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汪信砚 刊期:2015年第11期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世界观的结合,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过程思想或过程哲学的一种形式。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像它的一些主张者们所说的那样“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但它对于在当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和主张有利于澄清当今世界人们对于马克...

  •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范式

    作者:刘华初 刊期:2015年第11期

    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概念表明,它内含一种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范式。由于这些概念与方法的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辨的、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宏观趋势的学说,更是一门基于科学方法的历史科学。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的方法,研究作为有机体的人类社会核心要素的内在冲突,揭示出人类社会独特历史发...

  • 东欧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公共际遇

    作者:顾伟伟 刊期:2015年第11期

    20世纪60年代,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出现了分歧,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着的对立。本质上,这种分歧不仅是苏联与东欧之间、东欧各国之间的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争论,而且是深入到苏东内部社会生活、关注人的现实境遇、大众思潮与官方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着的、关涉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论争...

  • 道家德性论的基本特征

    作者:尚建飞 刊期:2015年第11期

    道家德性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形而上的“道”当作思考社会人生问题的起点,并主张效仿“道”的公正无私来守护生命。对于道家而言,人的本性、“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完全顺应自己的本性就能够确保人拥有德性。同时,道家确信“心”“知”也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功能,并且提出虚静之心是拥有真知与实践智慧的先决条件。此外,道家的德性...

  • 朱子“全体大用”观及其发展演变

    作者:朱人求 刊期:2015年第11期

    “全体大用”思想是朱子哲学的基本精神,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般意义上,“全体大用”指“明德”,指“心具众理而应万事”。“全体”指“心具众理”,“大用”指“应万事”,这是朱子明确写进《大学章句》的晚年定论。朱子“全体大用”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朱子的政治实践之中,也体现在其书院教化、《家礼》实践、社仓制度的社会关怀等一系列...

  • 论炎黄时代的八卦原始形态

    作者:史东雨 史善刚 刊期:2015年第11期

    炎黄乃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简称,其时代大约为距今6000—5000年。炎黄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由农牧业经济过渡到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肇始。从考古学方面来讲,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和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以及良渚文化时代。此一时代,从出土的大量与《周易》八卦相关的文物考古资料...

  • 康有为以后的新经学

    作者:唐赤蓉 黄开国 刊期:2015年第11期

    以后,康有为面对近代社会的古今中西之争,将孔子改扮成贯通天人古今的神明圣王,将孔子之道诠释为超越古今中西的绝对真理,为其构建新经学制造理论根据。康有为的新经学以重道德的传统经学原则为本,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相结合,融合古今中西的各种学说,构建起了新道德进化论的近代经学体系,为经学在近代的历史转型作出了新的探索。相对于康有为以前...

  • 康德政治哲学的双重根基

    作者:赵广明 刊期:2015年第11期

    本文旨在阐明,先验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共同根基,而康德政治哲学同时以自然为根基,并由此重点考察康德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德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以及自由与自然如何共筑政治法权的基础。本文明确区分德性与政治为两个不同的领域,道德不是政治的根基,德性关乎内在自由,是自律,政治关乎外在自由,外在自由的实现需要法权的强...

  • 现代性、医学和身体

    作者:雷瑞鹏 刊期:2015年第11期

    本文以技术乌托邦主义为切入点讨论现代性、医学和身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分析现代性理论中隐含的技术乌托邦主义的概念基础,以及这种机械论世界观的理论内涵。其次,提出了三种分析和解构技术乌托邦主义的进路,并指出各自的局限,重点阐释了以身体的反思为基础的进路。这一进路主要包括两个视角,即现象学视角和社会政治批判视角,分别从这两个...

  • 心灵秩序与民主——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当代启示

    作者:孟锐峰 刊期:2015年第11期

    本文基于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从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评中寻求建设民主社会的古典智慧。柏拉图最初希望统治者和民众能在哲学的引导下遵照心灵秩序,到后来转变为统治者和民众在法律的规劝和制裁下来建构正义的城邦秩序。这一转变背后不变的是:无论通过哲学还是法律,最后的目的都要引导人们心灵的向善,城邦正义的实现必须基于公民的心灵秩序...

  • 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

    作者:陈文娟 刊期:2015年第11期

    友爱作为一种基本的公民美德兼具私人与公共的双重特性。古希腊人十分强调友爱所具有的公共(政治)意义,而现代人却更重视友爱的私人(个体)向度。本文通过集中阐释古典公共友爱及其向现代私密友爱逐渐演变的历史轨迹,细致梳理围绕公民友爱具有何种政治意蕴所呈现的理论纷争,力图阐明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希冀复兴一种古典共...

  • 本体、方法与科学:中西方哲学知识论的区别及其根由

    作者:刘爱军 刊期:2015年第11期

    中西方哲学知识论各自具有自身不同的特质。西方哲学知识论始终伴随着对知识和真理的可能性进行质问的怀疑论的挑战,始终伴随着一种逻辑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因其而具有的有关知识问题的严密分析和论证,始终伴随着对外在世界知识的关注。与此不同,中国哲学知识论则始终与价值论、形而上学处于统一的状态。两种不同类型知识论的产生,既有中西哲学出发...

  • 大数据与认识论

    作者:吴基传 翟泰丰 刊期:2015年第11期

    人类社会史可以认为是人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认识和改造的历史。信息社会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着各类信息和数据,形成了规模巨大、种类繁杂、变化快速、高价值的数据集合。通过近些年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和手段对这些数据集合所蕴涵的规律和关联进行挖掘,正成为人们加快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本文目的是引起信息科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

  • 大数据知识发现的本体论追问

    作者:段伟文 刊期:2015年第11期

    大数据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知识基础结构,随着数据密集型科学和网络化科学等新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方兴未艾。大数据知识发现的本体论预设等同于世界的数据化表象,它是一种介于真实世界现象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之间的媒介性存在。但这一本体论预设并不完备。为了超越其背后的表征主义所带来的本体的自我隐匿和对主体自由意志的侵蚀,应从多元...

  • 技术与“西方”的没落

    作者:舒红跃 王秀红 刊期:2015年第11期

    继《西方的没落》这部世界名著之后,在《人类与技术》这本专门研究技术的著作中,斯宾格勒对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了深入的分析。斯宾格勒的技术研究充满了两面性:一方面,他“为技术正名”,把技术从工具论中解放出来,认为技术是生命生存的策略;另一方面,他又着力描述了机器技术时代的世界图像——技术发明不再仅仅是为了实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