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作者:刘俊 刊期:2007年第02期

    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影视创作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极大地扩展了影视的表现领域,对现代影视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中期制作和后期处理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字技术的应用。

  • 电影伴随我成长

    作者:李强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受到不同形式的文化熏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电影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出生于中国武汉,小时候一直居住在汉口的父母单位宿舍。当时宿舍旁的展览馆和马路对面的协和医院晚上常放露天电影,哥哥便带我一起早早占上位子,享受一个晚上。记得我们曾在展览馆看过《海鹰》、《英雄儿女》。《列宁在十月》则是从协和医院最开始看...

  • 宋江波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自然情况国家一级电影导演。男,1954年9月出生。吉林长春人,汉族。1978年9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长春电影制片广副厂长,吉林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拍摄的电影《蒋筑英》获1992年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五个一工程”优秀

  • 电影的随想

    作者:宋江波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说起电影,觉得有一肚子的话。要落实到纸面上,一时又不知从哪儿说起。因为电影伴我已经走过生命中的32个年头了,留下来的文字应该对我和读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仔细想想,就把我这些年思考较多的几个问题写下来,就教于读者与同行们。一、我对电影的理解电影是什么?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你问一百个电影导演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 中国乡村电影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瞻

    作者:杨红菊 刊期:2007年第02期

    传统的“农村题材电影”需要突破陈规,创造出更为开阔的表述空间以及更具现代性的多元创作形态。未来的中国乡村电影要开创市场化生存的新局面,必须首先在艺术观念与文化观念上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努力。

  • 论新古典主义对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影响

    作者:胡奕颢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以布瓦洛《诗的艺术》和大量影片为依据,探讨新古典主义对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影响。鉴于电影的本体特征,得出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戏剧艺术在叙事层面上优秀成果的结论。

  • 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构成喜剧性效果的心理解析

    作者:周卫红 刊期:2007年第02期

    张扬娱乐精神、通过方言来产生喜剧性效果是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呈现的文化诉求之一。从喜剧心理角度来看,方言作品产生喜剧性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方言构成的惊奇感和优越感;方言构成的心理期待落空;方言构成的心理宣泄。

  • “丰泰现象”再评

    作者:安燕; 黄蒙水 刊期:2007年第02期

    对“丰泰现象”及其遗留问题的重新总结和梳理,意在更深入和真实地走进历史,寻求中国电影的真正传统。以期在传统文化——电影传统——电影的历史和现实之中理清以文化命脉的承续为潜在流程的中国电影的渐变之路。

  • 生命之源 鸿蒙之初——从“人”到“族”重读《红高粱》

    作者:肖敏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借助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人”到“族”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红高粱》如何从女性的角度塑造个体的人,通过女性阐释生命之本。《红高粱》一反文艺传统中“人”+“族”的形式,在“人”与“族”的互相穿插和互为融通中脱离政治革命的色彩,打破中国男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古典书生形象和女人三从四德,温文尔雅的文学模式,将他们带回到生...

  •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从《夜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黄平 刊期:2007年第02期

    <正>压抑的情欲、母子的畸恋、宫廷的阴谋、吃人的晚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再次讲述了一个《夜宴》式的故事。这或是两部中国式大片兄弟情谊的写照,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在当下的语境中,以最大限度赢得大众市场(海外/国内)为目的的“大片”,为什么选择了如此相似的故事模式?其间的“同”与“不同”,折射出怎么的文化心理,迎合着怎样的权力...

  • 《千里走单骑》——远距离产生的感动情思

    作者:朱善智 刊期:2007年第02期

    张艺谋在两部武侠商业片之后,断然推出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以写实的唯美,通过距离上的情节把握及比较成功的叙事,再次赚取了观众的感动,获取了观众的认同。

  • 家庭伦理与爱情伦理的协奏曲——李安电影综论

    作者:金洪申 刊期:2007年第02期

    李安以家庭为题材、以文化为内蕴的电影之路,都有着对家庭伦理的深入探究,并以些来完成对文化冲突、文化变迁的思索。李安的电影在审视文化冲突或者文化变迁的时候,对家庭伦理和爱情伦理的关注是同时并举而又相互依托的。

  • 严父、慈母和“逆子”——简析张杨影片中家庭关系的三角模式

    作者:黎明 刊期:2007年第02期

    张杨的影片中几乎总是存在这样的三角模式,家庭成员中特别是父与子之间力量的对比消长、矛盾冲突构成了整个影片叙事的核心内容。

  • 论许秦豪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潘顺利 刊期:2007年第02期

    迄今为止,许秦豪一共导演了三部影片。在他的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大亮点,许秦豪成功地运用了电影中的视听元素来刻画人物。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许秦豪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分别是通过隐性的矛盾成分凸显人物性格,通过精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巧妙的象征符码表现人物内心。

  • 在文本里看戏,在影像中缠绵——李碧华的小说与电影

    作者:居荃培 刊期:2007年第02期

    李碧华的小说值得再三回味,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同样异彩纷呈。所以对于喜爱看小说,又喜欢看电影的朋友来说,看由李碧华小说改编的电影往往可以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