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5 16:45:06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1篇

一、引入视频案例研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

在2011年4月,山东省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建业关于课程视频的案例介绍给了我们解除困惑的启发。我校从2011年5月起开始了对“视频案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打破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提升缓慢的僵局,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校本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两课”视频工程,完善“六环节”研究模式

在视频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走过了“常规课”视频案例研究、“引领课”视频研究和“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模式的三个形成阶段。

1.“常规展示课”视频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自2011年上半年,学校借助“教师人手一机”和“班班通”硬件配备的东风,开展了“看自己展示课教学研究”的活动。把数码摄像机应用于课堂录像,实现了由“听自己课”到“看自己课”的转变。“常规展示课”视频工程的实施,使“自主研修”意识悄无声息地浸润到了教师心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主动研修、自我研修的积极性。

2.“名师引领课”视频

在“看自己课”的基础上,我们把“学校名师”评选活动和“名师课堂开放日”活动与视频案例研究相结合,录制“学校名课”。 “引领课”视频工程的实施既给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让教师产生成就感、幸福感,挖掘了专业发展潜力,也使观课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受到启发,开拓了教学思路,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营建起“比”“学”“赶”“超”的教师专业发展浓厚氛围。

3.“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

我们将“案例课教学研究”与山东省远程研修模式接轨整合,构建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遇到的各种具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形成将教师的学习、工作、研究、发展融为一体的“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1)确定课题,执教人备课;(2)执教人说课,同伴研讨并改课;(3)试讲,观课并录像;(4)评课议课(录像),再改课;(5)第二次讲课,观课并录像;(6)再次评课议课(录像),整理资料,并将教学案例、案例纪实、案例资源整合成案例打包。这是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自主发展、全员提高的研究过程,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开始向教研员的角色转变。

三、践行视频案例研究,注入教师专业发展活力

“视频案例”校本研修模式,教给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方法,唤醒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赋予了教师研究与成功的快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契机,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深层次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视频案例研究使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首先,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立竿见影的改变,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快速夯实。其次,视频案例可以使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有新的发展,通过研究专题的确立、教学设计的修改、相关理论的学习、专家及同行的剖析、案例问题的思考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2.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基点,丰富了资源库建设

我们将“学校名师”的教学经验分学科进行了整理,每学期都评选出优秀视频案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的资源库,为教师留下专业成长的足迹,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以视频案例研究为载体,加强了“草根课题”的研究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捕捉课堂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确立了自己的草根课题,正是这些草根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4.以视频案例研究为抓手,加快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制作视频案例的过程中,学校从帮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入手,积极挖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实录、个人教学经验介绍和教师点评等程序,把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录制下来,作为成果在各教研组之间观摩、交流,让所有教师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进行视频案例研究与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全面提高的过程,有效加快了所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校依托“视频案例研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2篇

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扮演课堂“演员”的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灌输知识的人,扮演课堂“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第二,教学应该具有启发性。案例在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该做到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坚持这一原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包含不完全信息,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补充与完善部分信息,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其次,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包含模糊信息,通过这些模糊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多样的关系。最后,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剖析案例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通过回答启发性问题,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第三,选取的案例具有适应性。一方面,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适应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适应教学内容。

2案例在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的环节

第一,案例教学的准备环节。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对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和案例相关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案例学习。第二,小组讨论环节。在该环节,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案例中的相关信息和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进而将小组成员的智慧集于一体,相互激发、相互融合,使小组工作效果最优化。第三,班级讨论环节。在该环节,在教师指导作用下,有效引导课堂讨论,将各小组的思维融为一体,激发新的思想成果的产生。第四,总结评价环节。在该环节,主要是老师进行说与讲,归纳、评估上述各个环节的最终成果和取得的具体效果。

3案例在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的策略

案例在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策略包括案例编写方法、案例展示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案例结果归纳评价方法。其中,案例编写方法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深入广泛调研,根据现实生活中涉及的实际经济业务编写教学使用的案例。第二,使用现有图书中比较经典的案例作为教学使用的案例。案例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四点,第一,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第二,以多媒体技术方式再现案例;第三,以教师口头描述方式展示案例;第四,以组织学生表演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把握好课堂讨论内容和节奏,以有效分析案例。第二,营造轻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以有效辅助案例分析。案例结果归纳评价方法包括以下两点点:第一,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评价案例结果。第二,教师在归纳评价案例结果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4案例在高校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的教师定位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3篇

案例一:作业评价与校方检查

传统作业评价,教师要么釆取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要么是100、80 的分数评价,请问:打的这个等级或分数指的是字迹、正确率、方法吗?可见,教师釆用的是综合评价、模糊评价。翻看学生整本作业,前面书写规范,后面越写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只有日评价,缺少周评价、月评价、期评价,评价未构成链条,起不到累积效应。

优秀作业难道非得评选产生吗?

可以釆用三维累积评价体系。三维指的是从字体、正确率、方法创新三方面评价。若字体比昨天有进步,画一个向上,退步则;正确率用分数表示,方法新颖性可以添加。

累积评价像电脑游戏晋级评价系统,每次作业情况与每周评价挂钩,每周评价与每月评价挂钩,每月评价与每期评价挂钩。如规定每周4 次优秀就可评为周优秀,每月获3 次周优秀就可认定为月优秀,每期获4 次月优秀就可获得期优秀作业称号。可设置一个评价累积量表贴在学生作业本上,用盖符号章形式操作,简单易行。

许多学校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检查和考评,由教导处负责,多从批改作业规定如是否全批全改,作业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作业次数等,方面考评我要问的是做作业目的是干什么?教师批改作业目的又是什么?

我认为,学生做作业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起训练强化目的。本节内容学生可依据学情,选择全做、选做、不做。教师批改作业目的是了解学情,是师生沟通又一渠道,因此,没必要全批全改,完全可由组长代改或互相批改,可增加批改作业的激励、赏识、唤醒、情感沟通功能。

本着学校检查作业是为了评判本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以作业上的原题采取年级按优中差比率抽测即可,考得好,就是课后作业巩固好。这才是从终极目标设计考评方案。而我们传统考评是把形式、手段当成目标了。

可见,人性化管理就是先确定目标,再思考为什么管(理),最后确定管理手段。

案例二:办公室饮水机和照明灯管理

一所学校董事长向我咨询办公室饮水机和照明灯管理问题,他说,本校教师责任意识、节约意识淡薄,教师办公室饮水机放学后不拔电源,白天开灯的事情经常发生,大会小会提醒不见效。学校不得不采取派专人检查违者罚款办公室平摊的方法,实施一段时间后,演变成猫捉老鼠游戏,也就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董事长很苦恼,便向我咨询这件事。

我的方案挺简单,首先我从网上查阅整理信息:一个人长期饮用反复沸腾的水易得胆结石及过度使用照明灯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和增加患癌风险的原因及案例,让该董事长在一次教师例会上以材料形式捎带发给教师……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饮水机水一烧开,办公室同事之间立刻提醒关掉电源,办公室能不开灯就不开灯。

为什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变化?我认为,原来是道德审判,越不让这样做,越认为老板小气,于是就产生逆反心理,对着干。我采用的方法使教师明白了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是为自己好,为大家好,当然就会发自内心去执行了!

可见,先理后管是多么重要!

案例三:旷课罚款

学校Z 教师是一名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教师节蝉联两届师德标兵,连续两年从无迟到早退现象,更不要说旷课了。

某一天,Z 教师突然旷工一上午,耽误了一节正课,事后获悉Z 教师父亲突发疾病,因忙碌忘记请假,造成了此次教学事故,另外,因父亲看病,经济非常拮据。

此次事故按学校规章制度,应该罚款100 元。在执行时,领导班子出现争议:有人讲Z 教师发生此次事情,情有可原;有人讲对优秀教师能否网开一面,不予追究;有人讲该教师家庭条件如此拮据,再处罚不近人情,会让教师寒心;处罚会造成该教师跳槽……

我当场拍板决定,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100 元罚款必须执行,但对于该教师家庭实际情况,一是班子成员代表学校去医院看望Z 教师父亲;二是以家庭贫困原因,从工会资金中拿出500 元给予救济补助。

事后,Z 教师主动交了罚款,并对学校说,学校能这样对待我,我一定努力工作,回报学校厚爱。

铁的制度,人性化执行。

案例四:车辆禁入校园

为了校园安全,学校规定禁止一切车辆入校园。

某一天,门卫与一名家长在校门口吵了起来,引起家长围观。事情起因是:一名初三孩子在家里不小心摔伤,经医院处理后,暂不能下地走路。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用三轮车送孩子到班,在校门口被门卫阻拦。

刚好我路过,门卫向我征询意见,这种事怎么处理,我说:“学校规定车辆不准进入校园,学校还规定每位教职工都是学校形象大使,都必须事事处处增加学校美誉度。”待我话说完,门卫师傅恍然大悟,从车上抱起孩子背在身上朝三楼教室走去。

一背就是十天,一背成就了一段佳话,一背传播了学校品牌。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4篇

关键词: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成长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9;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50-02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正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尤其是工作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发挥所学、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探究优秀毕业生在校成长特点及其原因,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启迪和借鉴意义。而以该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结合学校自身的一些做法谈起,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和桥职中的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面向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有的技术娴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从基层做起,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积极捕捉和把握市场机遇,自主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实业。探究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引导和激励职业学校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努力实践,快速成长;能够启迪和影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势利导,提供平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销”人才。

据此,我们以和桥职中多位优秀毕业生的案例为研究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创造实践等方面来探析该校优秀毕业生成长的特点。

二、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人才成长内在因素来看,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相对于一般的中职生来讲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目标的成就动机

大家一般都赞同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往往发展得越快。这里的目标与我们所说的成就动机是一致的。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和桥职中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宜兴南新建筑装潢材料厂厂长――顾鹏飞的案例中:“看似文弱却不甘人后的顾鹏飞在跨入和桥职高的校门时就暗下决心:我虽是一名职高生,但我非得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名堂不可。”

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江苏纯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商务总监――冯飞的成长轨迹:“人生当立志。志向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冯飞,从少小时简单的一辆车的梦想,到工作时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再到转岗后对社会贡献的思考与实现,人生轨迹中一直是志向在引领着这位水一样含蓄、山一样沉稳的男子汉,稳健地行走在环保事业的征途上,用踏实、低调与含蓄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用良好的信誉为事业保驾护航,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换得一路山青水更秀。”

2.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坚韧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挫折,创业者要充分发挥坚忍不拔的品性,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要凭借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在重重的打击之下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一次奋勇而起。这些优秀毕业生往往个性品质坚韧、意志坚定,经受困难、忍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如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乾亨物资有限公司经理汤毅,工作不到一年就失业,然后面对挫折他积极进取,寻找商机,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使自己所办的化工厂走上轨道。可见“只有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会抓住机遇,翻过困难和挫折的大山,踏上成功的大道”。

3.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学生动机高,个性坚韧就必定成才成功吗?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拥有诚信的道德品质也是学生之所以“优秀”的重要内在因素。他们为人讲究诚信,工作讲究信誉,以诚信赢得口碑、赢得品牌、赢得效益。

如顾鹏飞,2004年3月他依据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320万组建XPS生产线。半年多过去了,没有接到一笔生意。好不容易与著名企业百适公司签了一份合同,但该公司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而且交货时间紧,只有4天。产品好不容易出来了,可质量却一直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成了废品,每天损失四五万元。顾鹏飞看着满仓库的废品,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仍旧不分昼夜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实验,终于在2004年9月13号的凌晨攻克技术难关,使产品质量达标了。可是交货日期迟了整整3天,按约他又赔偿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违约金。不过让顾鹏飞意想不到的是,当百适的有关负责人听说这一故事,尤其是亲眼见到满仓库的废品后,当场拍板:今后所有的这类产品的订单都交给他。这可是每年几百万元的业务呀!

三、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人才学界认为,人才成长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里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职业环境、社区环境、社交环境。从学校环境来讲,优秀毕业生们都提到以下四个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1. 班主任的影响因素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位管理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而这些优秀毕业生案例中,都谈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如和桥职中2000届建筑装潢优秀毕业生、宜兴市大为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钱丰祥,他最难忘的是班主任邓顺妹老师对他的教诲:“在学校的三年,老师教给你的只是为人的道德经和专业的基本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能立足、干得好、做得靓,你还要不断地勤奋学习与敏于细节啊!”“不断学习、敏于细节”8个字从此便成了钱丰祥的座右铭并不断地伴随着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 学校校风的影响因素

校风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的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好的校风启迪着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约束着人们活动的行为品德,协调着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厚德砺技”的校训、“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发展、人文化培育”的管理方式在他们留下的烙印。

如钱丰祥,回忆在和桥职中的三年,他用“严”和“精”来概括:学校的管理十分严格,可就是这样的管理在他的身上打下了踏实稳重、细致缜密的“品牌”烙印;学校的教学精益求精,还常常高薪聘请校外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课,这样精心的教学安排让他热爱上了这个学无止境而又陶冶情操的专业,更为他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又如和桥职中2007届博耳冠名班的优秀毕业生、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苏胜超,在冠名班的学习中,他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3. 学校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

“实践出真知”“做中学”等理念都是强调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习得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融知识、技能及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春风化雨,使学生更好地切合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些优秀毕业生也大都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挖掘自身潜能、促进终身发展。

如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宜兴美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超,在和桥职校的三年,殷伟超过得非常充实,这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刻苦学习机械专业的书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理论。他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管理,成为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他多才多艺,踊跃参加班级、学校和宜兴组织的各种活动,曾获得宜兴市级的唱歌比赛一等奖、“国防知识竞赛”二等奖。

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校在确立教育教学总目标上要依据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把教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而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适销对路”,应该是社会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不是贯彻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是不是真正与校企紧密合作,对学生的成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苏胜超同学,2006年底学校组建第一批冠名班,他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养,进入了博耳冠名班。进入冠名班后,他不仅有学校的老师为其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有博耳公司的工程师为其传授专业知识,更有博耳公司的师傅手把手地进行技能指导,并可直接进入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四、培养人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作为以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而言,就应该切准“优秀毕业生之所以优秀”的内在特点,努力提升教师素养、科学化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来促使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专业人才”和“盘活师资存量,激发教师能量,扩大优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的建设思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在职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从而以优质的师资带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以优质的师资孕育优秀的人才。

2. 加强“三职”教育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日益重要的动力,也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融“三职”教育于平时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激发灵感,外修技能、内修素养,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素养基石。

3.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是促使学生与员工“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二是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携手企业参与。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会为切入口,进一步明确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多元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共同和企业建立起与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中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准就业”。

五、结束语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脚下的土壤,离不开他背后的团队。优秀毕业生的木秀于林,有其成长动机、个性品质、道德品质等“秀于心”的内在因素,但是也离不开“助之壤”的外部因素,尤其是学校的师资力量、管理制度、文化熏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学校唯有以中职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中职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力为核心力,在“秀于心”上形成科学而健全的培养体系,在“助之壤”上彰显独特而有效的办学品牌,方能让自身的“产品”既适应市场与岗位的需求,又切合自身成长的“拔萃”。

参考文献: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站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 题:本文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业建设研究成果。

传统的网站建设课程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需要,为使学生更好的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能力,笔者在此就如何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研究作一探讨。

一、教学设计的改革和研究

1.校企联合指导,真题真做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学校依据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进程,选派优秀的学生与教师一起承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真题真做工学交替。这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策划能力;而且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达到了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双赢目标。

2.运用基于企业项目案例的教学模式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流程是多方面的综合技术,各部分之间是一个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用于教学需要的实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实例。在网站建设项目实例教学中,既要包含网站建设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也要融入许多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策划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举项目实例均以案例逐步展开,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个实际企业业务流程任务之中。课程结束以后,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方法外,也学会了实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应用技巧。教师利用学生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组合成几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完成一个相应的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再加以引导。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几层含义:一是指教学不能从教师与课程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的教学与课程的建设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就意味我们在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选取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基础条件、兴趣爱好等,任何不适合学生的教师和课程肯定不是好的教师和课程;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以具体的网站作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课程组带领学生开展产学合作,开发很多具体、实用的网站作品,并积极将这些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围绕这些产品展开。网站作品引入为教学案例,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展开后,教学目标则更加明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3.优秀作品展示

教师经常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包括高年级或本班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学有榜样,对初学同学来说,效果特别明显。这样,使初学者能立即明白什么样的网页和网站是优秀的,也使学生能明白,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够制作出漂亮的网页和优秀的网站,树立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4.企业仿真实训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按企业员工标准要求学生,学生要进行角色转换,转换为企业员工。学生按企业实际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开发,按规范化标准编写文档,进行中等偏复杂动态网站设计、构建、调试。学校通过仿真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深入认识和体验企业员工角色,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为学生未来工作进行基本的技能准备和素质准备。

5.教学与认证训练结合

在电子商务师考证中涵盖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内容较多,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考证的基本要求,做到认证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

三、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对已过时和陈旧的内容,要坚决删除,同时教师在讲课时要及时补充一些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2.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6篇

关键词:学业成绩评价;学校绩效考核;增值性评价;学业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03-06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从行政管理、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学校的学业成绩做出评估,这是不可回避的行政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指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强化什么指标,就强化了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转化为能监测、可衡量、有共识的政策和制度,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最艰巨任务,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学业成绩评价,是目前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顽疾;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注重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热点。

一、目前学业成绩评价存在四大问题

1.国际上流行的增值性评价在我国难以普及实施

增值性评价方法从统计学上讲是可靠的,但其结果的有效性有赖于满足若干先决条件。增值性评价是指对同一批学生,用不同时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比较,这需要每学年都要做区域性测试而且量具必须具有等值性;基于教育部和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减负令”,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初中毕业考(中考)和小学毕业考,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很少对所有年级段采用大规模统考;而且初中学校免试入学,学业成绩增值性评价缺乏入口成绩数据。增值性评价的数据涉及学校的生源、经费、办学条件和学生家庭等外部因素,除了学业成绩,绝大部分县级教育部门没有能力采集和处理这些相关因素数据。增值性评价对于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等,最重要的是计算出的数据背后的教育过程因素和相关专业术语不易被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所理解。

2.关注静态水平评价,缺乏动态发展性评价

由于政策、历史和地理位置等现实原因,不同区域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按照静态水平评价指标,生源优质的学校的学业成绩指标历年居高,薄弱学校学业成绩指标一直低下,而且排序比较稳定。这种评价机制会导致学校把争取优质生源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行为,可能会导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都不思进取的现象。

3.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具有误导作用

现在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用传统的平均分或名次平均值或重点学校升学率等单一指标来描述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概念,肯定不能只用一两个指标描述。这种单一指标评价会明显倾向于升学评价,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容易导致学校过分关注优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教育,有违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更不利于评价的导向性。

4.评价综合指标过于复杂

通常把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后进率等多个指标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成一个综合指标,用这个指标的数据大小和排名来评估学校的学业成绩。由于只有一个综合指数,就会突出评价的甄别功能,忽略其诊断功能。这个综合指标需要依据软件系统生成,学校无法自行验算结果,许多学校对结果数据持怀疑态度,更无法依据这个指标设置自己的质量追求目标,也无法探寻达标的具体路径。

二、简约式阶梯型增值性评价模型

学业成绩评价既要考虑指标的导向性,也要考虑指标的诊断性,更要考虑其发展性;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要考虑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分布情况;既要考虑定量,也要考虑定性;既要考虑指标的综合性,也要考虑指标的可接受性;既要考虑评价模型的科学性,更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

鉴于我国目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业质量绩效考核的现状和需求,借用国际上增值性评价的理念和r值取向,笔者提出简约式阶梯型增值性评价模型,期望改良现有的常见的学业成绩评价模型,也为以后施行增值性评价做个过渡。

简约式阶梯型增值性评价模型利用本年毕业考成绩与往年毕业考成绩做动态比较。采用后进率、T标准分和优秀率三个关键的核心指标组合成指标体系来描述学业质量;将这三个指标变化值划分为3个阶梯等第,分别赋分,定义为指标增值小分;将三个指标增值小分合计成增值分,用来做增值性评价,评估学校学业成绩动态变化及其绩效。

简约式阶梯型增值评价模型由指标结构、阈值确定、阶梯赋分、绩效评定四部分构成,详见图1。

1.指标结构

评价模型由后进率、T标准分和优秀率三个关键的核心指标构成,这三个指标基本上能够描述学业质量,而且容易被大家认可。

T标准分的确定。初中学科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程度的分化,标准差稍大,通常采用T=70+15z。T标准分可以利用EXCEL或SPSS快捷生成。将原始分转化成T标准分,数据形式类似百分制成绩,而且比百分制成绩更有优势;可以跨学科比较,可以做历年动态比较。实践也证明,这条公式被学校和教师广泛认同。

优秀率和后进率的划定是非常重要的,要按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年级段特点、评价导向而设定。必须借指标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后进生。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划线边缘在哪里,校长和教师就会关注哪里的边缘生。由于市县层面都没有能力做等值处理,笔者结合经验和判断,对不同年级段优秀率和后进率提出了划线建议(如表1)。低年级关注后进生,高年级适当关注优生。

2.阈值确定

阈值大小由评价主体依据数据模拟约定,阈值设置必须科学而有艺术,能让较多的评价对象达成“进步”,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校际学业成绩发展不均衡的县市区,阈值要大一些,校际学业成绩发展较均衡的县市区,阈值要小一些。确定阈值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基于目标管理理念的“测前确定法”。如,提前一学年规定:T标准分变化在正负0.5以内为稳定,提高0.5及以上为进步,下降0.5及以上为退步;优秀率变化在正负3%以内为稳定,增加3%及以上为进步,下降3%及以上为退步;后进率变化在3%以内为稳定,下降3%及以上为进步,增加3%及以上为退步。这种方法,目标导向性和促进性都非常明确,学校可以依据阈值计算出本校三个指标的目标值,再基于目标值研究针对性策略和实施路径。

第二种是基于绩效管理理念的“测后确定法”。每次测评后,基于测评数据采取聚类分层法或经验判断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采用这种办法,不同指标的阈值可能不一样,不同时期的阈值也会不一样。聚类分层法有较强的科学性,特别是从统计学层面把进步退步的阈值确定出来,能判断出有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测后公布阈值,学校也可以自己计算验证自己的增值,体现评价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性。

3.阶梯赋分

通常,按增值情况分为进步、稳定和退步三个阶梯,模型如表2。指标数值变化在某一个阈值内,定义为“稳定”;优于等于阈值上限,定义为“进步”;劣于等于阈值下限,定义为“退步”。通常,进步赋分3分,稳定赋分1分,退步赋分0分。各级阶梯赋分值大小和差距体现评价主体的质量价值观和关注点。

例如,初三年级段总分的三个指标都进步可以得9分,都退步则0分,该年级段增值分分布在0―9分范围内;如果初中学校三个年级段都有增值数据,那全校的增值分就分布在0―27分范围内。

4.绩效评定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业成绩退步严重的学校必须加以问责和批评,对进步大的学校应加以表彰。仅以中考数据为例:

三个指标都稳定、“一个指标进步、一个指标稳定、一个指标退步”的学校增值分为3分,可以认定该学校本学年学业成绩与往年差不多,不受褒奖。

三个指标都退步的学校增值分为0分,“一个指标稳定、两个指标退步”的学校增值分为1分,“两个指标稳定、一个指标退步”、“”两个指标退步、一个指标进步”的学校的增值分为2分,这些增值分等于或低于2分的学校具有退步的现象,可以评定为问责对象。

“两个指标进步、一个指标退步”、“两个指标稳定、一个指标进步”的学校增值分为4分,表明这些学校成绩有进步现象。如果增值分大于4分,表明学校成绩进步较大。增值分大于等于4分的学校可以列为表彰对象。

表彰和问责对象的评定,既要根据增值分大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行政需求。建议受表彰的学校数多于30%,问责学校数低于20%。区域整体成绩进步,表彰学校数可以多一些,问责学校可以少一些,反之亦然。

三、简约式阶梯型增值性评价案例分析

下列三个案例,都是基于相同的两年中考数据。T标准分阈值都设为0.5,优秀率和后进率阈值都设为3%。数据发现,评定结果对不同生源层次、不同规模学校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表明了本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案例1:规模较小、成绩优秀、成绩有进步的区域

A区县有10所初中,2337名学生,校际差异明显。当年中考后进率下降1%,T标准分提升0.58,优秀率提高了2.8%,进步较大;而且,各指标在温州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增值分数据如下页表3。

由表3可知,增值分5分及以上的学校有6所,占60%,可以表彰,分别可以评定为进步显著和进步两个档次;等于低于2分的学校4所,可以问责,也可以问责1分及以下的3所学校。

案例2:规模中等、成绩中等、成绩稳定的区域

B区县有22所初中,4929名学生。后进率15.6%,比往年下降1.4%;T均分为71.4,比往年提高0.35;优秀率19.3%,比往年下降0.6%。区域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接近,与往年比较基本稳定。增值分数据如表4。

由表4可知:增值分4分及以上有9所,可以表彰,表彰对象可以分为进步显著和进步两个档次;2分及以下有10所,可以问责,也可以只问责1分及以下的7所学校。

案例3:规模较大、成绩较弱、成绩退步的区域

C区县为学生规模较大的县,有41所初中,当年中考学生数9087名。后进率高出市均6.5%,比往年增多了3.1%;T标准分低于市均3.67分,比往年下降1.24分,优秀率低于市均9.0%,比往年下降2.4%。从区域层面看该区县中考成绩在下降,但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每年一度对学校学业成绩做出合理的评价。

按学校规模将学校分为三类,年级段学生数300及以上为较大规模学校,年级段学生数101―299为一般规模学校,年级段100及以下为较小规模学校。按学校成绩划分为三类,T标准分高于或等于县均66.33为成绩较高学校,T标准分低于66.33高于等于60.0为成绩一般学校,T标准分低于60为成绩较低学校。相关数据如表5。

学校数较大的区县要依据“同类可比”原则将学校做个分类分组,通常根据办学水平或学校规模进行分类,根据数据模拟,各类各组学校的增值分都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很好地把学校进步成绩分成三个层次,尤其能把优质学校(平均分较高)也分成三等。根据增值分数据分布情况,可以表扬4分及以上学校,问责0―1分的学校;如此获得表彰的学校占24.4%,问责学校占56.1%,数量也合适。

四、简约式阶梯型增值性评价特点分析

1.可接受性强

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研究结果与国际项目研究结论都表明,基于增值性评价的学校增值分与合格率、优秀率、得分率的关系变化一致。本模型的指标由后进率、标准分和优秀率构成,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也表明,大家认同这个指标结构。由于绝大部分初中学校基本上采取辖区招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规范招生制度稳定生源情况,也就是说学校生源入口情况基本稳定。小学毕业考是一个低区分度的考试,中考是一个中等区分度的考试,两个考试的科目结构、学科能力结构和性质功能很不等价,不符合增值评价的要求;而前后两次都采用中考稻荩具有等价性,而且,用这两次中考数据做比较也是对传统的沿袭。从案例分析来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学校都有获表彰和问责的可能,而且比例也适当;优质学校获得奖励的机会也不少,薄弱学校获得表彰的机会也不会很多,不会出现“有利于薄弱学校,不利于优质学校”的现象。本模型指标清晰、突出关键,计算简单、操作性强,各校都可以自己做预测和验算。等第划线、阈值确定、阶梯赋分和绩效评定都比较灵活,各县(市、区)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实际情况和评估需求做微调修正。

2.导向性强

基于大量的数据验证,后进率指标的进步,会明显促进T标准分的提升,也会促进优秀率的提升。很多案例都表明,后进率明显缩小的学校,增值分较大,容易获得表彰;后进率明显变大的学校,增值分较小,容易被问责。评价指标如此设计,会激发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会采取“抓后头,促中间,带前头”管理策略;有利学校端正办学方向,优化办学行为。

3.促进性强

由于采用增值性评价,而且进步与稳定分值区分较大,体现了发展性评价,让所有学校都意识到要超越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能激发所有校长和教师的上进心。如果能够结合学业负担评价,就会更完善。目前,县(市、区)完全有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或监测学生的学业负担,把学业负担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前置条件,表彰那些“正增值、低负担”的学校,问责“负增值、高负担”的学校。

4.诊断性强

借三个指标的变化值,可以粗略诊断学业成绩的变化成因,有利于反思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例如,由表6的某校增值分分布可知:从学生角度分析,该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很有成效,但是优生培养有问题;从学科角度分析,该校数学英语的进步大、贡献大,社会思品学科退步明显;还可以发现学科存在问题之间的差异。

本评价模型,适合初中和小学,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适合总分也适合学科,适合县(市、区)层面,也适合学校层面;简约实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突出评价的导向性、促进性和诊断性,淡化升学评价,突出发展性评价。能引导学校和教师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7篇

关键词 岗位分类管理 教学质量 本科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概况

作为“985工程”建设大学,浙江大学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985工程”建设等重要文件为依据,从2008年初开始酝酿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方案,到2010年5月《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正式开始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晋升制度,对教学科研人员分为五类(研究为主岗、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学岗)进行管理,“力争到2017年前后,基本建成一支1000名左右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年轻骨干教师为基础的3500人左右的创新师资队伍。”同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专门设置了“教学为主岗”,对该岗位教师的考核以教学业绩为主,改变了以往那种人人都是科研为主的做法,体现了对教学的重视。首批,聘用的“教学为主岗”的教师共86位(占3%)。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具起重要作用①,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浙江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按照《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进行,评价范围包括除实习、毕业环节及国际教育学院为留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外的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均按性质分为通识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双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每门课程必须且只能归入一个小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从高到低排序。专业课程在同一学院或学系内部排序。评价实行5分制,5分为满分,每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冬、春、夏四个学期)评价一次。近年来评价指标进行过调整,2009年秋学期之前采用自制指标(简称旧指标);2009年秋学期起引进了美国UCL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简称新指标)。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的权重中,学生评价权重占70%(2009年秋学期之前的旧指标时期为8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为30%(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旧指标时期为20%,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加权后得到综合评价分。以综合评价分按同类可比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结果等级。评价结果等级为四个层次: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等级比例规则为,除新生研讨课和双语课程外的各类课程“优秀”、 “良好”和“合格”比例分别为30%、60%和10%(旧指标时期分别为20%、60%和20%);新生研讨课和双语课程 “优秀”比例为60%,“良好”为40%;综合评价分低于3.0时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3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变化

我们对6年来(包括三个时期:岗位分类管理前期两学年2006-2008学年;过渡期两学年2008-2010学年;正式实施期2010-2012学年)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教学质量变化。同时对教学方面岗位性质改变最为显著的“教学为主岗”教师进行特别分析。

3.1 6年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值变化

6年来各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值(学生评价)如图1。尽管评价指标调整前后分值波折较大,但无论是采用旧指标时期还是新指标阶段,评价分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3.2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

图2是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前后三个时期(岗位分类管理前期、过渡期及正式实施期)全校教师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结果显示“教学为主岗”教师优秀率均高于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表明这些教师始终有着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岗位分类管理前期”优秀率超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12.31%(即35.20%~22.89%),可能因为他们原本教学就更出众,才被聘为“教学为主岗”。改革后(“岗位分类管理正式实施期”),这些教师本科课堂教学优秀率进一步提升,超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13.81%(即47.32~33.51%)。这种“进一步提升”可以视为改革的推动效应。

三个时期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渐次上升是由于新旧指标时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规则本身造成的:2009年秋学期之前的旧指标时期,常规课程同一小类内优秀率为20%,而新指标时期为30%。过渡期(2008-2010学年)“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优秀率高出全校教师整体优秀率的幅度(10.08%,即39.79%-29.71%)反而低于“岗位分类管理前期”的幅度(12.31%),原因可能是,过渡期这些教师处于举棋不定状态,尽管他们以往教学就更出众,但仍不能完全肯定会被聘为“教学为主岗”。

图2  岗位分类前后全校教师与教学为主岗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

高校优秀教学案例第8篇

一、校长的引领和决策――奠定了优秀团队建设的基础

校长要实现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的把握,就要走进课堂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和决策。特别是对教学策略的提炼、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引领教师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抓好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校长在引领和决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二、倡导积极合作――形成优秀团队的精神核心

1.加强备课研究,使备课成为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在团队建设中我们深感“集体效应”的优势,深感高效的课堂教学源于高效的备课,提出了“备课=我+我们”。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如果脱离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能量,也会像水滴一样干涸。

2.注重引导,促进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1)启动“青蓝工程”,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三制”。

搭建专业人才“三格层次”:新老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

架构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2)创特色教研文化。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新教研文化活动。活动过程:前瞻性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磨式上课(上课、评课、反思、调整、再上、再议)――沙龙式议课――反思式札记。

三、尊重个性发展――构建优秀团队建设的动力

弘扬教师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动力。我们尊重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成就感,通过反思让教师拥有自己的空间,发挥其优势。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个体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写反思笔记,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每学期至少10篇,学校要进行检查并评比。教师会在个人反思中,总结丰富的素材,促进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