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杂志简介:《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6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济学、哲学、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专题研究、历史、文学、社会学、法学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114X
国内刊号:44-1067/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9
复合影响因子:1.25
总发文量:2125
总被引量:13375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4.9394
立即指数:0.0268
期刊他引率:0.9797
平均引文率:9.5357
  • 回归十年澳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澳门历史研究为中心

    作者:刘泽生 刊期:2009年第06期

    回归十年来,“澳门研究”在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历史、宗教、中外关系等领域均有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丰硕。本文以澳门历史研究为中心,回顾十年所走过的学术历程,并就其相关领域的部分中文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进行回顾,试图探寻十年澳门研究的学术特点,为今后的拓展研究与“澳门学”的学科构建提供有益的借...

  • 回归十年澳门与内地经贸关系发展回顾

    作者:陈多 刊期:2009年第06期

    回归十年,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深化,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由市场机制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民间产业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两地政府间的经贸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力地推进了两地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自2003年CEPA签署尤其是内地开放访澳“个人游”以来,内地因素成为带动澳门经济增长的重...

  • 澳门经济:在发展中实现适度多元

    作者:徐雅民 刊期:2009年第06期

    改变目前博彩业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适度多元”意味着不是一个独大的博彩业来支撑澳门经济体,而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有几个支柱产业并存,它们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虽不均等,但一定是彼此关联、协调发展的。协调发展是适度多元的核心价值。适度多元是一个动态概念和不断实现的过程,而推动这...

  • 论澳门特区宪政发展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作者:杨允中 刊期:2009年第06期

    本文从宪政发展角度切入论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十年来的历史性发展与变迁,强调对发展规律加强探索的意义与重要性,明确指出澳门特区第一个具奠基意义的十年,是有效验证“一国两制”科学性与生命力的十年,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地区情社情出发,在实践中提升实践水平的十年;澳门特区所走过的路是一条成功实践“一国两制...

  •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

    作者:杨志 张洪国 刊期:2009年第06期

    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最热门话题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从地球成因、活物质与死物质互动视角看,空气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第一个要素,因此,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大事。但人类活动作为“活物质”既是生物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反作用于水圈、大气圈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发展问题。气候变暖作为环境问题,与其说是工业化...

  • 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作者:李建建 马晓飞 刊期:2009年第06期

    低碳经济已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作为一种启动力,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

  • 清洁发展机制的局限性和系统风险提示

    作者:刘铮 陈波 刊期:2009年第06期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为约束发达国家履行2012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安排的三种基于市场手段的灵活机制之一。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CDM开发国。而在这一背景之下,CDM市场的隐患已经浮现出来,中国处于CDM产业链的最低端,核心的话语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提供了产品,但产品的标准和评估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没有...

  • 后京都时代中国基于AFOLU活动的碳汇市场展望与政策建议

    作者:王岩 李全修 刊期:2009年第06期

    2012年后京都协议的谈判为基于“农林和其它土地利用”(AFOLU)①活动纳入国际气候变化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基于“巴厘路线图”,为了充分应对即将于哥本哈根举行的《公约》第15届缔约方会议,中国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基于AFOLU活动的碳汇市场潜力和制度约束,并做出恰当的政策选择,从而在后京都时代,使中国的AFOLU活动在国际气候变化制...

  • 中国预算管理公共化进程的典型特征与路径选择

    作者:马蔡琛 李璐 刊期:2009年第06期

    在经济运行市场化和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中国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呈现出渐推渐进、体现传统政治哲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实体和程序公共化分别推进、以“边角改革”推动“核心改革”等典型特征。预算公共化改革的进程,对于重塑政府治理结构,构建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 论金融资源的非有效供给

    作者:翁世淳 刊期:2009年第06期

    合理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金融寻租竞争中的租金耗散现象。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金融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金融资源非有效供给是全球金融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发达国家表现为无法形成有效需求的金融资源供给,转型国家表现为高社会成本的金融资源供给。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金融资源所有...

  •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作者:胡军 刊期:2009年第06期

    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输入现代中国的多种途径:杜威对罗素的介绍、罗素来华讲学、维也纳学派等。其中罗素关于分析哲学看法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最大,维也纳学派虽也在当时的中国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人不认同维也纳学派以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而赞同罗素早期的以分析...

  • 论马克思“积极劳动”和“消极劳动”

    作者:姜涌 刊期:2009年第06期

    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贯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中心线索,在劳动基础上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目的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进而建立劳动分配正义理论,达到劳动与资本的平等存在。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分为两个方面:即劳动的积极方面和劳动的消极方面,或者称之为积极劳动和消...

  •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教育学意义

    作者:吴亚玲 刊期:2009年第06期

    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是劳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完整的存在物。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其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为教育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对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探析

    作者:彭分文 陈栋 刊期:2009年第06期

    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离不开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众参与需要有一个参与的激励机制,因此,探讨我国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杜国庠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兼释陈寅恪先生诗“西天不住住南天”句

    作者:姜伯勤 刊期:2009年第06期

    杜国库先生担任广东学术界主要领导期间,尽可能保证陈寅恪先生的良好工作条件。他对陈寅恪先生的真诚尊重,源于他崇高的人品,深厚的人文精神,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