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范文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范文

时间:2022-12-13 10:38:09 关键词: 音乐 专业 钢琴教育
摘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现存问题,以及开展相关的改革措施,现课堂教学成效明显,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掌握较强的职业能力,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均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后续将继续完善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为其他的相关课程提供参考借鉴。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范文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篇1

在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以及钢琴的基本功比较薄弱,钢琴教师必须要及时地结合具体教学主体特点,从学生的基础技能方面,综合多元化地进行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正确的练琴习惯,还要深入地分析乐曲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情感等等,因此进行一些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所必须的。

一、钢琴教学的具体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地域、生源、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导致学生钢琴基础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考入高职院校主要以声乐或其它器乐方向为主,他们的钢琴基础不扎实,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钢琴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在高职钢琴教学中,学生只关注弹奏,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在技巧、指法、句法,忽视了作品的内涵及情感表现;也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现象,一些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弹大型的较高难度的曲目,但如果要求他们给一段简易的旋律进行伴奏,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实践能力。为了更好的在三年之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钢琴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演奏、视奏、赏析、伴奏是钢琴课程体系内容。由于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老套,教学内容贫乏枯燥,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练琴缺乏兴趣。对于一些基础技能比较薄弱的学生,很难真正地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1]。

二、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

钢琴教学作为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将技术性、理论性、科学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学科,学生应具备比较全面而且扎实的基本功。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往往忽视基础技能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拔快教学进度,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弹奏水平及条件,影响钢琴教学质量。针对这种具体的现象,教师应该加强对基础钢琴课程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的相关改革,使学生具有非常扎实的相关钢琴演奏能力[2]。

(一)重视基础技能训练

钢琴演奏是比较科学、系统的,需要学生的肢体进行高度的协调。演奏时,学生的手指关节要站稳,肩膀手臂放松,并协调身体的力度,这样可以自如地演奏。对于学生来讲,扎实的演奏技巧是学习钢琴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并引导学生在弹奏曲目之前,先练习手指基础训练,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设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每天练习相应的音阶、琶音、和弦。可以通过分手、合手,同向、反向,等具体的训练。音阶练习要求每个音的力度均匀一致,使手指得到平衡发展,并提高控制手指、运用手指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位置。琶音是和弦的一种形式,练习琶音的过程也就是熟悉各个调性、调式的各种和弦的位置、和弦的不同色彩的过程。弹琶音时,由于手位迅速转移,其难度比弹音阶要大。其中,关键又在于手腕灵活的协调配合。所以,琶音练习可以帮助获得良好的感觉和状态。弹好琶音,也离不开手指的积极主动。而且,手指是在比弹音阶时更大的范围里运动,必然对手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弹琶音,也就是训练手指的灵敏和活力。在速度方面也可以和弹音阶一样,先慢后快。相比而言,练习琶音的速度可略慢于音阶。但最终掌握技术之后,并不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差别。这些基础训练应贯穿整个练琴过程,比如在弹练习曲、乐曲之前或之后,增加练习的次数,让练习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重视乐谱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简要地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或引用生动的故事,实践证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诸如柴可夫斯基的《少年曲集》、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简易小品》、李斯特的《青年练习曲》等等。在弹奏前,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曲式结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深刻地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乐曲与作者,使他们将自身对乐曲的理解融入到演奏当中。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并大量听赏经典作品。长期坚持这种做法,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确读谱除了分析作品风格、了解作者,还许多重要的标记,也影响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如:音乐术语,包括乐曲情绪、表情、音乐的性质、速度等。这些术语提示学生,乐曲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是快板还是慢板。力度标记,从pp到ff间的不同力度层次。这些具体的力度标记,同样关系到作品的音乐表现。速度的标记,如:慢板(Lento)、渐慢(Ritardando)、逐渐加快(Stringendo)等等。识谱训练在钢琴基础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毅力。这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深入浅出的教学以及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演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三)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实音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在实音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基础上,形成钢琴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实音听觉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辨音训练。视唱练耳主要分为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视唱单声部、二声部及多声部,为学生提供了听觉实践及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对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练耳的教学内容是单音、音程、节拍、节奏、和弦、旋律的听辨、模唱以及各种速度、力度及不同调式调性的听辨训练等,通过音乐要素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掌握内心听觉技能。内心听觉是指内在听觉想象对内心音乐形象的把握。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通过“倾听”记忆好的音色、音质,鼓励学生多听优秀演奏家的音乐会或唱片,听听叶夫根尼.基辛演奏肖邦,玛莎•阿格里奇演奏莫扎特、贝多芬等等,不仅听他们对作品的具体处理,更重要的是牢记他们演奏的表现力又独具特色的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音色、音质概念,才有可能唤醒正确的内心听觉。内心听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是通过演奏者的联想、想象与情感产生共鸣,再以音响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引发对新音色、新声音的追求。

(四)重视即兴伴奏的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社会应用的广泛性上。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切合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教育培养的基本方向。实践证明: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向基层服务,从事音乐基础教育或者基层的社会音乐活动,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器乐钢琴伴奏(独奏伴奏、重奏伴奏)、声乐钢琴伴奏(独唱伴奏、重唱伴奏、合唱伴奏)、舞蹈伴奏等。首先要求学生熟练弹奏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熟悉二十四个大小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为学习即兴伴奏打好基础。学会为作品选配恰当的和弦,在钢琴键盘上迅速的弹奏出各个调的和弦就必须进行和弦连接训练,这也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可以从基本的I~IV~V的连接开始训练,在上述训练熟练之后,可以加入副三和弦,重属和弦等进行连接。钢琴即兴伴奏与《基础和声》这门理论课联系紧密,注重键盘和声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练习和弦连接,弹奏时要倾听、记忆音响,培养和声的内心听觉能力,训练和声思维,实际上也就是对和声音响的想象力与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现状,可以通过重视钢琴基础技能训练、乐谱认识与理解、培养听觉能力、训练即兴伴奏等提升教学水平。只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才能促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林佳妮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篇2

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向培养精英式、学术型的单一领域人才,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割裂,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目前,许多高校紧抓高等教育改革机遇,转变观念,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概况

“儿童钢琴教学”是一门理论+实践的综合性课程,为本校音乐学专业的职业类选修课,主要面向有一定钢琴基础、未来有志从事儿童钢琴教学的学生而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当前儿童钢琴教育的最新动态,掌握最前沿的教学方式,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一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共32学时。先修课程有钢琴基础、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学法等,后续紧接学生的校外教育教学实习(第8学期),课程内容能够直接为实际工作所用。

二、课程现状

经笔者调研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对知识的掌握也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形成知识的内化与外延,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了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性不够突出,实训与实际应用存在部分脱节;教学方法缺乏“工作导向”,不注重“职业”与“技术”的结合,所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动手能力有欠缺,缺乏实操经验,无法真正在工作岗位开展教学;即使是授课教师,面对社会的需求、企业的运行等也是模糊不清;教学与评价过程缺乏企业参与,所培养人才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在实践教学方面,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内容的传授目标与预期差距较大。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音乐学专业于2019年起尝试开设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试图突破原有固化的模式,提升课程内涵与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举措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倡导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协同与统一,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巧、技能的实现上,而不是理论造诣、学术研究的方面。“儿童钢琴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与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一线教学岗位紧密联系。近年来,在此类岗位的面试中,用人单位不再是以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技能能力的考量。为了及早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教师应该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企业,了解当前用人需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新教学内容,贴近市场需要,突出应用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出能力快速适应社会、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知识结构。理论知识作用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习者的实践活动更为理性,帮助学习者对实践活动有更深的了解,能具备分析和解释活动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简言之,是让学习者能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1]。结合市场的需要,儿童钢琴教学课程在理论内容的设置上,进行了以下的调整:在改革前,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分五大章节,分别是:第一章 钢琴发展史(4学时)、第二章 钢琴启蒙教学(6学时)、钢琴基础知识教学(8学时)、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8学时)、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6学时);改革后,教学内容扩展至九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 钢琴发展史(1学时)、第二章 儿童钢琴学习生理、心理研究(1学时)、第三章 儿童钢琴教学的基本原则及方法(4学时)、第四章 儿童钢琴教学的基本原则及方法(4学时)、第五章 儿童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感官系统协同研究(2学时)、第六章 儿童钢琴教学与演奏中常见问题与解决(6学时)、第七章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四种基本奏法(4学时)、第八章 儿童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与搭配(4学时)、第九章 儿童钢琴集体课教学(6学时)。改革后的课程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目标对象更加明显,以“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内容的设置围绕“儿童钢琴学习”展开,课程讲授与学习的针对性更强;二是课程内容除了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涉及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儿童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儿童感官协同研究、儿童钢琴教学教材及儿童钢琴集体课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教学能力;三是紧跟当前社会艺术教育的趋势,开展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学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本文此处所提到的教学能力,特指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社会教育机构的儿童钢琴教学多以“一对一”的方式为主,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一是应建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有意识地借助信息化技术,主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活动;二是应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及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及教学服务工作。如借助当前热门的线上陪练APP辅助教学等。

3.价值引领。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与发掘课程每一章节的思想政治元素,务求做到课程同步育人。如:在第一节课的讲授时可向学生传达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所提到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或者向学生传授周广仁、但昭仪、刘诗昆等钢琴教育家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效应,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培养辩证思维;或介绍窦青与其《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部分中国风格钢琴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或指导学生改编(创编)适用于集体课教学的钢琴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等举措,均能成为专业课程育人的渠道,实现课程教学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1.项目式教学法。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项目情境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儿童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与搭配”“儿童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资料收集、设计方案,实施及评价等过程完成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2.情景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科知识特点,根据实际需求创设生动、形象、模拟真实环境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及融入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项目式教学法出发点一致,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与运用。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四种基本奏法”“儿童钢琴教学与演奏中常见问题与解决”的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创设若干个儿童钢琴教学中的情景,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基本理论思考、分析和判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反馈。

四、成效分析

(一)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如今的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聆听者,还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评价和辩论等。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准备上更充分,而且更愿意投入学习活动,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丰富课堂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当前的课堂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都有较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因而思考也更深入和全面,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锻炼学生善于沟通、勇于表达、懂得协作的能力;通过自评和互评,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发现他人闪光点,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人。总的来说,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独特性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课程资源深度与广度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职使命,要求高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必须全面对接行业产业动态,把握最前沿的理念。由于“儿童钢琴教学”课程开设时间尚短,课程资源的建设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也导致课程的深度不足。

(二)课程评价模式有待完善。过程性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儿童钢琴教学”作为实践型的课程,课程的评价更多的应着重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由于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持续的、不间断的评价,因而其评价内容多、周期长、范围广,但在具体进行评价时,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及公认的评价规范。因此,该课程的评价模式仍有待继续完善。

六、结语

通过分析课程的现存问题,以及开展相关的改革措施,现课堂教学成效明显,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掌握较强的职业能力,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均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后续将继续完善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为其他的相关课程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蓝洁莹

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育篇3

钢琴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乐器。钢琴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世界。如今,不少的高校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这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外观精良,是一种具有良好旋律感的乐器,适合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练习使用,本文重要研究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并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适当的策略。一、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技巧音乐是一种注重听觉的艺术,能够调动听者的感官与想象,听者跟着音乐的节奏游走于音乐的旋律中,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钢琴是一种优质的乐器,兼具多重功能,学生在钢琴的练习中将会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并通过钢琴演奏掌握一些音乐艺术技巧,学生的音乐视野也能得到拓展[1]。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不能协调好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有时,钢琴演奏者只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如当前的一些高校教师只重视教授学生钢琴技术,在钢琴课程的设置上,一味注重难度训练和技巧训练,忽略了对音乐风格、音乐内容的讲授,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虽然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演奏时没有感情色彩,不能带给人一种情感上的享受,这就背离了钢琴教学的初衷;有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重视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钢琴技术的塑造。此时,学生往往对音乐演奏内容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对音乐风格、应当投入的感情非常熟悉,但是自身的演奏技术却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这对学生的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钢琴教学来说,技术与音乐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

钢琴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领悟音乐美,能够提升自身的音乐演奏技巧,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但是现阶段有的高校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演奏技巧,讲授音乐知识,并为学生示范演奏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下听讲,并跟随教师的步伐来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钢琴教学的需要了。现在的钢琴教学注重培养实践性和技术性人才,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都会下降。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灌输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会降低学生对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学习质量的提高和音乐素养的提升[2]。

(二)教学理念需要得到改进

当前,在高校的钢琴教学课程中还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钢琴课程教学质量。所谓教学理念,顾名思义,是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的集中认知,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理念还是教师和学校恪守的准则和信念[3]。高校钢琴教学理念即教师把握和掌控好钢琴教学的规律,并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能力,并最终提升音乐素养。在当前情况下,高校的钢琴教学的教学理念严重滞后,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多数教师秉持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向学生讲授钢琴的知识内容,而不能将学生吸引到钢琴教学的意境中去,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钢琴课程是一种负担和复杂的任务,而不能发现钢琴学习的乐趣,不能领略钢琴艺术之美;二是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钢琴教学需要学生亲身体验,需要学生操作钢琴来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但是有的高校钢琴理论课很充足,实践课程却比较匮乏,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理论知识中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学生的钢琴能力和音乐技能都会受到影响。

(三)钢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教学方向比较特别,设置钢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师范性质的钢琴人才,这部分钢琴人才偏社会实践性,将来会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因此,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钢琴教学的目标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的高校在设置钢琴课程时,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和一些基础的演奏技巧,不能深入地理解钢琴教学的内涵及初衷,认为钢琴教学课程只需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即可,这样培养的钢琴人才就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有的高校在设置钢琴教学目标时,只重视钢琴技术的教导,而不重视学生综合钢琴素养的提升,综合钢琴素养包含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力、钢琴音乐的创造力和欣赏力等,这些钢琴素养需要慢慢培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不少的高校就忽略了这一点[4]。

三、提升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合理设置钢琴课程


高校应当根据钢琴课程教学的实际,以提升钢琴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钢琴能力为原则,不断地对钢琴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设置钢琴课程。因此,应当从以下两大方向来开展:教师应当改变过往的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钢琴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完课程的理论内容后,应当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例如,将学生分为好几个小组,使其能够自由、充分地讨论学习的内容,并能够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当学生遇见不理解的地方时,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加以解决,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钢琴知识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难题。通过这种方式钢琴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机会[5]。此外,还应当合理设置钢琴课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客观实际,除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钢琴能力适当地优化钢琴课程的设置,学生的钢琴能力和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优秀、良好和及格及以下,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这三种情况来设置课程。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及格及以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钢琴基础和能力一般,应当通过基础课程的强化,使其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专业课程主要面对优秀及良好层次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良好层次的学生需要提升钢琴技能,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钢琴技能,此时应当注意提升其钢琴演奏技巧,并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使其能力更上一层楼。此外,还应当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并合理优化课程的布局和时长,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为实践课程打基础,因此,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当围绕实践课程来展开,实践课程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钢琴技术,既要注重提升钢琴的演奏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使得学生的综合钢琴素养循序渐进地提高。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使得钢琴教学音乐性更强

在钢琴教学中,实践演奏能力是关键,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使得钢琴教学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和音乐性。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实践课程的应用,将国际上先进的钢琴教育方法融合到实践教学中,使实践教学充满更多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汇演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其钢琴技能,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内举办钢琴比赛,使学生踊跃参加,营造良好的钢琴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钢琴能力;其次,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钢琴音乐理解能力,学生在钢琴演奏中会暴露出各种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演奏时,不仅要注意技巧上的训练,还应使学生充分理解钢琴乐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能够领悟和欣赏乐曲中的艺术美,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获得一个较好的演奏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钢琴能力就会突飞猛进[6]。

四、总结

高校在设置钢琴教学课程时,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并注重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和艺术表现效果。应当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钢琴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和布局,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钢琴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现代化钢琴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普通高校钢琴教学引入即兴伴奏的实践探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40(01):145-148.

[2]刘莎.高校反思型钢琴教学模式探索[J].大众文艺,2021,(14):153-154.

[3]汤江子.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教学法的应用价值[J].当代音乐,2021,(04):49-51.

[4]汪璇.浅析钢琴教学[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7,000(009):229.

[5]丰竞.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1,034(004):41-42.

[6]何珊珊.文化馆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大众文艺,2021,(04):5-6.

作者:韩冬靓 单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