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中国梦:寓言化的银幕梦境

    作者:于昊; 郭中南 刊期:2018年第09期

    本文从电影原始机制出发,将之与当下流行于主流语境中的"中国梦"相结合,对近年来流行于中国电影市场上风格各异、题材多元的电影创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可能性进行描摹、剖析和展望。一方面剖析近年来不同类型影片在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观众观影趣味和上层精英体验等不同话语层级间的角力过程中体现出的伦理诉求;另一方面将电影中所呈现的底层图...

  • 论中国梦语境的电影观念变革

    作者:谢丽娟; 张权生 刊期:2018年第09期

    因为拜金主义、价值观扭曲、自我"东方主义"等问题,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呈现病态。实行观念变革是改变病态的首要任务。电影观念变革的目标是为了把"华莱坞电影"构想变为现实,要实现电影强国梦;要树立内容为王、创意至上的观念,提升电影的文化品质,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捍卫中国文化安全;要加强叙事逻辑,关注现实问题;要努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

  • 当代中国独立电影的艺术体制

    作者:崔剑剑 刊期:2018年第09期

    生成于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体制理论跳出了从特征和功能出发的传统的艺术(品)界定方式,而由其被塑造的外部环境入手框定何为艺术(品),具有鲜明的社会学特征。而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电影尤其显著地受到艺术体制的规约,也因此独立电影必定只能是相对独立。在理论逻辑层面,独立电影遵从艺术体制原理,在具体操作层面,独立电影受到制片环境、发行...

  • 借鉴与初步建构——1920—1940年代中国电影编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王梅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中国电影编剧理论较薄弱,学界对中国电影编剧理论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梳理了1920—1940年代中国电影编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并对电影编剧理论专著进行细读,分析其价值与特点。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编剧理论在向戏剧编剧理论、好莱坞编剧理论借鉴的过程中得以初步建构,呈现了关于主题、人物、结构、情节等编剧诸元素的有价值的论述,亦体现出电影...

  • 岭南通俗娱乐电影的历史重构与地域文化

    作者:柴文娟 刊期:2018年第09期

    本文审视1949—1959年以通俗娱乐为目的的岭南电影,从道德伦理考量的电影运动、通俗娱乐观念的地域文化和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像艺术三个方面,对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进行影像解读。从大众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在岭南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民间活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根植于民间的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自下而上的文化艺术提升正...

  • 现象学视域下德国反思题材电影叙事策略

    作者:吴宇; 王坤 刊期:2018年第09期

    德国反思题材电影自战后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电影现象,从战后德国新电影运动时期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铁皮鼓》到新世纪以来的《再见列宁》《帝国的毁灭》《窃听风暴》等,德国电影从来都没有停止对反思题材电影的多角度挖掘。《缄默的迷宫》从司法角度介入电影拓展了德国反思电影格局,电影本身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在德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

  • 《行歌坐月》:侗族文化的影像表达

    作者:杨致远 刊期:2018年第09期

    作为第一部侗族题材电影,《行歌坐月》通过聚焦一对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来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对侗族村寨生活造成的影响。该片将极具侗族风情的民族元素有机运用其中,借助诸多形象符号构建起两个意义空间的冲突。中远景、固定镜头、外部视角及叙事方面的省略与暗示是影片主要采用的形式手法,这种反戏剧化处理表现了人物的内在冲突,使得影...

  • 华语同性恋电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流变

    作者:谭力 刊期:2018年第09期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华语同性恋电影的创作与传播经历了较复杂的流变过程。以"失语""小众""狂欢"和"隐语"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其流变的过程并分析原因,不仅能进一步认识华语同性恋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创作环境,还能较好地梳理华语同性恋电影创作、传播的发展历史和趋向,找到当前制约华语同性恋电影创作发展的症结所在,为进一步拓宽...

  • 电影“彩蛋”的观众审美心理研究

    作者:陈晨 刊期:2018年第09期

    电影"彩蛋"的成功设计和运用,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心理,具有极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导向。在消费文化视域下,电影"彩蛋"与观众消遣娱乐、好奇逆反、参与互动、求新求异心理的契合和认同,是建立在个体潜意识和文化经验之上的一种审美期待,也是建立在消费文化基础上的心理补偿。电影"彩蛋"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段和修辞技巧,更是一种营销...

  • 中美传记电影叙事的共性与个性

    作者:张苏扬; 安洁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中美两国都拥有较为丰富的传记电影文本,两国都在这一类型片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从早年的《聂耳》《海伦·凯勒》,到最近的《黄金时代》(又名"萧红传")《丹麦女孩》等,电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鲜活和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然而电影的语境、市场的不同造就了两国传记电影艺术特性的不同。除了题材、立传对象等方面的区...

  • 美国主流电影的景观化与文化隐喻

    作者:王红丽 刊期:2018年第09期

    景观电影的大行其道,已成为当前人们的共识。在电影的景观化方面,好莱坞拍摄的,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电影,起着举足轻重、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在人们讨论景观电影的精神、理念与技术时,美国主流电影都是不可回避的范例。但景观化并不能改变电影作为生活之"窗"与"镜"的属性。在美国主流电影中,文化隐喻依然是其魅力之一,观众在欣...

  • 英国电影中的青年暴力文化探析

    作者:邹艳萍 刊期:2018年第09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战争中出生、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工人阶级家庭中的青年,在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上与父辈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暴力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自我"伸张方式。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英国电影表现了青年亚文化圈中的故事及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与裂变,本文将以《愤怒的回顾》《如果》《迷幻演出》《罪犯》等影片为重点,从...

  • 瑞典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的电影主题

    作者:朱岩岩 刊期:2018年第09期

    莱塞·霍尔斯道姆是一位资深的瑞典导演,也是在美国好莱坞享有国际声誉的北欧移民导演之一。在近半个世纪的导演生涯当中,霍尔斯道姆带给人们许多温暖感人的影片。他在造就成功影片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配方。他擅长取材于畅销书,并喜爱拍摄儿童和动物。他是烹制心灵鸡汤的高手,把人生经历的苦痛搬上银幕,用镜头记录成长的历程。这些饱含温情...

  • 大卫·林奇电影的后现代风格解读

    作者:景秀娟 刊期:2018年第09期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大卫·林奇通过将后现代艺术与独立电影创作融合在一起,利用独特的动态叙事模式、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及狂欢化的视听语言,形成了一种诡异阴郁而又充满寓意的电影风格,让观众在极具个性化的光影世界中感受大卫·林奇独树一帜的艺术视角和美国独立电影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叙事模式、人物塑造和视听语言三个层面...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李茜 刊期:2018年第09期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俄罗斯乃至世界电影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人们称为"俄罗斯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米哈尔科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美学风格和与俄罗斯话语环境息息相关的艺术思想,被认为是新俄罗斯电影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对米哈尔科夫的导演艺术,我们完全有进行深入探索的必要,这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艺术实践本身就有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