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当代中国电影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廖祥忠(受访); 本刊记者(采访) 刊期:2018年第12期

    本刊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您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当代电影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中国传媒大学电影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侯光明; 刘军 刊期:2018年第12期

    本文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节点,梳理了中国电影教育发展走过的重要历程,回顾其取得的经验,分析面对的内外挑战,前瞻中国电影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走向,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意的诸多发展方向。

  • 浅谈新时代的中国高等电影教育

    作者:张宗伟 刊期:2018年第12期

    进入新时代,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电影在国家宣传思想和文化娱乐方面的特殊作用愈加突出,这对高等电影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艺术升格为门类,电影学归属于戏剧与影视学,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的背景下,在“互联网+”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语境下,新时代的中国高等电影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 《无双》:人性的命运和悲剧

    作者:许乐 刊期:2018年第12期

    《无双》应该算是2018年香港警匪片中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对于香港警匪片来说,《无双》首次向我们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伪钞制作的惊人细节,其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观影快感。对于香港电影的影迷来说,能够看到周润发有如几十年前《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风采,或许已经足够满足情怀。对于剧情逻辑控的电影观众来说,影片层层悬疑、步步推理的结构,以及结尾...

  • 零度写作、流量明星与公共话题——电影《宝贝儿》的内外修辞悖论

    作者:盖琪 刊期:2018年第12期

    2018年10月19日,经过前期宣发的充分预热之后,电影《宝贝儿》正式上映。此前,“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入围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大师级导演侯孝贤监制”“国外媒体高度肯定”等标签,似乎为该片预示了一条“既叫座又叫好”的双向坦途。而在美国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网站上,该片的评分在9月末也一度高达8.6分。

  • 历史的缝隙真实的力量——李沧东导演访谈录

    作者:李沧东(受访); 范小青(采访) 刊期:2018年第12期

    范小青(以下简称范):看完《燃烧》后,很多中国影评人都夸您特会取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景),实则透着一股诗意。大家甚至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大讨论。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偏爱哪种类型的空间?李沧东(以下简称李):对我而言,取景和选角一样重要。请某位演员出演角色,无论说戏还是对其进行演技指导,其实并不能让他(她)成为那个角色。

  • 韩国作家导演研究之李沧东——人物李沧东和李沧东电影的人物研究

    作者:范小青 刊期:2018年第12期

    本文通过作者研究和电影人物研究,贯通李沧东导演的六部电影作品,尤以其最新作品《燃烧》为例,解析作家导演李沧东的电影世界,探讨其美学思想的构成与成就。人物李沧东和李沧东的电影人物相映衬、互补充。他创造了“他们”,“他们”则构成了他的世界。研究“他们”的过程,亦是洞悉李沧东电影秘密、了解作者的过程,并最终在他的电影里见自己、见...

  • 绝望中的凄美——李沧东电影的人物谱系及文化气质

    作者:孙小兵 刊期:2018年第12期

    本文以李沧东电影作品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奋斗的沉沦者、抗争的孤独者、追梦的困顿者和异化的虚伪者为坐标,分析其电影作品人物形象谱系的建构;以“残缺”和“饥饿”为坐标,分析电影人物的身体景观,从而在体验电影镜头记录的悲凉人生中分析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认同其形象谱系所彰显的文化气质。

  • 人性的凝视——李沧东电影的性别叙事

    作者:李岩 刊期:2018年第12期

    李沧东导演的电影以性别意象为叙事道具,编码出复杂深邃的隐喻空间,并以极具道德象征的奇情故事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显现出弱势群体的文化立场和诗意空间。同时,亦以女性第一视角,抵御强势社会身份对叙事话语的垄断,折射出韩国社会中父权与教权的双重压迫。并以多重性的文化视角与镜语表述,对禁忌话题和失语者情感欲望进行申诉与呈现,通过...

  • 李沧东生平与作品年表

    作者:李岩(整理) 刊期:2018年第12期

    李沧东(Chang-dong Lee),韩国导演、编剧、制片人、作家。1954年4月1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大邱市(现大邱广域市)。

  • 伊朗女性电影的银幕表达策略

    作者:黄含 刊期:2018年第12期

    随着伊朗女性电影数量和国际影响力的增长,伊朗女性电影人在拥有影像话语权后对伊朗女性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反思。伊朗女性电影针对宗法体制用传统宗教、家庭观念以及明文法令等形式限制妇女自由、不平等对待妇女等社会现象,对伊朗社会的父权结构进行批判,并试图借助艺术的力量提升伊朗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电影作者不再局限于...

  • 流亡民族的影像志——库尔德电影中的身份建构

    作者:杨晶 刊期:2018年第12期

    库尔德是中东地区的跨境居住民族。库尔德电影是流亡民族的影像志,建构了库尔德身份。本文以哈米德·纳菲西的“流亡电影”理论和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首先介绍库尔德电影作为跨国空间中的流亡电影的特征;其次,论述库尔德身份如何在流亡电影的“时空体”中被建构;再次,探究电影中女性和儿童形象对塑造库尔德民族的意义。

  • 何日铸剑能为犁?——诗意现实主义下的以色列反战电影

    作者:张黎歆 刊期:2018年第12期

    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战电影在一片“向右转”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中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将结合21世纪以来横跨第四次、第五次中东战争及反映当今以色列国内局势的多部影片,旨在对反战电影的人物命运、主题表达和空间建构做深入的探讨,观察以色列社会生活与文化,理解“天选之子”(1)如何诗意地栖息于“应选之地”,(2)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照下还...

  • 清末民初北京的电影放映与制片

    作者:黄德泉; Djaib; Kamal 刊期:2018年第12期

    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开篇章节中有关北京最初的电影放映及制片情形的叙述多有不实之处,其中的“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和“丰泰照相馆摄制《定军山》戏曲片”等更是无中生有。究竟电影放映与制片在北京的初始状况是如何的呢?本文拟从现存当时京津沪等地的相关报刊中搜罗点滴史料,希冀由此以窥大概。

  • 雍松与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

    作者:付永春 刊期:2018年第12期

    刘易斯·马塞纳·雍松(Lewis Marcena Johnson)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与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事件密不可分。1897年7月至10月间,雍松以美商的名义在天华茶园、奇园和同庆茶园等处放映电影,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几次放映电影活动之一。雍松在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雍松是谁?除了历史的偶然性之外,为什么雍松会拥有这一历史地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