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舞蹈的教案

舞蹈的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0 02:44:00

舞蹈的教案

舞蹈的教案第1篇

【中图分类号】J7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6-01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要进行教案写作,就必须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采风观摩笔记等第一手资料及利用网络、舞蹈类书籍、报刊、舞蹈文献、摘要等第二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归纳总结,对教案进行合理布局。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明确的设定并选择好解决方法。而课堂教学要以这些为基础,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案编写的好与坏,体现舞蹈教师的文案写作能力以及逻辑组织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其中教学组织要求教师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分理条目,选择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切资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对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课堂教授针对的是整个集体,教学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案而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即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对时间的安排进行灵活且准确的拿捏。从教案实施的效果来看,有充足准备的教师,即便在教学中有口齿之失,或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却最终能够清晰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仅凭经验授课的教师,看似能有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但从整体上看,缺少了稳定性和持久性,终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

舞蹈的教案第2篇

一、我国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不高

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掌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舞蹈教师没有从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无法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最终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舞蹈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协调性,这对于他们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舞蹈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幼儿园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孩子们掌握不了舞蹈学习要领,导致他们的学习难度增加,进而会降低幼儿园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他们对舞蹈的认识。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他们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舞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过于成人化,不能给与孩子们更多玩耍互动的空间,使得舞蹈内容枯燥,也会影响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

(三)舞蹈教学内容选择较随意

幼儿园舞蹈教学与一般舞蹈教学不同,它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认识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制定的舞蹈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动作,或者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来参与舞蹈学习,限制了他们创作和发挥自身主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孩子们对舞蹈知识的长期学习。

(四)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度不足

幼儿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舞蹈教师需要做好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舞蹈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认为他们不了解舞蹈,无法说出与舞蹈有关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导致大部分幼儿的舞蹈学习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他们的舞蹈学习质量。

二、提升幼儿园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幼儿园舞蹈教师就要从实际教学状况入手,发掘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用更加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向他们介绍舞蹈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他们展现不同舞蹈的特点,然后将其所观所感与舞蹈相结合,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情感性。教师也要做好舞蹈示范工作,将舞蹈有趣、活泼的一面展示给幼儿,给予他们视觉上更大的冲击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激情。

(二)转变原有的舞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幼儿园舞蹈教师需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学习技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舞蹈有着不同的认识,教师可以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孩子们的舞蹈创作热情。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还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在舞蹈的音乐美、肢体美,美中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美,用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从而达到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科学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园舞蹈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比如小班幼儿的舞蹈内容最好选择一些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舞蹈角色中来。形象上可以运用一些小动物或者熟悉的人物,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班学生则可以训练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比如一些喜欢芭蕾舞的孩子,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专业技巧,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并以后芭蕾舞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四)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

舞蹈的教案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职学校;人才;成才;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培养实用型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负有重大责任。在中职幼师专业的教学中,舞蹈课程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不是以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为目的,而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为目的的,因此教学的针对性及其手法也应该有适当调整。针对中职学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相关话题,笔者有如下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激发、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任何教学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教师的科学授课、教授,同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与努力。其中,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只有当学生自己对专业课程充满兴趣的时候,教学工作才能不断焕发活力。对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来说,将学生兴趣、热情、积极性的培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无疑要成为广大教师的核心诉求。教师应该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变换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流程等多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以幼师专业的特点与就业实际为向导,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模块,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度地考虑采用情境教学、分组教学等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舞蹈的要领、动作、步伐、技巧及其他规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此外,教师可以设置幼儿舞蹈教学的情景,让学生们分组参与其中,体会自己教授幼儿们舞蹈的乐趣与过程,从而增进学生们直接的相互了解,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舞蹈的真谛……诸如此类的方法,在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对于上述教学思路与策略的灵活运用,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舞蹈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舞蹈基础,从而为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简言之,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其实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幼儿教育人才,舞蹈教学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径。只要着眼未来、策略合理,上述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所进展。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人”,要差异化地制订舞蹈教学计划与方案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是以培养幼儿教师为己任的,舞蹈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幼师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健全人格、性格与价值观,形成全面的身心素质;另一方面,舞蹈教学是一种有机的“传授”,即教学要为学生们储备舞蹈的“知识和能量”,为将来的幼教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师在考量、制订教学计划、纲要甚至方案的时候,首要的问题就是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然后制定差异化、具体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也就是说,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舞蹈学习中,以提升舞蹈技巧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例如,教师要根据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们的兴趣点、未来就业计划的差异,灵活安排教学、授课的方案。对于那些立志从事幼教事业的学生们,要开展更为细致、专业的舞蹈教学,力求夯实舞蹈基础、提升舞蹈教学水平;对于舞蹈底子较好甚至掌握一定舞蹈技能的学生,要开展引领式教学;反之,对于舞蹈基础薄弱甚至舞蹈“菜鸟”,教师要更加细致、耐心,从基础教起。

对那些舞蹈底子差、基础薄弱的“菜鸟”或“后进生”,广大教师更应该抱有热情与希望,采取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学策略,以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能力,同时也是为幼师人才的储备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对于此类学生的教学可以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进,除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外,主要分阶段进行练习。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编排诸如手形、手位、脚位、擦地和小踢腿、双腿蹲、单腿蹲、蹲和擦地、踢腿、压腿、腰、小跳、中跳、大跳、圆场、风火轮、半脚等组合,使基本步伐的动作变化和身韵结合起来,将这些动作规范化、序列化,使之基本涵盖舞蹈的各个动作环节。也就是说,差异化不仅体现为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更体现在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布置和处理上。只有坚持差异化教学方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思想素质与艺术修养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既要教授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舞蹈课程、内容,也要大力培育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总之,只有幼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将来他们在从事幼儿教学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加负责及充满爱心。此外,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要努力提升学生们的舞蹈创编能力,因为这是与幼儿舞蹈教学息息相关的,其作用在日后将得以体现。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选出舞蹈动作较好较标准的同学当“小老师”,或者分成小组,轮流做一次“小老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能使学生有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会跳舞,还要会编舞蹈,更要会教孩子跳舞蹈。所以,幼师舞蹈教学中,还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一方面教师要起一个表率作用,课堂上教师讲解动作、示范动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动作要领,也学到了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教学耐心、爱心与信心,让学生们建立对幼教的崇高感情,培育参加幼儿教学的使命感。

总之,开展针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最终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与全面素养,就是为幼儿教育储备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晴.关于提高中职幼师生舞蹈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11(8).

舞蹈的教案第4篇

关键词:舞蹈学;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学科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88-01

在大多数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理论上阐述学术观点及想法。由于大多数舞蹈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有一定欠缺,在论文撰写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在专业领域中,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发挥优势及特长,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科特色发展创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找到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真正的体现学以致用、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内容

第一,对艺术专业领域的毕业论文改革与创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规定为8周,通常以论文形式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将艺术类毕业论文改为从“单一学术性论文”到“多样化毕业设计”,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将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也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新一轮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结合舞蹈学学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在培养舞蹈人才过程中,不能够片面、单一,更不应急于求成。所制定的毕业设计要求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能对适应步入社会的第一阶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

第三,制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舞蹈学毕业设计方案。基于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结合舞蹈学专业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将毕业设计分为编创作品、汇报演出两种方式。编创作品即创作舞蹈作品,汇报演出即汇报表演舞蹈,均属于实践性质。两者目的都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获得从事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特色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具体的手把手的教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必须通过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名符其实的舞蹈教育人。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的教师指导环节,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的想法,用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只授予学生高超的技艺,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就不可能造就出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项研究符合舞蹈学专业学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高等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使学科建设得到有效的实行、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学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项目制定

舞蹈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制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对此项目的定义,其次是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最后是对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1、毕业设计选题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选题来源不限,由系(院)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选题原则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养目标为原则,内容应与选题紧密相关。学生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检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选出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表演。创作作品的学生要结合课堂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创编,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搜集题材,风格体裁不限,充分展开想象力,体现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3、评定方法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定成绩。评分细则应从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质量与水平评价(作品难度、完整性、表现力等)、学生组织纪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等几项内容着手。总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组构成,比例为60%和40%。进行成绩评定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从印象出发,更不要以指导教师的声望作为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依据。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学是舞蹈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舞蹈学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宽的。在此,笔者对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索及研究还不够深远,所做出的改革方案还微不足道,希望借此引发更多同仁的支持和研讨,让今后高校舞蹈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舞蹈的教案第5篇

【关键词】山东民间舞 八卦鼓舞 道家文化

一、道教文化对八卦鼓舞中道具服装的影响

(一)八卦鼓

在八卦鼓上之所以绘有八仙的图案,这与八卦鼓舞从道教舞蹈走向民间、在民间生根发芽是有关系的。金元时期诞生于胶东半岛的全真教,与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的八仙有着密切的联系。胶东半岛特有的神仙文化心理类型十分适合全真教的发展,全真教从创教、立教、扬教等都有意识地借重八仙,并与八仙传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全真教对钟离权、吕洞宾等八仙人物,有明显的借重和依托倾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全真教在钟离权、吕洞宾内丹学的基础上而创教,借八仙的名望而传教。可见八卦鼓舞鼓面上所绘的八仙图案体现了道教文化对八卦鼓舞的影响。

(二)鼓槌

八卦鼓舞的鼓槌上最为独特的就是攀缘于鼓槌的龙。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会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至今都还在说我们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等。可见八卦鼓舞在从道教走向民间之后,民间文化对八卦鼓舞产生的影响。

(三)伞

八卦鼓舞中所用伞的伞面绘有八卦图案,这是道教文化对八卦鼓舞道具最直接的影响,但同时,其也是八卦鼓舞走向民间之后,民间文化对其最明显的影响。在山东民间舞蹈中,不论是最为有名的三大秧歌,还是其他在山东各地的民间舞蹈,伞都是这些民间舞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道具之一。伞在民间具有风调雨顺之意,因此许多民间舞蹈中都用到伞。虽然伞的伞面绘有八卦图案,但当其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之后,人们对八卦鼓舞的宗教色彩进行淡化和简化,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八卦鼓舞中伞面的八卦图案,并不是完整的八卦图案,而是将八卦鼓舞的八个方位进行了简化,简化成了四个方位。所以,八卦鼓舞道具中的伞,是道教文化与民间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八卦鼓舞的服装上,以男性服装和乐队服在对道教文化的吸收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在男性服装的上衣上,前胸和后背都各自印有一个八卦图案,而乐队的服装更是在道士们所穿道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而成。

二、道教文化对八卦鼓舞中步伐的影响

(一)对八卦鼓舞中禹步的影响

禹步是八卦鼓舞的一种基本步伐,又称“踩八卦”,禹步不仅是八卦鼓舞的一种基本步伐,更是道教舞蹈中的一个标志性步伐。禹步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其实际上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其最初形式原是巫步,后来被道教吸收,并广泛运用于法术和斋蘸科仪中,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并成为一种具有对鬼神、外物有神秘禁制作用的步法。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认为以此步态祷神,可以遣神召灵,从而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行气或入山林,也多用禹步以聚气、驱邪。从而在道教吸收了禹步之后,便把禹步致灵的观念与北斗崇拜糅合在一起,形成了“步罡踏斗”中最基本的步伐――斗罡。据《云笈七签》卷六十一称:“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阴阳之会也。”

八卦鼓舞的基本步伐,不论是八卦鼓舞四种基本步伐中的哪一种,都要先起左脚,这与“步罡踏斗”中是一致的。从八卦鼓舞的表演来看,这种步伐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八卦鼓舞男性动作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八卦鼓舞的这种禹步与道教舞蹈中“步罡踏斗”在肢体上和表情上的形似与神似。

(二)对八卦鼓舞中步伐方位的影响

在八卦鼓舞中,其步伐的方位是与八卦的八个“卦位”相一致的,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它们是依照北斗星的格局、走向而定位的,这也是先人们崇尚“玄武”(北斗星)的一种表现。这与道教舞蹈中“步罡踏斗”的步伐方位是一致的,只是八卦鼓舞在从道教走向民间之后,经历了300多年在民间的发展演变,把原来的九个方位(包括“中”)简化成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直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八卦鼓舞的演出形式,对这一方位的延续也渐渐淡化,只是从个别动作中还能看到一点影子。

三、道教文化对八卦鼓舞中队形的影响

八卦鼓舞队形的变化较为简单,这也是受到道教文化影响的一个体现,道教舞蹈不论从步伐上还是队形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不像其他民间舞蹈,比较自由,群众性很强。八卦鼓舞走向民间之后也仍然保持着这一特点,比起其他山东民间舞蹈队形的复杂变化,八卦鼓舞队形则显得较为单一,让人一目了然。

八卦鼓舞队形的变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论什么变换什么队形,都要以圆为中心,万变不离其宗。在道教看来,万事万物皆有“道”而派生,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完成一个轮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各行其道,善者则可跳出此轮回从而得道成仙,生生世世免受轮回之苦。可见这种周而复始的轮回,在道教教义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观念被在道教舞蹈中折射出来便成了走圆形的队形,在这一点上八卦鼓舞对道教文化的继承还是非常明显的。

八卦鼓舞与道教文化联系之密切在民间舞蹈中是非常少见的。这种集鼓、舞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是山东省唯一属于道教文化的舞蹈广场表演艺术,是研究道教舞蹈与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八卦鼓舞具有长期浓厚的历史积淀,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也是中国道教舞蹈中的奇葩。

参考文献:

[1]王廷琦.全真道教与八仙关系初探[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4).

舞蹈的教案第6篇

[关键词] 高校;音乐学;舞蹈课程;功能;育人价值

一、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1、教育部《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4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06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6]12号,简称《纲要》),在教育部这两份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9月13日,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专家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耀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做中期总结,总结中指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两为’,‘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把美育写进教育方针,提倡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更是为从事美育工作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他在总结中还指出,“《方案》和《纲要》研制本身,就是由于面对自本世纪伊始以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扣这一目标。在满足‘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以适应综合型、创新型、宽口径、多面手的要求。”

2、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的音乐教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音乐课标准》规定,“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音乐教师是学校美育的实施者,是美的传播者、开发者、诱导者,担负着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任。音乐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美教育的成效。音乐教师应具备“心灵美、形态美、行为美、教学过程美等素养。

3、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教学改革现状

全国高师院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都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舞蹈课程改革的新路子,在修改培养方案,音乐舞蹈课程设置,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基本形成共识――舞蹈课程在培养音乐人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二、舞蹈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1、“爱心”教育功能

爱是一种情感,爱什么,怎样爱却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公民爱党爱国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品质是热爱教育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懈的追求教育目标,才能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搞教学研究,才会感觉到教学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样的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教师所付出的爱心,感受到教师美的心灵。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享受美育的过程。舞蹈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热爱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亲切自然、落落大方的教学态度,娴熟流畅的知识讲解,深厚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自然得体的教学技巧,耐心细致的学习指导、点拨和引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热爱教师尊敬教师,表现出来的是快乐、轻松、向上,进步,求知欲很强的学习精神。这样,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教学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更不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另外,教师热爱学生,还表现在一个“严”字上,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负责任的教师。学生也不喜欢这样的教师。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和(和气、和谐),“和”中有乐,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指导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爱心和关心的用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看似无声胜有声,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爱心的这种传递,将会在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身上发挥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

舞蹈的教案第7篇

一、高职舞蹈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舞蹈教育长期以来属于“贵族式”教育,学费高昂,城市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了。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接受过专业性、长期性的舞蹈训练,舞蹈基础基本是空白状态。再加上高职学生年龄以18―20岁为主,该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跟舞蹈密切相关的骨骼:韧性、柔软度等方面已定型,要转变到能伸缩自如、流畅的状态,难度较大,需要经过持续性、大量的训练,否则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很明显的提高。因此高职中的舞蹈教育看似简单,要求不像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那么高,但实际上师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精力才能学好这个专业。

二、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舞蹈课程教学内容随意性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舞蹈教育长期接受的是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最初将舞蹈与体育合在一起,一形成体育舞蹈,后面又和音乐教育相联系,舞蹈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独立的舞蹈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高职院校也是如此。有些学校不重视舞蹈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不稳定,缺乏完整的课程教研窒作为平台,指导本课程教师的教学。相应的舞蹈教学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的定位,完全由教师个体自主决定。有些教师“移植”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舞蹈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则选用全国通行的高职高专舞蹈教材,但这些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师则干脆放弃学校购置的教材,以自制讲义为主,如ppt或一些视频文件,但这些自制的教学内容是片段式的,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无法保证在三年的学习中能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舞蹈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不成体系,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学了什么,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2,教学模式单一化,以传统言传身教为主。舞蹈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正确的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反复练习,提升表演效果。这正是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模仿。言传身教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动作,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表现方式被教师的模式限制住,缺乏创造性。并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新形势下对舞蹈人才的要求。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舞蹈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而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擅长不同舞风的潜能,让学生适应不同目的和任务的舞蹈表演或编导要求。相应地,教学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缺乏对舞蹈教学科学化的考核评估体系。教师教学考核评估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一环,旨在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做出判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从目前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舞蹈教学、舞蹈教师缺乏固定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基本上由教师按照既定的表格汇报下学期或学年的工作情况,考核部门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这种评价方式也被称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标准过于笼统,评价的信度、效度不高,未能对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以及整个学科的进步起不到作用。并且这种终结性评价通常难以做到公正和客观,优秀名额通常是“轮流坐庄”。这就会挫伤部分认真负责的教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改进。此外,有些学校连基本的考核程序、考核体系均未建立,舞蹈教师游离在考核、督导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思考

1,制订适宜高职舞蹈教育特点的、成体系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等。相关教育行政机关出台了相应的舞蹈课程指导纲要。高职舞蹈教师可在参考这些课程纲要基础上,根据本校生源特点、学制等重新进行编制,而不能照搬这些通用性的课程大纲,以提高内容的适用性。考虑到高职学制只有三年的情况,时间较紧,并且以应用为主,每学年应有明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比如第一学年的目标可设定为“打基础、塑造舞蹈体形”,打开学生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力度,掌握稳定性、平衡感、协调感、节奏感、呼吸。内容以基本功训练为主,一方面调节基本功相对单调的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对舞蹈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二学年以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为重点,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地教授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舞蹈。必修课是广泛的练习,而选修课则是某个舞种的深入学习。第三学年则以提升表演能力和基本舞蹈编导训练为主。舞蹈编导突出实用性内容,按照商业舞蹈编排、庆典舞蹈编排、广场舞蹈编排、小朋友舞蹈编排等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大三的学习初步掌握不同目的的舞蹈编排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迅速派上用场。有计划、成体系的教学大纲能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让教师有章可循,避免让师生无所适从的现象发生。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孕育而生,在教改中不断地得到探讨和实践。实际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教学方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和弊。教师的智慧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而不能绝对化。舞蹈教学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表演内容,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比如经典舞蹈(舞剧)片段的欣赏就不适合采用言传身教式。而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在编导实践教学时,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可采用案例法,根据舞蹈编导的不同目的,分别引用商业舞蹈、庆典舞蹈、广场舞蹈、幼儿舞蹈,选用编导的经典案例,分解案例,设置问题,然后跟学生共同讨论编导的元素、主要构成、成功编导的几个点,等等。有了直观的案例作为基础,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3,注重以形成性评价考核舞蹈教学质量。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于舞蹈教学,学校可采取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将各项指标量化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水平考核为主,综合考核教师的思政、教学、科研水平,考核依据包括教师带领学生实践的次数、课时量(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师的教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打分。通过教研组在日常管理中对组内各位教师教学业务内容打分,对学生舞蹈水平的考核等多项考查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业务进修机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这种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有量化的数据可供比较,相对“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对客观、公正,并且有助于教师借助考核反思教学过程,比拼赶超,在教师中形成较为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舞蹈的教案第8篇

关键词:舞蹈;人性化;教育

1.舞蹈课堂中教学之间人性化教育的情感沟通

1.1教师对学生的投入

在舞蹈学习中,舞蹈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将舞蹈规范地示范给学生,并满含热情、愉悦、饱满等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情绪,应在整个教学过程里贯穿始末,如此才可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激情、轻松、愉悦、协调的课堂环境,进而协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心,让其在参与课堂教学时,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完美教育的目标。心理学研究显示,若在学习时,学生的情绪如果是兴奋和欢快的,那么其创新、记忆、思维和感知等能力,都将获得提升。由此说明,在教学里老师如果用愉悦、饱满、热情以及全身心投入的情绪去教导,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得到提升,这同时是人的心理遭遇周围条件作用的产物。

1.2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一直以来,老师就如同辛勤的园丁,培育和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化成甘露,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幼苗,是老师让身处他乡的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老师无私的奉献和悉心的关爱,让即将离开校园的孩子是那么的眷恋;老师就像一把烈火,为孩子照亮了成长的道路。不过,时至今日不知为何,学生们对老师不再信任,甚至完全被蒙蔽了双眼,有的甚至在内心深处对老师充满了怨恨。同学们自身并不是完美的,老师也同样,不过,单就他们无怨无悔的给予我们知识和关爱,不要求我们感恩的精神,我们就应该知足并在内心充满感恩。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是谁一直伴随着我们?是谁因为我们的些许成就而激动万分?是谁待我们如同亲人一样?是老师,是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1]鉴于上述的种种,我们就应对老师表示感谢、尊敬、理解和信任,老师的所有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上进心,因为,我们所能给予老师的最佳回报,就是我们的进步。

2.舞蹈课堂中人性化教育的训练方法

2.1科学的舞蹈训练体系

人性化教学的培训方法都要具有科学性,培训系统的科学与规范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人性化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基于对人体客观构架的尊重,将人体的最佳潜能开发出来。所以,舞蹈所向往的训练系统必须是科学的、跟人体发展相符合的。因此,人性化教育的培训方案无疑是科学的培训系统。[2]

2.2符合审美需要的舞蹈动作

人性化教育的培训方案同时强调,舞蹈的动作务必要跟人们的审美要求相吻合。因为舞蹈动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动作的审美性,尽管在全部的表演艺术里,人体动作都要对相应的美感有所重视,不过,在别的艺术表演里,人体动作要跟角色的身份和个性相吻合,并要和剧情需求要匹配,所以,大部分动作为了能够将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将审美的需求给忽视了,而舞蹈动作却将动作有没有具备美感摆在了首位。所以,人性化的培训方案必需要跟人们的审美需要相匹配,不然,舞蹈动作的培训就没有了意义,进而此种舞蹈就缺乏了风格特性以及价值属性。[3]

3.学生人性化教育的激励与启发

舞蹈是一种需要感性和理性兼具的艺术,而并非只有身体上具备超能力需求的艺术,是身体和理念的有机融合体。不过,如今的人们通常更关注身体和理性,进而忽视了思想和感性的培养。尽管在舞蹈的教学里,强调学生对训练的规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动作的价值虽然也很关键,不过,我们也不能认为我们将舞蹈的激情和梦想给抛弃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受到了呆板的教育模式的抑制;学生们的表演欲也受到过度的素质培育的限制。[4]不过,这种学习的激情和表演欲,才是舞蹈的本意及其追逐的目标,同时,舞蹈这门艺术最具魅力的地方也就在于此。为了让舞蹈的发展能够更具长期性和更加的灿烂,我们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舞蹈感觉的追逐,以及展现人类独特的逻辑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上就开始。当然,老师也需要借助鞭策、诱发和指引等诸多人性化的策略,去协助学生读舞蹈能够更切实的掌握,让其的身心都获得洗礼。

3.1激励学生燃起对舞蹈的热情

第一,要让学生对舞蹈的信念更为坚定,同时要有拥有宏大的理想,将其科学的学习动机给诱发出来;第二,学习舞蹈对个人素养、自我充实以及身心舒畅的功能和价值,无时无刻都要重视,在课堂教育类要将学习舞蹈的目的性贯穿始末;再次,在课堂教育里要把责备和鞭策交互实施,切勿打击学生的自尊,伤害其自信心,应对学生的每次进步都给予鼓励与鞭策。[5]

3.2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老师在上课期间,可借助人类独特的逻辑――想象,从而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脑海里将各种形象勾勒出来,并把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给开发出来,如此不但可以让课堂更为活泼生动,还能够让学生的逻辑和创新等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以后在艺术之路上有所作为,为舞蹈界注入新的元素。

3.3时刻提醒学生树立表演意识

学生们一直都觉得对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培养,才是课堂里舞蹈培训的重点,进而把在上课时灌输自我表演的能力给忽略了。这时,在上课时老师就应该适时的要求动作里的表演元素,让学生不管是在上课时,或是在舞台上,都可以塑造完美的表演理念,为以后变成一个一流的演员夯实根基。[6]

4.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艺术教育的持续进步,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指引,在教育里人的情感作用日渐得到关注和了解。现在的舞蹈教育在大中小等学校已经深入到校内外的课堂上,并展现出美育等诸多作用。所以,科学的使用情绪在教学里的作用,让愉悦的感情不止是回荡于老师心里,更要驻扎于学生内心深处。我们坚信,人性化的教育方案对我们陈旧的教育模式具有优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可持续进步策略在舞蹈教育里最完美也最详细的展现。(作者单位: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媛.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 王爽.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西南大学,2013.

[3] 李杉杉.长春地区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孙振东.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J].教育学报,2010,04:9-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