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哲学理解

    作者:韩庆祥; 黄相怀 刊期:2017年第12期

    本文首先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即“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影响”,然后指出“三个意味着”是进入新时代的标识,“五个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内容。虽然“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同层级的概念,但二者具有类似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是理解党的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新思想、新方略的“...

  • “阐”“诠”辨——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

    作者:张江 刊期:2017年第12期

    汉语言文字造字之法,呈现出重直观、重开放、重共享之特点。公共性乃阐释的本质特征,此为重要根据之一。“阐释”之“阐”与“诠释”之“诠”,各有极为深厚的哲学和历史渊源。“阐”之公开性、公共性,其向外、向显、向明,坚持对话、协商之基本诉求,闪耀着当代阐释学前沿之光。“诠”之实、“诠”之细、“诠”之全与证,其面向事物本身,坚守由训而...

  • “物”的胜利——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货币章》为中心

    作者:韩立新 刊期:2017年第12期

    马克思与近代启蒙思想家相反,他把物规定为近代世界的主体,而把人理解为物的客体。本文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货币章》为基础,通过对“产品→商品→交换价值→货币”这一物的进化过程的分析,以“交换价值成为目的:人的主体地位失坠”、“中介物的独立:货币成为上帝”、“物的世界体系的形成”这样的三部分,重构了物从客体上升为主体,最...

  • 实践领域的划界与拓展——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

    作者:李志 刊期:2017年第12期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践哲学传统,将实践哲学问题单纯地划定在人的政治-伦理领域。以此为参照系,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似乎与这种传统相去甚远。然而,一方面,“实践”的外延在历史中确实早已大大拓展,从最初的仅仅指代政治-伦理行动,到近代之后逐渐包涵科技、经济生活等,即马克思意义上的物质实践;另一方面,尽管马克思确实强调物质生产领域在整个...

  • 语言哲学的激进潜能——当代左派哲学语境下的维特根斯坦

    作者:黄玮杰 刊期:2017年第12期

    当代激进左派通过挪用维特根斯坦理论,有效回应了全球化及后工业时代所带来的规范性及“语言游戏”兴起的问题。其中,拉克劳和墨菲将辩证的张力注入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悖论的阐释而引出霸权理论;维尔诺将“语言游戏”置入社会结构变迁的语境中,赋予其“创造”的使命;而巴丢和齐泽克则将维特根斯坦“可说”与“不可说”的关系嫁接上拉康“象...

  • 抱道持身,履践三宝——如何解读《老子》六十七章及其他

    作者:熊铁基 刊期:2017年第12期

    本文对《老子》特别是《老子》第六十七章的流传情况及其思想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各种解老、注老和重编《老子》新本的用意虽然各有道理,但更应重视《老子》通行本,因为它毕竟是流传了两千多年、对历史已经发生重大影响的文本,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具体内容来说,“三宝”是《老子》六十七章的主题,也是《老子》之学的主要...

  • 《老子》“小国寡民”之义辨正

    作者:张腾宇 刊期:2017年第12期

    对于“小国寡民”,历来众说纷纭,但以国之小、民之少的状态为尚,则基本是以往对“小国寡民”解读的一致取向,而这实为一种误读。“小国寡民”是老子以侯王为中心,为对治诸侯国广土众民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救世之策,旨在通过削弱诸侯势力以拱卫天子,并让百姓过上自给自足的安稳生活。“小国寡民”不等同于绝对的国小民寡,更不是要退回到小国...

  • “德”“性”之辨——《庄子》内篇不言“性”释义

    作者:王玉彬 刊期:2017年第12期

    《庄子》内七篇本不言“性”,但学者普遍认为内篇之“德”即“性”。然而,庄子在诸子竞相言“性”的思想氛围中不言之,更应被解读为学理上的自觉选择。“德”与“性”在庄子那里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并呈现为三个维度的“德”“性”之辨:第一,在内涵上,“性”指向的是“善恶”之道德思考与伦理界定,“德”则试图超越“善恶之性”所导致的虚伪...

  • 波爱修斯的知识划分及后世影响

    作者:王琦 刊期:2017年第12期

    在波爱修斯的时代,由于知识的含义比较宽泛,所以,对知识的划分同时也就是对哲学学科或对科学的划分。本文以波爱修斯的知识划分理论为主题,探讨他对知识(尤其是思辨知识)的划分,讨论逻辑学的归属问题,并基于托马斯·阿奎那对其划分的注释,将这种划分与七艺的划分进行区分。作为古典和中世纪过渡时期的思想家,波爱修斯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的知识理...

  • 阿维森纳与阿维罗伊论形而上学的主题

    作者:董修元 刊期:2017年第12期

    面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与神学双重主题设定,阿维森纳在亚历山大和法拉比的提示下将形而上学的主题确定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在他看来,神学是形而上学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通过普遍存在论分析达到的。阿维罗伊从亚里士多德文本出发对阿维森纳的形而上学进路提出批评,认为神作为最核心意义上的存在者属于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从物...

  • 洛克论“名义的本质”与“实在的本质”

    作者:宫睿 刊期:2017年第12期

    名义的本质与实在的本质是洛克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名义的本质是各种可感性质的抽象观念,洛克以此反对经院哲学以实体形式作为个别事物的实在本质来规定事物的存在。实在的本质等同于个别事物的内在结构,在原则上是不可知的,它可被视为名义的本质在内在结构上的投射。洛克并不是一个本质主义者,他也不认为存在着自然种。洛克也未曾断言内在的结...

  • 儒家责任伦理考辨

    作者:涂可国 刊期:2017年第12期

    责任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传统儒家话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这是一切规范性社会共有的特征。本文以儒家文本为依据,对“责”“任”“责任”“己责”“己任”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考辩。指出,儒家的“责”包含现代意义上的“责任”的基本要义,它既指职责、尽责、位责、任务、使命等分内应做的事,也指因自己的失误而对不利后果应承担...

  • 权利与经界——兼论儒家视野中的人权思想

    作者:张志宏 刊期:2017年第12期

    权利或人权问题是近现代以来东西方学界关注的思想热点之一,其研究领域不仅局限于政治学、法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还扩展至自然科学领域。然而,不论是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的天赋人权观,还是当代的社会关系的人权维度,都不足以为权利的论证确立普遍的理论根基,也不能自洽地解释人权理论的复杂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本文认...

  • 民生正义论——对现代社会正义逻辑的反思

    作者:王强 刊期:2017年第12期

    民生正义的现生始于贫困成为社会普遍问题而进入政治法权与社会治理领域,民生从“前政治”纯粹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正义问题。这样,民生的“正义性”从社会、国家、民众的自然需要转变为政治需要,民生正义的基础也从自我所有权转变为公民的社会应得。民生正义源于市民社会但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民生福利的私人化、利益化成为社会正义问题的症结。...

  • ABSTRACTS OF MAIN ESSAYS

    刊期: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