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在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谈台湾电影中叙事与空间拓展

    作者:马小青 刊期:2009年第17期

    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和陈国富的《我的美丽与哀愁》,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电影创作的一个流向。在这两部作品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中国经典文学中寻找自己创作的灵感,在剧作结构上也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叙事构架;同时形成了影像在视觉空间上的拓展,而这种拓展是基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化精粹,形象地展现在银幕上,与当代的社会生活的对...

  • 迷失的女性意识——论“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文丽君 刊期:2009年第17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到1966年前的这17年间,是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自觉而全身心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的年代。在那种特定文化背景中,新中国“十七午”电影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及时、有效而准确地呈现并表述了女性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政治的诉求。本文试从对女性“半边天”的内涵解析和女性意识来论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女性形象。

  •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浅析

    作者:闫伟 刊期:2009年第17期

    与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意义一样,影视艺术也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主体性的一种自我实现。分析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各种审美现象,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影视文化在当代的审美价值,探索出一条通往繁荣的艺术发展之路。

  • 杜氏融合

    作者:招斯喆 刊期:2009年第17期

    香港电影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盛极而衰的态势下,杜琪峰在推动市场和影像内涵、风格的艺术探索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在吸取欧美、日韩等众家所长的同时,保持了香港的本土原味;在商业和艺术的处理方面两者兼和。如果说王晶是香港影坛的“八爪鱼”,他便是东方好莱坞的“多面圣手”。杜琪峰一般以黑片导演为人所知,但香港喜剧市场不仅...

  • 浅论影视动画的运动表现

    作者:李波 周欣杰 刊期:2009年第17期

    影视动画,正因为不是直观地表现现实生活里的具体形象,而要依靠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所以其形象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其运动也可以是自由多变的。影视动画之“动”,首先在于画面连动,但这与影视画面的运动性本质不同,根源在于动画画面的反摄影性。表现“运动”恰恰正是动画的长项与优势。影视动画是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形象来表现...

  • 动画形象设计中的符号化语言

    作者:王华清 闽小耘 刊期:2009年第17期

    动画形象是一部动画的中心符号,而动画的情节和文化内涵通常由动画形象来传达。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将动画形象放到符号的层面,研究动画形象的功能及创作方法。借助动画形象的符号化特征来分析动画角色的符号意义、文化传播功能等,并对动画形象设计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与思考。

  • 用耳朵听咖啡烘焙的纯香——论数字媒体对影视艺术的滋养

    作者:田文 刊期:2009年第17期

    影视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影视艺术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由此引发的审美体验和感悟都是由于技术运用产生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进入了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媒体对影视艺术的滋养带来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数字化影音效果除了加强影视艺术的艺术含量,还满足了观众视听心理。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

  • 真确诠释历史的电影艺术——《南京!南京!》,颤动心灵的感言

    作者:张生军 刊期:2009年第17期

    一、用超脱的创造性思维和崭新的视角去审视历史 《南京!南京!》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陆川导演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电影力作,在严谨把握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以敏锐的创造性思维、奇特的视角、忘我拼搏的制作团队、完美的表现技巧,以其超越史诗般的恢弘气魄,复制了72年前古城南京那黑暗凄惨和人间地狱般的图景。

  • 《南京!南京!》:抵抗与救赎

    作者:龚祝义 鲍鲳 刊期:2009年第17期

    《南京!南京!》播映后,观众对它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影讯网(http://www.mvgod.com)就这部影片对2090名网民的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点:认为《南京!南京!》“非常好看,推荐”的占41%,认为它“垃圾片,浪费银子”的占47%。就网络上的评论而言,赞誉者往往从人性角度出发,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历史,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诋毁者往往...

  • 人性的拷问与民族情感——电影《南京!南京!》

    作者:陈迪 罗敏 刊期:2009年第17期

    电影史上的战争题材,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电影类型。在这些电影中,多是描绘战争场面的宏大或塑造一个荧幕英雄。《南京!南京!》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青年导演陆川的最新电影作品,则一反战争影片的常规。该影片在详细周密的历史考证的基础上,以精良的制作手段,以超出一般史诗大片的沉重质感,采用黑白影像拍摄手段,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一段令人...

  • 别论《南京!南京!》

    作者:秦泽玺 刊期:2009年第17期

    未看电影《南京!南京!》之前,媒体报道导演陆川称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种种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通过南京灾难对国人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高度上为中国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往事提供了一种全靳的历史思考。

  • 从视觉传达的形象符号解读中国文学的文字情结

    作者:孟立丛 刊期:2009年第17期

    文学审美观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文学中的道德元素,中国文学中崇尚自然的理念以及在表现形式上的虚实等,均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着影响。想象力,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不仅是文学,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而汉字,也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 英雄的神化:从文学到电影

    作者:宛风庆 刊期:2009年第17期

    英雄的神化主要是指文艺作品中如何描述和表现英雄像神的一面。通过对狄更斯的经典小说《双城记》和好莱坞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发现,尽管两者的艺术形式不同,但是在英雄的神化这一方面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而且作品中的英雄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复杂性,同时又具有悲剧性,代表了西方文化的道德价值观。

  • 艰难的爱情突围——简评冯小刚《非诚勿扰》

    作者:王艳玲 刊期:2009年第17期

    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又一次获得空前的成功。影片再现了现代社会爱情缺席的择偶状态和危机,试图用自己的“道”握住永恒的爱情,给忙碌的世人创设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为岁未年初的人们留下一根意味深长的“稻草”。

  • 《立春》的“边城”意识探析

    作者:张芹 郭玲珍 刊期:2009年第17期

    电影《立春》是2008年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部反映小人物艺术追求的现实主义影片。本文将其与沈从文小说《边城》做比较.结合人物经典台词,来探求、展示影片中的“边城”意识,即:坚守理想的执著魅力、富含生命力的人性美和深重的悲剧意识;并探析这三种意识是如何通过依托于小说独特的故事设置而呈现的,也就是怎样做到在边缘地域由边缘人演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