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意识形态下集体主义的书写——以“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为例(1949—1966)

    作者:胡家翀 刊期:2017年第21期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的普遍化不仅构成了其创作的特点,也形成了艺术是围绕政治展开并且服务于政治的关系。这些银幕上的农村故事讲述了农村合作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民自觉主动地支持阶级斗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歌颂赞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新农民积极配合共产党在农村的工作开展,同时还要...

  • 消费语境下的类型杂糅与奇观化影像书写——对当下中国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再思考

    作者:张咏絮 刊期:2017年第21期

    自1987年国家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开始,“主旋律”进入了电影领域,同时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出现了新风向和新转型。30年来,主旋律电影开始跨出既定的藩篱,走上商业化和市场化突围的道路。在消费语境的浸润之下,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转型呈现出类型杂糅、影像奇观以及意识形态隐性表达的趋势,而这...

  • 1960年代源自侠文艺的香港电影探析

    作者:许兴阳 刊期:2017年第21期

    理论界对1960年代源于侠文艺的香港武侠电影的研究较少。1960年代的722部香港武侠电影中有343部是改编或者取材于侠文艺。其特点有国语片异军突起,改编自连载小说、天空小说的影片增多,武侠电影占据香港影坛份额越来越大,改编视野越来越国际化,新武侠电影崭露头角。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历史地位:国语片地位得以确立,新武侠和功夫片渐受欢迎等...

  • 引申的时间:当代上海电影中的未来想象

    作者:汪黎黎 刊期:2017年第21期

    当代上海电影中的未来是一种引申意义上的时间,电影通过缝合、拟仿等一系列策略将尚未满足的消费社会欲望伪装成当下的样貌缝合进都市叙事中,并将其炮制成可资期许的未来。这样的“未来”基本上是悬浮在历史与反思真空地带的消费社会拟像,它制造超真实的错觉,诱使未被满足的欲望不断膨胀,并获得虚假的合法性。“未来想象”中的上海则化身为消费...

  •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电影的价值取向

    作者:孔小彬 刊期:2017年第21期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批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影,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电影。知识分子电影大都是苦难叙事,苦难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些电影中塑造的知识分子,没有在苦难中沉沦,而是从苦难中升腾起坚强不屈的意志。他们胸怀理想信念,心忧天下,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他们的价值立场,一定程度地排斥个人主义。这样的...

  • 知青电影商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莉 刊期:2017年第21期

    传统的知青电影承载着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和乌托邦式的精神渊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政治功利性。与传统知青电影政治化倾向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青电影在体制、观念和创作上都带有明显的商业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明星偶像的引入、制造“卖点”和非主流倾向。只有以艺术性为本位,使电影的教育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统一,达...

  • 消费到认同:华语青春电影发展模式转变

    作者:吴学岚 刊期:2017年第21期

    近年来,华语青春电影市场火爆却口碑不佳,存在着明显的“消费青春”现象,不利于青春电影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作为青春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正处于寻求认同的成长阶段,青春电影的成功应当建立在获得青少年群体认同并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针对青少年受众群体,华语青春电影的发展模式亟须从消费模式转向认同模式,从而促进青春电影类型的成熟...

  • 中国生态电影发展30年

    作者:高兴梅 刊期:2017年第21期

    中国生态电影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早期以科教片为主,题材单一,缺少生态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到了80年代末期,生态电影在题材、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但是没有深刻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进入新世纪后,生态电影开始崛起,不仅数量急剧增加,影片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更加丰富,题材更多样化,观赏性更强,受众更广泛。中国生...

  • 当代国产电影中的女性文化生态解读

    作者:李新宇 刊期:2017年第21期

    电影是当前社会的一面镜子,电影反映着文化生态的变迁和特点。在当代的国产电影中,女性文化或是被进一步发挥、巩固,或是被质疑、动摇。当女性地位日益提高,电影也需要越来越主动为女性服务,迎合女性在审美上的共鸣,从女性文化生态的角度解读当代国产电影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旧有权力关系与女性文化生态、消费时代与女性文化生态、新型文化现象...

  • 电影非主流视觉文化的时代性

    作者:熊十华 刊期:2017年第21期

    以非主流文化为核心的影视作品逐渐受到大众青睐,该类影片多将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寓言故事作为影片的叙事主题,引领潮流的发展。其极具冲击感的视觉效果,也慢慢成为这类电影的一大亮点,是票房的坚实保障。由此展望非主流视觉文化在电影领域的未来,必然会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所能达到的造诣将与传统主流文化相匹敌。因此,应时代需求而诞生的电...

  • 中国电影中“疯子形象”的隐喻意义

    作者:范虹; 罗婧婷 刊期:2017年第21期

    中国电影塑造出了许多内涵丰富的“疯子形象”,他们曾是封建文化的叛逆者,遭到社会的放逐;也扮演过传统文明的守望者,坚持着自己的救赎;他们还是政治高压的牺牲者、自由个性的捍卫者、现代社会的迷失者等。而今中国电影飞速发展,文艺电影百花齐放,这些电影所塑造的“疯子形象”展现出匠心独运的意义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及地域风貌。本文尝试...

  • 国产犯罪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作者:袁冬梅 刊期:2017年第21期

    我国的犯罪影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颂扬英雄、呼唤正义的主题不变,但英雄的塑造角度及价值立场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有了不同的演绎,其对正义的解读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全球化语境下,犯罪电影应如何书写英雄传奇,才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弘扬主流价值的作用,是当下我国犯罪电影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中国式英雄主义...

  • 中美喜剧电影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吴岩; 田凤荣 刊期:2017年第21期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人物无疑是其灵魂。相对于正剧而言,在喜剧中,人物的塑造不仅关涉电影情节铺叙的舒畅与否,甚至演员的个人魅力、特长和表演习惯会直接影响电影的剧情走向、情绪定位以及观众对电影的消费欲望。中美两国在喜剧电影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也为世界观众奉献了不少具有非凡魅力的人物形象。文章从喜剧人物与个性化塑造、喜剧人物形象...

  • 好莱坞喜剧电影的审美范式

    作者:李春香 刊期:2017年第21期

    电影体现着特定时代与地域的审美文化,并在传播中形成一定的范式。好莱坞喜剧电影在时代因素和喜剧电影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下,形成了可资因循的审美范式。而电影技术的进步以及观众审美观点的变迁也催生了好莱坞喜剧电影在艺术上的更多可能。对于在过去数十年来好莱坞喜剧电影所表现出的审美范式上的特点,我们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总结和解读。文章...

  • 由类型电影看当代美国审美文化取向

    作者:徐梅 刊期:2017年第21期

    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类型电影的产生。在美国的类型电影中,可以窥见美国观众的审美文化取向,它们的出现、变动乃至消亡,往往都体现在类型电影的出现、盛行和衰落中。这一点在电影井喷式发展的当代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类型电影为电影艺术与电影产业注入了活力,也是人们把握特定时代或地域内人们审美文化取向的标本。文章从陌生化审美、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