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全国化”与电影

    作者:张颐武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中国电影新的"全国化"进程,认为这一进程改变了中国电影的格局,二三线甚至县城电影观众的崛起正在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电影观众百年来的深刻变化也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 市场差异与精耕细作

    作者:边静(采访、整理) 刊期:2011年第06期

    时间:2011年4月28日一边:电影行业经常使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说法,其他行业也这样说。这种说法是怎样的一种分类?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是如何界定的?耿:关于地区的划分,国家只明确划分过中、东、西部。一二三线城市这个说法具体分析起来其涵义多

  • 多渠道 多层次 多模式——理性开发中小城市电影放映平台

    作者:张晋锋(采访、整理) 刊期:2011年第06期

    时间:2011年4月19日张:主要针对中小城市电影市场开发的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院线),自2009年1月8日与全国同步发行上映《赤壁(》下)以来,至今已运营有两年多,院线的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 二三线城市影院的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向

    作者:汪献平(采访、整理) 刊期:2011年第06期

    时间:2011年5月3日(一)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与发展状况汪:中国电影市场一般以市场规模和票房份额的多少划分为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一般是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票房主力城市,二三线则是指各地省会及下面的县级市。但在近两年中国电影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许多原

  • 于蓝年谱

    刊期:2011年第06期

    1921年(出生)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原名于佩文,父亲曾任地方法官。1922年(1岁)随父母居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28年(7岁)入学。1929年(8岁)母亲去世。只身投奔在沈阳老家的祖父。1931年(10岁)

  • 《钢的琴》四人谈

    刊期:2011年第06期

    出品: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连鸿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电影制片厂出品人:池宇峰曲建春陈北京秦海璐监制:郭在容方平编剧/导演:张猛制片人:崔光石甘蕙茵摄影:周书豪录音:李尚郁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时间:2011年4月29日地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会议室缘起·乐观主义张猛(以下简称张):我们这些在东北长大的孩子,对...

  • 茶杯里的风暴:电视电影喜剧片的形式、功能与趋向

    作者:范蓓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将院线电影喜剧与电视电影喜剧进行对比,分析电视电影喜剧的形式与功能,并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指出电视电影喜剧着重于讲述家庭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理解、追求"日常生活的愉悦"的特点以及在喜剧元素应用上的不足之处。

  • 变奏在欢声笑语间——《喜神》类型化模式分析

    作者:李杨 刊期:2011年第06期

    《喜神》采用东北二人转艺术风格,发挥电影本体叙事语言特长,聚焦农村婚礼这一传统习俗,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环环相扣的情节展现和字字珠玑的对白设置等喜剧手段,推进了一部颇具主流意识的影视作品在思想和文化上的传播,顺应了当下构建"和谐"的时代需求,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本文从影片的故事选材、喜剧氛围和喜剧精神等方面阐释了影片...

  • 落实发展战略 融入电影产业——“2011年电影频道数字电影工作会”综述

    作者:李九如 刊期:2011年第06期

    2011年5月5日下午,"2011年电影频道数字电影工作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部副主任母铁军主持,中影集团副董事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部艺术总监柳城,第11届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评

  • C.爱森斯坦与中国文化艺术(节选)

    作者:罗艺军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20世纪世界电影大师的画廊中,C.爱森斯坦无疑是风格最突出、形象最鲜明的大师之一。无论在其生前或死后,研究和评介他的论文、专著甚多。因个人的局限,我基本上只接触到一些译成汉文的论著。就个人视野所及,在爱森斯坦遗留下来的电影理

  • 解构电影批评中的“文学化”取向

    作者:贾磊磊 刊期:2011年第06期

    我们不能把电影创作中存在的文化问题看作是单纯的文学问题;不能够期待单靠拯救文学来拯救电影;不能够把文学形式奉为所有艺术形式的主宰。因为文学创作的规律,确切地说小说创作的写作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影和电视剧创作。解决艺术以及文化产业领域所呈现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路径还是要在本行业、本门类的发展规律中去寻找,要在文化产业的运作...

  • 让电影评论成为联系观众、创作和市场的桥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赵益 刊期:2011年第06期

    为纪念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总结三十年来电影评论事业的发展经验,2011年4月9—10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做了重要

  • 作为跨地实践的国族电影:反思华语电影史学

    作者:张英进(文) 黄望莉(黄望莉)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将华语电影置于一个复杂多样的地域、轨迹和史学网络中进行反思,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将跨地实践建构成华语电影产业和电影人至早期电影开始到全球化时期一直保持的基本传统。通过强调地域和轨迹来反思华语电影史学的经典塑造,本文指出跨地实践其实是华语电影的主流,因此在电影史的研究中应该发展新的史学观,重视历史的断裂和碎片,关注流散和...

  • 正视翻拍 再创经典

    作者:赵存存 刊期:2011年第06期

    翻拍是近年来我国影视界一股愈演愈烈的热潮,学界和业界对翻拍这一现象的看法既有正面肯定,也有诸多质疑。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热点话题,翻拍这种方式能不能成就品牌,再创经典?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力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 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

    作者:吕媛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从文学作品改编在电影内容生产中的地位、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现状、文学作品改编在电影内容生产中的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