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6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资源博览、魅力科技、地质奇观、矿物世界、学史·文化、人物访谈、科普苗圃、行者·随记、畅享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国际刊号:2095-8714
国内刊号:10-1262/P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2014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66
总被引量:63
H指数:4
  • 绿水青山常守护 自然美景驻世间

    作者:本刊主编 刊期:2018年第03期

    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系统。生态建设科学之路、家园建设和谐之美,离不开我们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之态,也离不开我们对自然资源虔诚保护之度.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珍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 张掖之恋

    作者:薛山顺 刊期:2018年第03期

  • 大别山的色彩

    作者:邱亚林 刊期:2018年第03期

  • 化学元素:地球的基因

    作者:王学求(文/图); 吴慧(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

  • 探秘天坑

    作者:董颖; 张远海; 张俊良 刊期:2018年第03期

    'tiankeng'一词是由我国著名岩溶地质学家朱学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并在2005年国际天坑研讨会中确定其定义,由中文'天坑'音译而来,大致相当于英文的sky hole或heaven pit,是继'石林(shilin)''峰林(fenglin)'以及'峰丛(fengcong)'之后第四个来自中国的国际通用岩溶科学术语。何为天坑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

  • 从《山海经》到“天眼通”

    作者:肖晨超(文/图); 魏红艳(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环境休戚相关。人类对自然资源,甚至整个地球空间的认知,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对周边环境的描述和认知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使命,始终贯穿于其文明发展历程之中。从古至今中外统治者对自然资源的态度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录了大量历史、地理、矿产、动植物、国家、民族及宗教等多方面内容.

  • 电磁“CT”看地球

    作者:仇根根(文/图); 方慧(文/图); 吕琴音(文/图); 彭炎(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程度加大,人们的目光逐步从地表、浅地表向深部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转移。

  • 巍巍大别山——走进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

    作者: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刊期:2018年第03期

    黄冈大别山于2018年4月1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国第37个同时又为湖北省第2个世界地质公园。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总面积2 625.54平方千米,其以大陆造山带构造—花岗岩山岳地貌为特征,兼具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系统性等特点,是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自然环境...

  • 那些被低估的孔雀石

    作者:马志飞(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孔雀石,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玉石之一,不仅颜色鲜艳,呈现出鲜翠欲滴的草绿色,酷似孔雀羽毛上的绿斑点,且常常具有圆滑的条带和同心环状花纹,风韵独特,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孔雀石或是被做成盆景和观赏石摆放,或是被雕刻成花鸟虫鱼等精美的工艺品,可实际上,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 地质之境

    作者:古力(文/图); 吴传玖(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地质景观之美是多变的。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其魅力可在山水草木中尽现。山的沉稳,水的静谧,草木的鲜活,再加上天空之蓝及点缀的浮云,意味之中却难以言传。有时不见草木,些许丹霞亦风光无限。那些地质裂变过后的沧海桑田,有天地造化之功。我们置身于宛若仙境般的自然之中,想象一下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情景境.

  • 地球科学“西学东渐”肇始——国家宝藏之《坤舆万国全图》

    作者:骆遥(文/图); 李敬敏(文/图) 刊期:2018年第03期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亦可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我们熟悉了利玛窦留给世人的一件宝贵遗产——《坤舆万国全图》,普通观众更是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

  • 踵事增华 谦冲自牧——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人物介绍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学计划IGCP项目第一负责人;长期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揭示了青藏高...

  • 从资源世纪走向生态世纪

    作者:郭友钊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今年是2018年,回过头来,再问21世纪是什么世纪?是海洋世纪?还是信息世纪?一位曾任地质工程师的人这样说过:'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将是',是一个预言式的回答,21世纪来临前的回答。作答的地质工程师何许人?他是曾在祁连山、河西走廊和巴丹吉林沙漠工作10年的同志。

  • 南方的水

    作者:张炜 刊期:2018年第03期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不绝如缕。它像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像暖融融的微笑,像她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

  • 一个人的九寨

    作者:邵丽 刊期:2018年第03期

    心还能被一棵树打动凡山必青,凡水皆绿,这好像是对九寨沟最浅显的注解,但也是最粗枝大叶的观感。其实,九寨的美既在青和绿之中,又在青和绿之外。她贴着我们生命的边缘而来,像一场梦,像一次毫无准备的情感盛宴,直奔我们的胸怀,能把人打一个踉跄。有时候我会为一棵树、一汪水而驻足,呆呆地看着这棵树被岁月点成一尊化石,沉沉的在水底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