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杂志简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141/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反应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工艺、化工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化工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国际刊号:1003-9015
国内刊号:33-1141/TQ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78
总发文量:2341
总被引量:15866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6.2034
立即指数:0.0537
期刊他引率:0.7883
平均引文率:17.2634
  • L-抗坏血酸水溶液扩散系数的测定

    作者:赵长伟; 李继定; 马沛生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为进一步补充药类物质水溶液扩散系数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相关理论模型的实用性,今制备了金属膜池,用氯化钾溶液标定了膜池常数,并用已有可靠扩散系数值的蔗糖水溶液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测定了298.15K到328.15K不同温度下L-抗坏血酸在水溶液中可溶解范围内不同浓度下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L-抗坏血酸水溶液的扩散系数随着浓度的...

  • 醋酸异丙酯-醋酸-水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

    作者:李新利; 畅伟贤; 万辉; 管国锋 刊期:2006年第01期

    用改进的Rose釜测定了101.33kPa下醋酸异丙酯一醋酸、醋酸异丙酯.醋酸.水(互溶区内)的等压汽液相平衡数据。考虑了醋酸在汽相中的缔合效应和非理想性,用NRTL、UNIQUAC模型对醋酸异丙酯.醋酸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在三元汽液相平衡数据的预测过程中详细讨论了醋酸.水体系汽液平衡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获得...

  • 汽-液流动沸腾蒸发系统的混沌分析及预测

    作者:薛娟萍; 刘明言; 强爱红 刊期:2006年第01期

    应用功率谱、自相关系数、吸引子相图、关联维数等分析工具,对汽-液两相流动沸腾蒸发系统的传热系数时间序列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混沌研究。研究结果为: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在半对数坐标下呈指数下降趋势;自相关系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吸引子相图呈现精细结构;关联维数随嵌入维数的增大而趋于一个稳定的分数值。这说明汽-液两相流动沸腾蒸发系统...

  • 硬球链流体在平板和硬球表面分布的密度泛函理论

    作者:叶贞成; 张书令; 蔡钧; 刘洪来; 胡英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Yethiraj和Woodward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胡英和刘洪来等发展的硬球链流体状态方程,得到了自由连接硬球链流体在平板狭缝中和球形固体颗粒表面附近的密度分布表达式,并计算了在两平行壁所组成的狭缝中和直径大小不同的球形固体颗粒周围硬球链分子的链节密度分布。理论计算结果与作者采用Dickman和Hall的方法进行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

  • 上浮颗粒特性对三相搅拌槽内固-液悬浮及气-液分散的影响

    作者:包雨云; 龙建刚; 高正明; 施力田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直径为0.476m(T)的椭圆底有机玻璃搅拌槽中,采用作者此前研究优选的多层组合桨(HEDT+WHD+WHU),分别选用粒径在0.5至4mm、密度范围在900至955kg·m^-3的聚丙烯(PP)颗粒及粉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颗粒、高密度聚乙烯(HDPE)颗粒作为上浮固体,操作液位为0.5~1.8T,研究了颗粒特性及操作液位对空气-水-上浮固体三相体系的固-液悬...

  • 渐扩渐缩波纹通道内脉动流的传热强化

    作者:谢公南; 王秋旺; 曾敏; 罗来勤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曲线坐标系下压力与速度耦合的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周期性渐扩渐缩波纹通道内脉动流动与换热情况,流动RP数的范围为10~1000,Pr数为0.7。计算考察了不同愚数、脉动频率以及振幅对通道内强化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态下如数大于40以后,流动出现分离,胎数大于600以后,流动显得复杂和混乱:受入口脉动流的影响,通道...

  • 添加稀土镧对吸附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

    作者:周玉梅; 刘晓勤; 姚虎卿 刊期:2006年第01期

    考察了添加稀土镧。氧化镧、硝酸镧和氯化镧,对载铜活性炭吸附剂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测定了乙烯,乙烷40℃吸附等温线。乙烯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镧的添加效果最佳。合适的添加量在11.2%(wt)附近,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数据表明,添加适量稀土镧增大了吸附剂孔的比表面和孔体积,特别是对微孔,...

  • 改进型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作者:金仁村; 郑平; 王向东; 谢嘉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内安装13个静态混合元件时,这种改进型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能力显著提高。在表观气速为5.05~23.80cm·s^-1。...

  • 基于塔板组成线的多组分精馏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金思毅; 杨小刚; 杨朝合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介绍了精馏过程图解法设计的基本概念,根据塔板组成线的定义,推导出了塔板组成线的基本方程并给出了便于图解设计的塔板组成线作图规则。在研究塔板组成线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在不给定回流比和再沸比的条件下,同时获得多组可行设计方案的塔板组成线精馏设计策略。首先通过选择设计变量确定产品组成,由产品操作叶判断塔设计的可行性;然后...

  • 负载型TiO2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

    作者:杨霞; 马新宾; 王胜平 刊期:2006年第01期

    使用负载型TiO2/SiO2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合成草酸二苯酯。通过对TiO2iO2催化剂进行XRD、BET化学吸附、NH3-TPD、XPS等表征以及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中,负载型TiO2的催化性能与TiO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催化剂的弱酸性密切相关。微晶态TiO2的产生会导致催化性能的下降。确定了较佳的焙烧温度为550℃,...

  • 碳化钨纳米晶薄膜电极在对硝基苯酚电化学还原中的催化性能

    作者:郑华均; 黄建国; 王伟; 马淳安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金属镍基体上制备具有纳米晶结构的碳化钨薄膜;采用循环伏安、准稳态极化和恒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对硝基苯酚(PNP)在碳化钨纳米晶薄膜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特性和机理。研究表明,采用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得到的薄膜是由直径为20nm的WC1-X构成,在这种薄膜电极上,...

  • 硫酸铵沉淀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纳豆激酶的研究

    作者:高大海; 梅乐和; 盛清; 许静; 林东强; 姚善泾 刊期:2006年第01期

    利用生产纳豆激酶的Bacillus subtilis进行深层发酵。采用发酵液离心除菌,2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用纤维平版法测定了活力,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SDS-PAGE中观察到单一条带...

  • 褐黄孢链霉菌纳他霉素发酵条件优化

    作者:骆健美; 金志华; 岑沛霖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 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蛋白胨、牛肉膏、MgSO4·7H2O、KH2PO4、NaCl、CaCO3、种龄、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

  • rCHO细胞在葡萄糖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与代谢特性

    作者:高量; 游磊; 朱明龙; 谭文松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以调控rCHO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在2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批培养和葡萄糖限制恒速流加培养的方法,考察了在培养过程中葡萄糖浓度对rCHO细胞生长、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消耗,以及副产物乳酸、氨和丙氨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限制的流加培养过程中,活细胞密度凰达到2.35×10^6cells·mL^-1,较批培养提高一倍:而乳酸生成大...

  • 过氧化氢对D-氨基酸氧化酶转化头孢菌素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烯酸反应的影响

    作者:于海军; 陈立功; 李阳; 闫喜龙; 白国义; 段学民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D-氨基酸氧化酶D1AAO转化头孢菌素C(CPC)为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G1-7-ACA)的反应中,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同时与CPC和G1-7-ACA发生的氧化副反应是造成目标产物收率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联用溶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测定了DAAO转化CPC为G1-7-ACA的反应体系内溶氧浓度与相应的过氧化氢浓度的变化曲线,测知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浓度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