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杂志简介:《茶叶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115/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研究报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369X
国内刊号:33-1115/S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64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6
复合影响因子:1.53
总发文量:979
总被引量:17616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6.2642
立即指数:0.2532
期刊他引率:0.9002
平均引文率:22.4177
  •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茶树发根高频诱导与遗传转化

    作者:张广辉; 梁月荣; 陆建良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以两种野生型发根农杆菌菌株、三种共培养培养基和六种外植体为试材,建立了茶树发根高频诱导体系,最高发根诱导频率达30%以上。最佳发根诱导体系为:OD600为0.5-0.8的发根农杆菌菌液侵染已培养60-70d苗龄无菌苗茎段10-50min,在添加100mmol/L乙酰丁香酮的YMB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2d,在含500mg/L头胞噻肟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发根。发根在不...

  • 茶树新梢不同叶片中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分析

    作者:赵丽萍; 陈亮; 王新超; 姚明哲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建立茶树基因表达绝对定量实时PCR检测方法后,检测了龙井43新梢不同部位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一葡萄糖苷酶在一芽五叶新梢的第四叶中表达活性最高,为2.86E+08拷贝ml,第四叶〉第三叶〉第五叶〉第二叶〉一芽一叶;而β-樱草糖苷酶基因在一芽一叶中最高,为4.31E+06拷贝ml,一芽一叶〉第二叶〉第三...

  • “东茶宝”茶多酚片研制成功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有关药学专家共同研制开发的“东茶宝”茶多酚片日前在“2005国际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展览会”上亮相。

  • 茶树EST-SSR的信息分析与标记建立

    作者:金基强; 崔海瑞; 陈文岳; 卢美贞; 姚艳玲; 忻雅; 龚晓春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1589条茶树EST中,共发掘出了281个EST-SSR,分布于246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7.68%,平均长度为33.06bp,平均分布频率是1,2.61kb。在茶树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重复类型,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类型是AG/CT重复。设计了19对SSR引物,在对引物、dNTP、MgCl2的浓度及退火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以衍生绝...

  •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

    作者:谷保静; 常杰; 曾建明; 王丽鸳; 袁海波; 葛滢; 廖建雄; 周健; 成浩 刊期:2006年第01期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

  • 酶法拆分DL-茶氨酸及其分离纯化

    作者:郭丽芸; 刘毅; 贾晓娟; 李兆兰; 焦庆才 刊期:2006年第01期

    将DL-茶氨酸乙酰化为N-乙酰-DL-茶氨酸,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有较高氨基酰化酶活性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Cunnighamella echinulata 9980)对DL-茶氨酸进行拆分并对拆分条件进行摸索。结果表明:反应最适温度50℃,最适pH7.0,底物浓度0.5mol/L,湿菌体量4g/100ml,拆分时间30h,拆分率可达92%。产物经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氨性柱分离,...

  •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作者:萧力争; 肖文军; 龚志华; 王伟; 刘仲华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一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Da、3500Da、5000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Da纳滤、200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

  • 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

    作者:朱红缨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从专业教育的角度研究茶文化学体系的建构问题。讨论了茶文化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在明确文化的进步目标前提下,它以饮茶生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文化学交叉的研究领域,它由茶叶学、茶艺学、茶文史学、茶经营学四块内容构成;最后从价值体系上阐述茶文化学的进步意义,显示了学科价值与教育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为茶文化专业教育提供...

  • 《茶叶科学》撰稿指南

    刊期:2006年第01期

  • 高通量筛选法对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冬英; 刘仲华; 施兆鹏; 刘亚林; 付冬和 刊期:2006年第01期

    利用高通量筛选法寻找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实验以SMMC-7721细胞为模型,确定普洱茶各样品的合适筛选浓度为50μg/ml,并以此浓度对激活PPARd、PPAR8、PPAR1受体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普洱茶醇提物对PPARδ受体有激活作用,有潜在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的可能。

  • 茶叶超声波辅助浸提研究

    作者:肖文军; 唐和平; 龚志华; 肖力争; 李适; 刘仲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比较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浸提与传统水提对茶叶品质成分的浸出效果,优化筛选了茶叶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茶水比、浸提温度、时间、次数等相同技术参数的条件下,茶叶超声波辅助浸提优于传统水提。采用茶水比1:15、浸提水温95℃、浸提两次(第一次、第二次的水量分别为总水量的8/15、7/15)、每次15min的操作参数是茶叶超声波...

  • 茶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赖海涛; 黄万钦 刊期:2006年第01期

    利用新鲜茶叶制备叶绿素锌钠盐,研究其最佳锌代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锌代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粉(g):ZnSO4·7H2O(g)=5:7.1;温度为60%;时问为2h,收率为2.1%。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pH为2.8~12.78时的耐光性均较好,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无影响。

  •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作者:叶乃兴; 杨广; 郑乃辉; 杨江帆; 王振康; 梁小虾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配花量在69%-...

  •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作者:韩宝瑜; 周鹏; 付建玉; 崔林 刊期:2006年第01期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许多茶园每年施药5-10次,只少量茶园偶尔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但NPV制剂的防效易受环境温湿度、紫外线、制剂质量、虫口密度和虫龄等因子的影响。殷坤山等分离鉴定了茶尺蠖性信息素,经生物测定,发现主要组分(Z,Z).3,9.6,7,环氧-18碳二烯可引起30%-47%的雄蛾求偶反应,田...

  • DBC-偶氮胂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样品中的铝

    作者:李景梅; 于辉; 鞠殿民; 刊期:2006年第01期

    铝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铝在人体中含量大约为60μg,分布在肝、肺、脑、骨骼和淋巴结里。铝摄入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误服大量铝盐对口腔和胃有刺激作用;当人体吸人大量烷基铝时甚至可引起死亡。研究证实,脑对铝有亲和性,当脑组织中铝含量过多时会使人脑机能下降,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