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当下意义和未来价值

    作者:陈山; 李道新; 陈刚; 檀秋文; 普泽南 刊期:2019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写电影史”的口号下,通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影史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弱小而壮大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史研究已从一个乏人问津的冷门领域,一跃而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学术界的显学和热门之一,其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之前的任何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人投身中国电影史研究当中,中国电影史学的观念...

  • 《地球最后的夜晚》:荡感体验与谜样表达

    作者:杨俊蕾 刊期:2019年第02期

    “我认为塔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1)伯格曼对塔可夫斯基的评价不只是一位电影大师对另一位电影大师的理解与赞美,更像一个预言,在2018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简称《地球》)中被部分地应验。毕赣的影像启蒙者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从不讳言,但也从不用非解嘲的或幽默以外的话语形式加以...

  • 真实的家庭剧——评纪录电影《四个春天》

    作者:孙红云 刊期:2019年第02期

    长期北漂的中年男子,连续四年在春节前后返回家里小住。带着不尽的激赏,摄影师出身的他以手中的尼康D800聚焦自己的父母。纪录片《四个春天》就是这种我们在银幕上可以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看见似曾相识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家庭电影。然而,它却并不是随着生活流淌自然而成的一部直接电影,更酷似一部多幕家庭情景剧。

  • 户外电影的类型思辨及空间价值表达

    作者:赵博雅 刊期:2019年第02期

    随着电影工业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分众市场的逐渐形成,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户外类型特质、叙事风格和视觉符码标识的电影,如《七十七天》《喜马拉雅天梯》《冈仁波齐》《南极之恋》等,这些电影以具有户外电影“类型性”的作者化叙事和带有文艺电影调性的“反类型”实践完成了其类型的本土化书写。本文从户外电影的类型范畴、户外空间...

  • 从视觉图景到文化想象——当代中国户外电影的类型探索

    作者:原文泰 刊期:2019年第02期

    青年文化在当下愈发彰显出其巨大的影响力,青年群体的兴趣极大影响了电影消费文化的趋势。伴随着户外运动在国内的盛起,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以户外作为其重要的类型指征,尽管这些影片题材各异,但在某些特定的角度来看,仍然带有强烈的类型实践色彩。户外电影在视觉时空的编码、主题表达以及人物塑造上,皆具备着类型实践特点,而更重要的是,户外电影...

  • 户外视域下的“藏地”文化空间再生产

    作者:李金秋 刊期:2019年第02期

    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宗教文化景观为中国户外影像提供了多样的影像空间再生产素材。旖旎壮美的“绝对自然”与浸润着宗教意蕴的“极限生存空间”,是中国藏地户外电影最显著的空间符码。中国户外电影“藏地文化空间”的影像再造,带有“文化他者”视角下的拼贴和重组倾向,但其更倾向于将“藏地”提升、净化为“圣洁的信仰空间”。以“藏地文...

  • 草原情 电影梦——麦丽丝导演访谈

    作者:麦丽丝; 张东 刊期:2019年第02期

    时间:2018年12月10日下午采访手记:塞夫、麦丽丝夫妇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电影、特别是蒙古族电影的领军人物。他们共同合作,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开拓了民族电影的一片新天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当人们提到塞夫、麦丽丝当年的那些佳作时,眼前是一片骏马奔腾的场面,耳边还能响起战马嘶鸣的声音。而此时,塞夫导演离开我们已...

  • 民族记忆的神话讲述——塞夫、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分析

    作者:陈晓云; 玄莉群 刊期:2019年第02期

    塞夫、麦丽丝导演的蒙古族题材电影因探索出一种类型电影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而被视为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某种范本。此种模式试图以一个可以辨识的影像符号系统来唤起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并将民族历史/记忆的银幕写作纳入神话范畴。它既成功地凝聚了族群的集体文化认同,又显现出其在民族身份、主流文化、历史书写、类型意识、商业价...

  • 塞夫、麦丽丝创作年表

    作者:玄莉群 刊期:2019年第02期

    1982年,麦丽丝担任电影《重归锡尼河》副导演。1983年,塞夫编剧电影《绿野星辰》,获内蒙古自治区剧本创作奖。1985年,塞夫编剧电影《天涯孤旅》,同时任副导演;麦丽丝担任电影《湘女潇潇》副导演。1987年,塞夫执导电影《危险的蜜月旅行》,麦丽丝担任副导演。1988年,塞夫执导电影《死亡追踪》,麦丽丝担任副导演;麦丽丝与广布道尔基联合导演电影《...

  • 中国电影票房与银幕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

    作者:张旭; 侯光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深入推进电影强国建设,必须厘清中国电影票房与银幕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至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提出了票房银幕弹性的概念。实证结果显示,银幕增长正向推动了中国电影票房增长,银幕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年度总票房可以实现0.94%的增长;票房银幕弹性...

  • 明星片酬过高吗?——中国影视产业劳动力市场议价机制研究

    作者:谭博; 高红岩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对中国影视产业劳动力市场的议价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演员与制片双方相对于基准片酬下的各自剩余进行测度,解释了双方博弈过程中议价能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演员与制片方在议价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距,演员在个人自身特征和影响力条件下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很多制片方为雇佣演员而付出了相对于基准片酬更高的价格,平均高...

  • 基于网络平台消费者对电影消费价值的创造分析

    作者:巴丹 刊期:2019年第02期

    电影消费者在传统产业链中一直被视为价值消耗者,网络时代,消费者通过观影体验的交互传播、电影相关次生内容的生产等行为,提升电影功能价值、体验价值、象征价值,进而实现价值创造,并成为产业中价值创造主体。从价值共创和共生关系理论出发,将其纳入电影产业体系中,构建电影消费者价值创造的产业生态空间,成为网络时代电影产业价值创造的关键。

  • 投射国族影像:后“新秩序”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国族电影

    作者:王昌松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后“新秩序时期”本土电影产业的复兴之路,从曾经垄断院线的独家经营到当今多元自主运营的院线生态,从影人放弃电影事业的历史时期到当今跨越界域的创作轨迹,探讨了印尼建构“国族电影”的电影工业发展路径。

  • 管窥南亚电影叙事模式中的“印度性”——以犯罪类型片《误杀瞒天记》《韦尔娜》《镜子》为例

    作者:屠玥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借用印度文学研究中确立的“印度性”的概念,选取了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巴基斯坦的《韦尔娜》和孟加拉国的《镜子》三部典型的犯罪类型片,探讨在西方文化的裹挟下,南亚三国电影在叙事上对西方类型片叙事体系的借用,以及本质中体现的印度文化,具体表现为情节设置中的必然性设定、被动式人物塑造、弱化戏剧性而强调情感等。

  • 民族电影的突围与困境——当代吉尔吉斯斯坦电影现状的思考

    作者:周艳 刊期:2019年第02期

    吉尔吉斯斯坦当代电影经过短暂的发展,通过充满象征和梦幻的“诗电影”崭露头角,以风格鲜明的电影语言和对于现实的敏锐体察,奠定了民族电影的基础。电影工业的不健全导致了该国民族电影发行不利,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力的支持,故而成为了好莱坞和俄罗斯盗版光碟的天下。创意的匮乏,也使得该国类型电影难以获得广泛的共鸣和影响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