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31 18:27:42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1篇

一、当前我县继续教育工作现状

(一)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结构和分布看,我县继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至2006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4088人,其中:高级职称83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其中教师高级职称约占3.5%),中级职称5376人,占总数的38%,初级职称7880人,占总数的56%;教育系统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专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种“人才总量少,高职称高学历少,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从继续教育基地规模看,还有待于做大做强。培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我县根据各专业培训的需要,已经在县行政学校、县农广校设置了继续教育基地。目前,两所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均已逐步完善,都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和必需的教学设备,但规模还相对较小,承担的培训项目不多。

(三)从思想观念和保障措施看,还有大量艰苦和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单纯追求文凭、应付考试、为评聘职称与工资挂钩而学习,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不管不问,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继续教育是“软任务”,可参加可不参加,把继续教育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继续教育理念缺乏前瞻性。二是培训工作自身吸引力不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仅限于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而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培训又只限于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新知识。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参差不齐,培训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力亟待提高。三是工学矛盾突出。现在都是在一岗一人,工作量大、负担重与工作迫切需要的矛盾是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一大难题,“培训报个名、上课不见人”现象普遍。

二、发展继续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要发展继续教育,必须确立人才培训教育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协调机制,定期研究继续教育工作,解决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继续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继续教育促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促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发展继续教育,必须加大继续教育宣传力度,树立现代培训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引导,认识有高度,工作才会有力度。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和舆论引导,使人们端正态度,消除认识误差,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为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投入支持。重点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不学习、不参训就不能胜任工作,就要落后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各级领导树立起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就是对单位、对事业跨越式发展长远投资的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继续教育,舍得投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2篇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一、本校2004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4年,是教师继续教育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教师继续教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服务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全面实施的一年。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4年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21世纪园丁工程”,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和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继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继续加强新课程骨干教师和重点、难点学科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师资。

二、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三.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4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 年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3篇

【论文摘 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4篇

Abstract: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and fundamental work of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s to enhance the creativity and technical level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ced by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main line of the public service, enhance continuing education bases construction; remotely open as the main direction; innovate the way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关键词: 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Key words: continuing education;bas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71-03

0 引言

当今世界,人才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人才资源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继续教育,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人才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课题背景

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全省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筑队伍数量扩张,产业规模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凸显。“十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2900亿元,约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实现增加值43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底,山东全省二三产业企业法人228563个,产业活动单位第二产业139155个,个体业户第二产业610369户,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11374个,占总比重2.3%;建筑业个体业户52332户,占总比重1.8%;全省总就业人数2534.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1478.4万人,建筑业247.8万人,占单位就业人数13.9%(全国建筑业单位从业人员2790万人,占13%)。虽然从业人员总量逐年增长,但引领、支撑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各级各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很短缺。系统从业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且未经培训的农民工超过从业人员总数的45%。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队伍建设动力不足,人才培训、科研和基础性工作经费投入不够,从而影响了建设事业的发展后劲和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设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当前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公共服务为主线,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为我们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树立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以远程开放为主要方向,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

我国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足,参训积极性不高 一是一些单位忽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训,不愿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增加时间和经费投入。二是工学矛盾难以解决,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中都承担着重要职责,工作繁忙,学习积极性不高,仍停留在应付或被动学习状态,继续教育成为他们的一项额外负担,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很难抽出整块时间来参加培训。三是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评职称是参加培训的唯一目的,培训工作没什么必要,继续教育中的公共科目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联系。

1.2 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培训工作缺乏吸引力 因经费有限,现阶段培训大多采用“一本书,一个老师,一块黑板”的传统培训形式,很少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科技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培训要求。另外,目前的培训内容由省级人事部门统一安排,均采取一刀切、上大课的做法,无法满足不同知识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种种因素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培训工作缺乏吸引力。

1.3 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公共必修课由人事部门负责,学习情况登记在人事部门发放的继续教育证书上;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由各系统根据各自上级的要求展开,培训结果登记在本系统发放的证书上。由于登记要求不统一,没有系统记录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和考核结果等,各部门之间又缺少必要的协调配合,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5篇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今天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上午的开幕式上,徐匡迪副主席和张柏林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几位领导对继续教育工作和协会工作都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总结了七年来的工作。下午,会员代表讨论修改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第三届理事会,对多年来支持、参与协会工作,为发展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有关领导、专家和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受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委托,对本届协会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明确定位,确立协会发展新思路

(一)协会成立二十年来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立20年来,在国家人事部及有关部门、行业、单位的支持以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事人才工作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协会已经发展成为人事人才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

一是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以及各级继续教育机构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参与制定继续教育政策法规,推动地方继续教育立法和规划,主动承办高级研修班等培训任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协会充分发挥人才密集、联系广泛、信息通畅等社团优势,联合各行业协会,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了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培训活动以及学术交流、专题科研、技术讲座等,为企业培养人才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的欢迎。

三是协会组织建设逐步完善,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大力推动地方和行业建立继续教育协会,主动为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协会提供业务指导,初步建立了协会工作网络,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四是协会作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和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协助承办有关理事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继续教育专家来访和讲学,组织会员单位和继续教育管理干部赴国(境)外考察培训,促进会员单位承担国际协会研究项目。通过国际交流,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扩大了我国继续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协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协会成立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新的形势下,协会工作要继续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继续教育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为协会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事业今天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20年前已有很大不同。在国际上,许多国家把继续教育纳入到人才开发,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在我国,继续教育也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协会作为为继续教育工作服务的社会团体,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二是继续教育国际化趋势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国外教育培训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不仅看中中国学历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也看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市场。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培训机构先进的办学方式、国际化的培训内容和优越的培训环境,给予我国继续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启示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三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继续教育正在由政府、行业主导型向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型转变,继续教育的运作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给继续教育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给协会赋予了更多新的职能,给了协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协会的服务范围更宽,任务将更加饱满。

(三)明确新形势下协会工作的定位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协会工作职责定位。

第一,参谋咨询职责。随着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管理将以宏观调控、制度建设、规划指导、组织示范项目,加强执法监管为主要职责。继续教育协会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围绕国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交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发展决策咨询报告,参与到人事人才培训政策的制定中来。这既是协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协会应尽的义务。

第二,培训服务职责。协会的培训服务功能具有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的特点,重点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为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培训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直接为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培训;三是为协会会员和广大学习需求者提供各种教育培训信息;四是搞好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打造一支素质奸,能力强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队伍。

第三,市场开拓职责。协会要利用自身优势,广泛收集国内外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整合国内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吸引国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开拓继续教育培训市场,培育、打造适应市场需求、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精良、品牌特色明显,辐射效应强劲的精品培训项目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第四,行业自律职责。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规范行业行为。强化协会行业自律职能,要通过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估,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培训环境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继续教育行业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协会是国内继续教育领域唯一的全国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有责任发挥组织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强的优势,引领全国继续教育同行进行自律管理。

二、明确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本届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按照中央关于“大教育、大培训”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于人事人才工作。根据国家继续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和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配合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培训国家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提供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协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按照人事部对“工程”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力量对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抓紧“工程”工作的落实,尽快拿出实施计划和方案。一要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公共科目进行评价、筛选,制订公共科目建设规划与标准,安排进度与资源,建立各科目的专家研究咨询队伍和工作班子。二要发挥协会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承担“工程”公共科目的科目指南、培训大纲和培训标准的课题研究和编写制定工作。三要分步开发建设公共科目课程,优选现有成熟项目和课程,打破行业界限和单位所有的陈旧思想,推荐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施教机构向社会开放。同时集中力量开发急缺课程,逐步完善公共科目课程体系和课程更新机制。四要配合政府人事部门组织协会会员中的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建设一批示范培训基地,探索建立资源互动共享机制。五要重点开发公共科目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体系,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支持服务,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六要建立“工程”信息库,负责收集国内外有关的信息情况,反映“工程”开展中的经验方法,介绍和推荐优质特色课程,形成继续教育信息社会共享平台。在“工程”实施中,协会要发挥好行业龙头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协会各成员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率先示范,开展以“工程”为重点,全面推动的继续教育活动;要主动配合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总结交流经验,加强对协会成员单位实施“工程”培训活动的业务指导。

2、探索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开发符合能力建设要求的培训课程和施教方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专业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协会将根据国家规划,逐步开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课程,负责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服务。最近将推出“信息化能力培训项目”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按需择学”培训方式和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案例实验和经验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施教机构提供最新知识技术信息、教学训练规范、专家讲学经验和师资培训。

3、继续办好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扩大高研班的示范辐射效应。组织会员单位编辑高研班论文集,举办专题经验技术交流会,开展后续示范培训,组织技术示范推广,使研修成果尽快被社会共享,提高培训效益。

4、制订开组织实施本届协会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规划,整合协会整体科研力量,鼓励有条件的会员单位和会员以多种方式共同参加研究工作。除承担人事部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中的科研课题以外,协会还将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一批课题研究。协会每年将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一部论文集,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专题研讨交流活动。鼓励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需要,开展卓有成效的继续教育应用研究,促进继续教育效益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知识与技术的创新,转化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要继续加强与国际继续教育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全球继续教育发展新趋势、新信息。二要做好2006年第十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的组织参会和征文工作,组织选送优秀论文参加大会交流,争取继续连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三要开辟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引进国外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优质课程、管理经验和专家师资,有计划地组织出国培训,为会员单位提供国外培训咨询服务。继续组织继续教育工作者到国外培训、考察。

三、加强协会自身组织与能力建设

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都对协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协会组织,一支专兼结合的骨干队伍,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是协会发展的组织保障。在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和能力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会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协会内设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加强人员力量。分批调整充实协会原有的十个工作委员会,逐步确定各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任务和人事安排,吸收有关专家和积极分子担任负责工作。要理顺协会内外关系,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协会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大力发展会员,壮大协会队伍。要通过扎实工作和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协会在国家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吸引全国各类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协会。一是把吸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性质企业入会工作并重,二是把发展个人会员做为组织发展的重要目标,三是把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协会和各行业协会中的继续教育机构作为组织发展重点。

3、加强学习,提高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素质与能力。继续教育工作需要一支热爱继续教育事业,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综合管理能力、创新精神的专业骨干力量。根据近年来全国继续教育管理人员更替流动状况,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计划用四年时间,组织有关会员单位开展对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的轮训。开发“现代培训者培训”课程和国内外相结合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培训经验方法,拓展组织管理能力。要及时表彰宣传继续教育的积极份子,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增强责任心。

4、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一是组织开展全国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资质调查与评价,摸清底数,建立档案,整合资源,动态管理。开展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和规范。二是建立全国继续教育社会需求调查和评价机制,推行继续教育社会需求制度。引导全社会优质继教资源向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的项目、专业和领域倾斜,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调整的需要方向倾斜。在此基础上,建立继续教育社会需求与培训项目的交互式平台,试行社会化的项目招标与委托培训制度。三是推行继续教育质量效益评估制度,促进继续教育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促进继续教育出人才效益、科技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和学时、学分网上登记、查询制度。

5、建设远程教育平台与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模式,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员个性化学习要求的多媒体研修方式,面向全国提供继续教育社会化培训、宣传、咨询、交流和管理服务,实现继续教育和精品课程资源社会共享。一是启动协会门户网站。二是依托人事邮政府网站,建立面向全国的远程继续教育平台。三是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启动建立部级的继续教育课题库,课程库、信息资料库、专家师资库,开发继续教育教务管理软件,实现网上学习注册及查询,满足全天候的个性化网络课程学习。

6、扩大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探索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在政府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引导各种社会资源依法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一要探索建立共建共赢、各方受益的多元化筹资方式,培育社会资本投向继续教育事业的热忱。二要继续争取国家、社会、个人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支持,提倡谁受益谁出资,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分担。三要提倡规范继续教育收入的用途,按一定比例用于继续教育的再投入,开发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各位代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刚刚选举产生。面对继续教育事业和协会工作发展的机遇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换届会后,我们将抓紧研究协会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配套事宜,尽快召开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协会2005年工作要点。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6篇

一、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受训者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对继续教育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及对大多数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从思想上,教师们非常渴望参加继续教育,并且对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也非常高,但真正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却不高。很多教师归纳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由于物理的课程特点及各个学校对物理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师工作非常忙碌,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的领导者只注重对教师的使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培养,使得很多教师好不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却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批准,也只能对继续教育望而却步,不能将理想付诸于行动。①除了上述课程及学校原因外,还有一些个人原因,比如大部分年长些的老教师,职称评聘完之后就把继续教育视为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来完成,完全没有受教育的主动性,单单只是履行义务的行为。另外,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收入不高,对参加继续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培训经费问题个人能否承受,继续教育的结果与经济付出之间的利弊问题,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或个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教师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使得真正投入参与继续教育的行为与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令人堪忧。当然这种现状与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还不健全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找出各种问题的缘由,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培训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瑕疵。(1)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是培训成效的关键,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培训大多安排在节假日,而且往往安排在短期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敷衍性大。另外,节假日是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教师从心理上不情不愿,因此培训时常有不到场、迟到、早退,聊天、打电话、处理私事等不良行为,导致培训成果收效甚微。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适当的时机,尽量安排在正常工作日培训,中学学校管理者也应当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担和时间避让,化解培训与本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使教师无障碍地完成培训。(2)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现如今,中学的教材、教学方法已经过多次改革,但继续教育的培训者多是教师进修学院或大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他们知识丰富,但与中学教育脱节,对多次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甚了解,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对实际教学实践没有指导性意义,是继续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接受调查时都谈到,大家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以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但尴尬的是教育培训者多采取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忽略了受训教师的真正需求,使教师们感觉落不到实处,无法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对于大多数问题还是找不到出路,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应用,培训过后感觉实际收获与预期差距太大。多次这样的培训下来,消磨掉了参训者的耐心,使参训教师产生厌烦心理,故而也就无法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培训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经过长时间深入的调研、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必须探索一种让新时代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需要根据培训的目的到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调研教师们的真正需求,然后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解决继续教育效率低的问题。(3)混合培训的问题。大多数的继续教育培训,往往按照教师职称高低或教育阶段分班培训,却把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混合编制,而且培训的地点也多设置在城市,授课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水平来设定,教学观摩也大多在城市的优秀学校举行。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教师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城市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实验设施先进,实验效果明显,农村学校完全不能相比较。由于校情、学情甚至师情都差别很大,培训后,对于农村的教师而言,最困惑的问题是如何把培训中学到的优秀的教学案例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但多数情况下,教学条件没办法达到城市水平,生搬硬套的模仿反而使教学效果下降,直接影响了参训教师积极性。

3.培训费用昂贵,教师无力承担。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困难主要体现着在岗教师脱产参加教育硕士、博士的培训过程中。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发现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和教学实际没有办法有效结合,希望通过参加教育硕士学习来研究中学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但绝大多数教师工资微薄难以负担昂贵的学费,继续教育还没起航就已经搁浅。另外,对于大多数中年教师,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已有的教学理念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系统性的学习深造非常渴望。另外,由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较弱,这些教师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成果没有办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希望通过脱产继续教育学习深造来提升自我。但面对昂贵的学费问题时,养家糊口还是继续深造两难抉择,往往退缩。可见,经费问题也是导致我们在岗教师提升空间有限,对很多可争取到的机会望洋兴叹,严重影响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意向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在岗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完善,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质完善创造优越条件。访谈中我们也对广大教师们的培训意向,进行了广泛调研,教师们希望继续教育的模式、内容、目标等能更贴合教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培训机构多样化。作为继续教育实施者的培训机构,在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保障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培训机构实施教学活动的方案和策略直接决定了培训质量的高低和培训成效的好坏。在以往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组织者多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局,或各级各类的培训校,培训过程单一,培训内容枯燥。教师们希望有更多的培训渠道,比如大学研究生院、外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一线教育专家协会等。(1)大学研究生学院。“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进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它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②其次,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需要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教师职前教育所获的知识已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另外,面对日趋严重的教师队伍竞争趋势,参加正规的研究生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已势在必行。所以,教师们希望能与大学研究生院的教师们多交流,并希望能有机会攻读教育硕士或专业硕士学位。因为,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所学专业更多动态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的教师还提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也应该提上继续教育日程,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另外,脱产进修可以脱离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琐碎的家庭事物,让自己心无旁顾地静心学习,使继续教育成效更佳。(2)外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本地区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区域化的,有缺陷的,需要改革进步的,所以引进一些外省市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必不可少。对于太原市的大多数教师来说,很少有机会到外省市的优秀学校进行观摩学习,想了解外省市的办学特色就变的非常困难,所以教师们渴望培训机构能邀请到先进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等,能介绍一些先进的省市的教育发展状况、教育理念、教育措施,以适当取舍,不至于坐井观天。(3)一线教育专家协会。继续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课堂上所发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新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的眼界大大开阔,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提出的问题也变得千奇百怪,种类繁多。广大的中学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任务重,没时间系统地充电,再加上外出进修机会少,常常应付乏力。另外,书本上的教学理论空洞乏味,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理解起来困难又无助,诸多问题在实践中积累,解决方案不佳或无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在岗教师希望能与一线的教学能手或教育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最新方法,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借鉴,有所改变,有所取舍。

2.培训内容多元化。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成一名专业教师,还得成为有教育成效的好教师,那么对于物理老师而言,仅仅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比如,近年来,各大高校大面积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下降,就业问题严重。但各大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缺少,而是缺少适合岗位的技术型人才。我们教师应当对教育的发展模式准确把握,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综合类高校和技术技能型高校之间作合适的选择,而不是随大流。另外,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必然是能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得到学生配合,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还有,随着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并融入学科所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紧跟时代潮流,触摸学科脉搏;另一方面能够互通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借鉴先进经验,切实提高教师能力。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物理实验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效果不好也不直观,如果通过flash小课件的演示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比如,ppt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但教师们使用ppt的目的不是将板书抄写在ppt中,教师们希望将动画或视屏插入其中并与自己的教学步骤完美结合,小的视屏剪切或动画修改必不可少。但我们的教师是物理专科教师,对计算机模块的掌握必定有限,因此希望得到相关专业教师的辅导,对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模块式的具体培训,使教师实实在在掌握一些技能,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教育发展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技术辅导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根据教师的需要适当增加,尽量使培训内容多元化。

3.教师们希望培训方式网络化。“目前,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外,网络已逐步进入我国中小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已基本完善。”①网络远程教育也逐渐替代原有的教师培训模式,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不影响教师正常的工作,一个好的网络培训平台,又可以快速系统地丰富教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简洁和方便。③通过组织者广泛收取基层教师的共同心声,搭建一个长期的、高质量的平台,解决一些具有典型性、吸引性的问题,已成为现代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好的网络培训平台可以极大化的扩展板块,让受训者学习虽然不受时间的制约,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实现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结合的高效、经济的继续教育模式。④

三、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 A

会计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是指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获得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再培训、再教育, 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如何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持续有针对性教育,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社会要求会计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化,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结合的模式转化。在从业人员数量众多的会计队伍中开展继续教育是适应上述种种形势的需求、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档次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已进入法制化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

二、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确定地区性标准和要求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会计理论与实务;(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讲是合理而明确的,它涉及到了对会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各项要求的要素。同时也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训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在第八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 继续教育形式包括培训和自学二种形式,其中,培训含五种方法,自学有四个方面。因此,基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我们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做到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省市两级明确负责培训及自学形式,下余县级统培。

分层次培训是指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大中型公司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领导,对于这一类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最多专业技术性强,基层管理部门力度不足,可由省级部门单独组织培训;第二层次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各单位、各部门、各小企业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可由市级部门组织培训,他们是县级会计管理顶梁柱应予尊重;第三层次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最少,参加县级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

分对象培训是指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金融企业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二类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三类为上述两类以外的所有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各类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

(二)上下级联合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我们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省市县会计管理机构、会计界大专院校的有关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企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部门本身也要有专人参与,除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

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不仅可以减轻部门培训任务重、人手缺的压力,而且继续教育委员会成员都是专家,他们建立在丰富专业基础上的运作,既便于突出教育的专业水平,又可以集思广益地吸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有自学和接受培训两种,并规定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同时进行,且接受培训的时间不能少于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践中自学形式的量化很难统计,因此培训班的培训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教学多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笔”的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尽人意。从目前的情况看,应尽快完善以下工作:一是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例演示、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二是培训形式应多式多样,如考前培训、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专题讲座以及利用音像教材进行远程教学,出去参观学习、实习等形式也可以尝试;三是注重培训的班前服务质量,如提前下发培训通知,通知中应明确培训内容及授课人,以便会计人员及时安排好本职工作,安心参加培训。提前下发培训教材和资料,便于会计人员事前预习、自学;四是做好班中服务,如提供较系统的培训资料,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研讨等;五是做好班后服务,如对培训期间学员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研究,并作出答复,还可以建立学员意见反馈制度。

(四)加强继续教育适用性的教材编写,提高教学培训效果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和适用性的程度往往会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编写出适用、高水平的培训教材是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五)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和考核制度,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考试还是考核,目前仍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有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对于法规、准则、制度、基础工作规范性质的培训应以从严的考试标准,执行闭卷考试;对于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专题讲座以及利用音像教材进行远程教学等应适用考核标准,实行签到制度;对于参加应试培训与会计类学历证书取得类型的就不能实行考试或考核,应以鼓励的方法加以褒奖。因此,会计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考试与考核灵活运用,属于考试的培训要严格管理明确纪律,同时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实践证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挂钩,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结语

总之,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许忠达.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8, (5).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第8篇

非常高兴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年会,首先,让我向多年来对继续教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并做出重要贡献的陶西平理事长、各位理事和在座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年会是我市继续教育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年会,刚才,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主任分别以“对当前继续教育转型的理性思考”、“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形势”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深刻论述了继续教育在实践中的发展与提高。他们的报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稍后陶西平理事长还就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作重要讲话,我相信这届年会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为主题,必将有益于我们认清形势,开创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今天我们以论坛的形式就“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交流与探讨,目的就是想通过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的关系,使我们认清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和改革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为做好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继续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就继续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继续教育工作

2003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继续教育协会首届学术年会。一年多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几件大事。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并作出了部署。三是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三个决定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三者的贯彻落实,归根到底靠人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实施人才战略,做好新时期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方针,是思想基础。当前,大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而这个重点正是我们继续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使继续教育工作适应新的‘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创新继续教育各项工作,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丰富,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客观地评估和分析当前继续教育工作的形势。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环境,要使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我们既要看到继续教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要看到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继续教育工作的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解决继续教育发展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更新发展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以建设新北京、承办新奥运为契机,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引向深入,贯穿到继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为我们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思想基础,它要求我们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全面审视和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实现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首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这个中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目前,首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战略目标,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努力在各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认识,把继续教育任务纳入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去规划和开拓,要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明确一个主题――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进行一切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更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特别是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把握住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这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一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二要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三要加强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一个推进点――加大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继续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继续教育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继续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努力实现继续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一个重点――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相一致,继续教育工作也必须协调发展,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是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我们要把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全局重点,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要将各级各类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实现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这次学术年会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一件工作、一项事业、一条战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工作、事业、战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兼顾、统筹相关的各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达到快速、高效和健康发展的目的。当前,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工作在不同单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教育的机制建设滞后的问题;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适应新时期所需要的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等。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实践总结,为解决和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对于我们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融合在思想里,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全过程。

(一)突出时代特征,加强人才培训,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发展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广泛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在全面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捉高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学习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的创造能力。一是针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继续开展公共课教学活动。二是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专业科目培训的规范化,做好行业规范化教学工作。三是着眼于首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结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通过境内外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特别是具有国内――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构筑高素质专业技术骨干梯队。四是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岗位需求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需要,开展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促进个人、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通过参观、考察、研讨、交流、论坛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管理培训,加大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继续教育宏观管理模式,实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实现继续教育机制创新,这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

――完善继续教育宏观管理模式。根据《北京市“十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规划嘶提出的“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全市继续教育宏观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北京继续教育网来指导全市培训工作,面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有关通知,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通报相关教育培训信息,交流成功经验等,扩大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关注或关心继续教育的各阶层人士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与指导的方式,推进教育培训宏观管理模式的变革。

――实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面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形势,落实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任务和目标,关键是抓机制建设。要结合实际,建立统一规划、分级实施、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实现这一机制,主要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首先,将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任务相结合,逐步完善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运行有序的培训管理机制。其次,将组织培训计划与岗位需要、个人需求相结合,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选择机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第三,要积极探索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举社会之力,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以形成教育培训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第四,要创新培训方式,逐步实现能力本位培训,建立人才培训方法的优化机制。第五,完善和改进继续教育执法监督检查方法和评选表彰工作,使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建立继续教育的动力机制。

(三)统筹兼顾,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