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影发展背景

电影发展背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16:02:10

电影发展背景

电影发展背景第1篇

[关键词] 全球化;中国;动画;发展;途径

一、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的题材与内容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带来的是文化的不断融合和趋同,这也正是我们所谓的文化的全球化。的确,文化的融合加深了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而对于中国的动画产业而言,要想在当今文化背景下进一步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民族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动画创作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那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优秀内涵,并将其用于当今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从而也成功建立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应用于当今的动画创作中,并不是简单的抄袭与模仿,而是充分从中吸取既具有民族性、本土性又不会让人觉得老土的形式和内容。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其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就过去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而言,在题材上大多选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成语故事等内容,就这些内容而言,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能够体现我国人所特有的人文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以1961年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而言,在这一作品中不仅给了我们视觉形象与文字形象之间的转换,而且也充分加入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脸谱。甚至就连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所采用的也是京剧中的经典程式。值得提出的是尽管这部电影是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完成的,条件也不是很成熟,但是从制作的形象、动作、背景等方面来看,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也正因为此,这一作品才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之一。

此外,我国传统哲学中所主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对后人的思维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多国学大师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说过:“在天人合一理念中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定性为征服与被征服上。”而就这一思想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题材和内容中的体现而言,则可以将其演化为各种故事与影片,并通过观众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这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也是挖掘我国动画题材和内容的好方法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动画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诉诸。以剧本的改编为例,在改编的过程中尽管要建立在原著的基础上,但是又融入了改编者自身的创意。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例,就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而言,在日本至少存在七个不同的版本,在这七个版本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新元素融入,这也就造成了每个版本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实是在第七个版本的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被改编成了一个在社会中闯荡的金发赛车手的形象。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改编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现代人的审美喜好。而就我国对这一作品的改编而言,不管是故事的情节上,还是人物的设置上,甚至是细节的构思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人们对作品欣赏的审美疲劳与厌倦感。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便是由于这种经典具有一种能够跨越时代的精神。此外,就构成经典的诸多元素而言也能够不断地被用到后来的创作中。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时代对经典的演绎也有所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才赋予了经典以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形式选择

纵观我国动画电影短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创作出了很多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作品。对此,总理也曾进行了肯定的评价。事实上,也正是在那一个时代,为我国的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创作环境,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进行创作,但是也给经营者带来了困难,尤其表现在他们很难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因此,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就被定格在了一种纯艺术的创作层面中。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艺术创作也被纳入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也使动画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必须紧跟市场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能够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这也使人们对作品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事实上,在我国动画电影8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将是否具有民族性作为判断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诸多动画创作者为了能够迎合这种审美趣味,在创作过程中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具有民族性的动画电影表现形式,诸如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不仅拓展了动画电影创作的表现范畴,也掀起了我国动画产业创作的高潮。以1958创作的《猪八戒吃西瓜》为例,尽管将剪纸艺术运动到动画创作中并非我国首创,但是由于我国的剪纸艺术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所以该片一上映,并给我国的动画界带来了崭新的视角,也为我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之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随后,诸如皮影、壁画、水墨等特点的美术资源也开始被广泛运动到动画的制作中。

除了在题材和造型设计上要具有民族特色外,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还可以从其他形式中获得灵感,例如音乐表演,这方面主要是指从我国戏剧中进行深入挖掘。事实上,在我国早期动画创作中,也并不是单纯地借鉴戏剧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而是在尝试着学习戏剧作品中的诸多表现手法,尤其是戏剧作品中平面的空间感与单向过渡的舞台调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当时的动画创作以很大的影响。从早期的《骄傲的将军》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甚至是《三个和尚》《葫声娃》等一系列作品中都可以从中找到戏剧的打击乐的影子,尤其是在打斗场面中,趣锵的谬鼓使得节奏明快,动静适宜。在完成剧中情节所需要的特定内容外,又将动画的民族化情感进一步加深。除此以外,民族音乐中的其他元素也都在动画创作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例如《牧童》中的笛子,《山水情》中的古琴,《抬驴》中的唢呐,等等。

中国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内涵,而且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与探索也成为一整套系统的书画形式。深深影响着我国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也是一样,为中国动画提供了诸多好的借鉴形式。但是,如果仅仅将这些形式简单的搬到屏幕上,或许很难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倾价值。对此,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美术的造型、工艺制作、数字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得到理想的表现。在这里应重点突出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制作效果,并开始逐渐取代过去单纯的手绘表现。在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就当前国内的一些电脑动画师们而言,他们在电脑动画表现力、视觉张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动画制作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三、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的运作模式

就动画电影而言,归根结底,是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种。因此,这也给动画电影打上了经济和文化双重的烙印。因此,要想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展我国的动画电影,就必须要不断优化我国动画电影的市场运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有效地占领市场,发挥自身所应有的市场价值空间。

但是在构建适应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动画的市场运作模式时,还应该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实现动画市场的构建。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便是要加大发展国内原创动漫的创作与出版力度。这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充分挖掘优秀的动漫创作者者和动漫创作作品,从而为市场提供方提供扎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动画创作提供充分的内容保障。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一些动画书籍市场中也的确存在着不少关于动漫方面的图书与杂志,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在创作水平上相对较低,有的还是直接转载了日美的一些作品。事实上,在我国民间也具有很多水平很高的动漫作者,只是社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相对较少,从而埋没了这类人才。对此,各部门以及一些公司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作品参展活动,尽可能地发掘新兴动画电影的创作力量。其次则是要培养动画创作人员的市场意识,并适当引入竞争。就当前而言,大型原创的动画电影生产公司为数不多,而且竞争力也不大,尽管有些公司在过去曾经取得过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由于单位内长期缺乏新鲜的血液,创作理念数年如一日,逐渐便陷入到了闭门造车的境地。这便是由于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所造成的。对此,动画公司在制度的制定上一定要做到奖罚分明,并将制作人的收入与影片的盈利联系在一起。业绩提成的实施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影片制作者对影片创作的态度,而且还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此外,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影片的类型和观众的定位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影片的宣传与营销以及影片放映的时间段和院线的联系。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样,合适的上映时间也会大大增加影片的票房收入。

从宏观角度上讲,当前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便是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动漫园区的建设,改变政府以往对动画产业大包大揽的处理方式。事实上,解决好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文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率作用。在过去,一提到文化所指的更多的是文化事业,而既然是事业的话,那么政府在其中主导的成分就比较大一些。但是从本质上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消费者对文化品牌和内容的广泛接受而实现的。因此,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必须要走市场发展的道路,而就这方面而言,仅仅依靠行政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目前,地方政府在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方式上最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便是根据电视播放的时长对其给予补贴,不同级别的电视台所指定的补贴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动画企业创作的积极性,但是这种简单地以数量来衡量的扶持政策却很难创出精美的作品。从这一角度上讲,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积极有效地引导动画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动画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向上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1] 艾琳,张杰.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赵东.中国优秀动画100 部[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电影发展背景第2篇

[关键词]视觉角度;《赵氏孤儿》;空间背景;设计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很重要的是从观众的视觉享受中展示出来的,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要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完善电影的表现主题,展现电影的风格色彩。从电影的视觉效果来看,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场景设计和电影综合元素的表现手段,从视觉角度进行分析电影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烘托电影场景的气氛、让电影的环境更加真实,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从视觉角度分析《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有利于电影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中导演的表现意图,更好地理解电影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意义。

一、空间背景设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是电影导演对电影人物活动的场景的重现和表达,是导演根据电影的剧本以及通过自身的要求进行的影视艺术的空间美学的表现场所。电影背景设计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电影是一门空间艺术,电影需要通过导演设想的一个理想的空间背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电影场景的设计。首先电影场景的设计对于表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导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整个空间背景设计制作的团队就要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完善,尽可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只有导演满意这样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让导演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电影的空间背景往往是通过电影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电影镜头的转化构成了电影故事情节的转变,同时也为电影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让电影故事能够沿着电影空间背景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赵氏孤儿》电影作为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导演充分利用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的心理作用将电影的故事的逼真性和现实性通过空间背景的设计完整表现出来。

空间背景的设计在表现电影主题和完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影不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通过某一种手段进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导演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故事的画面充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首先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画面,导演只能够通过画面的转变来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画面中还不应该是平面的而应该是具有空间立体感觉的,这样对于导演来说,寻找什么样的空间背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说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导演内心世界在电影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整个电影中主旨思想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电影的成败和票房。

二、视觉角度中的《赵氏孤儿》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赵氏孤儿》电影是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赵氏孤儿》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犹如一部撞击心灵的洪钟。产生这样的一种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导演陈凯歌在视觉角度中使用了一种以“不演”的真实性再现了那个风云迭起、气势恢弘的战国景象,从视觉角度上来说,通过这样的艺术效果的展示很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担任该片特效制作的BaseFX团队,是本次电影的空间设计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电影中尽管有很少的特效镜头但是其韵味十足,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眼前一亮,这其中有特效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特效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电影镜头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只有好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拍摄出影响力比较大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就是这样的一种摄影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中导演颠覆了古典戏剧的故事情节,将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的《赵氏孤儿》通过观众的视觉欣赏达到了导演所要表现的内容。在该电影中主角程婴是一个平民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杀死,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镜头进行分析电影观众的视觉享受所在。这样的一个小的故事引出的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事实,导演陈凯歌转变了拍摄的角度,从一个小的方面折射出电影中所表现的整个大的历史事件。从整部电影来分析导演是将现实主义的风格拍摄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将自己的视觉享受转变成对于电影的感受,让电影观众更加充分融入电影中去。

三、《赵氏孤儿》电影中的视觉角度上的

空间背景设计中的元素在提到视觉角度上的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元素时,我们不难看出空间背景的设计元素中包含了有建筑艺术的空间设计元素,电影中的周围环境艺术的设计,还有电影中的时代空间背景的设计。首先在电影的空间背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设计,由于电影作品中,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如何判断该电影的年代通过建筑空间的设计就可以发现电影的魅力所在。我国在古代是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国度。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中应该说电影中的建筑是主角。这样说是符合建筑艺术的定义的,建筑不仅是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并且反映出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当然建筑艺术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筑更是人们展示生活环境的舞台。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电影中的建筑艺术起到了反映人们的生活时代、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的具体内容的统一。所以说建筑在电影的空间场景的设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视觉角度来看电影空间背景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由于电影在表现手法的过程中,需要周围的环境作为故事情节的衬托,鉴于《赵氏孤儿》电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导演在进行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尽可能将整个的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一览无余展示给观众,这样就需要由周围环境的衬托来完成电影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和电影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由于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是展示人的活动的背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来说,人对于周围的环境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说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元素的原因,在多变的空间背景上进行环境艺术的创造,有利于故事的真实性的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让其能够在电影中反映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的活动关系。

最后,电影中的艺术造型对于电影中空间背景的设计的影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艺术造型这样的一个艺术范畴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说在《赵氏孤儿》中关于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所佩戴的器物、所使用的物品的外形、轮廓、外观等方面都渗透着艺术造型的内容。作为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陈凯歌导演将这个方面的艺术设计全部交给了BaseFX团队,尽管在这个团队中制造特效镜头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其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BaseFX团队在充分考量了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之后不断积累和完善了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艺术造型的设计,使该电影的形象逼真、造型更加严谨,表达更加贴切。

四、《赵氏孤儿》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上大多数都是比较成功的背景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箭蠓”从竹筒中出来,导演为了将其表现出那种灵活、凶猛、暴躁,必须要通过电影空间中的别样设计表现出来。导演为了表现出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和电影的空间背景来进行填补和完善。其中“马车陷落”“庄姬自杀”这两个电影中比较重要的电影场景的布置和完善上导演也下了很大一番工夫。这其中有对于空间背景的采集也有对于周围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将该作品的重要内容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熟的空间背景设计的过程时,还应该看到该作品中在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导演陈凯歌为了能够从视觉角度上来抓住观众的心理,其间只注重了视觉的效果,而忽视了场景布置的合理性,这样就对于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有着较大的摩擦,在进行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将镜头放到偏离实际生活的一些背景材料,由于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往往追求的是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赵氏孤儿》电影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说对于导演来说有着很大的转变难度。电影真正的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应该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应该是充分尊重生活现实的具体反映,同时更应该是尊重电影故事发展走向的。《赵氏孤儿》电影中在展示人物的行为性格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将空间背景的设计和当时人物的行为性格相一致,

五、结语

总之,从视觉角度来看《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变化过程中,导演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是电影的成败。《赵氏孤儿》电影的导演陈凯歌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要求,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他对于电影拍摄过程中过度理想化的心理。通过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的要求的多样性,从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环境艺术的背景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中优美的景色的时候,更加深入和细致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门艺术,导演只有充分重视空间背景的设计才能够将电影的主旨思想通过镜头表达给观众。对于观众来说,从感性上面来分析导演首先要吸引住观众的就是要使用视觉效果和一些特效动作来将观众很快引入到电影中来,但是当观众真正进入到电影欣赏的过程中的时候,往往被吸引的却不是电影的视觉效果,而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又是通过空间背景设计来表现在观众面前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视觉角度下的空间背景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唐晋,周永兴.《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J].电影文学,2012(05).

[2] 莎日娜.《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现象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2).

[3] 姜毓星.电影《赵氏孤儿》的解构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

电影发展背景第3篇

关键词:钢琴曲;背景音乐;电视

电视本身是视听媒介的一种,视觉和听觉都是电视必不可少的媒介元素。由于视觉在电视中占据主导作用,电视背景音乐的重要作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电视音乐在表达情感、表现主题、连接画面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经典钢琴曲为例,说明电视背景音乐为观众带来的美的享受和运用技巧。

一、电视背景音乐中的经典钢琴曲作品及其语境分析

虽然与解说词同为电视声音语言,电视背景音乐却没有明确的解释说明功能和指意作用。但是却不能因此忽视电视背景音乐的重要功能。电视背景音乐不仅能通过自身的美感渲染环境,唤起电视观众更多的美好联想,而且能与电视画面的视觉语言交融到一起,强化视觉画面的感染力和概括力,更重要的是背景音乐具有很多视觉语言不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的作用和功能。钢琴曲具有音域宽广、音量变化幅度较大、音色纯美的特点,本身可以独立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贝多芬曾经说过:“一架钢琴无需与任何其他乐器合作就可以容纳人类精神的宇宙。”正因如此,钢琴曲是电视背景音乐最常用的音乐形式,很多耳熟能详的钢琴曲不是通过音乐会为民众所熟知,而是通过电视背景音乐令广大观众耳熟能详。作为固定片头、片尾曲的钢琴曲很多,例如《渔舟唱晚》一直被央视《天气预报》作为背影音乐,几十年从未更换。CCTV《动物世界》片头曲来自Space乐队1978年专辑《JustBlue》中的主题曲音乐。《今日说法》栏目片头曲来自SteveHaun钢琴曲集《GloryBound》中的《PresenceoftheMount》,其片尾曲来自同一张专辑的《Lightingtheworld》。各大电视台台标展示时所用音乐多为古典钢琴曲。因时间有限,通常会截取古典钢琴曲的代表性部分,常用的包括贝多芬《致爱丽丝(ForElfse)》的第一小段、理查德《钢琴曲精彩现场》中《爱的纪念(SouvenirsD'Enfance)》、巴赫的《爱的协奏曲(巴哈小步舞曲)》等。这些古典钢琴曲大都曲调轻快优美,很多电视节目的导入、间歇、串场也都会应用,可以说其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电视背景音乐之所以钟情于经典钢琴曲,是因为钢琴曲在情感刻画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能力,其代入感极强。《动物世界》片头曲《JustBlue》以十足的节奏感带领观众迅速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中。而《WeStay》是《动物世界》连续用了十年的片尾曲,奔放的运动旋律使观众宛如仍然身处茫茫非洲大草原上或茂密的亚马逊森林里亲眼看着成群的各类动物奔腾而去。这首钢琴曲本身介于轻音乐和Newagemusic之间,用在结尾处既不显得过于热烈却又很好的体现了动物的野性之美,可以说是电视背景音乐应用的经典之作。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经典钢琴曲作为电视背景音乐必须符合节目或电视台的语境,也就是说选择的钢琴曲必须与电视节目的风格相符,能够为节目添加“色彩”。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为例,《金牌调解》《非诚勿扰》等很多知名情感类电视节目都以其作为背景音乐。这是因为该乐曲第一乐章表达了悲哀的、阴郁情感,中乐章表达了柔和的、深思的、安静的情绪,末乐章表达了狂暴的、热情的情绪。这些乐章的变化起承转合,不但非常适合在多情感叙事电视节目中表现不同阶段下人物的不同情感,还能够将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备受情感类节目的喜爱。

二、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发展态势

最初,经典钢琴曲只是为了实现衔接画面的转换功能才出现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随着电视制作的不断发展,电视工作者发现经典钢琴曲的功能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到背景音乐里钢琴曲并喜爱上它们,于是钢琴曲乃至背景音乐在电视制作中所充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的运用和发展也从无人问津的“小问题”变成不可忽视的“大学问”。本文选取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中西合璧是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重要的发展态势之一。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打开电视就会发现电视制作及背景音乐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中西文化多元交融发展趋势。一方面,背景音乐钢琴曲不再只弹奏西方经典音乐,很多传统的东方音乐也以钢琴演奏的形式出现在电视背景音乐之中。例如《走遍中国》的片头处节选了中国传统乐器《平湖秋月》18-19小节的一段,展现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和欢快的情感;结尾处节选了21-22小节,表现的意境空明而悠远。《平湖秋月》本是以高胡为主奏乐器,扬琴、横箫、秦琴等民族乐器辅助演奏的纯民乐,经陈培勋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后被央视四套《走遍中国》选中作为片头片尾背景音乐。这是因为原曲包含乐器过多,作为背景音乐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过度关注,起到喧宾夺主的反面效果。改编后的钢琴曲更为纯粹,不但能够完全表现出原曲的艺术效果,而且较为含蓄,非常适合作为电视背景音乐。与此相似的是,近些年来《绣金匾》《夕阳箫鼓》《浏阳河》等一大批优秀中国传统乐曲以钢琴演奏的方式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中,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我国旧有的电视背景音乐要么是只由钢琴独奏的西方乐曲,要么是只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东方乐曲,而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本身的发展,如《敖包相会》《魂之舞》《阿拉木汗》等越来越多的电视背景音乐是以钢琴与传统乐器共同演奏而成的。相关研究证明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获得的观众认可度较高。中西合璧后的背景音乐拥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电视呈现出更为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同时符合并满足了现代中国电视观众对西方音乐文化和东方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和音美需求。电视背景音乐在选曲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传统电视背景音乐习惯选择西方古典音乐钢琴演奏的经典片段相比,现在的电视背景音乐中的钢琴曲则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其一,除西方古典音乐外,很多现代和当代钢琴曲也都成为电视背景音乐。人们生活环境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只涵盖古典音乐的电视内容也不能继续满足现代电视观众不断提升的现代文化的理解和需求,《水边的阿迪丽娜》《梦中的婚礼》等当代钢琴曲被大量应用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这些现代钢琴曲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更符合现代性较强的电视节目展示自身时尚感的制作风格。其二,优秀的电影钢琴曲逐渐成为电视背景音乐的热门。很多年轻观众喜爱的热门电影中的钢琴曲被引入到电视背景音乐中,如《海上钢琴师》《不能说的秘密》《台》等。这些钢琴曲通过电影被广为流传,已经说明其优秀程度。青年观众耳熟能详的钢琴曲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特定情感,也使电视节目显得更为“潮流”,容易获得年轻观众的好感。其三,品牌电视节目对特定钢琴曲的倾向性。一些电视节目在形成节目品牌方面做得非常精细,自然也包括背景音乐钢琴曲的选择。如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片尾钢琴曲《TheCallofDesTinny》(Titles)和片中音乐《ShepherdMoon》(Enya)都蕴含着极为浓郁的怀旧情感,这两首钢琴曲在节目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次数也是最多的。与节目内容及风格高度契合,加上在节目中反复的出现以加深观众印象,使很多熟悉该节目的观众在其他环境下听到这两首钢琴曲也会不由得联想到《经典传奇》。与《ShepherdMoon》相比,《天地孤影任我行》的钢琴曲在节目中出现次数相对较少,与片尾曲的风格也没有形成呼应,虽然在《经典传奇》很多节点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却很少有观众将其看作为代表该节目的背景音乐。与此相似,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选择与自身内涵和风格相契合的专属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成为建设节目品牌的手段之一。

三、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运用思考

电影发展背景第4篇

一、 都市影像中的本土化选择

现代都市电影如何提升自身艺术水平,提高社会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塑造富有特色的视听感受,这是电影界以及审美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对于城市影片中地区和艺术界限的淡化所带来的困顿,人们心中已经有了保护自己风格的解决途径,即恰当地把握不同区域象征文化要素的差别与不同区域历史积淀下的不同文化符号,进而建立并维护区域化乃至民族化的独特审美体系和文化视域。

导演把人物设定在不同的背景里,对背景的显著特点良好利用,这种特点是暗示和象征形态,就可以让电影的创新继续,利用蒙太奇联系不同的片段,把一幕幕片段串接起来,对观影者关于艺术的回忆与想象是自然而然的。当地艺术得到了复古式的解释时,也是都市人回忆旧文化的一种体现。此类典型文化形象在空间层面上的延续性能够顺畅地推动剧情发展,同时,其在时间层面上的片段性为影片故事背景的建构打下了基石。正因为如此,许多都市电影人运用经典思想中含有的运动和空间流畅性,制造的人物也利用解构主义和形态主义,让观影者对历史背景和思想空间有一个多元化的认识。

可以说,在都市电影中加入历史元素的片段,让经典艺术成为思想深度的装饰品,会把艺术变得国际化,一种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将会展开。

二、 传统元素在都市电影中的影像识别符号

每个区域的价值美学、情感复杂化的经典影视形式在都市生活的刻画中起到了类似中国骈文的艺术效果。这种美学形式的主体一般体现在背景组成的碎片中,他们无论从外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极富有魅力。这是一种人文范畴的美感,这种美感运用在影片中描绘出了内涵美,加上旧式建筑物的外形特点和源自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特色,或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清新恬静之美,或呈现出西北荒漠的粗犷不羁之美,或表现出炊烟袅袅的田园小镇之美。这样的元素在影片中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形成了艺术主题和人物的感情形式、感官和思想美学特点的一部分。

艺术区域表现在民族意识的不同、物质精神的不同和思想深度的不同;同样,对区域地区的理解也是对区域艺术的理解,在影片宣传时确立了人群美学主义的形成。在中国经典艺术中,人和空间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在《坤卦?象》中,就阐述了人与天是互相协调的,人按照天的形式去运作,去顺应天的周期;《易经》也说出了无往不在变化,又无往不在重复是天道;《文赋》中说明了万物由心而生,心中自有四海。这些对于世界的思想对经典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多彩的空间美学形态,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区文化体系也逐渐构建起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多数城市历史文化都源远流长,城市中的代表性建筑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地区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园林、陕西的窑洞等,这些建筑蕴含着不同的韵味,代表着其所在城市的区域文化。这些经典静止物质元素,毫无疑问都是体现局部、加大观影者地区认知的意识形态。

在每一部城市作品里都要依靠这种物质世界创造的背景,电影的导演利用这种经典的局部符号,希望组建起电影中独特的镜头经典空间,在全球电影界表现的是一种中国独特的电影语言。这种极富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符号元素通常以两种方式融入都市电影的创作中:其一是经典物质世界的组建,其二是艺术空间的复刻。

经典的物质空间又走向了特定的局部背景和道具背景。自然风光中水乡的湖泊、西北的土地;道具背景中的经典建筑,比如斑驳的屋檐、灰色的墙体、幽深的街道等江南的建筑风格,通过空间顺序展现的都市园艺,具有北方历史特点的京城,中西交融的新生代大都市,在重视传承和重视变革中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局部特色。

电影《船家女》就是利用主人公的行动来展示环境的:船只、湖水、小桥、衣服特点等,完整地创造了在现代城市艺术矛盾下的经典电影形式。电影将故事发生的背景选定在水域广阔的杭州,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设定在湖泊和湖泊周边,对杭州代表景观西湖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让故事背景逃离了物质禁锢。

婆婆的古木、三潭印月中的建筑、波光粼粼的湖面、轻盈的小船,山路边缘柳树下创作的艺术家等,随着剧情的推进,不但成为剧情的地域坐标的形式,还营造出浓郁的水乡特色。众所周知,上海鲜明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特色融合在柔情似水的利益场、殿堂级别的现代建筑、零散在城市中星星点点的小巷、夹杂了油画海报等元素中。这些有着浓重艺术差别和地区间的经典建筑群与西方建筑,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所独有的名利与典雅。这种特色的形成源自于民国时期的上海,在江南商业文化的浸润下,上海呈现出一种优雅从容的气质。例如,王家卫导演的作品《花样年华》就将上海气质发挥到极致。《花样年华》中色彩斑斓的服装和光线烘托下若隐若现的街道,把柔情的怀旧和经典美学于豪放的拉丁艺术下,打磨上了一层细致情怀和完整习俗。

经典艺术背景的创造不能摆脱生活的剧情的投入。尤其在喧嚣的社会背景和嘈杂的城市霓虹中,世态炎凉,更注重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的风俗渗入电影制作的世界浪潮当中。

这种掺杂不是停止在对特殊风俗的表面上,而是用习俗的矛盾加强剧情的推进,从而组建起有特色的艺术经典的价值取向。费瑟斯通说过,家庭的感受是从经历中提取的,属于象征性的展示,各种回忆性的表达,以及各种风俗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导演孙周的作品《心香》,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融入电影之中,用富有诗意的俯视和远望镜头切换翻开了电影的新篇章,在随着主人公视角移动的过程当中,都市压抑、安静而古老的戏曲建筑,直观地反映出两位老人远离尘世、喜欢怀旧的心理,在剧情的高潮阶段,用诗歌抒情的技巧,把家人的代沟比作经典艺术和新型艺术间的代沟。在电影的最后,用诗歌结尾的技巧,用抒情的传统背景音乐,展示了家人依依惜别之情。

“习俗文化是艺术的参考书,是民俗艺术与区域艺术最为具体最代表的表达模式。”在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中,几乎都用民间习俗作为电影的基调,例如影片《红高粱》表现出了高密县独特的“颠轿”风俗,影片《菊豆》中对染坊工作程序的展现等。再如其近期作品《归来》之中,以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回忆、特殊的舞蹈等为背景进行陈述,这些在记忆中淡化的代表了人民苦难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观影者的内心需求。结局以悲怆、温暖和安静的状态把意境升华到典雅的境界,电影中不停地说明回归,却在坚持、恬静、收敛的内心中进行着周期性的等待回归。这种差异性的艺术手法展现,以“单调化”达到“丰富化”,这种状似神话中的壮举,抑或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传奇,都是艺术精神逐步升华的特征。

三、 可视化传统元素的影像美学属性

对一个城市的回忆、面对电影所想象的更深层面的体会,如同在特定的空间和时代之中,似曾相识的氛围之内,人们的念旧情怀和乡土情怀被唤起的情感认同。京城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城市,包含着历史和当代、独裁和自由等很多矛盾因素,在作品中展现繁杂的审美价值。

近代现实主义的出现,对北京艺术风格的审美表现给观影者带来了剧烈的感知冲击力。例如陈凯歌的早期作品《霸王别姬》,影片中的所有画面都是当时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照,陈凯歌用浓墨重彩的豪放艺术形式展示复刻性的空间组成,很聪明地把主人公和艺术的生存空间紧密结合起来。拍摄的过程中,故意摇晃摄影机,利用夸张的对焦手法把横跨五十多年的地区艺术如其所是地融入电影中。利用灯光特效和放大特效让角色和空间有层次感,用现实主义的结构特色融入住宅、街道、老旧的高墙等艺术景点,并用单调的灯光进行衬托,把艺术独有的行为特点、多彩的服装等风格推向壮丽的顶点,贯穿于镜头的经典小吃、宠物、玩具,夹杂着小巷中各种小摊叫卖,都市的幻想背景也随之拓展开来。中国艺术的结构与时空展现形式成为呈现中国南方水乡的主要艺术手法,拓宽了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将江南水乡的缥缈雅致和婉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船家女》中水乡城市的背景表达以镜头的反转来完成,就像《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结构,地区背景完整统一,让艺术的形式更加立体而丰富。展示了杭州静谧的典雅内涵,把主人公阿玲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融合在同样的维度里,展示了阿玲生活的极大艺术化和悲剧化。阿玲所代表的悲剧化人生也包含了都市传统文化的元素。

当今时代中,人们对城市背景的认知往往利用传递的形式来展现,影片成了电影时代各地区城市风格的经典背景,是城市风格自我艺术的幻想折射。北京城在不同的电影中展示的是“经典都市”“近代帝都”“政治中心”的艺术幻想,这种多维度的艺术风格来自于历史的组成和世界化的成就。在“经典都市”中,又发扬了本土和意识形态的多重标准,掺杂了皇城故都的原始背景。电影《骆驼祥子》中,将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牌坊等特色建筑描摹得十分生动,体现出老北京的文化特色。以住所和活动范围为介质,组建了一个和家庭、环境相关的艺术体制,聚集了流畅、安稳、经典的文化形式、平民心态、信仰意识,成为守旧和坚持、温暖和品质并重的古都艺术价值的参照。在《末代皇帝》《最后的贵族》等作品中,一些历史皇家建筑又是代表着王道、意识形态的载体,抒发了不可遗忘的回忆。与此同时,北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是代表着独一无二的国家象征,也是政治的暗示。《霸王别姬》中灰色的庭院和弥漫着血腥味的操场代表着都市的记忆。上海在电影中也展示出多彩的艺术特质,在体现旧社会的作品中,它的五光十色是外族人压制的象征;在新时代,又是代表了世界化的意象;在《花样年华》中,是温柔的革命浪潮;在《苏州河》中,它又是荒凉的代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都市影片中的文化表征就像一个讲述者,它在用语言描绘着城市,并且运用修饰过的、自以为是的画面进行宣传。让这些没有活力的、停止的背景意象唤醒人们的民族幻想力,电影运用了声音、灯光、画面等多元形式组建了多维度的经典艺术。在《霸王别姬》中,背景音乐运用了大篇幅的二胡和锣鼓,小巷中的嘈杂声都是日常化的烘托,让电影的整个色调都更加民俗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这些声音连接艺术化的灯光和住宅等场面,让经典文化在感官层面得到了体现。在《花样年华》中,出现了色彩斑斓的旗袍、烟草、海报、小巷、小碗汤等,构建了一张张可以触摸的上海。方言、音乐、老旧的收音机组合在一起,又把上海停在了回忆的感官维度中。

电影发展背景第5篇

[关键词]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报道运用 电视宣传水平

所谓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密切联系的条件和环境。新闻背景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闻人物看,可能会涉及他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可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报道的背景材料。

但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有些新闻背景报道的配合还显得不够及时,观众得不到与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有关背景信息,不能够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有的新闻报道是内容过于平面化、存在报道形式单一等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新闻背景报道还比较薄弱,往往就会影响宣传的效果。

新闻背景材料是提高新闻含量的重要元素,它的运用可以达到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由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加强新闻背景报道意识,提高新闻报道整体水平。

一、认真研究分析背景材料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作为一名编辑、记者,研究分析背景材料是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增加才智,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也是运用好新闻背景的前提。WWw.133229.CoM研究分析背景是采访的入手点,是为采访而进行的采访。其作用在于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同时进一步开掘报道的深度,避免停留在一般性了解水平上做报道。很多有丰富经验的编辑和记者十分重视研究背景材料,并将这一工作作为采访的开端。运城电视台《运城新闻》栏目一位记者,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 发展 观活动“热爱运城,共谋发展”演讲比赛采访报道中,发现其中一个贫困县在全球 经济 危机风暴中,逆势而上使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的线索。由于记者善于研究分析,报道及时,使得本是一次常规性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了更有价值的深度报道线索,给在经济危机困境中艰难前行的 企业 和部门提供了发展思路,提高了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这样有效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的新闻报道就不失为一条有价值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离不开 历史 知识、时代背景、科学知识等等材料的运用。许多对比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正是由于背景材料运用贴切,才使报道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新闻背景的运用还涉及到背景材料的选择问题,这样才能将背景材料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践证明,新闻背景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紧扣主题选择典型背景材料;根据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需要,选择背景材料;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背景材料;为新闻增色添辉,选择背景材料;根据新闻内容、表现形式,选择背景材料。

所以综合分析新闻背景材料,既可使编辑、记者获得判断事物的可靠依据,也可使编辑、记者挖掘出更好的新闻报道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

二、准确灵活运用背景材料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大体有两种方式。

1.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主要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表述、被采访者对记者提问的解答,或者记者直接转述有关文章、史料和有关文件中引出的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资料,或者通过解说道明与新闻事实相关的环境、条件等,像这种记者出现场解释、现场提问采访、配音解说等表现方式都具有较强引证性与说服力。叙述式背景材料在运城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在电视新闻的结构中可以在开头、结尾、中间穿插等灵活的方式出现,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2.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进入后期编辑阶段时,所插入的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电影、电视、图片、绘画、图表、 音乐 、文字等具有直观性的影像资料。插入式背景材料的显著特点是形象,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运城电视台某专题栏目中,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某县科技示范园区的采访报道,当被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说到该县西瓜大面积种植成功时,插入了县政府组织敲锣打鼓游街庆祝西瓜种植丰收的宏大场面的画面资料,画面语言的说服力就很强。

在运用背景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紧扣主题,使背景材料和新闻主题配合恰当。背景材料要灵活穿插,要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三、加强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运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新闻背景材料的管理。比如,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分工合作,但是记者出去采访一般是单打一,既没有前期策划,也没有后期资料的补充,记者的精力主要用来应付现场的采访和拍摄,根本无暇顾及背景资料的准备;再比如,电视传播最具有开放的特点,但是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却是以部门和栏目为单位,相互封闭,缺乏沟通,有时在同一事件采访现场出现来自同一家电视台不同栏目的好几组记者,采访的角度也是雷同的,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加大了电视记者获取背景资料的难度,使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过,这样的管理弊端正在被各级地方电视台所认识,并且正在逐步改革这样的管理模式。运城电视台在总编室设置了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指定由专人管理全台的播出节目资料带,这种做法初步实现了全台的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加上开放的胸怀,实现新闻资源共享,才会提高新闻宣传的整体水平。

四、做好新闻背景材料的开发利用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 历史 ”,也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新闻背景”,不仅如此,文艺类、专题类等各类节目,包括其他媒体、其他记者采制的新闻节目和电视作品都有可能成为电视新闻中难得的背景资料。影视 文献 资料,特别是许多纪实性的东西,就是活动的、形象的、最生动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它在很多方面具有文字资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要想提高电视新闻背景报道水平,必须做好影视文献资料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否则,背景报道将成为无米之饮。同时这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能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提高背景报道水平创造广阔的空间,而且也将对整个电视事业的 发展 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电视研究.

电影发展背景第6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新闻事件;背景材料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009-01

新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引起的观念和思维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对传统新闻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从而使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观众们对新闻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在不断的更新,观众们不再满足于新闻简单的提供给他们何时、何地、何人、何故而是要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以及新闻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这就涉及到了新闻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今天已经成为新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背景”一词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用语,在摄影和绘画美术学中,背景是指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在文学创作中,背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必要的条件。在戏剧创作中,背景则是指演出中舞台上的布景,以及发生故事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交代。背景引申到新闻的范畴里来是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如: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等等。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所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任何历史的现实的依据,它包括历史记载和新闻事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条件,以及与新闻事实有内部和外部联系的事物。

电视新闻能否用好背景材料关键在于记者有没有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意识,当记者接受一项采访任务后,他首先应该尽可能多侧面,多角度的收集、了解、查阅关于这个新闻事件有关的各种材料和事物,以便从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和了解新闻事件。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新闻事件,更加立体的来报道这个新闻事件,避免了就事论事的单线条思维。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应如此,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采访当事人,目击者挖掘出与该新闻事件有关系的背景材料,一起来运用到新闻报道当中,这样就提高了这个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运用背景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新闻报道的现场,通过对被采访者的提问引出背景材料,这种背景材料我们称之为叙述式背景材料。另一种是在后期的编辑时,插入一些录像、电影、图片、图表等资料,我们称之为插入式背景材料。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叙述式背景材料和插入式背景材料呢。

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叙述式背景材料是以口述为运用材料的方式,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以口头报道的方式直接叙述与事件有关的背景材料。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记者必须事先对你所要报道的背景材料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把背景材料直接的融入到报道当中。例如,我们采访了一期退耕还林的片子,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首先给观众交待了这片林地两年前的面貌,现场是这样报道的:观众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已经长出一人多高的林地两年前它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苞米地,每年能为农民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东北的防护林工程。舍小家顾大家把这片土地全部种上了杨树,原来的苞米地变成了现在的杨树林。记者是在事件的现场以口述背景材料的方法交代了这片杨树林两年前的面貌,使观众知道了这片杨树林存在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在现场采访提问中引出背景材料。

这种方法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被采访者回答记者的提问所引出的新闻背景材料。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记者事先对要提问的内容与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准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背景材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去梨树县采访农村的乡路建设,通过记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引出了事件的背景材料。记者:“现在这条柏油路修得这么笔直平坦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么这条路没修之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农民:“没修这条路之前,我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赶上连雨天连屋门都出不去。就更别说把种在地里的菜运出去卖了,只能眼看着这些菜烂在地里。现在可好了,不管晴天和雨天,我们想什么时候进城卖菜就什么时候去,可方便多了。”从记者的一问和农民的一答当中,这条乡路现在和往昔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把影视资料的原有声音和图像直接插入到电视新闻报道中。例如:我们播出的系列专题片《红色之旅》中四平战役的惨烈场面我们就插入了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画面,这段背景材料的声音与图像都是原声像,这种声像放到了这部片子里,它把观众又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给观众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这种背景材料的运用往往更突出了背景材料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的作用。

第二,把图片插入到新闻报道当中,使图片和解说词相结合产生新意,这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最常用的一种引用背景材料的方法。例如:我们采访了一期创业人物的专题片,他的创业故事真实感人,十几岁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企业家。为了把他的过去真实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我们把他创业之初厂房的照片和他创业当时的照片运用到了这部片子当中。声音是统一的解说词,图片资料起到了为解说词引证的作用,使片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新闻的要求是信息量要大。因此,现在的新闻报道正向着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立体感的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背景材料。总之,运用背景材料的条件和方法是灵活的,采用背景材料要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记者的背景意识、掌握背景材料的量、运用背景材料的技巧等等,都能直接的影响到背景材料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宁宁.做好新闻背景材料[J].电视研究,1999.

电影发展背景第7篇

[关键词] 武侠电影;电影音乐;审美分析

武侠电影是我国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武侠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历史情节和武侠人物,在武侠小说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生动形象。武侠电影在导演的精心制作下每个情节都很容易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众多武侠电影的观赏分析后我们发现,往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主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演员形象、经典的台词对白,最后就是武侠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都是非常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成为武侠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武侠电影中音乐内容进行分析,做出武侠电影音乐的审美讨论。

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武侠电影举例

我国武侠电影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有着很强的古典特色,演奏的工具主要有琵琶、古筝、葫芦丝、笛子、钢琴等为主,多是用来烘托江湖儿女的情怀,在我国的武侠电影中,爱情一般都是小说作品的主旋律,很多爱情情节中就会使用背景音乐来表现,有的也是整个电影的主题曲,这类武侠电影的效果就是也许在多年之后人们对于当时电影的很多情节已经非常的模糊,但是对于武侠电影的旋律却不会忘却,多久之后依然非常的清晰,电影《霸王别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电影中项羽的江山美人,霸王的英雄气概在一曲音乐中显得那么形象生动,由屠洪刚演唱的歌曲《霸王别姬》相信现在是家喻户晓,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在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中,最后的故事情节是令狐冲救出任盈盈后,一剑刺向东方不败,这个时候背景音乐开始响起,通过女生为主要的旋律乐器,用笛子和提琴伴奏,道出了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之间说不清的关系,浓浓的情意中感情复杂,另外还有《比剑》都是电影中用到的背景音乐,电影情节中,水边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一起喝酒时的音乐,也流露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之间的浓烈情感。

一首好的武侠音乐作品往往会被很多电影中引用,在表达“道爱”感情的主题音乐中,相信九六版的《笑傲江湖》、九四版的《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中的主题音乐大家都记忆深刻,这三部武侠影视作品中都用到了一首来自希腊的中国风音乐,音乐的旋律时而强烈时而舒缓,动人心弦,这首曲子是来自专辑《新世纪音乐》出自艺术家范吉利斯之手,至今武侠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旋律还经常回荡在耳边。

来自专辑《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原声》的曲子,在2007年发行,由何润东演唱,竹笛作为曲子的主要表演乐器,钢琴进行伴奏,竹笛表现的音乐风格中就有哀怨的情调,再加上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整个电影氛围中爱意恒生,深深地刻画着人物内心的变化,反映了两个人在面对爱情时的无奈。

武侠电影中江湖儿女情的表现也非常多,一首出自专辑《萧十一郎》中的主题曲让我们记忆深刻,这首曲子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江建谊和周思贤共同完成,2002年发行,音乐中使用笛子、钢琴、提琴等乐器,共同演奏了一首柔情似水的曲子,整个旋律的起伏从前到后都很舒缓,体现出了主人公之间浓浓的爱意。

二、武侠电影音乐作品分析

爱情和江湖永远都是我国武侠电影的主题,刀光剑影中的侠义与恩仇、儿女情长中的感情和夙愿,出神入化的武功,侠肝义胆的英雄气节,这些都是武侠电影中的主要表达内容,武侠电影音乐就是问武侠电影而创作,无论是在音乐旋律的拟定,演奏乐器的选择,还是背景音乐的播放场景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音乐的发展中,武侠电影音乐已经自成一个部分,成为一种新的音乐题材。

武侠电影音乐作品的作用在于通过武侠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音乐来衬托人物的形象、心理变化、感彩等,由于武侠电影的内容和其他电影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旋律上以及是在演奏的音乐选择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武侠电影音乐的导入能够让电影作品达到一个视听统一的效果,让观众更加深化对于电影内容的了解和对电影感情的深化。

我国的武侠电影得益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都对我国的武侠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几千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不仅仅给武侠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音乐内容也同样积累的大量的内容,在这种武侠电影素材和音乐素材的共同支撑下,我国的武侠电影事业才得到了很强的发展生命力。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一项重要结晶,对于反映人物内心情感,表达感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电影中烘托人物心理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背景的灯光色调,根据场景的设置,根据天气的选择来对主人公的心情定位,同时背景音乐也一定是不能少的,场景气氛都是视觉上的,加上音乐的表现就会更加的具体形象了。这是音乐固有的特点和魅力,再和武侠电影完美地融合,更是对于艺术形式的升华。

三、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特点

武侠电影音乐对于不同类型的武侠电影类型都给出了很好的表现力,对于各种类型的武侠影视作品都能很好地表达其主题思想,对于深化内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以及深化主题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武侠电影音乐可以很完美地融入其中,让整个故事和情节更加贴切,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武侠电影可以根据电影情节的需要变化其形式,音乐的结构非常灵活,有时也具有跳跃性的特点,武侠电影的故事情节刚好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通过音乐的使用,能够完善武侠故事情节的过渡,从整个作品的过程中相互穿插,对武侠故事各个环节进行渲染,这样对于武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将音乐插入电影之中,而是通过这种艺术的融合和表现达到整体的艺术效果,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声音音乐相互衬托,这种情况下达到的画面效果非常到位,表现合理的同时让观众很好地接受。

总之,武侠电影音乐的使用时为电影营造一种故事中设定好的背景气氛,以此来达到视觉的变化效果,音乐是影视表现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无论是对于气氛的渲染还是整体气氛的烘托,都可以启动非常明显的效果,增强人们的视听感觉,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心情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这种气氛渲染的形式已经超脱了武侠故事的直观变现,有的时候很多情感无法用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那么那个时候背景音乐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对于这些难以捉摸和把握的感彩,背景音乐都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武侠电影音乐在让电影作品变得更加完整的同时,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四、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纯的武侠电影中引入音乐,到后来和很多西方的音乐艺术形式相结合,再到最后国内电影艺术出现了很多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很多优秀的影视音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创新形式也受到人们的赞同,这些影响下,我国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不断地增加,整个影视界音乐的发展也就给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在我国早期的影视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黄飞鸿》,这个系列的电影可以说用音乐形式带来了一个电影崭新的开端,一首《男儿当自强》传唱了多年依然热度不减,这首歌中展现了电影中黄飞鸿的英雄气概,和东方男子汉那种豪迈的气概,歌曲的旋律反复变换,将中国好男儿的形象展现给了世界,这也就成就了《黄飞鸿》系列作品在电影中的地位,这部作品中音乐的成功使用受到了后人的认同和学习,电影人们开始更加注意音乐形式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影响,开始从音乐的角度来开发电影的另外一个表现领域。

张艺谋电影中《十面埋伏》中,音乐形式吸取了我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一些特殊的音乐元素来展现,电影中突出使用了琵琶这个乐器,变现那种独特的电影魅力,这部电影中很多好的音乐元素都是我国电影音乐的典型代表,在刻画人物内心和形象方面别具匠心,其中的一段《佳人曲》一再被使用,最后小妹死的时候又想起了金捕头那种悲怆的歌声,在这里《佳人曲》和小妹在电影中的形象交相辉映,衬托了江南女子的美貌,同时还表现了北国风景的苍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艺术的穿插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国电影就进入了中西合璧的年代,很多西方的电影音乐元素开始进入我国电影中,我国的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吸收了西方的众多艺术特点,开始尝试着在电影音乐中跨越中西,就形成了一个中西结合,古今融通的一种电影音乐形式,电影《卧虎从龙》和《英雄》中就开始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在电影中谭盾把这种对于人生的困惑和爱情的无奈用这种典型的中国风表现出来,在这段悠长的音乐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江湖,似乎看到了人生,什么是江湖情节。《卧虎藏龙中》电影中选用国内多种民族音乐形式、音乐内容和形式也变化多样,突破了以往的整个电影中音乐基调基本一致的特点,同一个电影中出现多重的音乐形式,让人感觉整个电影气氛的丰富,当然不同的音乐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力,《英雄》电影中的音乐就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的盛宴,一条主旋律贯穿始终,那种时而悲壮时而凄凉,在影片的开头出现的是交响乐和鼓点,交响乐是夕阳音乐中的元素,用东方鼓点打出爵士以及一些摇滚的节奏和风格,这种我国的古琴元素和西方小提琴还以前的电影中还没有过,《英雄》电影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电影中,都开始了使用了中西音乐文化相互结合的方式,这种形式的电影音乐艺术也开始了在中国电影中发展进化,让中国的武侠电影音乐有了自己的特点和开端。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电影中对于音乐的创意又增加了一些,使用很多令人亲切的音乐内容,怀旧的音乐加上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就变得非常时尚,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慷慨激昂的音乐贯穿了整个电影始末,尤其是在一些精彩的打斗情节之前都会出现非常明朗的音乐,让电影魅力的表达更加清晰。在后来的《十面埋伏》《四川将军令》等多数的作品中都有对于音乐的体现。

武侠电影不断发展,其中的音乐魅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自身的表现空间,这些都是我国武侠电影中难能可贵的电影资源财富,通过音乐的表现能力对武侠电影的艺术表现空间进行充实,武侠电影音乐让我国武侠电影的审美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武侠电影的表现力也日渐丰富,这些都是能够增强我国武侠电影艺术的功底。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武侠电影配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电影发展背景第8篇

[关键词] 电影美术;电影;创作;应用;价值;分析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感召力,在现阶段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汲取各类型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特点的基础之上,电影艺术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与此同时,美术同样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养分与肥料,美术的发展在无形之中为电影艺术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艺术创作空间,电影作品创作主体对于美术与电影作品的融合也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发展进程当中。电影美术在推动场景设计与情节发展、勾画人物造型与命运发展以及利用光影色彩营造情感背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电影艺术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背景作用下,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票房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部精彩的美术创作艺术作品。本文基于对电影作品创作与电影美术的认识,对电影美术在运用于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关键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有助于电影创作与电影美术的持续优化、整合。

一、电影美术在电影中推动场景设计与情节发展分析

从艺术创作的实现角度上来说,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这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非假定性”特征使得电影艺术创作作品画面中所有的景物元素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场景效果的逼真性,以场景“真实性”效果的营造使电影作品欣赏受众能够最为真实感受到电影故事情节下的场景氛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在电影创作中运用的关键在于对场景设计进行指导。换句话来说,电影就是由一个一个独立的场景,在一定顺序连接下所构建起的立体式场景画面,这种立体式的场景画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电影主题形象的活动区域。场景设计的关键旨在于结合电影创作作品主体形象对活动环境进行设定,在表现导演创作意图的同时推动电影作品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那么,电影美术在运用于电影作品创作场景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哪几个方面的要求呢?具体而言,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电影美术师应当从电影作品的创作意图角度上入手,设定与影片故事情节基本时代特性相符合的景物元素,这些景物元素需要对整个故事情节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风貌以及社会大众生活实际予以系统表现,使电影作品欣赏受众能够通过欣赏景物元素的方式而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与把握。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影片创作过程当中对于场景设计不够重视,影片场景中的各种景物元素无法较好地展现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阶段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则将极有可能导致影片欣赏受众对于影片中心思想的把握出现较大的误差与不适应性,进而也有可能影响欣赏受众对电影影片水准及印象的评定。

其次,电影美术师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尽量体现场景元素与影片故事情节所处地域及人物命运变化的契合。在影片故事情节所处地域差异性因素的影响下,影片应当表现的自然风物与乡土民俗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对于电影艺术作品这一整体而言,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逐渐推进与高潮的深入发展,影片人物精彩的演绎是一方面,融情于景,场景元素的设置与整体结构的优化同样是一方面。高质量的场景设计应当与故事角色的命运变化趋势相适应,与故事角色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以及个性特征相符合。例如由关锦鹏导演执导的电影《长恨歌》,影片女主人公王琦瑶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通过各类场景元素的合理布置与设计得到充分的展现。女主人公王琦瑶在摘下“上海小姐选美”比赛第三名桂冠之后成为王主任的外室,与上海滩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告别,被王主任安置在了爱丽丝公寓当中。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爱丽丝公寓作为高官王主任外室的居住场所,古色古香的家居家装充分展现出了王主任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然而寓所却又在桌布、窗帘等细小饰品的选择上体现了女主人公王琦瑶特有的女儿心思。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桌布、窗帘这一类细小饰品与整个爱丽丝公寓之间的从属关系同女主人公王琦瑶与公寓男主人王主任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不谋而合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王主任的下台使得王琦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此时的她独自居住在上海贫民区狭窄的弄堂胡同当中,这一阶段影片场景设计同样与女主人公所处的生活境遇基本一致。

二、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勾画人物造型与命运发展分析

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对人物造型的刻画多是通过妆容与服装的选取这两个方面完成的。从电影美术师的工作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师应当基于对电影剧本文字性描述有一个全面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以人物妆容的勾画与人物服装效果的选取将存在于想象思维空间中抽象的人物转化为具象的人物造型。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应用电影美术对电影人物造型进行勾画,对人物命运发展做出揭示的过程当中,相应人物的妆容与服装样式及颜色选取都应当与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情感变化相适应,尽可能与影片欣赏受众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相适应。例如由王家卫导演所执导的电影《花样年华》,该影片美术设计师张叔平通过对女主人公苏丽珍服装颜色的变化实现了对其心理特征变化趋势的体现。在整部影片当中,女主人公苏丽珍始终穿着旗袍类服饰,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苏丽珍所穿着旗袍服饰的色调选取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苏丽珍与周慕云之间爱情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并最终意识到这种爱情的结果只是悲剧的情节高潮,女主人公苏丽珍旗袍颜调越发深沉与厚重,欣赏受众由此也较为直观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幽怨。又例如张艺谋导演所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该部影片美术设计师曹久平与服装设计师佟华苗关于陈府众多姨太服饰色彩选择的不同处理,使得各位姨太太不同的心理特征与爱好习性充分地展现出来,更是成为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大太太在陈府中空有身份地位,实则万念俱灰的人生境遇借由暗色调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二太太在陈府中善于钩心斗角的人生境遇借由不张不扬、色系沉稳且厚重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三太太在陈府中享尽万千宠爱这一阶段的人生境遇借由大红大紫、色泽鲜明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而四太太在初入陈府时单一且素净的学生制服同样彰显了其与世无争的独立个性,在受到陈老爷恩宠后色彩对比鲜活且明快的服饰色调又深刻体现了此时她恃宠而骄的心理变化趋势,最终当其因明争暗斗而受挫失宠之后,以黑色及灰蓝色为主的冷色调服饰又适时表现出了该角色心灰意冷的人生境遇。

三、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利用光影色彩营造情感背景分析

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摄像师对于色彩的把握程度与光线选择的合理程度对于整部影片创作整体水平的高低同样起到了直接且决定性的作用。光影、色彩已成为现阶段电影艺术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艺术元素。在光影色彩相融合的过程当中,影片的艺术内涵与情感基调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通过对光影色彩的利用,能够对情感背景营造与深化,进而成为电影剧情产生戏剧及艺术张力的最有效表现方式。相关研究工作者明确指出一个方面的问题:电影艺术作品的美术属性一直以来都是衡量整部影片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就是电影美术的设计过程。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电影美术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美术思维、美术意识、美术修养以及美术技巧,对电影进行创作与完善。重视光在展现时代特征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光影在隐含故事情节环境氛围中的重要意义。例如由章家瑞导演所执导的影片《花腰新娘》,影片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生环境设定在风光迤逦的彩云之南,将影片刻画重点集中在了彩云之南崇龙舞龙的花腰黎族。影片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红色融入女主人公凤美及女配角群体服饰的色调选取当中,旨在于针对影片欣赏受众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主色调下,美术设计师又应用黑色、白色等中心色彩对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行更换与过渡,在婚礼这一场景当中将黑色与红色相配合,将男主人公阿龙白色的衬衫与女主人公凤美银色饰品相结合,突出了大篇幅红调的沉闷状态,由此营造了鲜明的情感背景。

四、结 语

我们知道,电影美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其最关键职能在于对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画面造型进行艺术化的创造与设计。在电影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当中,电影美术依据电影创作作品基本属性与片种类型的不同,也发展并延伸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创作特点,可以说,新时期的电影美术在共性中兼顾了自身的规律性。对于欣赏受众所欣赏到的影片而言,电影美术无疑是视觉形象造型的基础,是欣赏受众对影片给出第一印象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意义因此得以凸显。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影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夏晓春.从电影美术的角度试述“第五代”电影人电影创作的流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2).

[2] 韩鹏.电影美术设计——意义和视觉的双重构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8).

[3] 周登富.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论电影美术设计的十大造型要素[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