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Cinema

杂志简介:《当代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广告·美术作品、本期特稿、新作评议、创作谈、当代导演、当代导演、电影产业、文化研究、纪录片研究、多元视角、学术视野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0.62
总发文量:6168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5.7209
立即指数:0.0635
期刊他引率:0.8486
平均引文率:6.9965
  • 《集结号》:中国商业大片走向成熟的标志——事件电影:《集结号》

    作者:贾磊磊 刊期:2008年第03期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同时,自《英雄》开始的国产大片重形式轻内容、在人文内蕴乃至价值取向上的弱失却...

  • 《集结号》:对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

    作者:张颐武 刊期:2008年第03期

    《集结号》当然是2007年年底最为引人瞩目的电影,也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这个“贺岁片”档期,这部电影的冲击力显示了电影市场和电影本身所创造的感动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发展脉络中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其意义和价值确实让我们深思。其实,《集结号》和《色·戒》等电影一起改变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基本格局。也...

  • 建构现实社会型主流大片电影观念——《集结号》的启示

    作者:胡克 刊期:2008年第03期

    《集结号》正在热映,深入探讨它的影响似乎为时尚早。但是,这部影片已经传达出一些新的发展迹象,表明一种新的主流大片模式正在形成,一些美学特征也初步显露出来。

  • 《集结号》再思考

    作者:饶曙光 刊期:2008年第03期

    2007年12月18日晚7时,是中国电影应该记住的日子: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全球首映典礼在工人体育馆举行,一万人同看了电影《集结号》。

  • 《立春》

    作者:杨晓云(记录整理) 刊期:2008年第03期

    杨:有评论指出,《立春》表现的是1984至1994年间,包头的一些热恋艺术的青年人的生存困境。看过影片之后,我倒觉得对时间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1984-1994年的十年间。《立春》的主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外省与首都。这样的主题在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被无数次地书写。到了21世纪,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消失,

  • 周璇——一个时代的声音和影像

    作者:王群 刊期:2008年第03期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影坛和流行乐坛上,周璇拥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她不仅被誉为影坛、歌坛双栖皇后,由她主演的歌唱片类型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更是浓彩重墨的一笔,当年那股“璇”风从上海滩一直刮到香江两岸,而她在那些影片中演唱的歌曲,其影响之深远甚至超出了影片本身,至今仍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中广泛流传。在周璇离开我们半个...

  • 咖啡与茶的对话——重读孙瑜

    作者:柳迪善 刊期:2008年第03期

    作为中国第一批留美的电影专业人才,孙瑜的电影美学无疑会带上某些或浅或深的好莱坞电影文化的痕迹。然而,难得的是,孙瑜的电影并没有照搬好莱坞的电影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了去美国化的处理。这种独特的电影文化的交流过程使孙瑜的电影既具有历史时代的烙印,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本能的人性力量。如对于好莱坞女性服装的造型、男女爱情的表现和好...

  • 桑弧与刘别谦——以《太太万岁》为例

    作者:张荣 刊期:2008年第03期

    《太太万岁》并非“张(爱玲)系”,而应当是导演桑孤的一部力作,其创作灵感及表现手法源自桑孤心仪的德裔好莱坞著名导演刘别谦。该片“超前”的观念和娴熟的“舶来”技,孑的运用,乃是其长期受冷遇的原因。本文尝试对该片进行新的解读,同时也引出对中国早期影人影响甚巨的刘别谦的关注。

  • 香港电影的北进想象——观看2007年度港产合拍片

    作者:杨远婴 丁宁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2007年港产合拍片的梳理,分析本年度港产合拍片在叙事、空间、人物身份等方面的新变化,认为不再纠葛于“身份”的港产合拍片再次遭遇了“身份”的尴尬:诸多作品在港片和国产片之间游移不定,淡化本岛生活记忆,追随内地文化理念,香港形象渐渐模糊。“港片不港”成为了许多被昔日经典香港电影培养了观影经验的内地观众的普遍感受。

  • 2007:香港电影及其于中国电影文化新格局中的因素

    作者:列孚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2007年香港重点影片的梳理分析,及以香港为主创的合拍片《投名状》在内地及香港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做一回顾。希望在内地与香港电影合作越来越密切之时,分享这些香港经验,以促进发展。

  • 香港电影产业模式对内地的启示

    作者:赵卫防 刊期:2008年第03期

    香港电影的产业化经验特别是产业模式经验,如独立制片模式、大厂体制中的“垂直整合”模式以及院线制等,对内地电影产业化进程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产业理论中的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模式为框架,具体论述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经历了独立制片体制→大厂体制→卫星制→院线制营销模式→多元化模式的流变过程;并具体阐述了香港电影产业模式...

  • 连载三:类型研究

    作者:陈犀禾(编译) 陈瑜(编译) 刊期:2008年第03期

    进影院或者租借影碟之前,我们彼此问的问题一般是:“我们要看的是哪类电影?…你喜欢看哪种电影?”或者,我们在选择时也可能会说这样的话:“我不喜欢恐怖片”;“我现在没心情看感伤剧,我们看喜剧吧”。诸如此类的问题和表述,至少在非正式的意义上,表明了一部影片的类型。“类型”(genre)是由文学研究引入电影理论的一个法语名词,意...

  • 多元语境中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反省

    作者:金丹元 徐文明 刊期:2008年第03期

    当今电影数字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电影数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是在多元语境中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当代消费文化语境、电影审美文化、视觉文化、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与电影的认同、全球化语境下民族电影的数字化生存等方面,对当代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征候进行梳理、分析与深入地探讨。

  • 大片中的数字美学

    作者:李小丽 刊期:2008年第03期

    纵观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大片,如果离开了数字技术,无论大片的投资规模、制作水准和市场魅力恐怕都要大打折扣。技术在电影史上一直使电影产品保持了卓越的品质,这也是不断吸引更多观众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从数字技术对大片产生的奇观效果及其对传统美学提出的挑战以及它在大片中的前景等几方面来阐述数字技术在当下的应用和其体现出的美...

  •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

    作者:李镇(文字整理)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于2007年启动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对老电影工作者进行采访和录影,既丰富电影资料馆的馆藏档案资料,又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史料。从本期起,本刊将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的采访陆续整理刊发,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