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考古

大众考古杂志 省级期刊

Popular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大众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3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考古资讯、考古快照、重大发现、考古人传奇、考古物语、古物与人、考古笔记、遗产万象、考古科技、品读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5-5685
国内刊号:32-1839/K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201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693
总被引量:474
H指数:6
立即指数:0.0093
期刊他引率:1
  • 黄土、考古与中国文化

    作者:曹兵武 刊期:2013年第01期

    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小时候却从没有认真地观察过黄土地、思考过黄土地,而重新发现和认识黄土地,则是在从事考古工作之后了。1988年,我从一所南国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后.在参观、发掘过一些南方红土地上的考古遗址之后,第一次以考古学家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 考古学研究什么?

    作者:贺云翱 刊期:2013年第01期

    众所周知.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科学,也有学者说考古学是研究历史与文化的科学,我倾向于后者。虽然这里的“文化”也是历史形态的“文化”,但是由于文化展现了人的共同本质,具有超越个体生命、超越时空局限、超越政治王朝而构建生活世界的动态特征,囚而历史形态的文化研究也就具有了“现代性”的意义。

  • 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发现记

    作者:张弛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13年2月14日至25日.一支由63人组成的考古调查队对南辐策勒县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古代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察。考察队从策勒乡骑骆驼出发,沿达玛沟水系由南向北朝沙漠腹地进发,途经达玛沟佛教遗址、伟大圣墓、喀喇沁古城、斯皮尔古城,最终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丹丹乌里克——大丹丹乌里克”区域,行程约200公里。

  • 龙马宝墩——古蜀第一城

    作者:冯晓枫 刊期:2013年第01期

    如果说古蜀文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序幕就是陆续发现和确认的以宝墩文化遗存为主体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而发掘至今已逾18年的宝墩古城遗址,就是史诗大幕微启时.透出的第一缕文明之光。从1995年秋季开始,考古学者对岷江河畔的新津县新平镇龙马宝墩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这是一座距今4500年左右的古城址,...

  • 安特生: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山人

    作者:陈洪波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现代考占学的神秘面纱是经一位外国人之手向我们揭开的,谈及中国考古学无法越过他的名字,他就是瑞典人约翰·贡纳尔·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1874.7.3~1960.10.29)。一位享誉全球的地质学家,一位拉开中国史前考占序幕的“考古学家”,也是最早在中国以科学方法系统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学者。他在中国地质学和考占学上...

  • 良渚文化“人鸟兽”合一玉器蕴意新解

    作者:十工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07年,南京博物院联合《扬严晚报》,举办了“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的甄选活动。在丰富的院减品中,18件珍宝脱颖而出,符按时代排序的话,名列首位便是出自江苏昆山赵陵山新石器时代遗址77号柴的那件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 骨刻文——中国早期的文字

    作者:刘凤君 刊期:2013年第01期

    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证实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近年来,在山东、内蒙古、关中等地发现了另外一种刻画在兽骨上的符号。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研究认为,这些符号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并将其定名为”骨刻文”。但尚有学者对其存疑。“骨刻文”到底是不是文字,如何释读它,它的...

  • 鲜卑花与鲜卑魂

    作者:孙危 刊期:2013年第01期

    鲜卑花、鲜卑族,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鲜卑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的西宁、海晏,甘肃的岷县、西固.西藏东北的索县等地,与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鲜卑民族政权的分布大致吻合。从名称上来看,它的得名无疑与历史上的鲜卑民族有关。

  • 前蜀皇帝王建永陵的发现与保护

    作者:李钢 刊期:2013年第01期

    五代十国时期,在四川境内有“前蜀”和“后蜀”两国先后建立,其中“前蜀国”的开国皇帝是王建,这位帝王的死后藏身之地一直无从确认,抗战时期,在建造防空洞的施工却发现了王建陵,

  • 墓室里的信仰与生活

    作者:李文博 刊期:2013年第01期

    人,有生也有死,中国先民尤重死后的”世界”建构,墓室成为他们倾注感情和想象的空间。我们通过汉代墓室的壁画,可以发现那时的人们是如何“事死如事生”的。

  • 道在便溺——明代播州土司王宫遗址的厕所考古

    作者:李飞 刊期:2013年第01期

    从细微处观察世界的方式。恰是考古学探知逝去历史的一种重要思维,即因小见大,透物见人。 有人问道于庄子,庄子回答说道在蝼蚁,在草稗,在砖瓦,在屎溺,无所不在。譬如,探猪之肥瘦,愈往下腿去方看得愈明白。这则故事记录在《庄子·知北游》中,

  • 考古学与人类起源

    作者:陈淳 刊期:2013年第01期

    长期以来,考古为人所熟知却又不完全为大众所知,这是一个尴尬又艰难的境地。在美国大片里,考古是英雄美女加探险;而在中国的通俗小说里,则是盗墓加收藏。这就很有必要正本清源,告诉大众现代考古到底是什么,考古学和我们的现代生活又有什么联系。

  • 考古发现和“文化探源”之一:栽培稻

    作者:田野 刊期:2013年第01期

    当我们每天端起香喷喷的米饭时,有没有想过,这大米及水稻是从哪里、在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世界上万物皆有“源”,追“根”溯“源”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的重要科学任务,而考古学在研究人类各种文化事象的起源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

  • 英国博物馆展览的诠释 考古是什么

    作者:黄洋 刊期:2013年第01期

    考古是一架时间机器。当揭开历史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时.我们发现自己与历史原来是如此的接近,近得就像自己是每一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一般,生活的方方面面部那样清晰地陈列在我们的眼前,历史的一幕幕在我们面前悄然展开……

  • 考古世界里的精准科技探测

    作者:王晓琪 刊期:2013年第01期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在所有交叉学科中,科技考古学颇为独特.它既是考古学与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更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追寻科技考古学的发展轨迹,既能帮助公众了解这一学科本身.又能为它的发展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