通过信函或学会通知形式进行培训信息传递,培训人员在培训会场“等待”学员的到来。对此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培训人员的流动达到送知识下基层的目的,使基层医务人员花费最少的时间、经费并且在对工作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完成知识更新。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区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48-02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以学习四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目的是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既是医院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促进医院持续发展重要手段之一[2]。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始终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实施“科技兴院”战略的重要措施,使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区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在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有了毕业证书和文凭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搞好就行;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经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没有必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还有人认为晋升职称尚需几年,到时想办法找来学分应付即可。也有一些小科室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听课与自己业务联系不大或听不懂,没有兴趣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1.2 学术论文撰写不规范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撰写论文可以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显示医学各门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学术论文的撰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本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就是为了职称评聘时需要用到才写的,并不是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缺乏科学性与规范化,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术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学术论文对医院发展的作用。

1.3 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形式单一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解,大多数人仅仅局限在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更新学习,忽略了整体素质的培养,如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等方面的学习[3]。医院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扩大医疗业务,忽视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还较为单一,只能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听,讲课者也感觉很吃力,从而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质量。

1.4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不规范。

管理不规范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有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分,从而使人认为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照样可以获得学分。

2 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提高素质

医院领导多次强调,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对医院建设、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4]。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身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给予有力的保障,同时制定了奖励措施,如发表核心论文予以全额报销,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本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2.2 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目标

新时期下,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宽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培养自尊自信的价值观[5]。本院经常聘请一些在医院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专家给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做医院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加强初级人员规范化培训,完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调动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高年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不要墨守成规,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大家。

2.3 加大投入,形式多样

2.3.1 医院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

2.3.2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提倡分层教育,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参加学习的机会;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进修、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以满足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要力争创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全面跟进医学进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利用其空间便利、时间灵活、覆盖面广、相对经济、利于个性化学习等优势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2.4 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2.4.1 本院规范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科教科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向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放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与学分标准,建立个人继教档案,使每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知道自己的学分情况。

2.4.2 加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量化形式是学分登记制度[6]。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和评估制度,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从而解决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等工作的繁琐、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7]。

2.4.3 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政策,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等密切结合起来。

2.4.4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时注重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举办过程全程监督,定期抽查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发放学分证书。

2.4.5 每年合理安排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外出学习要严格把关,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外出参加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内举办讲座,汇报学习情况,在科内开展工作,做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8]。

总之,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质,促进了医院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兴院”战略的重要措施。本院将切实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医院领导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以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使继续医学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饶克勤,常文虎,等. 卫生事业管理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4-425.

[2] 罗云先,罗惠玉. 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138-139.

[3] 杨晓玲,杜成林,赵华伟. 基层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45-46.

[4] 张申. 探索新形势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与医院工作实践[J]. 继续医学教育,2008,22(3):11-13.

[5] 刘子兰,师会军. 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46-4647.

[6] 刘力戈,赵春燕,袁素娴. 继续医学教育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82,84.

[7] 林生趣,张书旭,李志成,等. 21世纪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910-2911.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学院 继续教育 内部资源 利用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不论从学校还是学生数量上看,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职继续教育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学院的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是不能有效地共享学院内部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资源,从而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影响了相应的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

1 继续教育不能充分利用高职学院内部资源的原因

(1)高职院校对其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认识不足。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也有一部分是适合成长为研究人才的学生,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高职院校。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了三年的大专学习后,就迫切需要进入本科等更高学历的继续教育。这也恰恰是高职继续教育的功能所在。而目前高职学院对此往往较多地强调大专层面的教育,对如何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在这方面功能重视不够。

通过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由于高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各系部和专业教研室疲于应付培养在校学生的情况下,没有精力组织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进行培训活动。而本身承担非学历教育功能的继续教育却能集中自己力量,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但高职院校对于其继续教育的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

(2)教学管理上、师资队伍调配、教室、多媒体、实训室使用等方面,高职院校主要围绕在校高职大专生服务,目前,部分高职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一般由学院二级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独立管理、独立核算,没有纳入学院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自由式”教学模式;继续教育部门对授课教师的特点与专长不甚了解,具体的教学活动往往缺乏前瞻性,属于“临时抱佛脚”。学院的教室、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由教务处统一管理调配,专业老师队伍和实训室则由各个系部根据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配。继续教育学院要享用以上资源一般要向教务和各系部门进行申请或协调。

(3)利益割据,各自为政,导致高职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系部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各系部的利益和高职继续教育部门的利益长期割据,各自都以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而高职院校的人财物的使用权主要集中在各系部,这就客观上进一步促成继续教育难以共享学院内部资源的局面。

(4)在学院总资源中,对继续教育配套投入不足,理论研究不系统,发展滞后。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普遍投入不足,还要求上缴创收收入,管理人员缺乏、与校内其他部门联动不足。另外,我国对继续教育理论缺乏研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群体层次没有进行足够的分析,也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决策缺乏理论依据,难以提出适合各高职学院现状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这也成为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主因。

2 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创新管理、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内部资源,提升高职继续教育办学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精神,如何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现有的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来提(下转第45页)(上接第18页)升高职继续教育办学水平,是摆在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们结合继续教育的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强化对高职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的研究,重视高职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

高职学院其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应该有明确的认知。高职院校的高层应重视对其继续教育办学方向、目标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正视部分学生在完成大专学历后的进一步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的需求。为此学院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和学院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由继续教育部门前头,各系部各专业教研室联动,对本科等成人的学历继续教育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规律上探究高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认识。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应给予继续教育部门特殊的地位。应明确各系部和继续教育部门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的的不同使命和职责。进一步强化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功能,并将其建成为高职院校各种技能培训、非学历进修的枢纽和中心。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主动开展以提升就业和文化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率先实现年培训人次达到本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

2.2 扩大宣传,为其争取学院资源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宣传,争取学院领导、各系部、管理及后勤部门以及师生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校内舆论氛围。要加强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走“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模式,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三者的纽带之一就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一头牵着学校,一头连着行业与企业,宣传继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要及时将继续教育实践中的重大活动和影响在院内信息中心进行,将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宣传,提升高职后继的影响力。

2.3 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建立完善继续教育部门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各系部、教研室之间的运行的制度、机制。特别是在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机制上要下力气进行创新。各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是从事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教学的实施单位,这就牵涉到了继续教育部门与校内各院系的关系。应该明确,学校教务部门统筹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各项教学任务主要由各院系承担。继续教育部门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对各类成人教育办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4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英语教学;CRISISS模式

一、继续医学英语教育

1.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目的。继续医学英语教育以医学英语教学为载体,以突出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为突破口。将继续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递国际、国内的最新的信息和介绍医学领域新的知识与方法学。

2.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意义。强调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是实现我国医学界的学术研究与世界医学学术研究接轨的桥梁,是紧跟国际先进医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加强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紧迫性是直接对学习国际循证医学先进经验以及改进我国医疗技术方法学研究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二、继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1.继续医学英语教学观的更新。以更新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为目标的传统的灌输式的临床医学教育,只能在短期内增加临床医生的知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医师的医疗实践行为,也不能改善疾病的最终结局。只有更新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务人员科学、良好的医疗实践行为。(1)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学并进,由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2)变死学为巧学。在有限时间内,以临床问题为基础,掌握最有用和最迫切的知识,实现学习的优化。(3)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索。改变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发挥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4)从短期的“充电”转变为终身教育。继续医学英语教育要求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推动整体卫生系统的医疗水平。

2.CRISISS教学模式:CRISlSS是7个单词合成的缩写,即:C(Convenience),便利;R(Relevance),相关;I(1ndividu81ization),个体化;S(Sdf―assess―ment),自我评价;I(Interest),兴趣;S(Speculation),反思;S(Systematic),系统化。(1)便利:为适应学员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节奏和及时地获得教育资源。(2)相关:继续教育内容应当和医生的工作紧密相关,是实践中重要的、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3)个体化:继续教育对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专业,他们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刚毕业的医生可能在学科知识方面跟上学科的发展,但是缺乏经验;高年的医生有经验,但是缺乏最新的科学知识。(4)自我评价;最成功的继续教育,其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自我评价,它可以起到诊断性测试的作用。(5)兴趣:继续医学教育只有提高学员的兴趣才能成功,兴趣可以引发学员参加学习的注意力;促使理论转变成实际的应用,包括投人时间、精力、费用;保持学员完成学习材料的动机。(6)反思: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常常把重点放在复杂的或有争议的医学领域,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这一种方法可能增加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使项目更可信。反之,如果不重视这些有争议的复杂的临床问题,就会降低每天的医疗工作效果。(7)系统化:有时,继续医学教育是随意的、无计划的,例如,医生们阅读杂志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这些都是非系统化的学习。因此,要实现系统化的目标,学员应当了解一定时期后,计划学习哪些题目,为什么包括这些题目。

三、CRISISS教学模式在骨科继续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Convenience: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骨二科自2000年来为了便利本科室中青年医生需求,选择本科室多媒体教室作为继续医学英语教学基地,每周二晚上组织科室成员开展继续医学英语教学活动,亦称“医学英语沙龙”。

2.Relevance:继续医学英语教育内容与医生的工作紧密相关,如实践中重要的、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讨论国外相关骨科方面的文献报道,及时获得国际最前沿的本专业动态发展情况。

3.Individualization:为了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生继续医学英语教学,骨二科将继续医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级:学员主要由刚进入骨科的一年级研究生组成。教材采用坎贝尔(骨科经典外文教材),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自制幻灯片并讲解,集中讨论后再由学员提问,最后由骨科骨干教师讲解难点,骨科主任或资深医生进行点评。

第二级:针对二年级的研究生,学习内容涉及最新的外文文献,以便掌握骨科最新发展动态,从中得到灵感和思路,为课题开题和毕业论好准备。

第三级:学员主要来自三年级研究生和骨科中青年医生。学习内容为总结课题和完善课题;从临床的角度讨论骨科领域的进展,着重研究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教学方式:由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和资深医生组织讨论并作中心发言。

4.Self―assessment: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骨二科开展的医学英语沙龙营造了良好的继续英语教育的氛围,科室各级成员相互提问相互促进。定期填写接受继续医学英语学习自测表。通过自我评估,科室成员及时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以专业素质的不足,及时调整方向不断进取。

5.Interest:学习动力加上学习兴趣将使继续医学英语教育高效发展。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骨二科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各级科室成员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接受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主动性。通过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科室成员把沙龙活动中部分内容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保持了研究的连续性。

6.Speculation:任何新生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骨二科继续医学英语沙龙也一样。刚起步的沙龙活动仅限于简单的外文专业文献学习,没有考虑到成员水平不齐。通过分级活动,采取多种手段教学,例如:专业教材中难点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鼓励双语授课、双语讨论病历的教学模式、并穿插读书报告等活动,使得继续医学英语教育蓬勃发展。这是一个骨科专业水平和医学英语水平双赢的教学活动。

7.Systematic: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骨二科医学英语沙龙已经3岁了,不管风吹雨打,每周一次坚持下来。事实证明医学英语沙龙是成功的,通过学习内容的系统化,教学形式的个性化,骨二科的研究生和中青年医生不仅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不断提高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英语演讲、跨文化交流,以及自我表达能力。骨二科医学英语沙龙形成了一个临床、科研、教学三维一体的学习交流平台,成为南昌大学一附院继续医学英语教育乃至江西省卫生系统继续医学英语教育的成功典范。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5篇

一、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院财力状况和会计人员队伍庞大等问题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同虚设。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原则上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但因财力、会计人员队伍庞大等问题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同虚设。医院会计人员晋升职称时,在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没有硬性要求,只在考试是否通过、计算机、外语、论文四方面作出硬性规定,这样使社会和医院会计人员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样长期状况的延续,最终导致医院会计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对新知识、新业务不认真钻研,会计的处理能力停滞不前。

二是在医院内部教育管理不力。医院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是医务科,医务科主要抓的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单位培训、请专家教授来讲课、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在职学历培训等多种方式,完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教学习。对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继教,医务科则解释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应由相关财政部门负责解决,因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教的验收合格,要卫生主管部门卫生局签章,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学习与单位的医疗卫生业务没有联系。按照国家对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支持、督促并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因此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学习与医院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部门、医院管理高层的态度,使从事医院会计人员对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需接受继续教育的政策产生质疑。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及相关经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客观上需要医院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上的观点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国家规定背道而驰。

二、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制问题的对策

一是当地财政部门应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化服务,注重质量,主动、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本辖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任务。(1)培训的师资、培训场地等问题,由当地政府协调,财政部门承办,卫生主管局的财务部门配合,及时有效地完成对医院会计人员每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2)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统一纳入到财政部门所列支的卫生经费预算支出中;(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卫生系统从事财务的医院会计人员,按职称、分类别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着重培养高层次医院会计人才,加强会计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医院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4)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管理,完成每年度的继教学习是医院会计人员的晋升、晋职的前提条件;(5)财政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要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完善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方式,想办法形成政府部门统一思想,加强政府指导,鼓励会计类学校积极参与,医院出面支持的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格局,从而以多种形式完成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6)财政部门要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制定关于卫生系统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的规定,避免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二是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1)改变认识误区,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学习。医院管理高层不注重医院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医院会计人员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者,不能为医院创收,还要消耗医院的资金去进行继教学习;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认为医院会计人员以现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胜任医院目前的会计工作,对以后医院的会计方面的发展不予以考虑,因此单位在不注重医院会计人员继教的同时,没能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列入医院的继教考核制度,忽略了医院会计人员的后期学习,造成单位在培养医院会计的高、精、尖管理人才方面落后,为单位在医院会计管理方面带来了不利因素。按会计人员继教的国家规定,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支持、督促并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单位从事会计的人员提供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所以,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当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把本单位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统一纳入到医院的日常继教管理工作中。管理是一门学问,医院会计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医院会计管理方面的专家,能对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的增收节支,对医院的未来规划,对医院的融资、投资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作为医院管理高层,应加强医院会计方面的继教培训管理,认真协调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为单位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3)作为医院管理高层,要引进奖励机制,对单位医院会计人员健全会计考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目标考核,充分发挥医院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医院会计人员对医院会计方面的管理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医院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突出业绩的医院会计人员,要表彰、评选先进工作者,以资鼓励;(4)作为医院管理高层,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卫生主管部门认真搞好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要以多种形式,例如:会计课程方面的教学、会计案例分析教学、会计实例演示、会计问题讨论、会计多媒体教学、会计方面的研讨会、会计理论实践方面的座谈会、会计操作实际交流会、会计方面专题讲座等等,改善会计培训方式,拓宽会计培训渠道,完成医院会计人员的继教学习。

加大力度强化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缩短与医改相应发展的医院会计改革的距离,充分挖掘医院会计继教培训的教育资源,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升医院会计人员综合知识专业技能,加强医院会计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提高对新医改医院会计知识的快速、接受、理解能力,并用于医院的会计实务中,做到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的发展,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再上新台阶而努力,为医改做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6篇

1.个性教育思潮的传播。

个性教育是基于人的个性发展而实施的教育活动,自古以来就为东、西方社会所重视。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以知识经济和信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建立,个性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并日益渗入和传播到各级教育当中。个性教育思潮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的发展,“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固有的潜能的发挥以及创造精神的发扬,并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1]。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正是以这一主流教育思潮为基础并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性、创造性、自主性、活动性及主体性等特征体现出两者高度的契合点和相关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性教育思潮的传播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2.学习自由理论的形成。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自由的学习,尽管不少学者对其内涵有着不同角度的阐释,但当前已形成了一致理解,即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思考和采取行动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状态以及与之相关并支持这种状态的一系列权利。“学习自由包括选择学什么的自由,决定什么时间学和怎样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2]。学习自由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两个方面产生重要的意义:一是能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多种多样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的需要,有利于各种类型、层次人才的培养;二是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特个性和高度责任感。学习自由理论的形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即在这一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选择最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3.人本主义理念的张扬。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教育的人性和人道性日益受到重视,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已成为当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核。“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提倡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重视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学习者的潜能,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强调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积极意义,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3]。该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自美国兴起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并在全世界各地得到张扬和发展。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贯彻人本主义理论,既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事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其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无论是“农”与“非农”专业限制的消解,“农”与“非农”学校边界的突破,还是“农”与“非农”学习者学籍制约的革除都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学习者的个性、兴趣及独立的人格等。因此,人本主义理论的张扬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遵循依据。

4.高校战略联盟思想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校之间通过联盟、联合和联动等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以达到共同发展,高校战略联盟正是适应这一条件而蓬勃兴起的教育发展战略。高校战略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校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以承诺和信任为特征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高校战略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问题上的作用则是一致的,“高校的教育联盟使各校的资源得到共享,学科得到发展,成本得以降低,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有目共睹的,也生动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4]。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由于长期以来社会轻农的习惯性思维、农业产业的弱质性特征和内部体制改革的较难深入等原因,造成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相对薄弱,处在二级单位的继续教育机构在推行继续教育时更是困难重重,因此,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特别是其继续教育与其他高校建立战略联盟在当前形势下非常迫切且意义重大,而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重要内容的“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也只有立足于此,并从高校战略联盟思想吸取其有效的方法、途径及措施等,才能实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促使优秀非“农”教育资源向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进行流动与聚集。

二、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原则

理论原则是指导实践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贯穿制度构建的始终,是制度构建的前提和基础。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虽然与其母体学校———高等农业院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属性,因此,在具体制度的构建和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遵循与其母体学校———高等农业院校相同理论要求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理论原则。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同样如此,其构建只有根据其所具有的教育目的、任务、职能构成、运作方式等确立相应的理论原则,才能保障质量和发挥效益。

1.统一性原则。

在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中必须遵循统一性原则,这种统一主要表现在统一的信息、统一的学分框架和统一的学分运行机理,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既能保证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在构建时能全面而详细地占有各类信息,减少盲目性,也能使制度在运行时保持有序性,同时还能使构建的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统一的信息应包括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住所情况、注册的程序及课程信息与学习者的学习协议和成绩档案等,所有的这类信息应该由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提供学分的院系进行统一的描述,并用统一的文件格式表达出来,这样便于管理和比较,“在‘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范围内,对所有以任何形式参与的学生都要建立统一格式的文件信息,其中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成绩记录、学习的课程等基础信息,还应对学生的个人偏好和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记录”[5]。统一学分框架是学习者学习成果的标准和等级级别的规定,是实现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标尺,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与其他院校由于办学目标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学科专业体系,相应的,学分标准也存在差异,增加了“学分银行”运行的难度,影响了效率,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时在保留主体学分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要坚持统一性原则,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学分框架体系,遵循统一的学分概念、规定和基本原则。统一的学分运行机理是“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的内在运行机制,包括学分存储(记录)、学分认定、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和学分通兑等,这种运行机理也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制度的良性、协调运行。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的首要理论原则,是灵活性、自由性原则的延伸和体现。“开放性具体体现并落实在:具有开放与灵活的入学制、学分及其转换制、选课制、评价制等弹性学习制度;拥有开放性的学分积累,教育学历证书和学位制度的开放性申请和颁发机构的自由选择以及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准确的信息公开制度等”[6]。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构建“学分银行”制度遵循开放性理论原则就是要求剥离学习者入学时或在学习阶段或在毕业时任何条件的限制,即入学时实行无条件注册,只要学习者愿意,不受年龄、学历、原有专业与入学时间的限制。学习者随到随注册,入学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个性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修完课程后取得相应的学分并随时存储。不仅如此,如果学分需要转账,只要申请从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中将已获取的学分取出,存入接受学校的学分账户就可以,当存储的学分修满能取得毕业或结业证书时,学校也应该随时办理。这种强调无障碍的、多样化的灵活性理论原则体现了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追求自由、公平、开放的特点。“‘学分银行’体系提供的无条件入学、无时间、空间限制等,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且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真正落到了实处”[7]。

3.层次性原则。

由于区域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及历史和现实状况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这就使得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构建呈现层次性的理论要求。第一层次是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内部及与母体学校———高等农业院校其他院系之间“学分银行”的建立。这一层次是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的初始阶段。第二层次是区域内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与其他院校继续教育或其他院校之间建立“学分银行”,在这一层次的建立中,尽管有着院系设置、专业安排或所处位置的不同,但由于有着相同区域存在的共同经济文化背景,高校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能方便、快捷地流动,相对于第一层次来说也比较简单和容易操作,但这也不是这一制度构建的最终目的,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方便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促进学习者在不同区域内之间的交流,还需要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与不同区域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和其他类型高校甚至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学分银行”的建立,这是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的最高层次,通过这个层次,不同区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和技术得到融合。三个不同层次“学分银行”建立的垂直衔接和依次推进,促进了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

4.特色性原则。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在职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对策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指医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杂志、撰写论文、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术会议以及与同事交流,使用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义务;政府或医学界学术团体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实行学分制来保证医生履行继续医学教育义务[1]。通过了解了重庆市整个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探明影响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因素,探索合适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为制定适合重庆市的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来自重庆市设有部级继续教育基地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教务处管理人员及医院医生。

1.2研究方法: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的,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研讨和咨询,制定《继续医学教育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74%。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44人,女性30人,20到30岁之间有43人,31到4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为21人,41岁到5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为4人, 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为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无,有18人为本科学历, 38人为硕士学历, 18人为博士学历。未定职称者6人,初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6人,副高职称10人,高级职称12人。

2.2被调查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现状:被调查医生在过去一年中,参加培训班的有45.9%,参加进修的有6.8%,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的有84.8%,进行学历教育1.6%,远程教育占4.0%,自学的人数占37.8%。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在5次以下的占16.2%,5-10次的占54.1%,11-15次的占20.3%,16-20次的占1.4%,20次以上的占8.1%。

2.3影响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使用SPSS13.0对被调查医生的专业技术职称与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类型中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分类变量作一维方差分析。

2.3.1职称与职业发展动机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级职称组职业发展动机因素均值低于其余各组,与副高级职称组、中级职称组、初级职称组及暂无职称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2职称与社会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高级职称组社会动机因素均值高于其余各组,与副高级职称组、中级职称组、初级职称组及暂无职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1.1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时间紧是影响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工学矛盾”是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临床医生时间难以保证,从而减少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其次是地点因素,这和大部分的培训班、学术讲座都在院外举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医生不能尽可能多的参加外地的学习。

3.1.2临床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动机是职业发展动机: 这一研究结果和国外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1][2][3]证明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于职业发展的追求、为专业晋升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以及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等。其次是兴趣因素、利他服务因素、用人单位的政策规定和社会因素。

3.1.3高级职称医生参加CME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高级职称组因为在专业晋升方面已经达到高级,已无职称晋升空间,因此,职业发展动机因素不是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动机;而高级职称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与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相关的社会因素。

3.2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3.2.1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医生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要与内容不同,医院管理者应善于分析不同层次医生学习的特点,采用科学性与系统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主观上满足不同层次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客观上增强医生继续教育的实效。医院还应加强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力度,以便更好的节约时间和经费,并根据行业要求和本单位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

3.2.2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共享

3.2.2.1整个医院的资源共享。这包括科室内的资源共享和科室间的资源共享。

3.2.2.2增强医院间的合作,实现共赢。同一地区的医院之间,除了业务上的竞争,还应该在技术、信息、资源上进行互通和共享。对于三甲医院,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技术、新知识以及行业前沿的专家,在接收进修医生、规范化培训医生的同时,将一些学术会议、案例讨论也能与一级、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的医生一起分享的话,会提高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3.2.2.3医院与社会资源。继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医院应该有效的利用政府、企业、学术团体等的资助举办或者参与学术会议,开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费用分担制,多渠道解决继续医学教育的资金问题,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2.3发展远程继续教育: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手段灵活多样,卫生技术人员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获取所学医学专业的全面的信息和资料,还可以了解相关最新医学发展动态,为卫生技术人员学习和更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便捷的通讯为获取最新的教学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结论

综上所述,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成较好,医生有条件多渠道、多形式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的整体趋势中,职业发展与兴趣的动机强度最高、最为普遍;而影响在职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因素和地点因素。因此,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制定者及各级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医生的不同需求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并给予资源支持,以充分激发医生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提高参与程度、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尚柏.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进展. 安徽医学,2010,31(3):195-197

[1] Henry.G.T , Basile.K.C. Understanding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formaleducation.Adult Educ.Quar.,1994,32(2):77-82

[2] Merganser, M.A. th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Pharmacists toward Continuing Education, 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1978.56-67

[3] Am. J. AACP Commission to Implement Change in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Entry-level education in pharmacy: Commitment to change,” Pharm. Educ.,1993,(54)3: 366-374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第8篇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概念

校企联盟又称校企合作联盟、产学联盟、产学研联盟。从广义上说是指由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社会中介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以战略联盟的形式组成的非官方协调组织;狭义上是指某个高等教育机构为提高办学质量而与相关企业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学者认为校企联盟是指高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或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可以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界定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为利用双方异质资源,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运用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建立的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一体的合作协作发展方式。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功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是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继续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是贯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针的最优举措。作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联系、沟通、协作的平台,校企联盟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推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协同制订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教学评价;二是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最大程度提高双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三是打造科研合作平台,集中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利用双方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四是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教师和合作企业员工之间的互聘和交流,一方面充实继续教育机构的兼职教师队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锻炼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师,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五是打造就业合作平台,以联盟的形式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毕业生能够优先到合作企业就业。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特质

(一)利益的共生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作为联盟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追求合法的资金回报。联盟另一主体———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都是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校企联盟中,继续教育机构主要追求社会效益,而合作企业则把利润或利益看作“终极目标”,这使得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出现了对立、排斥的局面。虽然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追求的终极利益不一致,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在某些领域存在利益的共生性。因此,要保障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就必须明确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他们都有哪些利益诉求,二是如何协调不同的利益达到共赢。继续教育机构参与联盟的主要诉求在于利用企业技术优势、实践智慧、设施设备等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合作企业参与联盟的主要诉求在于利用继续教育机构的知识优势、人力资源等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二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找到平衡点,但是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共生的利益。这些共生的利益点可以清楚地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中找到根据。以企业参与继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活动为例,继续教育机构在企业的帮助下能够使培养的学生更切合用人单位需求,这是继续教育机构的利益诉求;合作企业则通过参与继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素养又可以“订单班”的形式为自身培养未来合格员工,这是合作企业的利益诉求。

(二)资源的互补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要持续发挥作用,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保持联盟的稳定性。联盟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于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冲突和依赖。联盟内继续教育机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越高,彼此就越离不开对方,联盟就越稳定,合作自然就能顺利进行。维持双方互依平衡关系的要诀之一就在于保持合作双方在资源上的互补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拥有企业发展必须具备而又相对欠缺的知识、智力、人才、价值观等资源。合作企业则拥有继续教育机构比较缺乏的资本、装备、应用技术、管理技术等资源。如果联盟顺利运行,则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都能够在资源上各取所需。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资源上的互补性为双方稳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是资源上的互补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实现“1+1>2”的效果,因为资源互补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最终互补的效益还要看整个校企联盟的运作情况。如继续教育机构中订单班学生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未来的员工,但这些学生能否成为企业未来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还要取决于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协作质量。

(三)文化的交融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一个多元利益的结合体,实现的是上一种“联合教育”。联盟内的继续教育机构作为社会公共组织,蕴含的是公益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而合作企业则蕴含的是经营文化、实用主义文化。两者在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两者无法实现文化上的融合。从根源上来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文化和合作企业的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来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文化和合作企业的文化都是“为人”文化,都是围绕人的发展来构筑的。因此,从根源和本质上来看,校企联盟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文化是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的。这就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奠定了基础。企业需要引入继续教育机构中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终身学习的文化,藉此来修正企业自身过度放大的工具理性,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最终在“软件”上保障企业的竞争优势。继续教育机构需要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竞争精神等,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中,籍此来缩短学校教育文化与企业实践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其培养的学生在技能上能够迅速对接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运行

(一)成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

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营利性质的企业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只有建立健全校企联盟的协调机制,寻找合作各方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运行机制,核心是成立协调和议事机构,即要成立联盟理事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是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作发展的议事机构,其主要成员如下:主席由继续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副主席由余下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委员由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主任和所有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理事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在理事会休会期间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如下:组织制订、审议《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讨论通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讨论通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讨论决定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年度工作意见,听取理事会主席年度工作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制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

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是一种具有纲领性质的根本规章制度。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开展活动的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是理事会运行的“”。理事会章程对于规范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行为、保障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具有根本性影响。理事会章程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明确理事会的性质、宗旨、任务,明确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条件、职责、义务,明确理事会的人员与经费管理原则,明确理事会的管理体制和议事规则,明确理事会与继续教育机构、合作企业的关系。

(三)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