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5 16:45:02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1篇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自身须要及民族区域特色的体现

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的产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但要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行,而高校的体育课是培养这一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现在有的体育课程模式已无法全面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区域化、人性化、个性化、是现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大特色趋势,虽然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总的统一指导纲要,但如何开展各地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却没有具体的指导明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的需求程度也不同。

少数民族地区从经济的发展水平上来说与其它发达的城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硬件设施比如器材和场地方面都有所欠缺。但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也具有大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资源优势,那就是浓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切实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独树一帜。这一改革特色必将极大丰富并充实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同时也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切实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从而积极地推动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大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定要走社会化、大众化的发展路线,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社会支持度与认可度,让更多的大众群体喜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从而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基础,让更多的无论年龄、性别、社会层次的大众人群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中。

高校是社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群体是具有先进思想与意识的社会先锋群体,如果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他们将成为这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优秀传播者,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传播平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程当中,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拓宽了道路,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指出了新的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并使高校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大力扶持与推进的重点区域,不仅对其物质文化建设大力投入,同时也对其精神文化的建设进行积极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刻的群众基础,是各族人民多年来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田间地头的文化符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区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划分类别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本地区的地理人文特色,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至今都是经久不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如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等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它们的形式多样,对场地和器械要求不高,很多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活性与娱乐性,它们的群众基础广泛,易于开展与推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单一性的,是多元化发展的,是不同少数民族精彩文化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一个载体。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之中,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文化的传播与积极导向的作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就必须全方位提高社会人的综合素质能力,使之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社会建设者,并且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各种考验与挑战,以此成为推动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陶冶情操,升华情感,使学生迸发出朝气蓬勃的活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身体能力、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的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力、应变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更为全面的完善和发展。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当中来,是一所高校根据本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学校所具有的软件及硬件设备、学生的爱好和学习方向、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创设的课程。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培养大学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完善个性特征,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于此同时,让学生在与本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内容,从而建立起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的学习模式,这有助于学生全面个性的协调发展,并能进一步的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教材的拓展和创新,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自2002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其中重点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依据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律,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地域特色来选定。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

一、惨痛的代价

校园投毒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1997年,北京大学王晓龙投毒致受害人江林、陆晨光“铊”中毒。

校园踩踏事件:2009年湖南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2006年江西省都昌县中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6人死亡39人受伤;2005年四川通江广纳镇中心小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7人受伤;2003年河北邯郸成安县商城中学踩踏事件5人死亡15人受伤。

溺水事件:2010年6月28日到7月3日安徽6天21名学生溺水身亡。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7名初三学生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5名小学生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名学生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应急演练防患于未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北川中学,1000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尽管战士、武警官兵以及消防队员日以继夜奋力抢救,仍有几百名学生遇难,不能不叫人心痛;而桑枣中学,232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地震发生后仅一分钟左右,全部撤离到空地处,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两种不同的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校园中一桩桩饱含血与泪的事实,让我们在顿足惋惜的同时,是否会从心底反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对学生到底有没有进行生存方面的教育?”

二、我国高校开设生存教育的现状

生存教育就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教育,保证受教育者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做到“五自”,即自尊、自知、自制、自治、自修。同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成为生存好、发展好的个体。

国外对于学生生存教育很重视。许多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开设生存教育课程;日本、美国的小学要求学生学会游泳,另外一些国家开设了紧急避险课、野外生存课、社会实践课等。然而在我国,现状却不容乐观。一般的小学和初、高中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生存教育课,我国生存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学校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救教育,有些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性学习野外生存课,普通高校中开设野外生存选修课程的高校不多。毕竟该课程无论从投资、练习环境还是教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全方位、多学科结合开展生存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三、生存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提出的新口号,而什么是生存,学会生存都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生存等众多问题出现了。新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课的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生存教育是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前提下通过生存意识、方法的学习,技术动作的练习达到增强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可见,生存教育与体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体育课在参与人数和练习时间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体育课在高校中是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般学校都设置四个学期的体育课,每个学期开设16周左右,这么长的教学周期无疑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和掌握生存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一方面,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的预防教育;逃生、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教育;各种压力的适应和调节方法教育等。另一方面,在室外课中可将理论课所学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场地、器材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体会各种技术动作和操作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传授内容的广度,又满足了学生对生存教育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三)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由于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实施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渗透生存教育的内容和技能。比如在跳的练习中增加跨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悬垂、摆动、手指抓力的训练;在灵敏训练中增加滚、爬、翻等特殊内容。此外,一些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户外运动,如定向越野、登山等都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耐力、吃苦精神及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模拟社会突发事件、野外复杂场景使学生践行求救、急救等生存方面的技能。可见,在教学内容上,体育课优于其他课程,便于与生存教育相结合。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自1985年国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从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指标检测都呈持续下降状态,身体素质下降之快令人担忧。其与遗传、环境、运动时间、学习负担等许多因素有关,但是归根结底缺乏体育锻炼还是大学生体质下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万左右,其中不乏溺水、火灾、交通事故、自杀等原因。但是仍有很多悲剧是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或通过及时的急救技能的运用避免的。因此,生存能力的培养应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包含身体活动、运动医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只要学习地震、水灾、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如:逃生采用奔跑、攀登、爬越、跳跃、游泳等练习;救护采用运动创伤的止血方法、伤口包扎方法、骨折固定方法和运动猝死、溺水的心肺复苏方法等练习。只要大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并合理运用自防自救技能,就必然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二)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实现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还开设体育课,恐怕只有中国才有,其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大学一直在探索传统体育的改革之路。在美国,生存教育是与环境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教育内容。在日本,生存教育如游泳、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定向越野等内容都非常普及。

在教授不同的生存技能的同时,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与传统教育相比,由于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贴近自然和生活,生存教育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从教育手段看,生存教育通常通过学生的体验传达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人格发展为目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应尽量将生存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结合生存环境、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和生存精神的培养,采用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主题探讨式教育、多科渗透式教育、实践活动式教育和生存拓展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理论、技能的学习,打破常规,转换思路,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适合该校学生特点的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生存训练中,不断提高生存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二)建议

1.加大生存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在大学体育课中开展生存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尽快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切实可行的生存教育的总体目标,并敦促教育者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加强教师培训,包括师范院校方面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还要重视学生骨干的培训,因为学生间互相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往往更频繁,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渗透教育和指导。

3.生存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多样化,尽可能地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应变能力、自救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

4.生存教育内容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最好是多给学生创造模拟场景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时间与机会就会更多。

参考文献:

[1]胡耀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6.

[2]薛武,李维希.在大学体育课中通过体育锻炼开展生存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关键与物质基础,对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只有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各种能力,如柔韧性、灵敏度、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越好,越能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如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学习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时,不能很好地踢腿且快速踢出,导致整体动作不规范。第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体质的强弱可以成为身体素质好坏评定的依据,有效衡量学生的体质状况,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增强体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器官系统技能,改善身体形态,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运动器官功能,如韧带、肌腱、肌肉、骨骼等,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成绩。[1]第三,为社会提供健康的人才。身体素质训练能保证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序进行,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取代,身心压力不断增大,致使现代文明病增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实施路径

首先,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要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思想认识,让学生对身体训练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加以理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训练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实践课来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身心愉悦进行体会;或者是利用定期的理论课来增强学生认知,根据心理、生理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意识到身体素质训练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意义。

其次,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加以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如在每周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高校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对其作用及意义加以明确,使其成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2]另外,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定期培训教师,量化要求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时间等,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双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提高身体素质的形式与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组织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练习时间可为课后的20分钟。当然,每单元的练习内容需要多样化,采用竞赛、循环练习、分组游戏、综合练习、转化练习、辅助练习等方式,并以学生的锻炼能力、体质、性别、年龄为依据,有计划性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3]此外,安排与选择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和内容时,必须要注意区别对待,遵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问题。

三、结语

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身体素质状况方面不够理想,这与体育教学中忽视身体素質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普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终身体育意识,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这样才能满足高校体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

作者:夏越

    参考文献: 

[1]彩彩克.体育教学中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及其战术训练要点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4篇

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作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其有效性对高校体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前,必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这个目标,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大学通识课程,是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高校对自己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高校的教学体系更加合理。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高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其教学有效性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就日常教学实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以及有效性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具体而言,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当前高校的普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就具体而言,当前很多高校没有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之处。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较为落后,不重视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得教师的日常教学较为懒散,缺乏有效性。

2、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方法。当前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较为落后,存在着问题。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简单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创新,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3、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较为落后,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以及跑步等简单的体育锻炼,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上流行的体育活动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较强的体育兴趣。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立系统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性。

4、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完善的体育配套设施,使得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外,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很难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体育教学。

5、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资力量

师资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效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不重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得高校不去引进相关的师资力量。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较为缺乏,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都较为欠缺。

三、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重视。高校应该对基于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

2、创新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一些体育设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体育游戏,使学生在参加游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3、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增加更多体育活动,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来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开设游泳课、武术课等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

4、完善体育教学的配套设施

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来采购相关体育设施。高校应该建设体育活动的相关场地,比如足球场、篮球场以及游泳馆等。另外,高校应该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修,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5、提升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高校应该积极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设置更多的体育课程,并引进相关课程的体育教师。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当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既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也难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包含了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等内容,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当前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柔性管理意识的缺失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虽然具有较强的刚性,但是柔性思想严重缺乏,使得管理模式变得僵化,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自由进行了极大的限制,当前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把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关系简单的看成主客体关系,而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单向性,处于这一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下的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例如在某些体育选项中,很多普通高校由于人数与学校规定不符而不得不取消这一体育项目,使得这些学生不得的选择其它的体育项目,从而将学生的兴趣打压下去。这不仅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二)教学计划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通常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不仅包含了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范围和内容,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就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和时展的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计划往往难以道道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而缺乏对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尤其是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具体表现就是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严重缺乏。而高校体育课时量较大,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选取重点目标来教学,使得教学目标不仅难以实现,学生成绩评价也缺乏相应的检验标准,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成绩,加上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构建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的缺乏,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

(四)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低下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加大的投资力度,但在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各项制定运行保障体系、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等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例如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各项制定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可操作性低下等等。

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和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结合当前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改变思想观念,摈弃传统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束缚,从内心上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同时还应健全学生的体质,认识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体育,并高度重视;二是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其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为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

一是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二是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结合学校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趋于人性化和柔性化;三是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的角色,从而搞活管理模式,将僵化的管理模式变得人性化和动态化,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一是充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在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加强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建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二是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加强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三是为学生成绩评价针对性的设定检验标准,并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四是制定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各种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保障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应用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三、结语

总之,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仍存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育管理者应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不断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助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体育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波,王利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9(24).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6篇

论文摘要: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其社会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易替代的。然而,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功利性教育走向,削弱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此,高校成人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由“功利价值”向“人本价值”的转变。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指由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不易替代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功利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和较大层面上存在着功利性教育走向,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本体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意义的发挥。高校成人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追求培养人才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的含义

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是指高校成人教育的功效和利益性意义。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一种与穷国办大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高校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部分,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科和专科生一千多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二千万人,非学历培训工作也开始向建立岗位培训体系制度的阶段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显示出了深远的功利性意义。

从教育学原理来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和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学校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互换与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整合来实现的。高校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进取、公正和民主意识与团结、协作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高校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通过培训劳动者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资源的保障,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提高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地位川;高校成人教育由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又面向全社会成员,因而也承载着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功能。高校主要以扩大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适应能力,拓宽求业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扩大自身价值和优化职业生涯创造条件。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要求,普通高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

所谓功利性教育走向是指将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化交换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团体、机构和系统的产业化加工的经济运作工具的趋势。教育的功利性与功利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公益性目的实现的社会价值体现,而功利性教育则是在忽视教育公益性的状态下片面追求教育的赢利性目标的经济运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教育走向,遭到了社会广泛的非议和怀疑,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认识的扭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层面上,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机构淡化了对成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研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都出现了不重视成人教育的问题。在高校层面上,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追求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层面,甚至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的工具。对高校成人教育在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没能真正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层面上,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由于过分依赖普通高教而过度注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比重很小,办学机制比较单一;对普通高教移植过多,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因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机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和重讲解轻操作的状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呆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严重削弱了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在学员就业、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一部分成人学员的着眼点在于获得学历证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严重影响着成人教育的需求,使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影响下产生的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教育走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功利化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功利化的走向。功利性教育走向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是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悲哀,但这并不是高校成人教育本身的缺陷。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虽然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来运作,但其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向学生收费而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中的市场供需关系在高校成人教育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照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成人教育显然具备公益性特征,但营利性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学校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营利性活动为基础,而营利性活动并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学养学大多只是营利性活动而已,关键在于高校自己如何处理好成人教育功利性和公益性的关系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不排斥功利性,但不应过于功利性,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单纯追求片面的功利价值,而应更多地追求成人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机构和每个学习者的共识。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价值”与“人本价值”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功利价值人本价值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指由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不易替代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功利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和较大层面上存在着功利性教育走向,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本体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意义的发挥。高校成人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追求培养人才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的含义

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是指高校成人教育的功效和利益性意义。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一种与穷国办大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高校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部分,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科和专科生一千多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二千万人,非学历培训工作也开始向建立岗位培训体系制度的阶段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显示出了深远的功利性意义。

从教育学原理来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和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学校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互换与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整合来实现的。高校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进取、公正和民主意识与团结、协作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高校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通过培训劳动者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资源的保障,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提高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地位川;高校成人教育由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又面向全社会成员,因而也承载着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功能。高校主要以扩大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适应能力,拓宽求业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扩大自身价值和优化职业生涯创造条件。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要求,普通高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

所谓功利性教育走向是指将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化交换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团体、机构和系统的产业化加工的经济运作工具的趋势。教育的功利性与功利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公益性目的实现的社会价值体现,而功利性教育则是在忽视教育公益性的状态下片面追求教育的赢利性目标的经济运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教育走向,遭到了社会广泛的非议和怀疑,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认识的扭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层面上,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机构淡化了对成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研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都出现了不重视成人教育的问题。在高校层面上,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追求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层面,甚至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的工具。对高校成人教育在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没能真正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层面上,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由于过分依赖普通高教而过度注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比重很小,办学机制比较单一;对普通高教移植过多,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因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机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和重讲解轻操作的状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呆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严重削弱了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在学员就业、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一部分成人学员的着眼点在于获得学历证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严重影响着成人教育的需求,使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影响下产生的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教育走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功利化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功利化的走向。功利性教育走向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是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悲哀,但这并不是高校成人教育本身的缺陷。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虽然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来运作,但其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向学生收费而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中的市场供需关系在高校成人教育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照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成人教育显然具备公益性特征,但营利性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学校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营利性活动为基础,而营利性活动并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学养学大多只是营利性活动而已,关键在于高校自己如何处理好成人教育功利性和公益性的关系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不排斥功利性,但不应过于功利性,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单纯追求片面的功利价值,而应更多地追求成人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机构和每个学习者的共识。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价值”与“人本价值”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8篇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至今对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影响颇深,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当今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水平,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做了全面分析及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内容 创新 研究

据调查研究表明:过去,高校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讲授中,虽然各高校在体能发展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o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和健身性,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社会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教师应结合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更是比不可少。但由于现在的大多数高校学生每天就是坐着读书,缺乏体力消耗,有些学生认为文化课比较重要,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人事导致一些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各大高校的体育讲师和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高校里苹果体型和西洋梨体型的学生明星增多,有些学生军训时晕倒、有些学生在长跑时气喘吁吁,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差。高校体育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引导学生能把已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去。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我国在教育方面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高低,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能够改善学生的心里状态,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自信心。体育锻炼中的活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创新

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掌握相关体育技能,接受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应以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为前提,结合学校的要求、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体现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全国各大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体育教学内容做了重大调整,但仍然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由于现代体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高校学生毕业后依然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周围环境进行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所以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必须与高校体育相接轨。首先,教师可通过讲授体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制定自我锻炼计划、处理日常运动性损伤、组织体育活动竞赛;第三,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增加一些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体现地区特色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还应该以地区特色为中心开展体育活动。由于每个学校分属的地区不同,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南方地区水多,流行的体育项目是游泳,而北方地区比较寒冷,滑冰则是北方流行的体育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应该体现地区的特色,才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的良好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应充分考虑的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课程,只有学习对其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把实践能力和课外体育相结合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实践能力培训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过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讲授中,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自我锻炼方法的编制和实施、模拟处理运动损伤、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把这些内容列入体育教学实践课程中,把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实现能力、知识、素质的一体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里发展,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学习能让学生劳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一定更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的大背景,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严格要求自己,完善教学内容,用多样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掌握每一项运动技术。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胡雪勤,常化.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 邓齐贤.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性的创新与传统单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比较[J].教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