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试析中国当代电影的“残疾人叙事”

    作者:刘堃; 梁钟一鹤 刊期:2019年第20期

    长期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残疾人始终被建构为区别于健全人的他者形象。近五年来,电影中的残疾人叙事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推拿》《无名之辈》《宝贝儿》为代表,这些作品或通过描写残疾人的情感故事表达其"健全"欲求,或以描写残疾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来表现其心灵的敏感丰富,抑或通过描写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困境来反思社会残障观。这些电影作品改变...

  • “史传传统”与中国传记电影的民族文化特性

    作者:樊露露 刊期:2019年第20期

    依托于"史传传统"的中国传记电影深受本民族史学精神和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记电影长于展现传主在历史中的命运沉浮,倾向于在人伦关系和社会历史环境中确定个体的生命价值,体现了"史传合一"的创作倾向。"隐讳书写"则促成了中国传记电影的"颂扬模式",与西方传记电影中的"精神分析"和"忏悔意识"形成鲜明反差。根植于伦理型文化传统的中国传记电...

  • 现代性视野下青春影像的文化主题研究

    作者:张爱坤 刊期:2019年第20期

    20世纪以来,社会现实的剧变将青少年问题转化为现代性内部的固有症结。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审美文化,青春影像聚焦于青少年群体,以美学化的方式展现青春、关注青春,以此发挥其纾解困顿、救赎现实的文化功能,但在修辞策略和叙述编排上,青春影像往往体现为高度的成人中心主义,失却了平视青春的艺术视角。在这样的现状和前提下,影像世界中那些平视青春...

  • 浅析电影中“看镜头”的间离性及其艺术效果

    作者:滕宜娴 刊期:2019年第20期

    在叙事电影中使用演员直视镜头的"看镜头",与戏剧里打破"第四堵墙"的概念相似,可以实现"间离效果",避免观众陷入剧情,使其保持理性客观的角度观看。但仍有很多电影,通过"看镜头"却引导、感染了观众情绪,塑造了独特的人物角色。本文聚焦几部运用"看镜头"的叙事电影,浅析"看镜头"强调银幕内外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不同的同时,如何作用于电影氛围、观...

  • 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杂志宣传

    作者:王玉良 刊期:2019年第20期

    抗战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大起大落,直接影响到它在宣传策略方面的转变。美国电影商不断地推陈出新,来维持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市场地位,通过杂志宣传的"在地化"策略,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领域。作为战后好莱坞电影在华宣传的个案,《电影杂志》成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典型样本。

  • 形胜神穷:武侠影视剧中的数字奇观再商榷

    作者:叶绵耀 刊期:2019年第20期

    数字技术为武侠影视剧的创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不仅解决了创作中的诸多难题,而且制造出的一场场视听盛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然而过分依赖数字技术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拳拳到肉的武打快感被消解、"武侠身体"的文化意味开始丧失、场景失真削弱了环境的表意效果等,追求形式的极致最终导致神韵的失落。因此,数字技术给武侠影视剧所带...

  • 主旋律电影的新时代担当

    作者:吕妍 刊期:2019年第20期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作品成绩斐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作及传播体系,作为一种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主旋律电影的新时代担当日益凸显。通过对主旋律电影历史演进的了解,分析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趋势,从而彰显主旋律电影的新时代担当使命。主旋律电影在兼具思想引导与商业创作的前提下,在新时代迎来创作的黄金时期和发展新机遇。

  • “影像民族志”视野下的香港电影与香港精神

    作者:陈可唯 刊期:2019年第20期

    香港电影的题材与精神历来与香港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在香港这样一个难以建立宏大历史话语的空间里,流行文化的崛起完成了香港现代化的宁静变革,也促进了香港精神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媒介成为讲述"香港故事"、营造"集体回忆"的重要载体。从"狮子山下"到"中环价值",港产片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折射出港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建构,在某种意义...

  • 公益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以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获奖作品为例

    作者:乔瑞华 刊期:2019年第20期

    在社会性别背景下,相较其他工作领域而言,公益行业中的女性权益保护更加受到社会的特殊关注。文章以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的一、二、三等奖作品为分析样本,通过男性和女性施助者的性别比例、公益主题、性格呈现等几个层面的对比分析,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在传播公益的媒体表达和价值诉求中,隐藏的大众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

  • 原乡的别离与异乡的重建:关于纪实影像中“城中村”形象的考察

    作者:李冠骏 刊期:2019年第20期

    城中村的产生源于空间生产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演变,这一独特的空间形象呈述着城市与乡村的错置,也暗合了羁旅与乡愁的投射。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多元角力的产物,"城中村"形象不断地在纪实影像中显现,它凝固着历史书写的记忆,也窥察着时代精神的风貌,并立足原乡到异乡的空间迁徙进行"家"的想象性建构,最终形成了乡土情怀与现代进程之间的话语博弈。

  • 媒介视阈下电影的现实主义

    作者:张慧娟; 郝建国 刊期:2019年第20期

    电影是一种大众媒介,具有大众媒介或媒介系统的一切特征。本文从媒介系统的角度,基于《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及其影评,认为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创作手法,又是电影划定自己边界并不断演化发展的内在规则。这种规则在与其他社会规则的互动中产生,而当前正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试图重新寻找并划定电影边界。

  • 印度托莱坞电影的世界性影响力探究

    作者:焦玲玲; 张倩 刊期:2019年第20期

    泰卢固语电影是印度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称为"托莱坞",是印度的支柱电影产业之一。历史上印度安得拉邦的移民使泰卢固语电影在世界其他国家(英国、北美、中国等)上映并取得了很高的票房,促进了泰卢固语电影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巩固了托莱坞在印度乃至世界电影行业中的地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托莱坞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影响力,即历...

  • 影视作品的多模态文化隐喻及价值传承

    作者:孙小孟 刊期:2019年第20期

    电影是由影像、音乐、色彩、字幕等多模态符号构建的动态叙事语篇。影视作品中的动态图像、声音、颜色、文字和蒙太奇等多模态要素在参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意蕴、实现美学价值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宣传和价值传承等使命,以实现电影的艺术性、文化性与思想价值的统一。文章从多模态文化隐喻的视角,分析影视作品中多模态隐喻如何呈现大国以人...

  • 喜剧电影讽刺精神的当代中国处境

    作者:周建永 刊期:2019年第20期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对喜剧本应具有的讽刺精神重视不够,这在公路喜剧、黑色幽默喜剧、无厘头喜剧和侦探喜剧等喜剧电影类型中尤为明显。讽刺精神的不足使多数喜剧电影成了"精神快餐",无法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应有的文化担当。同时,国内也有少数喜剧电影仍坚守着讽刺精神,这些电影才是中国喜剧电影的脊梁。从现实中寻找灵感...

  • 从《最美的青春》论中国故事的创作策略

    作者:资小玉 刊期:2019年第20期

    在新时代语境下,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了两个核心问题:讲什么以及怎么讲的问题。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以象征和诗意的浪漫主义情怀呈现了"讴歌奋斗人生"的主题,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刻画了一群最美人物,一定程度上为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影视作品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