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巴赞与中国电影:一群中国年轻电影人与一个外国智者的神交

    作者:郑洞天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人认识巴赞比世界晚了50年,所以中国电影中的巴赞是一个模糊而流逝的影子。然而,1980年代初期那一批被认为实践“纪实美学”的作品,却留下了百年中国电影中与世界接轨的最深的脚印;对于第四代导演来说,跟巴赞的神交以及由此体验的“理论滋养灵感”,定型了他们一生的创作之路。

  • 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

    作者:胡克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念基本由三种写实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发挥作用,它们是:社会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深受巴赞影响的纪实美学,本文探讨巴赞的电影理论如何影响了中国电影真实观念。在引进巴赞电影理论时,为了适应中国社会而对巴赞理论进行选择、误读或改写,促进了中国电影纪实美学的形成。巴赞的写实主义也在经历着新的考验。中国...

  • 安德烈·巴赞在中国:被言说与被消减

    作者:郝建 刊期:2008年第04期

    巴赞的电影学说对中国电影的理论和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但也被消减、被遮蔽和曲解,形成了许多关于巴赞理论的中国说法。我们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观变成语言风格的技法和叙事上淡化,藉此刻意地与现实形成了一种“不及物性”。这是一种明显的政治有意识,是一种以严格将探索限定在“艺术本体”领域内的策略。希望由形式崇拜替代内容革命,由...

  • 与名导话电影纪实美学

    作者:张卫 田壮壮 冯小刚 侯咏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界展开的纪实美学大讨论距今已20多年了,它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着中国电影人的思想观念和电影作品的创作面貌,更为欣喜的是:不同的理论家在讨论中传达着自己对纪实美学的独特理解,不同的艺术家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寻找着自己的独有方式,

  • 《左右》

    作者:王小帅 郑洞天 胡克 贾磊磊 刊期:2008年第04期

    好看郑:《当代电影》这个四人对话就是四个人在一起对这部电影做一个沟通和交流,说一些一般媒体上不登的内容,比如实际创作当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对影片本身可以提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争论。其实就是一个深度讨论。

  • 我们依然怀念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宣扬了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90诞辰

    作者:崔君衍 刊期:2008年第04期

    《电影是什么?》是安德烈·巴赞留下的一份精神遗产,是巴赞的良知与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巴赞的世界观和电影观。在虚假盛行的年代,《电影是什么?》曾经是真实美学的一次洗礼,促使了被抑制的电影意识的觉醒。如今,在流行视觉刺激和奇观幻景的消费主义时代,在娱乐至死、玩世不恭和戏说成风的时尚中,在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中,巴赞的电影观念...

  • 巴赞是什么?——巴赞电影真实美学与文化人格精神读解

    作者:鸿钧 刊期:2008年第04期

    如果说人格主义哲学关注的世界本原是人格,人格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和一切哲学问题的核心,那么对于巴赞而言,电影人格主义关注的是影像世界的本质真实和文化人格的本质真实。巴赞不仅是电影批评家,更是二战之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美学家和思想家。本文在简介了安德烈·巴赞的贡献与巴赞研究的现状之后,主要从人格主义哲学的角度读解了巴赞的人格...

  • 论作者论

    作者:安德烈·巴赞 李洋(译) 刊期:2008年第04期

    歌德?莎士比亚?所有写到他们名字的地方都是好的,我们绞尽脑汁地在愚蠢、失败和平庸口味中发现美的东西,所有这些伟大的天才,歌德们、莎士比亚们、贝多芬们、米开朗基罗们,在优秀的作品之外也创作过不只是平庸,甚至是丑陋的东西。——托尔斯泰《日记》(1895-1899)

  • 安德烈·巴赞:清醒的激情

    作者:肖熹 刊期:2008年第04期

    因受资料有限、研究不深等因素制约,我们过去读到的巴赞往往是一个“扁平的巴赞”与“单向度的巴赞”。在纪念巴赞诞辰90周年与去世50周年之际,一个“立体的巴赞”与“多向度的巴赞”正在向我们走来。作者认为,巴赞是一个热爱电影、信仰电影的人,同时这种笃信电影的激情伴随着清醒和睿智,这也许就是巴赞留给法国电影文化和世界电影文化的最...

  • 安德烈·巴赞小传

    作者:巴泰勒米·阿芒加尔 单万里(译) 刊期:2008年第04期

    本文作者巴泰勒米·阿芒加尔(1919-2005)是法国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本文是他为法国《电影词典》撰写的一个条目,简要地介绍了安德烈·巴赞的生平及其对电影文化的贡献。文中谈到了巴赞的现实主义、段落镜头等主张,但没有提及人们常说的“作者论”(详见本刊本期发表的安德烈·巴赞文章《论作者论》)。

  • 自我定位与不懈探索——高一功电视电影创作分析

    作者:姜贞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与导演高一功约见采访时,由于新剧即将开拍,他正在积极地筹备。采访是在他忙碌地搭建剧组过程中见缝插针地进行的。第一次采访,夏末的一天,临时约见在高一功家附近的咖啡馆里。在此之前素未谋面,因此,当我按照电话里的提示找到地方时,只能站在楼梯口,按照猜想四处张望。

  • 乡土视角下的一次普法教育——电视电影《平原上的河》观后

    作者:沈芸 刊期:2008年第04期

    故事梗概:2001年春节前夕,市刑警队副队长刘大军为了一个大案在外奔波大半年回到东清县,终于获准休假回老家过年。因为东清县青年梁晓晓持刀杀死生母一案由刘大军的父亲——乡派出所干警老刘接手了大半年毫无头绪,市局领导安排刘大军在探亲的同时继续着手调查杀人嫌疑犯梁晓晓的下落。于是,刘大军带着将要生产的妻子小玲回到了乡下……

  • 未完成的意义——《说话算话》的叙事与伦理

    作者:吴丹 刊期:2008年第04期

    故事梗概:人到中年的赵根生是秦县秦乡一个小山村的村主任。在退耕还林的大政策下,根生为了乡亲们的富裕生活不知想了多少主意。这次根生又开始配合郭乡长发动村民集资购买优质核桃树苗。根生一记“借壳引蛋”的虚招把5000多元钱的树苗款从村民紧捂着的口袋里掏了出来。

  • 梦想的追逐者——周伟和他的电视电影

    作者:檀秋文 刊期:2008年第04期

    2007年10月27日,在苏州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最佳数字电影奖授予了《棋王和他的儿子》。导演周伟在台上深情地亲吻“金鸡”。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略带颤抖的语调显示出他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

  • 舔犊情深棋如人生——《棋王和他的儿子》

    作者:林锦爔 刊期:2008年第04期

    故事梗概:“棋王”刘一手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但他因缺乏其他专业技能,下岗多年也只能靠在一家小棋社里给孩子们教围棋来领取微薄的工资。妻子因无法忍受自己的丈夫整天沉迷于围棋,对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不闻不问,于是提出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