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5:11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1篇

1涵义:简单的来说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情况及平时的校园各项活动,探究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情况,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水平,培养艺术概念,并且在教育中不断的结合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通过在德育教育中展开公共艺术教育的应用,可以直接的美化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见刊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并且还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基本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德育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单单是实施德育的一种方式,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教育新形式,所以说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不断的增加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道德精神,更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实践活动来提高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总之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在结合后会产生出一种沟通高校大学生内心的桥梁,使得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产生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反补公共艺术教育,总之两者的结合对现代教育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

二、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因此来说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打开德育教育的局面,并且使得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首先就是认识到德育工作并非只有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需要增加实践课程,运用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等形式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德育的基础是美德伦理,没有美德的熏陶,德育只有只是一味的灌输式的教育,是机械僵化的,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他们天生具有的美好情感的葬送。

2.我们要应用艺术课程和艺术社团互相?o助、相互促进的办法,来使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能够让大学生真正融人艺术的殿堂中来,不断发挥艺术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和交叉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齐头并进、互为补充,不断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让大学生在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上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3.高校在执行公共艺术教育的时候多是以实践为主,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活动可以直接发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艺术欣赏课中教师不断的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量,以此来打开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错误认知,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形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多去参加艺术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生活实践,并且在这中间来提高学生的对于公共艺术与思想品德的养成。

4.对于高校来说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程度,这样也是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在跨学科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强调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表达内涵与意义,另外在德育教育既要保持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还需要不断的增加实践的活动。在实践的德育教学中需要把公共艺术教育渗透其中,并且让大量的学生明白所实践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既要保持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基础教学 美育 德育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价值取向也变得复杂多样,这种社会现象也必然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学生们优美高尚、丰富多彩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并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审美教育,进而塑造学生们的完美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但是,近些年来的应试教育对分数的绝对追求导致学校教育内容的单薄与匮乏,忽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忽视学生能力及品格的培养。因为考试内容的限制导致美育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可有可无,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的说教灌输,忽视美育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只是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技法来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和比赛,为拿到奖牌和证书沾沾自喜,而对于应当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两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殊不知,这是一种对美育极为狭隘的认识。

可以说,美育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已名存实亡,成为“鸡肋”式的学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基础教育中采取的教师评价模式对美育教师不利,造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我们以美术为例来说明问题,笔者所在地区所采取的“百分考核”,包括美术在内的专业老师的排名总是在最后几名,考评分数肯定会在最后的名次中,想要进职称,想要在考评中分数高些,就只能去教别的科目,这样就造成专业美术教师的人才流失。但是,学校里又不能没有美术老师,学校就会让一些年纪较大、课时较少的老师担当美术老师,他们平常教其他学科,一到上级检查或者有什么活动、比赛的时候就变成美术老师,这样的美术老师根本不具备基础美术教学的能力,也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同时,他们不了解基础美术教学的规律及相关专业知识,这就很难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学生没有兴趣甚至抵触,美术教学的活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如此循环往复,基础美术教学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当中。

2.基础美术教学中,强调具体技能技法的艺术教育被等同于美育。有些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单纯以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与技巧为目的,以学生掌握多少画法来评价教学结果,以各种比赛的具体要求为指挥,以在比赛中取得的名次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智力开发、气质与性格的塑造没有任何涉及,这也造成我们的基础美术教学过于偏重技能训练,完不成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对学生的感知、理解、判断能力的培养任务。

3.美育与德育二者之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相互脱节,缺乏联系性。美育的特点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憧憬,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并通过这些形象使学生得到审美享受,同时能够锻炼学生韧性的意志并使其逐渐趋向完善。而我们现阶段的学校德育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基本上还是那种教师说教学生听从的模式,这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在的有关学生问题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所以,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和班会、团队活动很难彻底解决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解决存在的问题,让美育和德育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正确使用,改善现有基础美育中采取的评价模式,保护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高尚师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惩罚和表扬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强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的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同时,保护和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工作,更好地完成美育任务对教育效果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改变现有的美育评价机制,不以学生掌握多少技能技法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教育者应该遵循美的规律,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满足他们对美的需求,引导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让他们学会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提升其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美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树立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也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理解美、追求美和创造美。而教育管理者也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去尊重美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严格遵循美育的规律和规则,给予美育教师充分的自由和活动空间,不宜用简单的条条框框来评价美育的成果和作用。

3.切实加强基础教学中的美育和德育的相互联系,美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深化美育的内涵;德育可以借鉴美育的形式,增强德育的灵活性和渗透性。美育通过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促使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主动辨别接触内容所包含的善恶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而在艺术活动的从事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这样的教育效果要理想的多。另一方面,我们的德育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美育的渗透性、灵活性特点,它就不会过于枯燥乏味,也就会更易于被学生接收,效果也就会更持久。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考虑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尤其是面对现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教育问题时,以往那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教育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将美育和德育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让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真正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人才,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的教育任务,这也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2001,8.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3篇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为榜样,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深化儿童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加强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以中心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各校实际,倡导一种“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每一位美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自培、学习、听课评课,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如何上好每节课,做到使学生先有兴趣,后有质量。

2.坚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研组自培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1)发扬教研组的积极作用,群策群力认真钻研教材,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及时做好批改和辅导工作。平时对教学体会要及时记录,进行总结提炼,写出有质量的教后小记。

(2)围绕我组的总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各老师重点做好相关工作。

(3)以研究课为突破点,组内互相听课、评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并积累好有关资料及个案。

3.抓好教学常规,落实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作业的自评、互评和面批,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教研活动一次,加强沟通,共同进步、提高。

4.配合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研究,发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精神,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5.努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市、区美术绘画竞赛活动,同时点面结合,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画创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6、做好上传美术教育信息工作:内容包括美术教研信息、美术教案、课件、美术作品、课堂小故事、教学后记、开发教材、论文等。

三、工作日程安排

3月份:制订教研组

计划,酝酿各自的专题课题,抓好教学常规训练。

4月份:配合中心学校开展第九届课堂评优暨淮川教学大比武活动。

5月份:讨论、交流新教材实施情况,继续学习有关专题研究理论,进行专题研讨。

6月份:进行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专题研讨实施情况交流。

7月份:学习《小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教科研小结,整理有关个案及资料。

8月份:教师业务学习。

9月份:结合本组的课研主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竞赛活动。

10月份:交流教师的“案例”、论文、教学感受等。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德育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健康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核心理念“悦”文化就是在教师层面构建一种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精神,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在学生层面积极营造乐观、阳光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身心愉悦、个性飞扬、知书识礼、乐施分享,健康快乐的成长。

美术这门学科是学校实施“悦”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也是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之所以能发现美,是因为他有一颗美而愉悦的心灵。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的心灵美,在“悦”中健康成长,正是离不开美育和德育的双教育。

怎样围绕学校提倡的在“悦”文化下,把德育渗透在美育教学的课堂中呢?

一、课堂上“以悦怡情”

首先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互动,有亲和力。教师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们知道,美术不是主科,如果教师对学生丝毫没有吸引力,学生是不会听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比如我经常鼓励发言的学生,告诉学生你回答的问题可以进入到我的“美术研究班”,学生的自豪感倍增,课堂顿时氛围浓厚!学生纷纷抢答。如果答的好的学生再进行有趣的下一个环节中。学生在开心的同时,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使得经常不爱听课的学生参与了进来。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教育学生,其中故事中的情感经常渗透德育教育,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如画老人时,就给学生讲孝敬老人的故事等。每次上课学生哪怕画不好也很开心的,因为在精神上他们都得到了滋养。学生们都非常期待下一节美术课的内容,他们都亲切的叫我鲁妈妈。

二、课堂上“以美辅德”

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的艺术作品对那个时代的人都有深刻的影响,或是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或是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或是起着教育的作用,或是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林林总总的艺术品一代代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王式廓所作的《血衣》素描稿,是对伟大的土地革命的形象概括,画面选择了斗争地主大会上有着血泪之仇的一位“苦主”抖开被害亲人的血衣进行控诉,会场立刻群情激愤的一个瞬间,表现了两个阶级的一场生死决斗。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认为造型艺术是静止的视觉艺术,不能看到人物说话和行动,只能表现一个静止的瞬间,也就是说作者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如此深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看到封建地主阶层的可恶,产生对贫民阶层的同情,感慨我们今天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一幅难得的德育教育的画作。

一种标志,一幅图案,几笔勾勒,及至一根简单的线条,有时都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冲击。美国小说家亨利在构思篇小说提到一位画家在病房的墙面上画的绿藤叶,支撑了垂危病中的少女的生命,可见精神产物对人的心理影响之大。

在美育课堂上教师多选择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让学生赏析,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雅,手法新颖,艺术情味浓郁,催人奋进,产生无究的想象,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徐悲鸿《奔马》等都是代表中国气派和象征民族精神的真正艺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播下了美的种子;宋朝的《清明上河图》这些传世精品不仅能扩大学生视野,也使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三、课堂上“敬精微致广大”

记得一次上手工课的制作,编制《中国结》。我提前让学生备好工具。结果在课前检查备品时发现了一多半的学生没有带齐。刚开始我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四人橐蛔椋这样能保证这一组的同学们的工具都能凑齐。还有的同学献出了自己的鞋带当做编绳。象这样的贫困学生较多的地区,真的很难为学生了。学生们在这次团结合作中很卖力的完成了中国结。由于老师的爱和宽容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快乐,而在我做示范的过程中,注意把一些细微处的剪掉的垃圾集中收到口袋里,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洋溢的笑脸和汗水,最后做出一个又一个的迥异的“中国结”,虽然有的略感幼稚,但是在我的眼里学生们做的都很美。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分析

一、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1]这是对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极大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他们的要求和希望。

我国的文艺发展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也存在着大量低俗、颓废、劣性的消极文艺从业人员及文艺作品,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校院对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我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大学生德育素质总体良好,学习态度积极进取、集体主义观念强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如我校表演类学生义务参与贵州大学校庆晚会、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等演出。再如美术类学生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多次义务布展并在展览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在团省委2014年组织的“春晖行动”中,美术类师生无偿捐献自己的创作作品多幅且被授予“春晖使者”的称号。另外,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队伍配备也得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充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人数应需求增加;全员育人的局面正由积极倡导而形成。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不足及分析。“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与美育组成了教育的系统工程。”[2]近年来,贵州大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不能忽视当前我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不足,教育主体本身素质有待提高,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老师教书与育人分离带来了不良影响,当前大众传媒舆论环境不良影响大,以及家庭、朋友、社会认可等环境的不容乐观,都给我们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1、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德育教育主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崇高的理想、优良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等。”[3]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对德育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成才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里素质欠佳等问题”[4]。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的性质造就了他们本身就敏感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质,艺术类大学生面临的德育教育需求其实更为紧迫。而在现实的艺术类学生教育中,我们的德育教育却总是低于专业技能的培养、羁绊于事务性学生工作的繁重、微效于国内外社会大环境的现实。

2、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针对性不强。调查发现,我校公共课的老师没有肩负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任务,缺少对学生深入的了解,不用直接面对艺术类学生德育教育效果不良的压力。很多公共课老师没有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特殊性、紧迫性,更不会有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空泛的道德说教和现实道德需求向脱离,纯经济价值观和普世性道德观相冲突,低俗艺术所含负面价值观与人文主义道德相违背。”[5]这个矛盾就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课在思想和实践上与学生相背离,从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高。

我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700人,而当前专职辅导员只有4名,远未达到国家1:200的要求。而且就工作任务工作量而言,独立校区的性质、以及校区硬件环境较差的现实决定了我们比一般学院在保卫、宿舍、食堂、后勤、校园环境等多方面的具体工作,艺术类学生的“活泼好动”更是带来的超大工作量。于是,繁重的事务性学生工作占光我们的工作时间、更侵占着我们的非上班时间。而专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甚至以事务性工作为载体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几乎因“赶事务性工作进度”而导致不能细致的开展、甚至被完全挤掉。

3、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队伍主体本身素质亟待提高。理论课老师基本不肩负上课时间以外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分析指导、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把握、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帮助基本限于课堂时间内,而对课后体现出的课堂教育的效果以及在学生中的影响基本不关心。学校也没有相关制度对理论课教师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评定考核。而每出现一个“不愿多事”、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老师,就会影响几十甚至几百名的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们教案的固化,再加上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少必要的学术研讨和知识再培训等,使得该课程理论上的“高大上”意识形态的内容与艺术类学生已经参与的社会实践体验相脱离,很难引起艺术类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理论课德育教育实效性不足。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被认为是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业务素质上基本没有德育教育能力和艺术专业能力兼顾的情况。专职的辅导员没有艺术教育的经历,在把握艺术类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艺术类学生的行为方式上有不足;而由艺术专业老师兼职的班主任又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历,在引导艺术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有所欠缺。

4、专业课老师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的分离带来了不良影响。艺术类专业教师作为曾经的艺术类学生,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行为思想特点及需求有过深刻系统的体会,这是他们把握和健康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先天条件。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得艺术类的教学是小班或是一对一的教学,老师和每位同学接触的平均时间和程度都远远大于其他本科类学生,这是艺术类专业教师全面教育学生的独特优势。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使得很多在校艺术类大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艺术类专业老师的专业影响和社会关系直接转换了相当一部分的优势机遇,个人能力的锻炼和经济利益的趋势使得很多艺术类学生积极主动的与专业老师沟通、并在各方面努力向专业老师学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常常有老师没有将教书和育人两者兼顾。不少艺术类专业老师仍然认为育人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有个别发出不健康的观点,认为艺术是自由的,艺术人也不该被约束,从而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德育教育的反感;有些更偏激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欠缺的专业教师甚至公开鄙夷德育教育工作。这些不良现象往往翻倍甚至多倍的抵消了学生工作人员德育教育功效。

5、当前大众传媒舆论环境不良影响大。现在,在当今这个信息多媒体、沟通多渠道的讯息畅通时代,人们用多媒体高度参与社会生活,自由化、个性与创新的观点源源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想要获得信息的人们。媒介舆论成了舆论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成了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渠道。现行的大众传媒,从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络的QQ、微博、微信、人人等即时社交平台,集听、说、读、写、看、玩于一体,使得数亿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及参与者。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去中心化、污染信息泛滥等扰乱信息传播环境,给敏感而时尚的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6]调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不仅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年轻人的“反骨”阶段性格加上追求个性与另类的特点,使他们还会主动寻求或者传播不良信息。

另外,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且极易在传媒中被炒作关注的知名艺人剽窃他人作品、偷税漏税、吸食、酒后开车、婚内出轨、涉黄嫖妓、罢演等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失德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低俗、颓废和追求单纯感官刺激的艺术垃圾作品的大量涌出,也给我们的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道德观念上的困扰。他们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错误之处,但是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学生举着“艺术是自由的个性的”旗号想模仿和追随。

三、结语。在2014年北京文艺座谈会还指出,“我国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邪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7]。

对高等教育艺术专业培养、对未来艺术家的当前教育任务而言,要达到对艺术家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保证艺术类大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客观分析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改进当前教育中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不足、教育主体本身的素质亟待提高、专业老师教书与育人分离现象等问题,以及呼吁健康的大众传媒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提高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储备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

[注释]

[1].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4-10-15.

[2]曾志东.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道德困惑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5]朱景林.新时期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0(5).

[6]尹振永.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公共德育;学科德育;结合;大学德育;新路径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指出了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在党的提出了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高校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与国家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另外,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支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3]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7篇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本学期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从总体来看工作有收获,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作工作总结,以便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老师们能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和乡土文化,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教师们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教师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课改教研等等。

4、除了认真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老师们还开展了美术兴趣课的教学工作,课外兴趣辅导等。并有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美术德育工作总结第8篇

艺术教育本身具有德育功能。艺术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是人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诞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从它的产生开始就和德育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艺术可以让人感受美,也就蕴含着德育的属性;德育最终也要回归到情感层面,这与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艺术教育通过生动的视觉、听觉感受,向受教育者传达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所以,在育人方面,艺术教育有着一般的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如在抗战时期,《松花江上》等歌曲激发了人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的愤慨和高涨的抗日热情;《义勇军进行曲》吹响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号角,成为鼓舞全国人民一致抗战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这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是一种感性层面上的精神鼓舞。艺术教育本身需要道德的导向和支持。长期以来,很多人看待艺术教育总是片面关注它的外在表达形式,无论专业还是公共艺术教育,只注重理论、技能教学,而忽视其本身的辅德价值。其实,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德育特征,能够给予艺术教育深层次的内涵提升。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道德的力量,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艺术教育本身也需要道德的导向和支持,如曾经的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化的德育。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民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通过艺术表现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是相当有效的。如革命战争年代,战地文工团在硝烟弥漫的前线进行文艺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这就是说,在主观上艺术家表演的主要目的就为了激发战士们的革命激情,在客观上观众也并不是单纯地在进行艺术欣赏,这样的教育显然更多的是借助艺术形式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我们,在注重“晓之以理”的德育的同时,还应采用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感性形式来“动之以情”。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德育效果。

二、有效发挥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

利用高校校园情境,把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有效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功能,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手段。脱离艺术形式的德育往往流于简单的说教,而任何背离德育目标的艺术作品也必然给大学生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最终成为传递各种“非正能量”的工具。因此,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是当前高校育人的一大突破口。

1.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主阵地”,实践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个艺术作品,如果不追究其历史,不剖析其内在意蕴,对其的观感必然会是苍白空洞的。实践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要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教师在讲解艺术作品时,要注重结合作品特点,追溯其思想根源,向学生展现作品诞生的背景,让他们深入了解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从而由对艺术的初次感性认识升华到深层次的理性感悟。同样也可以在思政课堂上,用艺术形式去开展思想教育。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通过爱国主义作品播放分析,让学生透过音乐或画面去感受所受教育内容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2.积极打造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的“立体攻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要形成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立体攻势”,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首先,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许多宣传设施,如画廊、活动室、舞台、黑板报、学校电视台,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与内容。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和作品展示,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其次,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天分。一方面定期举办校园音乐节、合唱节、舞蹈节等艺术活动,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可经常性地开展综合性或单项艺术欣赏活动,如声乐专场演出、舞蹈比赛、书画展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化他们的心灵。同时,可以通过社团等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

3.抢占时代艺术主流与非主流的“新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育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手机平台等新媒介可以让人们广泛了解世界及艺术的各种发展态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辨别是非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必须积极抢占这一块发展十分迅猛的“新阵地”,在新媒介中争取话语权。如教师如果能够及时跟进学生关注和喜欢的社会热点,把这些案例带进课堂中进行深入解读辨析,将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远程教学副主任认为,开办各种艺术活动并倡导大家一起参与艺术课程的实践,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在我们的大学生生活实践中,主流艺术结合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发挥德育作用的例子不胜枚举。

4.加强艺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实现艺术教育德育功能发挥的常态化

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已经冲破了原有的古典、高雅艺术框架,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多种风格、不同创作材料使艺术越来越走向多元与综合。同时,艺术越来越大众化,精致艺术与大众艺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趋紧密。因此,未来的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其次要将生活艺术化,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以及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再次要创建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这一方面,哈佛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哈佛大学全校性的“艺术优先”艺术节非常有特色,它从1993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成为校园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包括了200多个艺术节目,有各种各样、规模不等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整个校园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更多的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实现了教育别人与自我教育。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