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在回顾中反思:新中国70年中国电影理论批评

    作者:饶曙光; 李国聪 刊期:2019年第10期

    70年来,曲折奋进的中国电影以纵向流变与横向互渗的姿态,赋予我国电影理论批评以不同的历史规定、时代品格和价值期待。当前,我国电影本土化与全球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类型化与产业化并存的创作景观,对建立差异化、包容性的理论批评体系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诉求。回眸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演进轨迹,从政治批评、艺术批评、文化批评到多种批评方...

  • 表现美好生活与走向超越——新中国70年电影创作的发生、流衍及选择

    作者:丁亚平 刊期:2019年第10期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电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70年中国电影感应时代的脉动,表现社会发展历程,努力把握一定时代的本质,内涵丰富。其中,人与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追求自由、爱情、幸福,甚至不断触碰现实的内在渴望,都得到多维度的渗透与表现,堪称70年来中国电影的史诗,这也是新中国电影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大亮色。近年...

  • 冷战、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新中国电影史学70年述要

    作者:檀秋文 刊期:201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电影史学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总体而言,中国电影史学在冷战时期集中表现为革命电影史,而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时代,逐渐打破革命电影史的桎梏,确定了新的论述框架,努力建构着中国民族电影史。

  • 以人写史以虚写实——《决胜时刻》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

    作者:尹鸿 刊期:2019年第10期

    ―、新中国的黎明诗《决胜时刻》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表现带领中共中央,在开国大典前夕,驻扎北京郊区香山的半年时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表现中共从革命政党转变为执政党所经历的抉择、准备、安排和部署。该片不仅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而且也是对中共执政为民的政治初心的一种追忆和致敬。在共和国70年华诞前夕,其政治意义和价值...

  • 海外视角见证下的革命在场与空间共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战争影像叙事价值

    作者:杨俊蕾 刊期:2019年第10期

    2019年8月8日上映的《红星照耀中国》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的采访笔记改编而成。该书英文版书名为Red Star Over China,1937年首次在伦敦出版,至今已翻译为数十种语言文字,发行于世界上几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它的汉译本书名包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红旗下的中国》《生平》《自传》《长征25000里:中国的红星》...

  • 暑期档:头部效应加剧,市场丰富度不足

    作者:谢世明(受访); 郑中砥(采访) 刊期:2019年第10期

    最佳暑期档与最强8月背后郑中砥(以下简称郑):为期三个月的暑期档落下帷幕。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曰)票房为176.53亿元(去年同期I73.81亿元),人次为49999万(去年同期为49639万元),再次实现该档期的新超越。身在一线,您对今年暑期档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 2019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盘点

    作者:范炀 刊期:2019年第10期

    通过观测2019年内地暑期档电影市场走势,提炼档期特点,分析类型构成,总结市场热点问题。

  • 基于隐在受众审美观的暑期档国产电影观察

    作者:石竹青; 刘晓婷 刊期:2019年第10期

    电影创作必然要在市场与艺术之间、在有效娱乐与精神满足之间进行深度互文,进而增强影像媒介内容的深潜力与传播力。在此意义上,基于隐在受众审美观而进行的影像作品研究成为国产类型电影创作的重要引擎。本文从2019年署期档国产电影整体态势出发,结合伊瑟尔隐在受众理论,着眼近五年暑期档国产类型电影,探讨隐在受众审美与类型电影范式的相生关...

  • 行走的人民电影——20世纪50年代电影放映队研究

    作者:李镇 刊期:2019年第10期

    本文梳理了流动电影放映队在20世纪50年代的建制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其宣传和经营的特点,并分析了流动放映队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 电影教育与电影宣传: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实践的来源研究

    作者:郭燕平 刊期:2019年第10期

    伴随着电影研究近年来的“历史转向”,农村放映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实践,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尚缺少对这一实践作详细的来源研究。通过建立历史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视野,本文将从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运动、苏联的“乡村电影化”政策及文艺思想三个方面来梳理不同的经验对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影响,从而深化分析这一文化实践...

  • “十七年”农村电影放映再审视:放映员的身体作为媒介

    作者:周晨书 刊期:2019年第10期

    农村电影放映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探究“十七年”时期农村电影放映的独特放映机制,本文着重分析彼时报刊文章中对农村电影放映队的叙述。与世界电影史的整体趋势相区别的是,电影放映员这一常常被隐蔽的形象,在这些叙述中被凸显出来。放映员劳动中的身体尤其成为了被观众/读者凝视的对象。由此,本文指出放映员的身体作为传播媒...

  •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张清访谈录

    作者:陈墨(采访); 王家祥(摄像); 康萌(整理); 张清 刊期:2019年第10期

    在科影厂拍片陈:科影厂刚开始时有七八个摄制组,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张:刚开始是固定的,一个摄制组长期合作有好处。后来改了,因为编导写剧本的时候,摄影没事,拍摄回来后,摄影又没事了,所以后来还是把摄影又集中了。最开始成立的时候是按摄制组建制,比如第一摄制组、第二摄制组等等。后来就分成制片室,每个制片室里,导演多一些摄影少一些,也有几...

  • 王君正访谈录

    作者:周夏(采访); 汪忆岚(摄像); 于清(整理); 王君正 刊期:2019年第10期

    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周:《苗苗》的剧本是您自己找的,还是厂里分派给您的?王:这说来话长。粉碎“”以后一年要生产很多影片,各个电影厂青黄不接,电影局就到各个电影厂抽人,成立了一个青年摄制组,培养接班人,北影厂把我给派去了。这时北影厂编辑部的同事说有这么一个剧本,写一个小学老师的,挺好。我一看基础还真不错,于是就不去电影局了,就在...

  • 影像传播中的主体间性:韦斯·安德森的早期电影及其创作脉络

    作者:姜申 刊期:2019年第10期

    韦斯·安德森,1969年5月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人们习惯将其称作“美国导演”而非“好莱坞导演”,足见他在创作风格上与北美主流电影差异迥然。从商业价值上看,安德森未见得有强劲的票房号召力,但其作品蕴含的本体风格和艺术魅力却使他在各大电影节上多有斩获,近年来已成为美国独立电影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导演生涯的一开始,安德森就全面介入...

  • 组装的“盒子”: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杂糅性空间

    作者:陈涛 刊期:2019年第10期

    韦斯·安德森电影包含大量的经典或流行文化元素,它们在作品中交相辉映,建构了一种互文性和多元化的杂糅性文化空间。本文试图从“盒子”的独特视角切入,以一种隐喻或象征的范式对安德森的电影作品进行探析,一方面思考“盒子”式装置影像的空间性表达,另一方面思考“盒子”本身所具有的“触觉影像”和体感美学。本文亦将“盒子”同安德森电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