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电影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9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8058
总被引量:1987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1398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4774
平均引文率:4.3342
  • 让你含着眼泪微笑——重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杨丽茹 刊期:2006年第13期

    <正>2O多年前,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前苏联战争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那时开始,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悲剧。作为战争题材的影片,它没有用横尸遍野的镜头刺激你的神经,相反,一开始就在用和谐的情境、和谐的氛围在感染你的心怀。听着小鸟的啁啾,看着美丽的女兵们嬉戏的场景,你也许会误以为影片要讲述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当突如...

  • 李道新

    刊期:2006年第13期

    <正>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与中国电影传播。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

  • 电影·《诗经》·意境——电影与传统文化断想

    作者:李道 刊期:2006年第13期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标准。中国电影虽然在费穆的《小城之春》后直至电影《黄土地》与《花样年华》,在电影意境的追求上都断续有过.但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一种浪潮。面对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21世纪赋予中国电影人的历史使命是开掘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使中国电影更快更有效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形成自...

  • 杂乱的拼凑——《夜宴》解读

    作者:佘协勇 刊期:2006年第13期

    《夜宴》应市场的消费需求而生,它的创作人员试图两全其美,但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既夹生又恶俗。虽有亮点,但都是娱乐性的。

  • 恶之花盛开的《夜宴》

    作者:荆博 刊期:2006年第13期

    当《夜宴》千呼万唤始出来后,却真的给了笔者劈面“惊艳”的感觉,笔者的观影现场没有笑声与骂声,有的是理性思维的缠绕与内心情感的咀嚼.笔者以为,虽然《夜宴》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与缺点,但从总体看,冯小刚的这次转型是成功的,它至少为我们的大片奉献了另类的美学思维和贴服于大地的一种人性的深度。

  • 人性的隐喻——电影《夜宴》面具魅力的符号学阐释

    作者:黄丽 刊期:2006年第13期

    “面具”是电影《夜宴》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影片的编导们通过面具赋予影片中人物以个性化特征和象征性意蕴。这种以虚代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的形象符号化、符号生命化的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面具”将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色彩赋予深刻的哲学内涵。人类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制造了文明与丑恶,但是人又为...

  • 面具后的寂寞——浅析《夜宴》中的面具意象及其他

    作者:石明圆 刊期:2006年第13期

    冯小刚的《夜宴》相对以往的“大片”来说.是一部有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他善于恰当利用意象增强电影的表现力,成功地运用了以“面具”为中心的“茜素红”“黑夜”等意象,在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下,为我们演示了人们为了欲望的满足,纷纷戴上面具.卷入纷争.最终陷入令人绝望的寂寞的悲剧。这一人性的困惑属于古代人,也属于现代人,敢于面对这困惑...

  • 咀嚼文化盛宴的精华——关于《夜宴》爱与美的思考

    作者:钟桂秋; 蔡继莲 刊期:2006年第13期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人物塑造尤其是人物内心世界和美的元素,而引发对爱与美的思考,阐述影片的精华所在和成功之处,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青女之爱、厉帝之爱、婉后之爱来说明影片人物塑造的成功.给人产生关于爱的深刻思考。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影片人性之美、布景之美、音乐之美来论证影片的艺术影响力。

  • 商业奇观与视听盛宴的两面观——影片《夜宴》评析

    作者:沈杏培 刊期:2006年第13期

    一部《夜宴》,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作为由当代都市题材向宫廷历史、由喜剧向悲剧的转型之作,冯小剐带给我们惊喜.也留给我们很多期待。

  • 从电影《举起手来》丑化日本兵形象说起

    作者:于小植 刊期:2006年第13期

    2003年冯小宁导演了一部战争喜剧《举起手来》,该影片用戏谑的手法对日本兵形象进行了彻底地丑化。本文从这部影片说起,对比中国与西方战争文艺的不同取向,体察中西战争观念的不同,借此呼唤中国出现更好的反思战争的文艺作品。

  • 简论张艺谋在电影中的审丑追求

    作者:崔宇 刊期:2006年第13期

    随着人类思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丑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发展着,丑和美的关系也在不断转变。本文通过张艺谋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电影具体分析了他的审丑追求和美丑关系在影片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另外,张艺谋的影片同所有艺术品一样,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他的审丑意识的出现与发展来自同这一背景的张力关系。

  • 《原野》中花金子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赵准胜 刊期:2006年第13期

    人物形象在曹禺戏剧中作为情感的载体,体现了剧作家对人物深层的透视,以及深沉凝重的人文关怀。本文从符号学角度,以人物的意象化、符号化的建构以及文化意义的生成这一脉络,阐释了《原野》中花金子的形象。

  • 不老的《青春之歌》

    作者:王晓伟 刊期:2006年第13期

    影片《青春之歌》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崔嵬在1959年与陈怀皑合作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杨沫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在编、导、演、摄、美、音等各方面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拍的“好看”而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在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韩国现代爱情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作者:吴文杰 刊期:2006年第13期

    韩国爱情电影日益成熟的类型模式和叙事模式使韩国爱情电影魅力十足,其不仅带动了整个韩国电影产业的繁荣,而且扩大了韩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价值力。因此,本文主要准备简浅地阐述和探讨一下韩国现代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和叙事模式。

  • 论新时期政治化的话剧

    作者:邱远望 刊期:2006年第13期

    后文艺理论界那场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大讨论,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政治化话剧的问题。几十年来,政治化话剧在内涵、主题表现中心、艺术手法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决定了政治化话剧存在的内在价值,这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此同时,因为外在的体制,政府拨款“订购”话剧等各种因素,可以预见,政治化话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存在,如何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