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哲学意义

    作者:唐正东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生产关系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如果对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内涵缺乏一个准确的把握,那就不容易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进行准确的界定,甚至还会由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

  • 解读唯物史观的四重视域

    作者:干成俊 刊期:2011年第06期

    对唯物主义、实践观、历史原则和辩证法的理解,是解读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最重要的四个理论视域。从内在机制看: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实践观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历史原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展开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四个方面,对唯物史观的解读将会困难重重或陷入谬误。

  • 改革开放与辩证精神的回归

    作者:郭忠义 刊期:2011年第06期

    国际社会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政治集中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害的。中国经验否定了上述观点。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亦无法解释中国经验。它曾依次提出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各种核心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资源生产率、创新企业家、产业结构调整,上世纪80年代后又引入了产权制度。

  • 全球空间生产的资本积累批判——略论大卫·哈维的全球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张佳 刊期:2011年第06期

    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全球资本主义环境,围绕全球化的实质及进程、全球化的特征、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欧美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阐释,形成了具有不同理论旨趣的全球化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大卫·哈维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全球资本主义的现状,对全球化时代资本积累方式进行了深刻阐释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提...

  • 评蒂利希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

    作者:于涛 刊期:2011年第06期

    保罗·蒂利希是20世纪前半叶著名的存在主义宗教哲学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唯物史观的存在主义诠释在20世纪中叶西方宗教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具代表性。

  • 王弼玄理辨略

    作者:黄克剑 刊期:2011年第06期

    玄学取代经学以引领一个时代的学尚,始于所谓“正始之音”,而为“正始之音”定下基调并因此预示了往后玄风嬗变的大致走势的则是王弼。王弼之学崇本而不抑末,贵无而不贱有,执一而不舍多,重自然而不轻名教,其在本末、有无、一多、自然与名教的分辨中所晓示的,乃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玄旨。

  • 以道为学——《颜子所好何学论》发微

    作者:何俊 刊期:2011年第06期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收入《二程文集》卷八(《二程集》,第577—578页。下引此文不另出注),题下注云:“先生始冠,游太学,胡安定以是试诸生,得此论,大惊异之,即请相见,遂以先生为学职。”《伊川先生年谱》所记更详

  • 基于开放性的创造性——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的价值

    作者:程志华 刊期:2011年第06期

    诠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问,最初是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完成的。二人的贡献在于:施莱尔马赫提出了关于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理论,狄尔泰则将这一理论推广于所有精神科学,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

  •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现代转型

    作者:李承贵 刊期:2011年第06期

    对于20世纪的中国哲学而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其主题之一;然而,这种转型是以何种现状为基础,如何进行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怎样的走向,留下了哪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拟以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为中心,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 孔子的政治利益平衡论及其与时代的悖反

    作者:宋思伟; 唐延军 刊期:2011年第06期

    儒家思想有一个根本观念,即政治与教育二者互为表里,经世与育人相统一,也可谓“政”“教”一体。孔子将个人修养和终极关切与社会和政治的平衡融合起来,并能相得益彰,就在于他发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某些内在联系,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对事物运动所需求的平衡的认识。

  • 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

    作者:甘绍平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当今西方世界,有几种政治和文化思潮颇为引人注目。其中,一种是以弘扬基督教传统并致力于恢复其社会主导地位为特征的保守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另一种是以对任何宗教与文化现象的是非曲直均持淡化和放任态度为特征的所谓后现代的思想流派。

  • “思”与思维着的“我”——笛卡尔和康德自我观的异同

    作者:高秉江 刊期:2011年第06期

    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独断的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而直接自明给予的自我意识。自我主体问题成为连接笛卡尔和康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笛卡尔哲学的起点是“我思故我在”,康德哲学的核心是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 关于语义加载与心理内容表征的两个问题研究

    作者:李侠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心理内容表征的研究中存在一个极其模糊的问题,即心理表征中的语义内容是如何实现的,而从我们的个体经验可以知道,没有内容的心理表征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探讨表征中的语义赋值机制,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 “理论之理论”范式走向综合的原因

    作者:黄家裕; 盛晓明 刊期:2011年第06期

    自从笛卡儿提出他心问题之后,许多哲学家便提出他心问题的不同答案,但是,他们对于他心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哲学家主要是在本体论层次研究他心问题。心理学行为主义等虽然也关注他心问题,但是也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 事实与价值之间——论史蒂文森的情感表达主义

    作者:陈真 刊期:2011年第06期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代英美元伦理学的讨论中,这一问题往往表现为关于道德分歧以及解决这种分歧的道德论证的性质的争论。这种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争论的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伦理学的看法,即伦理学究竟是否可能成为一种客观的、理性的研究,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道德真理或辨别道德是非。