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打磨有生活质感故事中彰显人文叙事锋芒——高希希电视剧成功之艺术考量

    作者:肖文 刊期:2013年第19期

    在21世纪初的电视剧黄金十年里,“金牌导演”高希希是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的常胜将军.他的近二十部电视剧获得成功,从艺术上进行考量,在于他的电视剧作品不仅类型翻新以凸显新意,更是凭借着他对生活长期的感悟以及流淌于内心的人文情怀,使他的电视剧作品于对有生活质感故事打磨中彰显出了人文叙事的锋芒,从而下接地气直击人心中,使他...

  • 论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

    作者:钟贤权 刊期:2013年第19期

    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历史,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艺术命题一直争鸣不断.本文简明地梳理了中国民族电影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充分肯定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寻根的电影探索.分析了中国电影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出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要实现世界性的途径,同时,对一些故意以暴露民族文化陋习的审丑而妄想走向世界的电影立场进行了含蓄的批...

  • 深度探究“”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新视角

    作者:刘利凤 刊期:2013年第19期

    通过对“”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走向式微的事实论证,本文探究此类题材作品创作的新视角,从关注“”中发出的质疑声和忏悔、反思的角度,深挖此类作品的现实意义,阐明其回温荧屏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把握,目的是让现代人认识到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思想精神发展到今天的深刻历史缘由.

  • “云南形象”的银幕呈现与文化内涵研究

    作者:郭鹏群 刊期:2013年第19期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地处边疆的云南一直被电影界所关注.中国电影中的云南形象值得深入研究:无论是对浪漫诗意的民族文化空间的构造,还是对贩毒逃犯的艺术想象,包括主流电影界对云南贫困的艺术描写以及云南对主旋律电影形象的精心打造,都使得云南形象耐人寻味.而这其中,主流文化对云南形象塑造与选择性描写,边疆民族地区的银幕形象所间接反映的...

  • 从“电影与现实”看科幻片的审美建构

    作者:王萍 刊期:2013年第19期

    科幻片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想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是类型电影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审美特征的重要类型.科幻片通过营造亦真亦幻的视觉画面,通过哲理情思的倾诉和表达,向电影观众们传递着人类深层次的审美情感.科幻片是人类现实危机的心理转移,是技术恐惧、末日恐惧、公共卫生安全等各类社会恐惧的深层折射,是现代科技文明的深刻反思,亦是现实情感的超...

  • 影视后期制作蒙太奇文学特性及唯美思想

    作者:洪云 刊期:2013年第19期

    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的蒙太奇手法,使电影成为一种高水平的独特的叙事艺术.本文侧重于探讨蒙太奇艺术手法中文学倾向及其美学特性,有层次地展示了蒙太奇这一独特属性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抑或美术绘画艺术的不同点.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其他文学作品、绘画艺术等叙事形式的异同比较,从而揭示这种直观、形象化的思维艺术所传递信息的表现方式...

  • 电影理论的双生花:蒙太奇与长镜头

    作者:杨会 刊期:2013年第19期

    “双生花”借用自传说中的互依互存的传说之花,在本文中喻指蒙太奇与长镜头自产生以来两者的相互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是电影创作理论中的两大流派,它们主宰着电影的创作流程.自产生以来可谓此消彼长,两者经历了从相互对立到相互交融的衍变过程,受这两大流派的影响,电影的创作也一直游走于对立与协作之间.几乎每部电影作品中都可以轻松地...

  • 评台湾、内地两组电影兼论张艺谋电影的局限

    作者:张宏勇 刊期:2013年第19期

    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藉“清新”的风格取得了票房佳绩,内地张艺谋“严肃”题材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与之相比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发现,张艺谋为代表的内地电影由“沉淀”指向过去,显得陈旧、老套缺乏灵动;台湾电影由对历史的“突破”指向未来,显得新颖、别致充满着基础性的人文关怀.台湾导演对影片中的历史采取片段化的微观叙事,...

  • 论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

    作者:杨久义 刊期:2013年第19期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它有助于烘托影片主题,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独特的审美意念和内涵,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气息.在张艺谋电影中,常用色彩来表现影片主题与风格、塑造人物造型、营造气氛、渲染环境,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同时,色彩也是电影作品表现民族性的最佳途径,张艺谋用色彩来表达民族文化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独特...

  • 青春偶像京味故事:析赵宝刚青春剧

    作者:廖晓峰 刊期:2013年第19期

    2006年以来,赵宝刚先后导演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三部以北京为城市背景的反映当代年轻人爱情与生活的电视剧,并都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故事讲求时代性、新鲜性、贴近性,演员的青春靓丽,台词的轻松幽默,情感路线的传统与专一,是这三部青春剧的共同特点,也是三部电视剧都能获得良好收视率的关键.由于电视剧制作短平快和资金...

  • 影像后隐蔽的知识分子

    作者:章岁青 刊期:2013年第19期

    独立影像因影像器材及艺术教育大众化而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第五代导演吕乐在其不多的电影作品中展示了独立影像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电影文本反映作为一个摄影师同时又兼具知识分子的情怀的导演艺术家在中国本土电影与新浪潮、艺术中的个体与社会、青年与体制教育的冲突与困境中的选择与创造.电影人吕乐不仅作为摄影师给他人作嫁衣,由隐蔽到显现,...

  • 瓦霍夫斯基电影中东西宗教文化的和谐共生

    作者:谈宏慧 刊期:2013年第19期

    东西方哲学和宗教文化在瓦霍夫斯基的电影《黑客帝国》和《云图》中得到完美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文化思潮.基督教元素在《黑客帝国》角色的命名、故事情节的编排里随处可见,佛教文化则是若隐若现.《云图》六个不同时空的故事阐释了轮回、善恶有报;佛教文化成为主导.在发掘东西方宗教文化共通点基础上,通过科技和丰富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这两...

  • 北野武电影中的流浪母题研究

    作者:焦道利 江霄 刊期:2013年第19期

    北野武的电影受日本本土文化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深受日本民族“流浪”情结的影响,其电影作品很多都是其对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呈现.在他的电影中主人公大多以逃跑、杀人、流浪的个体身份出现,形成了北野武电影作品独特的流浪与漂泊的母题.北野武电影关于流浪母题的表达从形式上通过肉体流浪为载体达到精神流浪的升华;在流浪过程中通...

  • 《天涯何处觅知音》与《山楂树之恋》的异同

    作者:黄曦 刊期:2013年第19期

    《天涯何处觅知音》(Splendor in the Grass)与《山楂树之恋》同为初恋与性压抑主题影片.前者由希腊裔美国著名导演伊利亚·卡赞执导,后者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两者均出自两位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导演之手,并票房不俗.本文在对比两片在主题、情节、冲突上的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细读对比两部电影文本在社会背景和电影叙事的变奏上的不同,揭...

  • 青春的光影与追忆——从两部青春题材的影片谈起

    作者:王东 王琪 刊期:2013年第19期

    青春电影是近年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中的一枝新秀,这类电影以描写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和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以清新、唯美和淡淡的忧伤为叙述风格,引发了大众群体的强烈关注和集体怀旧.本文以近期颇受大众追捧的两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从青春电影的爱和成长的主题分析入手,探讨其青春的光影表达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