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月报

读写月报杂志 省级期刊

Reading & Writing Monthly

杂志简介:《读写月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49/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悦读、思域、音画、书香、文境、语林、闱艺、写法、新题、片言、笔秀、书场、说场

主管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6-2424
国内刊号:36-1049/H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7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928
总被引量:51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0.0286
  • 德性培育与文学课程教学新范式的可能

    作者:陈海艳; 孙如萍 刊期:2017年第10期

    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需要明确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总体要求,并明确,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认为,在当前高校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确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方向并有效地、适度与适时地实施德性教育是必要...

  •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形式吗?

    作者:杨先武 刊期:2017年第10期

    前不久,读到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发表在《语文学习》2017年第5期上的一篇文章——《批判性思维:推动语文教学的素养转向》,笔者深有感触。余老师在文中谈到,近几年,语文界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战虽然减少了,但是"它的升级换代版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 特级教师程红兵的语文课程观探究

    作者:魏莉萍 刊期:2017年第10期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即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

  • 激励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邹志红 刊期:2017年第10期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法]第斯多惠激励(excitation),即鼓励,用勇气、精神或希望使人受到鼓舞。

  • 何谓一堂好课

    作者:万瑛 刊期:2017年第10期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追求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是教学无止境的命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以为好课堂如同好文章,有着许多相似的规律。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写作的艺术,不在于知道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该写什么。"同理,要知道什么是好课,我们首先得想想什么是问题课。那些排除了知识错误的公认的问题课,都有哪些问题呢?列数一下大致...

  • 高考新材料作文说理的要素、过程与逻辑

    作者:庄照岗 刊期: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而材料的类型,无论是事件现象类,寓言漫画类,还是名言观点类,都倾向于引导考生围绕材料发表看法、阐明观点、提出见解,进而分析思考,展开论述,可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公共说理。

  •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2017年全国卷语文作文命题评析与作文备考策略

    作者:陶兴国 刊期:2017年第10期

    2017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虽然延续了带有明确写作任务的作文命题模式,但与以往作文命题针对现实生活进行立论的立意相比,命题材料更丰富,文体选择更自由,思维视角更广阔,文化内涵更深刻,更能够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 主流媒体文章成为高考作文题材料的备考策略

    作者:张志先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考作文的社会关注度一向较高。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来源于何处,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着重研究的重点。纵观近两年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文章屡屡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

  • 关注热点问题 体现人文关怀——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价值倾向分析

    作者:欧阳晖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考承载着为国家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众所周知,语文得分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最大,故有"得语文者得天下"一说,其中高考作文的分值占高考语文整张试卷的40%,由此可见高考作文的重要地位。

  •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解读袁珂《女娲造人》

    作者:宋悦 刊期:2017年第10期

    《女娲造人》是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自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的《神话故事新编》,是我国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作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女娲抟黄土创造人类的故事,是对上古神话中有关女娲造人传说的扩充和再创造。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等都是中华先民创造出的神,女...

  • 荒诞下的深刻,夸张下的合理,想象下的真实——《皇帝的新装》解读

    作者:曹楷 刊期:2017年第10期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作家、童话大师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的作品。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小镇奥登塞的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父亲早丧,母亲改嫁,十四岁时他就独自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皇家剧院做杂役,在一些艺术家的无私帮助下,安徒生也幸运地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为未来从事童话创作打下了厚实基础。

  • 一“愁”可解《雨霖铃》——《雨霖铃》解读

    作者:刘恒友 刊期:2017年第10期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这首词写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一事,诗中极写秋天的凄凉冷落以衬托和渲染离别情景,并推测别后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愁,将离愁写到极致,成为"伤离别"的典范之作。全词虽不着一"愁",可"愁"情四溢。教学中,如果能以"愁"为抓手的话,或许可以化繁为简,让学生易于理解诗人之情感。

  • 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塑——以探析《少年木耳》《空麻雀》《离离原上草》为中心

    作者:许愿 刊期:2017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乡村与城镇之间差距持续扩大,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外出务工者,由于现实经济和生活条件所迫,更多处于学龄期的农民工子女不能跟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只能选择与他们的祖辈或其他具有监护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简介

    刊期:2017年第10期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肇始于国立中正大学文学系。建国后,历经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十年的发展,于1994年正式确立学院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