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国家意识形态下的英雄概念的转折

    作者:汪开庆 黄家鸥 刊期:2010年第23期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英雄的形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英雄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形象,而在中国电影的不同时期里,英雄的形象与内涵也各不相同.本文试从建国十七年银幕上的革命英雄到""时期的样板英雄再到新时期多样化的英雄形象,阐释不同的英雄有着不同表现,探讨英雄概念在这些不同的时期背后所蕴含的国家意识形态中的转折.

  • 上海、香港"十七年"中地域电影之形成

    作者:蒉华芬 刊期:2010年第23期

    1937~1945年抗战期间,港沪两地电影人往来频繁.大量上海电影人转战香港,两地电影资源重新分配,电影中心逐渐南移.1949年以后,港沪电影业在不同的政治体制格局下重新确立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南移后的香港电影在电影表现形式上传承和延续了上海商业电影的类型风格和产业模式.上海电影也在1949年之后得到了意识形态的重塑.在"十七年"期间,港沪两地...

  • 传播学视野下电影市场观念探微

    作者:李莹莹 刊期:2010年第23期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影市场学在电影理论学科研究中非常重要.而电影市场观念决定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决定着电影艺术价值的评判.谁最先转变观念,谁就将是未来电影市场上的赢家.本文在传播学的视角下,以整合营销传播学、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为理论支撑,运用分析及归纳的方法,对类型电影和现代商业电影进行深入探析,进而对国产电影的市场...

  • 两德统一后德国电影的发展概况

    作者:刘硕 刊期:2010年第23期

    德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电影大国.在1991年德国统一后,其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也自然影响到了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以德国统一为起始时间点,对德国的电影事业自德国统一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和当时政治、社会、经济状况的种种联系,以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德国电影事业在近几十年来的状况.

  • 中国电影中农民形象的塑造与流变

    作者:张霁月 刊期:2010年第23期

    农民在我国的民族语境中具有特殊隐喻.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从旧中国的苦难承受者与觉醒反抗者,到"十七年"的农民革命英雄和农村干部;从新时期的"反思""写实",到新世纪的多元化,以视觉图像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新时期及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农民形象塑造与流变的梳...

  • 电影音乐中音乐元素的表达

    作者:金顺爱 金秀吉 刊期:2010年第23期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的综合性与视觉特征,要给予人们"视觉"和"听觉"活动过程的需求与满足,做到"视听同步"的观赏过程.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电影音乐与传统概念上的音乐不同,它用音乐结构的独立性和象征性,烘托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深化电影画面的深层内涵.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手法,...

  • 好莱坞宗教史诗电影的后殖民主义叙述

    作者:黄立华 刊期:2010年第23期

    宗教史诗电影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受观众的喜爱,并且逐渐成为好莱坞重要的一种类型电影.这类电影融宗教题材与政治寓言于一体,传达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美国政治信息.本文以冷战时期好莱坞宗教史诗电影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隐含的美国政治上的霸权主义和文化上的强势主义进行后殖民主义解读,从而说明电影是政治的载体,对各国的政治意识向别国的传播和...

  • 《锦衣卫》反思"生命"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喻琴 刊期:2010年第23期

    李仁港导演的《锦衣卫》,有着鲜明的"作者电影"印痕.通过对电影艺术文本细读,可发现尊严、正义、希望是李仁港导演反思"生命"存在的三个关键词.对生命"尊严"的渴望和探求,对世道"正义"的追寻和坚守,对生活"有希望才是幸福"意义的发掘和倡导,是他这部影片始终关注的焦点.这种着眼历史来回应、反思和解析当代社会、现实人生复杂问题的电...

  • 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的"匠人"文化传统

    作者:齐珮 刊期:2010年第23期

    总理今年5月出访日本时曾盛赞日本电影《入殓师》,高度评价该电影反映了东方伦理道德和文化背景.总理所言意旨深远,而"匠人"文化及伦理道德意识正是东方文化的显著特征.该电影以日本"匠人"文化传统为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撑,通过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意象隐喻等要素传达了日本"匠人"的文化精神、伦理道德以及深厚的东方文化传统.

  • 论电影《迷失东京》中口译的误译现象

    作者:魏丽娟 刊期:2010年第23期

    电影《迷失东京》中的男主人公来到日本拍广告的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以及口译员的不当的翻译,而感到无所适从,陷入困惑与不解,这段故事加强了主题,即"迷失、孤独和隔离".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口译过程的分析,将释意理论与电影中的口译实例相结合,就产生误译的原因和相应的口译策略进行积极的探讨,促进口译领域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波兰实验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作者:胡媛媛 张乐 刊期:2010年第23期

    波兰实验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艺术家们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探讨着人性内在的绝望以及人对自然力量无以掌控的无奈.对他们来说,动画是美术形式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波兰实验动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艺术风格形式与技巧的创新为世界动画艺术开辟了一个迥异的视角,其重技术实验轻内容叙述、偏爱暗色调以及充满深刻人文主题的特点...

  •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跟踪话步的话语分析

    作者:石艳华 刊期:2010年第23期

    发问-应答-跟踪三话步的交际话回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会话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发问-应答、应答-跟踪的话步毗邻对.通常情况下,会话结构中的发问话步和跟踪话步主要由主持人完成.根据话语的交际功能,主持人的跟踪话步主要包括反馈话目、帮助话目、重复话目和评论话目等四种类型.本文研究了四种话目的语言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规律,...

  • 电影中的数字技术与艺术

    作者:王庆伟 刊期:2010年第23期

    电影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影技术的革新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电脑数字化美术制作技术给电影带来的这场革命,不仅完全可以与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的出现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电影数字化已经成为制作电影的主要手段,其意义在于完善视觉艺术效果,创造"银幕奇观".

  • VIDEO新媒体艺术中的动态影像艺术

    作者:何岩 刊期:2010年第23期

    媒体对人们感知空间、物体和时间的方式产生着普遍的影响.它与人类感官能力紧密相关.人们如何看,看什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而是复杂的文化过程.对于新媒体艺术更是如此,它是正在发生和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打破了持续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并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方式,融会贯通,集影像、文字、图片、声音...

  • 从概念功能角度分析《阿甘正传》的对白

    作者:杨华 刊期:2010年第23期

    1994年《阿甘正传》在奥斯卡电影节上获得十三项奥斯卡提名,主人公阿甘也成为美国的平民英雄.其对白不但充斥大量美国民众的口语,而且蕴涵着丰富且深刻的思想.本文借助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概念功能对《阿甘正传》中的人物对白进行分析,欣赏影片中人物对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