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杂志简介:《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6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学、哲学、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专题研究、历史、文学、社会学、法学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114X
国内刊号:44-1067/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25
总发文量:2125
总被引量:13375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4.9394
立即指数:0.0268
期刊他引率:0.9797
平均引文率:9.5357
  • 基础设施、大国技术与高铁效应

    作者:张耀辉 刊期:2011年第03期

    本文将高铁视为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具有大国技术特征,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国具备发展高铁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深入地分析了高铁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新型交通体系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等人们的基本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式,对现代产业体系产生根本性诱导作用,将极大地促进国家能力的提升。

  • 中国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与支持政策探析

    作者:冯华 薛鹏 刊期:2011年第03期

    从长远看高速铁路不仅能取得很好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高建设成本和高沉没成本使进入门槛提高,在高铁运营初期由于运输密度达不到设计能力很可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因此,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都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中国东西部地区条件具有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高铁更需要政策支持。对高铁的补贴国外已有大量经验,...

  • 高铁经济: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作者:刘继广 沈志群 刊期:2011年第03期

    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交通设施本身上,而且体现在交通枢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交通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方面。随着京沪和沪杭高速铁路的逐步启动,沿线设站城市都意识到高铁对城市的巨大影响。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在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其中的一些规律,提出高铁经济是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利用FDI的比较和评价

    作者:靖学青 刊期:2011年第03期

    本文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评价方法,对我国15个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特别是通过对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交叉分析,得到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政策性启示。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我国各沿海开放城市利用FDI的政策建议。

  • 金融支持与产业集群发展:西部三省(市)的经验证据

    作者:冉光和 吴昊 邵腾伟 刊期:2011年第03期

    西部经济要取得长期增长,客观上要求优势产业率先集群发展,这需要金融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力支持。文章采用2000~2009年四川、陕西和重庆三省(市)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方法,对三省(市)金融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三省(市)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控制变量中的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

  • 家族企业发展中的软约束:两种类型及其危害

    作者:朱富强 刊期:2011年第03期

    家族企业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在领导人产生机制上,实行基于特殊关系的亲亲原则;二是在企业治理机制上,实行基于唯亲观的人治原则。这两者都是滋生软约束的沃土:一者,家族成员往往把企业资产视为家族财产,把企业业务看作是家族事务,把满足成员对组织的期待看得比组织的成长更加重要,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财务软约束;二者,家族企业往往因亲...

  • 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遴选制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殷旭东 刊期:2011年第03期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支持作用举足轻重。根据家族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家族企业接班人遴选制度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按照权重关系进行了排序,对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企业低碳管理系统的协同管理机制

    作者:徐砥中 刊期:2011年第03期

    企业低碳管理协同的目标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使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持和谐发展。企业低碳管理中,主要存在三大机制:一是形成机制,二是实现机制,三是动力机制。这些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管理的协同效应,使整个低碳管理系统流畅而有效地运转,达到协同管理目标。

  • 论中国古代名学的理论贡献——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作者:张长明 李后生 刊期:2011年第03期

    从现代语词符号的观点来看,名学正确揭示了名的符号功能,详细阐发了名称与指谓对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规范名实关系的确定性原则,较深入探讨了名称的生成特点和兼名的合成规则,详细讨论了不同名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

  • “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探

    作者:祁志祥 刊期:2011年第03期

    庄子继承老子以“道”为关的学说,把“道”从物之外移入物之内,建构了他适性为美、全性为美的美学思想体系。在美本质论上,他主张“自适其适”,认为美在生命体本性的张扬,实开生命美学之先河;反对“适他之适”,“役人之役”,成为身外之物的奴隶和殉品,对于认识美是人性的对象化而非异化弥足珍贵;在关感论上,他提出”至乐无乐”,对认...

  • 论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

    作者:郑小九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思想家们对于荣辱观念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涉及荣辱与人性、德性、行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荣辱感产生的人性根源,荣辱评价的德性基础与行为依据,荣辱感的建立所需的经济、教育等社会条件,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对于荣辱的超越...

  • 相分与相融:宋代禅律关系的思想史意义

    作者:谭苑芳 刊期:2011年第03期

    宋初,禅、律的发展即相对成熟,但由于修习途径与持守方式的不同,两宗在诸多方面相互排斥。反映在思想史上,则为有宋一代禅、律的”相融”与”相分”。本文从禅宗规式的律学化倾向、以净土宗为载体的禅律相融状况、禅律关系对思想史主流儒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宋代禅律关系的思想史意义,认为禅宗通过丛林清规实现了戒律的自主性,从而为其发...

  • “两型社会”建设与公民环境教育

    作者:廖小平 孙欢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既有助于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又可以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以政府、传播媒体、学校、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家庭等为主体的教育实施者,应该从环境科学、环境法规和环境道德等方面着重对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管理者、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环境教育。

  • 公共行政信息化制度变迁的发展动力与实施机制

    作者:杨国栋 刊期:2011年第03期

    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是决定政治绩效和社会经济绩效的根本要素,制度变迁决定社会历史演进的基本方式。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改革运动和公共行政信息化运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公共行政管理的内在结合,深刻地影响了公共行政创新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能力的提升。当前,世界各国公共行政信息化已普遍超越信息提供的初级阶段,正向以深化应用和...

  • 孙中山民德观刍议

    作者:李吉奎 刊期:2011年第03期

    振兴道德是清末以来先进的思想家们关切的问题。孙中山历来注重党德、民德,在民元即倡导建设心性文明与物质文明社会。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不断提出有选择地发扬旧道统、旧国粹的主张。晚年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讲演民族主义时,更明确宣示,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地位,便首先要把固有的旧道德恢复起来,并与“替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相结合,从而将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