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6:23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影歌曲;欣赏;意义;内容;方法

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声乐艺术中独立的品种,属于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

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既具有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的双重属性,又具有自身独立的艺术特征与美学品格。本文对电影歌曲欣赏这一重要的艺术命题发表几点浅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电影欣赏,还是对于音乐欣赏,均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这种重要意义,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予以解读。

(一)电影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它具有电影学意义。电影歌曲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电影艺术的亮点与支撑、灵魂与关键。众所周知,电影歌曲是电影艺术从无声片(默片)走向有声片的重要标志:“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从此,电影艺术由从前单纯的视觉艺术变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综合艺术。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有助于对整个电影艺术的欣赏,并有助于对电影学的理解与把握。

(二)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也表现在它重要的音乐学意义上。电影歌曲已经成为声乐艺术中独立的新品格,具有独特的声乐艺术特征与魅力。许多电影歌曲,以其巨大的艺术成就,为声乐艺术增光添彩,成为声乐作品的经验。例如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原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积蕴心底的奋进不屈的品格;与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同世界发展进程息息相通的现代音乐文化,成功地融为一体,在思想内容、精神气质和文化蕴涵上都足以雄踞时代的、民族的艺术顶峰。正是这样:杰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既是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概括、写照,又是站在社会、时代的前头,激励人们前进的鼓角与战歌。”[2]因此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魄,也代表着我国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具有重要的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无论是在词作上,还是在曲作上,抑或是在演唱上乃至在器乐伴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音乐艺术的高峰,对于音乐学,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仅以声乐演唱为例,李谷一演唱的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知音》(影片《知音》中的歌曲),都成为通俗唱法的经典名曲。

(三)美学意义

电影歌曲融电影美学与音乐美学为一炉,形成独特而深厚的美学品格,成为升华主题、抒感、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它的广为传唱,更使电影插上腾飞的翅膀,增强了传播美学与接受美学的含量。其重要的美学意义,显而易见。

(四)文化学意义

电影歌曲集电影文化与音乐文化为一体,形成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品格。许多电影歌曲,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歌曲《我心永恒》,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歌曲《拉兹之歌》,国产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都从生命哲学、人生价值等文化学层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含量。其重要的文化学意义,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的音乐欣赏,还是对于声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欣赏,其重要意义都是不容低估、不容置疑的。

二、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

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把握。

(一)歌词欣赏

歌词与曲作,各占整个电影歌曲的“半壁江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歌词作为电影歌曲的文学作品,又起着基础与前提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歌词欣赏又包括以下几点:

1.题材。歌词的题材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就以旧中国歌女的不幸遭遇与悲惨命运为题材,感人至深。

2.主题。歌词的主题有深浅之别,也有角度之别。例如《我心永恒》《友谊地久天长》表现的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又如国产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表现的是爱国主义主题。

3.形象。形象是电影歌曲歌词的中心,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动物形象、器物形象,都是歌曲形象性的有效载体。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思想寓意,传达着不同的艺术信息。例如《我爱你,中国》中的百灵鸟、蓝天、秧苗、硕果、青松、红梅、甜蔗、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等诸多形象,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物化”。

4.情感。歌词的主要特征是抒情,电影歌曲亦然。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3]24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3]264电影歌曲的抒情性特点,是它的本体美体特征之一,也是它以情动情、感动听众、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怀念战友》所表达的革命战友之间的真挚、深厚、浓烈的情感,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5.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艺术成功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阅历、理想、追求、修养有关,又与作品客观方面的题材、主题、形象、情感等密切相关。电影歌曲歌词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百花争艳。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词,就呈现宏伟、庄严的风格,而《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中的歌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歌曲),就呈现轻松、自由的风格。真可谓姚黄魏紫,各放异彩。

6.修辞。修辞指的是歌词的各种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对比、比拟、序列、衬托、设问、叠置、重复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起来!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前进!进!”就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取得了成功的艺术效果。

(二)曲作欣赏

曲作欣赏应与歌词欣赏作水融的同步一体的欣赏,这里之所以将二者分开来谈,只是为了理论阐述上的方便。

具体而言,曲作欣赏也包括以下几点:

1.旋律。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可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也可以表现体裁、风格以及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就吸收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节奏。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它使乐曲具有情感波动起伏的张力。例如,《怀念战友》的节奏,就充满这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3.体裁。电影歌曲的体裁,主要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进行曲体裁,节奏鲜明规整,偶数的节拍,严谨的结构,行进的速度、有力的音调、雄伟的气势;而《怀念战友》则是抒情歌曲体裁,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舒展悠长的曲调、稳健的节奏、细腻的力度等。

4.调式与调性。调式与调性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采用G大调,并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洋大调式完美融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和声与织体。和声可以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立体感;织体可以强化音乐的组织结构。例如,《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中的歌曲)就运用了和声与织体的手法,凸显出强大的气势。

6.风格。曲作的风格与词作的风格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简短、雄壮、有力的风格,同词作的风格浑然一体。

(三)表演欣赏

表演欣赏包括演唱欣赏与伴奏音乐欣赏。演唱欣赏又包括演唱流派(美声、通俗、民族)、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等;伴奏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流派(中乐、西乐)、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三、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必要保证,电影歌曲欣赏,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而言,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知识准备

欣赏电影歌曲,必须做好知识准备。这种知识准备,包括电影知识与音乐知识两大板块。电影知识又包括画面构图(又分为绘画派、纪实派)、色彩、蒙太奇、长镜头、体裁(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戏剧式电影等)等;音乐知识又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体裁、风格等。

(二)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电影歌曲欣赏的“案头工作”,如果说,电影歌曲的歌谱是词曲作家的“音乐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在“阅读图纸”。没有这个“阅读图纸”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精准全面地欣赏电影歌曲这座“音乐建筑大厦”。

作品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简历、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复调、风格、体裁、情感、形象、演唱流派与技巧,等等。

(三)具体欣赏方法

可分为两种:

1.感性欣赏法。这是一般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电影歌曲的方法,要求欣赏者倾情投入,凭借联想与想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知性欣赏法。这是声乐或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之下,进行全面的欣赏,并应反复欣赏,加之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使欣赏逐层深入,逐级升高,真正起到“解剖麻雀”“解读样板”的作用。要求欣赏者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动作用,获得独有的艺术启示与艺术灵感,成为指引自己音乐创作活动的动力与智力支撑。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的欣赏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很好地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欣赏效果。

综上所述,电影歌曲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而是包括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方法三大要素的复杂的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5.

[2]杨辛,谢孟.艺术赏析概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119.

电影欣赏论文第2篇

课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结果却不尽人意,影视欣赏的教学效果明显不佳,仅仅凭借着观赏影像、影评写作两条腿走路,再加以适当的影评写作指导,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影评写作的任务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叫苦不迭,更遑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艺术素养了。《经典电影欣赏》该如何走出困境?在对问题深入反思的过程中,邹开煌教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理论研究令人深受启发。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的整合,是将两个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相互融合,改变原有的《经典电影欣赏》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新的综合性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虽然在课程概念、立足点、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二者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教学理念与技术上可以相互借鉴利用,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向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延伸拓展,借助实践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来推动校本课程取得更好的收效,课程整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拓展新学习领域

人教版《影视名作欣赏》和校本版的《经典电影欣赏》,都属于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搭建起语文与影视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融电影欣赏和文学欣赏为一体,透过每课作品进行静态的电影知识和影评写作知识的学习,在欣赏探究之中引导学生建构动态的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知识。课程内容强调名作观赏、文本阅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性学习。然而,课程内容缺乏对影视基础知识进行相对系统的描述,高中学生初步接触电影欣赏,正处于获取电影欣赏知识,建构图式结构的初始阶段,没有足够的电影基础知识及鉴赏评论体系知识,导致欣赏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无法进行合理表现,无法有效解决电影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科领域所掌控的知识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蜕变,并进而决定其在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编排,融入了与电影欣赏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元素,将学生团队协作创作“主题DV微电影”实践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主题DV微电影”实践活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三条主线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对系统的学科知识,并在些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

经过整合的课程内容共分为四大模块:电影及摄像知识、名作欣赏,影评写作、“主题DV微电影创作”实践活动。电影艺术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影视艺术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拍摄技巧、导演编剧、音乐影像、剪辑制作;影视文学部分学习画外音、对白、剧本等。以上知识的学习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重视指导实践练习,穿插在名作欣赏过程中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赏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提取规律性的内容。同时兼顾语文性原则,围绕名作欣赏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课堂活动,并辅以课外的影评写作训练,通过课内外的言语表现练习,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语言表现能力。

二、建构新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能够清晰地展现课程的教育意图,建构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特征明显的三维目标,是课程整合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科学合理。

第一维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课程整合中进行了拓展延伸。未整合前,主要限定在电影欣赏基本知识目标。整合后向电影欣赏与创作实践能力方面延伸,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搭建项目设计与实施思维图式,培养学生在电影欣赏、评论、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电影审美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现代电子设备动手应用能力。

第二维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课程的过程性学习,积极创设应答性学习环境,实践活动重视交往与体验。学习方式目标设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积极融入社会、亲近自然的良好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区域文化传承,培养学生质疑探究求知精神,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设计新学习方式

为了让每个参加《经典电影欣赏》选修课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实践活动的乐趣,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以“从做中学”为指导方针,尝试课程学习与社会环境交往的有机交织,透过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统一为一个整体,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电子摄影装备的使用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学习活动设计除了采用传统的电影名作欣赏、影评写作活动外,增加了视频拍摄技能指导和学生团队协作“主题DV微电影创作”活动,具体的活动设计步骤如下:

1.组团分工,选题规划

在选修课开课初期,就要做好实践活动组团分工、选题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选修学生班级来源,组建微电影创作团队,团队学生来自相同班级,彼此间比较熟悉,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特点,自主选举产生团队的领导者,并同时确定创作团队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像、道具、音响、后期制作等任务分工。

组团结束后,团队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主题展开讨论,参考主题一般都是以“社会、自然、校园”三大领域为出发点。如家乡历史文化主题,可以从家乡的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历史名人、侨贤轶事、民间艺术、名胜古迹等方面寻找创作灵感。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可以走进社区调查走访社会问题,记录爱幼敬老志愿活动,拍摄团队公益活动。亲近自然环境,摄录校园家乡美景,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三大领域的参考主题涉及范围较广,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经团队成员反复讨论,从而选出更为理想更为实际的主题,拟定后上报指导教师予以确认。

指导教师不可能给每个团队的活动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表,但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团队每周的活动任务,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全局性思维,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计划时间表”,并对实践活动的每一个进程做好相应记录,在每次上课前检查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与“计划时间表”进行比对,检讨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2.策划编剧,拍摄剪辑

“主题DV微电影”创作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剧情策划、剧本写作的工作要在前期开始酝酿,剧本创作在初期就要完成。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镜头脚本写作,分镜头脚本能让学生的后期拍摄和剪辑制作更为方便,更有条理。

策划编剧结束后,准备器材、选定角色,各个团队就可以根据剧本的分镜头脚本进行场景拍摄了,同时后期制作的分工学生,也可以运用电脑对已拍摄的各个分镜头进行剪辑,并进行后期特效的制作,两边工作齐头并进,一方面减少时间投入,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已剪辑的片断,对后面的分镜头拍摄进行合理的改进。

3.汇报赏析,展览成果

团队创作“主题DV微电影”与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同,采用了开放性评价方式,汇报赏析阶段,学生团队向其他团队汇报影片制作的过程,然后各团队对所有影片进行鉴赏评价,评议影片的主题表现、拍摄技巧、剪辑艺术、音乐效果,并据此评分。

展览成果阶段,将学生“主题DV微电影”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公开向全校展览实践活动成果,由观看影片的学生进行投票。

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拍摄器材缺乏、教师指导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难题,随着整合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终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电影欣赏论文第3篇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网民的主体,经过调查研究得知,许多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会看电影、电视。因此,如果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影视教育资源,想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会大大提高美术欣赏的教学质量,使这门学科更加丰富多彩。如何将这一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每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新教育体制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影视教育资源的优势

网络在社会和人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其中包络数字电视、手机上网等,大学生这一集体势必会紧跟时代的潮流。经调查显示,约有六成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会选择看电影、电视。影视艺术,作为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传播形式,它对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修养的优化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优秀的影视作品能为大学生带来教育和鼓舞上的启迪,使大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真、善、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感情和理想追求。美术欣赏课上引用优秀的影视作品还会使学生对审美和艺术进行重新定位,达到新的高度,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杜绝那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如果没有正确认真的影视教育引导,学生则可能不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而会觉得热闹、激烈的电影就是优秀影视作品,对于那些经典的不那么刺激的好片子漠不关心,而且国外进口大片的不断涌入,使学生纷纷追捧,盲目的崇拜。因此,可以说影视教育资源的应用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大学生美术欣赏课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热情,将优秀的影视资源的优势发挥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影视资源与大学美术欣赏课的结合

美术欣赏课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任,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这门学科普遍存在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前提,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与美术欣赏课结合起来,就可以使这一枯燥学科变得丰富多彩。影视资源的介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过程就是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挖掘出美术元素,比如构图、意境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水平。

电影艺术创作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以形写神是最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讲授以形写神的要领及欣赏时,教师可以播放优秀的以形写神电影作品片段,比如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中男主人公在船头紧紧拥抱着女主人公迎着海风张开臂膀的片段,该片段为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和震撼力,根本就在于电影中的画面和语义调动起了观众的情感。引用这类影片,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的以形写神的片段,使学生感受到电影创作艺术的无线魅力。

电影作品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展现矛盾冲突方面会使用构图这一美术元素。为学生展示具有构图运用典范的优秀电影作品,使构图这一美术欣赏元素在学生心中生动形象、根深蒂固。优秀的作品如希区柯克导演的《精神病患者》等,通过此类作品为学生展示震撼的情节之余,锻炼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电影作品中所谓的意境就是创作者能够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剧情中的人物命运以及所创造的景物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情与景密切融合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对观众的影响十分深远,会使观众产生较深的情感,从而引发联想和回味,对电影意境的挖掘和理解,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审美观点。为观众创造优秀的意境电影作品有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等。

三、运用影视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一)影视资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影视教育资源的宗旨是为美术欣赏教学服务,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应该切合教学主题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影视作品。脱离教学主题,使学生觉得美术欣赏课就是看电影课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教师不应一味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忽略教学的目的。教师选择影视材料必须要切合教材的内容,而且以经典影片为主,将教学的目标和趣味性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优化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

(二)符合大学生实际生活。影视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影片的思想、艺术是否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大片”。例如,在对学生讲授电影作品色彩内容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时,可以引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等。学生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影视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三)适度运用影视资源。始终明确影视教学资源只是辅助教学手段,切不可过多的引用影视资源,这样反而会影响美术欣赏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最直观、最简单的媒体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影视教学资源的实效性,使得影视教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四、影视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的优化策略

(一)创建影视资料库。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很多课题都可以使用影视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根据课题的不同内容整理起来,建立影视资料库。这个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且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但这是这一教学体制优化的必要过程,建设全面有序的影视资料库可以为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提供便利。

(二)制作教学课件。有效的利用影视教学资源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影片,教师在选择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这种教学手段,要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为根本,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影视教学资源的使用时机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选择,没有固定的时间和限制,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提问然后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影视片段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分析,还可以布置观影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欣赏电影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无论选择何时使用,都要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为目的。

(四)课后的讨论总结。影视教育资源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还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完善的应用策略,所以学生课后的谈论和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对影视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优化和改良,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电影欣赏论文第4篇

针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近年来已经为国内多数高校所重视,各种普及型艺术教育形式的选修课在高等院校中纷纷展开。人们认识到,这些普及型艺术教育课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明显作用。据了解,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开展的美育课程设置基本是基于自身软硬条件来设置,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欣赏等主要内容。笔者在专业教学之外,也参与了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影视欣赏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属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视欣赏教学,具有不同的意义。发现相对于绘画、舞蹈和音乐教学,它作为一门以视觉为主。声、乐、画和思想性、人文性合一的综合性艺术的欣赏教学,其视觉和心理时空的蒙太奇特性及综合感染力更能触动人的心灵,使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比“静态”的常规教学所传达的认知能更自然地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和情感交融中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品质,是素质教育环节中非常有效的形式之一。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大学生影视欣赏课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影视艺术欣赏最能适应大学生认知特点。影视艺术欣赏,是指人们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以镜头为媒介,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人们的爱憎、悲喜、同情或反感,从而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对影视艺术作品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影视艺术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银屏上成功的艺术形象,感人的生活画面,会把观众带进一个生动的、具体的艺术境界中去,使观众产生联想,并受到感染。因而影视艺术的欣赏实际上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是影片的精神内涵与观众的实际生活体验之间碰撞和润化的过程。欣赏者常常在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情趣的体验,对艺术作品再一次进行充实和补充。它的认知规律是观众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文化修养越高,知识功底越厚实,欣赏的水平就越高。实际上,影视欣赏过程是能够激发每个人独立的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在影视欣赏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影片主题相关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上。以及影片中人物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理解上。通过影视欣赏能够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感受到来自影片中典型生活所带来的触动和思考,也能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接触到影片中风格化和动态的艺术语境的熏染。而这些又都是大学生所关注和认识所及的。可见,影视艺术欣赏对于大学生审美修养及深度思维的养成是有巨大帮助的。

其次。对于大学生影视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大学生美育中,影视欣赏课以其特有的内容形式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我们要注意到,在通常的影视欣赏过程中,观众往往不知不觉地被银幕和荧屏上的剧情所吸引,使自己置身于影视剧描绘的天地之中,产生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的现象。这种共鸣对于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有时是不辨是非的。组织影视艺术欣赏之前,教师除了对影片艺术特点、导演及演员的艺术风格,后期技术等加以分析外,还要有意识的对影片中社会、文化和思想上的因素加以分析和引导,避免影片中的消极面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使这种共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使影视欣赏课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在影视欣赏中,部分学生容易对那些剧情以外的表层的东西所吸引,如:服装啦。演员的外表啦,男女关系情节等。而不对影片的艺术表现和深层意义加以注意,这也达不到影视欣赏的目的。所以,把对大学生的影视欣赏教育纳入美育教育是必要的和明智的,这里面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影视产业空前的繁荣,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影视剧已经发展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各种影视作品非常多,人们对影视的选择面拓宽了,老百姓的业余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在国内影视剧市场,其实主要是电视剧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水平不高的无厘头的影视产品,可这些缺少深度的电视产品却非常卖座,以致于一些颇有振兴中国影视剧事业抱负的影视人成了无源之水,对我国民族影视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查找根源,老百姓文化水平偏低,欣赏水平不高是根本原因。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应从认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开始,然后再由他们去影响社会。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开设影视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影视欣赏的课程定位与内容选择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同志更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怎样在大学生美育中将影视欣赏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进行课程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首先,这堂课要清楚我们不是面对具有专业水准学生的电影专业教学,我们只是面对普普通通的文理科为主的大学生,他们平常所学的专业大多与影视艺术无关。我们的教学是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不需要给学生去讲更多高深的专业和理论知识,而只需要让他们懂得对于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怎样欣赏和为什么欣赏就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也是课程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我在对普通大学生的影视欣赏授课中,更倾向给他们推介一些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我觉得这些影片对大学生是比较恰当的,如: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夏洛蒂・勃朗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简爱》:司汤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与黑》:伏尼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牛虻》艾米莉・勃朗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呼啸山庄》,还有大家熟悉的国内名著所改编的《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茶馆》、《城南旧事》等优秀电影作品。这些影视艺术作品所依据的原著都是大学生平常十分珍爱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现在以影视艺术特有的形式。将特定历史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不灭的人文情怀生动的展现在喜爱它的学生面前,用其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效果 感动和融入我们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心灵,提升审美境界的作用,也起到了激发大学生深入了解和重温文学名著的兴趣和作用。

除了有计划的介绍由名著改编的影片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向大学生推荐一些反映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优秀影片,例如:欣赏体现中国文化反思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红高粱》、《黄土地》、《霸王别姬》、《活着》等。反映典型人物题材的优秀影片《》、《焦裕禄》、《张思德》等。还有近期推出的一些优秀的影视连续剧。例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这些优秀的影视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影视艺术家高超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也具备了较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含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影视欣赏课的的选择对象。

三、大学生对影视作品鉴赏的基本途径

影视艺术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严格说来,它是融合了文学、绘画、摄影、戏剧、建筑、音乐。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是综合性、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所以,影视欣赏有充分理由成为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在大学生美育中影视欣赏也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学习形式。在影视欣赏教学中明确影视的鉴赏方法,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意蕴和风格,是连接影视艺术与大学生审美理解的桥梁。因此,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有效鉴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

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这一部分要求鉴赏者成为影片审美主体。这就要求鉴赏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影视作品中生动的艺术语言和较深层次的社会关系能够辨别,可以评价。从这一角度看我们的大学生是有较好条件的,他们大多都对社会、人生有一些看法和感悟。也都读过不少书,理解能力是他们的优势。在影视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影片审美模式、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命运,以及影片中主要关注点等环节向学生做以介绍,供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参考。

其次,要使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不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影视艺术的鉴赏同样是这样的道理”。要欣赏和理解影视艺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是法语译音,原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常用术语,意思是装配、构成。在电影艺术中,它是构成方法与构成手段的总称。它不仅指镜头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对电影的各种组成要素:时间、空间、运动、画面、音响、表演、光效、色彩、节奏等的组织和综合,这个过程能充分考验电影人的艺术智慧,在电影中至关重要。韩国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就是运用镜头的快速闪接,再加上欢快富有节奏的音乐,演员的表演和光效及色彩,使非常普通做饭的场面变得精彩悦目,使人印象深刻。蒙太奇手法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还包括,它可以完整地叙事,可以抒情与写意。可以表现同时的动作…等等。这些是需要大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认真感悟的,也是大学生影视欣赏教学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影片欣赏及时向学生介绍片中的声音、细节、色彩、服装、长镜头,开头、过渡和结尾等相关手法和用意,以帮助学生理解,起到引导的作用。

还有,是要使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风格有一些了解。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独特风貌,是作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它又是艺术家气质、修养、个性的产物。对影视作品风格的鉴别和认识,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把握电影的脉络。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艺术表现和用意拿捏的更准确,有利于艺术审美观的养成。我们在大学生美育的影视鉴赏中要向学生介绍的风格类型有两种:

一是导演风格,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分析怎么区分导演的风格。区分导演风格主要有两个方法:1、从影视题材的选择上分。2、从影视表现的手段上分。如果从影视题材的选择上分。徐克拍的大多是影视作品都是中国武侠片,如:《黄飞鸿》《新龙门客栈》《七剑下天山》等。因此,可以将他理解为中国武侠片导演。如果从影视表现的手段上分。王家卫是一个风格独具且勇于创新的大导演,在王家卫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情感,仿佛都在沟通上发生故障。感情都消失了,只剩下纯“耗尽”的状态。在他的影片《东邪西毒》之中,盲侠静看着血从他自己的喉咙喷出,毫无半丝情感。而且他的影视剧中所表现的人物大都体现为无根性,给人以纯粹和升华的时空感受。第一种方法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第二种方法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多看。多比较,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电影欣赏论文第5篇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感受艺术特质的的独特途径。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包含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电影欣赏也是一种审美活动。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审美,这决定了电影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但是由于电影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因此,电影同样具有教育作用和功能。但是我们必须分清这些功能的主次关系和层次关系,既不能让电影的教育功能绑架了电影的审美和娱乐功能,也不能完全忽略电影的教育功能,把电影欣赏当做单纯的消费和娱乐。我们欣赏、读解、评价任何一门艺术,首先都要了解、掌握这门艺术的语言及其基本知识。电影欣赏也是这样。我们要想读懂电影,就必须了解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语言的特征,了解一些欣赏要素。电影欣赏要了解电影语言流动、具象的特征:声音、画面是流动的,而且画面具体可见,声响具体可闻;更重要的是电影欣赏要关注电影的语言,包括画面与声音;蒙太奇与长镜头;镜头的运动与节奏;叙事与细节描写等传递的意义。它们往往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用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事件和空间,有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等作用。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电影欣赏水平,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电影欣赏就能够较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电影载体和电影欣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1.电影和电影欣赏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载体和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柱石。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因此,不断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育载体和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标签。电影和电影欣赏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正如上文所言,电影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艺术。电影叙述着不同的故事、探讨着人生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呈现出诉诸视觉与听觉的色彩与音乐,包含着最新的创作理念与拍摄技术,这种种优势非常契合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水平。电影是很受大学生亲睐的艺术形式。因此,充分发挥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把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于电影欣赏,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发挥了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艺术教育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2.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爱国教育

电影欣赏可以激感,引导理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大学生是人才,更应该是爱国的人才。但是爱国情怀和民族信仰并不能单纯靠“两课”等思想政治课程和演讲、报告由外而内被硬性塞入,而是要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路径,受个人的利益观、文化传统、认识能力、情感倾向等理性和感性因素影响。电影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介入。大学生在电影欣赏的审美活动中,能够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色彩、音乐、镜头等电影语言,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心理,从而在观众的审美体验中如细雨般润物无声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等情感。“主旋律”电影欣赏更是具有激发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不管是红还是“主旋律”电影,出现了如《集结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样一些打破之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的佳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在观影中了解国情、党情,提升政治素养,激发爱国情怀。以《建国大业》为例,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旋律影片暨60周年国庆献礼巨片,既拥有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又拥有全明星阵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十足,很多大学生通过影院、网上或者电影频道等渠道观看过。90后的大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欣赏《建国大业》这种鸿篇巨制时了解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还能深刻理解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的艰难历程和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从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电影的感染力比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纯的空谈党的先进性、空谈爱国更易于深入人心,而全明星阵容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3.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情感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也要置身于电影欣赏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张京谷赵冯丽颖姜茉然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之中。电影的直观性、具象性特征,使得电影这种艺术审美活动的感染性更强。电影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情感既是电影欣赏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应该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任何优秀影片的赏析,都会给予大学生情感的洗礼和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热情。许鞍华的新作《桃姐》是一部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并探讨生命意义的电影。主创人员也多次深入一些大学校园宣传,影片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较高、口碑不错。《桃姐》讲述的是发生在少爷Roge和在他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的仆人桃姐之间平凡而又感人的情感故事。欣赏《桃姐》的大学生观众看到的是传统的人际关系中的人们是如何对待老人的,人和人之间是怎样相处的。电影叙述的故事和表现的感情对当代大学生是一种情感触动和情感教育,必然引发大学生观众思考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忽视甚至失去了一些珍贵的情感。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正向也是最扑朔迷离的感情,年轻浪漫的大学生也正处于寻找爱情的年龄,爱情给他们带来的困惑和希望一样多。爱情虽是浪漫的,但是扎根在最现实的土壤里,开放在现实的空气中。爱情观的健康与否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电影欣赏中渗透爱情启迪和爱情教育尤为重要。2009年,大学生非常追捧冯小刚的贺岁片《非常勿扰》,爱情与婚姻、诚与爱等问题也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泰坦尼克号》的3D重映热潮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但是原来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情感洗礼和情感教育却能历久弥新:爱情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呼啸山庄》《美国往事》《小城之春》《春光乍泄》等这些以爱情审美为核心的经典电影更是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表现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形式的爱情的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情感瞬间让大学生观赏者感受到爱情所有的喜悦与忧伤,感受到在爱的世界里,爱情与事业、道德与责任的纠结。欣赏这些经典影片,大学生会对爱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爱情的憧憬和敬畏,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p#分页标题#e#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电影欣赏的策略

如何更有效地将电影欣赏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获得实效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选择影片时,把大学生最希望涉及的话题、最感兴趣的事件作为切入点。为了使电影欣赏的教育作用更具成效,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于被大学生接受,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优秀的影片,满足学生审美、娱乐需要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成长密切相关的专题电影赏析活动,诸如《风雨哈佛路》等励志主题电影、《魂断蓝桥》等爱情主题电影、《阿甘正传》等成长主题电影。专题形式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于某一主题、题材和一种人物形象的印象,易于大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人生、净化道德,甚至在比较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辨。

其次,大学生的电影欣赏,既要重视电影的艺术特质,也要兼顾电影的思想主题和审美情趣的导向。任何一种审美活动或行为,都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或结果的感性表达,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来源于社会会动,诉诸于人的精神。电影欣赏亦然。因此,正如上文所言,电影欣赏既有审美作用,又包含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的电影欣赏,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电影是否能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正面影响。因此,一定要以主题思想积极、正向和审美情趣健康的影片作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接触电影的途径很多,教育者要适时地进行引导,避免一些主题思想和审美情趣浅薄暧昧、低俗颓废、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和积极诉求的劣质影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要注意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电影欣赏的模式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3G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影响。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对代表性的影片进行赏析和讨论,利用大学生电影节为契机,开展网上观影和评影活动。这样,可以让电影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素材,让电影欣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围墙的、生动的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但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手段,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身处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学生个性急速张扬的年代,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利用一些新的媒介和工作方法,还在“旧瓶装新酒”,不能“老酒装新壶”,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将更加困难。

电影欣赏论文第6篇

包括经典名著、传统戏曲、知名电影在内的影视与文化鉴赏类选修课程,可以说既是艺术教育课,又是美育课。其中,经典文学名著欣赏是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生平与思想。戏曲鉴赏课程,则以戏曲文化、戏曲艺术本体特征、戏曲艺术与相关的姊妹艺术间的艺术关系为讲授内容。影视欣赏课程通过介绍影片故事背景,欣赏经典台词,对一些著名影视人及导演的简要介绍,评析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同时,还会涉及电影拍摄技巧,以及掌握对电影艺术欣赏,评论及写作的方法,并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提高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能力。

高校举例

北京大学的《经典昆曲欣赏》,自2010年起就成为该校“史上最火公选课”。该课程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全校本科生通选课,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了解到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并通过昆曲这一窗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的考虑。该课程不仅讲授昆曲的历史、美学与文化,邀请了研究戏曲的资深学者教学;还讲授昆曲的表演艺术,邀请了众多的国内昆剧表演艺术家;同时还穿插有《牡丹亭》等经典昆曲个案分析。选课的学生将通过昆曲理论与表演穿插、台前与幕后交融的立体化视角,由《牡丹亭》为中心向外辐射,全面体验昆曲的艺术之美。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选修课《红楼梦鉴赏》已开设3年,年年受到学生“疯抢”。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该校文法学院新闻系张厚远老师。张厚远酷爱古典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爱不释手,自中学起至今反复研读《红楼梦》20多年,感悟良多。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说:“张老师擅长分析人物性格,每个人物的分析都有他独到的看法。”因此,在今年的选修“大战”开始,很多学生便早早等候在电脑旁,只为选中《红楼梦鉴赏》这门课。尽管因为选课人数多,系统一时瘫痪,这门课还是在两分钟内就被抢光了,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抢到。张厚远说,由于很多同学都抱怨选不上这门课,所以今年他还特地增设了《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满足大家对古典文化的学习需求,结果这门课也在10分钟内被选满,“看得出,大学生对古典文化还是有热情的。”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选修课《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电影赏析》则更为火爆,有同学愣是选了两年没选上,只能旁听。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每周一部影片,随后举行班级讨论,交流思想,加深对影片的理解。由于该课程是进行电影赏析,授课老师也是外语系教师,上课经常用英语讲课,所以学生们在感受经典电影魅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英语口语。每周一节的课上,容纳320名学生的教室经常座无虚席,不少学生感慨道:“既能免费看电影,又能挣到学分,真幸运啊。”

记者点评

电影欣赏论文第7篇

【关键词】英文影视欣赏 高职高专 人文素质 研究

近十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不断扩招,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正因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滋生出了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如办学条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还未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出现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这一现象,其严重制约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首当其冲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迫切性

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 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等重要的品格。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决定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决定了他们的人格和修养。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民办院校,其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都具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但相比之下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不足和差距。

1.文化基础差。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更是让人担忧。加之,一些院校近几年来又通过单招政策招进来一大批未参加全国高考而是直接通过各个院校单独考试形式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受挫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及学习生活环境。

2.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形成是因为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生成的,其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因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养成了的不良学习习惯。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一个人在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功,而这一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欠缺。

3.叛逆性强、个性张扬。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属于90后,他们生活的时代是物质条件丰富、网络信息发达、受世界各国非主流文化影响影响较大的一个时代,这就造就了他们叛逆性格及张扬的个性。

4.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独立能力差。这些出生在90后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被家中父母及长辈视为“掌中宝”,故此,养成了他们娇生惯养、生活不能独立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以上这些特点和问题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表现得良莠不齐,在对专业学习的理解、社会就业需求的预测上明显不足。

二、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价值实体,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灵活多样的,多层次多领域地渗透在教学一线上,其对教育的影响令人瞩目。我们清楚,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从心理层面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能从行为上去慢慢改变一个人的品行和提高他的艺术情操。换句话说,英文影视欣赏课程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促进其“三观”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1.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且还存在严重偏科的情况,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就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因为影视欣赏作品在课堂上的再现能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通过画面的展示将单纯的语言描述转变为直观的情景语言交流,进而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电影中语言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广泛英文影视欣赏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3.英语影视欣赏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意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那么“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其中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真、善、美是所有电影作品永恒的主题。通过欣赏具有时代感的经典英文影视作品,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学会坚强、勇敢、不轻言放弃;学会真诚、友爱、团结、诚实和感恩;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和幸福快乐的真谛。这些优秀的品质犹如春后小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心灵的冲击,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高职高专院校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

1.英文影视欣赏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教学的d体,优秀的教材不仅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路,而且能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影视欣赏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而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课程老师根据自身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教材编写,形成独特的院校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体系。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通过一线教师近6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大家组织编写了适合我院特色的《英文影视欣赏教程》教材。目前该教材通过两次修订,深受任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2.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根据我们学生的出生年代,我们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保证其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既能反映时代背景和意义,又能传播正能量的优秀经典影片。影视作品的题材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电影的划分类型进行选择。笔者建议选择年代跨越不要太久、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感同身受。笔者所在的学院所编辑的教材中,选取的影片有:《泰坦尼克号》,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那场悲惨爱情故事从而体会爱情的伟大和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幸福来敲门》,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一个父亲的伟大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顽强。

3.教学环节的实施。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几步进行:

(1)首先,要求学生做课前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该作品的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体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讨论。其准备资料包含:影视作品的类型、该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角色简介、导演简介、经典台词、电影音乐等信息的收集。

(2)其次,课堂上欣赏电影经典片段。对于欣赏电影这一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自己看一遍,课堂上欣赏经典片段,这一部分将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后要求学生在欣赏一遍,并撰写电影评论,要求在下次课堂上进行点评和分享。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建议能够从某一方面或者一个信息点上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思想即为考核过关。

(3)然后,课堂实践练习。针对电影选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1)话题讨论。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和卡尔与露丝的婚姻,你是怎么理解的?

《肖生克的的救赎》影中所体现的自由、希望、体制化等一系列观点,你能谈点你自己的吗?诸如此类的话题,可以在课堂号召学生们参与讨论,这样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还培养的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课堂小型话剧表演。根据课程课时的安排,建议在其中可以搞一次话剧表演,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欣赏了一些经典电影后,将自己的一些感想变成文字并将其编排出来,成为一部小型题材的话题材料。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延续性,而且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期末,提交影视作品评论论文。根据教学的有序安排,当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提交影视作品评论文章完成该门课程的期末考核。

4.教学策略。因为英文影视欣赏课堂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生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能不断拓展自我的能力。还有很多教学法,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节进行设置和灵活运用,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和结论

优秀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故事人物形象的力量向人们解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就借这些作品向人们再现了人类情感、社会状况、民族习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满足了人文素教养教育育的需要。再次,笔者真诚希望高职高专兄弟院校们能充分利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育平台,结合自身专业的特色和生源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深入高职高专内涵建设工作,真正贯彻教育部针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刘艳.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与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2013.

[3]张欣.浅析《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对人文素养的提升[J].校园英语,2016(27).

[4]许再银.儒家人文思想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电影欣赏论文第8篇

一些电影剧情中所演绎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状态可能与观众的内心情感经历相吻合,这样观众就能感同身受,并作为旁观者知道如何去处理相同的状况,不必在现实生活中过于被动从而导致消极的心理情绪。另外电影中的美好场景与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给内心情绪低落的观众一些积极的幸福感,让观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转换心情,得到满足感。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导演及相关制作人员的心血与情感输入,在观影时探讨电影中所表现的人文风貌、思想文化,了解电影世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价值观,既能开阔观影者的视野,又能让其内心得到熏陶,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更加深入、理智。而影视作品从一定程度上也在表现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因此在观看者接收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与文化时,同时也接收了更高的艺术品位,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养,得到更为坚韧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从青少年成长过渡为成年人的群体,其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往往还是通过学习而进行的,在行为上也更容易收到所接收的信息影响。因此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单单是指积极情绪的灌输,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内而外的品质。

二、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全面地了解首先在教育人员的投入量与工作时间上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学生对被发掘内心世界的排斥反应而可能因其的负面情绪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将影视欣赏引入大学生的课堂中去,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这门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改变自己,塑造出积极向上的情绪。欣赏电影作品对当代人来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既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生状态,放松身心,作为一个旁观者投入到电影故事中去,又能满足课堂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因此,影视欣赏可以保证大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活跃。另外,影视作品中主人公往往以坚强、乐观、勇敢等多种形态的主导形象出现于荧幕上,很容易给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带来崇拜的心理,随之模仿也是几乎成为必然。因此影视欣赏带给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给学生以内心的打动,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地将心理活动调整为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将大学生心里积极的一面激发出来,并影响他们今后的处事方式。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上,老师往往以一种强硬的姿态给学生灌输他们应有的心理面貌,这种方式首先让学生在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时更为被动死板,并且在教育方向上往往也是以发现心理问题为目的去进行,这种自我暗示性质的心理疾病判断方式不仅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也容易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排斥感,教育的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站在被教育者立场上,去从潜意识上培养提升被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从这个立场上来说,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也更为明显,其能够带来的可预见作用也是更为令人乐观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将影视欣赏引入大学生课堂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令大学生的课堂生活更为多样化,令教育模式更为创新化。将影视欣赏应用于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结合了健康心理学教育理论与大学生性格爱好特点的全新的综合运用教育,它令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传统模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因此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应用,不仅仅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更好的方式,也为今后的教育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前景。

三、影视欣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些电影虽然并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暴力或者色情的镜头,但是从头至尾的消极情绪也容易感染观众,产生一些悲观的心理。还有许多其它不具有正面意义的电影类型,也可能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想要影视欣赏能够达到积极向上的心理教育意义,首先教育者就应该在每个教育环节上层层把关,杜绝过于血腥、色情、暴力的,电影色调过于阴暗的以及渲染情绪过于悲观的影视作品信息被学生所接收,从电影根源上避免教育环节可能出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失误,保证出现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影响的,保证电影中的主人公能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才能保证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正面作用,延续影视欣赏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前景,给教育带来更多种可能。其次,作为被教育者的大学生自身,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即使是十分优秀的影视作品也不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的心理学家都曾经表示,人们对于所接收的信息会选择性地认可或排斥,同一个信息的输出,会得到接收着的不同反应,因此一部血腥的电影,将它拿给不同的人看,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画面充满视觉刺激,内心有十分冲动的想要尝试的欲望;一部分人会觉得非常不适甚至反感,从内心排斥电影画面过于冲击性的既视感,从此对类似画面充满恐惧;还有一些则会觉得没有什么感觉,这样电影中所表现的信息输出就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影响。同样的,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影视作品给不同的观众欣赏,所得到的回应必然也是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或许一些人觉得电影中多表达的剧情十分具有鼓励作用,值得自己学习;一些人觉得是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只是一种惺惺作态的虚伪,反感无比;同样地也还会有一些并没有受到任何心理影响的人。这个时候,就要教育人员进行做出多项的准备来避免教育缺失:首先是一定的欣赏引导与心理疏通,适当地在观影前后为学生们讲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积极心态及作为观影者的学生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尽量使电影能够发挥到所预想的作用;其次是让学生养成写影评的习惯,在学生观赏完每部电影之后都能够及时掌握其受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并在发现负面影响后即时对其进行心理开导,避免负面情绪的恶化甚至心理疾病的衍生。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